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环境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研究

2021-06-02 06:49孙文书于冰沁
风景园林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卷因子公园

孙文书 于冰沁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随家庭迁移的现象呈上升趋势[1]。因照顾亲人或养老等,而离开原来生活的环境,跟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被称为漂族老人[2]。近年来,城市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加且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速,漂族老人群体规模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上海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65岁及以上外来老年人口总量达到30.7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5%①。随着上海人才吸引政策力度的加大,外来高学历人才规模扩大,其父母皆为潜在的漂族老人,由此可预见上海漂族老人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3]。漂族老人从生活多年的故土来到异乡,将面临社会融入与城市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交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4-6]。

已有研究表明,公园环境能够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围绕城市公园环境与居民健康的关系及影响作用,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认为公园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疲惫、强健身体和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7-8]。同时,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公园中人群的行为活动是公园环境促进人群健康的中介变量[9-11],对人群健康起着间接影响作用。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中小尺度开放空间,因分布在住所周围或社区附近,社区居民参与度高,成为老年人进行户外健康活动的主要场所[12],是其亲近自然、调节情绪、锻炼身体、进行邻里交往[13]和维护良好社会关系的载体。公园环境对于促进老年人的户外健康行为活动具有积极影响[14-15]。但是,社区公园环境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漂族老人的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笔者将上海漂族老人聚集较多的社区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社区公园内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特征,为漂族老人健康状态提升与社区公园绿地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健康行为活动及环境特征提取

1.1 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特征及类型划分

依据上海行政区划的人口统计,闵行区是外来人口集中分布区域②。综合考虑社区公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达性、社区公园内漂族老人活动比例、社区公园可活动面积大小及活动空间多样化程度、周边居住区分布情况等影响条件,经过前期预调研以及对闵行区社区公园的实地考察,最终选取闵行区的莘城中央公园(图1)与莘庄公园(图2)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地。

1 莘城中央公园位置及周边关系分析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relationship of Xincheng Central Park

2 莘庄公园位置及周边关系分析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relationship of Xinzhuang Park

2020年9月开展的第一阶段调研旨在通过调查问卷法与面对面半结构访谈法,提取漂族老人的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调查问卷设置以下4个方面内容:1)个人信息;2)户外健康行为活动情况;3)活动空间偏好;4)影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根据调查问卷个人信息情况,可以将问卷划分为漂族老人类问卷与本地老人类问卷;根据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情况可以对其活动特征及类型进行总结;根据漂族老人活动空间偏好及影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2个方面的问卷信息,可以进一步对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提炼出环境特征。面对面半结构访谈是对调查问卷信息的补充,选择进行话谈的老年人为公园中每天活动频率较高(2~3次/d)的群体,同样对其个人信息、户外健康行为活动情况、活动空间偏好和影响其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特征4方面内容进行询问和记录。

为保证样本分布的合理性,在莘城中央公园和莘庄公园分别向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计200份。最终回收问卷数量197份,有效问卷数量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在莘城中央公园和莘庄公园分别访谈了40和42位老人,共计82位。有效问卷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的结果显示漂族老人在社区公园游憩老年人中的占比分别为75%和80%。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面对面半结构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实地观察法的记录结果,提炼出24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根据行为活动对于公园环境健康恢复作用的间接促进机制及公园环境健康恢复作用在生理、心理、社交3个方面的表现[8],将漂族老人的户外健康行为活动划分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类型及9种形式(图3)。

3 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种类划分Classification of outdoor health behavior activity typ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1.2 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

根据第一阶段调查问卷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两方面结果,可统计得出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统计结果表明漂族老人在进行户外健康行为活动时,受到26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表1)。

表1 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因素(整合前)Tab. 1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community parks that influence outdoor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before integration)

2 SEM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社区公园环境特征与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第一阶段的调研结果继续深入研究探讨。1)将调研的结论、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专家组半结构访谈结果相结合,从而合理选取观测变量,即环境因子和健康行为活动因子;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漂族老人对社区公园环境特征的评价信息,运用SEM构建概念模型,量化分析漂族老人对社区公园环境特征的评价结果,从而获取各因子之间的影响路径关系。

