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

  • 雪满山中 月明林下
     朱洪涛我喜欢苏雪林首先是她的名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明代高启的这句诗初读就有一种喜欢,苏雪林各取二字作自己的笔名,一看就是慧心人。二来她在武汉大学任教十八年,而我是湖北人,以前经常逛武汉大学,记得跑到武大图书馆看不常见书,没看完又怕别人看,就藏到谁都找不到的地方自己独享,最后得了管理员批评。尤其是樱花盛开的时候,为了省那二十块钱门票,绕东湖一圈,找了个不起眼的小门翻进去。因此对于苏雪林有一种想了解的亲切。她最为人熟知的是《绿天》和《棘心

    翠苑 2023年1期2023-05-30

  • 曾朴与女作家苏雪林的交往
    心愿。当女作家苏雪林提出要来拜访时,自然引起了曾朴特别的重视。那么,苏雪林为何要拜访曾朴呢?苏雪林会成为曾朴文学沙龙的女主人吗?苏雪林专程前来拜会曾朴,还要从两个人的文字缘谈起。苏雪林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原名苏梅,字雪林。早年赴法国里昂海外中法学院学习,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法国留学回来后,1927年夏,苏雪林在上海沪江大学找到了一份国文教师的工作。在同一年,56岁的曾朴也做出一项惊人决定:用二三十年积攒的10万元资金在上海开办一家名叫“真美善”的书

    苏州杂志 2022年5期2022-11-02

  • 苏雪林:爱或不爱都是错
    □ 李 舒苏雪林苏雪林曾经是和冰心、凌淑华齐名的女作家,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有着令人惊艳才华的苏雪林,接受了一段自己并不喜欢的婚姻。在与丈夫结婚的36 年里,二人一直未同寝也未育有儿女,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困住了二人。对苏雪林而言,爱或不爱都是错。“无从亲近,无从指摘”1922 年,对于苏雪林来说,是个糟糕的年份。年仅32 岁的大哥去世,母亲病倒,正在法国留学的苏雪林因悲伤过度,喉管破裂出血,被迫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她暂时离开法国里昂,去外地

    中外文摘 2022年13期2022-08-02

  • 苏雪林的《屠龙集》
    韦泱苏雪林《屠龙记》书影早就听说苏雪林的名字了。那时常去看望九旬高龄罗洪前辈,我跟她说,苏雪林活到102岁,是中国寿命最长的女作家。她听后笑笑,用一口松江话回说:“熟悉的,伊早年在苏州蹲过,那里有她的故居。”不承想,罗活到107岁谢世,比苏还长寿。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女作家中,苏比罗的影响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苏雪林的《屠龙集》,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种,原为1941年11月初版,此已是民国1947年11月上海第一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这是一本散文随笔集

    苏州杂志 2022年2期2022-05-26

  • 青岛欠这位女作家一句“ 谢谢”
    崔燕在《苏雪林自传》中,关于她在青岛的履迹,只有不到50个字的记录:1935年夏,她与丈夫康到青岛逃热度假,留下了29篇文章。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信息量却非常大。首先,当年青岛是远东地区最有名的避暑胜地之一。每到盛夏,青島就成了一个小联合国,国外的游人与国内的精英纷至沓来,享受北纬36度的滨海度假情致。从旅游度假的意义来讲,青岛当时的国际化程度要高于当下。其次,苏雪林一直不满与丈夫的包办婚姻,婚后的感情也并不融洽,两地分居一生无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加起来只

    青岛画报 2022年4期2022-05-13

  • 寻访苏雪林故居
    一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生活过的地方。 一座故宅,是一个人生活的舞台,承载了多少悲欢,演绎了多少道不尽的往事…… 缓步行走在苏州百步街北口、苏州大学本部南校门旁边,有一座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残破的小洋楼,最初其主人就是著名文学家苏雪林苏雪林生于1897年,原名苏梅,笔名绿漪。因她很不喜欢太庸俗的名字,上学后读明代诗人高启咏梅佳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便取“雪林”二字为名,一直用到她102岁去世。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

    新青年 2022年1期2022-02-08

  • 心之所善,九死未悔
    十大才女之一的苏雪林,以散文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登上五四文坛,其后大半生则以屈赋研究和神话研究闻名学界。纵观这位一直自命“五四人”的非凡一生,她才华之出众,成就之骄人,因渴求新知而遭受打压之残酷,抗争之激烈,及其性格缺陷之醒目,俱现一身,足为今人提供借镜。一苏雪林的前半生备受封建专制社会的残酷打压,作为女性的基本权益被剥夺殆尽。首先是身体遭受摧残,她四岁起被祖母缠足五年,“日也缠,夜也缠,终于把我的脚缠到她理想的标准了。可是使我成为‘形残,终身不

