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

  • 章学诚史学致用的理论化构建
    071002)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史学家,在史学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他对中国古代零散的史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在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章学诚在史学致用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述,对史学致用的理论化构建亦发挥重要作用。贾庆军、徐厦的《章学诚“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之关系探究》中对章学诚关于“道”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曹丽娜的《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提出章学诚以史明道为根本,以史经世为途径,两者统一而不可分割,而“六经皆史”则是服务于明道经世。张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1

  • 辞章学视域下的章学诚“六经皆史”说
    刘毅青摘要: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批评家历来多有阐述,但章学诚以辞章学勾连文史,建构理论体系,却未被学者充分注意。葛兆光“史皆文也”将章学诚的文史观和西方后现代史学相联系,窄化“文”之概念,并忽视了中西史观的差异。张少康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注意到“六经皆史”与“六经皆文”可以相通,此洞见已经趋向于关注辞章,但未做出充分表述。在两位学者的理论成果之上,本文从辞章学切入,将“六经皆史”说放在以语言为本位的文学传统中进行探讨,揭橥辞章之学对章学诚史学观的影响,进

    粤海风 2022年1期2022-02-23

  • 从刘知几到章学诚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概念演进分析
    章表书”到清代章学诚“比次之书”——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概念或名称的认知从无到有、从具象到抽象的不断深化过程。档案学界公认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集大成者。刘知几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是章学诚系统、成熟、完整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社会转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馆服务受众由小众向大众转型,当代的档案文献编纂、编研成果必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刘知几;章学诚;制册章表书;比次之书;长编;文献编纂分类号:270.9From Liu Z

    档案与建设 2021年7期2021-08-30

  • 章学诚的“文衷于道”论
    刘锋杰摘要:章学诚提出“文衷于道”论,从“六经皆史”出发,强调从人事角度理解道义,揭示了道与众人的关系、道是渐形渐著的、道蕴含在“小史”中,可从即器明道、言公为道、随时撰述、道贵通方等四个方面加以把握。章学诚把道义历史化、众人化、现实化,更加贴近社会人生实际,指向了道义的现代理解。关键词:章学诚;文衷于道;六经皆史;众人之道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6-0156-008章学诚提出“文衷于

    江淮论坛 2021年6期2021-02-16

  • 从《文史通义》看关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法的来源以及其合理性
    摘要:章学诚在其著作《文史通义》中很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于经和史之间关系、地位的作用与看法,其中很是有名的一句便是“六经皆史”。但此书和其观点在后世遭到了很多的非议和反对之声,尤其是有很多人认为章学诚站在史家的角度贬低了文学的位置,此文通过分析、比较各派的“声音”,表达作者对于文、史关系的真正认识。关键词:文史通义 章学诚 浙东学派 桐城学派一、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章学诚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浙东史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章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人,生于1738年,卒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治学笨办法
    的学者,名字叫章学诚。他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记忆力很差,身体也很瘦弱。等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送他到私塾(shú)念书,别的孩子念书背书,很快就能滚瓜烂熟;而章学诚读书,却感到十分吃力,一天的时间也读不熟几个字。每天放学的时候,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他却还在一遍一遍地复习当天的功课。父亲看到儿子学习那么吃力,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亲戚朋友们看到章学诚都叹息地说:“这个孩子天生智力差,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每次章学诚听到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11期2020-12-23

  • 郑樵校雠学研究综述
    这两种为中心,章学诚以后的学者对郑樵校雠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宏观上包括对郑樵文献学理论的介绍、其人在文献学史上的定位、对郑樵校雠学历史认识过程梳理等方面,微观上包括郑樵《艺文略》的相关考证、《校雠略》涉及的具体学术命题的讨论等方面。此外,还有郑樵与章学诚的比照研究。直到今天,郑樵校雠学的价值、意义和影响仍然处在被不断认识和发掘的过程中。关键词:郑樵;校雠学;章学诚;《通志·艺文略》一、郑樵其人与其校雠学成就郑樵(1104—1162)是南北宋之际著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2020-11-03

