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 蔡邕八分书历史地位的文化构建
    要:东汉末年的蔡邕因其传世文本而成为影响深远的文学家,难以准确归为名下的书法作品与理论著作何以使其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在八分书历史中的地位耐人深思。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来试图还原蔡邕八分书历史和地位的文化构建过程及原因。关键词:蔡邕 八分书 文化构建早期文献中的蔡邕善书与善隶书对蔡邕书法艺术的认知较早见于去汉末蔡邕不远的西晋卫恒《四体书势》『汉末又有蔡邕为侍中、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1]卫恒在此论述篆书时

    中国书法 2023年2期2023-07-17

  • 飞白的创新
    的创造者是东汉的蔡邕。汉灵帝熹平年间,皇帝命蔡邕撰写《圣皇篇》。蔡邕完稿以后,前往鴻都门(皇家藏书的地方)交差。正好碰到工匠在修葺鸿都门,蔡邕便在门外等候诏见。这时候,蔡邕看见工匠用刷石灰的刷帚在墙上写字玩耍,一下就喜欢上了这新鲜的玩意儿。蔡邕交差回家之后,十分兴奋,在工匠的启发下,创造出飞白的书体。

    知识窗 2023年6期2023-07-06

  • 倒屣相迎
    蔡 邕的欣 赏。蔡邕是谁?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大家,也是朝廷的显贵人物。很多人想求见蔡邕,纷纷去蔡府拜访,导致蔡府的大门口每 天 门 庭若市、水泄不通;而蔡府里面也是宾客盈 门,热闹非凡。一天,蔡邕正在府中待客,宾客们围着他,仿佛众星拱月一般。这时,仆人来禀告,说有一位名叫王粲的年轻人登门求见。蔡邕一听,高兴坏了,竟然连鞋子都没穿好,趿拉着就跑了出去,亲自去门口迎接王粲。宾客们都很诧异,心想这王粲是什么来头?等到王粲进来后,宾客们一看,就更惊讶了——这人看

    红领巾·萌芽 2023年6期2023-06-22

  • 从历史中的蔡邕看高本《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的塑造
    是附会于汉末名士蔡邕而产生,通过爬梳文献具体探究历史上的蔡邕形象与高本《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形象,从而分析两者异同之处,可得出《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塑造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尊重史实并理解蔡伯喈形象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关键词】蔡邕;蔡伯喈;历史;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04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蔡邕重情求真的个性对其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031001)蔡邕是汉末文人的翘楚,对建安文人影响很大,目前学界关于蔡邕的研究虽成果颇丰,但多侧重于其碑文和辞赋的研究,鲜有关注蔡邕的个性特点,对于蔡邕的个性对文学创作影响的研究更是付之阙如。本文试图从个性入手,探讨蔡邕个性对其文学创作及文学观念的影响,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一 蔡邕重情的个性特点蔡邕虽出生于世家大族,却一生坎坷。早年即丧双亲,由叔父抚养成人,这种幼年丧亲的身世以及亲情的缺失使蔡邕对亲情极为渴望,所以蔡邕终生皆极为重视宗亲之情。入仕后又因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3

  • 蔡邕名字的“邕”“雍”异文现象试探
    10097)一、蔡邕之名的“邕”“雍”争议蔡邕(133—192 年),字伯喈,东汉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月令章句》《劝学》《独断》等。熹平四年(175 年),蔡邕等人请求“正定六经文字”,他又亲自书丹上石,立碑于太学门外,供天下士子抄录摹习。此碑即“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碑成后,观视及摹写者甚多,“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蔡邕本人可谓汉字正字专家。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偏偏蔡邕本人名字的写法,却存在“邕”“雍”二字之异,聚讼不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2022-10-11

  • 书写传承蔡邕(一)
    ●王雁 编蔡邕是东汉时期名臣,也是文学家、书法家。古时的人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术六艺,而蔡邕就是成绩优越的那个。他精通音律,善于写辞赋,又精于书法,擅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蔡邕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甚大。一天,蔡邕看见一个工匠,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墙。由于笤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浓,所以刷完的墙一道黑一道白,看上去很不舒服。蔡邕便站在墙下,观察良久。他突发灵感,反复练习在毛笔中的墨用尽后,写在纸上的笔画形成的虚实效果,创出“飞白”书。飞白书可以理解为书

