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

  • 常德汉剧与湖北汉剧的渊源及异同
    日寇入侵导致常德汉剧遭受摧残。建国以后,常德汉剧作为新时期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先后建立院团,如1953 年湖南地方大戏剧种多称为湘戏,武陵戏亦称为常德湘戏,剧团改名为湘剧团,1956 年有常德湘剧团(前同乐班,曾改名文艺湘剧团)、常德文化湘剧团(前文化班)、汉寿民艺湘剧团(前汉同乐班)、桃源文新剧团(前德记天元班)、华容瑞凝湘剧团(前瑞凝班,后迁慈利)、安乡县曙光湘剧团(前汉天元班,改名民间剧团,一部分迁湖北)。1957 年4 月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2023-06-26

  •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汉剧研究新成果 ——读陈志勇《汉剧与汉派文化》
    ◆卢晶晶《汉剧与汉派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版)是刘祯教授主编的“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一部,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陈志勇副教授。此书是国内首部专题研究汉剧与汉派文化的著作,鲜明地展现出作者的学术风格与“丛书”的编撰特点。首先,这是一部厚积薄发之作。汉剧是陈志勇读博至今持续十数年的研究领域,在《汉剧与汉派文化》出版的十年前,他已出版《广东汉剧研究》(独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同时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1期2022-11-07

  • 汉剧戏服结构工艺及活态化数字教学研究
    30060)1 汉剧戏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汉剧服装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剧服装也是汉剧艺术的物质载体之一。汉剧的发展推动了汉剧戏服和汉绣的发展,汉绣也因汉剧而出名。精美浓艳的汉绣符合戏曲文化,华丽的装饰突出了戏剧服饰的美感,汉剧戏服将汉绣通过一种舞台效果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在汉剧戏服的发展历程中,汉剧戏服作为载体承载着汉绣的发展,汉剧戏曲的发展也为汉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汉剧源于明末清初,经历了起落浮沉的发

    纺织报告 2021年9期2021-10-22

  • 汉剧戏服活态化教学浅析
    计专业的角度,对汉剧戏服所含艺术工艺等内容进行活态化教学分析。1 汉剧戏服融入设计学科建设的必要性汉剧源于清代康乾年间,原名“楚调”,为京剧、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上,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说:“如果说汉剧是京剧的母亲,那么这位女儿实在是太漂亮了,把母亲的光辉遮蔽了。”在中国戏曲百家争鸣的现状下,汉剧发展陷入了困境。娱乐方式多元化导致武汉汉剧院日渐萧条,剧团演出需求量大不如前。传统的戏服制造厂商无法维持生计相继关闭,传

    纺织报告 2021年9期2021-10-22

  • 汉剧洛镇艺术派刍议
    镇安、山阳一带的汉剧被称这“洛镇派”。本文从流派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汉剧、洛镇派、形成、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一、洛镇派的形成汉剧,是陕西省第二大地方剧种,因其起源于戏曲梨园,创始人为黄幡绰,黄又以演唱黄冠体闻名于世,加之流传于汉水流域,故又称汉调二黄,是我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之一,为京剧的母体剧种之首,在中国戏曲史上久负盛名。流传于商洛镇安、山阳等地的汉剧自成风格,即“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0期2021-09-10

  • 广东汉剧发展历程与生存缘由探析
    也为笔者思考广东汉剧的形成现象与生存缘由提供了新的视角。孟凡玉认为:“不管是某地土生土长的音乐,还是传播到当地生根发芽的音乐,亦或是引领新潮流的音乐,它究竟和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有多高程度的融合?它率先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所含音乐成分的不同又体现出它所在区域的哪些特点?”(2)孟凡玉:《关于区域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笔者将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分析探讨广东汉剧。“广东汉剧是由‘外江戏’发展而来,它的主要声腔为西皮(又称北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5