  • 文学对章句训诂与心性义理的双重超越
    发展演变之后,章学诚眼中的中国传统学术已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无论是汉学的章句训诂、名物度数之学,还是宋学的心性义理之学,抑或是宋学内部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两种学问路向,似乎都未能符合他的学术标准,更不用说儒学之外的词章之学了。即使是源远流长、成果丰硕的史传传统,在他看来也是问题重重。基于对传统学术如此之考量,章学诚试图建构一种超越前人的新学术,这就是“史学”。这种“史学”不是史书的编纂实践,亦非史书编纂体例、方法的总结,而是一种追问古代典籍“所以言”的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9-27

  • 章学诚的文学创作论探析
    内容摘要:章学诚的文学创作论,要求创作者要“养心术”,“立诚”是基础,“清真”是内在要求。创作时要心平气和,态度严肃端正,不能让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不加约束而任意泛滥,不应文体不分、风格混杂,而是真实地反映创作者的内心和时代背景。这是章学诚作为史学家对当时的混杂而巧缛的文风进行批判的结果。关键词:章学诚 文学 创作《文史通义》是清代文史大家章学诚的理论名著,其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做了大量的探索,在文学创作方面也颇有见地。《文德》篇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2020-08-27

  • “辨心术以议史德”:从诸子“道德”诉求到史家修养自觉
    清代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对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高度概括,而且成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接力中重要的一棒。由“心术”而至“史德”之渐的考察,可以从某一侧面发现“心术”由政治空间向学术场域转移的某种轨辙。养“心术”作为诸子“道德”论的普遍内容,是先秦政略术和学术思想的核心;究“心术”是古代君臣互相考察以决定彼此关系的重要方面和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和史评家评价史家良莠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借“心术”以

    江汉论坛 2020年7期2020-08-09

  • 章学诚文艺思想中的“神妙之境”
    其重要的地位。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辩似》中开篇便提到了“神妙”的由来:“《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338这里的“神”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的把握,与老子、孔子论著当中“神”的含义大致相同。例如,《论语·述而》中关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论述以及《道德经》中关于“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的论述,都偏向于将“神” 认为是对一种神秘的客观规律的概括性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1-10

  • 章学诚的古文观探微
    翠翠摘  要:章学诚因其艰涩难懂的古文写作而不为同时代人所认同,他指出古文是与时文相对出现的概念,文章不应有古文与时文之别,无论采用何种文体,只要能表达思想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只不过他认为古文相对于时文来讲,更近于道,而章学诚写文章是为了明道的,所以在章学诚心中古文高于时文。章学诚主张在写作古文时首先要识古人大体,其次宗《春秋》《左传》写好叙事文,最后在写作古文时还需注意制度必须从时。章学诚的古文观与其六经皆史的核心思想以及其对语言不信任的语言哲学观紧密相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姚名达与章学诚史学研究
    代,在一众有关章学诚学术研究者中,姚名达是最早从史学史角度对章学诚史学进行专题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从著述整理、史料考订到史学思想透析,研究系统且全面,成果丰富,推动了学术界对章学诚史学研究的发展。在研究章学诚史学的过程中,姚名达尝试运用年谱和目录体裁进行分析,研究创获颇多。受此鼓舞,姚名达日后用力于年谱学和目录学,著述迭出,闻名于学界。而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目录学理论也对姚名达产生深远学术影响。关键词:姚名达;章学诚;年谱;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2019-07-01

  • 章学诚读书观研究及其对当下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89)1 引言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他的《文史通义》之著、“六经皆史”之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美国著名哲学家、汉学家倪德卫曾如是说:“章学诚是中国曾经出现过的最富吸引力的思想家之一。”[1]2尽管章学诚在生前不为一时通人所认可,茕茕孑立,知音寥寥,然而他的不俗建树,终为后世广泛认同和肯定。自20世纪20年代始,章学诚研究成为显学。一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章学诚在史学、文论、目录学、校雠学、方志

    图书馆 2019年12期2019-01-19

  • 章学诚与地方志 ——纪念章学诚诞辰280周年
    0)清代的学者章学诚是著名的地方志学家,其关于地方志编修的思想和方法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地方志编纂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一生虽未作过官,但却在官方主持的编纂地方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值得从事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学者和编纂地方志工作的人员去研究和了解。要了解章学诚的学术思想及其如何成为地方志专家的,就必须要“回到章学诚”,要回到章学诚生活的社会时代,走入其家庭及家族,了解其经常接触的群体,了解其个人的性格及人生经历。而“回到章学诚”,不仅仅是了解章学诚,更是为了让章学诚