    奥秘 2022年8期2022-09-02

  • 以《琴操》对歌《诗》五曲的记载为证据核心看《琴操》的始作
    琴操》作者锁定在蔡邕身上提供了核心证据。关键词:《琴操》;歌《诗》五曲;蔡邕中图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22)03-0021-08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2.03.003一、学者关于《琴操》作者和创作年代的探讨《琴操》已佚,今存作者题作“蔡邕”的卷本《琴操》是伪书①,而同样题作“蔡邕”的王谟本《琴操》是辑佚书。二书关于作者的记载都不能作为判定《琴操》作者和创作年代

    音乐探索 2022年3期2022-07-11

  • 焦尾琴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大臣,更是超级大儒,学贯诸艺,文望天下。不幸时逢乱世,家人离散。他只身逃离洛阳,辗转避难,寄住在吴地一个小山村里。 某天,邻人煮猪食,这是农家再平常不過的事。数头猪正围灶兜转哼哼。灶里忽传出不同寻常的炸响,众人一惊,猪亦吓得四散。蔡邕趋前急视,见灶内烟尘弥漫,是一根粗大的老梧桐木在燃烧中发生纹路爆裂,大呼:“此良材也!”急将燃木抢出,徒手扑灭余火,连叹“可惜”。若说万物皆有灵,这根梧桐木即是因遇蔡邕,死而复生矣,亦千载难逢之事。梧桐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4期2022-06-16

  •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033000)蔡邕是东汉末期的文苑巨擘,多才多艺,精通经学、史学、音乐、文学、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人所敬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蔡邕推崇备至,《时序》篇云:“自安和以下……王马张蔡,磊落鸿儒”[1],其中“蔡”即指蔡邕。在《铭箴》《颂赞》《杂文》《诔碑》等篇中也对蔡邕多种文体的创作进行评论,其中最为看重其在碑文方面的成就,“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文心雕龙·诔碑》),认为自东汉以来,在碑文创作上,蔡邕为第一巨匠,是东汉末期乃至后世碑文创作当仁不让之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28

  • 汉末《论衡》初传
    环,东晋葛洪首倡蔡邕“入吴始得《论衡》”说,作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在此期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蔡邕 王充 《论衡》 传播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其生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蔡邕一生著述颇丰,今人邓安生整理的《蔡邕集编年校注》综合前人成果,是目前较为全面的本子,本文引文皆采于此。因为蔡邕相关作品、材料保存较少以及历史上蔡邕形象由忠孝两全逐渐演变为不忠不孝等原因,至今,蔡邕的研究与其在汉代的地位和成就尚不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焦尾”劄记
    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蔡邕(133 —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说的是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声音不凡。

    民主 2021年2期2021-08-27

  • 蔡邕与永州汉代石刻
    东汉的蔡邕,书法理论著作如《篆势》《笔论》《九势》等,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后汉书·蔡邕传》载,公元175年,蔡邕和其他儒家学者正定六经文字,并“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被后世奉為学习隶书的不二法门。文人风骨,可昭日月。以太学首领郭泰和蔡邕为首的清流党人,不愿与鸿都门学的仕宦同朝为官。蔡邕上书反对鸿都门学,结果以清流党人失败告终,史称“鸿都门事件”。因此,蔡邕与家属一起流放。期间,蔡邕游走各地,履痕潇湘。据明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7期2021-08-10

  • 史学素养与蔡邕的碑文创作成就谫论
    041000)蔡邕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家, 其在经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领域皆有很深的造诣,但笔者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蔡邕的研究多侧重于经学和文学方面,对于其史学成就却鲜有论及[1]。而据史书记载蔡邕最重要的身份是史学家,并且其史学才能对文学创作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蔡邕的创作成就以碑文为主, 而碑文的创作即和史学有极大联系,所以古今学者一致认为创作碑文须具史才,如近人冉德昭云:“为一碑文家, 除了文人应备之条件外,须具有史才”[2]。而据笔者研究蔡邕在碑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14

