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刚
摘要: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切实建立起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考试评价体系
国务院1991年10月17日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现行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过分注重教考分离,放大了试卷库和试题库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行了教考分离,建立了试卷库和试题库等,这种方法对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学习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只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考试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考试内容很难对学生的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进行客观的考查。如何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三,考试形式普遍单一化、标准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取标准化考试形式,以“一个教室三十个学生”和““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无疑会造成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和只懂理论、不懂技能的现象。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的规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科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前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在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育人模式。因此,在建立考试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以下三种基本原则。
1.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并举的原则。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2.双重考核的原则。工学结合模式下,特别是在循环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校就确立了“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考核主体的变化决定了学校与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具体由双师素质教师或者“老师+师傅”以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
3.“三灵活”原则。“三灵活”指灵活的考试时间、灵活的考试地点、灵活的考试形式。在考试时间上,可以选择教学中的任意时间,取决于是否完成了一个系统知识的学习;在考试地点上,可以是学校的教室、实验室,也可以是企业的车间,取决于是否具备考试条件;在考试形式上,既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一项技能演示,取决于是否能够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新型考试评价体系
以深刻认识“工学结合”模式为前提,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以“四加”为主要内容的高职院校考试评价体系。
第一,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突出技能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应实行闭卷考试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技能考核的主要手段是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所学内容完成一项技能操作。
第二,课堂评测+项目设计,进行过程评价。具体做法是,教师把学生平时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按比例计入学生期末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在对教材内容做整体分析与规划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实行分步检测、全程监控,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第三,学习目标+岗位职责,显现工学特色。学习目标以教学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从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出发,考查学生应知应会内容。岗位职责则以企业的管理规定为基础,从遵守相关制度、完成工作量、完成质量高低出发,考查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否达到企业的要求。
第四,标准考试+多样考核,贴近教学实际。传统的闭卷考试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在现阶段和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必须坚持标准考试+多样考核的形式,一方面在一些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中采用适当的闭卷考试,另一方面则要按照三灵活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意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实建立起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红斌.职业教育考试考核制度与方法的探讨[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责编: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