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 转变、妥协与冲突:洪武时期中安藩属关系变迁研究
“以小事大”,明太祖曾在处理朝鲜事务中提到“以小事大,事事都要至诚,直至正正”(2)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40页。;朝鲜认为应通过“修聘献之仪”的方式(3)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8页。,以达到“事大至忠”“事大以诚”的效果;安南陈朝宗室陈元旦则在去世前告诫陈艺宗“敬明国如父”(4)[越]吴士连等,孙晓主编:《大越史记全书》卷八,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4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08
- 宋濂真的“一字一寸心”?
的读书人,也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的老师,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其《送东阳马生序》等名篇,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宋濂不仅是卓越的散文家,亦是了不起的诗人。宋濂的笔下,一直流淌着优美的诗行。在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宋濂在元末、明初的诗歌创作,存在显著不同。元末与明初,时异诗情殊在元末的诗作中,宋濂细致地描摹自身病痛,表达对生命的体悟与思考,如《始衰》云,“人生大化中,飘潇风中花。百年终变灭,感慨欲如何”。我们于字里行间,可以
大学生 2022年9期2022-10-09
- 明初东胜卫置废考辨
、《明史》和《明太祖实录》关于东胜卫初置时间的记载研究者对东胜卫初置时间看法不一主要与两则史料相关,一则史料出自《明史》①,另一则史料出自《明太祖实录》。研究者多以《明史》的记载为依据,提出东胜卫初次设置的时间是洪武四年(1371年)②。 《明史·地理志》曰:“东胜卫,洪武四年正月,州废,置卫……领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五花城千户所、干鲁忽奴千户所、燕只千户所、翁吉剌千户所,俱洪武四年正月置。 ”[1]973-974《明太祖实录》对此事也有记载:“故元枢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8期2022-08-19
- 清朝为什么承明制
极几乎全部照搬明太祖定制的蓝图,参照明初的政府架构与制度,搭建清朝的政府。清顺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关后,顺治帝即着手让人翻译明太祖的《洪武宝训》,并亲自写序,刊刻满汉双文,颁行天下。通常,新王朝都建立在对旧王朝的反抗之上,而清朝则向世人宣布自己是继承明朝,继续遵循明朝建立之初的祖训。这相当于拨乱反正,表明清朝初期的帝王对于明太祖的制度有着高度认可。既然高度认可明太祖的制度,那明朝的衰败又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曾一再表示过,明朝政治的
中外文摘 2022年11期2022-08-02
- 明朝初期的对日认知与“日本国王良怀”名号
——洪武年间中日外交问题新探
王去世以后,《明太祖实录》中依然出现良怀入贡的记录。(2)一般认为,怀良亲王于弘和三年(1383)在筑后国矢部去世(参见[日]森茂晓:《皇子たちの南北朝:後醍醐天皇の分身》,东京:中公新书,1988年,第195页);而《明太祖实录》中最后一次记载良怀遣使来贡是在洪武十九年(1387)十一月(《明太祖实录》卷179,“洪武十九年十一月辛酉”条,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2713页)。明朝为何异常执着于与“日本国王良怀”的外交?以“良怀
海交史研究 2022年4期2022-05-10
- 基于明太祖时期“诏令文书”分析明朝和朝鲜半岛关系
武元年)开始,明太祖就派遣使臣出使周边各国颁诏,始终致力于与周边诸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据明太祖晚年追忆,他即位便“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2]3534。其中“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殊俗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2]3535。由此可见明太祖和平外交的初心。明初,控制漠北及辽东地区的蒙古残余势力,继续沿用元朝国号北元,王氏高丽选择盟友时在北元与明之间徘徊不定。北元当时实力强盛,“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8
- 明初贪腐不绝探源
350007)明太祖反贪,以手段之严酷、态度之坚决,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或再版与明太祖相关之传记、故事、专题论著计十余种,公开发表的文章达千余篇。书籍如吴晗《朱元璋传》、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杨一凡《明初重典考》等;论文如程蓓蓓《明初朱元璋重典治贪探析》、李素宁《朱元璋惩贪述论》、陈平其《朱元璋反贪的历史启示》等。关于明初贪腐的成因,学界普遍关注到官俸过低带来的影响,但对前代的历史惯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7
- 解缙二修《明太祖实录》相关问题研究
