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藻
- 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生长过程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产生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代表性藻类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灭菌状态和光暗周期,考察细菌共存和光照条件对它们生长过程的影响,追踪不同生长条件下两种藻生长过程中培养液LMWOAs含量、pH、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探究藻类生长过程中LMWOAs的产生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洋浮游微藻生命活动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情况,为更加深入地掌握不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藻华,特别是赤潮等有害藻华对海水CO2系统和海洋有机碳组成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1 材料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05-22
- 陆源DON亲水和疏水组分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
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叉角藻(Ceratiumfurc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Rubrum)[6]。近20年间福建沿海赤潮主要发生在每年4-7月,高发期为5-6月,主要赤潮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21
- 东海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夏季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thrix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和细弱拟菱形藻[7]。2006年春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齿原 甲 藻(Prorocentrun dentatum)、骨 条 藻(Skeletonemasp.)和米氏凯伦藻(Kar
海洋渔业 2022年5期2022-11-11
- 北部湾沿岸三种常见赤潮藻类对浮游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的影响
形棕囊藻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都曾在水温20 ℃左右形成藻华[16-18]。此外,不同原因种藻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认为,除可能分解耗氧,在海洋底部形成缺氧区外,大部分的硅藻藻华对海洋环境是无害的,甚至有些种类硅藻的藻华对渔业生产还可能是有益的[19]。而红色哈卡藻和球形棕囊藻会分泌毒素、在海水表面形成泡沫,对海洋环境和渔业生产造成危害,形成的藻华被认为是有害藻华[20-22]。本研究以自然水体中的微食物网为研究对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8-15
- 微塑料对两种硅藻生长以及二甲基硫产生的影响❋
料下,以及中肋骨条藻暴露在不同浓度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下,研究微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以及DMS、DMSP产量的变化,可以为探究不同类型和粒径的微塑料对浮游植物释放甲基硫化物的影响以及全球生源硫循环的变化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海洋微藻本文选用两种硅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作为研究对象,藻种由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界面化学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7期2022-06-28
- 海水酸化和铁离子对中肋骨条藻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见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作为受试种类,通过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阐明CO2酸化和Fe离子对中肋骨条藻细胞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海水酸化背景下中肋骨条藻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中肋骨条藻购于上海光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 方法1.2.1 藻种的培养 选用f/2培养基[20],培养温度(22±2)℃,光照强度为(80±10)μmol/(m2·s),光暗比为12L∶12D。1.2.2 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5-23
- 常见桡足类对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效应研究
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11-13],其中东海原甲藻赤潮和中肋骨条藻赤潮的数量分别占东海赤潮总量的30.2%和13.8%,但目前在中型浮游动物摄食效应对其赤潮生消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以东海区硅藻赤潮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和甲藻赤潮优势种东海原甲藻为研究对象,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研究了东海区常见中型浮游
海洋渔业 2021年6期2021-12-22
- 厦门市筼筜湖硅藻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检出藻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菱形藻(Nitzschiasp.)、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setigera)、角毛藻(Chaetocerossp.)等。(2)干渠。整体处于高密度相对稳定状态,全年呈1~7月小幅升高,8~11月稳定小幅下降,12月再次小幅升高的变化趋势。全年干渠水体藻类密度范围为8.42×105~1.13×106cell/L,平均密度为1.06×106cell/L,主要检出藻种为中肋骨条藻、菱形
绿色科技 2021年22期2021-12-09
- 2017年春季海口湾网采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研究①