  • 谈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在地方戏曲伴奏中的应用
    刘益典摘要:广东汉剧也被成为“外江戏”,是由清朝时期由湖北、安徽等地流入广东,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大提琴是广东汉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低声部乐器,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本文首先介绍大提琴的发展历程,进而探究大提琴的伴奏特点,最后探讨大提琴在广东汉剧伴奏中的应用。关键词:大提琴;发展历程;地方戏曲;应用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184-01  DOI:10.12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11-23

  • 汉剧的发展传承与对策
    轻人已经不太了解汉剧这一艺术形式了,学习汉剧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少,可以说汉剧的传承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就应当以创新推动汉剧发展,使传统艺术能得到不断传承。关键词:发展;汉剧;对策一、汉剧的生存状态汉剧,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后来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其精彩的艺术形式曾受到鄂豫陕等地区无数观众的喜爱。而随着社会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10-21

  • 关于《兴汉图》演出的一些体会
    童德望【摘 要】汉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旧名楚调、汉调。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汉剧的角色行当较为完整,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兴汉图》是一部优秀的汉剧传统剧目,从汉剧泰斗余洪元开始唱响戏曲界流传至今,历经几代汉剧人的共同努力将之丰满完善。【关键词】兴汉图;汉剧;体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2020-10-09

  • 谈各类戏曲剧种中老生行当的艺术特点
    要:在广东有一种汉剧表演形式,经常被称为“外江戏”。汉剧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外,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汉剧的服装造型,以及汉剧的灯光设置等也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与追捧。文章基于广东汉剧的传统文化,根据汉剧现如今的发展情况,简单介绍了老生行当的历史与现状,从老生行当的分类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老生行当的一些艺术特点,并对老生行当在舞台和化妆造型方面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戏曲;汉剧;老生行当;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1 广东汉剧的现状在

    摄影与摄像 2020年4期2020-09-10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 ——以获奖电视纪录片《楚腔汉调》为例
    ◎金 源汉剧,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剧目繁多,号称800 出;行当齐全,十大行当的划分保留了中国古典戏曲的传统行当,表演极具特色;声腔系统以皮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板式丰富;唱腔语言则以武汉方言为标准,具有鲜明的湖北地方特色。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水准高妙,能表达复杂的剧情和人物情感,仅西方歌剧与之相近。 近代以来,汉剧以武汉为中心,渐至鼎盛,涌现出余洪元、吴天保、陈伯华等汉剧艺术大师。《楚腔汉调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2020-08-17

  • 闽西汉剧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以大班闽西七彩汉剧小剧场为例
    幼儿园 翁敏闽西汉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与广东汉剧并称为“南国牡丹”,它通过歌舞演绎故事,以唱腔姿态表露情感,是人们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重要载体。自主学习是幼儿从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出发,自主地选取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获取技能、提升能力的行为。我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戏曲内容、精心设计汉剧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一、兴趣合作,重在自我选择《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

    家长 2020年15期2020-07-11

  • 新时代汉剧发展突围对策
    权丹萍摘 要:新汉剧发展需要积极拥抱新思想、新技术、新人群,要拓展自身的发展便捷,通过多样化文化活动的结合来促使汉剧的推广,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戏台子上。要多接触年轻人,满足年轻人的文艺诉求。关键词:新时代;汉剧;发展;对策当下整个我国传统戏剧发展都会面临发展受困的局面,作为非京剧的传统汉剧而言,并没有得到各方面更广群体的推崇,更多集中在地方传统,受众群体相对京剧这种主流群体更少。面对这种传统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有关人员也承载着较大的压力。要在文化活

    锦绣·上旬刊 2020年2期2020-05-06

  • 汉剧《优孟衣冠》灯光设计漫谈
    作用。【关键词】汉剧;《优孟衣冠》;灯光设计中图分类号:J8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14-02一、光与文本舞台灯光和戏剧每一个部门都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和文本(剧本)、导演、演员以及舞台美术等各个专业都是密切合作,互为因果。因此,一出戏的演出是否成功,是不是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取决于文本。各个部门创作的好坏,又是取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文本是戏剧创作的依据,灯光创作的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2020-03-27