    书屋 2021年4期2021-04-21

  • 苏雪林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
    的文学评论家,苏雪林始终在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文学批评。这种身份使她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可以自由发挥,又不可避免地打上极重的个人化色彩。政治倾向的一致和道德的洁净无瑕是她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尺度,这种尺度既揭示了苏雪林被主流文学所排斥的经历,也显示了“人生导师”胡适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词】 苏雪林;文学批评;价值尺度;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33-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2020-09-10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苏雪林绘画及其艺术评论观点评述
    ,这其中,就有苏雪林、凌叔华等由绘画出身,在文坛大放异彩的女性,在文学与绘画两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本文从民国女作家苏雪林在美术领域的经历为视点,通过探寻苏雪林的绘画学习、创作与评论经历,以窥民国时期女性表达的心理特征,解读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女性主义的模糊、无意识,但同时也具有先锋性的一面。一、从苏雪林的绘画看民国时期的女性绘画的意识苏雪林生于浙江省瑞安县,成长于安徽省太平县岭下村(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黄山是她真正的家乡,苏雪林的山水画也常常描绘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2期2020-04-26

  • Salomé: A Tragic Muse to Modern Chinese Drama
    uelin (苏雪林) once openly censured him:In his play Wang Zhaojun, the Han Emperor kissed the severed head of Mao Yanshou because his cheek had been slapped by the female protagonist Wang Zhaojun. Guo plagiarized this plot from Salomé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1期2020-03-02

  • 好人缘不是计较出来的
    一次,民国才女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给胡适,攻击左翼文坛和鲁迅。胡适不赞成她大动肝火,用“恶腔调”咒骂和批评,便回信规劝她:“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苏雪林收到信后一时不太舒服,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将她与胡适的往来信件发表于《奔涛》杂志,一时在文坛激起很大波澜。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苏雪林太莽撞,将这样的内容公之于众有损胡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胡适却不计较,说:“苏雪林并没有虚构,事实就是这样,让人们知道真相也没什么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2期2020-02-16

  • 流沙河“偷”文
    自己曾看过作家苏雪林写的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那篇文章写得很有趣,是这么写的:在苏雪林当中学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很有特点,讲课的时候爱咳嗽,苏雪林和其他几个女学生就很调皮,不好好听课,专听老师咳嗽。老师咳嗽一声她们就赶快在本子上划一杠,然后等着下一次,老师又咳嗽,再划一杠。流沙河觉得这个细节能给文章增添不少趣味,于是就写到了自己的文章里,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了报纸上,成了流沙河的处女作。后来,流沙河说:“大概人在最初写东西的时候,都是从当‘小偷’开始的。”学习

    小读者·阅世界 2019年5期2019-09-10

  • 好人缘不是计较出来的
    一次,民国才女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给胡适,攻击左翼文坛和鲁迅。胡适不赞成她大动肝火,用“恶腔调”咒骂和批评,便回信规劝她:“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苏雪林收到信后一时不太舒服,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将她与胡适的往来信件发表于《奔涛》杂志,一时在文坛激起很大波澜。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苏雪林太莽撞,这样的内容公之于众有损胡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胡适却不计较,说:“苏雪林并没有虚构,事实就是这样,让人们知道真相也没什么大

    幸福·婚姻版 2019年4期2019-06-24

  • 好人缘不是计较出来的
    一次,民国才女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给胡适,攻击左翼文坛和鲁迅。胡适不赞成她大动肝火,用“恶腔调”咒骂和批评,便回信规劝她:“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苏雪林收到信后一时不太舒服,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将她与胡适的往来信件发表于《奔涛》杂志,一时在文坛激起很大波澜。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苏雪林太莽撞,这样的内容公之于众有损胡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胡适却不计较,说:“苏雪林并没有虚构,事实就是这样,让人们知道真相也没什么大

    幸福 2019年10期2019-05-14

  • 浅论苏雪林创作中的自传性
    容摘要:女作家苏雪林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她的很多创作中带有着明显的自叙传成分,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加以研究,探寻其作品带有较多自传性的原因并通过家庭书写与婚姻书写两个方面分析苏雪林作品内容与其生平之间的具体联系。关键词:苏雪林 自传性 家庭书写 婚姻书写苏雪林是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影响所出现的一批女作家之一,她于创作、翻译、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有涉猎,著作颇丰,各类作品共50余部,近千万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学者、教授。苏雪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2019-04-19

