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战乱
    ,便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大权在握的刘姓封王自然不会同意,于是,吴王刘濞串通楚王刘戊等六位王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发动武装叛乱。汉景帝最终平定了这场全国性的叛乱。此次叛乱共有七位刘姓王参与,史称“七国之乱”。“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宫廷内部爭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驾崩,国内诸王看朝廷昏聩,于是发生内战,争夺中央政权。这场战乱前前后后的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

    科教新报 2023年7期2023-08-09

  • 晁喜铺,春花落处是乡愁
    在朝中为官的儿子晁错晁错此时在朝中红得发紫,是汉景帝身边的肱股大臣,任御史大夫。他因天资聪颖,在汉文帝执政期間,被选派到齐地跟符生学习遗失的《尚书》。先后任太子家令,教太子刘启读书,他的许多治国理政见解和言论,深得汉文帝赏识。被举荐为贤良文学,初为中大夫,景帝继位后担任御史大夫,经纶世务,施展抱负,为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书写了一页绚丽华章。《汉书》记载: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后受《尚书》伏生所,为太子家令。文帝嘉之

    时代报告 2023年4期2023-06-08

  • 有一种拒绝叫信任
    很信任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是积极削藩的人,汉景帝一即位,就开始大力提拔晁错,使其位列三公。这些藩王都知道削藩要开始了,因此人心惶惶,都不知道皇帝要削谁放谁,开始暗中联合准备造反。淮南王刘安想安排一个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主簿,就给汉景帝打了一个报告,结果批复是不行。其实,在原先的时候,这样的小官,淮南王刘安根本不用打报告,直接委派就行了,这次,汉景帝一点都不给面子,别的藩王看着哈哈笑。当别的藩王再来联合的时候,淮南王刘安果断拒绝了。刘安最信任的荀贾问他:“当

    思维与智慧 2023年4期2023-02-11

  • 有一种拒绝叫信任
    很信任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是积极削藩的人,汉景帝一即位,就开始大力提拔晁错,使其位列三公。这些藩王都知道削藩要开始了,因此人心惶惶,都不知道皇帝要削谁放谁,开始暗中联合准备造反。淮南王刘安想安排一个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主簿,就给汉景帝打了一个报告,结果批复是不行。其实,在原先的时候,这样的小官,淮南王刘安根本不用打报告,直接委派就行了,这次,汉景帝一点都不给面子,别的藩王看着哈哈笑。当别的藩王再来联合的时候,淮南王刘安果断拒绝了。刘安最信任的荀贾问他:“当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2期2023-02-10

  • 《大鹏扶摇:国学选人用人智慧》系列之三十八悲剧英雄与英雄悲剧
    适宜的方式。汉朝晁错,算得上那个时代典型的悲剧英雄。据《汉书·袁盎晁错传第十九》记载,晁错一心为国深谋远虑,但对自身很少顾及,以至灾祸临头也不知晓。可能这是对晁错一生的中肯评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晁错的悲剧命运也是由其性格决定的。晁错生性刚直,待人苛刻。晁错研习过申不害、商鞅等人,深受刑名之学的影响。晁错经常向皇帝上书,阐述治国理政主张。汉文帝在位之时,晁错就时不时向皇帝打报告,建议削弱诸侯,还有更改法令等,前前后后有三十多次。文帝没有全部采纳,但对晁错这种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11-24

  • 绝处逢生
    。于是汉文帝命令晁错前往章丘,抢救这笔“文化遗产”。可惜,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又出现了:此时的伏生,已经口齿不清,言语混乱。但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为他预备了一位“翻译”,此人就是伏生的女儿羲娥。在这世上,只有羲娥能听懂老人家的话。于是,伏生、羲娥、晁错,开始了一次漫长的,也至关重要的合作。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伏生授经图》中重温当年的场景。画上的伏生,须发苍白,瘦骨嶙峋。他盘坐在案几后的蒲團上,右手执卷,左手指点其上,嘴唇微启,似乎在说着什么。他的

    领导文萃 2022年15期2022-07-06

  • 徐铉的“汉服情结”
    格和价值。所撰《晁错论》一文,体现了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晁错为加强皇权主张削藩,导致天下大乱,因此被汉景帝腰斩。有观点认为晁错是被枉杀的忠臣,也有观点认为是咎由自取。徐铉首先肯定了晁错的忠诚,并责难景帝的过听之羞:同时认为晁错自身也有失臣道,为了个人功业与私人恩怨,而不顾公家大义。在儒家的人格理想中,义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顾全大义,是徐铉一生的行为准则。975年,南唐危如累卵,指日可破,徐铉代表李煜出使宋廷向赵匡胤求和。徐铉深知此行的危险,此前有南唐司空孙