性人物。作为《明太祖实录》第二次修纂的总裁,初膺大任,终遭猜忌,所修实录也遭抛弃。关于解缙二修实录之事,未见有专门研究之论著①参见:孙文龙《建国以来解缙研究综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15-17、20页。,只有吴士勇《〈明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②吴士勇《〈明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第106-111页。和邓闳旸《解缙与〈明太祖实录〉三修本》③邓闳旸《解缙与〈明太祖实录〉三修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1
- 内外制衡:明太祖管理内官的制度设想与政治实践
李建武明太祖对汉、唐两朝内官干政所造成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内官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内官赴外干预外朝事务,企图将内官活动范围限定在宫廷之内。为了更好地管理宫廷内官,明太祖建立了完善的内官衙门,制定了很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有明一代内官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正是在体系的庇护下,内官在洪武时期开始频繁被派到各地执行多项任务,为明代内官权势的扩张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明太祖管理内官的实践与设想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本文拟从明太祖管理内官
求是学刊 2020年5期2020-11-24
- 宋濂诚实不隐
】①帝:这里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通“翌”。③主事茹太素: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明初大臣。④恶: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⑤景濂:宋濂的字。【今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饭菜。宋濂全部如实回答。明太祖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明太祖有时私下召见宋濂,询问大臣们的善恶,他只举出那些品行好的大臣,说:“品行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品行不好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8期2020-07-16
- 进谏
意不去。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闷闷不乐。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得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顶着一顶小帽子。画毕,敬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細细观赏,百思不解画中含意。想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道:“此画进谏得好,朕即采纳。”从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亲朋戚友为官了。你知道刘伯温那幅画的奥妙所在吗?谜底:刘伯温那幅画寓意:冠(官)多发(法)乱。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20年2期2020-05-29
- 洪武年间明朝对高丽(朝鲜)的绥辑与防范
安全。关键词:明太祖;高丽;朝鲜;防范中国古代封贡体系始于秦汉,终于晚清。纵观其2000余年的演进历程,可以说在每一个中原王朝肇建之初,其封贡体系的建立过程即是强力打破旧有封贡体系格局、重新调整地缘政治关系的过程。期间,中原王朝是否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武力和战略决心,是影响其封贡体系的构建是否顺利、建立之后是否能够长期维系的重要因素。明朝亦不例外,藉助明军对蒙元残余军事力量的迭次打击,蒙元残余军事力量逐步退居漠北,明朝封贡体系在洪、永之际基本确立。但这一过程持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2020-03-10
- 明太祖时期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关重要的作用。明太祖时期是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在经历元末天下大乱以后,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而明初政府也无法掌握准确的人口数。明太祖朱元璋自建国之始就非常重视对人口的统计,因而推动了户籍管理制度的形成、发展。明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在中国户籍管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这一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洪武年间的户籍档案管理情况。关键词:明太祖;户籍档案;人口统计明初的户籍管理制度既有对传统的户籍管理方法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创新,形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户
档案管理 2020年1期2020-02-03
- 明代洪武时期经略东北地区考论
