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族

  • 社会支持视阈下“老漂族”社区融入问题研究
    殊的群体——“老漂族”由此形成。“老漂族”是在我国当今社会变迁下和中国式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并且在我国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后,这个群体在流动人口中占比也在逐步上升。何惠亭认为老漂群体主要是指为了照顾孙辈而背井离乡, 来到大城市生活的老龄群体。[1]本文研究的“老漂族”就是指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为了帮扶子女照顾孙辈或是个人养老的需求,迁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而户籍未发生变动的老年群体。在如今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打拼,安家,并且在我国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2023-09-26

  • 看见隐秘角落的“老漂族
    ,他们被称为“老漂族”。“老漂族”的规模不可小觑,而且呈继续增长趋势。相较于年轻人为了事业主动奔赴大城市,老人们“漂”在他乡更多是无奈之举。让在故乡待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在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理念有别,兢兢业业看护孙辈,可能还要小心翼翼看子女的脸色行事,“老漂族”遭受着身心双重压力。囿于家庭住房、经济条件等,多数“老漂族”都是只身一人前往子女所在城市,“拆老”让其和原本朝夕相处的老伴成了一年见不上几次面的“牛郎织

    时代邮刊 2023年17期2023-09-25

  • “老漂族”返乡再适应三要诀
    迁居民,俗称“老漂族”。当孙儿们日渐长大,大多数“老漂族”还是倾向于“叶落归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安度晚年,这一部分人群又被称为返乡“老漂族”。“老漂族”着实不易,为了孩子,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为了减少子女的后顾之忧任劳任怨,好不容易适应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和方式,当他们选择再一次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时,除了体会到无法改变的暮人已老,还会有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因此,对返乡“老漂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享受当下,不抱怨返乡“老漂族”以前在子女家帮忙

    心理与健康 2023年7期2023-07-12

  • “健康老龄化”视阈下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化路径研究 ——以老漂族“茶里人生”项目为例
    化实践路径。“老漂族”,是中国特有的因流动形成的老年群体。与国外老年群体因养老、享受等原因发生流动与迁移不同,“老漂族”是因为照顾子女及孙子女而来到子女所居地的群体,他们仍然秉承着“责任伦理”,在年迈之余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因此,“老漂族”面临着基础的社会融入问题、断裂的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家庭代际问题、养老问题等系列问题。其中,由于家庭此时几乎所有精力均集中于“抚幼”,使得“老漂族”身心俱疲,亟待家庭、老年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政府社会给与帮助。此

    福建茶叶 2023年1期2023-02-28

  •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漂族社会适应提升策略 ——以上海市松江某社区老漂族为例
    %。毋庸置疑,老漂族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随着流动人口的剧增而逐步扩大。《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老年流动人口在2015年后增长加快,2015年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的5.3%,2016年比例上升到7.2%。毋庸置疑,老漂族不是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的现象,并且总量会愈来愈大。但是,由于老漂族的特有属性和我国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群体往往被社会所忽视。关注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不仅是社会融合的重要方面,更是实现应对我国老龄问题的重要抓手。一、理论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1期2022-12-22

  • “新城漂”,你在他乡还好吗?
    等问题。其实“老漂族”话题在十多年前就已出现,有关善待“老漂族”,完善对“老漂族”公共服务保障的呼吁和建议,也持续多年。到今天,这个话题和群体依然有被关注的必要,说明某些状况仍待改变。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数据较2016年近1800万相比,呈持续增长趋势。由于随迁老人养老地点发生改变,社会保障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加之出于文化差异、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原因,“老漂族”在缺乏城市归属感的同时,也面临着“精神空巢”,

    金秋 2022年5期2022-11-26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老漂族”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的老年人称为“老漂族”。而我们所要探讨的农村“老漂族”群体,是指原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是“老漂族”中人数更为庞大,更有典型性、复杂性的一个分支。在全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在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物质条件不再似以往一般匮乏的情况下,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富足与否与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