    华声 2022年6期2022-05-30

  • 汉文帝时期的汉匈关系与诸侯(上) ——与贾谊、晁错献策相关联
    位期间启用贾谊、晁错等年轻气盛之士,他们给汉文帝出谋划策,提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御边建议。贾谊向汉文帝献“建三表,设五饵”之策,主张通过宣示汉廷威德,利用匈奴人贪利心理招附匈奴民众,瓦解匈奴政权,以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晁错提出“守边备塞”“劝农力本”之策,采取巩固边疆、积极防卫的御边方式,想要达到抵御匈奴入侵的目的。后人由于无法确定贾谊、晁错二人御边献策的具体时间,相关研究的讨论焦点因而多停留在献策内容是否具有普遍效果上。贾谊、晁错毕竟是谋士,他们献策必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2

  • 汉景帝:人性是复杂的,没有非对即错
    中央集权,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藩。景帝连续削藩,天下诸侯惊恐不安。削到吴地时,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发动了叛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削藩激烈强硬,七国叛乱势在必然,矛盾冲突到最大时,双方的战火一触即发,非一人之过。然而景帝不考虑后果,暴怒杀人,给人留下暴躁易怒,气量狭小的坏印象,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平定七国之乱,是景帝一生最大的功绩,但景帝在平叛过程中的表现,却留下了一生洗不去的污点。七国一反,景帝方寸大乱,平叛的大军还没有出发,朝廷内突

    世纪人物 2022年3期2022-03-11

  • 晁错《论贵粟疏》之“疏”
    宋志坚晁错有三“疏”:《言兵事疏》说的是军事,《论削藩疏》说的是政治,《论贵粟疏》说的则是民生,重点是农事。晁错深知农家之苦。春夏秋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风尘署热阴雨寒冻均不能避,“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全靠种田所得,还要遭受水旱“天灾”以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的“人祸”之苦,以至于不得不“卖田宅、鬻子孙”籍以“偿债”。看得出来,他有悯农情结,这个“悯”字,也就是被孟子称为“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与农家之苦相反,“商贾大者积贮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1期2020-12-23

  • 粮食安全与晁错的《论贵粟疏》
    的《论积贮疏》和晁错的《论贵粟疏》,是思考粮食问题并建言献策的两篇代表作,允为“合为时而著”之作。鲁迅曾评价贾谊、晁错的政论文,乃“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及至今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两篇文章的创作主调都是如何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应,维护国内和边境的安宁,故存在诸多相同的描述细节,只是遣词造句或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事实上,尽管《论贵粟疏》的阐述更为具体翔实,但晁错在创作中却有意参考了《论积贮疏》,是以该篇为范本进行摹本化再创作

    寻根 2020年6期2020-12-23

  • 文景之治
    。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就连续十几次上书指责刘濞的罪行,建议削减他的势力。汉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却很欣赏晁错的文才,就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相当于太子的老师。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晁错立刻受到重用,晁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削减诸侯王的势力。消息传出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听到叛乱的消息,汉景帝和满朝大臣都很恐慌,于是有人建议杀掉晁错,让诸侯息怒,汉景帝为了息事宁人,就授意几个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大臣们说他大逆不道,罪大恶极,应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12期2020-12-04

  • 袁盎:一个蛮有故事的人
    返回京城。袁盎与晁错袁盎与晁错莫名地成为一对宿敌,两人发展到水火难容的地步,严重的时候,一个屋子里,晁错在,袁盎立马躲开,反过来若瞧见有袁盎,晁错扭头走人。总之两位从来没有共处一室过,更甭提言语交流了。文帝崩景帝上位,晁错得势,袁盎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晁错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下令查办袁盎,并将其下狱。原本是要判死刑的,幸亏景帝出面,刀下留人,改判降作庶人。吴楚乱起,晁错再次想借机除掉袁盎。鉴于当时两人处境的天壤之差,显然袁盎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能活命已