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劳氏角毛藻和长菱形藻原变种(表2)。中肋骨条藻平均丰度为844.09×103cells/L,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75.87%,优势度大,为0.76,在该海域出现频率100%,高值区分布在14号站位为6 592.50×103cells/L;劳氏角毛藻平均丰度56.27×103cells/L,占总细胞丰度的5.06%,出现频率100%,优势度为0.05,高值区位于6号站位,为255.00×103cells/L;长菱形藻原变种平均丰度45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2期2021-06-25
- 不同温度下抑食金球藻、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卡盾藻间的相互作用
赤潮爆发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 分别作为硅藻和甲藻的代表种, 研究它们与抑食金球藻在双藻混合和三种藻混合状态下生长的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中肋骨条藻可通过化感效应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 血 红 哈 卡 藻(Akashiwo sanguine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获取竞争的优势地位(Qiu et
热带海洋学报 2021年3期2021-06-03
- 2017年春季海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①
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玛氏骨条藻、海链藻未知种1和小环藻未知种(表2)。春季中肋骨条藻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35.31%,优势度大,为0.290,分布面积广,涵盖整个海域。以往研究显示,中肋骨条藻是该海域的优势种[15]。玛氏骨条藻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37.84%,优势度为0.149,出现频率为47.83%。海链藻未知种1高值区集中位于17号、13号和16号站位的表层,细胞丰 度 为23.60×104、3.26×104和2.08×104cells/L。小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2021-05-15
- 2017年冬季海口湾网采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研究①
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红海束毛藻和琼氏圆筛藻(表2)。冬季中肋骨条藻平均丰度36.68×104cells/L,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65.73%,优势度大,为0.61,在该海域出现频率达93%,分布面积较广,仅9号站位没有调查到,高值区分布在10号站位和13号站位,分别是169.36×104cells/L和147.15×104cells/L;红海束毛藻平均丰度7.11×104cells/L,占总细胞丰度的12.75%,出现频率93%,仅12号站位没有调查到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2021-05-15
- 2017年冬季海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①
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玛氏骨条藻、海链藻未知种1、菱形海线藻、小环藻未知种和颤藻未知种等(表2)。冬季中肋骨条藻细胞18站表层细胞丰度达到7.82×104cells/L,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25.09%,优势度大,为0.224,在该海域出现频率达89.29%,分布面积较广,基本涵盖整个海域。以往研究显示,中肋骨条藻是该海域的优势种[15]。玛氏骨条藻细胞丰度占总细胞丰度的30.09%,优势度为0.182,出现频率较高为30.04%。海链藻未知种1高值区集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2021-05-15
- 中肋骨条藻规模化培养及在中国明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产中发现的中肋骨条藻分离、保存,并进行室内水泥池规模化培养,指数生长状态可维持72h,实现了短期内大量繁殖。中国明对虾幼体投喂实验表明,利用4万个cell/mL中肋骨条藻投喂组与未投喂组比较,Z3~M1变态发育所需时间缩短24h,Z1~Z3期变态发育成活率分别为93.3%、68%,差异显著。利用中肋骨条藻所育中国明对虾苗活力强,变态期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中肋骨条藻隶属硅藻门、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属于温带、热带海洋
中国水产 2020年10期2020-11-19
- 珠江口自源有机颗粒物沉降对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和多糖颗粒对珠江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类有机物的添加能够刺激微生物矿化过程的发生, 16S rRNA丰度和反硝化过程有关的基因Z 与S丰度显著提高, 矿化发生同时能够有效的为沉积物脱氮过程提供碳源与能量, 提高了反硝化速率。就有机质可利用性而言, 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和多糖的生物利用性存在差异, 在添加中肋骨条藻组中, 因有机质中蛋白含量高于多糖组, 有机质降解速率高于多糖组, 其可利用性高于
生态科学 2020年4期2020-08-24
- 中肋骨条藻-裸甲藻-双毛纺锤水蚤营养传递的级联效应
sp.)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都是我国黄渤海浮游植物典型的代表物种[11-12], 经常是形成赤潮的原因物种[13-14]。裸甲藻能够通过吞噬营养的方式来选择摄食隐藻、甲藻和等鞭金藻等[15-16]。Yoo等[16]用透射电镜证实了裸甲藻能够摄食中肋骨条藻, 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裸甲藻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率。营养级联效应越来越引起生态学家的重视, 已有的研究大多用来定性分析或解释摄食问题和实验现象[17-19], 但是营养级联
海洋科学 2020年5期2020-06-03
- 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研究
[1]。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作为一种广温广盐性近岸硅藻,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在我国沿海都会引发藻华,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藻华治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海洋中细菌是微生物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藻类共同调控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在藻际环境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菌藻互作关系,一方面,藻类对细菌生长的促进或抑制:藻类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细菌生长;藻类也可以通过释放抗菌物质杀死部分细菌[3
生态科学 2020年1期2020-03-19