  • 蔡邕:成于才华,败于温度
    洛冰蔡邕是东汉辞赋大家,他博学多才,诗文、天文、书法等造诣都很高,留下百篇辞赋名作,创造了书法“飞白书”,斫成传世名琴焦尾琴,是一位后世推崇的旷世之才。然而和历代许多才子一样,蔡邕最终无力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导致结局悲惨。蔡邕时期,正是东汉灵帝执政期间,宦官专权,皇权减弱。汉灵帝还打破规制,一次性封了12位宫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并搜刮民财,致使民怨沸腾,生灵涂炭,出现末日之相。当时很多官员对灵帝的做法敢怒不敢言,都选择明哲保身。唯独蔡邕性格耿直,想扭转乾

    百家讲坛 2020年5期2020-08-29

  • 倒履相迎
    倒屣而迎倒屣迎宾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官任左中郎将。他十分好客,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每天到他家求学的人也很多,常常是车乘千余,街巷堵塞。但在众人之中,最令他佩服的是王璨。有一天,蔡邕因工作劳累,十分困乏,正躺在床上休息。忽然家丁报告说门前有位叫王粲的客人来访。蔡邕一听,立即起身出迎,慌忙中把鞋子穿反了。蔡邕又发帖设宴,非常客气地请王粲为上宾。其他客人原以为来了什么显赫的贵客,没想到进来的却是一位又瘦又小未成年的孩子。大家看到蔡邕对一个孩子十分敬重热情,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后汉书·蔡邕
    :“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②者,不旋踵矣。”又切勑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宾客部曲议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卓谋之于邕,邕曰:“太公辅周,受命剪商,故特为其号。今明公威德,诚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为未可。宜须关东平定,车驾还反旧京,然后议之。”卓从其言。二年六月,地震,卓以问邕。邕对曰:“地动者,

    领导月读 2020年11期2020-03-03

  • 蔡邕文学研究七十年
    国成立七十年来,蔡邕文学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虽无皇皇巨著,却有明显的深入。专著可以邓安生的《蔡邕集编年校注》、高长山的《蔡邕评传》为代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赵德波独自发表15篇,论及蔡邕作品的意象、《诗》《书》称引等问题;刘跃进、袁济喜等学者见解深刻,影响较大。生平、著作与文学史地位研究生平及著作整理研究,是蔡邕文學研究的基础。发表论文约15篇,著作3部。史福庆等认为蔡邕故里为尉氏县蔡家庄;朱绍侯则讨论了杞县说与尉氏县说各自的合理性。刘跃进根据历代著录以

    博览群书 2019年11期2019-11-27

  • 浅论蔡邕对书法理论发展的贡献
    代时期最为杰出的蔡邕,他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的成就可谓实至名归。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创造了“飞白书。”蔡邕书法理论有《篆势》、《笔势》和《九势》保存至今,对汉代以后有深远影响。蔡邕是《熹平石经》倡议者和前期参与者之一。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他所作的小赋绝大多数切近生活,取材语言清新,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关键词:蔡邕;《九势》;书论;飞白书引言: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的更迭都会引起社会思潮的变迁。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

    学业 2019年9期2019-09-10

  • 蔡邕听琴
    高。东汉时期有个蔡邕,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在音乐方面,他很有成就,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写过《琴操》一书。蔡邕曾经做过官,做官时因为人正直,办事公正,遭到邪恶势力的谗言诬害,被充军流放。过了许久,他又被赦免。赦免之后,他带着一家老小在外奔波,为的是躲避那班有权势的恶人们的谋害,在外过着流亡的生活。后来,他躲到自己的故乡陈留去了。乡亲们听说蔡邕回来了,都很高兴,因为蔡邕为老百姓做过好事,威信一直很高。一到家乡,亲朋好友一个个请蔡邕到家中去促膝叙谈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6期2019-06-27

  • 飞白书的前世今生
    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蔡邕小档案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郡圉(yǔ)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才女蔡文姬之父。他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他写的隶书,结构严谨,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蔡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8期2018-09-17

  • 飞白书的前世今生
    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蔡邕小档案蔡邕(yōnɡ)(133年—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郡圉(yǔ)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才女蔡文姬之父。他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他写的隶书,结构严谨,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蔡邕不是一个闭門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蔡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7期2018-09-07

  • 蔡邕的文士心灵
    乐和书画的喜爱,蔡邕虽为传统经儒之士,其文赋、音乐、书画对东汉晚期的文艺审美风尚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蔡邕(133—192)主要活跃于汉桓帝、灵帝时期的文坛,他学识渊博,与当世大儒文士交往颇深。他是“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后汉书·胡广传》)的胡广的学生,与“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后汉书·卢植传》)的卢植交情颇深,也是汉末大儒郑玄的老朋友。与卢植、马融族孙马日磾、杨彪、韩说等在东观同校《五经》。蔡邕文赋在当时即享有盛誉,其碑铭尤为著名。《文心雕龙