2.1 因子选取

将获取的9种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形式作为社区公园中漂族老人的9种健康行为活动因子。同时,依次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半结构访谈法确定影响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子。首先,提取第一阶段调研中获取的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作为环境因子;其次,进一步综合比较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成果;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及研究生组成的21人专业团队,针对漂族老人在社区公园中的健康行为活动情况,对现有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和增补从而确定最终的环境因子,多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使环境因子的选取更加准确。

环境因子的选取包括去除、增补、合并、并入。依据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团队半结构访谈结果,去除认可度较低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中的“空间类型多样”和“文化设施多样”2个环境因子,活动设施完善性中的“饮水设施”环境因子及活动空间舒适性中的“空间灌木围合”环境因子。

结合漂族老人使用社区公园的环境偏好及专业团队的经验,对部分环境因子进行增补。增补的环境因子为活动空间安全性中的“空间布局安全性”和“植物品种安全性”;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中的“景观小品美观性”和“道路美观性”。

因空间尺度包括客观场地面积大小及主观视野开阔,故将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中的“空间视野开阔”和“场地面积适宜”2个环境因子合并为“空间尺度适宜”。

考虑到环境因子的属性大小,将部分属性小的环境因子并入到属性大的环境因子中。最终确定属性大的环境因子为活动空间可达性中的 “设置无障碍坡道”和“地形无高差或高差小”,活动空间安全性中的“夜间照明安全性”“步行系统安全性”和“娱乐设施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中的“满足人体工学的设施”。最终,通过对环境因子进行去除、增补、合并和并入,在第一阶段的26种环境因素基础上选取24种环境因子(表2)。

表2 影响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因子(整合后)Tab. 2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community parks that influence outdoor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after integration)

2.2 概念模型构建

通过SEM,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社区公园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的影响关系。笔者根据理论和实践结果提出假设,社区公园6种环境特征分别对漂族老人的3种健康行为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并构建初始概念模型(图4)。

4 社区公园6种环境特征影响漂族老人3种健康行为活动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 of six types of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community parks that affect three kinds of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2.3 李克特量表测量

问卷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在进行测量时,受访者需要对测量量表中的观测变量即环境因子进行评价。调研时间选取2020年10—11月的4个周末,每天调研时间段为8:00—20:00。为保证样本分布的合理性,在2个社区公园中分别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共计300份。最终回收调查问卷的数量为300份,除去其中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的问卷数量14份,得到有效问卷数量为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3 模型检验与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以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主要检测方法来检测量表和数据的可靠程度。利用SPSS 25.0和Amos 24.0,对问卷各量表进行测试来分析各量表的可信度与相关度。分析表明,9个潜变量系数均大于0.8,表明潜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各个观测变量CITC(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均满足标准,故观测变量满足研究要求,所以本研究的数据结果通过了信度检验。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来证实量表的结构有效性。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变量是否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分析表明,KMO值为0.907,>0.9。且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中,近似卡方值为4 735.427,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因此拒绝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基于此,本研究的问卷数据符合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

3.2 实验结果

根据对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公园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的3条影响路径,分别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以及社交健康行为活动。通过对漂族老人户外健康活动的测量指标路径比较,可以确定各因子之间的影响路径及影响程度关系。结果表明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图5)。

5 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Standardized parameter estimation path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 model for outdoor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4 社区公园环境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

4.1 社区公园环境对生理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图5),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38,说明舒适的空间环境能够促进漂族老人进行身体锻炼。其中“C1环境卫生整洁”对生理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作用最大,路径系数为0.87,表明漂族老人在进行锻炼类活动时对周围的环境有较高的卫生要求。这可能与部分漂族老人锻炼时需要用手接触地面有关,同时环境卫生整洁能够减少运动时产生的飞尘,对于正在运动的漂族老人的呼吸道是有益的。其次,活动设施完善性对生理健康行为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8,其中“P1休憩设施完善”的路径系数最大,这可能与漂族老人锻炼间歇次数多且生理体质弱有关。“B1步行锻炼”的路径系数最大,数值为0.78,说明漂族老人在进行步行锻炼时更需要休憩设施,例如休闲座椅等。

