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空
- 外空遗产保护的新近动向、法律问题及启示
院国际法研究所)外空遗产保护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就此问题颁布国内法并将其作为《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的重要内容,相关措施过于侧重对外空遗产的保护,且未经国际社会充分磋商。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国际组织“为了全月球”(For All Moonkind)与海牙全球正义研究所(The Hague Institute of Global Justice)提出的倡议各有侧重,但一致关注外空遗产的认定方式、遗产名录或登记簿的编撰等
国际太空 2023年7期2023-10-03
- 《外空条约》对两用技术规制的法律困境及其出路
研究所)1 引言外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一直充满竞争和争议,各国期望利用外空优势保障本国安全。尽管国际社会已在1967年缔结了《外层空间条约》(简称《外空条约》),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确立了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的原则。但是,受困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和落后的科技,《外空条约》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间技术向多样化发展。据统计,95%的空间技术同时具有军事和民事用途,并且该比例还将持续提高,而《外空条约》对此存在的法律漏洞,引发了各国对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
国际太空 2023年5期2023-08-01
- 当前国际外空军控形势探析
外空,也称外层空间,是指大气层以外距离地球海平面100公里以上的广阔宇宙空间。一国领土上方的外空通常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第四空间”。外空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工业及商业潜力,而且还有非同寻常的军事战略价值。随着卫星发射、运载火箭等技术的发展,外空已成为现代战争的战略制高点。控制外空,夺取制天权,就可进而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发射了具有明显军事目的的照相侦察卫星,宣告外空军事利用的正式开始。当前,外空领域的军事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外空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2期2023-02-17
- 外空资源商业化开采的国际法规制现状与完善
但各国从未停止对外空附属或衍生资源的竞逐。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国内政策的支持,以美国行星资源公司为首的私人实体也逐渐加入外空资源的争夺中,它们开始有计划地推进对小行星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工作[1]。然而与外空资源商业开发活动相关的国际制度却十分匮乏,为此,本文将围绕外空资源商业化开采的相关国际制度展开。首先,介绍商业化开采的现实背景以及各国国内立法情况,探讨建立相关国际规则的必要性;随后,介绍当前国际法对于外空资源商业化开采的相关规定及其不足之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2-04
- 我国外层空间安全维护法治问题研究
活动的深入开展,外空安全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强,外层空间军事化、空间碎片等威胁外空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多。而现行的国际国内外层空间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给我国外空利益维护带来严峻挑战。新时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加强我国外空安全法治体系建设,推动空间国际法完善与落实,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外空安全维护与和平开发利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1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航天时代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外空孕育着颠覆性、革命性
国际太空 2022年5期2022-11-09
- 拿什么“保护”空间站?空间安全体系亟待建立
组织实施同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中国空间站首批國际合作项目,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上行开展实验研究……在神舟十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宣布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并将于年内正式搭建完成之际,外交部4月18日表达了东方神话中的“天宫”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友好和热情。中国空间站对外开放在即。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指出,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可以说,“完全开放的”中国空间站为各国科学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对于进
新华月报 2022年10期2022-05-29
- 外空环境法律治理的路径探寻
01)国际社会对外空环境的法律治理肇始于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以下简称外空条约),该条约第九条确定了保护空间环境原则。随后,联合国又相继通过了4个与外空有关的国际条约,其中的《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以下简称月球协定)规定了与月球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这20年间可谓外空国际立法的高频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尽管参与外空活动的国家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外空环境问题也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外空军控国际规则发展的困境与解决
战略》首次明确将外空作为“作战领域”,并视俄罗斯和中国为美国及其盟友在外空领域的战略对手。美国的新一轮外空军事布局包括加强军用卫星的建设以及在外空部署武器,这必将使外空武器化问题雪上加霜;而外空武器化又是诱发国际外空军备竞赛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外空武器化是当前外空军控的首要目标。事实上,作为外空军控的重要依据,历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决议都将外空武器化作为外空军控的核心目标。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些决议是自愿执行的“软法”,对以美国为代表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02
- 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规则博弈与未来发展
100083)外空作为人类的公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外空活动规模的迅速扩大,外空的利益攸关方迅速增多。尽管以1967年《外空条约》为核心的联合国五大外空条约(即《外空条约》《营救协定》《责任公约》《登记公约》《月球协定》)为各国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规定了基本原则与制度,但其措辞的模糊性也引发了不同解释,为外空军事利用等“灰色地带”——即现有规则并未明确或存在严重分歧的方面的产生留下了空间。时至今日,“和平目的”仍缺乏广泛共识,外空军事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02
- 国际合作视域下外空军控工作机制思考
