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世忠(邵阳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湘西南高沙戏剧硬盔制作工艺探析
聂世忠(邵阳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雪峰山系的邵阳高沙戏剧硬质盔头的民间制作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了两百多年,在内容上以忠孝文化为主,戏剧帽盔制作技艺在“乡绅乡贤”雪峰文化中传承。具有丰富娴熟的传统工艺技法,为祁剧、花鼓戏、汉剧、桂剧、辰河戏、京剧等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盔头类型,极富雪峰文化工艺审美情趣特征的高沙硬盔制作工艺有待于保护承传与弘扬创新。
湖南高沙镇;戏剧硬盔;手工艺
盔头(俗称戏帽)是我国戏剧独特传统文化象征,是戏剧“行头”的一种,是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是被美化夸张的戏剧表演帽饰,是戏剧中重要的标饰。有冠、盔、帽、巾统称,冠是帝王贵族专用,盔是武派演员的冠帽,武将佩戴帅盔、贵族妇女戴凤冠,盔头是舞台演员的忠奸善恶的身份标饰,盔头一般有硬质冠盔与软质帽巾。
湖南洞口县高沙镇蓼水河上的回澜、浮香、太平、水南等十余座廊桥、风雨桥如彩虹横跨,桥上、书院、宗祠等地是高沙镇的戏剧演出场所。清嘉庆年间(1796 年-1820年)高沙地区戏剧帽盔制作十分兴盛,以祁剧为主的戏剧活动如每年六月“迎故事”、“台故事”(将戏剧人物抬起在方桌上)、“高故事”(将戏剧人物举至丈余高)、“地故事”(戏剧人物在街上边走边表演)在此地十分繁荣,2014年8月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的洞口县“棕包脑”祭祀舞起源于宋熙宁五年(公元1074年),与“天贶节”同属雪峰文化非遗,具有固定的表演程式,有戏曲的写意、假定、虚拟等表演形式。戏剧帽盔的内容主要以忠孝文化为主,高沙地区的宗祠集中丰富,祠堂内“宗圣遗像”、壁画等石刻线画风格给戏剧帽盔的造型制作提供了参考,戏剧帽盔制作技艺在“乡绅乡贤”雪峰文化中传承。
据高沙戏剧盔头承传人袁小武介绍:袁氏家族最早制作戏剧盔头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809年-公元1849年年间(袁小武上面六代)盔头制作生意十分兴隆,如清朝任五品蓝羽官位的袁子节也是一位戏剧盔头艺人。自从清乾隆年以来,他们家传的“恒春奇”戏剧盔头作坊制作戏剧盔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袁氏家族在高沙闹市区建有或置办店面就有六十八间,一直到袁小武父亲那辈年代戏剧盔头帽饰制作还不愁销,只愁忙不停做,“恒春奇”制作的盔头除了在湖南的祁剧、花鼓等戏剧团销售外,还在临近的湖北(汉剧)、广西(桂剧)、江西等地销售。现在随戏剧的衰落,盔头帽饰手艺也快没有生存空间了,“恒春奇”戏剧盔头作坊已是湖南省内最后一家手工制作盔头帽饰的民间作坊,2013年,袁小武的父亲带着遗憾走了,他做了七十多年的戏剧盔头帽饰,最大的心愿是让制作手艺传下去。
高沙袁氏“恒春奇”硬质盔头制作延续了祁剧与花鼓戏的戏剧盔头类型,也有汉剧、桂剧、辰河戏、京剧等戏剧头饰类型特点,盔头制作分为硬盔与软帽两类,硬盔一般用纸质材料袼褙、镂花、盘缠铁丝纱线、火烙、上胶、沥粉、刷漆、贴箔、镶镜、镶珠、挂绒球、挂穗等工序,少则需要十七、八道工序,多则达到三十多道工序。制作工艺有雕、刻、挖、嵌、堆、塑、染、绣、扎、贴、胶、漆等手法,计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脱模、凿样子(足活)、掐丝、沥粉是其中的重要工艺环节。