  • 汉剧《史碑鉴》乐队扩声系统设计
    非常昂贵。本文以汉剧《史碑鉴》乐队扩声为例,探讨利用笔记本电脑与带有音频接口功能的模拟调音台搭建全新音频工作站,通过音频工作站的处理让模拟调音台也同样具备数字调音台的全新功能。关键词:模拟调音台;数字调音台;音频工作站;汉剧《史碑鉴》;扩声设计随现场扩声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时候,在扩声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同期录音,比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得需要调音台具备音频接口,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把调音台每一路信号实时传输至电脑端DAW中。电

    人物画报 2020年15期2020-03-13

  • 民国时期汉口地区汉剧坤伶崛起及影响
    术个性发生蜕变。汉剧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剧种,汉剧坤伶登上汉口舞台的过程更为艰辛,而她们对汉剧艺术的影响,至今还因研究的不足而被误解。一、汉剧坤伶在汉口的崛起清末坤伶就已在天津、上海等地登上了舞台,民国初年更是在北京获得与男伶一较高下的叫座能力。以京剧为例,虽然坤伶的成长遭到了男伶的阻挠,但这种基于市场竞争的性别歧视,随着京剧的壮大,最终以坤伶与男伶的合作结束。汉剧坤伶正式登台的经历与京剧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登台时间更晚、过程亦更为曲折。上世纪20年代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11

  • 广东汉剧新作《李坚真》探析
    事而编写,对广东汉剧的传承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李坚真》;汉剧;戏曲传承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12-02广东汉剧“源于湖北,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之前,经湖南班(祁剧)先后由两条路线传入闽西粤东”。[1]广东人对外来戏班统称为“外江戏”,直到民国时期,广东大埔(广东省梅州市的一个县)学者钱热储先生,用“汉剧”一词来代替“外江

    戏剧之家 2019年31期2019-12-05

  • 汉剧在武汉
    京 100089汉剧旧称“楚曲”、“汉调”等,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代中期即广泛传播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其艺术体制完善,传统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角色体系十分成熟,有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有其系统规范,且范式精细分明,四功五法技艺独到,囊括各种类型人物。因人才辈出,又形成了数目较多、异彩纷呈的行当特色剧目。1 清人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中的“汉调”词句,描出

    商品与质量 2019年44期2019-11-28

  • 艺无止境登高台
    认可。〔关键词〕汉剧;上天台;表演;唱腔;程式《上天台》又名《打金砖》,其名来源于太庙中二十八宿归天最后一句“二十八宿上天台”。马连良弟子朱秉谦根据这出戏曾将其改编为《汉宫惊魂》,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剧为文武并重的高难度剧目,全国不少剧种都有演过《上天台》,豫剧演员刘亚林曾说过,“剧中刘秀这个人物很难演,不仅注重‘四功‘五法,还设计有不少高难度的程式动作,演员必须技术全面、功夫过硬才能胜任这一角色,所以,能演出此戏的演员便屈指可数了。”①诚然,通过该剧的演出

    艺海 2019年9期2019-11-13

  • 以创新推动汉剧传承发展
    的视野中,人们对汉剧的喜爱明显降低了很多。如今,很少有年轻人能够追寻汉剧的踪影,更没有多人选择学习汉剧的基础知识,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岌岌可危。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文将研究以创新力推动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希望能够为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做贡献。【关键词】汉剧;创新;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汉剧是广东的三大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剧之一[1]。作为广东的代表性戏剧,主要流行于广东梅州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汉剧至今已经有了400多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2019-10-30