京101416)外空军控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在“外空安全”主题下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构成外空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指出,军控“通常指相关国家或军事集团共同采取行动对各方军队或武器进行的限制或裁减”[1]。笔者认为,外空军控是指在多边双边合作框架下,相关国家或军事机构通过创设国际规则对军事装备力量进行的合理控制。外空军控的战略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空军事化,意即以军事目的或具有军事服务性质的各类利用或直接在外空部署与发展外空武器的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02
-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涉基本法律问题探析
站是人类社会进入外空时代利用外空技术的又一个成功典范,它是以探测、研究和开发外空为目的的永久性载人和不载人的空间物体群或系统。①贺其治:《外层空间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迄今为止,发射成功并顺利运营的空间站包括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Salyut)与和平号空间站(Mir),美国的天空实验室(Skylab)和国际空间站等。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成功也是最大型的外空合作项目,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巴西以及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均参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2-04
- 国际外空法体系下空间站商业化及其立法启示
间站商业化与国际外空法体系在人类外空活动发展历程中,空间站是载人航天项目最关键的成就。空间站一般由核心舱和实验舱两大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精尖的技术成果和大量资源投入。[1]空间站商业化起源于俄罗斯运营的和平号空间站(Mir),并在后来的国际空间站(ISS)中得到进一步发展。[2]1999年,美国一家名为MirCorp的公司第一次尝试利用和平号空间站从事商业活动①MirCorp是一家于1999年创建的美国商业航天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12月与俄罗斯签订了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23
- 太空资源开发国际制度刍议
开发。这使得开发外空资源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外空资源开发、利用之国际法律机制的构建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一、当前太空资源开发国际制度概述当前,规范太空资源开发被公认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主要有《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以下简称《外空条约》)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以下简称《月球协定》)。1.《外空条约》对太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规定《外空条约》于1966年12月19日经联合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23
- 浩瀚苍穹的竞逐:新时代太空安全博弈
间基金会第36届外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表示,美外空司令部已具备初步作战能力,建设成熟且具有战略效应,未来几年内将具备完全作战能力,不久还将重点围绕外空战开展军事演习。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当前外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美国已成为影响外空安全的最大因素,中方希望美国切实承担起大国应尽的责任,多做有利于维护外空和平与安全的事。汪文斌并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外空军备竞赛风险,积极参与并支持外空军控法律文书谈判。“太空(外空)”,又称“航天空间”
新华月报 2021年22期2021-11-23
- 从软法的作用与影响看 《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 (LTS)准则》的执行问题
701)1 引言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 (LTS)是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重点议题,也是联合国近年来最重要的外空规则制订进程。LTS工作组历经8年艰苦谈判,其间多次延期,于2018年结束工作。联合国外空委2019年正式通过工作组成果《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 (包括序言和21条准则),剩余7条准则未能达成一致[1]。2019年第A/RES/74/82号联大决议 “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国际合作”欢迎联合国外空委通过准则并决定成立LTS新工作组[2]。根
空间碎片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1
- 空间交通管理促进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
094)1 引言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外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自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以来,各国对外层空间的和平探索和利用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福祉,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 《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外空活动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逐步深入,外空活动所面临的挑战也同步上升。2 外空活动面临新威胁、新挑战当前,外空活动面临
空间碎片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1
- 全球治理视角下的空间交通管理
球,人类只有一个外空。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外层空间已成为人类竞争的新疆域。随着航天器数量增加以及空间碎片的剧增,外层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外空环境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2009年美俄卫星在外空相撞,空间交通管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重视。以2017年欧空局发表的 《实施欧洲空间交通管理制度》白皮书和美国2018年6月发布的 《国家空间交通管理政策》3号令为代表,国际社会对空间交通管理的讨论进入实操阶段。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简称联合国外空委)法律小组委
空间碎片研究 2021年1期2021-05-18
- 美国《外空防务战略》对外空军控国际规则博弈的影响分析
日推出了新版《外空防务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并公开了《外空防务战略概要》(以下简称《概要》)①“Defense Space Strategy Summary,”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June 17, 2020, https:/ /media.defense.gov/2020/Jun/17/2002317391/-1 /-1 /1 /2020_DEFENSE_SPACE_STRATEGY_SUMMARY.pdf.与
太平洋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6
- 外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国际法律规制
李寿平最初的人类外空活动主要是基于美苏两国的军事竞争而产生的,那时的外空安全主要是指与国防相关的外空军事安全。随着人类外空活动的发展,外空安全的范畴变得越来越广。国际社会对于外空安全的理解各异,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外空安全是一种能力,即国家安全、可持续地进入外空和利用外空,免受来自外空威胁的能力(1)Lawson Robert, Space Security Index, Astropol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28
