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

  • 作家妙答刁问
    刻妙答刁问的。刘绍棠:归谬反驳著名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一个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學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了吗?”刘绍棠不屑地反问道:“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这显然是一个谬论。刘绍棠根据这一谬论,设置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谬论: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这样,就构成了一种与对方谬论相同而又荒唐的关系,产生了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20

  • 刘绍棠“京东北运河” 小说的地域特色研究
    【摘要】刘绍棠作为大运河之子,一生致力于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深受京东北运河地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写出了一部部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充满浓郁乡村地域特色的小说。特别是刘绍棠新时期的“京东北运河”小说创作,既是作家身处大运河畔具有浓厚运河情怀的表现,也是多方文学资源助力的结果。在刘绍棠笔下,无论是侠义慷慨的男儿抑或是泼辣勇毅的女儿,都是“京东北运河”地域文化的结晶,极具地域特色。同时,刘绍棠还注重展现“京东北运河”地域的语言特色,以从运河两岸的人民生活中提炼出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2022-06-20

  • 刘绍棠早期小说的双重文本现象
    于树军摘要:刘绍棠早期小说创作大多为学界所忽视。它们除了表现出积极迎合时代主题的创作姿态之外,还有游离于“十七年”文学成规之外的另一副面相。对这种双重文本现象的重新清理和辨析,将有助于我们重审刘绍棠在“十七年”时期的创作姿态和文学面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关键词:刘绍棠;《运河的桨声》;《夏天》;双重文本现象刘绍棠自1979年复出后,创作了风格独特、辨识度强的《蒲柳人家》《渔火》《京门脸子》《瓜棚柳巷》等多部彰显“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①这一

    当代文坛 2022年3期2022-04-30

  • 刘绍棠的打油诗
    董梦知 刘绍棠先生是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著作等身。他少年成才,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了。1950年10月,他向当时的北京《新民报》投了一篇小说,该报“萌芽”副刊的编辑晏明先生慧眼识珠,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这篇生动、清新、凝练的作品。这篇小说的结构、布局合理,人物、景物描写完整,显示出相当的写作功力。晏明先生不敢相信这篇小说出自一个初二学生之手,便又仔细查看,作文本上的字迹尚显稚嫩,应该是初中生的笔迹。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对同事们说:“你们看,神童,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2期2022-02-08

  • 刘绍棠:光明胡同里的“蝈笼斋”
    文津奖”提名。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他的一生有多半时间居住在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南部光明胡同45号,而最后的时光是在和平门的“红帽子楼” 里度过的。最近这些年,在拍卖市场和旧书店有时出现刘绍棠的书信和手稿,笔者曾购买了他的多封书信和三份手稿。书信的地址主要有三个,时间跨度最长的是北京府右街光明胡同45号,时间自1957年9月至1989年10月。另有一封信是1979年9月18日,写给全国文代会起草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2021-08-23

  • 鲁迅认可的《鲁迅批判》
    需要诚恳尊重。刘绍棠:遭到批评,不计前嫌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作家刘绍棠(1936—1997)被打成“右派”分子,遭到文化界人士批判。作家茅盾针对刘绍棠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对他进行严厉批评。茅盾在《刘绍棠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意义》中说:“刘绍棠的思想根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他在党的培养下,得到了初步的成就;然而他就骄傲自满起来,个人主义越来越滋长,终于发展为反党,堕落为右派。”在批判大会上,刘绍棠已经作出检讨,茅盾还是穷追不舍,发表讲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1期2021-04-01

  • 鲁迅认可的《鲁迅批判》
    需要诚恳尊重。刘绍棠:遭到批评,不计前嫌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作家刘绍棠(1936—1997)被打成“右派”分子,遭到文化界人士批判。作家茅盾针对刘绍棠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对他进行严厉批评。茅盾在《刘绍棠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意义》中说:“刘绍棠的思想根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他在党的培养下,得到了初步的成就;然而他就骄傲自满起来,个人主义越来越滋长,终于发展为反党,堕落为右派。”在批判大会上,刘绍棠已经作出检讨,茅盾还是穷追不舍,发表

