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情

  • 乡愁
    光 中 的 乡 愁情 感 是 那 么 真 诚 ,意 味 是 那 么 悠 长 。还 有 出 走 他 国 的 马 思 聪写 的 《 思 乡 曲 》曾 感 动 了 无 数 远 离 家 乡 的 游 子 。而 我 的 乡 愁 只 是田 野 里 的 稻 禾 ,山 坡 上 的 野 果 ,儿 时 的 伙 伴 ,父 母 的 身 影 。是 那 邻 里 桌 子 上 的一 杯 杯 美 酒 ,是 那 路 边 小 屋 里 的一 碗 碗 香 茶 。而 今 花 甲 之 年 的我 的 乡 

    当代作家 2023年3期2023-04-23

  • “离人心上秋”——说“愁”
    时令为秋,秋景与愁情水乳交融,从而创造了忧而美的境界。从此,文人写愁情便总是与“秋”相关。无论是身世飘零之愁抑或是家国残破之悲,总是以秋风、秋雨、秋树、秋叶、秋虫、秋草、秋光、秋声、秋色、秋容等等为发端,描摹秋人之秋心。此时的“秋”已经不再是一种时令,而是一种情绪状态的标志,“因秋而倍生愁,生愁而愈悲秋”。当然,以“秋”“心”构形的“愁”字的出现,更触发了人们将“秋”与“愁”相联系,宋吴文英《唐多令》词中有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便是明证。总而言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0期2022-04-19

  • 试论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愁情
    的精力也较多。“愁情”是古诗文中的一大特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往往承载着古代诗人、文人的乡愁、离愁、忧国忧民等愁情。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探讨了如何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与感悟其中的愁情,探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愁情【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117-03O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2022-03-18

  • 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与李清照皆擅长写愁情词,两人有相似的时代命运,在风格上相近,善用白描手法,直抒“愁情”。但因身份地位及思想文化的不同导致两人所愁的内容、愁的表现方式及言愁手法上各具特色。本文将联系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首具体作品,对两人的愁情异同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关键词】 李煜;李清照;愁情;异同【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8-0028-04李煜与

    今古文创 2022年8期2022-02-26

  • 李煜《虞美人》愁情解读
    天,把自己的满腔愁情寄寓“一江春水”,绵延不绝的送往东方的故国。关键词:李煜 《虞美人》 东 愁情李煜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亦是一位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享受过春花秋月,看尽了物是人非。李煜两种相差极大的经历让李煜的词风也变得复杂、哀怨,不再是曾经的绮丽与轻快。《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让李煜在词上的成就更上一层楼,留下了被世代传唱的千古绝句。但《虞美人》也结束了李煜的一生,是李煜的绝命之作,寄托了李煜一生的愁情,写出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独特感慨与悲戚。创

    文学教育 2021年8期2021-09-06

  • “离人心上秋”
    时令为秋,秋景与愁情水乳交融,从而创造了忧而美的境界。从此,文人写愁情便总是与“秋”相关。无论是身世飘零之愁抑或是家国残破之悲,总是以秋风、秋雨、秋树、秋叶、秋虫、秋草、秋光、秋声、秋色、秋容等等为发端,描摹秋人之秋心。此时的“秋”已经不再是一种时令,而是一种情绪状态的标志,“因秋而倍生愁,生愁而愈悲秋”。当然,以“秋”“心”构形的“愁”字的出现,更触发了人们将“秋”与“愁”相联系,宋吴文英《唐多令》词中有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便是明证。总而言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8期2021-04-06

  • 《声声慢·寻寻觅觅》台阶式教学设计
    愁、家愁和情愁,愁情之深不禁让人动容。而如何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感受词人李清照的“三愁”,一直都是《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重难点。本文试借用王荣生教授的“台阶式教学”理念,通过设立“读懂词意”、“读出词情”、“读透词心”三个教学台阶引领学生走进李清照,走入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词界中,体会词人深入到肌骨中的愁,同时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思考。关键词:《声声慢》 李清照 台阶式教学设计 愁情《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人教版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共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秋色入心即为愁(2)
    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多少烽烟在历史之外消失/多少战马的嘶鸣响彻心底/多少的过往我们仍然在诵读/诵读人生的起起落落/多少次登高凭栏远眺/望不见梦里的风景”是对这个时期的回望,这种回望是一种难以忘却的伤感。“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备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是壮志难酬的愁,也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0期2020-10-30