这一广大地区,明太祖在把元王朝赶回漠北以后是如何进行经略、把它纳入明朝版图的呢?在中国知网搜索一下,竟无明太祖经略东北地区方面的论文。有些相关的论文如符生的《略论朱元璋对辽东的用兵》①符生:《略论朱元璋对辽东的用兵》,《辽宁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赵玉田、邵国莉的《试论明初和平统一东北之战略》②赵玉田、邵国莉:《试论明初和平统一东北之战略》,《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等,所论重点皆在辽东地区,而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对此仅有只言片语。有鉴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1期2019-12-15
- 明初文官考核制度建立新论*
段:第一阶段从明太祖到天顺八年;第二阶段从天顺八年到弘治十七年;第三阶段自弘治十八年到明亡[注]刘志坚、刘杰:《试论明代官吏考察制度》,《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阎德民、郑金良认为,明朝考课制度大体上经历了草创、完善、改革与发展等几个历史阶段,考课内容、程序、方法等呈现出一系列变化。太祖、惠宗两朝是草创时期,永乐至弘治时期是考课制度臻于完善时期,正德到万历时期是考课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时期[注]阎德民、郑金良:《中国考绩制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
社会科学 2019年7期2019-12-13
- 仕隐与性情:易代之际宋濂心态初探
明易代 明太祖易代之际,前朝旧臣与今朝新贵身份发生转变,尤其文臣,其仕途选择可见价值取向。明清易代,其遗民群体影响巨大,原因不乏为清朝外族,不为正统所容。然元明亦是统治阶级种族变迁,却少于关注,当时士人群体多以举荐入仕,且常于元末避世,俟新朝治国从政,此以宋濂为代表。一、行藏乱世,蛰隐待跃宋濂,元末明初时人,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族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记: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2019-09-12
- 明太祖的民本思想
。在文中就针对明太祖的民本思想展开探讨,以期为了解中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支持,为发展当前的民本思想提供借鉴。关键词:明太祖;民本思想;政治思想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55-02一、前言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历代统治者为了能够绵延国柞,不得不重视民众的力量。明太祖本为“淮右布衣”,亲身目睹元末民不聊生的惨状,又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而在其统治期间屡次强调以民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05-08
- 朱元璋逼官员给穷人盖房
提上日程。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之后,他又让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人居住。随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全国范围内,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朱元璋的理想主义想法,把官员们吓了一大跳。此时,明王朝刚刚建立,财力并不充足,皇上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兑现。于是,官员找朱元璋解释,朱元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2期2019-02-16
- 黄皇帝这样学偶像
唐崛起的胸怀。明太祖朱元璋则崇拜汉光武帝刘秀。他曾吐槽汉高祖太小心眼,汉文帝用人保守,唐太宗太矫情,唯独对汉光武帝,明太祖一生都是百分百的仰视:“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这独家的仰慕源自东汉开国和明朝开国类似的惨象:都是经历过漫长的天灾、战乱,全国各地穷到家,人口大量锐减,很多地方种地都凑不够人手;都正遭遇外敌的疯狂肆虐,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唯有以强力的国家铁腕在短时间内快速振兴国民经济,初生的王朝才能闯过生死关口
百家讲坛 2018年1期2018-08-29
- 明太祖的顶层设计
上倭寇的侵扰。明太祖从建国之初就萌生了新的国际秩序思想,并由此导向不依靠武力建构和平国际秩序的外交理念。洪武初年的“不征”思想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明太祖在奉天门召集臣僚,郑重宣布了他的外交和国际秩序理念,可以视为其外交思想成型的最早时间。他首先宣布,海外国家“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显示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国家,中国也决不轻易兴兵讨伐。“不征”的构想,孕育于明朝建立之初。明初出现了对征伐战争的深刻反省,构建
华声文萃 2018年1期2018-08-13
- 简述明初起居注官的职权
职能。关键词:明太祖、明初、起居注官一、起居注与起居注官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说,而以记载皇帝言行为主要内容的起居注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宝贵遗产之一。乔治中先生认为,中国的起居注记史体制的源头应当从“先秦时期官方的记史理念说起”,认为“西周之末,各个诸侯国官方皆施行了史事记载的制度”。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东汉年间正式出现了“起居注”一词,现在可以见到的主要有《明帝起居注》、《灵帝起居注》、《献帝起居注》三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起