    黑龙江史志 2018年3期2018-11-19

  • 梁启超有关章学诚学术地位的论断及其影响
    者。其中,有关章学诚的论断,就是一种“未完成”的遗产,散见于《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及《儒家哲学》等众多论著。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唐爱明认为:“虽然梁启超曾感觉到章学诚的伟大学术成就,但多为预见性结论,缺乏具体论证,因此无法凸显章学诚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2]而黄兆强、廖晓晴、梁继红等则充分肯定梁启超在章学诚研究之兴起过程中的重要贡献。[3-5]陈鹏铭更是直接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03

  • 传统音乐史学向近代音乐史学的转变
    ;朴素进化观;章学诚;乾嘉学派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63-02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随着一场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五四”运动的展开,西方民主思想和科学理论随之也被输入进来。语言学、历史学等西式社会科学理论对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治史的方法也渐渐为音乐学术界所借鉴。在音乐史的研究中,逐渐开始注重西洋历史研究方法的运用。早期比较关注这个领域的有叶伯和、郑觐文、王光祈、杨荫浏等人。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2017-11-23

  • 史学家的笨办法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曾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除此之外,他还亲自编纂过《和州志》《永清县志》以及《湖北通志》等许多地方志。章学诚虽然是一位著述等身、才高八斗的学者,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天资较低的人,尤其是他的记忆力实在太差,以致成为了他致命的弱点。少年时,章学诚一天最多只能朗读两三百字的书。超过这些字数,他便不能连贯地将它们读下去。当时,在读书的过程中,章学诚连文言虚字的用法都记不住,更别提记住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了。章学诚的这种天资,对讲究读经诵典,需要博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7期2017-07-11

  • 章学诚“纳文入史”观刍议
    米臻摘要:章学诚认为文集的价值在于“与史相辅”、补史之不逮,如此便形成了一种“纳文入史”的文史观念,强调文集的史学意义。首先,他以“六经皆史”的史学观为基础,完成了“纳文入史”观的理论构建,其中“文体”是他把文集纳入“道—六经—战国之文”这一史学体系的关键。其次,《文选》兼览八代、汇聚各体又各以类分的编排体例,与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史学方法相契合,这也成为后世文集与章学诚县志文征编纂的范例。对“《文选》之体”的借鉴,是章学诚“纳文入史”观得以实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章学诚诗话起源观、分类观刍议
    寥寥无几。直至章学诚,才出现专篇《文史通义·诗话》,论述诗话起源、分类、创作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另有《诗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妇学》等篇,针砭诗话时弊进行精辟论述,构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诗话批评体系。其中,章学诚关于诗话起源、分类等诗话观,在整个诗话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尝试探析之。关键词:章学诚;诗话;起源;分类作者简介:唐晓娜,31岁,女,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任行政秘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体学、高等教育管理。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2017-06-17

  • 章学诚诗话创作论探析
    寥寥无几。直至章学诚,才出现专篇《文史通义·诗话》,论述诗话起源、分类、发展、流弊和创作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另有《诗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妇学》等篇,针砭诗话时弊进行精辟论述,构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诗话批评体系。其中,章学诚在论述诗话写作动机、诗话取材、论诗要求时,体现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取舍有方,公正防滥”、重论本质、真实可信等思想,对研究古代诗话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探析之。关键词:章学诚 诗话 文体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诗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2017-06-08

  • 章学诚“古文辞义例”论新探
    李轶婷[摘要]章学诚在《古文十弊》中提出自己对“古文”的诸多认识与理解,特别是运用了“古文辞”“古文辞义例”这样的称谓,明示其不同于传统说法的新见解。以章氏“古文辞”观的提出背景、涵摄及与“时文”的关系和“义例”观为切入点,剖析其“古文辞义例”论是如何形成并最后确立的。[关键词]章学诚;古文辞;义例[中图分类号]I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3007610章学诚在《古文十弊》开篇即言:“余论古文辞义例,自与知好诸君书凡数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章学诚《文史通义》及其修志境遇之杂谈
    梅 森章学诚《文史通义》及其修志境遇之杂谈梅 森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高峰,其本人被推崇为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究其一生,章学诚智慧地把短期的方志编纂与中长期的史学研究有机结合,从修志讲学卖文中获取学术研究的营养和学术研究的物质保障。中华民族少了一个胥官小吏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封建时代的地方志编纂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章学诚一生修志十修九无善终的根源就在于此;有的专家将之归结于章学诚的性格原因,实际上这只是较小的因素。生前落魄,生后