    文史博览 2021年1期2021-03-22

  • 文坛人与事(二则)
    硬的稀粥》?为刘绍棠推轮椅那一年,刘绍棠先生突然就去世了,仅仅六十一岁。读到报纸上发的消息,我心里有种沉痛缓缓升起,眼前出现了他的那张笑脸,还有爽朗的、共鸣声强的笑声。实在说,我与绍棠先生并没什么交往,既没与他通过信,也没与他在一起论过文学,但我把他作为尊敬的老师与同志,是因为他的乡土文学和他那割舍不断的乡村情结。我刚开始接触文学时,就听说有个神童作家刘绍棠,上中学时就出版了小说集,后来用小说稿费在北京买了四合院,当起了专业作家。读他沾满大运河的水腥气和土

    文学自由谈 2021年2期2021-03-08

  • 刘绍棠“乡土文学”的形成与主题内涵
    当代文学史上,刘绍棠无疑是伴着五星红旗,在中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文学新星。他历经风雨,在丰沃的生活原野里,精心而勤劳地浇灌着艺术的“青枝绿叶”,终于使他绽开了美丽的花朵,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泥土的馨香。这就是刘绍棠和他新的“乡土文学”的丰收,并带动一大批作家,从而开辟了一条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新“乡土文学”及“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艺术道路。一“乡土文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乡土文学”是相对“城市文学”和“洋气”而言的,其意近似于我们常说

    南方文坛 2020年3期2020-07-14

  • 想起当年刘绍棠
    罗大佺刘绍棠先生是1997年3月12日去世的,迄今已23周年了。1997年3月13日上午,当四川省洪雅县林场的同事陈国治在电话里告诉我刘绍棠先生不幸仙逝的噩耗时,我不相信这是事实。那些年,文艺界不时传出刘绍棠先生病危的消息,可每一次他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况且几天前我还和绍棠先生通过电话,他说他身体没多大问题,要我有机会去北京时到他家坐坐,要我转达他对李亚非同志的问候,怎么相隔几天就会离开我们了呢?撂下电话,我半信半疑地挂电话到刘绍棠先生家里询问,他的二女

    绿叶 2020年7期2020-03-01

  • 爱一人,梦一生
    是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因为一场腥风血雨,原本两个世界的人,命运从此有了交集。那年,“右派代表”刘绍棠从北京回到他的出生地——大运河畔通县儒林村。13岁发表作品,15岁到《河北文艺》当编辑,17岁作品入选高中课本,离开时,他是“神童作家”,风光无限;如今,30岁的他被视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创作权利被剥夺,被迫收拾行囊回乡。从天之骄子到众矢之的,从握笔杆到接受劳动教育,内心的惶恐和失落可想而知。第一天上工,他对着群众鞠了一躬,没有人知道,队伍里,有个女孩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0期2019-12-02

  • 爱一人,梦一生
    走1966年,刘绍棠告别妻儿,从北京回到他的出生地——大运河畔通县儒林村。13岁发表作品,15岁到《河北文艺》当编辑,17岁作品入选高中课本,离开家乡时,他是“神童作家”。而今回到家乡,30岁的他因为发表一些言论,被视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50万字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也在付印前被退回。从天之骄子到成为接受劳动教育的对象,刘绍棠内心的惶恐和失落可想而知。第一天上工,他对着群众鞠了一躬,队伍里,有个女孩心里一激灵。多年后,这女孩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形象

    莫愁 2019年25期2019-10-14

  • 爱一人,梦一生
    走1966年,刘绍棠告别妻儿,从北京回到他的出生地——大运河畔通县儒林村。13岁发表作品,15岁到《河北文艺》当编辑,17岁作品入选高中课本,离开家乡时,他是“神童作家”。而今回到家乡,30岁的他因为发表一些言论,被视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50万字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也在付印前被退回。从天之骄子到成为接受劳动教育的对象,刘绍棠内心的惶恐和失落可想而知。第一天上工,他对着群众鞠了一躬,队伍里,有个女孩心里一激灵。多年后,这女孩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形象

    莫愁·智慧女性 2019年9期2019-10-08

  • 北京二中的两位文学家
    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大运河之子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的中国当代文坛乡土文学大家刘绍棠辞世22年了。这些年来,读者与亲朋对他的怀念之情日深。而今,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刘绍棠生前心心念念的古老通州大运河以更靓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使我想起英年早逝的这位作家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了。”本文拾掇了刘绍棠生前、逝后鲜为人知的一些片断,以志纪念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6-11