    醒狮国学 2018年3期2018-04-10

  • 蔡邕偶创“飞白”
    詹腼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曾经拜他为左中郎将,所以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精通篆书、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都是后人对他书法的赞誉。蔡邕学习书法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一次,蔡邕进嵩山学习书法,在石洞里发现了一本写在素绢上的墨迹,用笔犀利,八方得势,很像籀书、大篆,内容是写李斯、史籀等的用笔方法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10期2018-03-07

  • 蔡邕与汉魏士人之间
    宋亚莉蔡邕(133—192)生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字伯喈,陈留圉人。蔡氏家族在汉代极有声望,蔡邕十四祖蔡寅,六世祖蔡勋,父蔡棱皆名载史册。蔡邕主要活跃于桓帝、灵帝时期,他不仅师从当时经儒大师,还与诸多名士尤其是经学传人交好,更对后学提携举荐,不遗余力,故顾炎武说他“文采富而交游多”(《日知录·两汉风俗条》)。师事名儒,尊师重学袁滂是蔡邕的亲舅舅,他在汉灵帝时曾任司徒。此人“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博览群书 2018年11期2018-02-13

  • 儒而文者:蔡邕的人生旨趣与追求
    为汉末文化大家,蔡邕无疑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但他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家,汉末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变化,使得他在人生价值、人生旨趣追求等上已经开始挣脱经学藩篱,由儒而文,体现出时代新变。关键词:蔡邕 经学 士人 价值追求蔡邕(133-192),字伯喈,汉末女诗人蔡文姬之父。史载其学无所不窥,其著述创作遍及当时的经学、文学以及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为汉末首屈一指的文化艺术大师。但当我们具体考察蔡邕的一生,会发现许多复杂甚至矛盾的现象:他屡言祸福倚伏,却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2-07

  • 蔡邕被诛
    蔡邕被诛初,司徒王允数与邕会议,允词常屈,由是衔邕。及允诛董卓,并收邕,众人争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谓允曰:“伯喈忠直,素有孝行。且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定十志。今子杀之,海内失望矣。”允曰:“无蔡邕独当,无十志何损?”遂杀之。(南朝梁·殷芸编纂《殷芸小说》)□耕斋点评汉末有两个人物很有意思,尽管本人都名重一时,但时过千年,各自的“女儿”却比他们更为人们熟知。这两人,一个是司徒王允,策划干女儿貂婵,巧使“连环计”,挑拨吕布杀死了董卓;一个是左中郎将蔡邕,女儿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7年12期2017-12-19

  • 蔡邕偶创“飞白"
    ●文/詹腼蔡邕偶创“飞白"●文/詹腼★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曾经拜他为左中郎将,所以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精通篆书、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都是后人对他书法的赞誉。蔡邕学习书法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一次,蔡邕进嵩山学习书法,在石洞里发现了一本写在素绢上的墨迹,用笔犀利,八方得势,很像籀书、大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0期2017-11-01

  •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五十九岁时,他担任汉献帝的左中郎将,进出常常是前呼后拥,车骑填巷,真可谓朝堂显贵,名垂朝野。当时,有个叫王粲的人,因慕蔡邕之名,专程从山东步行到长安拜访蔡邕。此人虽然年少,不过十六七岁,却也才华出众,名传四方。这天,蔡邕正在家中与来宾交谈,门房前来禀报:“有王粲求见。”古时候,人们在家里有个脱鞋席地而坐的习惯,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急忙起身相迎,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好,倒拖着鞋子就往门外奔去。满座高士见蔡邕如此急忙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7年15期2017-04-14

  • 知 恩
    ,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蔡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敢违背国家而投向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由自主,就忍不住哭了,自知罪大,愿公原谅。”众臣见他有如此知遇之感,皆请求王允饶恕他,虽然最后蔡邕依然没能逃过一死,但当时的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之哭泣。这便是成语“知遇