    上海地方志 2017年3期2017-04-12

  • 追寻逝去的传统 ——《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读后
    ——《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读后谢 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对于中国传统校雠学的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学的重要学术传统,然而这一传统正逐渐逝去,周余姣所著《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一书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学术传统。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系统梳理郑樵、章学诚校雠学说,考订前人讹误,提出了新的观点,资料宏富。该书最主要的不足是没有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校雠学说。《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 目录学 周余姣 书评1 引言1947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1期2017-04-12

  • 章学诚之经世致用
    果。这个时期,章学诚对古代的史学理论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章学诚主张经世致用,明道世教,主张详今略古,切合人事,主张要从现实出发。关键词:章学诚;乾嘉考据学;经世致用一、提出经世致用的背景章学诚提出经世致用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空疏学风和当时的考据学风提出的这一主张。他对宋学面临的困顿有着清醒的认识:“宋儒之学,自是三代以后讲求诚正治平,第其流弊,则于学问文章、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则守陋自是,枵腹空谈性天,无怪通儒耻言宋学矣。”①可以看出,章学诚对宋学的空夸其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2017-03-15

  • 章学诚文学思想论略
    415000)章学诚文学思想论略雷斌慧(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章学诚为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文史通义》一书体严思锐,集中展现了其对文学的批评。章学诚反思乾嘉学风,坚定倡导“六经皆史”,开创了史学与经学研究的新局面。章学诚的批评观亦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展现为叹知音之难、批评标准的指示、对不良之风的批判。章学诚反思明代文学,批评清代文学,在破立结合中建构文之理想模式。他认为战国之文实为天下之至文。文人师法至文

    武陵学刊 2017年5期2017-03-11

  • 章学诚诗话创作论探析
    唐晓娜章学诚诗话创作论探析唐晓娜诗话作为一种独特的论诗文体,历宋、元、明三代的繁衍和发展,至清代而鼎盛,各类著述层出,蔚为大观。然而,有关诗话的专论或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文字却寥寥无几。直至章学诚,才出现专篇《文史通义·诗话》,论述诗话起源、分类、发展、流弊和创作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另有《诗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妇学》等篇,针砭诗话时弊进行精辟论述,构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诗话批评体系。其中,章学诚在论述诗话写作动机、诗话取材、论诗要求时,体现的“

    文学教育 2017年16期2017-02-08

  • “重事”:章学诚的文史统合之道
    锋“重事”:章学诚的文史统合之道林锋(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作为“事件”的“事”,在章学诚的话语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把史书视为对过往事件的叙述,同时将叙事文推为古文正宗,章学诚最终使古文与史在“叙事文”的层面得到某种程度的同一,从而统合文史。在这个过程中,浙东学派合史学与古文为一的经世之学对章学诚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中国史学“史以纪事”的基本取向及明清古文理论中叙事文地位不断上扬的趋势,则是他顺利构建这一模式的背景支撑。文史学;事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1-12

  • 章学诚的笨办法
    姚秦川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曾担任过秋华帆主编的《续资治通鉴》的编辑工作。章学诚虽然是一位著术等身的学者,但同时也是一个天资较低的人,尤其是他的记忆力较差,这成为章学诚一个致命的弱点。少年时,章学诚一天最多只能朗读两三百字的书。超过这些字数,他便不能连贯地将它们读下去。当时,在读书的过程中,章学诚连文言文字的用法都记不住,更别提能记住一篇洋洋洒洒近千字的文章了。章学诚的这种天资,在讲究读经诵典的封建社会,对于需要博闻强记的史学,无疑是较低的。有一个事实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9期2016-12-03

  • 《文史通义》与章学诚的治学与教育思想札记
    王敬博摘要:章学诚是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其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著作之一的《文史通义》对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等著名论断,同时还谈到了自己对于教育和治学方面的精辟见解和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价值意义也不容忽视。这些理论与经验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关键词:章学诚;思想;治学;教育一、章学诚之教育经验札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设置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其难就难在要“致其道”。他认为教育就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2016-11-19