  • 陈中凡先生与苏雪林、刘开荣的师生情缘
    俊英、冯沅君、苏雪林和刘开荣的故事。程、冯、苏三位毕业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刘开荣则毕业于抗战期间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在中凡师与我谈及她们的故事之日,程俊英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冯沅君执教于山东大学,刘开荣执教于江苏师范学院,而苏雪林则执教于台湾台南的成功大学。1970年,当“文革”正酣之日,我曾收到中凡师大函,询问有关刘开荣和程俊英的近况。“文革”结束后,我又查阅了冯沅君、苏雪林评论中凡师诗文创作的资料,拜读了程俊英回

    世纪 2019年1期2019-02-13

  • 苏雪林:维系婚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李舒现在知道苏雪林的人越来越少,她曾经是和冰心、凌淑华齐名的女作家,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1922年,对于苏雪林来说,是个糟糕的年份。年仅32岁的大哥去世,母亲病倒,侍母至孝的苏雪林因为悲伤过度,喉管破裂出血,被迫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她暂时离开法国里昂,去外地疗养,她便去了都隆。父亲知道她生病,就把她的地址给了亲家,叫未婚夫张宝龄与她通信。苏雪林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三番五次要退婚,无奈母亲恳求,说她总要结婚,这个未婚夫看起来门当户对,是父亲为

    百家讲坛 2019年9期2019-01-02

  • 好人缘不是计较出来的
    一次,民国才女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给胡适,攻击左翼文坛和鲁迅。胡适不赞成她大动肝火,用“恶腔调”咒骂和批评,便回信规劝她:“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苏雪林收到信后一时不太舒服,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将她与胡适的往来信件发表于《奔涛》杂志,一时在文坛激起很大波澜。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苏雪林太莽撞,这样的内容公之于众有损胡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胡适却不计较,说:“苏雪林并没有虚构,事实就是这样,让人们知道真相也没什么大

    文苑·感悟 2018年12期2018-12-07

  • 苏雪林:有时自省有时狂
    的著名作家里,苏雪林(1897—1999)是饶富特色的一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她就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被并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她享年102岁,被誉为文坛“超级老寿星”,到94岁高龄,还能撰写自传。1998年还曾以百岁之身,回到阔别70多年的老家、黄山脚下的岭下村,一时轰动海峡两岸;她兼有作家、教授、学者、画家等身份,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古典文论、时评……样样涉猎,著作等身;她不像同时代的冰心等女作家,为人为文都留给世人温柔敦厚的印象,她曾经

    同舟共进 2018年11期2018-12-04

  • Family Bonds are Growing Stronger as China-UK Relationship Endures
    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11-12],文章回忆了抗战时期,武汉大学搬到乐山时袁昌英和苏雪林、凌叔华的一些旧事;秦春燕《修为人间才女夫——〈让庐日记〉中“珞珈三杰”》[13],以杨静远的《让庐旧事》为基础,重点放在“三杰”的情感问题上;陈学勇《珞珈三杰》[14],在简单介绍了袁昌英、苏雪林和凌叔华各自的成就后,记叙了三人的友谊,并将她们从性格、婚姻、人生归宿等方面进行了简略的比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文章论及三人,更不用说是综合三人与外国文学关系的学术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7期2018-07-24

  • 关于苏雪林“反鲁”事件的几点补遗 ——以苏雪林1930年代的日记为主要视角
    230601]苏雪林的“反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是她漫长一生中承载的主要“污点”,当然也是造成她一生坎坷命运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她执意“反鲁”的原因和内在的逻辑因果,学界亦有相当的剖析研究。笔者也在拙作中辟专节做过专门的分析,试图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①但鉴于直接史料的缺失,当下的研究结论揣测者居多,皆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弊。最近随着与苏雪林相关的一些史料特别是苏雪林1930年代部分日记的面世和利用,在某些方面为我们研究苏雪林“反鲁”事件

    名作欣赏 2018年14期2018-07-13

  • 刚柔并济:苏雪林散文的创作特色
    246011)苏雪林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元老,生命历程长达一个多世纪,创作绵延近八十载,见证了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在文学创作上,她的作品涵盖散文、小说、戏剧等;在学术研究上,她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屈赋研究和现代文学批评而著称。苏雪林才高学博,在很多文学艺术领域中都成就卓著。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视线中,苏雪林首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尽管她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古典文学研究之中,文学创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毋庸置疑,她想成为一位学养深厚的学者而非一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3-28