- 外空国际规则对未来军事行动的影响及对策
416)一、引言外空蕴藏着无与伦比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外空的利益竞争日益白热化,外空军事化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当前,某些空间大国为了在未来军事行动中夺取制天权和制信息权,加强军用卫星等航天装备的能力,作为对地面军事行动进行信息支援的重要力量,同时大力发展反卫星武器等外空武器,未来军事行动的空间从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到了外层空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外空活动的发展,规制外空活动的国际规则就开始出现。文章将外空国际规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3
- 国际规则视角下的外空军控发展形势
王国语外空国际规则的解释和制定是外空军控的重要手段,外空军控国际规则谈判历程即各国外空利益博弈的历史。各国进入、利用和控制外空的能力差异,决定了各国外空利益及规则诉求的差异。安全与发展,是各个领域规则制定的永恒出发点和最为核心的利益诉求,外空也不例外。规则诉求差异,既是推动外空法治发展的动力,也是外空法治稳定性的破坏力。各国关于安全和发展实际上都会有利益诉求的差异(自身安全vs对手安全;先发展vs后发展),也会有趋同(整体安全与共同发展)。外空军控与外空安
世界知识 2020年21期2020-11-24
- 外空安全概念的再探讨
李 杨/文外空(外层空间、外空)是指平均海平面上空100 公里以外的物理空间。外空科技和外空设施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安全,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言,大国的外空博弈从根本上讲就是大国之间对世界威望的争夺。正因如此,大国在外空的竞争空前激烈,使外空安全自冷战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外空安全问题的由来外空安全问题产生于冷战初期,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由地球延展到外空的军备竞赛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6期2020-07-20
- 开发外空资源:国际法合法性、制度走向和对策
081)1 开发外空资源的现有国际法外空活动发生在国家主权范围外的国际区域,对所有国家有潜在影响,国际法是规范外空活动的首要渊源。外空资源主要指在天体中(包括月球和小行星)的水、石油、贵金属等非生物类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开采外空资源是进入外空以来获利最高的活动。但现有条约仅有粗泛的原则适用于开采外空资源。1.1 外空条约体系及其现状1963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和《外空条约》第1条和第3条明确探索和利用外层
载人航天 2019年4期2019-11-29
- 外层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略论
,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将外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纳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层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涉及全人类利益,例如外层空间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需要不同国家在利益上加以妥协;外空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需要考虑包括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需求;外空目前存在的生物污染和核动力源污染非一国带来的安全威胁,更非一国之力可以化解;外空争端急需公正高效的解决机构予以和平解决。因此,外层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在参考
卫星应用 2019年7期2019-08-23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外空资源开发、利用国际法律规制的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与外空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国际条约中,《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中关于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规定过于模糊抽象,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的适用。《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协定》)因其过分限制自由探索、利用外空的权利受到各国抵制成为“失败的条约”。由此,围绕外空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恶性竞争和管辖权冲突。立足于时代背景和国际局势的“人
国际太空 2019年7期2019-08-19
- 商业化背景下外空活动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商业化对传统外空争端解决机制的挑战1.外空活动商业化蓬勃发展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空间活动逐渐向外空军事化利用、武器化利用[1]以及外空活动商业化利用的趋势发展。外空活动商业化主要集中于卫星发射服务、外空实验、电信市场、卫星遥感服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2]外层空间的可观利润[3],使得非政府实体近几年来逐渐对空间站利用、空间资源利用、外空旅游等外空商业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第一个由私
卫星应用 2019年5期2019-06-19
- 外空旅客权利保护研究
东政法大学)1 外空旅客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外空旅客的产生及其概念从古至今,人类探索外空的想法一直未停止过。2001年4月30日,美国人丹尼斯·蒂托被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KA)送入“国际空间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外空旅客。自此,空间旅游的帷幕被拉开。在五大公约1.五大公约包括:1)《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1966年12月19日通过,1967年10月10日生效。2)《营救宇宙航行
国际太空 2019年12期2019-02-07
- 联合国促进和平利用外空60年
OPUOS,简称外空委)。此前的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成功发射。此后,联合国外空委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和平利用外空领域的合作,重点关注人类探索和利用外空有关的科技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外空委成立以来,已拟订了《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1963)等三项宣言,《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1982)等三套原则,以及《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
国际太空 2018年12期2019-01-28
- 外空军事化对“和平利用外空原则”的挑战及应对
这一举措体现其对外空实施统治的野心,引发各国对维护外空安全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人类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以来,外层空间军事化现象长期存在,在客观上对外空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外空军事化问题愈发突出和严重。《外空条约》作为规范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的基石,其中的“和平利用外空原则”正面临着来自外空军事化的挑战。1 外空军事化对“和平利用外空原则”的挑战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对外层空间的
国际太空 2018年10期2018-12-09
- 外空资源所有权法律问题探析