  • 大运河流淌着你的名字
    ,20卷本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终于出版了。北京出版社要开一个研讨会,我想请你参加。研讨会那天,我早早地赶到会场,不想,曾老师已先到了。离开绍棠20年的她,一肩担起整理、编纂刘绍棠全部文稿的重任,其间的艰辛甘苦谁人能知?看上去,已过了80岁的曾老师除了头发花白了,身体、精神都很好,还是那么温文尔雅,一个让人感到可亲可敬的大姐。她一下认出了我,迎面微笑着伸出了手。我则上前拥抱了大姐,对她的敬重,对绍棠学长的思念,尽在不言中!刘绍棠的生命只有61年,他

    北京纪事 2019年6期2019-06-03

  • 冲突与消解
    生活”的作品,刘绍棠的《西苑草》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叙述对象,有意识的展现了某些矛盾与冲突,而这些冲突最终消解的方式引发我们对百花文学及当时时代的再思考。关键词:刘绍棠;《西苑草》;冲突;消解《西苑草》是刘绍棠在1957年4月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而同在当年4月份,刘绍棠在《北京文艺》发表一篇系统谈论现实主义的文章《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这篇理论性文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同年年初《文艺学习》第1辑中“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专栏中《写真实——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2019-05-13

  • 听“大运河文化季”第四季人物篇收获大
    ”到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等,运河水系专家蔡蕃先生、红学家任晓辉、首师大张建业教授、北京电视台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这里是北京》总制片人李欣、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等做客直播间,讲解细致,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听到,让人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的是周四“鄉土文学作家、大运河之子刘绍棠的故事”这期,选题策划人小强、主持人赵亮,邀请刘绍棠先生的夫人曾彩美、儿子刘松萝来到直播间,用“神童、稿费、爱情、磨难、重生、思念”六个关键词回顾刘绍棠的精彩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0期2019-04-22

  • 北京大学留不住的『神童作家』
    大运河之子”的刘绍棠(1936—1997,河北通县〈1958年划归北京通州区〉人)。刘绍棠从小就出奇的聪明,1942年春节过后,还不满6岁的刘绍棠就被送往邻村供给店村上小学。小学的校舍是关帝庙中的后殿,4个年级同在一间殿内上课,几乎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听课之余,他还大量看课外书,被称为“书迷”。当时村里有一个小饭铺,生意很红火,却一直没有名字。一天,饭铺女老板请了外村两个教书先生给饭铺起名。两人酒足饭饱后抓耳挠腮仍想不出好名字。这时在门口玩的刘绍棠突然说

    文史博览 2018年10期2018-12-05

  • 不畏先生畏后生
    60年代中期,刘绍棠创作了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地火》,准备在《当代》杂志上发表。一天,《当代》杂志社编辑章仲锷打来电话,请刘绍棠将《地火》的初稿寄给他,在杂志上连载。刘绍棠想了想说:“现在还不行,稿子我还要再改改,改好后我会及时寄给你的。”随后,刘绍棠每天晚上都伏案改稿。一天晚上,已过了十二点,刘绍棠还在一字一句地看自己的稿子,一边看一边用铅笔在上面圈圈画画。夫人曾彩美倒了一杯热水端过来,心疼地说:“老刘,早点休息吧,你已经熬了很多夜了,何必这么折磨自己?

    中学时代 2018年3期2018-11-21

  • 北京大学留不住的“神童作家”
    大运河之子”的刘绍棠(1936-1997,河北通县人)。刘绍棠从小就出奇的聪明,1942年春节过后,还不满6岁的刘绍棠就被送往邻村供给店村上小学。小学的校舍是关帝庙中的后殿,4个年级同在一间殿内上课,几乎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听课之余,他还大量看课外书,被称为“书迷”。当时村里有一个小饭铺,生意很红火,却一直没有名字。一天。饭铺女老板请了外村两个教书先生给饭铺起名。两人酒足饭饱后抓耳挠腮仍想不出好名字。这时在门口玩的刘绍棠突然说:“李白有诗‘风吹柳花满店香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0期2018-11-17