- 2018年春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附近海域从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双相赤潮变为东海原甲藻单一赤潮, 赤潮数量级106~ 107cells/L;赤潮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表中层细胞丰度变化差异大,底层丰度变化差异小。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由硅藻为主向甲藻为主演替。有害赤潮; 赤潮原因种; 生物多样性; 演替中国首次文件记载的有害赤潮是1933年浙江沿海发生的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赤潮[1]。近几十年统计显示浙江和福建近海发生的有害赤潮频率最高,面积最大[2-4]。东海赤潮的发生存在季节性变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7
-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中不同铁浓度处理下玛氏骨条藻内参基因的筛选
00)1 引言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属于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骨条藻科(Skeletonemataceae),是我国近海海域常见、数量多、分布范围极广的一类海洋浮游硅藻,有时会引发赤潮。由于不同骨条藻种类之间的形态学差异十分细微,准确鉴定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前些年国内的研究者通常将我国近海海域的骨条藻都定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并对其进行研究[1]。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
海洋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2
- 不同紫外波段对中肋骨条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紫外波段对中肋骨条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朱镕军1, 高嘉钰1, 吴亚平1, 徐军田1, 2, 3(1.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3.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 连云港 222005)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变薄和混合层变浅, 迫使混合层的浮游植物暴露在更高的紫外辐射下。实验以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 在自然
海洋科学 2020年11期2020-02-07
- 温度与溶解态有机磷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有机磷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张小华1, 2, 3, 刘东艳4(1. 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海岸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滨州医学院 药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4.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与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1)为探讨温度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共同影响, 本文以中肋骨
海洋科学 2020年11期2020-02-07
- 不同光照条件下浒苔与三种赤潮微藻的竞争
)下浒苔与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新月菱形藻对营养盐的竞争作用;并与苏北浅滩实际水体光照相结合,评估了浒苔与3种微藻在不同深度下的生理状态.浒苔与微藻的竞争,是决定暴发何种藻华的关键因素之一.结果表明,与3种微藻相比,浒苔对光照的适应性更强,最大日均相对增长率为11.91%/d.微藻与浒苔共培养时,生长情况明显劣于单独培养, 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0%~46%,3%~44%,25%~ 41%,并且不同微藻对竞争作用的响应不同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8期2019-08-28
- 海水淡化浓海水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结果,选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multiseries)和隐秘小环藻(Cyclotellacryptic)共4种海洋微藻进行培养试验。藻种由上海光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 实验方法1.2.1 海水水质分析海水中盐度和pH值采用便携式YSI-556MPS型多参数水质测量仪现场测定,浊度采用哈希2100P浊度仪现场测定。
盐科学与化工 2019年3期2019-03-20
- 生物膜中活性菌株的分离纯化及抑藻活性研究
物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中肋骨条藻是一种广温广盐的海洋浮游硅藻,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近海海域,对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2]。中肋骨条藻是我国沿海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常见优势种类[13],其赤潮也频繁发生。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试验生物。1.4 活性菌株通过对防污涂料样板表面生物膜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6种活性菌株,如表1所示。表1 筛选活性菌
上海涂料 2018年1期2018-02-28
- 几种单胞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心形扁藻、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存活率高于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P<0.05);投喂中肋骨条藻的产粪数明显高于投喂其他4种单胞藻的产粪数(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小球藻(P<0.05),其他饵料种类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心形扁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8-01-03
- 不同饵料搭配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
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 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 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 mm,平均日增长达到0