    金秋 2020年6期2020-08-17

  • 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易。【小故事一】晁错上奏《论贵粟疏》晁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西汉建国初期,汉高祖刘邦由于采取了罢兵归家、抑制商人、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措施,使因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逐渐得以恢复。汉文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但由此也产生了因商业发展而导致谷贱伤农,致使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20年5期2020-02-14

  • 文言文阅读技巧之实词词义
    ,回答后面问题。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罗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大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4期2019-10-18

  • 文明的信念
    回来。这个人,叫晁错。授经晁错不敢怠慢,他深知伏生已是耄耋之年,任何状况都可能发生。当他千里急行,终于见到伏生的时侯,他一定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劈面而来—山东人伏生带着浓重口音的喃喃述说,河南人晁错一句都听不懂!我们知道《尚书》是看不懂的,此前伏生一直是口授给他的齐鲁弟子们。既看不懂,又听不懂,怎么办?幸好,上天早就暗暗备下了羲娥。羲娥是伏生的女儿,也曾研习过《尚书》,于是羲娥做了父亲的二传。羲娥讲的仍然是齐鲁方言,晁错仍是十有二三听不懂

    中华瑰宝 2019年5期2019-09-10

  • 浅谈申屠嘉 ——以惩治宠臣与完善律法为例
    凄凉。汉景帝时,晁错力主景帝削藩,弄的朝野人心惶惶。此时的申屠嘉已经垂垂老矣,而作为高帝旧臣的他在景帝眼里早就应该退位让贤,年富力强的心腹晁错才应该是丞相的最佳人选,再加上景帝也想通过削藩来为自己争取到不亚于父祖的声望与功绩,而极力反对削藩的申屠嘉无疑阻挡了景帝前行的路。张苍罢相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但是性子如此刚毅固执的申屠嘉真的会老老实实的致仕归家吗?也许接下来的事情也在景帝和晁错的意料之外吧,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位身体康健的老人会如此刚毅。有一天申屠嘉听说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2019-07-13

  • 汉景帝: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
    位后重用御史大夫晁错,一心想削藩,但他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是另有目的。起先,景帝通过正常手段收回没有子嗣的诸侯王的领地,分封给六个儿子,但其余诸子的封国仍没着落。怎么办?那就只有找非文帝一系的诸侯王开刀了。这时,“善解帝意”的晁错跳了出来,提出一个耸人听闻的建议——诬指吴国蓄谋造反,企图以此为突破口,给景帝夺来几个诸侯国。《史记》中载:“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细读这段话可以发现,晁错对吴王的指控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辞”

    百家讲坛 2019年16期2019-04-30

  • 易中天与余秋雨
    东鲸人们只看到晁错是因忠心耿耿而死于非命,不知他招致横祸也有自身原因。晁错深谋远虑,但他的深谋远虑是对国家的,不是对自己的。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历尽苦难却屹立不倒,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屡遭毁坏却延绵不绝,原因之一是几千年来总有人认死理。历史学者易中天不太瞧得上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很多场合,他都点名不点名地表达过嘲讽、揶揄。比如他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借着夸奖别人,又不点名地贬了余秋雨一次,“前两天重读了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一书。我一直认为,夏先生的历史大

    当代工人 2019年3期2019-04-22

  • 习近平用典
    —【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晁错论》是苏轼写的一篇人物评传,评论的是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削藩这一历史事件,并分析了晁错被杀的根本原因。上面这段话为《晁错论》的首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这句话暗指汉景帝时期,表面上虽然国泰民安,却潜藏着藩王坐大、威胁中央的危机。接着,作者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坐观其变却不想办法解决,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

    当代陕西 2018年14期2018-11-17

  • 晁错《论贵粟疏》看教师的言辞艺术
    。本文将通过分析晁错的经典政论文《论贵粟疏》,来获得启发,总结教师应该具备的言辞艺术。关键词:晁错;《论贵粟疏》;教师;言辞艺术一、验古明今,层层深入《论贵粟疏》开篇就将古代圣王之时与今之时相比较。这里蕴含着深深的担忧,也是一种不可明说的暗示。接着,晁错就开始分析“畜积未及”的后果和危害。再是,作者展示了一出类比推理。甚至得到一国之君也保不住他的子民的结论。回应开头,证实了“畜积多而备先具”[1]的必要性。晁错层层深入,从容引导,深刻中肯地将文章的主题“贵