卷宗 2018年12期2018-05-26
- 明实录所见洪武时期明朝中央政府与藏族地方交往中的使臣派遣
即6月5日),明太祖遣使持诏谕吐蕃,诏曰:“昔我帝王之治中国,以至德要道民用和睦推及四夷,莫不安靖。向者胡人窃据华夏百有余年,冠履倒置,凡百有余年孰不兴愤。比岁以来,胡君失政,四方云扰,群雄纷争,生灵涂炭,朕乃命将率师悉平海内,臣民推戴为天下主,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尔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使者至吐蕃。”[1]诏书向藏区政教首领昭示了大明王朝的建立以及希望吐蕃归顺明朝统治的愿望。但朱元璋这次诏谕吐蕃以失败告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6
- 皇帝这样学偶像
唐崛起的胸怀。明太祖朱元璋则崇拜汉光武帝刘秀。他曾吐槽汉高祖太小心眼,汉文帝用人保守,唐太宗太矫情,唯独对汉光武帝,明太祖一生都是百分百的仰视:“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这独家的仰慕源自东汉开国和明朝开国类似的惨象:都是经历过漫长的天灾、战乱,全国各地穷到家,人口大量锐减,很多地方种地都凑不够人手;都正遭遇外敌的疯狂肆虐,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唯有以强力的国家铁腕在短时间内快速振兴国民经济,初生的王朝才能闯过生死关口
百家讲坛(红版) 2018年1期2018-03-29
- 明初考功监探微
3307页。《明太祖实录》关于考功监的记载云:“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癸未,置考功监,置设令、丞。”*《明太祖实录》卷98,洪武八年三月癸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明实录》校勘本,第1674页。又,梁氏《明太祖实录》卷98,洪武八年三月癸未,江苏国学图书馆1940年钞本。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云:“洪武六年,(华)克勤官考功监丞,见《实录》。十年,高皇帝手诏谕山西布政司华克勤,见《御制文集》。”*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
安徽史学 2018年4期2018-01-24
- 浅析明太祖时期铁券文书之制
摘 要:明太祖为了巩固皇权,笼络功臣,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铁券制度。明太祖明确颁授范围,规范铁券券文,从法律上对铁券的特权作出较为具体的限制,同时根据勋臣爵位的高低,将铁券定为七个等级,把军功封爵与颁赐铁券完全结合于一体,确定铁券形状,严格执行铁券颁授程序和进行管理。随着明代皇权的不断加强,胡蓝党案兴起,铁券制并未发挥其作用。关键词:明太祖;铁券;封爵;免死铁券,又称丹书铁券,世券或铁契,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凭证文书。持
卷宗 2017年33期2017-12-07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是南京,创制于明太祖时期,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一种样式。据《中国服饰史》记载,其创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绒、缎合成,呈半球形,顶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见,瓜皮帽的
山海经 2017年15期2017-11-15
- 明太祖杀功臣为何骂声弱
◎张宏杰明太祖杀功臣为何骂声弱◎张宏杰明太祖立国后大杀功臣,行径野蛮卑鄙,然而在传统正史中,对明太祖此举进行严厉批判者并不多。这源于古人的一种阴暗心理。古人喜欢猜忌,由此产生了“斩草除根”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成语。连古代公认的有人情味、宽容大度有人缘的唐太宗也在玄武门之变后残忍地杀害了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的无辜的孩子,而《资治通鉴》对这件事只用了这样一句话轻轻带过:“建成子……元吉子……皆生诛,仍绝属籍。”为什么不详加笔墨?因为这在中国古代几乎是例行公事,一般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7期2017-09-16
- 明太祖的顶层设计
上倭寇的侵扰。明太祖从建国之初就萌生了新的国际秩序思想,并由此导向不依靠武力建构和平国际秩序的外交理念。洪武初年的“不征”思想洪武四年(1371)九月,明太祖在奉天门召集臣僚,郑重宣布了他的外交和国际秩序理念,可以视为其外交思想成型的最早时间。他首先宣布,海外国家“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显示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国家,中国也决不轻易兴兵讨伐。他引用隋炀帝征讨失败之例,进一步指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领导文萃 2017年15期2017-08-22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是南京,创制于明太祖时期,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一种样式。据《中国服饰史》记载,其创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绒、缎合成,呈半球形,顶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見,瓜皮帽的