水产科学 2017年5期2017-12-18
- 三种海洋微藻对石油烃的降解技术研究
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L的石油烃中能够较好的生长,可以用来利用降解一定含有一定浓度石油烃的污染海水。石油烃;海洋微藻;生物降解石油类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多种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1,2]。水中较高浓度的石油类不仅影响动植物的摄食、生长和繁殖,导致不可逆的组织损伤,而且可以在生物体内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9-19
- 海水中藻菌共培养体系对碳氮磷的吸收转化
通过纯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天然海水中的细菌以及藻菌混合培养,分析了营养盐和有机物随藻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了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浓度比值[(DOC/DON)a]。结果发现,在共培养体系中,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东海原甲藻影响不明显;中肋骨条藻有利于细菌生长,东海原甲藻抑制细菌生长,这种不同可能与微藻的粒径有关。海洋细
生态学报 2017年14期2017-08-28
- 尿素对中肋骨条藻与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4尿素对中肋骨条藻与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李志林1,2,周艳蕾1,2,王雪景1,2, 石晓勇1,2,3, 张传松1,2,*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3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 北京 100194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研究了尿素对我国东海赤潮优势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年9期2017-06-22
- 金门岛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动及与环境的关联
icaus)、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igua)、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ul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异常角毛藻(Chaetoceros abmormis)、小细柱藻(Lep
水生生物学报 2017年3期2017-05-16
- 不同丙氨酸氮比率对中肋骨条藻生理生化的影响
酸氮比率对中肋骨条藻生理生化的影响黄仲文1,2,曾德智1,刘文华1,李平1(1.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广东汕头,515063;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1)本文以不同丙氨酸氮比率(0%,25%,50%,75%和100%)人工海水培养基(ESAW)一次性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研究丙氨酸氮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不能利用丙氨酸作为氮源进行生长.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丙氨酸(0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7-01-18
- 基于玛氏骨条藻转录组的细胞死亡相关功能基因解析*
71)基于玛氏骨条藻转录组的细胞死亡相关功能基因解析*王华龙1,2,4, 米铁柱2,4**, 甄 毓2,4, 刘 乾1,2,4, 于志刚3,4(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2.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3.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4.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本研究以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marino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1-12
- 金塘岛附近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短角弯角藻和三角角藻。10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条纹小环藻和中肋骨条藻。5月,浮游植物丰度春季高于秋季。5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单纯度较低,丰富度指数较高。9月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较高,均匀度和单纯度较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金塘岛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的第四大岛,与舟山本岛仅一水之隔,全岛面积为76 km2,东与舟山本岛最近岸距6.25 km,南与宁波北仑港相隔仅3.5 km[1]。本文通过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2017-01-11
- 台山核电邻近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季仅出现了中肋骨条藻1种, 优势度高达0.996; 秋季出现了7种, 包括中肋骨条藻(0.291)、柔弱拟菱形藻(0.222)、拟弯角毛藻(0.214)和并基角毛藻(0.056)等。海域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55、0.18和0.50; 秋季分别为2.80、0.62和0.80。多样性指数显示台山核电附近海域水质状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海洋科学 2016年9期2016-12-13
- N/P比失衡对两种硅藻元素组成及水体中氮磷组成的影响*
6071)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 并在诸多海域有赤潮记录的硅藻(霍文毅等, 2001;林凤翱等, 2008; 许翠娅等, 2010; 梁瑜, 2010), 两者均是植食性动物的常见饵料(李捷等, 2005, 2007; 李超伦等, 2007), 其元素组成对植食性动物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 关于 N/P比失衡对两种硅藻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N/P比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状况以及脂肪酸等某些化合物组成变化的方面(李荷芳等, 2000;廖启
海洋与湖沼 2016年1期2016-01-15
- 海带和厚叶解曼藻中防污活性物质研究*