  • 先生素描(十一) ——刘绍棠先生侧记
    丁 帆刘绍棠先生逝世已经二十一年了,总想写一点纪念文字,却一直由于自己懒惰而没有成文。前些天整理书信时,偶尔看到两三封在历次搬家中尚未遗失的他的信札。看着那用平头钢笔写就的粗大刚劲的笔迹,眼前立马就浮现出他那自负坚毅的脸庞和魁梧稳健的身材来。那张赠与我的泛黄了的照片,是坐在他家乡大运河畔儒林村河边船上拍摄的,显然,拍摄者技术不佳,模糊的面影在逆光拍摄下显得苍老而臃肿,但睹物思人,我想起了1980年代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从1978年开始,我就把自己的学术方向

    雨花 2018年11期2018-11-15

  • 刘绍棠与他的文学语言
    岩我第一次知道刘绍棠这个作家,是儿时。母亲是师大附中的语文教师,经常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也会给我借一些儿童读物,其中最多的就是已停刊的《儿童文学》。我记得曾在1957年的一期上看过一个启示,内容大意是检讨:编辑水平不高、思想不成熟,选了右派分子刘绍棠的小说。刘绍棠的爱人曾彩美阿姨和我母亲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同班同学,后来还同在师大附中教书。曾阿姨和刘绍棠已结婚,因为生孩子才休学一年成了我母亲的同届同学。刘绍棠那会儿正少年得意,不承想刘绍棠命运瞬间改变,而且连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遗孀曾彩美:难忘刘绍棠燃烧一生
    朱子人物简介刘绍棠(1936-1997)刘绍棠,中国乡土文学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5至2003年,出版《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文集10卷;2018年出版《运河之子一世情缘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文集20册。有句话颇受欢迎:“我看到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21岁之后的22年他是“倒霉蛋儿”
    7年风云突变,刘绍棠被划为“右派”。1958年2月,被开除出党。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料:一封信,遗失了。网上有书信出售,重要的一封丢了现在网上总有名人书信售卖,刘绍棠的书信也有,还挺贵。对此,曾老笑:“现在网上出售刘绍棠的书信,可值钱了,真的很值钱,上千上万的。还有书也出售,有的是刘绍棠送人家的书。”不过,倒是有一封遗失的信,曾老一直挂怀:“刘绍棠被开除出党的当晚,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说‘虽然我是被开除出党了,但是我要做一个叫名亡实存的共产党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1997年到现在她为他活着:
    的错讹是强项。刘绍棠第一次出版的后5卷文集,都是她殚精竭虑编辑、校对的。而她也终于等到了,2018年5月出版的新编辑的刘绍棠文集20册。8年,终于首次出完了10卷文集曾老出文集,有时会急哭:“既不能遗漏了要点,还要避免重复。选什么?怎么编排?原本就优柔寡断的我,有时急得暗自掉泪。还有内容的把关问题。我这人胆小,又怕给出版社惹出麻烦。”对这后5卷文集的出版细节,曾老的熟悉是刻在脑子里的。“1997年的6月出版第五卷,稿件还是绍棠生前自己准备的。“1998年9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20岁之前他是“别人家的孩子”神童、恋爱、北大作家协会最年轻会员
    开始的。从小和刘绍棠一家就很熟悉的李岩先生,去了法国三个月。于是,从夏到秋,终于等到有熟人在场、老人家能相对自如的采访氛围。果然,待我们走进和平门文联红帽子楼曾老家时,老人家坐定又起身,从里屋拿出好几张大大小小、写满字的纸:“我准备了一下。”有些故事,不用刻意追寻,因为自身的饱满,会喷薄而出。然而,看上去白皙、文静、瘦弱的曾老开口就哽咽了:“我忘不了他一生拼搏……”我们回忆一个人,往往是细节、瞬间率先涌现。然而,曾彩美不是这样的。她的回忆,是多维度的,有细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18年拼尽全力打造新时期成就
    作1979年,刘绍棠终于被彻底平反,创作又一次进入高潮。几年时间完成了数十部长篇与中篇小说,成为新时期最高产的作家之一。1994年,刘绍棠在为文集而写的《小传》中,这样评价自己的文学创作:“我的主要成就,是新时期以来取得的,形成了我的乡土文学创作体系和理论体系。”对此,曾老解释:“刘绍棠所说的乡土文学创作体系,涵盖了1979年重返文坛以来所写的12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以及精挑细选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总体描绘了京东北运河家乡的20世纪风貌。而乡土文