  • 收获
    等多部作品集。苏雪林(1897—1999),原籍安徽太平,出生于浙江瑞安,1921年赴法国学习艺术,回国后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辗转至台湾,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兼写小说、剧本、传记和散文。20世纪20年代末,苏雪林就以《棘心》《绿天》跻身文坛,她一生所著頗丰,著作及日记总计四百多万字,在楚辞及屈赋研究上成绩卓然。《收获》选自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文章中有两段“收获”,一段在春天,一段在秋天。作者通过记忆的回放,用细致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12期2017-12-26

  • 寻访苏雪林故居
    孙荔寻访苏雪林故居孙荔苏雪林在初春斜斜的细雨中,我走进水墨江南,走进水做的优雅苏州,去寻访一代著名的女作家——苏雪林生活过的故宅。白墙黛瓦从眼前一一掠过,或一枝杏花安静地斜逸在墙上,留下一抹淡红。一座故宅,是一个人生活的舞台,承载了多少悲欢,演绎了多少道不尽的往事……我常常有意或无意伫立于一座陈旧老宅前,在幸存的或残留的或已消逝了的名宅前,静静感受一份冥冥中的交流。缓步行走在苏州百步街北口、苏州大学本部南校门旁边,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残破的民国小洋楼

    火花 2017年4期2017-10-10

  • 苏雪林的文学批评观
    陈卓摘要:苏雪林作为我国现代为数不多的女性批评家,其文学批评在价值标准、批评视角和方法上都显现出独特的风貌。探寻苏雪林文学批评观的生成,有时代及个人动因,夹杂着众多因素。苏雪林独树一帜的批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批评个性,建构了我国早期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型,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苏雪林;文学批评观;价值标准;批评视角;生成因由;影响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4-0153-

    江淮论坛 2017年4期2017-07-07

  • 冰心与苏雪林理性精神之对比
    039冰心与苏雪林理性精神之对比偶禺舒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230039苏雪林和冰心同为“五四”时期第一代女作家,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受到儒家伦理传统和西方启蒙理性的双重影响,在思想上都确立了“五四”时期所倡扬的理性精神。在文学书写上两人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在对婚恋态度和人生道路的抉择上却迥然不同。对比分析二人的异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世纪初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苏雪林;冰心;理性精神;新女性;对比1 问题的提出冰心与苏雪林是20世纪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12

  • 苏雪林《新文学研究》对左翼文学的评价
    235000)苏雪林《新文学研究》对左翼文学的评价乔 琛(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新文学研究》是苏雪林1934年完成的讲稿,其中大量评价左翼文学的文字,一方面批评从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干涉创作自由的偏差;另一方面依据文本研究,高度评价左翼文学创作成就,赞赏左翼作家表现时代风云的深度与广度,驾驭题材的大手笔,以及他们对于民众、民族、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梳理这些文字,不仅能够呈现出左翼文学的成就,感受苏雪林作为评论家公允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苏雪林和她的《陆放翁评传》
    00003)苏雪林和她的《陆放翁评传》陶喻之(上海博物馆, 上海200003)摘要:苏雪林于1919年改定成稿的《陆放翁评传》是民国初期非常特别的一部评传,但长期以来未受到学术界关注。《陆放翁评传》是一部颇值得推介的陆游评传,也是有着苏雪林鲜明个性、观点和风格的传记作品。关键词:苏雪林; 《陆放翁评传》; 陆游苏雪林先生的《陆放翁评传》,是她1919年3月23岁时改定成稿的作品。按照她《三十年写作生活的回忆》自述:“民国八年(1919)秋,升学北京高等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12-16

  • “正统”的意义:苏雪林的反鲁症结及其悲剧性*
    正统”的意义:苏雪林的反鲁症结及其悲剧性*罗 义 华摘要:苏雪林的反鲁,是一个自我认同的问题,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问题,其中蕴蓄着一种曾被压抑的历史情绪。她在文坛边缘的寂寞发声,却实实构成一种“僭越”的代言行为,延续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两种人格、两条路线的交战历史。苏雪林反对“偶像”的另一面是对“青年”的关注,来自传统、基督教、理性主义的合力,熔铸了苏雪林的“正统”观念,并赋予她信仰的力量,这是她持续“反鲁”的根本动力所在。无论如何,苏雪林的“反鲁”是一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8-09

  • 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
    黄 敏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黄 敏1,2*(1.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2.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对1959年苏雪林在台湾文坛发起的关于现代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进行考证:一是出于对新诗创作原则的维护;二是示好胡适以获得认同和肯定。借此发现苏雪林与胡适关系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东西,以弥补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盲点,即苏雪林对胡适的感情除了敬仰,也包含着极为世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4-16