洋污损生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challengeri)的Ⅱ期幼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海带(Laminar-ia)和厚叶解曼藻(Kjellmaniellacrassifolia)粗提物的防污活性,为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防污剂应用到防污涂料中提供参考。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LDZX-50FBS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GXZ-3800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宁波东南仪器厂);Fl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12-02
- Cd2+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多胺的生理响应
2+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多胺的生理响应栾红艳1,2,赵卫红1*,苗 辉1(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通过室内添加Cd2+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开展了Cd2+胁迫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及藻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各形态多胺含量变化的实验,以探究多胺
中国环境科学 2015年5期2015-11-19
- 纳米铜粉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纳米铜粉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李芳芳,潘 容,张 偲,王江涛*(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以中肋骨条藻作为受试藻种,研究铜离子、纳米铜和微米铜对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铜试剂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增加值与铜试剂加入量基本呈负相关.在整个实验周期96h内,当Cu2+浓度大于0.1mg/L时会对藻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而纳米铜浓度大于0.15mg/L会严重影响藻密度和叶绿素,在24h内当微米铜浓度低于
中国环境科学 2015年9期2015-08-30
- 舟山海域浮游植物生态调查与研究
主要类群。中肋骨条藻的优势地位明显。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年均值为7.24×104 cells/L。浮游植物Margalef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1.62、2.01、0.65,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尚好。近5年的监测数据比较显示,浮游植物丰度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数量级上。舟山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多样性浮游植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在海洋渔业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浮游植物的分布直接受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8-30
- 盐度胁迫下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的比较少。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我国东海海区发生赤潮的主要肇事种之一(周名江等, 2003)。已有观测数据表明, 在各种环境因素和赤潮生物生态学过程的作用下, 东海的赤潮高发区在特定季节呈现着以这两种优势种交互演替的硅藻和甲藻赤潮(周名江等,2006)。赤潮的研究表明了环境条件在赤潮暴发优势种的筛选和演替中的重要作用, 而盐度是影响优势种形成的重要物
海洋与湖沼 2015年1期2015-04-10
- 2009年夏季胶州湾同步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均为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这两个物种出现的频度都很高, 分别为1和0.943, 而且其优势度也分别高达0.538和0.186。2.2 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 2.1—336.9cell/mL, 平均 77.2cell/mL, 最高值位于湾东北部区域 1号站表层。硅藻细胞丰度介于 2.0—336.2cell/mL, 平均 75.5cel
海洋与湖沼 2015年1期2015-04-10
-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赤潮高发区围隔生态系内多胺的变化
11年取用中肋骨条藻赤潮爆发处海水,所有围隔生态系内优势种都发生了从中肋骨条藻到东海原甲藻的演替。各围隔生态系内腐胺浓度最高,在中肋骨条藻生长初期腐胺浓度下降,随着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所上升,实验后期随着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又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实验组精胺浓度较低,在中肋骨条藻消亡东海原甲藻出现的种群演替期间,都呈现出较大波动;各围隔内亚精胺浓度较低,在整个种群演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围隔生态系中补充营养盐,通过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围隔生态系内的多
生态学报 2015年8期2015-03-15
- 两种微藻对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影响——基于饵料生化组成分析
春季, 以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培养中华哲水蚤, 以饥饿培养作为对照, 测定了饵料的脂肪酸和挥发性不饱和醛类的组成和含量、雌体的产卵率和卵的孵化率, 试图探讨藻类生化组成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肋骨条藻单不饱和脂肪酸、∑16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而海洋原甲藻则具有更高含量的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ω6、∑18脂肪酸。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分别测得了6种和3种不饱和醛类, 二者醛类总含量分别为1438.95 μg/g和114.58 μ
海洋科学 2015年12期2015-03-07
-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数值模拟