    北广人物 2018年42期2018-11-12

  • 刘绍棠小小年纪凭一篇《青枝绿叶》红遍全国
    16岁的高中生刘绍棠就在报纸发表了一篇名为《红花》小说,《红花》不仅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重视。胡耀邦亲自来到刘绍棠的家乡——河北省通县儒林村,与刘绍棠亲切地交谈了4个多小时,希望他以后能多写一些农村青年题材的作品,还安排他去了一趟东北农村采访。当时,儒林村正在搞互助组,刘绍棠对互助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创作的冲动有了,但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刘绍棠苦苦地思索著。这天晚上,刘绍棠来到村外的一块空地上纳凉。他闭着眼睛,浮想联翩,认真

    北广人物 2018年22期2018-06-27

  • 刘绍棠发表《青枝绿叶》成名
    1日,乡土作家刘绍棠在报纸上发表小说《红花》,在全国引起反响,当时他还是潞河中学的高中生,共青团中央准备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刘绍棠是河北省通县儒林村人,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自来到儒林村,找到刘绍棠和他交谈了4个多小时,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让他深入东北农村采访,他欣然前往,直到放暑假的时候才回来。当时的儒林村搞互助组,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刘绍棠向村民了解具体情况后,产生了创作小说的冲动,只是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夏天的晚上,刘绍棠在村外的空地上纳凉。刘绍棠

    做人与处世 2018年6期2018-05-21

  • 刘绍棠运河文学中的政治与非政治状态下的写作
    00)一、作家刘绍棠的生平刘绍棠1936年出生在北京通州的儒林村,13岁开始发表作品,是5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神童作家”。刘绍棠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27部中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其中仅有一篇是描写大学生的,其余全部是描写北方运河岸边的田园生活。在其描写田园风光和充满人物性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运河之子”刘绍棠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家乡父老恩情的感激。刘绍棠出生的通州,就是那三千里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通州在府东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7

  • 背景资料也需“瘦身”
    这样一些材料: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参加革命。15岁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作品。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79年平反,焕发了写作的第二个春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199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刘绍棠的文学生涯40多年,著作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期2018-01-25

  • 道歉是灵魂的升华
    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被打成右派,许多文化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对刘绍棠进行批判,其中就包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茅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刘绍棠一方面无知得很,一方面狂妄得很。这种不老实、不踏实的作风,都不是一个青年作者应有的。一个青年犯了这种毛病,一定要毁灭自己!开这样的批判会,是指出他的病根来,挽救他。刘绍棠的堕落过程,让我们注意到培养青年作家的一些问题。”1979年,茅盾在出版文集时,将批判刘绍棠的文章也收入到文集中。但时隔不久,刘绍棠的问题就得到了“改正”

    钟山风雨 2017年6期2018-01-16

  • 大师的道歉
    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被打成右派,许多文化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对刘绍棠进行批判,其中就包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茅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刘绍棠一方面无知得很,一方面狂妄得很。这种不老实、不踏实的作风,都不是一个青年作者应有的。一个青年犯了这种毛病,一定要毁灭自己!开这样的批判会,是指出他的病根来,挽救他。刘绍棠的堕落过程,让我们注意到培养青年作家的一些问题。”1979年,茅盾先生在出版文集時,将批判刘绍棠的文章也收入到了文集中。但时隔不久,刘绍棠的问题就得到了“

    杂文选刊 2017年12期2017-12-13

  • 通达之州
    了。”著名作家刘绍棠在他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中,对京杭大运河北开端——通州北运河作了如上诗情画意的描述。小说发表一年后,即1981年9月,我从华阴县的一所子弟学校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我阅读到这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在感受小说艺术美感的同时,也沉醉在小说所描绘的美丽风俗画卷中。刘绍棠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让我对大运河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我对生活了十四年的华阴县桃下镇夫