1. 纸袼褙材质与工具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戏剧盔头大部分材质为硬纸片,为了图效益、省工艺不做纸袼褙,纸是戏剧盔头的主要原料,材质与工艺的差异决定了戏剧盔头的工艺质量,与高沙镇同处湘西南宝庆府的滩头距高沙六十七公里,滩头年画经公认考证起于元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那时候在荆楚大地就流行滩头年画的“赵元帅像”。作为贡品的滩头五色纸也在宝庆地区流行,高沙袁氏“恒春奇”的戏剧盔头的纸袼褙材质与其他用马粪纸、硬纸片做的材质不同,纸张来源主要为滩头地区,滩头手工纸技艺已评为国家级非遗,这种手工纸以毛竹为原料经过泡、踩、煮、洗、晒、打、捞、榨干、焙纸十几道工序,手工造出来的纸纹理清晰、纸面光滑、古色古香。高沙袁氏“恒春奇”戏剧盔头的纸袼褙用的滩头土纸,刷上面粉、明矾,浆糊调成稠稀适当,粘贴十八至二十三层再晾干成纸袼褙,用来刷面糊的刷子是自制的棕刷,在刷的过程中一般是从中间往四周刷,这种技艺的成熟需经过长年实践操作,才能达到均匀用力涂刷,不留气泡。(见图1)
图1 高沙“恒春奇”盔头作坊承传人袁小武(1967年出生)在制作纸袼褙
2.脱模做基础造型
根据角色头型大小用泥土加棉花泥塑,泥土为具有较强吸附力黏性的白土,使用锤子打烙技艺制胎,制胎是盔头制作的第一步,这道工序是根据戏剧角色的不同而制作不同造型盔头胎,袁氏“恒春奇”盔头作坊要求制作盔头胎时需要掌握祁剧、花鼓等戏剧人物角色特征,根据不同角色制作不同盔头胎,目前“恒春奇”留下了不少造型娴熟的不同角色盔头胎。
3.凿样子(又称“足活”)
凿样子(足活)相似于绘画中的构图布局,是制作戏剧盔头的主要环节,高沙袁氏“恒春奇”戏剧盔头制作中的凿样子是先在纸袼褙上画稿,然后把画在纸袼褙上的画稿固定垫放在自制的蜡板上对图案盔头进行制作,北宋何薳在其笔记《春渚纪闻》写道:“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以蜡板刻印”[1]可见蜡板在北宋便出现了。高沙袁氏“恒春奇”自制的蜡板(见图2)承传了传统手法结合本地材料由石蜡、蜂蜡、枞树皮灰、菜油混合在火锅如炒菜般炒制而成,此自制蜡板松软柔滑,便于在蜡板上对图形进行凿镂挖空、在纸袼褙上形成平面镂空的形状,如果是层数多的纸袼褙就要左手握紧凿刀,右手拿锤子敲打凿刀,按照图案进行镂空。(见图3、图4)
图2 蜡板
图3 皇帽架桥纸袼褙中片
图4 二龙叉纸袼褙前篇
4.盘缠掐丝技艺
纸袼褙图案在蜡板上镂空后一般把画面的外框用铁丝盘绕,有的中间画面如果镂空的多也进行铁丝盘绕,铁丝盘绕后再用纱线盘绕铁丝,增加牢固性,手工盘丝针眼需均匀密布,所以不论是铁丝还是纱线均需娴熟技法。
5.刷胶漆技艺
在盘缠铁丝纱线过后是刷土漆(有称国漆、生漆大漆)、刷土制牛胶,这种土制胶与漆能防虫、防腐防霉、防潮而且胶合力强,盘好铁丝线刷好胶漆的盔头再晾干。
图5 高沙盔头承传人袁小武在操作铜沥粉嘴沥粉
图6-1 霸带帅是两用头盔(霸盔和帅盔)
图6-2 霸带帅是两用头盔(霸盔和帅盔)
6.烫烙成型
根据戏剧角色帽型造型需要在刷好胶漆晾干的盔头上用烙铁烫烙造型,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用硬纸片做材料的盔头烫烙只是烫平,盔头的凹凸造型性差,高沙袁氏“恒春奇”的戏剧盔头成型用的烙铁是简易的三角铁烙铁。这种小型三角铁烙铁在“恒春奇”盔头手艺承传人袁小武手中操作自如,盔头的小转角处都可烫烙,棱角分明,加上因盔头的纸袼褙材质好,在烫烙中随戏剧角色需要成型规范,立体感强。
