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城市适应问题文献综述

2016-12-03 19:54曲壹方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老漂族问题

摘要:老漂族已经日益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老漂族是现有的人口流动趋势下的新产物,同时在老龄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漂族的数量会持续增长,如何使这一部分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城市生活,不仅是他们自身应该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老漂族;生活适应;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46 -01

一、研究背景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社会人口的大量流动。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有流动人口 2.6 亿。[1]但是国内对老漂族的研究确是寥寥无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我国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 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为1060.8 万人。[2]这些数据说明我国“老漂族”群体已经发展壮大,不容忽视。

老漂族已经日益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老漂族是现有的人口流动趋势下的新产物,同时在老龄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漂族的数量会持续增长,如何使这一部分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城市生活,不仅是他们自身应该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

二、概念界定

虽然近几年对老漂族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老漂族依然属于新兴词汇,学界对老漂族的定义也不近相同。

刘庆认为,“老漂族”也称“漂族老人”,特指人到老年还要离开故土家园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生活的那些老年人。何惠亭认为老漂群体主要是指为了照顾孙辈而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的老龄群体。谭皓、田璐琳(2015)认为“老漂族”是指随子女迁居到城市生活的农村老人,是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产生的新群体。也有学者认为“老漂族”是指离开户籍登记地,跟随子女生活在外地的老人们。大众媒体上认为“老漂族”是指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

当然也有学者针对老漂族的年龄问题进行过探讨。有的学者将年龄和随迁时间分别限定为50岁以上,随迁时间在半年以上。有的学者则把年龄限定为六十岁以上,或者把随迁时间定为两个月以上。

在这里,笔者主要研究的老漂族主要是指年龄在50岁以上,为了照顾子女或者第三代而离开故土,从农村流向城市并且居住满一个月以上,但是户籍依然保留在农村的老年人。

三、研究概述

从国内学者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老漂族这一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并且研究内容主要为研究漂族的老人的生活适应方面,其次为老漂族的再社会化研究。

郭南南指出,“老漂”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心理上难以适应,有强烈孤独感并存在看病难等问题。毕宏音则指出老漂族是中国家庭生命周期新变化的产物,成为对社会化服务功能缺失的替代性补偿。

孙远阳则具体分析了老漂族再社会化的困境,认为他们在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方面都存在相关的问题,致使老漂族再社会化遇到困境。

四、老漂族社会适应存在的相关问题

综合所读文献,笔者认为漂族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

(一)自身因素。

影响老漂族社会适应的自身因素很多,但是本篇文章只是描述了两种因素分别为老漂族的心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1.老漂族的心理适应。漂族老人的心理适应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成。首先,由于如今大部分的青年人从孩提时代就背井离乡经过寒窗苦读和成家立业的阶段,造成了与父母数十年的长期分离状态,虽然这中间也会回老家看望父母,但是这在数十年的时间段也是占很少比例。所以,当自己的儿女成家立业或者产生了第三代,压力太大的时候,老人是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来到儿女所在的城市,一开始他们是满怀欣喜的,由于长期的分离他们突然能够与自己的儿女一起生活,他们感觉到无比的开心。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大部门老漂族都会面临着与自己的配偶长期分离的局面,时间久了他们会思念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老漂族一般会面临着心理上的两难,一方面是与儿女见面时的喜悦,一方面是自己与配偶长期分离的思念,心里难免会有些孤寂。

2.老漂族的行为适应。第一方面,体现在人际交往的适应方面,由于城乡格局的不同,离开了互相串门为乐趣的农村生活,而城市的特殊结构,使得大部门人之间连邻里也搞不清楚,加之城里的老漂族来自各个地域,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由于这一特殊群体只会说当地的方言,必然会造成语言上的障碍。各方面的困难,导致老漂族难于去结交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生活圈狭小。第二方面为消费行为的适应。对于老漂一族,绝大部门都是勤俭了一辈子的一代,对于吃穿住行要求很低,讲究只要够吃够穿有住的地方就行,而且一般不会出远门,一般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来到城市里生活,看到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他们难免会有一些惶恐,更别说一出门就坐出租车的行为,他们很难理解几分钟的路程为什么不选择步行而去选择花钱坐车呢?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存在三个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代际关系的适应和婆媳关系的适应问题。

1.代际关系的适应。代际关系冲突的典型为亲子冲突。亲子关系的适应障碍主要为代沟所影响。通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越大,老漂族就越能适应新的生活。亲子之间的代沟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的差异。

2.婆媳关系的适应。不少学者认为婆媳关系是较血缘关系关系更加不易缓和的一种关系。她们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将对方视为外人,很难融入彼此的生活。伍易林认为婆媳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利益。婆婆照看孙辈,是希望以后能有人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孝道文化的淡化,媳妇未必会对长辈的养老尽心。

(三)社会制度环境的适应。

老漂族对社会制度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和医疗保障问题这两个方面。

1.户籍制度问题。老漂族的前提是不以户籍的转移为前提的。这也就意味着老漂族在城市生活中享受不到当地人的福利。在城乡二元制结构下,大多数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都是以户籍为基础的。老漂族进入城市生活,但是却无法享受与城市老年人同等的待遇,不利于他们很好的融入目前的生活,感觉被排斥。

2.医疗保障问题。城市看病难看病贵、新型合作医疗异地报销手续繁琐是影响老漂族城市适应的又一主要因素户籍制度的限制、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老漂族考虑到在城市看病,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异地报销难的问题,形成了“小病杠、大病挨、是在不行才往医院抬”的就医怪象。

参考文献:

[1]刘庆.“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J]西北人口,2012 年第4 期第33卷23-26

[2]罗万艳.随迁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才智,2016,237

作者简介:曲壹方(1992-),女,汉,山东烟台,研究生。

猜你喜欢
老漂族问题
1800万“老漂族”的“任务”
让“老漂族”成“享老族”需双向发力
“老漂族”生活适应情况调查
“老漂族”的“水土不服”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