    北京文学 2017年10期2017-10-16

  • 聚焦人物(上)
    廉洁、勤俭节约刘绍棠的别样温情作家刘绍棠先生,在九十年代初期,得了一场大病,病后行走不便,得靠家人搀扶。可是前来看望与求教他的人却是与日俱增,为了照顾好来访者,又能养好自己的身体,刘绍棠先生不得不在自家门上贴出告示,上面写着:“老弱病残,四类皆全:医嘱静养,金玉良言。上午时间,不可侵犯;下午会客,四时过半。人命关天,焉敢违犯;请君谅解,大家方便。”1995年的一个下午,两个对刘绍棠先生仰慕已久的青年学生前来拜访刘绍棠。看到门上的告示,又看了看表,正好离四点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44期2017-06-06

  • 至美乡村牧歌
    二度春。”——刘绍棠上面这首诗节选自刘绍棠1976年作的《自题四十岁生日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运河父老乡亲们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新社会新时期的热烈期盼和憧憬。文革时期,刘绍棠被错划为右派,20年如一日坚守在通县儒林村,历尽坎坷的他心里仍旧燃烧着炽烈的青春之火,夜以继日地写作,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从事乡土文学创作和乡土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979年,刘绍棠在阔别文坛22年后重新恢复创作权利,开始了文学生涯的黄金时期。他先后创作了7部中篇小说,写的都是2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3期2017-04-22

  • 刘绍棠与《江城》文艺月刊往事
    敖拉祥云刘绍棠与《江城》文艺月刊往事敖拉祥云春夏之交,我和曾任吉林市文联副主席、《江城》文艺月刊主编、已年过八旬的魏明居老先生闲谈吉林文坛旧事,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那位与大运河共名的著名作家刘绍棠。想起这位文坛巨子为《江城》文艺月刊的复兴,为江城吉林文坛的兴盛带来的巨大影响。刘绍棠,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伟大作家,1936年2月29日生于河北通县儒林村(现北京通州区儒林村),因其出生地临近北运河,他的文学之路又以这条运河立名,而被称为“大运河之子”。刘绍棠1

    文存阅刊 2017年2期2017-04-10

  • 简论《师恩难忘》的艺术特色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文学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一篇小文章,全篇不到700字,可谓惜墨如金,字字玑珠,写出了老师对 “我”成长的巨大影响。这样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的百字短文,在方寸之间,寥寥数笔写出师恩深厚的文章,只有大家刘绍棠才能掌控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刘绍棠是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他13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他受到老作家孙犁和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2017-04-10

  • 多维度进入《本命年的回想》之指导
    这篇文章是作家刘绍棠在花甲之年创作的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依靠童年视角,抒写了故乡新年所具有的独特、热闹的风俗习惯,情绪基本是欢快而温馨的,读者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那种“返老还童”的特殊感悟。我们都能够了解到,不同作者如果有不同的情感,那么受情感影响,其回忆文本也会呈现出完全个性化的色彩。比如巴金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和封建旧家庭相决裂的;鲁迅的很多作品虽有反映童年友情和温暖的意味,但其笔调却更多深沉感慨。那么刘绍棠这篇《本命年的回想》又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2期2017-01-07

  • 划为右派后作家的收入及生活水平考
    生活腐化,如对刘绍棠、丁玲等作家的指责。1958年10月10日,文化部发出《关于降低稿酬标准的通报》,通报中称过高的稿酬标准,使一部分人的生活特殊化,脱离工农群众,不利于创作的繁荣,希望各地报刊社、出版社将稿酬降低一半。一时间很多作家主动表示要降低稿费,张天翼、周立波、艾芜三位作家于1958年9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我们建议减低稿费报酬》,这既是对上级号召的响应,同时也有着政治上表态的意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作家的收入已成为了一

    文艺争鸣 2016年8期2016-12-01

  • 刘绍棠小说中的“农民叙事”
    陈娟论刘绍棠小说中的“农民叙事”陈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刘绍棠在内的乡土文学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拓展,研究者将研究的目光从“乡土”转向了“农民”,本论文是要研究“农民叙事”在刘绍棠小说中的重要性,发掘出“农民叙事”的意义。刘绍棠 乡土 农民叙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开始脱离政治的束缚,文化研究空间得以拓展。在文本重读、细读的基础之上,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阐释已成为必须,开辟研究新视野,发掘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基本的研究诉求。就刘绍