  • 依稀当日景,无复旧中情
    思,进而抒发各自愁情。然而两词所体现的愁却是有本质差异的,《声声慢》抒发了李清照在频遭变故后难以抑制的凄愁;《浣溪沙》则体现了晏殊在对生命感悟中生发的缥缈蕴藉的清愁。“愁”字是贯穿两词始终的情感线索,将词中的各个意象有机串联起来,并向着单方向层层上涨,渐进深入。两词虽则抒发了词人的个人愁情,却在以小见大中折射出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共情。【关键词】《声声慢》;《浣溪沙》;意象;愁情【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0年36期2020-09-10

  • 曾约故人听啼莺
    写“夜雨”惊梦的愁情。前两句“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欞”,不蔓不枝,破题而入,从“夜雨”写起。“溜”,顺房檐流下来的水;“棂”,指旧式房屋的窗格。“泉声”可见雨势之大,“寒透”表明天气之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如山泉而泻,寒气透入稀疏的窗棂。词人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接着写道:“愁如百草雨中生。”以一场春雨催生百草之景,来表现愁绪如百草在雨中萌发。这里,词人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出了“愁”之浓烈。妙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6期2020-07-23

  • 由语言矛盾处切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殊——绵延不尽的愁情之美“问君能有几多愁”,“幾多愁”呢?“多乎哉”,亦或是“不多矣”呢?毋庸置疑,李煜的愁“多矣”!他,不是像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样成天想着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是像公仆那般整日琢磨着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不是像商业精英那样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也许你会说,李煜的愁也算不上“高大上”呀,是的,作为曾经的一国之君,他没有憧憬着“一统天下”“封禅泰山”,从登上国君之位的那一天起,他甚至只是主动选择了向北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2020-04-14

  • 解“浓愁”
    拓展其他文人对“愁情”的抒写,使学生再次感受“愁”的重量。第五幕是小结提升。首先通过朗读和检测巩固所学,然后两位教师出镜进行总结升华,画风唯美动人,强调李清照开辟了“愁情”抒写的新天地,奠定了写愁大师的重要地位。● 微课制作过程本节微课制作主要用到学校的微课录播教室、PPT软件、万彩动画大师、万彩录屏大师、快剪辑等,主要制作流程如下。1.确定微课选题在学过的李清照诗词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李清照“愁情”抒写方面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武陵春》中“化虚为实”的手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4期2020-03-03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与纳兰容若愁情词异同
    在于都过多表现了愁情。本文通过对两人词愁情的内容、愁情表达、愁情来源三个方面的对比,简析李清照与纳兰容若愁情词的异同。一、愁情内容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按照《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她的词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豪迈倜傥风景词,二是娇嗔优雅闺情词,三是传写心曲身世词,四是格调凄凉晚景词[1]。因主要研究李清照与纳兰容若的愁情,所以本文仅选择身世词与晚景词,结合部分闺情词进行研究。李清照的一生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南渡前和南渡后。因此,她的愁情也可大致分为前期的闺阁闲

    科学咨询 2020年1期2020-01-06

  • 李清照愁情小议
    惨”等间接涉及到愁情的也不在少数;可见“愁”情自始至终贯穿在她的生命中。一.愁因探析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文化底蕴浓厚。特殊的家庭环境,为她与同时代文人提供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也让她开阔了眼界,从而造就了她亦柔亦刚的性格。她的从小锦衣玉食,物质条件优渥,精神世界也及其丰富多彩,她的“愁”从何而来?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闲愁李清照的家庭条件很好,她从小天赋秉异、博览群书,同时她感情细腻,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也让她的性格变得多愁善感。于是,花开花谢…

    文学教育 2019年24期2019-11-27

  • 浅析“慢”视角解读下的人生愁情
    行体会词人的人生愁情,并以此作教学设计,以期能对今后的教学实施有所参考及借鉴。关键词:“慢”视角;教学设计;愁情;声声慢(一)设计分析1.教材分析《声声慢》选自于最新拟定的高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必修2中第一單元古代诗词中的第三节宋词四首里的第四首,诗与词在品读与鉴赏的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其所具有的情感与内涵及特定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语文核心素养中要求提高学生审美与鉴赏的能力以及做到文化传承与理解,[1]学习古诗词无疑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整个高中对于古诗词的鉴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2019-09-10