    报刊荟萃(上) 2018年8期2018-08-27

  • 明君汉景帝的另一面:杀名臣逼死亲子
    出饿死邓通、腰斩晁错、逼死亲子等事情,无不暴露了一代明君暴戾残忍的另一面。少年时怒杀吴太子刘启八岁时,其父代王刘恒被长安的功臣集团拥立为帝,刘启也随父亲从代国首府晋阳来到长安。仅数月之后,刘启便被立为太子,然而,同正史所夸张、赞美不同的是,真实的刘启从小就很轻狂。汉文帝初年,吴王太子奉父命来长安朝见天子,由于刘启和他年龄相仿,文帝便让刘启同这位吴王太子多联络联络感情。然而,两人在博弈时却发生了争执,刘启二话不说,拿起棋盘就把吴王太子给砸死了。刘启不过十三四

    领导文萃 2018年8期2018-06-27

  • 风险意识
    (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贬谪生涯,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创下很多至今惠民的实绩。【写作背景】《晁错论》为苏轼于嘉祐五年至六年(1060

    求知 2018年12期2018-05-14

  • 晁错之死原因新探
    判当时的形势,将晁错腰斩,使其成为中央与诸侯王对抗的牺牲品。忠心为主却最终被诛,这已成为研究晁错之死的主流观点。不过,若仔细分析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晁错之死当另有原因,需进一步探索。一、晁错与众大臣之间矛盾深刻晁错为太子家令时,以其高超的辩才深得刘启的信任,成为刘启的“智囊”。与此同时,文帝亦“奇其材”[1]2746。刘启继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掌治京师”[2]736。汉时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变更的基本程序是:先由丞相召集众大臣进行商议,再交给皇上裁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3

  • 坚忍不拔
    东坡在他的名著《晁错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这篇史论,讲的是汉朝汉景帝年間爆发七国之乱始末和晁错被诛的事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作为一个大臣,在面临危难之时,要勇于担当责任,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大丈夫胸襟。这是一个有作为的大丈夫应该有的品行,身为朝廷重臣,除了应有“超世之才”,还得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之志,犹如铁之成钢、刀之成刃,这包括智慧、胆识、气度和节义,临

    民间文学 2018年11期2018-02-12

  • 李经纶诗词作品浅析
    的惋惜与同情。《晁错》一诗别有深意。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晁错强行削藩,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劝解无效,服毒自尽。景帝下达削藩令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袁盎献策斩杀晁错,景帝批准了这一建议,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当代著名诗词家荒

    粤海风 2017年6期2018-01-13

  • 狼与兔子的生存谜题
    题文/符晚袁盎、晁错的碰撞,是做人与做事之间的碰撞,从古至今未曾停止过。晁错和袁盎俱为汉初名臣,一时风云人物。两人生前彼此视若仇雠,死后却在《史记》中同列一传,颇为尴尬,有意无意地透出一种根深蒂固的“职场”无奈。晁错是政治家、改革家,主张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削藩弱侯,为汉朝天下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袁盎要复杂得多,乍看《史记》,给人的感觉是侠义之士,做了很多受时人赞誉的事,如“盎由此名重朝廷”“诸公闻之,皆多袁盎”这类评价多处可见。一方面可以说袁盎确实做了些

    中欧商业评论 2017年3期2017-12-24

  • 浅论晁错《论贵粟疏》的思想理念与艺术特色
    的梳理研究,浅论晁错《论贵粟疏》中所体现的思想理念,并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晁错;《论贵粟疏》;思想理念;艺术特色作者简介:石婷(1993-),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前言:“晁错,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軹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家,《论贵粟疏》是其重要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2017-07-29

  • 一代名臣晁错的悲剧
    周其运纵观晁错其人,他首先是一个博学多才者,学贯儒法,辩才非凡。积极总结古代圣王治世和秦朝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政治家深刻的洞察力和匡正時弊的满腔热情,将其视角敏锐地投向事关国计民生、政权安危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并通过分析论证,不失时机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和具体措施,操劳于社稷。因此,晁错博得文景两帝极力赏识,仕途通达,迅速升至御史大夫之职。虽然在文帝时代也曾屡次碰壁,谏言一次次未得采纳。可是到了景帝时期,立即成了朝中翘楚,景帝轻百官而独宠晁错,多次被单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1期2017-07-27

  • 晁错
    ,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晁错获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的主张。昔者晁错尽忠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参考译文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4期2017-07-10

