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继道统与制礼法:汉代孔子见老子图的图像逻辑及其传播①
- 克鲁格:图像与凝视的对决
——论鲍德里亚对克鲁格的批评① - 临济宗与“无声诗”:博物学视域下的《观音·猿·鹤图》寻义①
- 图像、文字与社会空间:《渊明归隐图》与《归庄图》的范式重构①
- 傅山:从“甲申国变”到惨淡治生
- 人类图像生产力的跃迁:3D动画的本体问题与价值思考①
- 非衣与招魂
——马王堆、敦煌、吐鲁番及丝路沿线墓葬文化关系研究 - 外交与美术
——以中国使臣记录中的韩国美术史料为中心① - 政治的合法性:龙美术馆藏宋《瑞应图》研究①
- 技术与观念的艺术实践泛化
——康有为与清代碑学篆隶为源的笔法观检证 - 王维在唐代画界名不显时的原因分析
- 明代绘画中的复古现象①
- 新山水画中非地域性的“岭南”时空
——从两幅新山水画长卷的时空叙事展开的分析 - 重估印度阿玛拉瓦蒂独立佛像①
- 云冈一期、云冈二期大像窟洞窟形制中国化之比较
- 苏轼《潇湘竹石图》真伪新考
- 爱、痛感与乐感①
- 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
- 美人之美:中西方古代女性妆饰与审美文化比较研究①
- 光电构成的意象世界
——UI设计中的审美意象与艺术形象表现研究① - 自觉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述评① - 湘西南高沙戏剧硬盔制作工艺探析
- 刍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基因与保护①
- 姜丹书与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 浅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担当
- 写园论笔
- 共性基础上激发个性特点的中国画教学模式
——《春秋花语》之管窥 - 论陶瓷古彩艺术的三阶段
- 现代性视野中的庞薰琹装饰艺术研究
- 结构重构和形态创新之线构思维和策略
——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解析谈起① - 从共感到悦感:基于生活型态的用户价值路径研究
- 探寻绘画色彩变迁之路
- 小城市城市更新方案评价研究
——以佩奇老市场更新项目为例① - 近年来我国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①
- 新时代境遇下文字设计表现语言的建构
- 民国中期公交汽车制造与创新设计研究①
- 博山金红玻璃料性的研究①
- 论当前高档白酒包装设计的困惑与对策①
- 张放访谈
- 刊前絮语
-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