  • 阳朔夜思(外一首)
    烟雨,在触动谁的愁情。醉人的不是酒,是亦真亦幻,若即若离,迷人的不是景,是乍惊乍喜、似远似近。灯影终要熄灭,在阳光下微末得如此多余。旋律终要停止,在清风中喧杂得如此违和。烟雨终要消散,纵然如此让人不能自拔,但路,还要走下去。厮守我小心翼翼地看着你,却无比害怕,直接碰到你透澈的眼睛。我小心翼翼地,看着你。像是一转眼,你的身影就會悄然而去。我喜欢风,像是你的耳语;我讨厌风,让我听不清你的每个字句。我喜欢雪,像是你的轻抚;我讨厌雪,让我看不清你的每个神情。我想伸

    参花(下) 2019年2期2019-06-11

  • 古诗词喻愁琐谈
    张茂内容摘要:愁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较难形诸笔墨,因为它是一种抽象的、高级的感情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优秀的诗人调动头脑中的生活积累,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赋予愁许许多多具体可感的形象,不但把愁写活了,而且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很多写“愁”的名句,成为永远的艺术经典。关键词:愁情 古诗词 比喻 艺术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許有了人,也便有了“愁”。愁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而愁思郁结于胸,难免发诸于诗。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4-27

  • 一生愁绪锁,万世美名颂
    中寄寓一种浓浓的愁情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意象——淡酒、过雁、细雨、梧桐、黄花交流示例一 淡酒: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人兴以酒助兴,人愁饮酒消愁,但愁更愁。词人所饮的淡酒并非酒味淡,只因愁情太重,酒味压不住愁情,显得淡了。交流示例二 过雁:“他乡遇故知”看到从北方飞向南方的鸿雁,对漂泊失落的词人来讲,本应高兴,但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愁苦:不只因为它再也不能为自己传书,也因为春暖大地之时,大雁还可以

    新课程·中学 2019年3期2019-04-25

  • 论李清照涉酒词
    以“酒”慰藉的浓愁情三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结合其生平背景,体会李清照的心路历程。关键词:涉酒词:愁情:心路历程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09 - 03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她的词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本文便着重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分析李清照涉酒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路历程。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早在我国的远古时期,酒便已出现。关于酒的历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2019-03-17

  •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李清照;宋词;愁情;抒情手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掀起中华文化的尘烟纱鳗,细品古往今来的愁情悲怀。我国三千多年的古代文学艺术长河之中涌现过无数浪花,在这一朵朵浪花中,风格鲜明又登峰造极的沧海愁肠莫过于宋代诗人李清照。李清照的一腔愁情通过她对各种抒情手法巧妙地运用而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愁”一言难尽,在易安人生不同的时期里分别充斥着闺愁、离愁和国愁,三缕愁丝贯穿了这位伟大词人的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2019-03-13

  • 幽幽愁情 点点温泪
    起感伤之事,无限愁情便会不由自主涌上心头。怀抱“奋身报国”之志的陈子昂,第二次从军西征,不被主帅武攸宜所容,献计破敌,反被降职。在这样的打击之下,陈子昂怀着抑郁不平的心情,独自登上了古老的蓟北楼,流下了悲愤的眼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面对悠悠天地,陈子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遇知音的孤独,有感而涕下,这种爱国不得志,孤独不得解的“泪”,以其强大的感染力触动着读者的心灵。三、思人思乡之泪——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人与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2019-02-03

  • 李清照南渡后婉约词“愁情”之表现
    透露出风格各异的愁情,诸如独处闺中的孀居之愁、思亲念人的痛苦之愁、咏物应景的伤怀之愁、国破家亡的忧国之愁等。本文结合李清照南渡之际的社会背景,通过相关婉约词作品的解读及与其他词人比较,阐述李清照婉约词中的“愁情”表现。关键词: 李清照 婉约词 愁情引言婉约词在宋代词坛上绽放异彩的光芒,尤以李清照的婉约词见长。所谓婉约词,即“以阴柔美为主要审美特征,诸如‘软性的、平衡的、和谐的、柔顺的等”[1]529。抒情方式多表现为含蓄婉转、缠绵悱恻,内容上多涉及爱情婚姻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2018-08-18