    市场周刊 2022年1期2022-11-13

  • “老漂族”更需要“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个名字——“老漂族”。“老漂族"首先面临“退而难休”。“儿子儿媳白天要工作,带孙子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还要买菜做饭,每天都是连轴转,比退休前可累多了。”对一些“老漂族”来说,陪伴孙辈成长、和儿女住在一起,固然有喜悦和欣慰,但琐碎的家务和操劳,也令上了年纪的他们感觉“吃不消”。一些儿女忙于工作,疏于帮老人分担,甚至觉得祖辈带孙辈"理所当然”,在客观上导致“小车不倒只管推”。不少“老漂族”背负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家务重担,又不忍心“撂挑子”,可谓“进退两难”

    晚晴 2022年4期2022-06-01

  • 多维度视角下“老漂族”社会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年流动人口”“老漂族”或“随迁老人”等,本文统称为“老漂族”。“老漂族”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双职工家庭缺乏居家看护者、社会流动的推动作用、社会缺乏育儿和托幼服务、对社会育儿和托幼服务不信任、家庭养老模式偏好、帮忙照看孙辈的传统家庭责任驱动、独生子女政策效应显现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家庭团聚的现实需求等。[2]“老漂族”既承担着繁重的照顾孙辈、操持家务的生活压力,又由于精神孤独、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生活质量较低,甚至陷入“回不去”又“难留下”的尴尬境地。回去养老

    现代交际 2022年3期2022-03-25

  • “老漂族”社区融入状况研究及解决措施 ——基于层次分析法
    分离”现象以“老漂族”的面目出现并逐渐引发普遍的社会关注。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老漂族”来源于“北漂”“上漂”,最早在2011年时有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转向这一群体,但其对应的概念仍未得到明确的界定。本团队研究的“老漂族”群体系为照顾第三代、减轻子女负担或为了得到后辈照料而随子女进城到异地居住的年龄在六十岁及以上的非本地户籍老年人群体。随着“老漂族”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庞大,如何帮助“老漂族”快速融入城市生活,解决他们的就地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查阅大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2022-03-19

  • “老漂族”的类型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认知-行为”双维度框架
    成为数以万计的“漂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老年流动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 304万人,年均增长6.6%(1)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年版。。不论是背负着隔代照料的家庭责任,还是为接受代际赡养的传统义务,“老漂族”的产生、现状与归宿也都将成为老龄少子化时代背景下探究家庭照料、社会融合和政策改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2-17

  • “老漂族”的休闲旅游实践与身份认同构建
    00引言聚焦“老漂族”的休闲旅游实践与社会融入问题,以成都人民公园为案例选取地,基于扎根理论,运用非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法,探讨随子女来成都定居的“老漂族”休闲旅游实践内容,以及他们在异城他乡中进行身份认同的过程和结果。一 文献回顾“老漂族”是指为了照顾子女或第三代,前往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老漂族”为了辅助子女的生活与工作,在一个身体机能下降,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下降的“尴尬的年纪”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中,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与节奏、社会地位与

    当代旅游 2021年17期2022-01-04

  • 基于推拉理论的“老漂族”养老地点选择研究
    被形象地称为“老漂族”。“老漂族”这一群体所具有的“流动”和“老年”的双重属性,使其在异乡的生活呈现出百态,在完成了照顾第三代这一阶段性任务后,是留在城市还是返回故乡养老成为了其不得不再次进行选择的现实困境。如若选择留在城市,将对城市公共服务提出不小的挑战。本文采用推拉理论对“老漂族”的养老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分别从城市和农村各自的推力及阻力入手,深度剖析“老漂族”在面临养老地点选择中的处境,在当下对于我国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让老年人得以幸福终老都具有重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9