  • 汉剧老旦表演艺术分析
    摘要:常德汉剧是湖南省的地方传统戏之一,以常德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粤西南,它与荆河戏,巴陵戏的声腔及表演风格大体相近。常德汉剧的主要声腔是高腔、弹腔、其中高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演唱形式,由楚调即江西弋阳腔演化而来。现在常德汉剧高腔已成立保护研究和传承中心,对高腔进行传承和推广。关键词:汉剧;老旦;人物塑造一、人物塑造汉剧的表演形式延续了中国戏曲的基本表演特征,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来表现现实生活,并且在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虚拟和写实中自由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2019-10-12

  • 浅谈汉剧“三生”的表演形式
    张辉【摘 要】汉剧有着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湖北的一张光鲜的文化名片,不仅在湖北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还流传于陕西、湖南、广东等多个省市与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时值当下,汉剧的传承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返本开新,还戏于民。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汉剧的本体有多么重要,越来越深信汉剧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关键词】汉剧;表演形式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2019-10-06

  • 浅析客家文化对广东汉剧的影响
    区落地生根。广东汉剧两百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历程,与客家文化都息息相关,本文从客家文化与广东汉剧的关系着手,探讨客家文化对广东省汉剧的影响。【关键词】汉剧;客家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43-01广东汉剧作为客家地方戏曲,其形成、发展过程与客家文化密不可分。客家文化的群居气息、审美观念、生态语境、人文环境、地域特色影响着汉剧的发展,而汉剧也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

    戏剧之家 2019年21期2019-09-01

  • 浅谈地方戏曲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蒋文娟【摘 要】汉剧是中国地方戏曲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被收入湖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进入高职声乐教学,既可以推动高职声乐教学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育体系。【关键词】汉剧;高职;声乐教学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166-01地方戏曲是集民歌、小调、曲艺为基础的声腔艺术,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2019-05-27

  • 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探讨
    伟华摘 要 广东汉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发展渊源,成为了戏剧史的代表。广东汉剧属于客家地方戏,与当地的客家文化气息息息相关。为进一步了解广东汉剧知识,需要积极了解广东汉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站在审美的视角分析问题,有效弘扬并推广广东汉剧,促进社会的快速变革。本文首先分析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广东汉剧的文化特点,最后分析广东汉剧的继承和发扬。关键词 广东汉剧 文化解读0前言因为广东汉剧属于客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时广东汉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4期2019-04-12

  • 当前汉剧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梁月红[提 要]汉剧是湖北的地方剧种,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声腔优美,名家荟萃,催生或影响了京剧、粤剧、湘剧以及川剧等众多地方戏曲剧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娱乐设施场所的增多,汉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各地的汉剧团也随之急剧减少。在对当前汉剧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汉剧;传承;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余冬林(1972—)

    老区建设 2019年2期2019-03-25

  • 当前汉剧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梁月红[提 要]汉剧是湖北的地方剧种,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声腔优美,名家荟萃,催生或影响了京剧、粤剧、湘剧以及川剧等众多地方戏曲剧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娱乐设施场所的增多,汉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各地的汉剧团也随之急剧减少。在对当前汉剧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汉剧;传承;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余冬林(1972—)

    老区建设 2019年4期2019-03-25

  • 《走进汉剧》教学设计
    及读本第三单元《汉剧之美》,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有八百多部经典剧目流传至今。汉剧的角色共分为十大行当,伴奏乐器有板鼓、铙钹、大锣、小锣等。《柜中缘》是汉剧经典剧目,讲述的是宋代抗金英雄岳飞之子岳雷,为躲避官兵的追捕求救于民女玉莲,并得到玉莲搭救藏于柜中,最终喜结连理的一段佳话。● 学情分析通过笔者所在学校汉剧超级课堂以及汉剧特色兴趣班的活动开展,学生对汉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教育云空间和电子书包进行学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期2019-01-28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思考汉剧现状及非主流传承方式
    ,需关注其发展。汉剧是地方戏曲的组成,也是非遗文化的主要资源,应该对汉剧的传承进行思考。但是,通过对学术成果以及实际调查的内容进行汇总,发现汉剧整体的发展情况不好,存在较少的专业剧团,很难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体现其独有的价值。为此,本文主要是分析汉剧呈现的发展情况。【关键词】非遗视角;汉剧;地方文化;发展现状;传承方式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33-01汉剧是地方戏曲文化的代表,而地方戏曲是传统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2018-12-08