    长江丛刊 2016年29期2016-11-26

  • 刘绍棠十五岁在《河北文艺》当编辑
    柱1949年,刘绍棠在北京二中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发表小说作品。为了让这个初露文学才华的好苗子开阔眼界,在实践中学习,当时《河北文艺》的编辑部主任远千里于1951年春天借《河北文艺》招聘编辑练习生的机会,把刘绍棠招聘到了编辑部,当了一名练习编辑。那时,刘绍棠初中尚未毕业,只有15岁。在编辑部里,刘绍棠的主要任务是看自由来稿。把认为好的稿子选出来,再交给正式编辑去看。对看不上的稿件,就附一张盖有编辑部公章的退稿签退给作者。一次,他被初学写作的浩然那锲而不舍的

    当代人 2016年4期2016-05-31

  • 那年·树叶·香
    中作乐的,应属刘绍棠,论起吃得最苦的,还是柳芽。刘家的杨柳味儿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选自刘绍棠的《榆钱儿》若是杨芽柳芽觉得吃起来

    醒狮国学 2016年5期2016-05-14

  • 君子言利
    及当年青年才子刘绍棠辞职当专业作家,纯粹靠稿费在北京买房。二十岁时,刘绍棠与友人聊天,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有三万元存款当后盾,利息够吃饭穿衣的,心就能踏实下来,有条件去长期深入生活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三万元是一笔巨款,但刘绍棠手中拥有生花妙笔,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形势比人强,二十刚出头,他就遇上了“反右”运动,一切全泡了湯。被打成右派分子前,他已挣得一万七千多元稿费,这笔钱帮他撑过了此后二十年。想想,真是令人慨叹。当年,刘绍棠言利遭到严厉批判,现

    人民周刊 2015年1期2015-09-10

  • 讲好接地气的中国故事
    到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从布谷鸟鸣叫声中受到创作灵感的艺苑趣闻。也许正如这次的春雨,也许正如给刘绍棠灵感的布谷鸟,如此等等,大自然、祖国、故乡、土地,这些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占有不可替代位置的力量,一直在成就和创造着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精神产品,如音乐、文学、绘画、舞蹈等。从大自然获取灵感的刘绍棠,用尽生命的力量创作出一部接一部的讲述故土运河的作品,深得运河人民的爱戴,被誉为“运河之子”,原因在于其作品接地气,说出运河人民的心声。其实,曾经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接地气从

    传记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1

  • 刘绍棠与《北京晚报》
    文 凤 翔刘绍棠与《北京晚报》文 凤 翔每年到了3月12日,我常常想到两个人的忌日:一个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另一个则是1997年3月12日病逝的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同志。我所以能够除了孙中山先生之外记住刘绍棠的忌日,是缘于他当年与《北京晚报》的密切关系,缘于他当年对我主持《北京晚报》“五色土”文艺副刊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一我知道刘绍棠的名字,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常常从报纸上读到他的作品;还从老师和同学处听说,他的年

    传记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1

  • 永驻人间的刘绍棠
    正博永驻人间的刘绍棠文 章正博刘绍棠(左二)在他的家乡北京通县(现通州区)儒林村同农民朋友交谈“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及其创作上稳产、高产、优产的杰出成就,有力地证明,小平同志的上述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绍棠来说,人民

    传记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1

  • 我心中的刘绍棠
    郑恩波我心中的刘绍棠文 郑恩波本文作者与刘绍棠(左一)一刘绍棠的名字,远在64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牢牢地刻在了脑海里……1952年元旦,在广大青少年中威望甚高的《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刘绍棠的短篇小说《红花》,编辑部还在小说正文前面,加了两行按语,说作者是一个只有16岁的中学生(实际上刘绍棠当时只有15岁,比我大3岁)。读着那篇小说,我觉得好像有一股凉丝丝的小风,从北运河畔吹到了我们辽东湾望儿山下的苹果树林子里。小说前面的按语,分明在告

    传记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1

  • 台静农和刘绍棠代表作中农民形象差异性研究
    台静农和刘绍棠代表作中农民形象差异性研究汤盼盼(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摘要]台静农笔下的中国农民多是愚昧、麻木和顺从的,悲剧性是其塑造的主线条。时隔几十年后,刘绍棠笔下的北运河两岸农民们则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侠士风范。从台静农和刘绍棠代表作中农民形象的精神差异、命运差异及差异性成因来比较这些农民形象,可见,时代的变迁不仅对作家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农民自身地位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关键词]台静农;刘绍棠;农民形象;差异性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8