  • 苏雪林“反鲁”原因探析
    46133)苏雪林“反鲁”原因探析陈 卓(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摘要:苏雪林“反鲁”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剪影,是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极端典型。究其激烈“反鲁”的缘由,主要有个人怨恨的引诱、貌似激进其实守旧的深层推动以及政治立场选择上的促使等方面的原因。私怨是苏雪林由“崇鲁”逆转为“反鲁”的直接诱因,文化守成主义的立场是她“反鲁”的深层心理动因,政治立场的选择则是引发她“反鲁”的另一重要原因。关键词:苏雪林;反鲁;个人怨恨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9

  •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论苏雪林早期的文学批评
    的交织 ——论苏雪林早期的文学批评韩俊强(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市300071)苏雪林虽以作家、学者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1930年以后所著的文学批评文字占有一定的地位。苏雪林曾深受传统古典文学的熏陶,青年时又受新文学影响,甚至曾远赴法国求学,因此在她早期的文学批评文字中,呈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苏雪林;文学批评;传统;现代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名字总是为人们所忽略。但不可否认的是,苏雪林的文学批评有着无法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苏雪林不同时期创作价值研究
    灵打下的烙印。苏雪林早期的创作由于受“人的文学”的感召,创作了反映下层民众疾苦的作品;留学法国回来以后,受法国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写成《绿天》和《棘心》;抗战爆发以后,爱国主义的激情又促使她拿起笔来,借古喻今,以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一、“五四”新文化大纛下的过河小卒苏雪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她在《我写作的动机和经过》里一段表述:“我第一次将脑筋里的思想化为纸上的文字,大约在十二岁至十四岁之间。在私塾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16

  • 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批评体例
    246133)苏雪林是中国20世纪的重要文化人,她集作家、学者、教授于一身,其创作生涯70余年,作品65部,逾2 000万言,是真正的著作等身,当之无愧为“文坛常青树”。然而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和苏雪林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的个性,致使她与大陆隔绝近半个世纪,直到改革开放,两岸关系缓和以后,苏雪林才重新出现在大陆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其实,苏雪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民国才女,她不仅是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也是享誉文坛的学者。作为作家的苏雪林,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黑铁”时代的浅浅金光——苏雪林的儿童散文创作
    台著名女性作家苏雪林、谢冰莹的散文创作。1960年代以台湾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为代表的儿童文学高峰和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新人桂文亚为代表的儿童散文复兴,都深受苏雪林、谢冰莹等开拓者的影响。苏雪林(1897—1999)与同一时期的谢婉莹(冰心,1900—1999)、谢冰莹(1906—2000)并称三位中国文坛“祖母级”女作家,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还是文坛“常青树”。尽管她们以后的归宿不同,冰心一直生活在大陆,苏雪林由大陆而定居台湾,谢冰莹由大陆而台湾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8

  • 苏雪林清末浙省文学生活考探
    310023)苏雪林清末浙省文学生活考探何 玲 华(浙江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皖籍苏雪林,从1897年出生到1911年离开,在浙省生活了十五年,故而自称为“半个浙江人”。于此期间,因作为清末知县的祖父苏锦霞,先后转任瑞安、兰溪、浦江、金华、平湖、仁和等地的缘故,作为家眷成员的苏雪林在上述浙省县署中有过寓居的经历。其中,再度兰溪的生活尤其难忘。浙省县署的生活与成长的经历,对于苏雪林的独特文化品格及其复杂的思想个性的形成皆有一定的影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6

  • 苏雪林与清末浙地县署上房生活
    士研究生。皖籍苏雪林,作为家眷成员因祖父苏锦霞清末长期任职于浙地县署(知县)而生长于浙十五年(1897—1911);其间因祖父的不断徙任而在浙地多个县署上房寓居过,故而自称“半个浙江人”,亦因此被纳入浙江现代女作家序列。童年的成长经历对女性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不争之深刻影响,苏雪林其人其文其学无不烙有浙地生活的痕迹。一、从1897年出生到1911年离去,苏雪林清末浙地生活五味杂陈苏雪林曾在散文《儿时影事》提到自己“算是半个浙江人”①。也就是说,作为清末县署官