山海经·故事版 2017年8期2017-08-22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是南京,创制于明太祖时期,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一种样式。据《中国服饰史》记载,其创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绒、缎合成,呈半球形,顶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见,瓜皮帽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5期2017-05-20
- 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万明【摘要】明太祖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对于完整理解有明一代的外交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征”理念的贯彻与践行,在洪武年间几乎没有更改,由此形成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以此为基础,明朝形成了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国际秩序理念,以实践建构了一种和平外交模式,并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的外交实践。【关键词】明太祖 不征之国 和平外交理念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蒙元帝国崩溃后,国际格局面临大动荡、大改组,国际秩序亟待重建。面对国际格局的变
人民论坛 2017年10期2017-04-22
- 洪武年朝鲜表笺事件与辽东疆域危机
四次表笺事件,明太祖对这一系列事件进行了追责,一方面激化了明与朝鲜间的疆域矛盾,另一方面也使以郑道传为首的朝鲜“强硬派”在国内逐渐孤立、失势,最终倒台,从而化解了其对明朝辽东疆界所造成的潜在威胁。洪武;表笺事件;朝鲜“强硬派”;辽东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三十一年(1397),是明太祖在位的最后七年,也是朝鲜王朝建立的最初七年。王氏高丽向李氏朝鲜的易姓革命并未从本质上影响半岛政权同明朝间的关系,反而因李成桂的“回军忠义之烈”(权近语,*权近:《阳村集》卷
外国问题研究 2017年1期2017-04-21
- 中国古代两种反腐模式之评析
——以唐太宗与明太祖的吏治为切入点*
——以唐太宗与明太祖的吏治为切入点*宋伟哲(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 200042)唐太宗依靠法制反腐,明太祖选择人治反腐。唐太宗的法制反腐主要体现在完善法律体系、重视吏治立法、虚心纳谏、重视思想教育方面。他没有采用严刑峻法对待贪腐案件,而是依法治吏,将反腐常态化。明太祖的人治反腐主要体现在依靠严刑峻法、独断专行、特务反腐等方面,采用运动式的反腐方式。事实证明,唐太宗的法制反腐是帝制时代最佳的反腐模式,但依然不能摆脱人走茶凉的历史定律。中国古代的这两种
时代法学 2017年5期2017-04-11
- 徐达的故意
后来回到京师向明太祖朱元璋打小报告,说徐达故意放走了元顺帝。朱元璋果然没有责怪徐达,这说明朱元璋是默认了徐达的做法。徐达的故意之举,实际上是因为他揣摩透了明太祖的心思,替明太祖省掉不少麻烦,这从朱元璋早期遥封元顺帝、赦免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并封其为归命侯而不杀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来。同时这也符合军事上的“穷寇莫追”的法则。[热用立意]故意的智慧/表面功夫。可见精益[素材鉴读]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實际上是他揣摩透了明太祖心思的结果。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看起来似
求学·素材版 2016年8期2017-02-28
- 寻求权威与秩序的统一
——以晚明阳明学之“明太祖情结”为中心的分析
晚明阳明学之“明太祖情结”为中心的分析刘增光晚明阳明学中杨复所、管东溟等儒者推崇明太祖,以心学为明太祖之思想作注释,以明太祖为比肩尧舜、超轶孔子的圣帝明王,他们的关注点主要涉及三教关系、孝悌与礼法、心学与道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使阳明学政治化、体制化,具有官方学说的意味,另一方面则极大地削弱了阳明学对于现实政治的批判力度。后者尤其有违儒家之精神,阳明学何以走向没落亦可自此窥得端倪。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看,阳明后学的明太祖情结正凸显出了心学对于秩
文史哲 2017年1期2017-02-07
- 捋一捋明太祖家的名字
宋燕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有多贫寒?看看他家人的名字就知道。明朝人郎瑛的《七修类稿》收集了一篇明太祖即位后御撰的《朱氏世德碑记》,碑文回忆了自己家的谱系,并详细记录了朱家祖上的名字。详细碑文就不录了,只说从碑文当中捋出的他家人特色鲜明的名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叫朱仲八,娶妇陈氏,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一,老三叫朱百六。四世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朱四五,老二叫朱四九。朱四九娶了侯氏,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特别文摘 2016年23期2016-12-29
