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金红玻璃料性的研究①

2017-02-14 03:12赵江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北京100200
关键词:金红博山玻璃

赵江凌(中央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北京 100200)

博山金红玻璃料性的研究①

赵江凌(中央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北京 100200)

随着玻璃艺术的快速发展与多元化,使人们对玻璃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博山名贵玻璃料之一金红玻璃料来展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金红玻璃在料性上分析与配方研究,通过考证对比,梳理归纳,来看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工艺产业链,技术应用现象等,透过玻璃料来看当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形态及审美的时代变迁,希望对玻璃传统工艺的重新开发创新,为玻璃艺术文化遗产在当今的保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这才是中国玻璃艺术设计的延续与变革的首要之选。

金红玻璃;料性研究;艺术审美;创新

一、金红玻璃概述及产生的背景

1.金红玻璃概述

金红玻璃料是贵重玻璃料的一种,它不但是玻璃艺术中的点睛之笔,更承载着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金红料是一种加金元素为着色剂呈玫红色的玻璃料,这种色料被称为“亮红”,正确是“金红”。“一般选用钾钙硅酸盐或铅硅酸盐为基础玻璃,金氨酸的水溶液为着色剂,制品需经热处理方才显色”[1]。它起始于清,当时在清宫玻璃厂的档案记载,“在乾隆年间,玻璃厂生产过大量的鼻烟壶,其中藕荷色的底色外面套金红色的雕琢的鼻烟壶最为名贵,被称为“老套红”,清代后期又被称为“三十六天罡”[2]。此款为早期的金红玻璃鼻烟壶。只可惜遗留下来的实物很少。金红玻璃料比较适用于雕刻类器型及造型简约的器型。

2.金红玻璃色料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金红玻璃最初只有清宫玻璃厂生产,因金红料性成本高昂,需要黄金来加以辅助才能呈色,普通民众难以承受。金红玻璃料在清代的产生与发展,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仿玉、宝石文化的影响:在古代,金红玻璃料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的玉文化一直有着无法分割的现象。几百余年中,玻璃代替玉与宝石成为一种时尚风气。以宗教来说,佛家中的琉璃更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及价值。

其二,皇室政策的大力支持: 清宫造办处玻璃繁荣的一个原因是得到王朝皇帝的喜爱,王公、大臣等积极投入与扶持。外请内聘,集中西方与全国最好的工匠, 原料由颜神镇专供, 通过互相交流, 切磋, 这时期玻璃在工艺,色彩,技术上可谓百花齐放。器皿造型样式也在传统积淀基础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玻璃发展繁荣景象, 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其三,赏赐制度:清宫玻璃造办处生产了大量玻璃器皿, 包括典章用品、室内陈设、文房用具、装饰品和鼻烟壶等用于赏赐功臣及外国礼仪礼品。

二、博山金红玻璃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博山金红料的形成与发展原因

金红料能在博山有着悠久历史的发展与传承,与它本身自有的地理优势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它占有着原料矿产,煤矿,交通便利等优势。

资源、矿产丰富:博山占有独特的地产矿物质资源丰富,耐火黏土、石灰岩 、玻璃烧制使用的炭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等都取自本地。重要一点博山还有燃料-煤炭资源。煤作为生产力的基础,才可兴起陶瓷,玻璃的生产。《颜山杂记》也记载了博山玻璃生产所用的几种主要原料: “白如霜,廉削而四方马牙石也;紫如英,札札星星,紫石也;棱儿多角其形似璞,凌子石也。白者以为干也;紫者以为软也凌子者以为莹也”[3]。

交通便利: 博山又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公路干支线,纵横交错。南北贸易经济往来有着便利条件。所用焰硝来自黄河下游沿岸的高苑、其他矿物质与博兴诸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这种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博山玻璃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人员技术充足:由于山多田少, 生计困难, 除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外,有不少人经营挖煤冶铁制瓷烧玻璃料等手工业, 是一个“ 多艺” 之乡。具备玻璃制造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颜神镇大街渡流而西冶玻璃,布满西冶街。至光绪年间, 当地一般家庭约十分之七的男女幼孩都从事玻璃制造业。

