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
-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作用
王跃[摘要]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
民族学刊 2023年3期2023-07-31
- 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能力,主要从正确史观的培养、史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训练四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釋能力。关键词:历史解释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史观;史料;问题;练习自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后,不仅高中历史教师,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当中。特别是自从福建省实行统一命题之后,在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上,注重初高中衔接,这也就说明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
考试周刊 2021年70期2021-09-13
- 坚持和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学习总结党的历史,更好传承发扬党的成功经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百年发展历程。纵览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观基本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一是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对党史观问题也形成了整体一致的认知。二是新中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1年7期2021-08-11
- 树立正确党史观
:“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审视历史,更好地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进而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因此,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用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党史观。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是正确树立党史观的前提。要想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资料。因为只有知晓过去,才能面对未来。所以在学习教育中,每个党员、干部不管处在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6期2021-07-11
- 初中历史史观的培养策略及其意义
们也要运用不同的史观来进行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到历史的学习还不能完全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就要从史观出发,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史观,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他们历史学习的效率。【关键词】史观 初中历史 培养策略 意义【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79-02史观强调学生要用批判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历史需要我们用思辨的能力去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2020-09-26
- 浅析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
要:钱穆民族文化史观,其以“学者不可无宗主,而不可有门户”为题,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详细对比分析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突出展示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试图通过对近代以来国人待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唤醒国人、警示后人;勿忘历史、勿忘传承;但也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其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的根源、内涵、特点及其意义作一分析,以期与同仁共同商榷。关键词: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史观一、钱穆民族文化史观之根源穆幼年就读果育小学,从顾紫翔受《大学章句序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2019-10-21
- 浅析文明互鉴与发展史观对于中学世界史教学的意义
中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观得到详细的阐述。文明互鉴与发展史观对中学世界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关键词:文明互鉴 史观 中学 世界史 教学文明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观得到详细地阐述。文明互鉴与发展史观对中学世界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运用文明互鉴与发展史观来指导中学世界史教学,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西方文明;有助于学生提升作为亚洲人的自信;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本文试对文明互鉴与发展史观对中学世界史教学的指导性意义做初步的探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2019-09-10
- 论20世纪20-40年代朱谦之的史学批评
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键词〕史学批评;历史哲学;史观〔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3-0112-07朱谦之(1899-1972),字情牵,福建福州市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极为独特的学者,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且均有卓越的建树,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思想发展史上,他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1](447),在北大读书期间提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08
-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中西历史思维范型之史观比较为视角
0)通过比较中西史观的异同点,对于今天史学史的研究以及融会中西史学之长、推动当代史学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在汗牛充栋的史学史研究成果中1,鲜有从宏观角度全面梳理中西史学的论著。本文拟择其大端,对中西史观的发展演变进行概要论述,并尝试从宏观上分析中西两种史观发展脉络的差异。一、中国史学史观的流变中国传统史学的史观大多强调政治因素,为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社会也萌发了许多不占主导的史观,如商鞅等人的“进步史观”等,它们都未产生太大影响。中国史学成型很早,在中国上古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2019-01-27
- 跟着葛兆光学习“历史解释”
释,史料,逻辑,史观,葛兆光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12-06一、缘起:“历史解释”,出路在何方关于新晋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解释”,我本无意继续参与讨论,理由至少有三:第一,与“史料实证”这一概念的突然问世显然不同,“历史解释”这个概念学界早已有之,相关的研讨论文与论著也为数不少。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从各方学者专家到众多一线教师,又发表了大量极有见地的意见,笔者也曾在《历史教学》201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创新和改革,社会史观逐渐被引进到历史课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完善历史人文教育功能的需要。本文明确了社会史观的内涵,分析了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探讨,旨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关键词:社会史观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人文素养近年来,社会史观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被称作“社会习俗的历史”,关注点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8期2018-07-21
- 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要指导学生从多元史观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关键字:高中历史 多元史观 教学设计 多元思想 多元评价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历史学科也是一样。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元史观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史实进行了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更加全面,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既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6期2018-06-12
- 对《宋明理学》一课的多元史观探究
。[1]运用多元史观探究《宋明理学》,能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并把握文中主题,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理解新概念的出现,全面地理解《宋明理学》的主旨内容,进而提升历史素养。一、运用多元史观分析《宋明理学》的应用价值史观,又可称为史学范式,其作为观察和解读历史的视角,主要指导人们以不同的立场、不一样的意识和有差别性的价值取向对历史内容进行认知,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近年来,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课程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
西藏教育 2018年3期2018-02-23
- 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0)近年来,社会史观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被称作“社会习俗的历史”,关注点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和日常生活。高中生学习社会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社会史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高中生通过社会史的学习,可以认知周围社会。同时社会史源于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一、社会史观的涵义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现代史观基本分为七个种类,即革命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整体史观、现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8期2018-02-23
