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困难与对策

2009-06-29 05:25王启龙
职教论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要: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进修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困难与阻力,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轮训计划、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进修;校企合作;中职教师

作者简介:王启龙(1984-),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JA07013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3-0012-03

专业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制度的缺乏以及教师培养模式、途径的单一化,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决定》和《意见》)均提及了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体现出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还是企业和教师本身,对待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困难与阻力,大大阻碍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一、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困难的成因

(一)政府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

1.缺少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行法律法规保障,使教师进修难以顺利开展。《决定》和《意见》先后两次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且《意见》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实践的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决定》和《意见》仅仅关注到了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对企业的相关说明,并且二者作为政策性文件也很难规约企业的行为。同时,各地方缺少后续的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顺利开展。

2.缺少独立化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独立化的运行机构必不可少。以往运作教师在职学习的机构是各地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理论的传授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企业均没有设立负责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实践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不利于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的制度性缺陷

1.缺乏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导致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职业院校师资匮乏现象有目共睹,而且近几年职业院校生源增加较快,教师的课时普遍增多。于是,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抱怨“在职进修、实践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较强,难以找到其他教师代课而无法进行”。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教师匮乏引起的,但笔者认为,这并非是顽结所在,缺乏科学、预先的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才是真正的原因。学校整体的课程安排应是学期开始前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的,而且《决定》和《意见》中对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规定为“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并没有具体要求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期完成,学校完全可以将实践分开进行,平均下来每学期仅仅半个月时间,哪怕一次完成也不过是半个学期,所以,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

2.缺少合理的实践计划和自主、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导致实践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目前,中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大部分是借助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作为带队教师管理学生的同时顺便参观学习,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等方面粗浅地了解,很少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亲自实践,很难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水平上。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到企业实践周密计划,实践方案也缺少教师的主动、个性化参与,使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缺乏目的性,很难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效开展。

3.缺少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实践进修教师缺乏进修积极性。《意见》指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教师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的支付,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执行。”但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人承担,实践期间的工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部分发放,而且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没有或很少得到待遇补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三)企业的阻力

1.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导致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自顾不暇,某些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是以“秒”来计算,某一个工位出现问题,会连带影响到其他工序的运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会干扰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降低生产效率,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企业短期利益的损害却没有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的额外成本,因此对培养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

2.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制度与机制,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不畅,导致企业不愿提供技术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正是意识到了企业、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中,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难以形成等值抵消,换句话说,即企业在提供教师实践岗位后,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技术和研发帮助,“付出难有回报”,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另一原因。

(四)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来源十分广泛: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有综合大学的工科毕业生,有从普通文化课或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还有的是从企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作为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对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顶岗实习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到企业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企业的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建议

(一)逐步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充分和完善,市场调节能力十分有限,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教师进修的长久性和有效性,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运行更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科学、明确的法规政策是这一制度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应严格遵循《决定》和《意见》的精神,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台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并坚决贯彻执行。笔者认为,法规中有三项内容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企业担负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职业教师进修而给予的税收优惠和经济补偿等问题;二是学校在专业教到进企业进修规划中的人员数量、比例、进修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三是教师到企业进修期间及之后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二)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

法律法规能否高效、严格地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均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该地区或本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

1.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到企业实践的教师的专业,安排的进修专业应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

2.企业选择。进修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培训企业,应主要选择在当地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企业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3.制定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企业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定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培训内容、考核办法等。

4.信息公布。将制定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

5.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实践教师人选。

6.监督管理。实践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目的和纪律;实践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企业实践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7.总结评价。教师到企业实践后,要对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同时为组织好下一轮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广泛征求意见。

(三)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学年(学期)实践计划

正如前文所述,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缺失是导致实践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进修的真正原因,那么,应如何制定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呢?笔者认为,该方案至少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学校整体规划。其中包含学校未来发展的性质、规模、结构、层次以及各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它决定了教师实践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2.时间规划。包含学校计划完成校内所有教师实践任务的全部时间、每学年(学期)实践的时间、各个专业全部教师实践一轮的时间安排等。

3.人员计划。包含校内每学年(学期)实践教师的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比例。

4.专业计划。包含每学年(学期)安排的实践教师的专业分布、各专业课教师进修的比例等。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制定,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定自主的、个性化的企业实践方案,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

目前,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向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两种方式,这固然是补充师资队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师资培养的成本不断提高,且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企业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合作企业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因为大型、国营企业大部分已与普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难有精力再顾及中职学校。并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新装备开发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中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技术课题;同时,部分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或专业背景的匮乏,在新技术、新装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中职教师也可以对其传授相关知识和理论。这样,中职教师参与到了企业生产的真实环节中,为企业提高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作出了贡献,自然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也就更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

(五)制定教师进修的个性化方案,提高进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职业学校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导致专业种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能力有所差异。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教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目的性。比如,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编进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企业订单培养的校本教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收集现场资料等等均可作为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问题和任务。由于实践方案的制定由教师亲自参与,所有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切合教师需求,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

[3]徐涵.从制度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7).

[4]廖胜文.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2008,21卷(3).

[5]黄特.职校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5(8).

责任编辑韩云鹏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