设备便利:博山陶瓷已有千年历史,陶瓷与玻璃有很多相同处,玻璃含有陶瓷浆,陶瓷里有玻璃浆。博山陶瓷几千年的高温窑炉生产经验为玻璃生产奠定了基础。

2.博山当代金红玻璃发展的现状

博山是明代以来玻璃发展的中心,玻璃生产工艺历史很悠久。博山前期虽占据了玻璃发展一切的有利条件及优势,却因人为等因素造成目前玻璃的发展不乐观,甚至很多玻璃手工艺面临着失传闭门的状况,面对博山缓慢与不景气的传统产业,现梳理出一些因素及原因,希望找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原矿物质的缺失:博山玻璃原料配方比较简单,以焰硝助熔,可以减低熔点,节省焦炭,博山原材料一直在更换,20世纪进入了英国的纯碱作助溶剂,但纯碱,硝石价格昂贵,成本就比较高,不能取代土硝为全部炉工所用。建国后用外地的石英粉代替了本地的白药渣,配方的调整部分是产品质量有所需求,现在是因为博山地区的矿石材料因开采过度,而不得不做出的调整,外地的矿物质与博山原料在质感上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很多是加工过的半成品,难免渗入化学其他成分,这样在冶炼过程中成色也会受到影响。本地材料的缺乏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很难解决。

无科学规范操作 :首先价格上的恶性循环,不管材料、工时,还是产品,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混乱无序。对技工的培训不专业不科学,料性因无科学精确地操作,导致最开始在料性筛选,配送,配比等不规范操作下,玻璃料性的不纯正性,气泡,色地不均,色地不正,易碎,直接影响了成品的价值。

文化审美的缺失:当地人对审美及产品文化内涵无感知,造成产品及艺术品的粗糙,艳俗等影响产品的销售,对经济市场的无认知,对建立品牌的观念意识薄弱。

无传承延续的保护措施:当地人们之前没有意识到金红玻璃料的价值所在,直到国外一些博物馆和鉴赏专家的价值认定及国外收藏家的大量收购,金红玻璃的价值才被重视。至1997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因为大环境问题倒闭后,之前金红料的有关信息资料,没有科学精确系统的整理和保存,再想研究和生产金红料困难重重,针对私营企业薄弱的资金,困难较大,研发工作无法系统、科学地开展。配方只为少数专业人所知,并作为传家宝式的私人家族资源,当前,金红玻璃料手工技艺仅存于博山的几名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年老体迈,缺乏新一代的传承人。我走访了当时博山金红玻璃雕刻专家张维用先生,他一生大量金红玻璃作品均被国外个人及博物馆低价收购,历史的原因,作品个人未能留存下来,现如今年岁已大,体力眼力也很难长时间雕刻完整作品。如今曾经参与过博山美琉厂研制名贵色料制作人员也所剩无几,没有很好展开保护继承手工业的政策。还好现如今博山各企业也都相继在不断发展研试中,研试出的金红玻璃器物也会即刻被收购。这也让各企业有了研发的动力。

三、博山金红玻璃料性的研究

据清初孙廷铨《颜山杂记》记载,‘博山玻璃种类繁多,仅其颜色就有数十种,如:水晶、正白,梅萼红、蓝、映青、牙白、正黑、绿、鹅黄、金红等,其中金红玻璃是博山玻璃中贵重的色料之一”[3]。

博山炼冶金红的技术是在清嘉庆年间由一南方籍的工匠传来的。当地人胡肇勤学得其法,与嘉庆二十五年创立万祥炉,开始熔炼金红料,胡氏金红玻璃在当地独旗一支。其子胡维蕃出任炉行董事。维蕃子锡龄曾在当时同泰号的金红炉任经理,以其家族秘方专门熔炼金红料,直到清宣统二年,万祥炉吸收亲戚张象翼的股份,改名全祥,做了平板玻璃,金红料的生产停止了,在胡一起工作的炉工学会了金红料的熔炼技术及配方,创立了义泰永炉,成为了以熔炼金红料而著名的炉户,其他如广成也生产过金红料。

早年博山熔炼金红料的方法是:取足赤金请银匠锤成极薄之金箔,剪成细条状,二三厘米长的金叶。再以铜啧加其他物品熬炼成一种药液(现在改用“王水”)放置景德镇产的瓷碗中代替坩埚,加热融化金叶,待水晶料熔炼到一定程度,约1100°时,将金叶加入,叫做“改”上颜色。玻璃成熟后呈淡橙色,经二次加热即现深沉富丽的玫瑰红色。

熔炼金红玻璃方法的几大步骤及注意事项 :

原料:选择石英砂硅砂、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方解石……等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好,各种成分需要严格把控,进行原料的后期粉碎与筛选的严格把控,尤其石英砂颗粒的大小选择,一般选用钾钙硅酸盐或铅硅酸盐为基础玻璃,金氨酸的水溶液为着色剂。

在配料中先把金溶化到王水里,此溶液先与石英砂混合,再跟其他原料混合,放入氧化铅,以增加金红玻璃的纯净度,减少玻璃今后的瓷化,相对放入氧化铅需要保持比较强的氧化氛围,防止铅被还原。由于金不活波,在融化早期容易析出,故应在充分的氧化下熔制。配合料中要加入适量SnO2,防止胶体颗粒过度生长,造成失去透明度。

