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 倾城之恋》影视改编“苍凉”主题的偏移
    相媲美。”《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广受好评,其中许多意蕴深刻的佳句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塑造的白流苏与范柳原成为张爱玲小说人物长廊中的经典形象。1984 年《倾城之恋》第一次影视化为电影。2009年《倾城之恋》被改编为三十四集的电视剧。两部作品虽然各有动人之处,但都没有将《倾城之恋》的“苍凉”主题表达到位。电视剧版《倾城之恋》由于篇幅长、人物多、支线情节繁杂,最终的主题走向了家国情怀。与其说电视剧版《倾城之恋》是小说文本的改编,倒不如说是一部白流苏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2023-11-26

  • 接受美学视域下金凯筠的翻译研究 ——以《倾城之恋》为例
    方法。二、《倾城之恋》与译者(一)小说简介《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20 世纪40 年代,作者描绘了特殊时期一对男女在战乱中的爱情较量。开篇看似波澜不惊的爱情故事,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随着情节的铺陈,故事的跌宕起伏,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落魄的贵族小姐白流苏,离异后一直住在娘家,男主人公范柳原自小长在英国,父母双亡,几经周折继承家业,成为城中的钻石王老五。这两个原本陌生又对对方充满猜忌的灵魂,经历突如其来的战乱最终相依为命。张爱玲这样评价《倾城之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2023-10-22

  • 浅析《倾城之恋》所体现的人生“飞扬”与“安稳”中的悲凉
    0046]《倾城之恋》最初载于1943 年9 月、10 月《杂志》第十一卷第六期、第十二卷第一期,后来收入《传奇》中。对于《倾城之恋》的研究,学界研究角度多样,争论也繁多。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①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对于白流苏人生“飞扬”与“安稳”的时刻描写颇多,这些描写的背后都散发出一股悲凉之气,隐藏着张爱玲在创作《倾城之恋》时对于“悲凉”的理解。一、《倾城之恋》的创作动机本文

    名作欣赏 2023年9期2023-09-28

  • 出位之思与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 ——《倾城之恋》文学及电影文本的细读
    图像叙事,《倾城之恋》的文学文本充盈着出位之思的美学考量。许鞍华于1984 年执导的电影《倾城之恋》则以其为底本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尽管面貌各异、评价不一,两种艺术也不应被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是相互为对方提供新力量与新思考的存在。本文即是遵循从文学文本出位之思到电影文本跨媒介叙事的思路,试图探讨《倾城之恋》文学及电影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一、从语词叙事到图像叙事:戏中人的无奈与戏外人的淡泊《倾城之恋》的文学文本通过语词叙事实现了对视觉形象的双层摹写:一方面,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2023-04-06

  • 重读《倾城之恋
    》中写过,《倾城之恋》中也写,哥哥嫂子花掉了白流苏的钱。白流苏离了婚,住在娘家,她不到30岁,样貌依然年轻。她和范柳原是一见钟情,可一见钟情不是飞蛾投火,两个人都有自私的算计。白流苏想要长期饭票,范柳原只想要情妇,两人博弈,谁料到一场战事成就了他们的婚姻。白流苏想,要是范柳原被打死打伤了,我的处境就不堪设想,如果我受了傷,也只有横着心求死,别拖累他。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都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腔子里的这口热气,还有睡在身边的这

    新民周刊 2023年4期2023-02-19

  • 爱情传奇的剧·影碰撞 ——“叶锦添版”《倾城之恋》述评
    迎的小说,《倾城之恋》于2021 年10 月再次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此次,该剧由叶锦添任总导演、视觉总监,创作团队包括主演万茜、宋洋,编剧张敞,导演李小平,美术总监马光荣,编舞蔡敏仪,原创音乐杜韵,灯光设计彼得·芒福德。出品方在前期宣传中,突出了叶锦添首次执导戏剧作品这一话题,承诺了叶氏将再度实践其“新东方美学”所能提供的视觉享受,强调了男女主角“爱情战争”故事的浪漫内涵,也预告了这会是一场“戏剧加电影”的“盛大的时空实验”。一、剧·影《倾城之恋》(2021

