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师恩难忘》的艺术特色

2017-04-10 21:02李亚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师恩文学作品作家

李亚莉

《师恩难忘》是刘绍棠文学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一篇小文章,全篇不到700字,可谓惜墨如金,字字玑珠,写出了老师对 “我”成长的巨大影响。这样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的百字短文,在方寸之间,寥寥数笔写出师恩深厚的文章,只有大家刘绍棠才能掌控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刘绍棠是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他13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他受到老作家孙犁和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师恩难忘》正是他主体风格的体现,其艺术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简略论述。

一是质朴自然的行文风格。

刘绍棠的诸多文学作品,都像地上的草,上山的树,自然生成,没有人为的刀雕斧凿的痕迹。《师恩难忘》也不例外,文章一开头,像农村人拉家常,写出了“我”上学的经历,接着写学校简介,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讲课对我的深刻影响,最后写到“我”遇到老师的情况。

全篇叙述简单但不模糊,清楚地交代了“我”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脉络,道出了“我”思念老师的缘由。

《师恩难忘》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没有一个生僻字,都是我们常用的再熟悉不过的字,但每一个字都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恰到好处地为行文服务,真挚地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二是精辟独到的选材手法。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怎样才能在众多的故事中选取能够表达师生情谊的事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绍棠不但能够驾驭长篇巨制,而且善于驾驭短小精品,他能在众多事件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师恩难忘》选取了田老师讲课时引用的 宋朝诗人邵康节的《山村咏怀》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引出田老师的授课风格,“他口才、文笔都很好。”“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就是田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讲课风格,这也是我忘不了恩师的原因,田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了阳光雨露,滋润着“我”成长为一名作家。作者选取了这样的典型事例,不动声色地叙述了田老师的丰功伟绩,他的丰功伟绩虽然没有元帅的耀眼,没有将军的豪放,但却于平淡中创造了奇迹。《师恩难忘》选材精妙超凡,用一件事,说明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写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文学典型。

三是自然天成的艺术升华。

《师恩难忘》通过朴实无华的叙述,写出了老师对于“我”的重大意义及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刘绍棠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回到家乡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可见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多么深厚。

《师恩难忘》像闲庭信步,像小溪流水,像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写到了我对老师的敬意,自然天成地升华了主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

文学作品不在于篇幅长短,关键在于能够揭示生活本质。80年代,北岛的诗歌《生活》写了一个字“网”,当时有人责难北岛,说那不是诗歌。其实,生活何尝不是“网”呢。的确,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就这样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现在更有互联网把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结,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你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摆脱甚或超脱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因为这种联系而存在,而具有了生活的欢快、进击的锐气、拼搏的勇气等等。我们牵着亲人、朋友、师长、同事和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手,别人同样也牵着我们的手。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一起风雨兼程向前走,织就了一张更亲密、更和谐、更有凝聚力的网。刘绍棠就是在老师编制的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家,他不忘老师的恩德,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恩师难忘》,文章虽然短小,但揭示了崇高的师恩价值。

猜你喜欢
师恩文学作品作家
作家谈写作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师恩”叙事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作品与数学
永铭师恩
老师,谢谢您!
沉痛悼念恩师周升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