  • 千古绝唱 凄苦愁深
    、深沉凝重的凄苦愁情,是何等感人至深,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悲切呢?二、妙用叠词,平中见奇《声声慢》一词,开篇作者巧用七组叠词,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将一位心神不宁、怅然若失、孤寂无依的妇人神态刻画得跃然纸上。虽无一愁字,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愁情,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凄苦与沉痛、无助与辛酸。例如:“寻寻觅觅”四字,情寓于行,主要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流露出词人历经磨难,心中若有所失,想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但又无处可寻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9期2018-05-30

  • 浅谈李清照词中浓淡相宜的愁情美学
    基语馨摘  要:愁情,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一大命题。独自凭栏叹愁思,轻掩绣帘哭深情,唐宋文人墨客纷纷洒泪寄笔,致力于“愁情”与“美感”的结合,使“美自愁现”,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形式——愁情美学。至宋代,愁情美学在婉约词派里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在其词作中,更是将愁情美学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同于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的朦胧轻飘,亦不同于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的直白深刻,李词中的愁情美学独树一帜地表现为词人情感的起承转合、浓淡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2018-03-14

  • 浅析古典诗词表达愁情的艺术手法
    国杀敌的豪情。而愁情也是古典诗词中经久传唱的永恒话题,各种愁绪浮现在心头,倾注在笔端。古往今来的诗人用他们的才华和深情演绎出了一首首写愁的千古名篇。下面笔者就对表现愁情的艺术手法略作分析。一、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是含蓄蕴藉的,感情大多隐含在诗句中,当然也有诗人忍不住心中喷薄的情感,写就直接呐喊出来的诗句。李清照经历了国家破灭、家破人亡、南下漂泊等苦难后《声声慢》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发了家国之恨、漂泊之苦,让我们忍不住为身遭巨变的女词人掬一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11期2018-03-07

  • 论李清照的愁情艺术
    论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艺术。关键词:李清照 愁情 词 艺术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而在这些词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萦绕在词人心中那个难以抹去的“愁”字,词人或白描或对比或借景将其生动又深情的传达给我们,不仅能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理解,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一.李清照的愁情艺术(一)思夫情深,离愁别思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志趣相投的他们结婚。婚后生活开心愉悦,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然而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彩。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一生的愁恨浓缩于词作中,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抑郁;命运;时代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她的词作主要以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见长。李清照从女性的心理

    大观 2017年12期2018-01-29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词的下片,作者报国无门,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象。“而今识尽愁滋味”,这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6期2018-01-02

  • 李清照诗词意象与“愁情”意蕴论述
    清照诗词意象与“愁情”意蕴论述◎何莉丽李清照利用自身思维,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利用一个个诗词意象,将生活的情趣表达出来,张扬自身个性。本文对李清照诗词意象与“愁情”意蕴进行论述,对英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李清照能书善画,最擅长的就是诗词。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她的青年时代的政治局面是统一的,词作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李清照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自由的文化创作风格。她大胆描写自身的情感世界,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愁女子”,她经历了中年丧夫和国破家亡等惨境,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2017-11-25

  • 浅析李清照词的愁绪表现
    家。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作品中那孤独、哀怨、凄婉的抒情笔调,那愁肠百结而楚楚动人的女主人公的神韵给后人留下了品味不尽的审美命题。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命运;时代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在中国古文坛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她学识渊博,才华出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2017-05-13

  • 知人论世说易安, 置身词境品愁情
    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王昌龄留意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伤春怀人之少妇,温庭筠注视过“独倚望江楼”又“肠断白苹州”的望人不归之思妇,但有一个女子,用笔写自己真实的心灵,抒自己真挚的情感,在词坛上放射出一道新奇的光芒,她就是自号易安居士的李清照。2.解读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词作风格。(1)学生阅读资料、归纳整理出要点。(2)学

    考试周刊 2016年58期2016-08-23

  •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要:李清照以抒写愁情而著称于世,特殊的社会背景给了她复杂的人生经历,她把自己一生的愁恨浓缩于词作中,于是便有了那一首首孤寂凄清的愁情词。本文将从愁情的构成、表现、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关键词:李清照;愁情;抑郁;命运;时代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9-01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词作主要以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见长。李清照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2016-07-13