    名作欣赏 2015年35期2015-03-15

  • 苏雪林对中国神话学的学术贡献与反思
    话及其理论,而苏雪林作为西方人类文化学派传播理论的领军人物开始对楚辞的神话进行论证和梳理。不但融会贯通了中国“官方”与“民间”两大文化主流,而且且找到了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进而证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以及“中国文化亦世界文化之一支”的大胆发现。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其神话学贡献与反思的研究可以对苏雪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关键词]苏雪林;神话研究;学术贡献引言七十余年前,茅盾曾经指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神话,楚辞是用民间神话传说,以抒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苏雪林作家批评的矛盾色彩
    方秀娜苏雪林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作为二十世纪和冰心、丁玲等人齐名的才女,苏雪林一生都生活在纠结与矛盾之中,因此她“一生都在与生命打苦仗”。她接受了五四的新思想,承认自己受五四影响最大的“便是‘理性主义’”,却又庆幸“虽服膺理性主义,却还知选择应走的路”;她像五四时期所有的新女性一样,崇尚自由和独立,却又为了孝顺自己的母亲而接受了封建家庭包办的无爱婚姻;她向往过爱情,欣赏好友庐隐对婚姻的大胆追求,而她也曾有过热烈的爱恋,却又亲手扼杀了那段美好的爱

    文艺评论 2014年6期2014-09-29

  • 国民劣根性的挖掘与微观的社会批评——论苏雪林20 世纪20 年代创作中的国民性批判写作
    925 年作为苏雪林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她奉母命回国履行了旧婚约,《棘心》和《绿天》二书也是在此之后完成。如杨义就认为留法归来的苏雪林文学方向,从当初的“为人生”走向了“为艺术而艺术”,甚至“为自我而艺术”的轨道。[1](P290-291)言下之意,她开始回避现实,偏离了五四启蒙文学的方向。在我看来,造成这种认知有两个根本原因:首先是对《棘心》、《绿天》的误读,这一点论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已做出详细论述;其次是忽略了作家同时期的其他创作。就在回国的19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7期2014-08-15

  • 苏雪林夫妇在苏州的房产
    文学家、教育家苏雪林(1897—1999)的故居,也是苏雪林与她的丈夫张宝龄在苏州的爱巢。而这小洋楼便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归国的张宝龄设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建造的。不过,苏雪林对这幢小洋楼并不满意,她在《家》中说,“屋子造成一只轮船,住在里面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所以我又不大喜欢。”虽说如此,苏雪林在这里还是完成了她的学术论文《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写成并出版了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出版)、自传体小说《棘心》(北新书局出版)。其时张宝龄在东吴大学任理科主任

    世纪 2014年3期2014-05-15

  • 儒家亲情伦理与天主教博爱精神的遇合 ——苏雪林皈依天主教的心路历程
    服的人生污点。苏雪林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宗教“素无好感”,且从进化论的启蒙主义的角度,将其归结为“陈旧”和“落伍”,甚至嘲笑天主教的仪式为“装腔作势”*绿漪女士《棘心》,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版,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版。论文中所引用之苏雪林的人生事迹及对于宗教和母爱的评价均来自小说《棘心》。本文认为,《棘心》虽为“小说”,实为“自传”。不但其中所叙人生事迹与苏雪林的经历基本一致,就是其中对于宗教和人生的态度也是一致的。当然并不排除其中有细节的虚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9

  • 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沈从文与苏雪林比较
    。1932年,苏雪林接任沈从文的课程。据苏雪林回忆:“到武大的第二年,学校以学生要求讲现代文艺,即所谓新文艺,与我相商,每周加授新文学研究二时。文学院长对我说:沈从文曾在武大教这门课,编了十几章讲义。”①参见苏雪林:《我的教书生活》,载《苏雪林文集》第2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8页。另有研究者更具体谈及武大印行沈从文讲义的情况,“这套讲义印成线装书形式,前半部是编选以供学生参考阅读的新诗分类引例,后半部是作者6篇谈新诗的论文。此后,该讲义中的《论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4年1期2014-03-04

  • 史家态度,学者视野,文人笔墨:评方维保先生著《荆棘花冠:苏雪林
    回望20世纪,苏雪林也恰似“时间”所塑造的“沃兰特”:一个矛盾、多元的综合体。苏雪林只有一个,其镜像却是万千。《荆棘花冠:苏雪林》(下称《苏雪林》)2006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以时间为序,“还原”了苏雪林漫长的传奇人生,包括她的家庭生活、性格特征、社会交往、精神世界、创作历程等,不仅素描地勾勒了苏雪林的人生轮廓,也细致地填充进丰富的血肉内涵,在文字的流淌里让苏雪林“重生”。在有关苏雪林的传记中,它具有较特殊的价值——既不同于作家本人的自