  • 团聚下的孤独:城市“老漂族”非正式社会支持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流动大军,即“老漂族”。“老漂族”是指为了照顾子女及其第三代离开故土到子女的城市生活的老年人[1](80)。同时各城市相继出台“抢人”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将加剧人口迁移,“老漂族”群体壮大已不再是某城市个案问题。关注和研究“老漂族”在城市社会中的异地社会支持网络现状是社会发展需要,也是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从非正式社会支持角度分析并重新建构“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网络。一、“老漂族”产生的原因(一)调研地点与对象的选择国家卫健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7

  • 代际支持对“老漂族”城市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S市为例
    口。学界多以“老漂族”来称谓流动老人。唐钧首先提出“老漂”概念:“老了老了,还在漂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表明我国现有“老漂族”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门迁移到城市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老漂族”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双职工家庭缺乏居家看护者、社会流动的推动作用、社会缺乏育儿和托幼服务、对社会育儿和托幼服务不信任、家庭养老模式偏好、帮忙照看孙辈的传统家庭责任驱动、独生子女政策效应显现等结构性因素

    市场周刊 2021年11期2021-11-15

  • 抑制还是促进:“老漂族”的隔代照料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6%[1]。“老漂族”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隔代照料”和“异地养老”两个方面,尤其是隔代照料已日益成为中国老年人普遍的日常活动。在 1~5 岁儿童中,隔代抚育的占比达到 41.1%[2],可见受到根深蒂固的家庭文化观念和社会育儿服务缺位的现实困境的影响,由家中老人提供隔代照料成为儿童抚育的重要选择和“老漂族”形成的主要动因。“社会融合”是一个纵向的过程概念,指“老漂族”通过调整其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在异地社会中继续社会化的过程或积极再社会化

    社会保障研究 2021年3期2021-08-12

  •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own as 老漂族 (l2opi`oz%, “elderly drifters”)—are moving to help raise their grandchildren in a way that eases the burden of their overworked children.In a 2004 paper titled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Family Nursing of Urban Resident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3期2021-07-28

  • “老漂族”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1所示,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带有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区隔的特点——人户分离,同时反映出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合理性和隔代育幼的现实性。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 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达43%,[2]由此可以推测,未来“老漂族”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老漂族”作为流动老年人口相较于青年流动人口,在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军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常常成为被忽略的对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6-21

  • UNDER ONE ROOF
    own as 老漂族 (lǎopiāozú, “elderly drifters”)—are moving to help raise their grandchildren in a way that eases the burden of their overworked children.In a 2004 paper titled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Family Nursing of Urban Resident

    汉语世界 2021年3期2021-06-18

  • 社区公园环境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研究
    动的老年人被称为漂族老人[2]。近年来,城市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加且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速,漂族老人群体规模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上海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65岁及以上外来老年人口总量达到30.7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5%①。随着上海人才吸引政策力度的加大,外来高学历人才规模扩大,其父母皆为潜在的漂族老人,由此可预见上海漂族老人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3]。漂族老人从生活多年的故土来到异乡,将面临社会融入与城市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生理健

    风景园林 2021年5期2021-06-02

  •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三个典型社区为例①
    万。有学者以“老漂族”来称谓老年流动人口,意指在外漂泊、离乡背井的老年人群体,本文具体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或者是为了得到后辈照料而远离家乡、来子女工作的城市的非本地户籍老年人群体。伴随城市化进程与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流动人口群体规模不断增大,已成为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应当引起学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健康涵义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而随着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已得到基本满

    南方人口 2021年1期2021-02-28

  • 社会融入视角下“老漂族”精神养老的困境研究 ——基于福州Y 社区的访谈
    、问题的提出“老漂族”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社会流动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当前现有流动人口2.6 亿,按60 岁以上人口的1.7亿推算,“老漂族”不是某个地区的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养老,与子女一起生活,有的是为了给子女照顾孩子。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与子女团聚的同时,也因为生活不习惯、语言不通、人际交往有障碍,以及与子女在消费、育儿理念等方面产生分歧,进而内心产生苦闷。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老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2