原料的存储需要专业的仓库。配料间的布置,最好使用一料一秤。原料称好经过皮带机送入混合机等一系列的科学精准操作。

溶制:配料与溶解的工艺有很高的要求,金红玻璃熔制必须保持在氧化气氛下进行,在熔制过程中要保持金以离子状态存在,以增加金在玻璃中的溶解度,在配料的过程中避免其他杂物尤其是铁质的进入,铁质产生黄褐色。一般熔制金红玻璃先将Au溶解在王水里,确保金能均匀混撒在配料中。熔和“王水”的金液体先和部分石英砂混合,搅拌,其后在跟别的原料搅拌,混合。这样可以确保在熔制的过程中金与其他的原料完全反应,所以在熔制时保持氧化气氛,否则金被还远。阻止金沉入底部的现象。退火后澄清。

温度升高1200-1280度时,各种原料开始溶解,石英颗粒也与其他颗粒溶解的作用下溶解,玻璃液中会有大量气泡,玻璃液化学成分也很不均匀。1350-1400°完全溶解,气泡需要玻璃液澄清过程中排除,温度1400~1500度时玻璃的粘度在10Pa.s。

在金红玻璃熔制的过程中,因为金属金和铅的“金属桥”间具有金属键的性质,容易产生键和,即使不加入保胶的条件下也能得到鲜艳的金红玻璃颜色。在金属胶体着色玻璃中引入Ph0,可以增加着色剂的溶解度,想要保证金红玻璃的纯正颜色度,就应该把握好金在玻璃中处于高度分散的溶解状态,防止用力过大,颗粒变大会变浆色,温度不足也达不到鲜艳的色泽。

着色:氧化剂为硝酸盐原料,胶体金作为着色剂可让金红玻璃的色泽更加瑰丽优美,一般是玫红色,但会根据气氧的变化及金在玻璃溶解状态的不同,颜色也有淡红-玫瑰红-蓝-紫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根据产品的需求,制作艺术品,工艺品,成型简单,周期生产短,操作简单的一般都希望一次性达到料性的要求,这里一次性的显色就达到预期效果的,一般会有很多的不足处,颜色会出现均匀不一,颜色色泽深浅不同,光泽度也不如预期的好。对一些造型复杂,工艺繁杂,薄厚不一的产品来说颜色更不均匀。生产出来的产品及艺术品在以后会出现“瓷化”变黑等问题,因而对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艺术品及产品来说一次性显色是不行的,需要进行第二次的着色,但这次的着色剂与还原剂配量应该减少。二次显色主要是让玻璃里金属离子变为金属原子,金属原子再次进行分散成着色胶。显色的温度越高,运动能就越大,玻璃粘度变少,显色时间的长短也有其重要,但没有温度重要,温度的加热时间使质有空间进行分散,着色剂与还原剂使用量的变化都会使颜色波度有所改变,越多颜色越深。一般金红玻璃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都要比其他玻璃料的温度高及时间长。

结 语

金红料的出现,使清代玻璃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 清朝后期的玻璃工艺却没有继续发展推陈出新, 以当下金红料的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大时代政策背景发展保护下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配方技术的传播不广泛,人思维的局限,艺术审美的缺失。回顾中国传统手工艺,无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玻璃配方,原料,技术,工艺,文化,艺术审美等都相互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能影像折射出社会的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等。所以, 今后应重视对玻璃配方的研究拓展与广泛传播, 这是玻璃工艺赖以发展和提高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对于“鸡油黄”玻璃配方的研究今后尚有待于提供更多的玻璃样品进行化验, 以推动这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下基础。重视美育教育应从小开始,整体全民艺术审美的培养与提高是经济发展,生活美好,国民素质,工艺传承的原推动力。

[1]马眷荣.玻璃词典[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11.

[2]张荣.清雍正朝的官造玻璃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01).

[3][清]孙延铨.颜山杂记[M].李新庆校注,齐鲁书社,2012.:117.56(责任编辑:吕少卿

J527.3

A

1008-9675(2017)03-0199-03

2017-02-23

赵江凌(1974-),女,新疆博乐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玻璃艺术。

2014年度“第5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4m560894)。

猜你喜欢
金红博山玻璃
博山琉璃研究综述
金博山冠饰探析
金红苹果的等次评定及相关技术
釉上金红颜料的制备工艺、原理、应用研究概述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原乡(外二首)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金红苹果间作大豆栽培技术
金红苹果与玫瑰混交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