    中外文摘 2016年22期2016-12-17

  • 知恩
    ,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蔡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敢违背国家而投向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由自主,就忍不住哭了,自知罪大,愿公原谅。”众臣见他有如此知遇之感,皆请求王允饶恕他,虽然最后蔡邕依然没能逃过一死,但当时的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之哭泣。这便是成语“知遇

    文苑·感悟 2016年6期2016-12-13

  • 知 恩
    ,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蔡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敢违背国家而投向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由自主,就忍不住哭了,自知罪大,愿公原谅。”众臣见他有如此知遇之感,皆请求王允饶恕他,虽然最后蔡邕依然没能逃过一死,但当时的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之哭泣。这便是成语“知遇

    文苑 2016年16期2016-12-06

  • 蔡邕辞赋成就略论
    摘 要: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文艺成就不仅独步汉末,冠绝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邕以碑文著称,刘勰曾称“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所以他的碑文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偏爱。相比之下,辞赋等其他文体往往被冷落。但仔细品读《蔡中郎集》,你会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蔡邕的辞赋很有可观之处。本文即从艺术特色方面入手,分析蔡邕辞赋创作成就,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蔡邕在辞赋史上的地位。关键词:蔡邕;辞赋;艺术成就;影响作者简介:赵志芳,河北邯郸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2016-11-02

  • 解读蔡邕
    8017)解读蔡邕蔡德莉(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17)摘要:蔡邕是汉末魏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博采众长。在他身上,既能看到传统儒家的思想观念,又能看到道家思想的影子。在东汉末年文坛上,蔡邕的赋作也占有一席之地。历代文人都对其评价中肯,值得细细品读。关键词:蔡邕碑文赋思想影响蔡邕,东汉后期著名文人,著名女诗人蔡琰之父。据《后汉书·蔡邕列传》所记载:“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2016-03-16

  • 从文坛大家到碑铭专家——从《文心雕龙》看蔡邕文学地位的变迁
    从《文心雕龙》看蔡邕文学地位的变迁吴从祥(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关键词:蔡邕;刘勰;《文心雕龙》;《文选》;陆机;挚虞;碑铭专家收稿日期:2015-04-16基金项目: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2015M570345)作者简介:吴从祥(1973-),男,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E-mail:wucongxiang402@163.com。中图分类号:I206.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6-01-19

  • “蔡中郎”的是是非非
    、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公元132—192)。一、蔡邕之死冤不冤?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出身于官僚世家,“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是个为时人所推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事母至孝。作为文学家的蔡邕,他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偈句;又善辞赋,其《述行赋》揭露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对人民疾苦有所反映。汉灵帝时蔡邕为议郎,因应密诏上书论朝政阙失而受到中常侍程璜的构陷,被关进洛阳监狱,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文史杂志 2016年1期2016-01-09

  • 从文坛大家到碑铭专家
    关键词:蔡邕;刘勰;《文心雕龙》;《文选》;陆机;挚虞;碑铭专家摘要:刘勰《文心雕龙》对蔡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说。从称引数量来看,《文心雕龙》在10篇中共论及蔡邕12次,这些称引大多集中于论述有韵之文的篇章中。可见《文心雕龙》颇重视蔡邕的有韵之文,将蔡邕视为东汉文坛名家,对其清辞丽句甚是赏识。但从文体的角度而言,《文心雕龙》仅盛赞蔡邕的碑、铭等,对其辞赋、散文等其他文体则不太看好,甚至有微言。刘勰的这些观点不过是对陆机、挚虞等人观点的继承与发挥。可见,在六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论经学素养对蔡邕的影响
    盟主与艺术大家,蔡邕无疑有着深厚的经学素养,但蔡邕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家。他身上浓郁的尊经、忠孝,以及通经致用、推崇礼治等思想,都可视为经学修为在他身上的集中体现。关键词:蔡邕 经学 通经致用 礼治蔡邕作为汉末首屈一指的文学与艺术大家,在两汉深厚的经学传统与浓郁的经学氛围中,从小即“覃思典籍,韫椟六经”,有着扎实的经学功底,兼通今古、博学多才,连汉灵帝也许之为“经学深奥”。而培育深厚的经学素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与决定了蔡邕一生的政治实践与人生追求。一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知止的智慧
    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游览了此殿,也在写《鲁灵光殿赋》。当蔡邕写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了王延寿的作品,不由得大加赞赏,连连称奇。蔡邕自叹不如,随即停笔,另写其他文章,后来创作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馬融和蔡邕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知止是他们共有的人生智慧。事实上,知止不是畏缩和胆怯,而是一种智慧: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而且需要远见。也正是因为懂得知止,他们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适用话题:能力、放弃、收获、智慧、选择等)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7期2015-03-28