7.沥粉镶嵌技艺
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一环是沥粉线、镶镜片,也是盔头制作工艺中最见功夫的一道工序。胶粉是用金属筛子筛过后的石膏胶水(牛胶)调成,沥粉线的工具为自制的铜沥粉嘴,粉嘴小孔只有0.1厘米,粉嘴连接粉筒球,用塑料布细线扎紧,由技师握手挤压小球运力轻重可沥出各种粗细线条,十分精确,“恒春奇”盔头手艺承传人袁小武的技艺通过手腕操作在盔头的边缘沥粉庖丁解牛般流利娴熟犹如在蛋糕上写字绘画,沥粉后的盔头增强了立体感,在沥线后再进行刷色技艺操作,戏剧帽盔的颜色根据角色而设色,以金、银、黑、红为主。(见图5)
盔头沥粉后刷色涂清漆后,在清漆微干时进行镶嵌贴金珀或银珀,在沥粉勾出的图案内贴绫子,在图案空隙贴内纱网绫子为装裱中国画时的主要材料,有轻软特点,绫子一贴上拉开绫子与金珀、银珀的色相,形成对比。
8.组装成型
图7 耳卜闻盔头
图8 勒子盔头
图9 尖沙
图10 驸马沙(5)紫金冠
图11 紫金冠盔头
图12 女勒子盔头
图13 过龙盔头
图14-2 岳飞盔头(后部)
图14-3 岳飞盔头(前面)
盔头制作最后工序为组装绑扎成型,在成型过程中装配饰,如绒球、镜片、玻璃珠、珍珠、塑料球珠等,绑扎的线尽量要隐蔽,用刀片修饰过多颜色、镜片后,戏剧帽盔制作完成。
图15 盔头部件
目前高沙“恒春奇”盔头作坊制作的盔头主要有:霸带帅两用头盔(霸盔和帅盔)(图6)、耳卜闻(图7)、勒子(图8)、尖沙(图9)、驸马沙(图10)、紫金冠(图11)、女勒子(图12)、过龙盔头(图13)、岳飞盔头等(图14)。这些戏剧盔头的造型设计在几百年前就以传统人物服饰、戏剧表演的程式化与艺术性为主要参照,融入了雪峰文化中的忠孝文化,并在“乡绅乡贤”文化中传承。盔头设计制作很注重装饰,盔头的样式达百种之多,装饰纹样主要有龙、凤、云、火等吉祥图案,以金、银、红、黑颜色代表不同戏剧角色,缀有珠花、绒球、帽翅、丝绦、雉尾。
目前国内制作戏剧盔头产量较大的首选是京城的刘森溥(2009年病逝)与两孩子弟子,另还有张连城杨玉栋、李继宗等,其中李继宗2010年获北京市西城区非遗。地方省区的一些制作盔头作坊几乎面临濒危,如:福建漳州沈崇荣;安徽怀宁徽剧和黄梅戏帽盔制作者产云秋、何珠流 ;甘肃天水李海清;陕西的韩小利被称为“关中帽子韩”,2015年由于没有接到一单活儿,做了40年戏剧帽盔被迫要改行。[2]
戏剧盔头是在唐、宋、元、明、清各朝官帽和礼帽的原型基础上演变而来,在我国各地方民间戏剧盔头作坊中各有不同特色,湘西南的雪峰山系高沙袁氏“恒春奇”作坊的硬质盔头制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经历几百年传承其戏剧盔头制作技艺形成了独门绝技。也是湖南最后一家制作戏剧盔头的民间作坊,如今亟须进行保护整理、研究开发并弘扬光大,使优秀民间美术得到承传发展。
[1](北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毕斩赵谂[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制作秦腔帽盔近四十年 “关中帽子韩”欲改行[N].西安日报,2015-06-30.
(责任编辑:王 璇)
J505
A
1008-9675(2017)03-0128-04
2017-02-15
聂世忠(1961-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与设计基础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