  • 关于淮安市“老年漂”群体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经职业技术学院老漂族本应该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却因为种种原因,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城市生活。承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寂寞与孤独,他们很难与新环境融为一体在文化上,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可能会面临饮食习惯、风俗习惯不同的尴尬境地。在社会保障上,他们在异乡往往无法享受到与本地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异地就医却无法报销,异地养老金的领取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无疑增加他们的忧虑。在心理层面上,远离家乡,也就远离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在新的环境中往往感受到孤独与陌生。在经济层面上,

    环球市场 2020年30期2020-12-23

  •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漂族的养老问题*
    新的特殊群体—老漂族应运而生。现如今老漂族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老漂族的养老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老漂族与当地老人相比,因没有当地户籍,无法享受与当地老人同样的服务,在养老方面处于劣势并对其社会融入造成影响。首先在心理方面,子女因工作忙碌无法顾及到他们,与街坊邻居比较陌生也无法融入他们,或多会少会存在孤独、失落的心理困扰;在生理方面,由于心理状态比较差,加之他们已经上了年纪,还要照顾孙辈们,身体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健康状况也可能不太乐观;在社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2020-12-10

  • “老漂族”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的不断变迁,“老漂族”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城市融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而身份认同作为“老漂族”心理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老漂组”的城市融入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市区“老漂族”的访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老漂族”的身份认同主要包括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两个方面;“老漂族”的身份认同对其城市融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个人的积极适应,家庭的有力支持,社会政策的充分保障是改善“老漂族”的身份认同问题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老漂族;身份认同随着城市化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2020-10-21

  • “老漂族”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一、引 言“老漂族”是指为了照顾子女及其第三代而离开故土到子女的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1]。 “老漂族”是我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 具有其自身特点。从一方面来讲,“老漂族”由于需要照顾子女或孙辈等各种原因迫不得已而背井离乡,人到老年却要重新开始适应城市环境, 其必不可少地会面临着生活、娱乐、沟通方面的种种问题,从而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从另一方面来讲,“老漂族”的子女都是城市建设生力军,“老漂族”的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0-12

  • “老漂族”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的不断变迁,“老漂族”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城市融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而身份认同作为“老漂族”心理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老漂组”的城市融入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市区“老漂族”的访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老漂族”的身份认同主要包括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两个方面;“老漂族”的身份认同对其城市融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个人的积极适应,家庭的有力支持,社会政策的充分保障是改善“老漂族”的身份认同问题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老漂族;身份认同随着城市化

    青年生活 2020年18期2020-07-10

  • “老漂族”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 ——基于心理弹性、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
    特殊群体——“老漂族”。“老漂族”主要是指那些为了照顾子女及其第三代离开故土到子女的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老漂族”从生活多年的故土来到异乡,面临着语言不通,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难免会容易产生孤独、茫然、失落、无助等消极情绪。但是现今国内对于“老漂族”的研究多数停留于社会层面,很少有研究立足心理层面对该群体进行深入探究。因此,从心理层面对于“老漂族”群体的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文献综述(一)“老漂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20

  • 浅析 “老漂族”城市社会适应的程度及原因
    市一起居住,“老漂族”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由此产生。关于“老漂族”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老漂族”指从农村进城照顾孙辈的老人群体[1]。这些老人在进城后会面临一系列因居住方式、社会环境的改变与角色的转变而导致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查阅文献时笔者发现,关于人口流动及社会适应的研究大多聚集在农名工及其子女的身上,极少有学者侧重对“老漂族”进行研究。“老漂族”的社会适应程度不仅与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相关,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与所在社区的稳定发展。因此,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2020-03-05

  • 分割与融入:“老漂族”群体的社会行动逻辑*
    目标,与当下“老漂族”群体“被撕裂”的生存镜像形成反差。基于经验的基模(Deutungsschemata),对共同世界的认识既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2)阿尔弗雷德·舒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M].游淙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22.,“老漂族”研究的核心要义是老年群体居住形态与生存状况,是微观社会结构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当下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被外部诊断与标签为“老漂族”的群体多以年龄的“老”,随子女迁居的“漂”两个最表征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3