- 用“多元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以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为例
林起汛用“多元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以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为例福建 林起汛近年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用多种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因而在历史兴学科高考复习中要重视用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一、史观介绍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各时期的文明均体现在物质、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6期2017-12-14
-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
从三个角度即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一、革命史观这种史观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至今。这种史观就是把近代中国的历史看作是一段屈辱史、抗争史。这种说法基本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屡次遭受列强的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洪秀全到孙中山,都是那时的“反叛者”。革命史观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我们落后挨打的事实,使得人们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但是革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7年10期2017-11-16
-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张燕近年来,新史观明显影响着高考命题。高中历史教师既要重视新史观,将新史观恰如其分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同时又不能抛弃传统的唯物史观,否则就过犹不及了。要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新史观,更好地把握高中历史教学。新史观唯物史观关系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的史学研究范式被称为新史观。“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唯物史观而言的,近几年来新史观明显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甚至“新史观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灵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新史观的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2017-09-07
- 论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加以理解来学习。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观点,会影响人类的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影响人类的人生观。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历史学科知识。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史观教导学生能否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词:史观 高中历史 历史教学 有效性人教版高中历史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科技史三大部分,选修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2017-07-19
-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史学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浅谈
历史唯物主义 史观[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6一、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历史教材中经常会涉及许多历史事件的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简单介绍背景知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来完成对史实的讲解,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讲授历史事件太简单。高中生通过看书就可以知道这些信息,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不出来,而且运用这样的模式对学生学习历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2017-04-18
- 论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朱晓丽[摘 要]史观表达的是人们对历史的观点,它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文章主要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关键词]史观 高中历史 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4人教版高中历史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科技史三大部分,选修包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让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2017-04-18
-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
从三个角度即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一、革命史观这种史观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至今。这种史观就是把近代中国的历史看作是一段屈辱史、抗争史。这种说法基本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屡次遭受列强的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洪秀全到孙中山,都是那时的“反叛者”。革命史观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我们落后挨打的事实,使得人们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但是革
中学政史地 2017年30期2017-02-18
-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要:史实、史论和史观是历史的三个要素。厘清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史料实证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关键词:史实;史论;史观史实、史论与史观是历史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统一于历史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历史事件具有客观性和过往性,要研究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服务于现实,必须借助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痕迹来重建史实,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升华历史认识,得出历史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史料是凭借,史实是基础,史观是指导。而史论既是从历史中得出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6年12期2017-01-03
- 让历史课堂智慧闪烁
慧,运用多视角的史观解读、反思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生成智慧,让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词: 历史教学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语言 历史 史观让历史课堂智慧闪烁,符合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整合多元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生成智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所说:“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结合课堂实际,笔者以选修1(新人教版)《北魏孝文
考试周刊 2016年91期2016-12-08
- 浅析多种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能够从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无形中会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49-01一、引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历史观教学符合历史学科的教学规律,也是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按要求,运用多种教学角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满趣味,这对传统的历史教学将会是一次冲击。良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2016-11-08
- 简析多种史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考试题中对多元史观的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多元史观的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比较重视对教学理论的学习运用,但史学理论的成果却容易被忽视,史学观念比较陈旧,对历史前沿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多元史观的运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多元史观在试题中的体现,并研究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 史观 高考 高中历史教学史观是学习、理解、研究历史的范型和理论模式,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
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2016-06-18
- 论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识到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作用。本文从综合运用多种史观的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对于史观运用方法和作用进行分析,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史观;高中历史;知识;观点;记忆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6年2期2016-05-30
-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第三中学校)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冉海军 冉晓芳(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新航路的开辟,要求人们具有全球观念。通过论述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说明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全球史观的重要意义。全球史观;高中历史;重要意义14~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思想上的第一次解放运动。它反对神学,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敢于追求自身幸福,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基础。一、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期2016-03-03