际法学院)伴随着外空领域的科技革新,不乏资本雄厚、技术发达的国外私人实体将其商业发展战略瞄准外空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科技之革新必然伴随法律之革新,美国、卢森堡为保障其国内私人实体在外空领域获取的自然资源,随之出台了涉及“外空资源所有权归属”的法律,进一步将关于外空资源所有权的法律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基于此,针对外空资源所有权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法律解析,并提出立足于国情的法律建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稳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美国、卢森堡立法概况
国际太空 2018年10期2018-12-09
- 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
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德国不莱梅第六十九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期间联合举办发布会,宣布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应用项目征集初步结果。今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积极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并从中受益。经过为期4个月的征集,目前,共收到来自25个国家的36个合作项目申请,包括25个舱内实验项目,11个舱外实验项目。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河南科技 2018年29期2018-09-10
- 中国参加联合国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
间会议(以下简称外空大会),联合国于2018年国外交部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航天代表团参加了上述活动。中国与联合国签署关于开展“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意向宣言6月19日,与会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维也纳办事处举办“中国的航天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和造福全人类”主题宣介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特命全权大使史忠俊、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西蒙内塔·迪皮蓬出席仪式并致辞。加拿大、哈萨克斯坦、新西兰、挪威、阿
国际太空 2018年7期2018-08-21
- 中国参加联合国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
间会议(以下简称外空大会),联合国于2018年6月18-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UNISPACE+50),主要包括研讨会、高级别会议和展览。中国航天代表团参加了上述活动。中国与联合国签署关于开展“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意向宣言6月19日,与会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维也纳办事处举办“中国的航天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和造福全人类”主题宣介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特命全
卫星应用 2018年7期2018-08-21
- 美国允许私人实体外空采矿立法对国际及国内法发展的影响
签署了《2015外空资源探索与利用法案》(以下简称《外空资源法案》),为私人实体进行小行星采矿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了私人实体对开采的任何小行星资源的各项权利,包括占有、运输、出售和使用的权利等。〔1〕*作者简介:聂明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系讲师,德国科隆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博士。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1010—YAH16092)之阶段性成果。〔1〕US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
西部法学评论 2018年1期2018-02-20
- 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国际框架文本草案”谈判进展—迈向外空采矿国际法律确定性的第一步
律中心)1 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情况概要2015年1月,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成立。截至2017年12月,它是唯一起草外空资源开发开采国际规则制定的国际平台,致力于实现以外空采矿为主的外空资源开发开采活动的国际法律确定性。工作组由来自各大洲的智库及高校等研究机构组成,包括荷兰莱顿大学航空航天法研究所和法学院、巴西天主教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印度尼西亚航空航天法律中心、印度尼西亚帕加珈蓝大学、美国世界安全基金会和南非开普敦大学。工
国际太空 2017年12期2018-01-15
- 美国外空军备控制立场及策略分析
0094)美国外空军备控制立场及策略分析卢春平1任迪2李帅2(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94)(2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北京 100094)研究了美国在其“确保全球领导地位,谋求外空优势”的战略背景下制定的外空军备控制主要态度立场和控制策略。分析了美国当前在航天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国外空军备控制的目的及方法。可为我国相关部门参与外空军备控制谈判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外空;外空军备控制;外空军备竞赛1 引言外空是人类的
航天器工程 2017年3期2017-01-01
- 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空间法专题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尹玉海, 颜永亮(深圳大学 法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60)摘要: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外空领域的延伸,所以它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比可持续发展原则,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原则应是外空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长期可持续利用和外空环境与外空活动一体化等四个方面。在现有外层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形下,强调并践行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12-17
- 外空探索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蔡高强,刘功奇外空探索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探析蔡高强,刘功奇(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411105)中国外空探索国际合作的形式由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合作的程度日益深化,技术出口与共同研发成为合作的常态。对于合作中已有技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通过协议规定保密条款,并明确在此基础上改进专利的实施条件及违约责任。对于合作研发技术应综合考虑合作各方贡献,通过合作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空间技术具有国防敏感性,应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保密性与公开性之间寻求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7
- “外空淘金”热起来了吗?