    戏剧之家 2022年36期2023-01-20

  • 战火中的爱情悲歌 ——《倾城之恋》与《长恨歌》的女性角色比较分析
    0004]《倾城之恋》讲述了白流苏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包办婚姻后,决心自己掌握爱情与命运,当她偶然认识了帅气多金的年轻单身汉范柳原后,两个情场高手屡屡斗法,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将独自一人在香港消磨以后的岁月,但范柳原在即将离开香港时,遭遇日军轰炸浅水湾,范柳原不顾自己的安危,折回保护在炮火中毫无依靠的白流苏,两人患难与共,最后结为夫妻。《长恨歌》讲述了弄堂摩登女子王琦瑶长达四十年的感情经历。王琦瑶的跌宕一生,恰恰是时代的写照,细致幽微处烛照出上海几十年的变

    名作欣赏 2022年35期2022-12-31

  •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倾城之恋》中成语英译研究
    5006)《倾城之恋》为中国现代伟大女作家张爱玲所著的短篇爱情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战乱期间,有过一次失败婚姻的白流苏与潇洒多金的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故事。文章篇幅虽短,却足够动人心弦。张爱玲在美国生活的40年中,她曾自译《倾城之恋》,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2007年,美国知名汉学家金凯筠翻译了《倾城之恋》,该小说出版后不久便得到了众多西方读者的一致好评。笔者认为金凯筠所著的《倾城之恋》英译本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大受欢迎,其成语翻译的恰当性占据了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3期2022-11-25

  • 从冲突性话语视角探究话剧《倾城之恋》语言特色
    来研究戏剧《倾城之恋》中的冲突性话语。何谓冲突性话语?Grimshaw(1990)把冲突性话语称为Conflict talk ,Eisenberg 和Garvey ( 1981)把它称为Adversative episode;Schiffrin(1985) 将 话 语 冲 突 称 作“Oppositional Argument”,而冉永平教授认为:所谓冲突,就是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因其见解、利益、原则、目的等不同所引发的某种抵触或争论状态;而冲突性话语就是说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2022-10-08

  • 张爱玲与《倾城之恋》之我见
    质与笔触。《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擅写的男女爱情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也十分具有典型性。白流苏,一个如她的名字一般随风飘荡、无依无靠的离异女子;范柳原,一个风流成性、追求精神恋爱的纨绔子弟。两个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人,在一个原本不是为两个人安排的场合相遇,这场乱世之恋就拉开了序幕。一、张爱玲个人评述张爱玲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在于,她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经历,虽然多数作家都会在写作时将个人经历掺杂进作品中,但张爱玲的文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比一般作家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2022-07-06

  • 众生苍凉
    【关键词】《倾城之恋》;张爱玲;《红楼梦》一、人物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倾城之恋》男主人公范柳原的形象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贾宝玉。范柳原的第一次出场是通过徐太太之口:“徐太太打算替宝络做媒说给一个姓范的,那人最近和徐先生在矿务上有相当密切的联络,徐太太对于他的家世一向就很熟悉,认为绝对可靠。那范柳原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华侨,有不少的产业分布在锡兰马来西亚等处。范柳原今年三十二岁,父母双亡。白家众人质问徐太太,何以这样的一个标准夫婿到现在还是独身的,徐太太告诉他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7期2022-06-06

  • 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爱情悲剧
    3年发表的《倾城之恋》为我们描述了一出双城记,由白流苏、范柳原两位爱情大师联手演绎。萌生于战乱时期的爱情自然是一波三折、麻烦不断,好事多磨。所幸两人终于在故事的结尾修成正果,但这所谓的正果实则是生死攸关下暂时的产物,是一场爱情悲剧。张爱玲基于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在《倾城之恋》中所展现出来对生命、爱情、情欲、物质的思考,真真切切反映出处于新旧时代夹杂冲击下,都市女性被男权束缚的悲惨命运。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白流苏 人物形象 爱情悲剧1941年12月8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两性的博弈与和解:《倾城之恋》人物形象解读
    的经典作品《倾城之恋》讲述了一段传奇爱情故事。文章解读《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张爱玲笔下的两性关系,挖掘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魅力。关键词:张爱玲;两性关系;《倾城之恋》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父权社会取代母权社会以来,男性长久居于统治地位,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核心,而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成为被控制、被压迫和被支配的一方。父权思想的阴霾笼罩着人类发展历程,但在此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2022-05-30