  • 清雅中有风骨偎氐中出情韵
    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在乡愁的困扰下,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故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3期2016-05-30

  • 论李清照词中愁情的传达方式
    欧论李清照词中愁情的传达方式江西范欧艺术来源于生活,李清照的词以言愁词为主,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联系。正如郭预衡先生所说:“但写愁的作品,毕竟是李词的灵魂和精华。”(《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说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愁绝千秋,逃不掉的愁情, 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 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一、塑造妇女形象 吟咏愁之旋律李清照在篇幅不长,而又受到词律严格限制的词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展示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2016-02-14

  • 宋豪放词中的愁情
    中同样蕴涵了多种愁情,本文中笔者从识尽万般愁滋味、泄尽辛酸愁滋味两方面,论述了宋豪放词多愁苦的缘由,从而探求了中国文坛上绽放着异彩的、以悲为美的宋词文学的传统内蕴。关键词:宋豪放词  愁情   缘由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17一、识尽万般愁滋味宋豪放词蕴涵的愁情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壮志难酬的失意之愁这种愁贯穿于整个豪放词的始终,对于封建文人来说是一种极其沉重之愁。正因如此,在那些意境开阔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2016-01-31

  • 从李清照的愁情词看其艺术风格
    大多洋溢着浓郁的愁情,构成了作品的凄婉缠绵的感情基调。 作为婉约派之宗的清照词在艺术上也自成一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即情景交融。 在其愁情词中,清照多次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多种多样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她的词不止“善于言情”,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选》),于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致、层次缜密地传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5期2015-05-26

  • 从李清照的愁情词看其艺术风格
    大多洋溢着浓郁的愁情,构成了作品的凄婉缠绵的感情基调。作为婉约派之宗的清照词在艺术上也自成一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一)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即情景交融。在其愁情词中,清照多次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多种多样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她的词不止“善于言情”,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选》 ),于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致、层次缜密地传达出自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2015-04-20

  • 李清照、张玉娘作品中的愁情比较研究
    、张玉娘作品中的愁情比较研究陆立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李清照和张玉娘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相同的时代背景使她们的大部分作品呈现出共同的特点:作品中都包含带有悲伤色彩的情感意蕴,尤其专注于一个“愁”字。但是由于家庭出身、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不同,二人作品中的愁情在情感内涵、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同。愁情 情感内涵 情感呈现在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最发达的宋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女作家,李清照、张玉娘就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2015-03-20

  • 李清照的词与愁
    句中,词人成熟的愁情已经远比少女时期的愁更赋于人生的感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体现了李清照因为思念丈夫,所以把思念之情变为善解人意之情,他相信自己的丈夫,相信这种想念是相互的,李清照并没有怀疑丈夫会因距离而忘记自己,她深信丈夫和他一样,在另一个地方思念着自己。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苦较于当时的一些词作是比较特殊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直接表达了自己根本无法消除这种愁绪,词人超脱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讴歌自己纯真、深刻的爱

    参花(下) 2014年4期2014-12-11

  • 李清照的《声声慢》艺术美分析
    该词借秋景来渲染愁情,但这些秋景不是作者为了表现愁情而生硬凑合的,恰恰相反,是为了消愁,为了摆脱愁情而自然地把它们引进来的。这引线就是词人的“寻寻觅觅”的举动。词人在寻觅什么?有人说是在寻觅失地、家园、亲人、金石书画和青春。这样过于强调写实是难以成理的。应当说,词人的寻寻觅觅举动是一种无明确目的的下意识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于内心孤独、烦闷、痛苦到了极点而又无从排解所造成的。情感心理活动的天然倾向,是力趋平衡。《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举动,就是这种为消愁而一时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2014-10-29

  • 梧桐更兼细雨 ——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的愁情美方 醒(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李清照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加上丰富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生活触觉, 写出了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词作,抒发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愁情。她的一生坎坷跌宕,堪称为“愁”的化身。而在这位登峰造极的言愁高手的笔下,有迤俪清新的少女闲适之愁,有闲适慵懒的相思之愁,更有思乡忧国的切肤之愁。李清照更以自己独立的女性人格矗立于封建的男权统治之下,用笔下的愁情抒写爱情之痛、家国之痛、女权抗争之痛。李清照;词;愁情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4