究发展中心)“外空淘金”热起来了吗?王邵飞 代坤 单文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2015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由美国国会审核通过的《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标志着美国成为第一个赋予私人外空采矿合法性的国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际外空条约进程缓慢的情况下,美国加快外空采矿活动的进程,引起各国对外空采矿的高度关注。2016年2月3日,欧洲“袖珍王国”卢森堡高调宣布,有意携手两家美国企业的飞行器一道前往近地小行星采矿,又给热议的
国际太空 2016年5期2016-07-05
- 拉开外空采矿竞赛的序幕?
—美国行星采矿立法的法律政策分析
理工大学)拉开外空采矿竞赛的序幕? —美国行星采矿立法的法律政策分析王国语 (北京理工大学)作者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代表团和中国政府立场。2015年11月25日,美国通过了《2015外空资源探索和利用法》,为私人实体进行月球及行星采矿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了私人实体对其开采的任何小行星资源或外空资源的各项权利,包括占有、拥有、运输、使用和出售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该法案起草、论证到通过的1年多时间里,国际空间法学界对其进行了
国际太空 2016年5期2016-07-05
- 中国的外空观与外空战略
会,题目集中在“外空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将涉及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的外空战略及其影响。外空系指地球上空气空间之外的整个宇宙。外空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正在急速提升。人类征服海洋用了近千年的时间,制海权成为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人类历史中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一个关键。人类又进行了近200年的航空活动,使制空权成为现代战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的外空活动到现在尚不足60年,但比起制海权和制空权,制外权的发展速度要高得多,
世界知识 2016年5期2016-05-14
- 中国外层空间防务战略的目标和框架设计
明确地界定中国的外空防务战略目标是规划外空防务战略框架的基石。2009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将中国发展外空能力的宗旨表述为:“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其中包含的“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的含义,表明中国发展外空能力的目标之一是维护国家安全。如果把这一目标具体化,中国的外空防务目
世界知识 2016年6期2016-05-14
- 欧俄决定推迟2018年“火星外空生物”发射时间
2018年“火星外空生物”发射时间2016年5月2日,据太空新闻网站报道,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局称其原计划2018年实施的“火星外空生物”(ExoMars)任务将被推迟至2020年7月。2016年3月欧俄曾提出延迟打算。欧洲航天局机器人探索协调办公室负责人罗尔夫·德格鲁特表示:欧俄多台设备和实验硬件研制进度均难以满足2018年的发射;欧洲正在与主承包商协商合理的任务经费,暂时没有确切金额;俄罗斯航天局预算虽遭削减,但“火星外空生物”任务仍处于高优先级,不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6年3期2016-01-04
- 谁赢得外空谁就能赢得世界
其中特别描述了在外空就空间站展开的争夺,作为战争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虽然此书纯属虚构,却鲜活地勾勒出外空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外层空间安全具有最高的战略重要性事实上,目前人类对外空的依赖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无论是通信、互联网、交通、日常经济活动,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外空及其日夜围绕地球转动的大约1300余颗卫星。据“关心外空科学家联盟”统计,其中美国最多为549颗,中国居二142颗,俄罗斯131颗,英国40颗,印度33颗。目前,对发展外空能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7期2015-12-29
- 攻防理论视域下外空攻防对比态势的历史演变*
防理论的视域,对外空攻防对比态势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提出应警惕美国的外空武器化发展,转变外空攻防对比态势,促进外空安全的优化转向。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核威慑战略中外空攻防对抗准备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鉴于外空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美国与苏联在火箭和卫星发展项目上展开了竞赛,美国空军曾经认为外空轨道计划的实施可以让美国在外空领域获得与之前在陆地领域一样的优势。受苏联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刺激,美国政府开始制定自己的外空活动原则。最初,美
军事历史 2015年5期2015-01-09
- 外空活动中国际合作原则的适用:形式和实体要求