  • 马融和蔡邕: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游览了此殿,也在写《灵光殿赋》。当蔡邕写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了王延寿的作品,不由得大加赞赏,并连连称奇。蔡邕自叹不如,随即停笔,另写其他文章,后来创作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马融和蔡邕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知止”是他们共有的人生智慧。事实上,“知止”不是畏缩和胆怯,而是一种智慧;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也正是因为懂得“知止”,他们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素材分析】马融和蔡邕面对前人不可超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4期2014-06-26

  • 蔡邕生年考
    37009)对于蔡邕的身世,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邕传》中的记载,但《蔡邕传》并没有具体而微的阐述,因此导致后世研究者对此结论的不同。一、两种蔡邕生年说(一)生于132年说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蔡邕出生于132年。据《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1](P2006)《蔡邕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焦尾琴
    听了,又惊又喜。蔡邕呢?蔡邕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操拜蔡邕为师,经常去蔡府和老师探讨天文、音律和辞赋方面的知识。蔡邕并不像桥玄、何颐、许劭那样评价曹操。某次曹操请蔡邕评价自己,蔡邕竟然命侍女请出蔡文姬弹琴,蔡邕拈须沉吟,微笑面对曹操,说,且来听文姬弹奏的琴曲是何等的曼妙。这是曹操第一次见到蔡文姬,第一次见到那把传说中的“焦尾琴”,第一次聆听了琴声的曼妙,目睹了文姬的妙丽无双。曹操再见文姬,已是十多年后。这是后话。还说蔡邕蔡邕越是不评价曹操,曹

    小小说月刊 2013年1期2013-05-14

  • 焦尾琴
    知道,那是避难的蔡邕先生,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抒发情怀呢。太不公平!我小声地嘟哝着,我为什么不能成为先生抚爱着的琴呢?我的经历,我的材质,我的激情,我的内能……哪一样不比他弹奏的那个强?哈哈,这是命运啊!同类们嘲讽我说。可是,我不是一般的桐木啊,我是有志向的桐木啊!我喃喃着,想表露自己与众不同。你?等着吧。身边的家伙们继续着对我的挖苦,你再优秀,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等着一同化成灰烬?还真是。话刚说完,我被人拉拽到了灶火边。再眨眼工夫,又被扔进熊熊燃烧着的灶膛里

    小小说月刊 2012年3期2012-05-08

  •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
    ,才是时尚达人。蔡邕就是这类复合型人才,他“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身怀绝技,自然要待价而沽。奈何汉桓帝不识货,只把他当作音乐超男,蔡邕自然不干,以生病为由,半路开溜。汉灵帝也看好蔡邕。不过他是个文青,创作之余,更喜欢主持沙龙,与一帮文痞侃大山、织花边,倒也自得其乐。太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乐得弄权。但天公不作美,地震、蝗虫、冰雹一阵狂轰滥炸,炸得灵帝找不着北。良久才回过神来向大臣要对策。古代遇灾,都是天谴论,弄不好皇帝也要作罪己诏的,那帮老油子

    百家讲坛 2012年4期2012-02-11

  • 蔡邕“从卓致死”本事刍议
    610500)蔡邕“从卓致死”本事刍议陈海燕(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四川成都 610500)董卓带兵入京,开启了汉末政坛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局面。毫无疑问,作为一介残忍暴虐的武夫,他死不足惜,但他对蔡邕的恩遇和重用,却造就了蔡邕的悲剧命运。随着对董卓之死所发出的一声叹息,蔡邕被王允斥为附逆而下狱,最终死于非命。蔡邕之死,历来论者纷纭,观点不一。本文尝试结合汉末的政治环境及蔡邕的人生经历对他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蔡邕“从卓被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东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蔡邕赋作的文学性审美阐释——以《述行赋》《协初赋》《青衣赋》为例
    445000)蔡邕赋作作为汉末纯文学的代表,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学价值。本文拟从“捃摭经史”和辞采追求两个角度对蔡邕赋作的文学性作出具体审美阐释。一、捃摭经史,华实布蔡邕是东汉经史大家,经学深奥,曾经校书东观,正定六经文字,刻熹平石经,“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后汉书·蔡邕列传》)故蔡邕赋作多“捃摭经史”(《文心雕龙·事类》),隶事用典。刘勰多有评论,《文心雕龙·事类》“: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因书立功,皆后人

