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 叙述、存在与历史
- 大存亡与民族文化选择的心路痛史
——《白鹿原》的文化之维与文学之统 - 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
——论伪满洲国文学 - 北国的孤吟独唱
——伪满洲国时期的旧体诗 - 废墟上的生命之花
——“伪满”剧作家论 - “狂歌”与“狂恋”的文笔人生
——论“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文学创作 - 一场战争两刃伤
——萧军《八月的乡村》中的生存意识与复仇意识 - 二十世纪真正的《战争与和平》
——论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 - 残酷的浪漫
——《牧童与牧女》里的战争书写 - 反法西斯文学思潮的兴盛与演变
——以苏俄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为例 - 日本殖民作家的所谓“满洲文学”
- 日本战争文学“反战”的可能性及其困境
——对《麦与士兵》和《活着的士兵》的思考 - 奈莉·萨克斯诗歌中的“大屠杀”主题与犹太人命运
- 作为个体承诺的“二战”往事
——兼论先锋文学视野下的“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 - 被忽视的反抗——论张爱玲沦陷时期的小说
- 人生如春——论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
- 沧海遗珠,私语柳黛
——以《退职夫人自传》为例论女性私人化写作 - 《遍地狼烟》:烽火如何点燃“草根”
- 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热烈地生长
——评《夜深沉之战长沙》 - 一个“90后阿宅”的“晋江”民国
——评《百年家书》 - 《战狼》:后悲情时代的帝国想象
- 当代战争题材文本教学指要
- 普通人视角、历史意识与文学性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建议 - 战争题材作品教学的三个维度
——以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例 - 抗战“雷剧”“神剧”批判
- 关于战争和战争电影的思考漫笔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 目光的交锋,心灵的激战
——影片《决战中的较量》的冲突设置 - 日方历史反思何以缺场七十年
——日政府拒不认罪的一种电影史视角 - 历史担当与文化对抗
——从《吕梁英雄传》到《清明无战事》 - “7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
——简论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 超越真实感与文学性的悖论
——从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看二十一世纪初的抗战叙事 - 重新书写抗战大历史
——评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 文学的表述与历史的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