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2009-01-29 10:27向燕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张 妍 向燕辉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将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07-03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人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体。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对传统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政府制定目标—学校安排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结论—通过考试进行评价。在目前的这种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中,认知教育占主导地位,情感教育处于附庸地位,其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教育内容更多地在于思想、政治、道德和规范的教育,以致于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其后果是既忽视学生的践行,又忽视了其情感体验。

培养人格健全、情感和谐的人是教育的理想,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破“IQ思考模式”,走出“智力至上”的误区,并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感问题和EQ能力。情感教育是针对目前教育中重视认知、理性,忽视情感的状况而提出来的,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从心理教育的视角审察,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下位概念,是与人格教育、行为养成等相平行的概念。在我国,也有学者把情感教育作为唯理智教育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时期,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

下面是对我们这几年来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载体所开展的情感教育的一些实践经验所进行的总结。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的情感教育应从小学生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入手、展开。

1.提高情感的自我认知、表达、调控和自我激励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为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做准备。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觉知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其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全人格,可以采取诸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觉知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训练项目。

2.提高对他人情感识别、理解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学生的他人情感识别、理解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使其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感染、带动他人。并且,要通过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识别与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解决冲突,礼让、尊重他人,竞争与合作等;通过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其掌握各种交往策略,使其在同伴团体中学会交往,发展社会性情感。

3.发展社会性高级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应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崇高性也体现在这里。社会性情感包括自尊、同情心、信心、期望、愧疚、羡慕等情感,以及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又称情操)。这四个方面最后都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指向健全人格和人的幸福。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情感品质得不到发展,只停留在自然的和习俗的水平上,那么,他就会渐渐失去求知的渴望、道德的良知和审美的情趣,更不用说劳动的欢心和身心的健康了。这样的状况对于其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罗素先生曾经说过:“世界充满了悲欢离合、可歌可泣、光怪陆离的事。如果人生在世而不去尽量地体验与欣赏,他便是放弃了人生给予的恩惠。”

三、情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几节课或几天就达到目的,而要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并要处理好承上启下的关系。以往心理教育是采取单一的课程模式,而情感教育采取的是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的方法。其中,我们提出了融合微型课程、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训练,以及教师、家长、社会的精神关怀和支持等多种方法,用来建成促进学生情感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兼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模式的特点,其模式的内容具体包含两个方面。

1.学校组织与管理。

(1)设置专职的情感教师岗位。在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上,学校领导首先应该对情感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应该设立专职的情感教师岗位,由专职的心理教师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其他教师来承担。诚然,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到其它课程当中,但是,如果只有渗透式的情感教育,教师首先会为自己所承担的专门课程负责,将情感教育仅仅视为附带。只要教学和考试压力较重,情感教育这种软指标就可能会降为零指标。所以,有必要设立专职情感教师岗位。情育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对有情绪情感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的精神关怀。许多研究者指出,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爱——无条件的爱是构成教师情感最主要的元素。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赞可夫也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呼应,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和信任。而学生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即“向师性”,他们不仅把教师当成模仿的榜样,而且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并把这种评价视为集体乃至社会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当他们感受到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同时,学生通过和教师每天发生这种交际关系,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和友情,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使他们形成关心人、照顾人、同情人和爱护人的性格,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教师只有把学生这种性格调动起来,学生的心理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2.开展形式。

(1)微型情感能力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专门的微型情感能力课。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早在1894年就指出:学习者的情绪和感觉与其学习关系最密切,学生的情绪稳定与否对其学习成效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学生的情绪不稳定,一般多为直接的和感性的,且不容易自我控制,故需要有适当的情感教育课程,来增进其情绪与心理的成长。而如果我们依据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设计情感能力课程,将十分适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对于学生常有的情绪情感反应,如自卑、羞怯、罪恶感、焦虑、烦恼、嫉妒、沮丧等,都能够提供适当的疏导途径,对于小学生的情绪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实施我们研发设计的“自我—他人—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接纳自己,增进自信心,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能促使学生善于应对新的情境和危机情况,防止对现实做出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按照“认知—情绪—行为”的步骤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品质。

“自我—他人—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课程形式。

①讨论。在心理教育课中的讨论有多种形式,例如全班讨论、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统一不同意见,使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适于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②游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都乐于参加游戏。在学生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下转第11页)(上接第8页)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牲,养成合作精神,而且能借助有选择的游戏活动,优化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质。

③角色扮演。即根据教育内容,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借扮演一定角色来认识、理解某种行为方式,训练行为能力,之后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在心理教育课中多采用集体角色扮演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在角色扮演中的互相协助和相互激发,宣泄压抑的情绪,学习合理有效的行为方式。

此外,还有座谈会、分享体验、心理剧、观看电影等方式。

为进一步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还需设计一些辅助活动,例如对低年级设计情绪卡片、情感记录卡,以便了解其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并使之逐渐掌握自我情绪调控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情感教育资源,并做好观察分析和追踪记录,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又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资料。

(2)心理教育活动。在心理教育课中采取互助教育,应让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愿望,形成互助氛围。心理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种活动形式。

①训练班。具体包括自我澄清训练、合作训练、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模式。

②团体辅导。本模式采用A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作为团体咨询的主要方法,依据教学任务和团体发展情况可分为6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总结评估阶段、跟踪服务阶段。还可以利用朋辈团体辅导,一方面加强同伴间的联系,一方面可无形中提高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这对于人际关系欠佳的学生尤为重要。

③个别咨询。运用心理咨询常用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例如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个人中心治疗、理性情绪治疗、现实治疗、完形治疗、阿德勒治疗等,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咨询工作者常用发展的(developmental)、预防的(preventative)和治疗的(remedial)术语来区别咨询方案的目标。实际上,咨询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一直在治疗方面。然而,这些方案潜在的理论依据是一种发展的观点。”本模式采用发展型的咨询模式,咨询的对象不局限于有情感问题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3)学生的自我教育。虽然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程序在学校中实施情感教育,但学校教育毕竟是有年限的,不可能贯穿终生。所以,学校教育不可能为人的情感发展负全部的责任,大部分时间还必须是个体自己教育自己,是将客我诉诸于主我的引导,将本我的冲动交付情感判断力去自我控制和调适。即便是在学校教育期间,情感教育也必须有学习者主动的参与,才能内化为他自己的情感。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就开始关注对孩子自知能力的培养,以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上限和下限的位置以及适合自己发展的速度,为未来的情感发展做好铺垫。

总之,情感教育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应包含若干可操作性部分,并根据其内容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从基本的情感要素,诸如快乐、同情、合群等入手激发直观的情绪、情感体验,由直观体验切入理性思考,继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性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这既是情感发展与情感教育的渐进路径,也是情感教育模式生成与建构的切实依据。

作为心理教育模式的一种形态,情感教育模式的建构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