  • 农村“老漂族”的异地养老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
    被形象地称为“老漂族”。“老漂族”具有双重弱势,既是“老年人”,也是“流动者”,而农村“老漂族”则在双重弱势之上又多了一重弱势,是具有“老年人”“外来者”双重身份的“农村人”[1]。他们在无限责任的驱使之下,以爱的名义,背井离乡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让子女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自身的事业中去。他们不求回报地为子女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然而离开农村老家多年之后,家中的田地和房屋大都已经荒废,随着自己年龄渐长,自我照顾能力也会每况愈下,返乡养老困难重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年4期2019-12-09

  • 苏州工业园区“老漂族”体育健身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
    女来苏生活的“老漂族”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户籍人口为459535人,而流动人口却多达 676000人[1],这表明苏州工业园区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就包括很大一部分的“老漂族”。据苏州某高校的调研数据显示:“老漂族”在社区老年人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0%[2]。这一庞大群体在生活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城市适应、家庭、心理、社会保障等,这些都影响着“老漂族”的生活质量。“老漂族”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的

    体育科技 2019年1期2019-11-26

  • 基于“助阻力”框架分析老漂族的社会融入问题
    老人”,也叫“老漂族”,他们或者为支持儿女事业,或者为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在城市化和社会流动的背景下,如何让老漂族融入城市生活使他们安度晚年,不仅关系到老漂族自身的福祉,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让老年人在异地有归属感、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不仅是子女的义务,而且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问题、社会排斥等问题上,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公共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5期2019-01-09

  • 『漂』而有家老有所养
    、人户分离的“老漂族”占据43%。庞大的“老漂族”背后,映射的是一种沉重的“老来漂泊”的社会现象,未来也将作为愈加严峻的时代趋势,在老龄社会的养老瓶颈中占据一定的比重。由此,关注“老漂族”的心理障碍、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之找到幸福感与归属感,成为解决这一社会现象的当务之急。“老漂族”普遍存在乡愁难了、代际关系和社会融入等问题。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压力感、隔阂感和边缘感影响老年生活质量,与相濡以沫的老伴两地分居,牵挂更添乡愁。与子女同住,生活方式、育幼方式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3期2018-11-24

  • 让“老漂族”乐享晚年
    么?子女:对“老漂族”应给予更多关怀郑奶奶的困境是许多中国老人的缩影,表面上儿孙满堂、风光无限,实际上心中的孤独与身心的羁绊始终伴随着她,而家人不一定都将此放在心上。中年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负担的经济压力甚大,他们忙打拼,没有太多精力留给自己的父母,父母帮忙带小孩在当今的时代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尤其是“老漂族”,他们的精神世界往往不为子女所在意,导致真正乐享晚年的老人少了许多。论团圆,老伴不在身边,郑奶奶的家并不真正团圆;论自由,陌生的环境使郑奶奶只能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3期2018-11-24

  • 评论:让“老漂族”不再有漂泊感
    等,老人成了“老漂族”。人在城市,可是心无法在这里扎根。因此,对子女来说,好好照顾老人,让老人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来讲,“老漂族”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如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新课题。子女要让父母有住在“自己家”的感觉。来城市生活的父母要早起买菜做饭、接送孩子,每天从早忙到晚。除此之外,父母就没有其他活动了。久而久之,这会让父母感到孤独。作为子女应多关心父母,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在周末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6期2018-08-14

  • 打破户籍壁垒,便利“老漂”生活
    辈,成为城市“老漂族”。异乡生活的“老漂族”们,在缺乏城市归属感的同时,更面临着异地养老的医养难题。如何破解“老漂族”养老难题,不仅考验着“异地养老”模式的健全与完善,更是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改革的一道时代命题。“老漂族”:劳动力转移与“老龄化”的伴生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年轻人选择前往大城市打拼,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人口的单向流动,客观上造成了双向难题:年轻人的子女看护和老年人的空巢现象。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老龄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3期2018-08-10