- 探究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校)探究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王耶旃(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校)学生在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到历史,并且在升学考试中历史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历史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较初中时期有较大的变化,历史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地加大了,而历史又是学生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选择文科的发展方向,历史在他们的高考中也占有一定比重,这就要求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学好历史。学好历史首先就是要求正确的史观指导,全球史观指
新课程(下) 2016年8期2016-03-02
- 浅谈多元史观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2016-01-13
-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朱小军全球史观是一种从全球的角度进行研究,将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的历史观。高中历史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中国的历史,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历史。因此,全球史观非常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全球史观讲求整体性,强调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构成体系,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关联记忆,对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所发生的史实进行整体了解。历史教学是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1期2015-12-03
- 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着新课改理念和新史观的日渐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史观走进高中历史教学中,其中生态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新史观必须根据不同的专题做出具体的差异化的综合运用,在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全球化这一专题中,教师不妨以全球化史观为主导,在史料选取和课堂导入及课外提升中运用其他几种史观使学生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一、引言史观是人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的整体进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写道:“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3期2015-10-21
- 重塑中国的内外史观
近代以来,史观重建始终伴随中国的兴衰沉浮。而今天中国史观重建面临的新局面,是其不再只是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不再是简单的从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而是如何因应一个“现实的共同体”。中国史观的重塑,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或学院派的议题,相反,它所需要把握的,是一个正在同时经历深刻内部变迁和深度外部扩展的中国。不论是革命史观、儒家史观抑或自由主义史观,都需要面临如何在内和外两个维度重塑新的政治空间,同时又需要在古与今的历史坐标之下为其提供一种指向未来的意义诠释。现
文化纵横 2015年4期2015-09-10
- 编者按
引发了一场围绕“史观解释权”的争夺战。教科书是这场争夺战的主战场之一。教科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它往往在个人国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对史观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在本期文章中,毕苑通过梳理近代中国教科书的发展脉络,勾勒出了晚清至抗战前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轨迹,并切中时弊地指出当政治远离教育的时候,教育能自然发展、趋于繁荣;当威权体制建立、政治主动施压教育的时候,教育就会走向衰落。1940年代,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中共建构起
文化纵横 2015年4期2015-09-10
- 文学与历史
词:文学;历史;史观文学即人学,反映人的生活、社会、心理等主题,而人类的历史则是世界客观发展的过程,两者实际上有许多交叉的部分,难以完全的区分开来。文学是相对主观的艺术,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倾向性;历史则是一门科学,即便对历史的记录难免主观,但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规律性的存在是真实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遇合方式,一类是历史的文学化,如阅读性很强的史料;一类是文学的历史化,如历史小说。首先,对历史的记载可以带有文学性,
大观 2015年9期2015-07-04
- 立足叙事语境,寻找思想认同
表着一种与“台独史观”相对立的将台湾放入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脉络中的正确史观。强调历史地、具体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语境意识,则是朱双一学术观念上的另一特点。通过对相关叙事的考察,关注台湾民众的认同倾向并学理性批判“日本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等流行论调;从文学思潮的角度探讨两岸文学的渊源关系,指出多种“五四”时期创作思潮在当代大陆其势不彰,却在当代台湾得到延续;揭示1950年前后外省赴台作家将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带入台湾,形成台湾文学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善于发掘半个多
华文文学 2015年3期2015-07-01
-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键词】史学理论;史观;新课程1.引言人教版教材编写者马执斌先生指出:“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是史学巨车赖以前进的两个轮子。它们互相驱动,历史教学呼唤着历史研究尽快展示新成果,历史研究期待着历史教学尽快普及新成果”。生动形象的指出了史学研究的成果和历史教学发展之间的密切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史学研究成果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变革的动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以史学研究的发展为指导,同时也肩负着培养未来史学研究人才的重大使命。2.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2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2015-05-30
- 选择题之偏
聂幼犁[关键词]史观,卢梭,妇女解放[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39-04有的试题主观上似有在史观层面创新、纠偏的立意,但实际上反而把课程中原来正确的东西搞偏了,在教学后果上弊大于利,甚至有害无益。例: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C争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3期2015-03-11
- 重建史观
史观问题,关乎理解历史的经纬。没有史观,历史便是一堆散落的史料;错误的史观,则导向错误的历史判断。究其根本,没有正确的史观,将无由为今天和未来提供正确的指南。对于中国人而言,史观问题更具宗教和哲学意义,因为严格而言,中国不具备西方意义的宗教和哲学,中国人确定此生的意义和价值,确定社会生活的方向,依赖的是历史经验和历史哲学。浩繁的历史记录,绵延几千年的经史传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历史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对于中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言,说清楚历史
文化纵横 2014年3期2015-01-20
- 用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潘玉凤史观就是对历史的看法,即以什么样的立场、意识、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它是史学的灵魂。新课改下的史观是多元化的,在传统的唯物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学观点。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结论会有差异,甚至对立。多元史观日益渗透于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历史高考命题等领域,备受中学历史教育界关注。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罗斯福新政这一考点是高频考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2期2014-12-09
- 高中历史新史观教学探究
教学提出了加强新史观教学的要求。但依然有部分教师,对此比较漠视。尽管有些教师对新史观教学有些许意识,但概念不够清晰,教学中如何贯穿、应用,感到困惑、茫然。笔者通过对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就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史观教学的原则及策略作了探讨。一、新史观教学的必要性什么是“史观”?“史观是历史认识的理论形态”[1]。“李大钊说,史观就是关于历史的法则性解释或概念”[2]。当代著名史学理论专家何兆武说:“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2014-06-12
- 新角度、新思维、新史观
新的史学观点。新史观对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已经不算是新事物了,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都能说出新史观的一些观点,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等。这些史观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被反复强调、反复应用。近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文明史观,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是指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史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2013-05-28
- “神鬼史观”应当终结
元性。因此,诸多史观异彩纷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观、文明史观等等,不一而足。而对于威权国家来说,历史又是构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历史的现实意义远远高于寻找已经逝去的历史真实的学术价值。当构筑意识形态的意义超越探究客观历史的意义时,用历史构筑意识形态就会演变为一定程度的用意识形态来构筑历史。这,我姑且称之为“国家威权史观”。而所谓的“神鬼史观”即是“国家威权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神鬼史观”是一位搞党史的朋友提出的,其解释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6期20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