- 明太祖与重庆读书人联对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倡导对联可谓“功贯古今人第一”,他对春联的推广以致在民间的盛行及流传是有重大功绩的,故有“对联天子”、“楹联皇帝”之雅称。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他要求不论文武百官,抑或平民百姓,都要撰写、张贴春联。他这道圣旨,对悬挂、张贴春联的习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大明王朝成为我国楹联发展的鼎盛期,朱元璋本人亦成为联坛高手。明太祖与重庆府国子监生简益光联对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日微服来到一茶
对联 2016年11期2016-12-05
- 七岁驿童对明太祖
明mínɡ朝cháo的de开kāi国ɡuó皇huánɡ帝dì朱zhū元yuán璋zhānɡ,是shì个ɡè对duì对duì子zi的de高ɡāo手shǒu。在zài成chénɡ为wéi皇huánɡ帝dì之zhī前qián,朱zhū元yuán璋zhānɡ要yào经jīnɡ常chánɡ带dài兵bīnɡ打dǎ仗zhànɡ。有yǒu一yí次cì,朱zhū元yuán璋zhānɡ在zài打dǎ仗zhànɡ的de途tú中zhōnɡ,路lù过ɡuò一yí个ɡè驿yì站zh
学苑创造·A版 2016年10期2016-11-19
- “蓝玉党案”与明代开国武将家族命运之转折
太子去世之前,明太祖对开国武将家族一直予以优待和扶持。而”蓝玉党案“的发生是懿文太子的去世所导致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明太祖在发动此案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开国武将家族赶尽杀绝,有些开国武将家族得以保存并被委以重任,有些则就此衰落,这与各个武将家族自身的特殊性有关。懿文太子;蓝玉党案;明代开国武将家族;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乙酉,明太祖以谋反的罪名将凉国公蓝玉全家处死,“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 《逆臣录》。”[1](P3866)史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04
- 禁倭与申交:明太祖对日交涉目的探析
——以洪武初年的对外诏书为中心
禁倭与申交:明太祖对日交涉目的探析 ——以洪武初年的对外诏书为中心刘晓东年旭(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内容摘要]目前研究多将明太祖对日交涉核心目的归结为禁倭,但以洪武初年对外诏书的对比来看,禁倭很可能只是次要目的,申交方是明太祖对日交涉的核心目的。明太祖试图通过万国来朝局面的营造,进一步彰显自身较元朝更为有效的政权正统性与合法性。在这一层面上,被塑造成为维护中华正统而不向元朝朝贡的日本,其象征意义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明实录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1期2016-03-16
- 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死因新探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优待并拉拢胡惟庸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中下层官员,重点打击李善长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上层官员。明太祖与李善长的良好关系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李善长最终的悲剧相当程度上是由他不合理的举动导致的。胡惟庸案 李善长 明太祖一、问题缘起洪武十三年正月甲午,御史中丞涂节告发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谋反。同月戊戌,三人全都被杀。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丁酉,御史奏劾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同月乙卯,一再被弹劾的李善长被逼自杀,家人七十多人被株连。①《明史》卷127《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1期2016-03-08
- 明太祖与明代地方档案制度建设
hi-jian明太祖与明代地方档案制度建设文/李志坚 LI zhi-jianThe First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and Its Local Filing System明代的地方档案制度主要建立于明太祖时期。洪武年间的地方档案制度主要包括存放和管理两方面,地方档案的存放制度主要为架阁库制度。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有统一档案制式、定期检查严惩档案管理不善的行为、将档案管理视为地方官员的重要职责等。洪武时期的地方档案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治
山西档案 2016年4期2016-02-03
- 晚明阳明学士人的“明太祖情结”及其思想意涵 * ——以杨复所、管东溟为中心
阳明学士人的“明太祖情结”及其思想意涵* ——以杨复所、管东溟为中心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关键词:明太祖;阳明学;杨复所;管东溟; 政治化收稿日期:2015-06-14作者简介:刘增光,男,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11(2015)06-0044-08摘要:晚明阳明学中杨复所、管东溟等儒者推崇明太祖,以心学为明太祖之思想作注释,以明太祖为比肩尧舜、超轶孔子的圣帝明王,他们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09