  • 从时空角度看《倾城之恋》的爱情结局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直备受热捧,小说中两个主人公之间爱情故事更是让读者回味无穷。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在机缘巧合下遇见,在相处中各有心事,最后在时代的浪潮中相定终身。本文主要从时空的角度去分析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品味张爱玲笔下小说的独特魅力。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空间 爱情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和她利用时空技巧对故事的描述是不可分割的。在小说的解读视角中,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可以并存,张爱玲更是在她的小说《倾城之恋》中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倾城之恋》的叙事策略与苍凉美学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从情感博弈与倾城之恋、生与死、普通与传奇的对照来讲述战争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抒写了她对时代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张爱玲之所以采取参差对照的日常叙事策略主要取决于她的“苍凉”美学,即在软弱的、不彻底的普通人身上挖掘、寻找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神性”“妇人性”,在世界的悲剧性中寻找世俗生活中生生不息的“人气”。 关键词:战争 日常叙事 苍凉 参差对照 意志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沦陷区,张爱玲甫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2022-04-01

  • “误读”与“反驳” ——从傅雷评《倾城之恋》谈起
    58。而对《倾城之恋》则以措辞犀利的语言,全篇加以批评指责。随后,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表明了自己的文学立场,为此,围绕这场“误读”与“反驳”的论争,从宏观上梳理两位作家在文学思想、创作理念、创作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这样不仅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傅雷和张爱玲的文艺观,更引发人们对文学新的思考和认识。1 不可逾越的鸿沟——文学思想的不同傅雷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美学家,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将文学艺术注入翻译事业,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成就了翻译事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张爱玲《倾城之恋》对灰姑娘心理原型的沿用与突破
    的运用,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花凋》中的郑川嫦、《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张爱玲笔下的“灰姑娘”自卑胆怯、依附男性并把婚姻当作改变自我命运的手段。但不同于其他小说的是,白流苏在延续传统灰姑娘心理特征的同时,还填补了其缺失的一面,即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她大胆挑战封建传统,勇敢与丈夫离婚,并在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视的过程中逐渐拥有自信,更试图摧毁范柳原作为男性的优越心理。这种自我意识虽然最终在复杂的因素中趋向毁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倾城之恋》的反浪漫叙事
    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具有浓厚的反浪漫主义叙事特征。她的创作是对“五四”时期主流爱情理念的一种反拨,对“五四”以来形成的浪漫主义爱情叙事进行了独特的颠覆。本文将通过“一见钟情”的浪漫叙事解构、物欲化的爱情叙事、表现爱情“世俗性”等角度,浅析《倾城之恋》的反浪漫叙事手法,从而使人们看到“五四”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现实生活,看到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爱情观。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反浪漫 爱情叙事“浪漫主义”的定义自19世纪以来,就经历着广受关注、热度下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与人生解读
    华龙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女士的经典之作,由梦继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倾城之恋》,将故事人物搬上了银幕。由于拍摄所呈现出的视听效果极佳,电视剧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深得群众喜爱,因此也激发了大家对其人生故事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倾城之恋》的白流苏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形象及人生解读两方面入手,探究其形象特征以及造成其惨淡人生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人物形象1、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1.1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影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拍摄场景和服饰把我们的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2021-11-29

  • 以《倾城之恋》为例探讨张爱玲的叙事反讽艺术
    针对其作品《倾城之恋》进行深度解析。一、利用小说结构体现反讽反讽艺术的达成往往是通过强烈的描写对比,而《倾城之恋》这部小说突出了极强的反讽意味。首先,小说的题目以温婉的爱情为主线,但是从小说的内容角度来看却描写了动荡时期的一段一波三折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张爱玲巧妙地将“倾城”这一本来描写女性绝美容颜和姿态的词真正的反讽化,将其赋予了“动荡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被战火倾覆”的含义。整体的故事结构利用人们最为熟知的才子佳人作为媒介进行情节推进,从一见钟情发展至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2021-11-28