  • “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杨扬摘 要:“老漂族”是老年人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在生活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们需要观念、行为等方面做出改变,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很多老人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帮助“老漂族”融入城市生活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老漂族”;社会融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漂族”老人规模逐渐扩大。据广东人口学会对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到2012年,广州有66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其中约有10万名是外地老年人。[1] “老漂族”已

    科技风 2018年36期2018-05-14

  • 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下的“老漂族”社会适应问题
    琰摘 要: “老漂族”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化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社会“弱势群体”。“老漂族”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心理、语言、社区活动参与等社会适应和精神满足问题,却成了政策不能及的灰色地带。本项目将针对学者们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用实际可行的志愿服务“4+”模式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与“老漂族”城市融入问题的关系和作用研究,切实改善“老漂族”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增强该群体的城市幸福感。关键词: 老漂族 大学生 “4+”模式 社会适应 精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2018-05-06

  • 在子女家忙碌的“局外人”
    方女士這样的“老漂族”还有很多。国家卫计委发布《2016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像王女士、方女士这样进城照顾晚辈的农村老人,占老年流动人口的43%,俗称“老漂族”。他们一面享受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孤独与烦恼,时刻畏惧于城市生活的陌生。语言不通,习惯各异,医疗保障不足等等,都让“老漂族”陷入困境与尴尬之中。操劳家务 内心空虚不仅“退而不休”操劳家务事,这些为子女而“漂”的老人,虽在子女身边,却面临巨大的“心理空巢”。像王女士从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买菜、做

    人人健康 2018年4期2018-04-23

  • 我国“老漂族”异地养老问题研究
    30012)“老漂族”是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来到子女工作城市的老人,人口学将之称为流动老年人口。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是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我国2015年流动人口规模占2.47亿,其中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及以上的高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8

  • 社区公共文化提升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精神需求的治理路径
    。“由此导致了老漂族这一新名词的出现与风靡,它是社会人口流动与老龄化加深的产物。老漂族群体内部异质性大,流动性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有些研究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分析了老漂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并针对其困境,从政策层面提出建议”[3]。“有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探讨使老年人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策略”[4]。“有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探讨满足老漂族精神需求的对策”[5]。但是,学界对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3-28

  • 城市化进程中“老漂族”的社会融入问题述评
    市化背景下的“老漂族” 与社会融入1.研究背景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不断演变的普遍动态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1978-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实现了从18%~51%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方面的变化[1]40。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亿,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09

  •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老漂族”社区融入问题研究
    问题的提出:“老漂族”及社区融入问题(一)“老漂族”的社区融入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中去生活与发展,部分老人为了帮衬子女解决后顾之忧也随迁到了城市社区。随着而来的是城市与农村的结构是迥然不同,农村是以村落为主,宏观上虽然有社区的概念,实则以村、大队划分的较多,形成一定的熟人村落文化。城市则不同,基本单位以现代社区为主且都是商品房,居民可能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居民的交互空间和行动空间受限,所以进入城市老漂族最先面临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2018-01-24

  • 城市“老漂族”现状分析
    詹建飞城市“老漂族”现状分析田 园 詹建飞城市“老漂族”他们大部分是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农村老人。那么,城市“老漂族”现况如何,他们的晚年是否有保障,论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描述和探究。老漂族 成因 解决方法一、引言从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来看,我国老年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26%,这说明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老漂族”的规模日益庞大。他们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离开了故乡,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帮着照顾儿孙的生

    长江丛刊 2017年3期2017-11-25

  • 让“老漂族”成“享老族”需双向发力
    ”现象以“城市老漂族”的面目出现并引发社会关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比例高达43%。“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对子女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依赖性和情感依赖性,代际居住从分离到聚合具有某种必然性。例如,当老年父母高龄、有病或者丧偶需要人照顾陪伴时,或者当有了第三代儿女家庭需要有人帮忙时,其必要性就彰显而出。如果说老人与子女共同