  • 清廷国史《章学诚传》的编纂:章氏学说实际境遇之补证
    戚学民��关于章学诚生平与学说的境遇,胡适曾有一个流行甚广的观点,即有关章氏生平与学说的信息被埋没了一百二十年,但也一直有人认为胡氏所言与事实不符。本文对章氏身后境遇状况提供一个补证,指出在清国史馆档案的传包传稿中有多个章学诚传记,且章学诚在国史《文苑传》中数次获立正传。这些材料补充证明,章学诚学说在晚清获得了高度评价,其生平概况更没有被埋没,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清廷官方的认可。这对于实事求是地研究章氏学说的命运和晚清学术的实况或有助益。章学诚;国史《文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2期2016-11-03

  • 浅析章学诚“新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意图
    琛【摘 要】 章学诚生活在乾嘉盛世逐渐走向没落的时代,并在《文史通义》中充分表现出面对社会政教危机的忧患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章学诚著名的“六经皆史”命题,理清他改革旧史学、重新为传统知识谱系奠基的逻辑理路和为帝王政教树立规范的总体意图。【关键词】 章学诚;文史通义;道器合一;六经皆史;新史学“文史通义”不由让人想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那样的大手笔。后者敢言“普通”,前者敢言“通义”,足见抱负之大。《释通》篇云:“《易》曰:‘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章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10-15

  • 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念的本质
    傅荣贤摘要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关键词 章学诚 目录学 学术源流分类号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2期2016-09-28

  • 浅论《文史通义》中的史学思想
    白利闪摘要:章学诚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得到体现:他倡导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种通感;评论文章要做到“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在刘知几史学创作“三才”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史德”的概念;他提倡要克服古文十弊,教会史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史学研究和史学创作。关键词:文史通义;章学诚;史学创作;史德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67-02《文史通义》是章学诚心血的结晶,它对清初

    世纪桥 2016年6期2016-06-24

  • 浅谈章学诚的小说观
    家的观念有关。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论及小说之流,以文史的评判标准衡量小说之是非,指明其源流和价值,对说部既持批评又主利用。本文拟探讨其小说观之原本及其与文史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词】:章学诚;小说;文史通义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首次列出“小说家”,并著录小说十五家,成为著录小说最早的文献,其“小说出于稗官”之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学者,历代史学家大都将小说类视为稗史。明清两代有了前代丰富的传奇故事、话本散曲为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恢复,小说发展至巅峰,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文史通义》中的师道与文道
    之际,书院教师章学诚逆风而行,写了一本令当时学坛振聋发聩的巨著《文史通义》。章学诚天赋鲁钝,但自小学习勤奋,23岁问鼎科场,七试不第,直到40岁才考上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在多地书院事教谋生。《文史通义》是一部有着120余篇文章的文史论集,从中显示了他的师道和文道。对当时及之后的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一、阐述的读书之道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二、行文处理之法度颇有益于写作教学;三、他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后人借鉴。章学诚的深厚学力和丰富教学经验,不仅仅囿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6期2016-05-14

  • 章学诚对桐城派古文的批评
    76000)论章学诚对桐城派古文的批评张 富 林(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一个古文流派,其本于经学与文学的古文文统与章学诚本于史学的古文文统存在严重分歧,故遭到章氏的尖锐批判。桐城派为辞章之学,注重文法,喜欢圈点,主张模拟因袭,文章流于平庸空疏,而以史学为本建立文统的章学诚,主张言之有物,中有所见,以达经世致用之效能,因此,章氏对桐城派注重义法、空言无实的文风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与挞伐。关键词:章学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4-13

  • 论史学批评中的“中正”(Impartiality)——以章学诚和威廉·罗伯逊为例
    ity)——以章学诚和威廉·罗伯逊为例李勇(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史学批评或称史学批判,也名史学评论。史学批评通常会出现极端对立的观点,其本质上都是偏颇。学术史上已有学者提出解决之策。章学诚提出的“中正”,就是同时代稍早的西方学者罗伯逊主张的“Impartiality”。以“中正”而纠偏,可成一家之言。“中正”是史学批评必须秉持的态度、立场和方策。关键词:史学批评;中正;章学诚;威廉·罗伯逊史学批评,或称史学批判,①历史上,汉语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6