- 圣谕的演绎:明代士大夫对太祖六谕的诠释
六谕;乡约;明太祖摘要: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指导思想,在明代有许多诠释文本:成化年间王恕的略带训诂色彩的《圣训解》为其滥觞;嘉靖年间因与乡约的结合,各种诠释文本蔚然兴起,并发展出纲目式、说理式、歌诗式等多种诠释形式;至晚明,则多有援引善恶报应故事及律例入诠释中者。明代六谕诠释的历史,既是明代后期基层教化的一个面向,也是晚明思想演变的一个侧影。中图分类号: D911.0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50611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10-17
- 略论明代皇帝的尊汉之道
01)明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 年建立,明朝自建立伊始就尊崇汉代,后世其他皇帝亦是如此,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代皇帝尤其是明太祖酷爱阅读《汉书》,喜欢与侍官大臣议论汉代史事、大政方针,以求以汉为鉴,探索有明一代的治国方略。一、明代皇帝尊汉的原因明代自建立伊始就尊崇汉代,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与汉高祖刘邦有着同样的出身背景。清代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卷32 言,“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1]生活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8-15
- 十五“不征之国”新论——兼谈明太祖的地缘政治理念
(1395),明太祖将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剌、西洋、爪洼、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共计十五个周边国作为“不征之国”,写入《皇明祖训》首章①《明朝开国文献》所收《皇明祖训录》与《皇明祖训》中,将其中四国国名分别写为“爪洼”“三弗齐”“白花”与“湓亨”,而《明太祖实录》与《明会典》中记载为“爪哇”“三佛齐”“百花”,湓亨国在《明实录》中有“彭亨”与“湓亨”两种记法,“渤泥”亦有“渤泥”与“浡泥”两种写法。《明会典》中作“
东南亚研究 2015年5期2015-03-30
- 明初方外诗坛生态论考———以明太祖与诗文僧的关系为中心
、命运沉浮,与明太祖均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洪武朝佛教政策的变迁休戚相关。本文拟以明太祖与诗文僧的关系为中心,考察洪武朝诗文僧的命运和创作心态,力图呈现出明初方外诗坛的“生态”。一、明太祖的佛教政策学界关于洪武朝实施的佛教政策,已有相当成熟的认识。释见晔认为经历了“管制、怀柔、隔离”三个阶段[1],周齐以为“基本上是恩威并举,宽严并施”[2],何孝荣认为是“既整顿和限制、又保护和提倡”[3],任宜敏则以“尊崇、整顿与控制”[4]概括之。诸家的表述、内涵不尽相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17
- 论明代太祖朝的物质赏赐
作用。关键词:明太祖 物质赏赐 白银 冠带中图分类号:K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4-52-57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物质赏赐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从汉至清史籍都有对物质赏赐的记载。不少学者文章都有论述。本文选取太祖一朝的赏赐现象进行分析,着重分析物质层面的赏赐,以及赏赐过程中涉及到的冠带和白银等具体问题,并对物质赏赐的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估。物质赏赐的形式太祖朝的物质赏赐形式多种多样,对功臣、贤能、朝贡均给予赏赐。一、赏功臣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4期2015-02-10
- 论明太祖的廉政思想与举措
潘清摘要: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极为重视清廉,以身作则,在位期间从法律制度、思想教化、知人善用、勤俭爱民、警惕谗佞等方面加强廉政思想建设,同时,对贪污渎职的官员、贵族、皇亲,以重典惩治,绝不姑息,以警示他人。其举措极大地扭转了元末以来的贪腐风气,肃清了明初吏治,充实了明代的廉政思想。因此,从明太祖的廉政思想中可以探索明朝前期吏治比较清明的的线索与原因,加深对明初反贪思想的研究,总结其廉政建设方面的经验,达到以古鉴今。关键词:明太祖;廉政思想;重典明太祖出身贫寒,
山东青年 2014年8期2014-09-26
- 明太祖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生的明朝政权,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避免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正确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统治时期出现中国历史上又一盛世,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的民族关系思想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尽管明太祖没有留下系统阐述民族关系思想的言论,但从他处理有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比较清晰地找到其民族关系思想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把明太祖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与北方蒙古族的关系,二是与南方苗、瑶、彝、壮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明太祖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8
