再探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7-06 05:19符华云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符华云

课堂教学改革是具体落实英语新课标的主渠道。然而,经过多轮变革的英语课堂教学虽然已不完全是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似乎重又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以及教学双方的多种潜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成为英语教师新的思考。

一、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时代诠释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其实际价值的属性面,应该考虑教学活动的结果与全社会及学生个体要求相符合的程度。其一,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行为,使学生在各方面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效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或者其教学理念、态度、方法等等并不是衡量的标准。教学任务完成得再好,教学理念再先进、态度再认真,没有目标达成度,当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二,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其效果的最优化程度。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先进的理念,也许能够实现部分教学目标,但是,这只能是低效的,不可避免地存有许多潜在的效益。因此,教学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应该综合优化教学双方,以及主客观方面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最优化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升华为优效教学,应该以追求最优为目标。

1.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在价值取向上是“全人”的教育理念。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参与热情、兴趣爱好、思维品质、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同步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有效”不能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力度;要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要看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程度;要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

2.有效教学的实施核心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根本。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才算是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的备课必须从只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中突围出来,要更多的研究学情、教法、学法。

3.有效教学的工作支点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环境、氛围,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心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应付的现象,根本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仅仅依靠突击性的活动并不能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的性质。只有坚持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这才是行之长久的发展之路。

4.有效教学的发展前景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靠教师来组织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课堂驾驭能力、专业功底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脆弱的教师专业素养必将极大地影响有效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如果不具备时代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外语学科更有其不同的特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师就是学生外语知识的来源和外语品质发展的起点,只有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居高临下地实施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水平。

二、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匮乏的现状

英语新教材正在逐步推广运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效当然也不容否定。然而,从优效的角度看,英语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新的困境,课堂气氛重又显得沉闷,方法回归到单一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受到损害,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甚至于无效,课堂再次出现效率低微的现象。

1.僵化套用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上,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理论框架,还须结合具体实践加以变通运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新的套路,机械地搬用某种模式,往往只看重形式,不灵活变化,显得被动僵化,甚至有些课堂为了教学模式的顺利展开而撇开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理念;或者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使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时间缺乏。现代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上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时间不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2.盲目崇尚新异奇特,忽视教学方法的互补。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具有互补的特点,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也应当朝着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发展。然而,有些课堂过分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某些传统化的教学方法讳莫如深,惟恐有丝毫的跟不上课程改革脚步的嫌疑。其实,教学方法也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方法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符合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的。

3.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外语学习材料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学习目标由老师确定,学习任务内容由老师安排指定、学习自觉性需要老师督促,学习结果由考试来评价。鉴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缺乏个体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上认真的学生往往也只限于消极地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学生只有接受知识的意识,没有发现问题的心理准备,不懂得发现问题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遇到问题时不善于与同学交流,至多自己苦思冥想,缺少合作意识;学生不能自觉地、多角度地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善自我评估。如此等等,结果形成“浅学→苦学→厌学”的恶性循环。

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英语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及其应用;不仅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而且要求学生从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整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最优化选择和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与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素质最为直接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评估活动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信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把空间留给学生是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独立的人格空间;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以独立思维的空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可行的课堂活动,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空间。

3.调整教师角色位置,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学习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应当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师要从自我表现的角色位置上走出来,以服务、引导学生的后续学习为主要任务。要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中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摆脱展示教学模式的做法。比如讲授法,就要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讲授中悟出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课堂提问,就要通过问题的不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自己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小组活动,就要让学生学会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发表和交流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增进思维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知识的探索技巧。

4.切实贯彻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使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比例大大增加,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活动,敢于讲说,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然而,在这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似乎也隐匿着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效果如何?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种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讨论了,但并没有充分的素材准备和缜密思考,对讨论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深度和广度;或者由于学生的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有些问题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参与形同虚设,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性了,只能增加课堂散漫的思想。

为此,学生的参与应当是在教师铺设的轨道上进行。参与的形式,活动的目的,师生、生生互动的相互补充,参与过程中的适时调整,等等,教师必须预先周密设计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参与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人利.作为与地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4.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