    环球时报 2017-09-202017-09-20

  • 从漂泊到安定:“老漂族”的城市融入 ——以西安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漂泊到安定:“老漂族”的城市融入 ——以西安市为例的实证研究耿凯燕,付少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城市“老漂族”越来越多.然而从故乡来到异土,由于社会制度、生活状态以及老年人自身在心理等方面的脆弱性,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举步维艰,面临着融入城市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老漂族”城市融入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老漂族”城市融入状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老漂族;城市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2017-08-01

  • “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探析
    许加明“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探析许加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中老年人为了帮衬子女特别是照顾第三代,跨越省市之界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成为“老漂族”。由于农村与城市、故乡与异乡之间的双重反差,“老漂族”在城市适应方面面临着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困境。“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不是少数人的个别困扰,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结构性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助人活动,可以综合运用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 2017年4期2017-04-11

  • 漂族城市适应问题文献综述
    50000)老漂族城市适应问题文献综述曲壹方(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老漂族已经日益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老漂族是现有的人口流动趋势下的新产物,同时在老龄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漂族的数量会持续增长,如何使这一部分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城市生活,不仅是他们自身应该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老漂族;生活适应;问题一、研究背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全球

    人间 2016年30期2016-12-03

  • “老漂族”城市融合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
    30012)“老漂族”城市融合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赵 凯(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漂族”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老漂族”城市融入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的服务方法,成为解决不同群体城市融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老漂族”面临的人际交往范围狭窄、隔代教育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开设相关小组活动内容,对解决“老漂族”城市融入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老漂族”;城市融合;社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2016-11-26

  • 小城市漂族老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护理学院)小城市漂族老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王媛丽1方合林1陈 香2刘建军1汪玉兰3(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3.河南省职业护理学院)目的:探讨小城市漂族老人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18名小城市漂族老人施测UCLA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相关分析研究小城市漂族老人孤独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UCLA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7,p漂族老人 孤独感 社会支持很多父母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3期2016-10-14

  • 我身边的“老漂族
    “老漂族”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身在异乡的他们虽然享受了天伦之乐,但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让我们跟随几位博友一起感受“老漂族”生活的酸甜苦辣。有感于“老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8338010li63n.html最近听说一个词:“老漂”,感触颇深。孩子去了外地工作,结婚有了孩子,那老人已退休在家干吗呢?每天除了日常生活就是想念孩子和孙子、孙女,于是义无反顾去子女家帮助照顾孙辈。即使换个城市、换个国家,没有了老朋友

    老同志之友 2016年5期2016-05-14

  • 校企合作一举解决教育和就业南山年轻人无需当“漂族
    ◎本刊记者 季天也 撰文/摄影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对于从山东省龙口市南山村走出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却不成什么问题,因为他们身后有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村企合一企业——南山集团这个大平台。他们不用“漂”在遥远的大城市就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凭借自己学到的劳动能力在家乡找到理想的工作。近日,《环境与生活》记者前往南山村,了解该村村民为何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烟台南山学院电气信息实验中心的教室中央,有一套形似工厂流水线的电气设备,便于学

    环境与生活 2015年1期2015-12-02

  •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满足“老漂族”精神需求的对策
    务视角下满足“老漂族”精神需求的对策□谭 皓1,田璐琳2(1,2.广西师范学院 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0)伴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及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趋势,“漂族”中的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从农村进入城市,由于社会政策及老年人自身心理等方面的弱性,他们在城市里边生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孤独、茫然、失落、无助,难以融入城市。跟随子女一起居住,虽然经济上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但在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满足“老漂族”的精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唐朝的“京漂族
    谢志东“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当过“京漂族”。王维15岁时就到京城“漂”了。由于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王维一到长安就很快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王维虽然在京城混得不错,但毕竟

    北方人 2014年5期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