射标志着人类进入外空时代。国际社会对此欢欣鼓舞,也对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展开了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当时的外空活动主要是由国家来主导,联合国很自然地成为了调整外空活动最合适的舞台。1958年联合国就设立了临时机构处理外空活动问题,1年之后,将该临时机构进而改设为常设机构,也就是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为联合国外空委,该常设机构成为各国外空活动合作对话的主要场所。外空活动需要高投入,且带有高风险,这些特性也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在此领域进行合作的坚实基础。自
国际太空 2015年1期2015-01-08
-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第三届东盟地区论坛外空安全研讨会开幕式讲话
三届东盟地区论坛外空安全研讨会。外空安全问题事关全人类命运,是一个战略性和前沿性很强的问题。我希望各与会代表充分利用此次会议,就共同关心的外空安全全球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充分交流看法和经验,积极推进协调与合作,共谋维护外空安全之策。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共同主席老挝、俄罗斯、美国为举办此次研讨会提供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此次是中方首次与俄、美及东盟国家代表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举办外空安全研讨会,相信会议有助于地区国家凝聚维护外空安全共识、推动和平利用外空事业健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5年6期2015-01-07
- 外空法律体系下反卫星武器的合法性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外空军事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终结,外空武器化问题居于次要地位。但到了2007年,反卫星武器系统试验再度引起关注。当年,中国使用动能武器成功击毁了本国一颗老化的气象卫星。接着,美国于2008年成功实施了一次反卫星武器发射。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逐步加强反卫星武器技术的研发,引发了全球对于外空法律体系下部署反卫星武器合法性问题的关注,其中的主要焦点是反卫星武器问题涉及的法律规范,具体包括:各类外空条约中关于非军事化的基本原则;国
现代军事 2014年8期2014-09-02
- 防止外空武器化:国际空间法的发展困境与前景
的外层空间(亦称外空、太空、空间)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领空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空之外的空间以及天体。[1]外层空间是最能体现人类梦想的领域之一,对茫茫太空的探索和利用一直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加强太空开发活动,掀起了探索太空的阵阵热潮。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少数大国正在大力研发、试验和部署新型太空武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外空武器化趋势日益现实与紧迫。国际法是平衡与处理国际上各种利益冲突的最好手段。因此,探讨国际空间法在防止外空武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建立国际外空法院的必要性
001)建立国际外空法院的必要性付晓蕾(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01)随着外空技术的发展及外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外空争端数量呈上升趋势。现有外空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外空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通过国际司法解决外空争端具有必然性,也符合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外空活动具有特殊性,现有的国际司法机构在解决外空争端方面具有局限性,因此应当建立专门性的国际司法机构——国际外空法院,专门解决外空争端。外空争端;外空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司法;国际外空法院在近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太空探索应包容普惠 共建和谐外层空间
入21世纪,随着外空探索领域拓展,外空活动商业化趋势日渐显现,外空活动主体趋于多元。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各国应致力于外空领域的包容性发展,以外空活动惠及全人类为目标。在人类与外层空间的关系方面,外空领域包容性发展,要蕴含对空间环境的包容。人类探索和利用外空,应与空间环境相协调,维护外空环境,建立外空发展秩序。在世界共同探索外空过程中,包容性蕴含着对各国的包容。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平等拥有和平利用外空的权利。为此,各国应积极加强平等互利
科技传播 2011年12期2011-08-15
- 国外航空法的教学与研究
:航空航天法包括外空法的研究生课程;“国际航空和外空法”的硕士学位课程;有关民用航空和外层空间的硕士和管理学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学位课用英语进行,但其收费较高。其中法学硕士项目提供三种教学模式:全日制教学、非全日制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全日制教学的学制一年,其核心课程包括:航空公法、航空私法、空间法、航空运输法律和政策、欧洲航空航天法以及选修课、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非全日制教学的课程与全日制课程基本相同,学制最长是2.5年。模块化教学只针对于那些已对航空活动感兴趣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200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