  • “南国牡丹”
    之一,素有“广东汉剧之乡”等美称。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关键词】“南国牡丹”;汉剧【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一、广东汉剧概况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二黄声腔为主的板腔体剧种,辅以大板、昆曲和小调等,在广东潮汕、梅州、河源等主要地区进行活动,并以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著称,被誉为“南国牡丹”。舞台语言用“中州韵”,后来因与本地客家语言杂陈,致使语言逐步接近普通话,所以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2018-05-14

  • 闽西汉剧进课堂的困惑与策略
    代表性的便是闽西汉剧。迄今为止,闽西汉剧已经拥有约两百年历史。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新形势下,闽西汉剧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推进闽西汉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一、闽西汉剧进课堂的困惑(一)学生学习闽西汉剧兴趣不高就当前个别学校开展闽西汉剧进课堂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主要表现在:首先,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闽西汉剧不符合现代

    成功 2018年10期2018-03-26

  • 从文武场到鼓吹班:戏曲的乐种化传播现象及其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的基础上,以客家汉剧和会昌汉调为例,探讨戏曲传播中的这种特殊文化现象及其生成机制。关键词:汉剧;汉调;文化传播;生成机制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4-0070-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4.012在中国戏曲研究领域中,戏曲传播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一部中国戏曲发展史就是中国的戏曲声腔传播史。我国当下的戏曲类型,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受从明、清四大声腔以来各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民国时期的武汉汉剧活动与文化
    吴佳文[摘 要]汉剧如汉水,源远且流长,它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戏剧剧种之一,素有“国粹母体”之称。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民国时期武汉的报刊资料,整理出民国时期武汉汉剧音乐生活相关内容,并将其分为时令节日、祭祀仪式和筹款赈灾等方面,期望能够管窥民国时期武汉的汉剧音乐生活状况,并由此探索文化与汉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关键词]民国时期;武汉;汉剧;演出;文化汉剧如汉水,源远且流长,它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戏剧剧种之一,素有“国粹母体”之称。汉剧最初曾名“楚

    歌海 2017年6期2017-05-30

  • 论民国时期的湖北汉剧
    论民国时期的湖北汉剧梁桂莲民国时期,在繁荣的社会娱乐生活和商业利益的刺激下,汉剧 “四派归汉”,经历了从定名到繁盛的黄金发展期。此时期汉剧名角辈出,演出不断,不仅是当时湖北最大的地方剧种,而且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剧种。但战争的炮火及内部自身的保守和生态机制的失衡,造成了汉剧在民国后期的式微,其影响力有不逮,令人唏嘘。汉剧汉剧声腔;汉剧行当;坤角一、民国初年汉剧的发展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兴起于清乾嘉间,至清后期已成为湖北最有影响力的剧种。由于地域方言的差异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8期2017-04-12

  • “中国戏曲史视野下的汉剧史书写”研讨会综述
    国戏曲史视野下的汉剧史书写”研讨会综述卢晶晶由湖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戏曲史视野下的汉剧史书写”研讨会,于2017年元月11日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汉剧院、武汉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汉剧与中国戏曲史研究”的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研讨会开幕式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6期2017-04-10

  • 武汉方言与武汉商业文化
    文化 码头文化 汉剧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74=Abstract The dialect is the local variant of the common languag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regional culture, which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al customs in

