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

2009-05-29 02:08王英昌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课堂教学

王英昌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词,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组织的教学行为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也不是书本的“奴隶”,更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应该是主动自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伴随学生的语文实践随时会生成一些信息,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彩画面。

一、击破传统壁垒,营造生成氛围

传统的教学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绝对权威,是学生一切活动的主宰。面对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只有应声的份儿,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学生发言必须得到教师的同意,学生走动必须得到教师的首肯……这是多少年来语文课堂中存在着的一种隐性规则。课堂上时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坐端正!”“不许随便说话!”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隐性规则维系着有序的课堂教学,但我们也为这种法则的存在付出太大的代价。学生的个性泯灭了,情感枯竭了,创新思维畏缩了,生成的空间消失了。要知道学生是一个个富有鲜明个性的生命体,一个学生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如何探测出斑斓的世界,并进行适当的开掘,让每一座宝藏都尽放异彩,是我们语文教师必修的课程,也是课堂教学必须奏响的主旋律。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他们的教室没有讲台,前、后、侧三面墙都是黑板。学生的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学生围坐在一起。这样的“家庭课堂”,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会不思潮涌动?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必须击破传统的壁垒。打破传统的环境模式,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每位学生真正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心境的舒畅。这样他们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流露自己的情感。迸射出生成的火花,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二、倡导对话质疑,敞亮生成蓝空

生成是主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人说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是上演一幕幕教案剧,说法虽然偏颇,但是不无道理。那么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关键不是在方法。而是在认识。张庆先生曾经问过张光鉴教授:“怎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张教授答:“与学生相似。”多么精辟的见解。教师放下权威,做学生平等学习的伙伴,牢固树立“教育即生成,生成在于活动”的理念,坚信学生一定能行。变主宰、操纵、灌输为呵护、引导、唤醒。使学生不断地处于超越、创造之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1、与文本对话

许多优质课堂中,师生的思维、情感、兴趣会超越寻常,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此刻学生经常脱口而出,妙语连珠,有时甚至语惊四座。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一旦书本知识或教师观点与学生知识背景相冲突时,学生是安座静听,还是骚动起议呢?事实上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一旦“出乎意外”,一定急于弄个是非曲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星,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大显身手,生成出精彩,教学自然就深入生动、情趣盎然。如当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后谈谈想法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肖邦不应该离开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的祖国被别的国家瓜分,人民被欺凌、被压迫,如果他爱国的话,就应该留下来为祖国战斗。我想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表扬了他,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当然,此时教师还要针对这一“特殊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文本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有的说,肖邦是爱国的,他离开是迫不得已的,我从“满怀悲愤”、“不不得不离开”能看出来;有的说,肖邦离开祖国,是因为祖国动荡不安,他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从“年轻而富有才华”读出来的。他到法国不是逃避战争,而是在音乐事业上有追求,所以不能说他不爱国;还有的说,肖邦不可能不爱国,如果他是个不爱国的人,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不可能到郊外为他送行。他的老师专门为他谱写了《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曲子。还送他祖国的泥土作为纪念。当然,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得出的独特体验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要好得多。学生在积极开动脑筋的同时,不时地迸发出“创造的火星”,并且将这智慧的星星之火扩展为学习的燎原之势。每位学生都尽可能的在“奇思妙语”的碰撞中深化认识,品尝创新生成的甘甜,这显然比“棱角分明”、“起落有致”的教学更富有生机。如果教师拘泥程式,无情地掐灭这些求异的“星星之火”,日久学生自然也会落个“清闲”,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展示出活力了。所以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善于抓住时机,为学生敞亮生成的蓝空,让学生去自我体验、去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培养创新素质。

2、挑战文本

不少教师总怕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担心扰乱教学秩序,然而实际教学却让我们彻底改变了这种观念。学生只有质疑才能换来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和个性的张扬。学了《埃及的金字塔》,有的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疑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体现了用土坡垒起来。为什么文章的开头结尾都说金字塔是矗立在金黄色的沙漠之中呢?学了《赠汪伦》有的学生问:送别本来是一件很伤心的事,可诗中为什么说汪伦踏歌送李白呢?像这样的生成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敢于向文本挑战,敢于创造个性体验。教师应相机诱导,鼓励学生分析、讨论,能让学生享有独特的个性乐趣。当然,有些观点还显得幼稚或不切实际,但他们的个性色彩都凸显出来了。探究性阅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只要是自己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性,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既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扼杀他们的创新火花,而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生成基点和创新萌芽。引导学生以新奇、神秘和无畏感走进文学“迷宫”,迈进文学“殿堂”,探索文学“新大陆”。

三、注重实践操作,搭建生成舞台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的异化为应试教育考试的训练,主要反映在学习方式上的观念陈旧、效果低下。传统的语文教学仅偏重于听说读写,然而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已倡导“导而弗学”。所以我们要勇敢地跳出对语文狭窄理解的怪圈,彻底摈除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1、唱一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世界上也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学生在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本身潜在的东西,并将这种差异当作促进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妥善利用。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创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我们的课堂也才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比如一位教师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面对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读中品味、感悟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品赏精读时,教师发现有个同学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来。此时这位教师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和呵斥,而是悄悄地收住话锋并以眼神示意其他同学静静欣赏。结果,突来的安静让那位同学面色绯红,老师趁机带头鼓掌,并欢迎她大声地为同学们再演唱一遍。为大家真诚所动,那位哼唱的同学(还是一位非常腼腆的孩子)动情地唱起来了,其它同学也跟着唱了起来。愉悦的氛围顿时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这不就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2、做一做

有些文章所蕴含的意境深远,学生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尽可能把自己潜在的体验还原成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的体会才真切、自然、身临其境。比如学了《烟台的海》,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烟台海的春夏秋冬》,并附上解说词……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最后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赞美它,这时你会发现学生赞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有绘画……再如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恐龙》、《麋鹿》等课文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南沙群岛、恐龙、麋鹿等相关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设计这样的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生成,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3、演一演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形象性,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职责是组织、示范、点拨、鼓劲。让学生走进文本,有一个绝好的办法,那就是转换角色,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人物的情感相融合,达到情感统一。而转换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针对不同的文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创作、配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生成出不同领悟和不同体会,去为文本充实多彩的背景。如学完《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三袋麦子》、《林冲棒打洪教头》、《负荆请罪》、《公仪体拒收礼物》等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等。让学生在入情人境的表演中,体验文本的情感、情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当然,在教学适合做教具的课文时,像《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样的课文。教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那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多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等,给学生尽可能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自己发展一些隐性的没有发现或发明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实现了教育自由,在活动化教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达到内化与外化的双重目的。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意义,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天堂,使教学过程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张扬自己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人文思想;学生则不断得到生命的启迪,美的熏陶,人格的升华,创新的体验。让我们去唤醒孩子的灵性,放飞孩子的心翼,让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主人。让他们敢问、敢说、敢想、敢体验,真正驾驭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发展的乐园!

(责任编辑:梁媛)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课堂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