    名作欣赏 2013年11期2013-08-15

  • 苏雪林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创作
    起步的时间看,苏雪林作为“背负传统的五四人”[1]165属于“五四”一代的新文学作家,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大疑议的。冰心曾以亲历者的口吻说:“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们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2]阿英也说:“苏绿漪和中国的新文艺运动,是有着很久的关联的,虽然她不是这一运动中的主要的角色……”;[3]3891946年上海新象书店出版了一套具有对现代作家作品进行总结意味的《当代创作文库》,其中的《苏绿漪佳作选》中称苏雪林为“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苏雪林与中国新文学学科的创建
    名等人外,还有苏雪林。在新文学“学科化”的链条中,苏雪林在武汉大学的新文学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苏雪林与中国新文学学科创建之间的重要关联,学界虽有提及,但迄今为止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的发掘。一、新文学学科的发展链条资料显示,中国新文学的“学科化”或者说“学院化”进程应该肇始于1920年代末的清华大学。①据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记载,经胡适介绍,周作人1922年下半年担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担任“现代国文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珞珈三杰的历史与传奇 ——苏雪林与袁昌英、凌叔华关系研究
    史与传奇 ——苏雪林与袁昌英、凌叔华关系研究李灵(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珞珈三杰苏雪林与袁昌英、凌叔华,因才力卓群,关系密切而得名。苏雪林与袁昌英、凌叔华关系虽偶有龃龉,但始终互相扶持,心心相念。细究苏雪林与袁昌英、凌叔华的关系表现,我们可以窥见苏雪林既真诚、善良、热情却也自尊甚重、有嫉妒之心的多样性格,揭开笼罩在三杰交往中的神秘面纱。苏雪林;袁昌英;凌叔华;关系苏雪林(1897—1999)与袁昌英(1894—1973)、凌叔华(1900—1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2

  • 苏雪林的“抵死向学”及其隐喻
    7-1999)苏雪林的自谓自号;又因其为最高寿“五四人”的缘故,21世纪晚生们又敬称其为“最后的五四人”。作为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苏雪林集学者、作家、教授于一身,先后活跃于民国时期的大陆及其后来的台湾,亦学亦文九十载,著述两千万言,在港台文化圈,享有“文坛长青树”之誉,曾于1993年与冰心、巴金共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由于曾经诸多研究禁忌以及海峡的阻隔,“苏雪林研究”一度处于极度寥落的状态;然而,“90年代之后,苏雪林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1-21

  • 焦虑对抗与合理化——苏雪林反对鲁迅的社会文化分析
    文字记载来看,苏雪林与鲁迅结怨始于1928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一次聚会。从1928年到1936年这八年之间,苏雪林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无人知晓,但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之后,苏雪林“义无反顾”向鲁迅发难倒是事实,其《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成为当时文艺界言论攻击鲁迅的高潮,对鲁迅的身后之论可谓鞭尸:一曰鲁迅病态心理……其文笔尖酸刻毒,无与伦比……。今日青年崇拜鲁迅,有类疯狂,论其书而慕其为人,受其病态心理之熏染,必将尽化为鲁迅而后已……二曰鲁迅之矛

    名作欣赏 2012年14期2012-08-15

  • 焦虑的对抗与合理化——谈苏雪林反鲁迅
    ?从现有的包括苏雪林自述的文字记载来看,苏雪林与鲁迅结怨始于1928年7月7日北新书局一次聚会。从1928年到1936年这八年之间,苏雪林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无人知晓,但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之后,苏雪林“义无反顾”向鲁迅发难倒是事实,其《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将当时文艺界言论攻击鲁迅推向高潮,对鲁迅的身后之论可谓鞭尸:一曰鲁迅病态心理……其文笔尖酸刻毒,无与伦比……今日青年崇拜鲁迅,有类疯狂,读其书而慕其为人,受其病态心理之熏染,必将尽化为鲁迅

    名作欣赏 2012年7期2012-08-15

  • 一个既骂曹又斥鲁的女作家 ——“《红楼梦》与鲁迅”论笔·之二
    [辽宁]梁归智苏雪林的骂相号称“另类才女”的苏雪林(1896—1999),活了一百零三岁,是一位实在而真切地经历见证了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演变的文化人。她的创作堪称丰富,涉及小说、散文、戏剧、古典诗词和绘画等多种领域,以自传体小说《棘心》和散文集《绿天》而一举成名。她的生平履历如下: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幼年就酷爱林琴南译的西方小说,倾心文艺创作。1918年考进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入李石曾、吴稚晖在法国设立的中法学院,然后转入法