    科教导刊 2016年36期2017-03-30

  • 剧种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与艺术史意识 ——《汉剧史论稿》的启示
    术史意识 ——《汉剧史论稿》的启示董上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朱伟明、陈志勇、孙向峰合著的《汉剧史论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是近些年来剧种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如今,在弘扬戏曲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戏曲研究者负有的历史使命,剧种史写作就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课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汉剧等地方剧种,也就没有日后大放异彩的京剧。从戏曲发展史看,像汉剧这样的剧种,特色鲜明,影响巨大,既具有地域性,又产生出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2-27

  • 开拓戏曲史研究的新视野 ——读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
    远不如前者。比如汉剧,这一直接孕育了京剧、并最早实现皮黄合流的古老剧种,从其形成发展,再到剧目特征、表演形态、音乐结构等,无不体现出一种以俗为雅、雅俗相长的审美特质,堪称“中国戏剧史上雅俗之变的经典个案”(朱伟明、陈志勇、孙向峰 462)。但对这样一个不仅催生了京剧,而且对粤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剧种,以往的研究却不够充分,湖北大学朱伟明教授等学者撰写的《汉剧史论稿》(人民出版社2016年),有望扭转这一局面。该书为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2-12

  • 戏曲改良运动中汉剧公会的运营与困境
    琦戏曲改良运动中汉剧公会的运营与困境柯 琦戏曲改良运动中,一批取代“精忠庙”等旧式同业组织的新型戏曲公会纷纷建立,如北京正乐育化会、上海伶界联合会等。相较于陕西易俗社等新型班社,他们平台更高,却普遍面临困境,都有着从踌躇满志到步履维艰的相似轨迹。而汉剧公会作为其中典型,既是旧式老郎庙的延续;又是戏曲改良运动的直接产物,其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革新性。但其新旧参半的运营模式,则存在着职责不明、业务不专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旧的权威体制已经破产,但新民主

    文化遗产 2016年3期2017-01-03

  • 汉剧《海舟过关》
    】《海舟过关》是汉剧一代名丑李罗克先生根据古老汉剧传统剧目《九子鞭》重新改编,也是其“丑而不丑”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为汉剧艺术精品和传统保留剧目,系汉剧五丑行专工戏。该剧叙述了明代宦官刘瑾为翦除异己,将正直的天官博彦文一门抄斩。博夫人事先得讯,携一双子女仓惶外逃。危难之际,街头艺人“海舟”挺身而出,他凭着自身的“打莲厢”才艺与机智,骗过刘瑾,斗垮王仁,营救出博夫人。作为汉剧人,作为汉剧“五丑”的传承者,我们须“不走形”地让这出《海舟过关》“活”在舞台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2016-09-28

  • 汉剧《海舟过关》
    单 清(武汉汉剧院 湖北 武汉 430000)谈汉剧《海舟过关》单 清(武汉汉剧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海舟过关》是汉剧一代名丑李罗克先生根据古老汉剧传统剧目《九子鞭》重新改编,也是其“丑而不丑”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为汉剧艺术精品和传统保留剧目,系汉剧五丑行专工戏。该剧叙述了明代宦官刘瑾为翦除异己,将正直的天官博彦文一门抄斩。博夫人事先得讯,携一双子女仓惶外逃。危难之际,街头艺人“海舟”挺身而出,他凭着自身的“打莲厢”才艺与机智,骗过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2016-08-30

  • 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汉剧 ——读《社会史视角下的汉剧(1912—1949)》
    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汉剧 ——读《社会史视角下的汉剧(1912—1949)》许 歌 (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日前,《社会史视角下的汉剧(1912—1949)》一书出版。该书的设计立足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将艺术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研究汉剧的活动与人物,揭示汉剧生存发展的机制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作者以独到的学术眼光、新的研究方式与史料,深化了读者对近代湖北城市生活、大众文化的认识,深化了对汉剧这种文化形态的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2016-06-30