  • “女性出走”母题的置换变形
    以《伤逝》《倾城之恋》《饮食男女》三部作品为例,分析不断重复的创作母题背后的流变,探究作品中“女性出走”的形象及意义,展示女性独立精神的崛起。关键词:女性出走  《伤逝》 《倾城之恋》 《饮食男女》一、“女性出走”创作母题的阐释(一)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是对神话批评理论的超越发展,他认为文学最基本的共性在于对“原型”的摹写,而“原型”就是文学作品中“典型反复出现的意象”,也就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神话象征1。并且在原型批评理论中,神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2021-11-25

  •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分析
    故事。小说《倾城之恋》不单单只描绘了虚假的爱情、唯利的婚姻,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生活的残酷,书中各女性,包括主角白流苏,皆为封建专制男权社会受害者,也是命运悲歌的书写者。一、《倾城之恋》写作背景与内容(一)写作背景张爱玲是20 世纪40 年代上海红极一时,十分富有魅力与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受瞩目的为女性形象的刻画,在凡世中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在张爱玲冷静的文字叙述中,读者会感觉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之感。而张爱玲的悲凉风格,无疑是受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2021-11-14

  • 冲突之恋,二我之争 ——从精神分析视角解读《倾城之恋
    师教育学院《倾城之恋》的主人公白流苏,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位经典人物。在小说的第一个场景白公馆中,白流苏和着胡琴,左右摇摆着身子,身姿窈窕,风韵绰约。这一摇摆不仅展现于她的舞姿,也与她性格的矛盾性遥相呼应。诚然,纵观整部小说,矛盾性,是白流苏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是广大学者进在行人物形象分析时,所必然提及的话题。在前人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分析这种性格的外在表现,鲜有研究去关注白流苏矛盾个性的心理成因。心理学上认为,性格的矛盾源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2021-11-12

  • 都市男性沙文主义及其颠覆后的虚空
    敏摘要:在《倾城之恋》与《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两部作品中,范柳原和佟振保作为典型的都市男性沙文主义者在两性关系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利,而女性则处于“失语”的状态,在男性话语的制约下被贴上“淫”与“贞”的标签。张爱玲通过这两个故事展现了在新旧文明交替的时空中男性话语霸权被颠覆的时代潮流,以及个体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所产生的虚空与绝望。关键词:《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都市男性沙文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华文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0

  • 倾城之恋》与《画中情思》女性悲剧式婚姻浅析及对比
    上的人民。《倾城之恋》和《画中情思》就同产于这个飘摇不定的年代。《画中情思》成书于1937年,是泰国现代小说的优秀代表之一,作者西巫拉帕是泰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作家之一,是泰国新文学的奠基人,写出了很多部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生活的战争》和《画中情思》是西巫拉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两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声誉, 奠定了他在泰国文坛上的地位。《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成书于1943年。《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圆满结局,但实质上却是看似圆满,实则凄凉

    雨露风 2021年9期2021-11-03

  • 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作家张爱玲于1943年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记述了没落大家族女子白流苏与多情浪子范柳原相识并相爱的故事,最终虽然两人结为夫妇,但似乎只能维持十年八年的和谐生活,圆满的结局下依旧透露着浓稠的悲哀。文章拟从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成因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女性意识 悲剧色彩张爱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表《倾城之恋》这一短篇小说。探討了一个在爱情、婚姻和人性面前,如何生存和挣扎的女性人物——白流苏。她经历过两段婚姻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2021-10-29

  • 倾城之恋》中的中国化叙事与冲突
    摘要】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营造了完完全全中国化的氛围,却用着西方的文明、西方的习惯来冲击它。她尝试在小说中寻得某种平衡,一种东西方文化调和的美。本文分析了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倾城之恋》中几点中国化的特点与其相应的西方文化冲突。【关键词】 《倾城之恋》;中西文化;张爱玲【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08-02一、家世变迁与生活环境奠定了《倾城之