  • 动机不纯与眼高手低:史学批评家遭受的诘难与辩护
    评《新唐书》,章学诚批判戴震,均曾被指控为动机不纯。其实,吴缜作《新唐书纠缪》是出于对本朝修史事业的使命感,对历史撰述抱持的那份神圣感。而章学诚的“攻戴”是在学术交锋中辨别瑕瑜与异同,属于正常的学术商榷,不可遽尔谓之动机不纯。在关于史学批评家的批评中,极有杀伤力的一条就是批评他们眼高手低——对他人评头论足头头是道,自己却没有写下大部头的史书。这似乎戳到了史学批评家的“软肋”,实亦不然。刘知几、章学诚与邵晋涵等批评家在见识上卓尔不群,确实“眼高”。但“眼高”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6

  • 邵廷采与章学诚
    0)邵廷采与章学诚杨光垒(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摘要]邵廷采在清初浙东史学史上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史学家,既无惊世之伟业,又无开创独立流派。但其对浙东史学及后世史学家之影响不容小觑。其曾言“文章无关世道者可以不作,有关世道不可不作,即文采未极亦不妨作”,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章学诚便是其一。研究力图从邵廷采的学术思想中探寻出其与章学诚的关系,爬梳出二者之间比较清晰的学术脉络。[关键词]邵廷采;章学诚;经世;明道邵廷采(1648—17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9

  • 文人风骨 ——史学家章学诚的闪光之源
    骨 ——史学家章学诚的闪光之源叶建华(中国化工博物馆,北京 100089)以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的阐述,对我国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的情操与文人风骨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了其独立人格、淡泊名利、以诚待人、挫而不折、呕心沥血等优秀品德。章学诚的情操与文人风骨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滋养,值得弘扬光大。章学诚;独立人格;淡泊名利;以诚待人;挫而不折;呕心沥血卒读王作光(又名张中子)先生走访21个省市区,历时3年写成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32万字的传记《章学诚》一书,心灵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5

  • “六经皆史”说文献溯考与思想研究
    ]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易教上》开篇首句即言“六经皆史”,这四字已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学术命题。而关注的焦点则基本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关键词]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文献;思想一、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研究现状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易教上》开篇首句即言“六经皆史”,这四字已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学术命题。而关注的焦点则基本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从文献的角度而言,讨论“六经皆史”这一论题是否是章学诚首创的。当今学界有很多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章学诚的治学思想
    摘要:章学诚是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在当时考据训诂之学流行的社会思潮下,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而又独特的治学思想。在治学目的上他强调“明道”“经世”,认为治学的目的就在于探究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现实社会服务;在治学态度上强调“为学之要,先戒名心”,只有戒除名利之心,才可能在治学道路上有所成就;在治学方法上认为“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强调正确做笔记的重要性;另外认为“学贵博而能约”,对博约关系也阐述的非常精辟;而其创新独到之处尤其表现在其“以文济史”的思想上。章

    大观 2015年5期2015-10-21

  • 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研究
    、下三个部分。章学诚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章学诚在《经解上》里从文字起源之前谈起,探讨了“经”的定义、“经”的起源与发展,并将“经”与“传”作了详细的区分。其次,章学诚在《经解中》围绕“官师既分”的制度变化谈后世诸多经书的命名,将“六经”之外的其他“经”一概称之为“异教之经”。最后,章学诚在《经解下》中围绕“六经不可拟”的观点批判后世儒生。关键词:章学诚;文史通义;经;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

    西部学刊 2015年7期2015-08-20

  • 章学诚的心态
    37000)论章学诚的心态梁结玲(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在乾嘉考据鼎盛之际,章学诚学术思想没有被时人认识,他所从事的文史校雠之业鲜为人知。生活的困顿与知音稀少并没有挫败意志坚强的章学诚,他以“六经皆史”消融时代学术,反对汉学家对理学的过度排击,在理学的捍卫和学术的发现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实现了自我的超越。章学诚;六经皆史;心态章学诚(1738—1801)生活的年代正是乾嘉考据鼎盛的时期,“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烂然如日中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0