    名作欣赏 2010年6期2010-08-15

  • 蔡文姬的家教
    平已经超过了其父蔡邕,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昭明太子的《文选》选了蔡邕的《郭有道碑》、《陈太丘碑》,这两篇碑文虽然历来受人称道,但站在文学的立场上来看,有点应景的味道,不够精彩。然而,蔡文姬又是蔡邕这一生最好的“作品”,在那部戏说历史的电视连续剧《曹操与蔡文姬》里,曹操见到蔡邕后,文绉绉地拍马屁说:“见到文姬,就知道蔡邕先生的内心之美会在人间幻化成怎样的形象!”这话听着是别扭了点,但意思是对的。蔡邕是大书法家,作为一代大儒,他还精通天文数理,妙解音律,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10期2009-12-09

  • “满村听说蔡中郎”溯源
    石 静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被称为蔡中郎。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关于他的传说颇为丰富。他精通音律,流亡吴地时发现焦尾琴;他工于书法,自成“飞白体”;他将万卷藏书赠给王粲,留下“蔡邕之赠”的美名。从汉末至魏晋,蔡邕在士林中极有声望,为乡里所宗。南北朝隋唐时期,他因“事董”开始受到讥讽,在宋代更是遭到丑化,尤其是在戏曲《赵贞女蔡二郎》中,他被描写成一个忘恩负义的薄行士人。蔡伯喈的这一反面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渐渐脱离历史真实,成为“负心汉”的典型。陆游的《小

    寻根 2009年5期2009-12-03

  • 大文豪蔡邕为何被推上断头台
    平息了董卓之乱。蔡邕受牵连下狱,董卓被诛,王允疑蔡邕有“怀卓”之意,将其囚死狱中。六七百年之后,温庭筠过蔡中郎坟时发出了如下感慨:“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那么,一代大家、学者楷模、人中至孝的蔡邕蔡中郎缘何被杀,他死后若干年为何还能得到后人同情和争议呢?一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经史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是一位集文学与艺术于

    百家讲坛 2009年17期2009-11-16

  • 七子之冠冕——王粲
    出众,著名文学家蔡邕非常赏识他,还与他结成了“忘年交”。一天,王粲到长安去拜访蔡邕。这时蔡邕正与当时的几位著名学者聚会。门房禀报说:“有个叫王粲的求见。”年近六十的蔡邕一听王粲在门口,就慌忙起身去迎接,匆忙之中连鞋子都没穿好,倒拖着鞋子就往门外奔去。在座的人见蔡邕如此急慌,以为又有什么高官显贵来了,也都连忙起身恭候。等到蔡邕和王粲进来,大家不禁吃了一惊,来人原来是个孩子:年幼,矮小,其貌不扬。这时蔡邕向宾客介绍说:“这孩子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我还准备将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09年3期2009-04-10

  • 文姬辨琴
    的才女,他的父亲蔡邕也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看到家中的猫正在抓一只老鼠,搏斗了半天,也没有把老鼠制伏。蔡邕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把这种情绪灌注到琴的旋律中。过了一会儿,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猫鼠的搏斗快结束了吧。”蔡邕很吃惊,听了蔡文姬的解释后,高兴得连声称赞。可惜蔡文姬生活在战乱年代,她曾被匈奴人掳去,背井离乡二十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文姬归汉后,整理了许多父亲散失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8年9期2008-04-15

  • 蔡邕之死
    李国文提到蔡邕的死,必然要涉及到两个人,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始时就出现的董卓和王允。这两位,一为武将,一为文臣。按道理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蔡伯喈有一百个理由应当死在董卓手里,他也有过要杀他的意思。然而,杀人如毛的军爷,却对这位大师,表示出一个大老粗干部,对于知识的莫大尊敬和言听计从;相反,同是知识阶层,同是文化精英,却被女人般的嫉妒心所控制,对比他强许多的同行,全无顾惜,毫不怜悯,本人央求也不行,大家说情也不行,连眼也不眨一下,就推下去杀了。世事难

    杂文选刊 2007年9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