    名作欣赏 2011年1期2011-10-09

  • 强迫性重复、自居作用与盲目的自我——苏雪林反对鲁迅的精神分析阐释
    邢红静苏雪林“反鲁”的前后因果,众说纷纭,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握手惹的祸”, 但是,一些学者更关注从心理人格层面剖析苏雪林反鲁的“动因”: 一是“精神分析”说。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出发,认为苏雪林试图得到鲁迅这个精神父亲的认同但被无情拒绝,故而大胆“弑父”,以激烈悲壮的姿态与这个“父亲”彻底决绝。如厉梅的《苏雪林的两种姿态》;二是“双重人格”说。如当年李何林先生就指出苏雪林的文字是“泼妇骂街式的文字”,暴露了她的“卑劣和下流”,根本不是“文艺批评”,所

    大家 2011年23期2011-08-15

  • 借古喻今 以古励今 ——论苏雪林《南明忠烈传》的创作目的
    古励今 ——论苏雪林《南明忠烈传》的创作目的马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南明忠烈传》是苏雪林在民族危亡之际写就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是其爱国情感与“为人生”文艺思想的体现和产物。作品记述了明末清初几百个仁人志士捍卫宗邦、抵御外侮的忠烈故事,旨在以古励今,振作国民精神,为抗战现实服务。《南明忠烈传》;苏雪林;创作目的;以古励今苏雪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她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女作家之一(和冰心、丁玲、凌叔华、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苏雪林与六十年代台湾《红楼梦》研究论争
    志主编章君谷因苏雪林在古典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又曾有《红楼梦》方面的考证,就写信约她撰稿。苏雪林欣然应允。早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苏雪林就听过胡适的红学研究的课程,读过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很佩服胡适的“发现了新证,立刻抛弃旧的,或改正它”的这种“虚心和勇气的态度”。(《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谜》,原载1931年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1卷第34号)不过,苏雪林虽然赞赏胡适的考证方法和态度,但对《红楼梦》文学成就的评价与其师略有不同:胡适认为《红楼梦

    博览群书 2009年4期2009-04-21

  • 挣扎与苦闷后的消极皈依
    赵前宁摘要:苏雪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棘心》塑造了一个苦闷、彷徨、独具个性的“五四”知识女性杜醒秋的形象。她最终屈服于包办婚姻并投入基督怀抱的归宿却和当时多数受“五四”新文化洗礼、追求婚恋自由的知识女性迥然不同。探究杜醒秋矛盾、艰难的心灵挣扎,了解她的细腻、多面的心路历程,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这部作品,进而加深对于苏雪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苏雪林《棘心》杜醒秋基督教心路历程1921年,“五四”女作家苏雪林考取了由蔡元培等人创办的海外中法大学,后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2009-02-06

  • 是是非非苏雪林
    生旅程,她就是苏雪林。她是现代文学史上迄今享年最久的作家,集作家、学者、教授和画家于一身,一生执教五十年,笔耕八十载,著述六十五部,创作二千余万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绿天》、《棘心》蜚声文坛,被阿英称之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三十年代五大女作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国宝级女作家,由于其政治倾向性、个人性格以及其他社会原因,一生命途多舛,充满了矛盾与是非。念“讹音”的教授在现代文学史上,苏雪林是以作家名世的,但

    读书文摘 2008年8期2008-07-30

  • 重读《绿天》
    时期著名女作家苏雪林(绿漪女士)于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病逝,享年一百零四岁。这是继冰心女士辞世后,我国文坛殒落的又一女作家。我手头收藏有一册北新书局一九三一年七月第五版毛边本,绿漪女士的成名作《绿天》。说起来,那还是三十九年前,我在北京西单商场旧书摊上淘到的。在版权页上贴有“小梅”的朱文版税印花(小梅,大约是苏雪林原名苏梅的缘故吧)。这本书我是翻阅过的。今天重读却无意中发现书中夹有一张木版印制的蓝色“覆据”(21×8厘米),内容是“今收到忠兴(即兴)乡呈

    书屋 2000年9期2000-06-14

  • 冰心·绿漪
    都收到……我和苏雪林不熟……”按,“附件”指陈漱渝先生《她希望葬在母亲墓旁——台南访苏雪林教授》,系《团结报·特稿》(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五日)。陈文提及九五老人苏雪林“跟文坛老友如冰心等也有书信往还”,“不熟”云云,显而易见,是为辨正“文坛老友”之用语。然而早在一九三○年,毅真《几位当代中国女小说家》已将冰心、雪林二位相提并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第一期——闺秀派的作家”的代表人物。陈文“老友”之误,可能源出于此。冰心老人又云:“我觉得她的《棘心》写得不错……

    读书 1993年5期199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