  • 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
    关键词: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摘要:章学诚是清代著名方志学家,一生主修、参修志书十余部,于方志学的建立功不可没。《和州志》是章学诚第一部独立自主编纂的志书,因未能全本刊行,传至后世,其篇目已不可全见。自《章氏遗书》刊刻行世以来,新材料有所增加,但对志书篇目的研究却未有深入,与“章学诚研究”如火如荼的现象实不相称。作者在整理《和州志》过程中,对志书篇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做一梳理,以期有裨于相关研究。中图分类号:G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2015-02-02

  • 章学诚“史德”说再探
    子初[摘 要]章学诚“史德”说的内涵应当综合学界几种意见之长分析,它表达了史家在肯定名教前提内,如何以自己的本性特色最大程度地表述有意义的历史的问题。章氏“史德”观念中的“心术”以及“天”与“人”等重要概念是借用了理学分析框架,说明史家要在撰述过程中融入个性及资质,同时避免性情的做作与泛滥。在具体历史写作过程中,要“慎心术”和“养心术”,就是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现历史事件因果,含蓄地表达褒贬抑扬,借以表达对历史的难理解性的充分尊重。[关键词]章学诚;史德;天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2014-11-25

  • 章学诚《和州志》编纂的创新与缺失
    363000)章学诚《和州志》编纂的创新与缺失江 亚(闽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 福建 漳州363000)章学诚在编纂《和州志》过程中,始终以“经世致用”作为修志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具体化为“方志须立三书”说,参用史书体例,创立了“阙访列传”“前志列传”和“文徵”,对方志学在清代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但仍存在论述过多、详略失当等可待商榷之处。全面了解《和州志》编纂过程中的创新与缺失,有裨于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体系,对研究方志学科的发展历程亦有重要意义。章学诚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4期2014-04-10

  • 儒学理性精神在乾嘉时期的发扬
    问题的关怀;如章学诚,他逆于时趋,抨击考证学末流以“补苴襞绩”为能事造成的严重流弊,倡导“学术经世”,并且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大力探求作为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趋势的“道”。尽管这些学者关注的领域不同,但他们认识的出发点和思想动力,就是儒学“理性精神”。因此,我们除了应重视乾嘉考证学成就之外,又亟须重视这一时期“义理之学”层面的成就,作重新审视。深入探讨这一课题,对于重新梳理乾嘉时期学术演进的脉络,和进一步认识儒学思想精华的强盛生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求是学刊 2014年2期2014-03-31

  • 章学诚在安徽的行踪及著作
    230039)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斅,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终年64 岁,一生著作丰富,主要文稿收藏于《章氏遗书》。章学诚出生书香门第,祖父章如璋,父亲章镳都是嗜书如命,酷爱史学之人。但少时的章学诚并未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反倒是鲁钝过于常人。他在回忆自己少时的经历时曾说道:“幼多病,一岁中……大约无两月功。资质椎鲁。日诵方百余言,辄复病作中止。”[1]卷2236资质鲁钝,再加上身体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30

  • 刘知幾与章学诚史学批评理论中的几个共通面向
    知幾《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刘知幾的《史通》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其书以史学批评为主要内容。到明清时期,章学诚《文史通义》的出现则把史学批评理论在经世致用上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目前学界对刘知幾、章学诚二者史学批评也有研究,但仍不充分①。本文主要立足于刘知幾与章学诚史学批评理论中的几个面向这一视角而做进一步探讨。一 史文关系理论上的共通之点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历程中,刘知幾奠定了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基础,而章学诚则对此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和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12

  • 章学诚百年文献学思想研究述评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其《校雠通义》与郑樵的《校雠略》被合称为我国古典文献学的“双璧”。他继承了由刘向、刘歆开创、经过郑樵发展的我国古代文献学的优良传统,吸取了历代文献学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郑樵的文献学方法和理论,形成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文献学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文献学理论体系,将古典文献学推到了一个新的理性认知阶段,他的文献学思想代表着我国古代文献学理论发展的最高峰。虽然,章学诚生活在

