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到子女生活居住的城市,帮子女带孩子、照顾家庭,成为老年随迁居民,俗称“老漂族”。当孙儿们日渐长大,大多数“老漂族”还是倾向于“叶落归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安度晚年,这一部分人群又被称为返乡“老漂族”。
“老漂族”着实不易,为了孩子,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为了减少子女的后顾之忧任劳任怨,好不容易适应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和方式,当他们选择再一次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时,除了体会到无法改变的暮人已老,
还会有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因此,对返乡“老漂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返乡“老漂族”以前在子女家帮忙时,虽然辛苦,但事情多,日子倒也过得很快,多做事情也有利于活动筋骨。突然从热闹的大家庭回归到自己的小家,有时会一下子受不了那份冷清和安静。
许多老年人在刚刚返乡时会陡然感到一种空虚感、无价值感,觉得自己不被需要、“老了不中用了”,一些身心疾病就很容易在这时尾随而来、趁虚而入。所以返乡“老漂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家庭氛围从热闹到安静的一个适应问题。
这时候不妨告诉自己,在子女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放弃个人的舒适生活到大城市帮助他们,我已经尽力了,孩子们也会记得我的付出;现在孙儿们长大了,不是不需要我了,而是孩子们体贴我,知道我思乡心切,让我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晚年,我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了。回忆当初刚刚到孩子城市的家时,也是很舍不得家乡的一草一木和饮食习惯,现在时间充裕了,我可以随时去游览家乡山水、品尝家乡美食了。这么一想,返乡“老漂族”是不是已经顾不上怨天尤人、顾影自怜了,而是要欢欣鼓舞地享受当下,享受自己的生活了呢。赶紧呼朋唤友,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叙叙旧,把多年没时间玩的兴趣爱好重新拾起来。热情奔放地去拥抱属于你自己的新生活吧!
许多“老漂族”去城市幫助子女不是去几年,而是十多年。其间虽然也有回乡过年、探亲,但都是小住一段时间又要赶回大城市去“上班”。当他们彻底离开城市,正式返回家乡时才突然发现,以前熟悉的家乡在这十几年里变化太大了,甚至好多地方都不认识了,这时候会有强烈的失落感涌来,不禁感叹,人生何处是我家啊?
其实,老年朋友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家乡变化大,说明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了,自己回到家乡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舒适,如此转念一想,不就化忧为喜了吗?
在外地待了十五年的李阿姨就告诉我,在十几年前,自己住的小区刚刚建起来,很多地方还不到位,从大城市回乡探亲时还会感到不习惯呢。这次回来她发现,小区多了健身设施和小花园,和大城市的成熟小区越来越接近了,自己回来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也很舒服、愉悦呢。李阿姨还说,以前家乡没有养老院,现在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自己养老也有个去处,不必担心孩子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自己了。
这样看,改变终究是件好事,家乡越变越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千万不要孤立自己、固步自封,要和以前的老朋友继续热络起来,大家一起互相关心、欢度晚年。
大多数“老漂族”是从“小地方”到“大地方”去帮助子女的,有些人是从农村到城镇,有些人是从三四线小城市到一二线大城市,这种流动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密切的地方去到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疏松的地方。
许多“老漂族”深有体会的一点是,在老家,需要做人情、随份子的事情太多了:这家人搬了新房子、那家人结婚生孩子、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都要给红包。到大城市以后,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是值得“老漂族”高兴的一件事,也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开支。
现在回到老家了,那些亲戚朋友的各种“好事”又找上门来了。李阿姨就和我诉苦说,她刚刚返乡一个月就接到了五张请柬,不得不送出去五个大红包,主要是她现在觉得有些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有必要改一改了。
“老漂族”在大城市生活多年,体会到了移风易俗的好处,不妨开诚布公地和亲友们讨论一下,自己在大城市这些年的发现以及真实的体会,不必碍于面子,违背内心地去随份子,可以当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先锋队,主动减少随份子,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人就适当婉拒。经过一段时间,就能慢慢减少人情开销,也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完全不必攀比或害怕被人笑话小气,适度参与,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的晚年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比什么都重要。
总之,“老漂族”不易,返乡“老漂族”也很不易,家人要多多呵护、体贴,老人自己也要注意及时调适。年轻人要懂得感恩,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及时适应,适时调整,摆正心态,一定会让我们享受当下,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