nse)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是我国东海两种常见的赤潮藻种。因两者生态位的不同, 由其所引发的赤潮通常出现在不同时间。中肋骨条藻赤潮多发生于早春, 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于4月初到5月间[1]。赤潮优势种的演替是多因素(如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他感作用等)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且对其发生原因与控制机制等方面的了解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以往的研究中, 针对这种演替现象已经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 如张传松[2]通过对2002
生态学报 2014年23期2014-09-19
- 铜、锌对中肋骨条藻生态毒理研究*
究铜、锌对中肋骨条藻的生态毒理影响从而反映海区环境中其变化情况,是对这一需求的有益尝试。铜、锌离子在低浓度下是海洋有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元素,然而当它们在有机体内累积超过某一阈值时,则会对有机体产生毒害作用。随着污染物的增加,河口区铜、锌离子有增加的趋势。中肋骨条藻是河口区常见的富有种类,是广温广盐的典型代表。中肋骨条藻分布很广,从北极到赤道,从外海高盐水团至沿岸低盐水团以至半咸水中都有分布,尤以河口附近有时数量很大,我国近海常见。中肋骨条藻还是养殖贝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9-17
- 多环芳烃在赤潮微藻光合作用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使3种赤潮微藻的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而较高浓度处理则降低了藻细胞的光合速率。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胁迫对赤潮异弯藻光合速率的96 h·EC50分别为0.089、0.110和0.124 mg·L-1,对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03、0.127和0.138 mg·L-1,对亚历山大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16、0.131和0.141 mg·L-1,说明3种多环芳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2014-06-24
- 旋链角毛藻对中肋骨条藻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化感物质性质初探
链角毛藻对中肋骨条藻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化感物质性质初探张议文1,王江涛1*,谭丽菊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在已知旋链角毛藻对中肋骨条藻具有化感作用的前提下,进行了温度、生长时期、光照、细菌等因素对旋链角毛藻化感作用的影响、化感物质的萃取及粗提物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效应检验等实验,研究了旋链角毛藻化感物质的性质、降解特点,并初步测定了化感物质的结构。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化感作用与生长时期有关,指数期
海洋学报 2014年2期2014-06-01
- 不同氮源对骨条藻光合活性、生长和中性脂积累的影响
上[3],其中骨条藻属的中肋骨条藻是一种常见的硅藻属赤潮藻,具有很高的油脂含量(14%~51%)[4],同时作为海产动物养殖中虾蟹的饵料,其培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有一定的培养规模;但是,以骨条藻作为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关注其油脂积累过程和油脂含量提高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实验研究了培养液中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作为氮源对骨条藻的光合活性、生长和中性脂积累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生产生物能源的大规模培养提供经验.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5-08
- 浒苔和江蓠中抑藻活性物质提取初步研究*
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等赤潮微藻生长的物质[8-9],并采用甲醇浸泡制备到具有明显抑藻活性的提取物[10-11]。然而,由于采用甲醇和丙酮浸泡制备的海藻提取物含有较高含量的色素,在祛除色素过程中致使活性组分损失较多。因此,本文采用乙醚浸泡浒苔和江蓠粉末,经过滤、浓缩和液液萃取分离,制备到海藻分离组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合物鉴定试验(主要是生物碱、酚酸和内酯、香豆素检测)对这些海藻组分进行定性,并采用抑藻活性检测方法,确定活性组分。更进一步,采用硅胶GF254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22
- 温度、光照和盐度对2株曼氏骨条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作。国内外关于骨条藻属中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研究的较多,主要集中在中肋骨条藻的脂肪酸组成[1-2],温度、光照[3]、氮磷营养盐[4-6]等对其生长的影响方面,对影响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鲜有报道。本文在分析了5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及脂肪酸组成,筛选出3株总脂、EPA含量较高藻株的基础上,研究了温度、光照和盐度对分离筛选藻株曼氏骨条藻(Skeletonemamunzelii)SM-1、曼氏骨条藻SM-2的生长、总脂
生物学杂志 2014年6期2014-03-26
- 5株新分离海洋硅藻总脂和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小球藻(Chlorellaspp.)等[3]。本实验室从浙江海域采集浮游植物,从中分离微藻,最终筛选出5株硅藻,进行了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海洋微藻EPA或DHA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水样采集从浙江渔山列岛、朱家尖海域,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拖采,采集的样品用装有培养基的透明塑料瓶保存,然后带入实验室进行分离。1.2 微藻的分离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水滴分离法对
生物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3-22
- 9种海洋硅藻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uh002)、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NMBguh004-1)、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NMBguh004-2)、骨条藻(Skeletonemasp.,NMBguh004-3)、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NMBguh021)、拟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pseudonana,NMBguh005)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 N