    图书馆建设 2014年5期2014-02-12

  • 章学诚治学特点及对其学术业绩的影响
    312000)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终年64岁。其生活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所谓的“乾嘉时代”。乾嘉时代,曾被后人看成清代历史的一个“盛世”,“乾嘉学派”又被视为这个“盛世”学术繁荣的象征。然而,正是在这个时代,统治者推行了空前的文化专制主义高压政策,把整个学术文化纳入考据轨道。这种考据学是一种严重畸形发展的学术文化,它虽然在考据领域内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考据之风脱离现实,专事训诂,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6期2013-04-12

  • 章学诚校雠学思想简论
    225002)章学诚是我国古代校雠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集众家之长,兼融己意,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校雠学思想理论。他的这些思想理论远迈前贤,泽被后世,对中国近现代校雠学的创建与发展影响甚巨,且在当今的图书馆学、文献学等方面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镜意义。一 校雠学的“源”与“流”章学诚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考辨校雠学的源流变迁,指出从最初的自然分类法,进而发展为《七略》分类法,最后流变为四部分类法,乃时势使然,揭示了校雠学流变的内在规律。1.自然分类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6期2013-04-07

  • 试论章学诚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非常熟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因为《文史通义》里就有章学诚对于袁枚的批评文章。章学诚对于鲁迅的影响,陈方竞先生已经做了论述[2],笔者试加以补充。一、章学诚方志学理论对鲁迅辑录工作的影响鲁迅乡邦文献的辑录与浙东历史学存在着密切关系,章学诚方志学理论对鲁迅辑录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方志,“它是记载某一地区的有关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内容的著作。”[3](P256)浙东史学传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其中一个特征是“提倡方志学,推广方志这种社会史体”[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浅谈章学诚的女才观
    400715)章学诚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下半叶的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目录学家,他的学术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章学诚的女才观进行简单地论述。章学诚对女性的记载,主要集中在《章学诚遗书》中《文史通义》内篇《妇学》、《妇学篇书后》、《诗话》,《方志略》例二《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以及《文集》等相关文章中。通过简单地剖析,可以看出章学诚的女才观有着兼具进步性和保守性的特点。一(一)进步的女才观章学诚的研究古代经史典籍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进步的女才观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8-15

  • 章学诚“学在王官”思想初探
    730020)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进士。一生家境贫困时居多,却矢志研究学问,学术成果颇丰。其著《校雠通义》代表着清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湖北通志》是其方志代表作。其著《文史通义》中“六经皆史”、“经世致用”等观点昭著,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文史著述。何谓王官学,因其职掌在政府衙门里。何以谓“百家言”,就因其只在民间私家传述。[1]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学在王官的阐述次数之多、而又评价甚高,原因为何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8-15

  • 章学诚文学观研究的学术史述评
    999077)章学诚文学观研究的学术史述评张春田,孔健(香港科技大学 人文学部 香港 999077)在章学诚研究的学术史中,对其文学观的研究相较于史学观研究,一直处于次要地位。本文一方面整理近百年来章氏文学观研究的学术史,另一方面希望提示未被前贤足够关注的章氏古文理论与实践这一面向。并提出“古文世界”的概念,以期作为新的研究再出发的起点。章学诚;文学观;古文;学术史①一作为清代思想和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章学诚的学术声名在其身后一直沉寂。直到进入20世纪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浅议章学诚对四部分类法的评论
    周 燕关键词:章学诚;七略;四部;文字狱摘 要:文章根据《章学诚遗书》中的资料、《四库全书》的编撰过程以及章学诚好友冯廷丞在“字贯”中的遭遇,认为章学诚治目录学虽最终改变了一度复古的思想,但对四部的基本判断其实一直未变,只是碍于文字狱的震慑,未能畅所欲言。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2-0114-04谈及章学诚对四部的态度,通常认为他早年轻视四部,后来逐渐改变看法,转而肯定四部。但如果仔细梳理章学诚的著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2期2009-06-25

  • 章学诚的天资与成就
    绩卓著的名人,章学诚就是其中之一。章学诚,字实斋,生于1738年,卒于1801年,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担任过华秋帆主编的《续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和补修《史籍考》的主要工作,亲自编纂过《和州志》、《永清志》、《永定河志》、《常德府志》、《湖北通志》等许多方志,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志学理论。他一生的著作收在《章氏遗书》中,其中《文史通义》《校雠通义》被公认为史学、古典目录校雠学的两大名著。章学诚这样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却是一个天资甚低的人,尤其是他的记忆力极差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