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的愁情艺术

2018-02-26 16:45王建阁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代的词是词发展的最高峰,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词人,在这众多词人中,李清照以她独特的抒情艺术和自然的语言风格占据了一席之地,使她成为宋代词坛中杰出的作家之一,在宋词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今天,我们从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入手,浅论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艺术。

关键词:李清照 愁情 词 艺术

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而在这些词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萦绕在词人心中那个难以抹去的“愁”字,词人或白描或对比或借景将其生动又深情的传达给我们,不仅能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理解,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

一.李清照的愁情艺术

(一)思夫情深,离愁别思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志趣相投的他们结婚。婚后生活开心愉悦,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然而天上的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与赵明诚幸福的婚姻仅仅持续了十年,因为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开始体会离别思念的滋味。《醉花阴》这首词便是表达李清照思夫之情的最好例子。

这首词是赵明诚离别后的重阳节,李清照心有感触所作。重阳佳节,本应该是家人好友相聚的日子,但李清照却是孤独独处。词的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是说所处的天气环境,薄雾、浓云都在忧愁时间的缓慢,李清照点燃香炉来消磨时光。借实物表达自己的愁思,让人拥有画面感,从“佳节又重阳”的“又”可以看出,李清照已经不是第一次自己过节日了,孤独之感也不是第一次。但是李清照没有直抒胸臆,只说道“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说半夜枕着的玉枕都已经凉透了。可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赵明诚的思念,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

下阕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字面上没有提到任何思念的事情,但给人的画面感则是:一位美丽的妻子盼望着丈夫归来,变得人颜憔悴,比黄花都瘦,人物内心的愁思表达的淋漓尽致。

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身份相仿、兴趣相投,这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能够相遇相守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却偏偏要经历生离的煎熬,愁思自然只增不减。

(二)伤春之思,郁郁不绝

李清照的词大多清新自然,通常以她特有的视角捕捉事物,把瞬间的感受用简单的字眼表达成句,使之易被理解,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如梦令》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之一,背景是一个经过风吹雨打的春夜,李清照醒来感觉院中的花草必定是花事凋零,枝繁叶茂,于是向“卷帘人”询问情况,“卷帘人”却不经心的回答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把“卷帘人”的态度和自己的意外之感描绘了出来,李清照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其错误,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内心细腻,多愁善感的人。词中的“绿”和“红”分别表示 绿叶和红花,而“肥”和“瘦”则表示数量的多和少,经历了一夜的风吹雨打,李清照的伤春之感倍增,表达了她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是对自己青春流逝的感伤,委婉、细腻,意蕴深长。

开头一句“昨夜雨疏风骤”,看起来平平常常,没什么特别,但紧跟着的“浓睡不消残酒”,就把人带进了想象的空间。“不消”两字可以指酒意未消,又可以指消不尽的伤春之情,寥寥几句把一个少女的愁思表达的通俗明白,李清照就是用这种语言特色,写出了众多不朽的词作。

(三)独孤伤叹,凄凄欲焚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没有孩子,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46岁的的李清照经历了国家沦陷,赵明诚奔母丧南下,李清照随后南渡,三年后,赵明诚病逝,49岁的李清照没有子女、没有家庭,随后遭到了金人的侵扰,之前和丈夫收集的古玩或变卖或丢弃,荡然无存,她独自飘零在南方,社会动荡不安,无依无靠,即便后来改嫁,但结果却仍有不幸,这些变故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即有体现,例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把词人当时的状态和心境描绘的淋漓尽致,李清 照一人在空屋里走来走去,想要找失去的东西,却冷冷清清,毫无收获,重叠字体朗朗上口,李清照想要寻到可以精神寄托的东西,但是却很不幸。“凄凄惨惨戚戚”是心理描写,国破家亡,49岁的李清照经历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悲凉,幼年时候的愁苦是闲式之愁,和赵明誠结婚后是留别之愁,这些愁都还带着希望,而如今的愁,是生死之愁,并且无人诉说,只落得凄凄惨惨戚戚的地步。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李清照南渡后的真实写照。毫无做作之感,并且意蕴深刻,让人读后如见李清照的状态,如感其情。

李清照这样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自然不好,后边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字面意思是说:气候突然变冷,身体不能适应,得不到休养,可实质影响李清照身体健康的是她连续遭受的刺激和精神的无处寄托,这是一种藏真意于词内中的手法,比直接描写有着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明明是词人借酒浇愁,难敌酒意,却说是酒淡难敌急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在这种愁思满怀的时刻,一群大雁飞过,似乎给此时的场景增添了生机,但在李清照的眼里却显得格外伤心,大雁让人想起鸿雁传书的典故,李清照的亲人在哪里都不知道,看见之前曾替自己捎过信的“旧曾相识”,回想起自己和丈夫两人的甜蜜来往,怎么不使词人更加的凄怆呢!只会更加绝望无助。

李清照是非常喜欢菊花的,但是此刻面对遍地的秋菊,只是“如今有谁堪摘”,她已经心灰意冷,对待之前喜欢的花朵已经无心相顾,之前曾说“人比黄花瘦”,而如今的她恐怕更加消瘦,可见词人当时的心绪沮丧到何种地步!

不管是鸿雁,还是秋菊,这都不是最悲伤的,真正让李清照感觉到哀伤的是时光难熬,“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空荡荡的房间,形影相吊,坐在窗前,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这对李清照来说是最难忍的痛苦。

李清照写到这里,精神和身体上的煎熬已经难以名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状况,一个“愁”字怎么概括得了呢?endprint

这首词读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语言自然朴实,却又充满着凄凉,读到感人之处,为李清照的悲苦悲叹。

二.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她的《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二)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声声慢》“守窗独坐”以下,完全口语化,卻表现出极丰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当,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评》说:“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九组叠字的运用也增强了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通过以上分析,李清照的词作,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加上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思想内容含蓄又深刻,她的愁情艺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独创了属于她的风格——李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明代杨慎曾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词品》)李清照虽是女子,但并不输于词坛上的男将,她的词值得人反复思量,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李昊,苏晓红.词坛圣女李清照[J].神州(下旬),2013年11期

[2]周春涛.李清照《声声慢》赏析[J].学周刊A版,2010年12期

[3]甘少迎.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2012年

[4]陈艳.宋代重阳词研究,2011年

(作者介绍:王建阁,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清照艺术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