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的理性反思

2009-05-29 02:08陈锋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张 云 陈锋华

摘要:创设情境不要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沟通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有利于数学应用,为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理性反思

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多要“创设情境”,这种“流行”与近年来的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能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的,这是一件好事。很多教师能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我们的教学,应对情境做出理性的思考,思考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有利于数学教学。下面,本人就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情境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现实

创设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如对于“分类”这一内容来说,创设情境就必须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教师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了“小熊齐齐翻来覆去地在书包里找,却怎么也找不出来数学练习本,急得满头大汗”这一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找不出来练习本的原因。学生认为可能是东西多、乱,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真实的装得东西多而乱的书包(小熊齐齐的书包),并询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太乱了,怪不得他找不到要找的东西!”“齐齐应该把自己的东西摆放整齐!”“最好一种放在一块儿,那样就好找了!”在这里,分类的必要性不是教师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学生的亲身感受与发现,身边生活中有了数学就不再是抽象的话语,而有了具体的实际涵义,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二、数学问题情境的运用必须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

从数学的角度看,分类通常是对一个集合的元素进行的,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标准,并且按这个标准分类的结果,应该是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当然,分类可以逐层进行。例如,在整数这一层次,按“能否被2整除”这个标准,全体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在奇数这个层次,按“是否大于零”的标准,全体奇数可以分为正奇数和负奇数两类。同样地,在偶数这个层次,按“是否大于零”的标准,全体偶数可以分为正偶数、0和负偶数这三类。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限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分类通常只在一个层次进行。在此案例中,老师先让学生把齐齐书包里的书本分了分,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然后又组织学生把齐齐文具盒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齐齐书包里的东西先分成了两类:书本、文具盒里的物品,再让学生对这两部分物品分别进行分类,并要求说出分类的依据。这就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情境中的数学内容:分类的标准与要求,因为生活问题不等同于数学问题,生活问题情境不等同于数学问题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最需要的是真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

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出示了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图,让学生充分观察,相互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看了这幅情境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大象过几岁生日。

生2:我想知道大象的新衣服是谁给做的。

生3:我想知道大象妈妈给大象什么礼物。

生4:我想知道为什么没有生日蛋糕。

……

师(很着急):难道你们不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吗?不想知道他们给大象准备了什么礼物吗?

生(不情愿地):想!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

……

这一问题情境之所以没有激发起学生想到统计的愿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宽泛、太笼统,缺乏对数学内容的指向性。看了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情境图,面对教师“看了这幅情境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宽泛的问题,学生想知道的肯定很多,回答的自由度很大,因此出现发言积极踊跃,但内容与数学不沾边的可能性就很大。这说明教师所提问题缺乏对数学内容的指向性,学生的回答就容易缺乏有效性。如果教师把问题改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就要从大象的角度想一想,从而就需要知道“来了多少客人”、“送了哪些礼物”,学生的注意就会指向数学内容。

三、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

为什么情境“符合”文本要求,却不受儿童欢迎?其实,我们早就明白:我们成人认可,儿童未必认同。创设情境,我们不能一厢情愿,自以为是,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用儿童而不是成人的眼光来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用他们易于亲近的、易于接受的途径、方法来设计教学,创设情境。

总之,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情境,无疑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但同时我们也应更加明确: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数学地”理解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