4.2 社区公园环境对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

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同样受活动空间舒适性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48,其次是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路径系数为0.22。与生理健康行为活动相同,漂族老人在进行心理健康类活动时同样关注空间的舒适性,且在进行“B5休闲放松活动”时最关注。说明“C1环境卫生整洁”(0.87)且“C2降噪隔音”(0.75)的地方能够让漂族老人更快地放松身心。此外,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中的“O1空间光线充足”路径系数最大,这可能与漂族老人在进行休闲放松活动时更喜欢晴天且不遮荫的空间环境有关。

4.3 社区公园环境对社交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

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且影响路径系数相同,皆为0.30。“A1设置无障碍坡道”(0.89)、“S1夜间照明安全性”(0.89)对社交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作用较大,尤其作用在活动因子“B9陪伴家人朋友”(0.71)上。总体说明漂族老人在与他人一起活动时,更偏爱设置无障碍坡道的方便易达的场所和具备夜间安全性的场所,这与漂族老人夜间主要进行社交健康行为活动有关,如集体跳广场舞或聊天唱歌等。

4.4 漂族老人与本地老人使用社区公园差异对比

漂族老人作为老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在研究社区公园环境对其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时除了纵向的深度研究,还应采用横向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漂族老人和本地老人使用社区公园的差异,能够挖掘漂族老人使用社区公园的特殊性,从而实现多方位分析社区公园环境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

对比分析第一阶段调研中漂族老人和本地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参与人数的占比结果,得到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参与人数占比大小依次是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图6);本地老人依次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图7)。对比发现漂族老人对于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具有更大需求,这与漂族老人迁入新的城市后在心理上会产生孤独感与不适感、在社会交往上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及社区融入难等问题[16-18]相关。故在文献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漂族老人与本地老人基于主导问题差异的健康行为活动差异框架(图8)。

6 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占比分析Analysis of the proportion of outdoor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8 基于问题导向的漂族老人与本地老人健康行为差异框架The problem-oriented framework of health behavior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floating elderly and the local elderly

根据第一阶段调研发现,影响漂族老人及本地老人的社区公园环境因素及环境特征同样存在差异。差异体现在漂族老人相比本地老人更偏向使用空间尺度大且具备夜间照明的场所,主要进行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如集体交流与集体活动;同时,一部分漂族老人相比本地老人更偏向环境卫生整洁且光线充足的场所,主要开展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如静坐或私密聊天。推测影响两类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因素及环境特征差异原因:一方面与两类老人的偏好及群体特质有关,另一方面与两类老人活动类型差异有关。后续研究将针对推测内容深入探讨。

5 结语

本研究运用SEM统计分析,得到社区公园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生理健康行为活动主要受到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设施完善性影响,环境卫生整洁与休憩设施完善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心理健康行为活动主要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影响,环境卫生整洁与空间光线充足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社交健康行为活动主要受活动空间可达性与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设置无障碍坡道、夜间照明安全性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

初步尝试通过对比的方式探究漂族老人与本地老人的健康行为活动差异,研究发现漂族老人在社区公园中更偏向进行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及心理健康行为活动,本地老人更偏向进行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及心理健康行为活动。两类老人健康行为活动差异性与各自面临的主导问题差异性相关。初步分析影响两类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漂族老人更偏向使用空间尺度大且具备夜间照明的场所或环境卫生整洁且光线充足的场所,存在差异的原因将在本研究推测的基础上后续深入研究探讨。

注释(Notes):

① 数据来源自《2017年中国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1805/645507.html)。

② 数据来源自《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762466525359696 2&wfr=spider&for=pc)。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猜你喜欢
问卷因子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一见如故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