    今古文创 2021年41期2021-10-27

  • 浅析《倾城之恋》的语言特色
    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包括中西合璧的语言特点、电影镜头式的描写刻画、意味深长的话语蕴藉以及多种描写、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将以小说《倾城之恋》为分析对象,简要探讨此书中张爱玲的语言特色。关键词:《倾城之恋》 语言特色 意象 悲凉 色彩1943年《倾城之恋》发表,这是张爱玲一篇“轰动”了整个上海的小说,它的问世标志着张爱玲的“成名”。它是张爱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受到过无数专家学者的评价,赢得了广泛赞誉。文学批评家苏炜评

    参花(上) 2021年10期2021-10-09

  • 倾城之恋》与《画中情思》的相似性比较分析
    悲剧故事,《倾城之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以白流苏的悲剧故事。从创作背景、女性人物形象、两篇小说的结局方式和反映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部中篇小说在内容上和主题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关键词:《画中情思》;《倾城之恋》;中泰文学对比1.创作背景:新旧时代更替中的爱情故事1932年泰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不流血的革命使封建专制的泰国转变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看似已经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这一时期泰国民族主义开始觉醒,西兀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8期2021-09-10

  •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
    朱琳《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述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流苏和柳原的情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铸成的,时代成就了流苏,流苏也成就了柳原,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一、《倾城之恋》内容简介白流苏是来自上海的白家小姐,生长在中国一个传统的大家庭,白家是老派人家,不经商,世代为官,流苏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带领他们往破落户的路上走,白流苏的两个哥哥也没有什么生存技能,只能坐吃山空,白家也因此越来越破败。范柳原是生活在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2021-09-05

  •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论《倾城之恋
    0081)《倾城之恋》,以其中坎坷的爱恋、孤高绝傲的主人公形象、哀婉而略带戏谑的笔调等特色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和读者。不过,小说尚有更为广阔地解读空间:小说人物和小说创作者都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同时,历史(城市)也为之倾倒,战争被一种软弱又不甘妥协的“苍凉”所包裹。本文拟借助新历史主义的部分核心理论,对《倾城之恋》做“再解读”,以期通过文本考察渗透于其间的历史图景和历史意蕴。一、反抗的姿态与妥协的宿命张爱玲笔下的“传奇”找寻尘埃中的普通人或具有历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2021-08-18

  • 城倾才恋
    义的看法。《倾城之恋》,其实是城倾才恋。这本书看似在讲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意味。张爱玲在冷眼旁观主人公的爱情,因为那是在权衡和对抗中得来的,掺杂着世俗的算计,再动情的语句也掩盖不了背后的荒凉。关键词:《倾城之恋》;张爱玲;爱情观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倾城之恋》发表时正逢战乱,张爱玲的学业因为战争第二次被中断。她的父亲是一个遗老似的人物,有抽烟、赌博、嫖娼等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2021-08-11

  • 倾城之恋》中两种婚恋观的对比及原因分析
    对比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两种婚恋观,并分析这两种婚恋观形成的原因。女主人公白流苏把婚姻看作一张长期饭票,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帮助她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而范柳原渴望爱情,而非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的婚姻,他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婚恋观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所著的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战争、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2021-08-11

  • 评《倾城之恋》爱情包裹下的人性
    ”。虽然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所做的种种表面与这些评价相悖,但究其本原,范柳原是一个和白流苏同样悲情的人物,但囿于种种原因,痛苦的两人并未成为彼此最终的良人。在这样一段东西碰撞的感情纠缠中,从其背后的人性入手,无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范白两人进行剖析。在书中,当香港战火纷飞时,张爱玲将镜头缩小到极细微处,为我们呈现出一对在战时拥抱着彼此互相取暖的恋人。范柳原到底怎样对待感情?范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两人是否产生过爱情?这种矛盾感情的原因是什么?以那场战争为时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2021-07-14

  • 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品作品中,《倾城之恋》是当代女性作家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里面蕴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译者金凯筠对英译本《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该小说进一步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关键词:目的论 文化负载词 《倾城之恋》 翻译策略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倾城之恋》是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作者最肯定的作品,出版于1943年。该小说以“旧式大家庭”为场景,探讨了爱情、婚姻和人性。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4-12