  • 汉剧丑角脸谱
    单 清(武汉汉剧院 湖北 武汉 430015)汉剧丑角脸谱单 清(武汉汉剧院 湖北 武汉 430015)【摘 要】五丑,喜剧角色,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勾画一小块白粉。丑行以插科打诨、幽默诙谐、行动灵活见长,表情丰富而夸张。虽没有小生俊俏,没有老生潇洒,没有武生英武,也没有花脸粗犷,却是“无丑不成戏”的要紧角色。汉剧五丑有当家戏,副行称为“扎头将”。【关键词】汉剧;五丑;脸谱中国戏曲传神写意的特征,贯穿着民族艺术思想观念,与诗赋、绘画等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2016-06-21

  • 民国时期的汉剧票友与“玩票”
    2)民国时期的汉剧票友与“玩票”郑维维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汉剧兴起于清代,民国时达于繁盛。推动汉剧繁荣的不仅是汉剧的艺人们,还有十分活跃的汉剧票友及其玩票活动。玩票需要金钱与时间投入,故票友均有钱有闲。票友在玩票中同声相求,自然形成自己的组织,即票社。汉剧票友在票社内切磋技艺,在舞台上自娱自乐,并且积极参加义演等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弘扬汉剧,从而构成武汉近代市民生活的面相之一。[关键词]民国;汉剧;票友;票社;玩票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6-13

  • 汉口的都市化与汉剧演出形态之嬗变
    )汉口的都市化与汉剧演出形态之嬗变朱伟明,魏一峰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汉剧的发展和繁荣与近代汉口的都市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代末年,以襄河、府河、荆河以及汉河派的中路、下路等各派的顶尖名伶齐聚汉口为标志,汉口已成为汉剧的发展中心。汉剧进城之后在演出形态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以汉口地区为中心的汉河派声腔逐渐归并了其他流派的土腔杂调,统一了汉剧的唱腔与念白;演出体制从过去的脚色制为主导发展成为以名角制为主导;坤伶首次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9

  • 略论大埔汉剧之乡的继承和发展
    梅州市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广东 梅州 514000)略论大埔汉剧之乡的继承和发展郑永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广东 梅州 514000)广东汉剧过去称外江戏,流入大埔有三百多年历史。1927年才由大埔湖寮的晚清秀才钱热储先生根据外江戏的历史源流改称为“汉剧”。广东汉剧;“外江戏”;继承发展一、历史渊源广东汉剧过去称外江戏,流入大埔有三百多年历史。1927年才由大埔湖寮的晚清秀才钱热储先生根据外江戏的历史源流改称为“汉剧”。建国后为

    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2016-02-05

  • 浅析新时期广东汉剧的发展现状
    )浅析新时期广东汉剧的发展现状林梦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艺术形式多样化、艺术作品多产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广东汉剧作为古老剧种,它既薪火相传又与时俱进,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同时,广东汉剧也在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制约因素。广东汉剧;发展;创新古老的广东汉剧由徽剧变化发展而来,它吸收了广东客家的庙堂音乐、小调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扎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2016-02-03

  • 客家文化视野下广东汉剧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家文化视野下广东汉剧传承与保护的思考○张快彩不同的文化生境、不同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民族区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群种族决定了不同的戏剧品质。广东汉剧属于客家地方戏,自然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与其相生相伴的客家文化息息相关,并且直接、间接地反射出客家地区的地域特色、人文环境、生态语境、审美观念及群居气息等。因此,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广东汉剧就是弘扬推广客家文化。然而,在社会变革的今天,不断受到文化多元的冲击,作为客家代表性剧种的广东汉剧,和所有传

    文艺评论 2015年3期2015-09-29

  • 湖北汉剧在当代高等院校中的传承方式研究 ——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30079)湖北汉剧在当代高等院校中的传承方式研究 ——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鲁诗琪,陈文旋子(华中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汉剧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却处于边缘地带,表现为年轻传承人的急剧减少,导致整个教育体系乃至社会大众对汉剧的淡漠与轻视,以及人们对其挖掘、整理和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传统音乐文化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所认同。我们的项目研究内容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