- 论明太祖经营西北边疆政策的得失
30020)论明太祖经营西北边疆政策的得失杨林坤1,2(1.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2.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面对明初西北边疆和西域地区多未归附的局势,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推诚待人,恩威并施”的理念,分别采取了怀柔招抚、“断匈奴右臂”、朝贡贸易等政策,逐渐完成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控制和战略部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迫于明朝当时国力有限和周边军事压力,明太祖对西域地区未能施加有效管理和有力影响,造成帖木儿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06
- 明太祖“因时制宜”的荒政思想
语学校 蔡小平明太祖朱元璋在他执政的不同时期,其荒政思想和主张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元末明初十几年的战乱,使明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明太祖又亲身经历和参与了这场战乱,因而深知“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的道理。国家建立之初,朱元璋就向全国各州县的官员讲了宽赋的重要性,他指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并将这写入《明太祖宝训》,用以告诫子孙后代要“养民”和“宽赋”。然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
城市与减灾 2013年1期2013-09-22
- 明朝弃守大宁的再分析——从气候变化和后勤角度
1397年),明太祖颁布诏令“备边十事”,意在加强北方边境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北方草原的异常。其中特别强调了斥候的使用,以提高北部边境的预警能力。[10]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又下令命北疆明军不可轻易出战,而是要“彼此相护,首尾相救”,稳固防御。[11]而这种防御的结果是主动权开始向南下的蒙古部落倾斜,“不寇大宁,即袭开平,度其人马不下数万,岂可不为之虑?”[12]南下的蒙古部落可以自由在开平、大宁两个地方选择其一,而明朝则只能分别加强两地军备
黑龙江史志 2013年4期2013-08-15
- 布衣皇帝的人文情怀
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他首倡以领八股文取士,使明代无数知识分子摇头摆尾,死攻八股,至死不悟,范进中举就是最鲜明的写照。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无数人的才华。这一制度后被清朝统治者继承下来,成为束缚人民思想的桎梏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2010-04-22
- 浅析明洪武时期的中日关系
日外交失败后,明太祖不得不将重心转向武力抗倭和经济封锁,中日关系彻底恶化。关键词:明朝洪武时期日本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改元洪武。此时全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社会经济亟需休养生息。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外交上,明太祖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中日关系因为涉及倭寇问题,所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所谈,仅是明太祖在位时期明同日本之间的关系,以为读者提供中日古代关系史中的某些具体资料,以及有益的思考。明初,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逃窜海岛。形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2009-09-03
- 明太祖白话诏书
止 默《明太祖集》二十卷已由黄山书社出版。此书原为《御制文集》五卷,有洪武七年刘基、宋濂后序,明初编刻不传。今本据万历刻本参照嘉靖二十卷本及明初三十卷本点校。书中诗文不必皆为朱元璋亲笔,但亦必得其同意。否则冒充皇帝著作一刻再刻岂是小事?其中洪武十一年谕西番诏书用当时白话写成,可与冯承钧所辑《元代白话碑》(商务版)及元曲科白对照,属于一种语文。其内容更为有趣。抄出头尾供大家“鉴赏”:“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说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土官每知道者: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
读书 1992年7期199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