  • 压抑与奔放:《倾城之恋》“红”意象的镜像结构
    0900)《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明确自称采用“参差对照”法的经典之作,主要叙述了离异少妇白流苏与多金浪子范柳原辗转港沪两地的情感交锋,深入呈现了白流苏婚恋观的发展变化。当中所引出的“白范”恋“有情”说或“无情”说,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常论常新的议题。在对上述叙事技法和主题意蕴的研究中发现,有一对由红颜色意象所构造的叙事序列,以镜像空间形态,表征白流苏截然不同的两种欲望动向。通过解析该结构,张氏叙事特色内涵可从某种程度得到更清晰的把握,在小说“情感”主题的理解路

    文教资料 2021年24期2021-03-08

  •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晖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自20世纪40年代发表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是否有爱情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是有爱情的,只不过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这导致了他们的爱情存在文化背景与对彼此心理把握的双重错位。但这种爱情的错位并不能否认他们对待爱情的认真与诚意,由于张爱玲虚无主义的爱情观的遮蔽,使她忽视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两个人对待感情的认真与诚意,把他们的爱情肤浅化甚至虚无化了。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简·爱》与《倾城之恋》的对比研究
    后中国小说《倾城之恋》有相似之处,尽管仍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两者仍有放在一起对比研究的价值。从两部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跨越百年后,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的共鸣。本文将从以上所说四点,即创作背景、主人公性格思想、故事结构以及故事结局来分析比较《简·爱》与《倾城之恋》的异同之处。【关键词】对比研究;女性意识;《简·爱》;《倾城之恋》《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简·爱几经波折后最终获得幸福生活的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2021-01-17

  • 从《倾城之恋》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存活方式。《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早期所作小说,其圆满的结局成就了《传奇》中独特的地位。目前,针对白流苏女性意识的研究颇多,比如许子东教授在《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中认为“她打破了‘五四’以来的基本爱情模式”,指出张爱玲“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的声音”,但对于女性意识觉醒的具体过程关注较少。那么白流苏经历了几次女性意识的觉醒?觉醒后的结局如何?她的觉醒是否彻底?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一、白流蘇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张爱玲塑造了一个善于低头又在心灵上“穿着旗袍”的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2期2021-01-17

  • 浅析《倾城之恋》的跨媒介改编
    的原著小说《倾城之恋》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为例分析改编后影视作品与原著的不同之处。关键词:《倾城之恋》电影;电视剧一、《倾城之恋》原著小说的改编现象《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2021-01-10

  • 关联理论视角下看“与子相悦”和“与子成悦”
    关联理论;《倾城之恋》;英译【作者简介】李华苏(1983.09-),女,汉族,河南鹤壁人,黄河交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翻译。引言关联理论(Relevane Theory)最早出现于《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这本书是在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合著。关联理论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动态语境下的交际和话语理解。1991年,他们的学生Ernst-August Gutt写出并出版《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首次将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10期2020-12-23

  • 倾城之恋》中的性别语言研究
    语言社会。《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处于人生绝境处怀着孤注一掷的心决绝地将自己的命运前途“赌”在婚姻上的女性形象。文中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本文旨在通过对双方对话的分析,探讨性别语言的特色。关键词:倾城之恋 性别 语言一.《倾城之恋》的写作背景《倾城之恋》是张爱玲1943年表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文中以一个试图冲破旧式家庭牢笼的女性视角—白流苏,描述了一段从上海到香港的战时爱情故事。小说似乎是一个完美结局,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倾城之恋》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地久天长了。倾城之恋,一个地方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但不是所有的旷世之恋都会在战争中成全恋人。“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樨花。”张爱玲曾经认为,爱情只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看到了没有经济地位的平等,爱情也将是虚空的神话。而她却给范柳原和白流苏安排了一个圆满的“患难见真情”的结局。认为在战火焚烧的时代,总能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但艺术作品终究是虚构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名家名作 2020年12期2020-11-22

  •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1001)《倾城之恋》是一个最曼妙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写出的最精彩的故事。作为民国极富盛名的才女,张爱玲对爱情看得通透,对人生参悟的明了。她笔下的白流苏却不曾像她一样了解爱情。当代学者孟悦、戴锦华认为:“《倾城之恋》这部爱情传奇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它是无数古老的谎言、虚构与话语之下的女人的心酸的命运。”[1]范柳原和白流苏,一个是自私的男人,一个是自私的女人。两个自私的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中占据了一个容身之所,谈了一场倾城之恋。爱情往往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5期2020-11-17