  • 晚菘新榆,滋味仿佛 ——论汪曾祺和刘绍棠的小说创作
    ——论汪曾祺和刘绍棠的小说创作侯 平新时期之初,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是对历史伤痛的回顾和思考,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紧密。汪曾祺则偏离了文坛沉痛抑郁基调的主流叙事,将自己四十年前的那个田园旧梦送给了读者。他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受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徙》等短篇小说,以表现人情美、人性美为主题,清新优美,接续上“从鲁迅的《故乡》《社戏》,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师陀的《果园城记》等作品延续下来的‘现代抒情小说’的线

    山花 2015年22期2015-03-03

  • 说不尽的刘绍棠
    说起北京通州的刘绍棠,二十一岁当作家,可他成了右派!我脱口而出:“呀,二十一岁当作家!”这一“呀”不要紧,被批评为“崇拜右派刘绍棠”、“有成名成家思想”、“走白专道路”等等。刚刚填写的入团志愿书,墨迹未干,被当作废纸;我在班级里大大小小的职务,也被撸了个精光。为此,我委屈得眼泪哗哗地流,但心里却依然惦记着“神童”作家刘绍棠。“文革”初期,老舍含冤跳了太平湖,赵树理也被打死了,一次次都在我的心灵上引起强烈震动。那时候,我时常想起刘绍棠,不时在心里呼喊:“刘绍

    江河文学 2014年6期2015-02-28

  • 趣话名人“谢客”
    淀派”代表作家刘绍棠先生曾得过一场大病,病后身体一直欠佳,然而慕名来访者却仍络绎不绝。为身体康复起见,刘绍棠在自家门上贴了这样一张字条:“老弱病残,四类皆全;医嘱静养,金玉良言。上午时间,不可侵犯;下午会客,四时过半。人命关天,焉敢违犯;请君谅解,大家方便。”诙谐中既照顾到来访者心意,又避免了虚弱的身体过度劳乏,可谓意切而辞达。国外名人的惜时谢客,亦是妙趣横生。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只要写起文章来就闭门不出,甚至家人也不准进其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上,跳窗进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4年10期2014-10-30

  • 胡耀邦与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不解之缘
    杨建民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52年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作品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得到著名作家、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刘绍棠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神童”。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从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胡耀邦甚至亲自为刘绍棠设计长期创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后来虽因许多客观

    党史纵览 2009年3期2009-04-01

  • 刘绍棠与周扬的恩怨及超越
    建民结怨李卓吾刘绍棠与周扬的结怨,看似意外,其实也颇为正常。1954年,刘绍棠虽还只有18岁,但已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1952年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不仅被臧克家主持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受到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圣陶先生推重,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1953年17岁时入了党,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第二个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此时的刘绍棠,完全用得上“春风得意”这个词

    读书文摘 2008年11期2008-11-19

  • 出奇制胜巧设喻
    。有一次,作家刘绍棠到外地讲演,一位听众突然发问:“共产党这么英明伟大,为什么就不能容纳一点自由化的东西呢?”刘绍棠听后,“腾”地站了起来。“你们看我的身体怎么样?”大家见他面色红润,身体健康。齐声回答:“健康!”“尽管我刘绍棠如此壮实,但是,要让我吃下一只苍蝇,我决不!”刘绍棠义正辞严地说。全场掌声雷动。面对那位居心叵测的特殊听众的突然发难,刘绍棠巧妙地运用人们熟知的事物设喻,把自由化比作苍蝇,把容纳自由化比作吃苍蝇。令听众心领神会,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2006-03-03

  • 刘绍棠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分析了青年作家刘绍棠的堕落为右派分子的经过,对于作家和青年作家,是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的。刘绍棠的思想根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他在党的培养下,得到了初步的成就;然而他就骄傲自满起来,个人主义越来越滋长,终于发展为反党,堕落为右派。刘绍棠的反党经过,正和丁、陈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丁路、冯雪峰、陈企霞等等,有其基本的类似之处。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根源而发生的骄傲自满,是相同的;由于骄傲自满而发展到和党对立,不肯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批评和忠告,也是相同的;资产阶级主观

    中国青年 1957年18期195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