  • 唐宋词中一组愁情意象的审美研究
    0 4 6]表达愁情的意象有许多,较为典型的有芭蕉、明月、高楼、燕子、垂柳、行舟等。这些意象常与修辞结合,使愁情的抒发更为具体。一、“芭蕉”意象“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而不同的词中芭蕉出现的形式也有不同。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中写“: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芭蕉嫩叶卷曲在一起,像蜷成一团的愁绪,比喻成为词的形象,词透过这些形象表达情思,因此在形式上将愁情具体化。而顾的《杨柳枝》中“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名作欣赏 2014年3期2014-03-12

  • 高中课本中宋词“愁情”品鉴
    的愁,甜蜜的愁。愁情本是一个整体,而此处李清照则将其拆解开来,写相思之情无法排遣,紧蹙的眉头才舒展开来,无边的愁绪却又涌上心头。细致的描写,将内心绵绵痛苦的起伏变化传神地表现出来,写成了一种活灵活现的过程。二、悲秋之愁秋水潺潺,草木萧萧。女儿多伤于落花,男儿多悲于落叶。古之失意之士、落拓之人,就留下了不少绝妙的悲秋之词。从他们的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怅惘的心境,可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西风秋雁、菊花黄昏、梧桐细雨塑造了典型的秋景。西风中,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2012-08-15

  • 多维视角 解读愁情 ——宋词中愁情词的鉴赏
    )多维视角 解读愁情 ——宋词中愁情词的鉴赏张蓓蕾(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226006)宋词中愁情词数量之多,表现愁情的内容之广为历代词作所罕见,词中的“愁”不仅是由于词人们所处的时代经常遭逢伤心之事而凝结成个人的伤感心理,也是继承前代的诗、文“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宋词又借助于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手法来表现愁情,从而成就了许多独具情致、风华绝代的愁情词句。宋词;愁情;伤感心理;以悲为美“言愁”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习得情结,当人入世未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怎一个愁字了得 ——浅谈宋词中的愁情*
    ——浅谈宋词中的愁情*石娇琴(河南永城市实验高中,河南 永城 476600)古代诗词中表达愁情的诗句很多,本文重点列举了宋代词人表达愁情的诗句。分别从忧国之愁、个人之愁、送别之愁进行阐述,让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愁情集中形象的表达出来。宋词;愁情;忧国之愁;个人之愁;送别之愁愁本来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在众人心里也许都是难以言状的,历代文人也都努力将心中的愁思具体而形象地写出。然而,能够把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我个人认为应是宋代词人。忧国之愁袁去华的《水调歌头·定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李清照《声声慢》情感赏析
    忆。内心的凄苦与愁情又与何人诉说呢?唯有诉诸于笔端,让情感在诗词间流淌,任苦情在文字间徜徉。一、悲惨的现实,茫然的寻觅“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内心茫然、无所排遣的精神状态。寻觅什么呢?纯真女子、翩翩少年,灯下共同研读诗文,雪中同赏梅花,庭中琴棋雅兴。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令人羡慕的鸳鸯情侣。鸿雁传书,你侬我侬,美妙的爱情故事,绝佳的精神享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及至后来赵家遭遇不幸,赵父被弹劾,夫妇二人返回故乡隐居。尽管如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

  • 品读诗词话愁情
    古典诗词中,表现愁情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一些典型作品的分析,分析概括了愁情的不同种类及表达方式。【关键词】古典诗词 愁情 意象 鉴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虽然辛弃疾这样说,但我还是想说一说古诗词中的愁。读了那么多的诗词,觉得写的最多的是愁,也只有写愁的诗词读起来才最有味,感情也才最真切。愁有很多种,乡愁是其一。“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诗中没有“愁”字,作者却在诗中借景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与之相比“日暮乡关何处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2009-10-15

  • 漫话古代咏愁诗词
    人手法生动地传出愁情含满川风月。2.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深写透愁。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运用时如能夸大其辞又夸而有节,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十五),于夸张中强烈地抒写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愁作秋浦客”的悠悠愁情。古诗人词家在咏愁时往往将夸张与其他技法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艺术效果。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将夸张与譬喻结合起来咏愁的;唐代赵嘏的“夕阳楼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11期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