  • 女性主义视阈下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研究
    摘  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经历一次失败婚姻后,受尽冷嘲热讽,不得不与范柳原展开一场“爱情的博弈”来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权利,这场“爱情的较量”背后蕴含着身为她身为女性的无奈和悲哀。本文试图从揭示都市女性外部生存焦虑、对女性内面心理的审视和拷问以及消解男权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其中寄寓着的清醒而又深刻的女性关怀意识。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女性主义;关怀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婚姻与爱情背离
    大放异彩。《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难得的大团圆结局,但团圆背后却生出另一种怅惘,本文力图从“陌生化”视角来剖析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同时探讨小说婚姻与爱情背离的原因。关键词:《倾城之恋》;陌生化;婚姻与爱情背离20世纪40年代战争带来历史的大变动,这时期的文学题材大多数都在对腐朽的现实政治进行抨击和否定,同时也体现出在新旧交接时期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张爱玲是一个特立独行,具有审美超越性的作家,创作的《倾城之恋》挑战同时期文学主流规范,没有将“爱国主义”与“民族

    北方文学 2020年8期2020-07-06

  • 探析《倾城之恋》中的修辞手法
    临摘 要:《倾城之恋》是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精致独特,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尤其是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新奇而又具有创意。文章根据作品中出现的比喻、比拟、对照和排比这四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大体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欣赏它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倾城之恋》;比喻;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在《倾城之恋》这部作品中,作家张爱玲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虽然主题世俗,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给人一

    大观 2020年4期2020-06-22

  • 重审女性话语下的范柳原
    瑶摘要: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使用女性视角讲述了乱世男女的爱情故事。但是,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的遮蔽之下,范柳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完整。从文章开头他人的负面评价,到与白流苏相处过程中的种种被误解,范柳原内心的想法和真心一直处于遮蔽的状态之下。然而,仔细分析这些误解可以发掘出范柳原真实的一面,并侧面表现出张爱玲眼中的爱情只是“一刹那”的理念。关键词:《倾城之恋》;范柳原;爱情观;女性视角对于范柳原的看法,张爱玲在《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是这样说的: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及人物悲剧
    摘要:《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作为《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由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可瞥见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家庭观,想逃出封建礼教,却仍被禁锢。张爱玲表面上在写白流苏的悲剧,实际上是在写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由于女性本身的虚荣而产生的矛盾。白流苏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时代悲剧 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2020-04-27

  •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性
    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以大团圆结局来收尾的作品,女主角白流苏在这场爱情博弈中最终如愿以偿的收获了婚姻,但细品小说中的文字和意象,总能从圆满中体会到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悲伤。关键词:《倾城之恋》;爱情博弈;圆满;苍凉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发表了《倾城之恋》。初看“倾城”,以为是一部才子佳人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但半部书读下来发现就是“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入

    人物画报 2020年19期2020-03-09

  • 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0000)《倾城之恋》是一部比较集中表现了张爱玲爱情观的作品,《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可谓跌宕起伏,同时因自私而畸形的爱情交易,也是一场爱情的战争。小小的家庭,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也是张爱玲笔下一个典型的形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1.白流苏的性格特征1.1 柔弱。白流苏,虽然她有着白家一样的守旧思想,但是她却又是白家唯一可以接受新思想的“白家另类人”,在一个根本看不到未来的男人面前,她毅然选择离婚

    今天 2020年12期2020-03-04

  • 倾城之恋》与《长恨歌》女性悲剧命运比较
    命运的小说《倾城之恋》《长恨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王琦瑶在不同时代,相同悲剧结局的人生背后不同向度的悲剧性因素。关键词:倾城之恋 长恨歌 女性悲剧 经济独立 性格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96-02《倾城之恋》与《长恨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它们皆把目光投向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女性,冷静克制地以旁观者的姿态将她们的故事徐徐道出;都将广阔浩荡的时代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含蓄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2020-03-02