生物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3-22
- 2009年春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c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其中丹麦细柱藻在各站位各水层都有出现, 优势度高达0.717, 是调查期内胶州湾浮游植物的最优势物种。2.2 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春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131.13—2341.94cell/mL, 平均827.77cell/mL, 最高值位于湾东北部区域7号站底层(4.3m)。硅藻细胞丰度介于130.27—2338.71cell/mL, 平均826.35cell/mL, 最高值亦位于
海洋与湖沼 2014年6期2014-03-19
- 浒苔干粉末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克生作用
海原甲藻及中肋骨条藻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溶剂的浒苔提取物,在不同浓度的添加情况下,分别研究对这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克生作用。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这两种常见赤潮藻生长克生作用的分析,为浒苔藻体内克生物质的分离、鉴定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浒苔实验所用的浒苔均采自青岛沿海,浒苔采集后除去杂藻,用经醋酸纤维滤膜(孔径0.45μm)过滤后的灭菌(120℃,20 min)海水反复清洗,以除去藻体中泥沙及其它杂物。将其培养于已灭菌
生态学报 2013年23期2013-12-20
- 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散射特性
的赤潮藻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的散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这两种藻种在光学特性上的异同及其原因,使人们对藻类的散射特性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今后从遥感反射率的角度区别不同藻种提供理论依据,并提供一种比较可行的藻类细胞散射特性测量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理论背景藻类的散射特性主要是由其折射指数实部决定的,而折射指数的虚部决定其吸收的特性。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由洛伦兹振
海洋学研究 2013年1期2013-05-30
- 金属离子对中肋骨条藻的胁迫效应及叶绿素a合成的影响
金属离子对中肋骨条藻的胁迫效应及叶绿素a合成的影响王洪斌12, 成 明3, 钱 鹏1, 李士虎1, 阎斌伦2(1. 淮海工学院 海洋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 连云港 222005;3. 连云港市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005)研究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对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金属离子胁迫的响应, 探讨5种金属离子对中肋骨条藻叶绿素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
海洋科学 2012年7期2012-10-23
- 一株海洋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解效应及其溶藻特性
海洋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解效应及其溶藻特性汪 辉,刘 玲,牛丹丹,刘兆普*(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5)从山东胶州湾分离得到1株海洋溶藻菌,暂将其命名为JZ-1.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Z-1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研究表明,菌株 JZ-1对中肋骨条藻具有很好的溶解效果,它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内物质的结构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内物质流出导致藻细胞死亡.溶藻现象发生在细菌培
中国环境科学 2011年6期2011-12-20
- 不同黏土对中肋骨条藻的絮凝去除研究
不同黏土对中肋骨条藻的絮凝去除研究王洪亮1,2, 曹西华1, 宋秀贤1, 俞志明1(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比较了不同种类黏土对中肋骨条藻的絮凝去除效率, 分析了黏土理化特征对絮凝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黏土的Zeta电位为-36.1~-15.9 mV, BET比表面积为0.31∼60.76 m2/g, 硅铝比为1.35∼3.62。
海洋科学 2011年12期2011-01-12
- 六种大型藻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及活性成分分离*
二次污染。中肋骨条藻是全世界分布广泛、我国近海发生频率高且危害严重的典型赤潮藻[2,14],目前利用大型藻化感作用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研究还较少见。因此本文选取孔石莼、羊栖菜、长浒苔、蜈蚣藻、马尾藻和裙带菜6种常见大型藻,比较其干粉末的海水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抑制效果,筛选出具高抑藻能力的大型藻,并进行初步的化感物质分离,为进一步提取抑藻化感物质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大型藻 实验采用的6种大型藻分别为孔石莼(Ulva pert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7期2011-01-10
- 一株新型寄生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该菌株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1115)的溶藻效果较好,感染1 d后,藻细胞基本裂解,叶绿素a减少达66.5%.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XD-G感染9 h后的中肋骨条藻切片,发现藻细胞内有大量细菌出现,由此推测,菌株XD-G是1种寄生性溶藻细菌.菌株XD-G不但能裂解中肋骨条藻及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icum),而且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也有一定的溶藻效果.赤潮;溶藻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