    戏剧之家 2015年10期2015-06-17

  • 《水在时间之下》对汉剧的运用
    故事,而且呈现了汉剧民国几十年来在武汉的情形,包括汉剧剧目、审美特征、班规习俗,以及与民众生活、精神、思想的互动关系等等,以独特的方式对武汉文化进行了较好的传承和传播。关键词:《水在时间之下》;武汉地域文化;汉剧关于武汉城市文化的特点,大致被概括为码头文化、商业文化、市民文化等等,这些不能说不准确,但都有些失之于笼统。探寻某一地域文化,应少不了探寻最具精神家园意义的地方戏曲,它是某地域文化中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武汉,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

  • 广东汉剧与民间艺术
    张快彩广东汉剧作为一种外来剧种,在广东这片土地上释放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广东汉剧也叫“外江戏”,关于它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但是业界主要认为广东汉剧源自湖北汉剧或者徽班。汉剧大概是在乾隆年间从各方传入,最早流行于广东的外来官员中,然后逐渐从潮州发展到梅县、大埔、五华、兴宁等客家地区。但是由于客家人也有自己的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汉剧与客家音乐相互融合、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江戏”,此后外江戏开始在广东地区普遍招收学员,外江戏自此在广东扎根传承下去。19

    上海戏剧 2015年5期2015-05-25

  • 戏曲进课堂:袁忠Ⅰ汉剧教学实践研究
    曲进课堂:袁忠Ⅰ汉剧教学实践研究□张轶1,周希正2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华中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汉剧的深厚历史文化、独特的艺术品位、融合创新的剧种特色,从艺术的角度反⒊了荆楚文化精神品质精髓。汉剧名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袁忠Ⅰ老师,将自己戏曲表演艺术㈦高等师范大学戏曲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戏曲传承㈦高校音乐素质普及相结合,将戏曲教育㈦研究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技巧系统、生动活泼的高校戏曲艺术课

    理论月刊 2015年11期2015-03-17

  • “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在京举行
    的“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谭派、余派、马派、荀派等京剧界名家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共展出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汉剧文物展品数十件。通过文物展览与汉剧现场演出的形式,使观众能够完整全面地了解汉剧的历史和现状,加深戏曲界、学术界对于汉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推进对汉剧的保护和研究,这也是继该展览去年在本馆展览后,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积极拓展的方式,并为下一步在海外展演积累经验。汉剧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皮黄之源,也是湖北代表性

    人民音乐 2014年6期2014-07-31

  •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
    钟丽媛(闽西汉剧传习中心 龙岩市汉剧团 客家艺术团 福建 龙岩 36400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闽西汉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闽西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地理,是我国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从民间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有利以提高闽西汉剧的影响力,从而使闽西汉剧的内涵更加丰富。一、闽西社会人文背景和汉剧的现状在我国地域分布中,闽西处于闽、粤、赣的交界处,由永定、漳平和武平等县市共同组成,拥有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尤其是土特产和食盐等物品的销量非常大

    戏剧之家 2014年21期2014-03-18

  • 汉剧京胡产生的文化背景
    研究。[关键词]汉剧;京胡;民族音乐学;文化生态;社会经济所谓京胡,一种拉弦乐器。俗称“胡琴”。清乾隆末年,随着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现今在汉剧界,对京胡的叫法有称“京胡”,也有称“胡琴”的。为了书面表达的清楚准确,故笔者参照《中国音乐词典》上的注解而称其为汉剧“京胡”。京胡,即胡琴这件乐器是“物质文化的产品”。所谓“胡”,据《辞海·语词分册》中的注释之六曰:即中国对“古代北方和南方个民族的泛称,亦用以称来自这些民族的东西。可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