  •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出现了众多女性,白流苏、四奶奶、白老太太……相较于金锁、长安等明显以悲剧结尾的女性,这些女性的命运似乎是被张爱玲眷顾的。然而,在看似圆满的结局下,仍可以发现这些女性还是没有逃开悲剧的命运,而且是更为苍凉的悲剧——于希望处的绝望。而在这悲剧的背后,更透出张爱玲对女性的洞察,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背后隐藏着的女性群体的问题——依附心理。关键词:《倾城之恋》依附心理 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看似描绘出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流苏成功地成了范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期2020-02-26

  • 对《倾城之恋》艺术细节的再分析
    背景造就了《倾城之恋》的传奇爱情故事。在《倾城之恋》中,时代背景贯穿于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婚恋战中,从而透视出个人的渺小、微不足道以及命运的变化无常。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评价张爱玲:“我不责备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还辽阔得很。人类的情欲不仅仅限于一二种……但心灵的窗子不会嫌开的太多,因为可以免除单调和闭塞。”[1]可见,张爱玲擅长描摹世俗中的平常事,反映世俗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倾城之恋》的主题体现着“世俗人”的价值观。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4

  • 倾城之恋》中的“孤岛”空间
    。关键词:《倾城之恋》 “孤岛”空间 隐含文本一.“孤岛”空间“孤岛”是指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12月租界全面沦陷这一时期的上海法租界与公共租界。唐文标用“上海孤岛”一词定位1943年至1945年的上海,彰显张爱玲身处沦陷区不得不规避政治题材的创作背景。可见“孤岛”一词已不仅仅是时空上的能指,更具有文学层面的涵义——“封闭的”、“独立于主流之外的”。因此,笔者借用这一词形容张爱玲在都市现代化大空间中开拓出另一种文学空间:在时代交替之

    文学教育 2020年1期2020-02-14

  • 圆满中的苍凉
    艺术特色。《倾城之恋》虽然拥有圆满的结局,但依旧渗透着苍凉和虚无。无论是转瞬即逝的繁华安定,还是荒诞冷漠的人间情义,都蕴含着挥散不去的苍凉。小说中如胡琴、镜子等意象的运用,是造就苍凉感的重要艺术手法。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苍凉 意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世纪40年代,年轻的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曾掀起过一股热潮。一九五二年,张爱玲默默赴美,由此消失于中国大陆的文学话语中,直到三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和研究。到如今,伴随着张氏小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
    创作了小说《倾城之恋》,初载于《杂志》,后收入《传奇》,是张爱玲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没落家庭出身的白流苏与华侨富商范柳原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当代学者孟悦、戴锦华认为:“《倾城之恋》这部爱情传奇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它是无数古老的谎言、虚构与话语之下的女人的辛酸的命运。”①白流苏与范柳原交往是“出自一个残酷的现实:求得‘经济上的安全’”,是“为了最狭义的‘生存’投向了一个她不爱的、至少是无暇去爱的男人”。②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思和说:“但我还是觉得,范柳原和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7

  •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
    冰夷摘要:《倾城之恋》书写了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情。同是半新半旧式人物的范柳原与白流苏在封建社会中展开了爱情的博弈,一个反复试探谋求真情,一个故作端庄寻求保障,两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由互相揣摩互相试探进而转变为互相依靠互相安慰,共同塑造了一场精彩的倾城之恋。关键词:张爱玲;白流苏;范柳原;《倾城之恋》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023-02《倾城之恋》是一个最曼妙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写出的最精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5期2020-01-07

  •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性
    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以大团圆结局来收尾的作品,女主角白流苏在这场爱情博弈中最终如愿以偿的收获了婚姻,但细品小说中的文字和意象,总能从圆满中体会到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悲伤。关键词:《倾城之恋》;爱情博弈;圆满;苍凉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发表了《倾城之恋》。初看“倾城”,以为是一部才子佳人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但半部书读下来发现就是“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入

    人物画报 2020年7期2020-01-05

  • 倾城之恋》和《画中情思》对比探析
    从三方面对《倾城之恋》和《画中情思》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其次在人物刻画上对两者进行比较,最后对造成两者悲剧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中泰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关键词:《倾城之恋》;《画中情思》;爱情悲剧作者简介:白丽娜(1994.7-),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