  • 七国之乱与文人助正
    步朝廷文士贾谊、晁错、韦贤以及藩国文士枚乘、邹阳等为切入点,探讨“七国之乱”爆发前后他们的思想主张及文学创作对于维护封建正统、巩固中央政权的进步意义。七国之乱 维护正统 文士斗争一、祸起吕后——“七国之乱”肇始 文人缄口万马齐喑高帝晏驾,吕后当政,诸吕用事,威迫刘氏,高帝之子,迫杀殆尽。赵幽王友、赵隐王如意、赵共王恢、燕灵王建先后死于非命,天下震恐,这无疑引起了刘氏诸王表面的臣服和内心的强烈反抗。这一时期,距秦末尚近,汉家始有天下,为维护统治,高帝高后主要

    名作欣赏 2017年15期2017-06-08

  • 晁错集》辑校
    李正辉摘 要: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等职。《隋志》著录《晁错集》三卷,后志失载,散佚已久。本次钩沉工作,得其疏、策、文十六篇。这对于晁错重农抑商、移民实边、进言削藩等治国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晁错;《晁错集》;辑佚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137-04晁错(前200—前154),西汉颍川(今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2期2017-03-15

  • 浅析晁错《论贵粟疏》主要经济思想 ——兼谈对军功阶层的冲击
    50100)浅析晁错《论贵粟疏》主要经济思想 ——兼谈对军功阶层的冲击张霖坤(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论贵粟疏》作为西汉早期著名的一篇政论文,其经济思想可谓是儒法并包,苛缓有度。适应了黄老思想为主导下既休养生息,又富国强兵的双重现实需求。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军功阶层对权力的垄断,缓和了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矛盾,并形成了人们追逐财富的社会风气。但对于这篇名文后世学者评判不一。萧公权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没有专门单独为其立章节,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2017-01-24

  • 晁错《论贵粟疏》的经济思想
    :《论贵粟疏》是晁错给汉文帝的奏疏,文章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对汉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审视它产生的历史环境和其中蕴含的的经济思想,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关键词:晁错;《论贵粟疏》;经济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景两朝的智囊人物。年轻时,跟随

    科技资讯 2016年16期2016-05-30

  • 晁错未必是白死
    刘爱于晁错未必是白死刘爱于晁错任太子家令时,景帝还是储君;晁错善辩,号称“智囊”,太子是其粉丝。当太子成景帝继位之后,晁错就摇身一变,从中大夫擢升为内史,不久,又越级提拔为御史大夫,正式昂首阔步地迈入了朝廷顶层决策圈。此时的景帝,对老师晁错可谓宠爱有加,言听计从。景帝不想做一个守成之帝,晁错急于推销他的改革之策,于是君臣联袂,激情四射,演绎了一场复一场的大戏。削藩曲目,最是惊心动魄。晁错为这场大戏上演,精心准备了数载,还在文帝治下时,他就极力推销过这个“

    幸福 2016年8期2016-05-13

  • “毒舌”汲黯
    一魔咒。汉景帝与晁错有师生之谊,他不也被腰斩于东市了么?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者为生命计,本应收敛、不得妄为才是,但仍有人难得“借鉴”,前赴后继,其情实为悲壮。西汉汲黯,可谓典型案例。此公与晁错曾同朝为官,晁错如何悲情谢幕,他应是了然于心。而且,两人的经历也极为相似。晁错做过景帝的太傅,汲黯做过武帝的洗马,称谓有别,但都是辅佐太子、教授政事文理的官员。景帝继位,晁错任内史;武帝继位,汲黯任谒者,职位有大小,但都是皇帝倚重的近臣。晁错冤杀,是前车之鉴;

    幸福 2016年5期2016-04-19

  • “乱七八糟”两战乱
    半。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取得了胜利。“八糟”,同晋朝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有关。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司马炎死后,即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朝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衷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1期2015-12-24

  • 晁错的人生探究现代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
    张劲松摘 要:晁错人缘儿不好,《汉书》评价晁错:“峭(严厉)”“直(正直)”“刻(苛刻)”“深(心狠)”。当然,晁错提出“削藩策”是正确的,但不幸的是,当七国叛乱后,晁错在成大事的机遇面前,把“至危”留给景帝,把“至安”留给自己,说明他并不具有驾驭这种机会的素质,遗憾地丢掉了性命。苏轼的《晁错论》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也因为晁错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这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而当我们查阅大量史籍资料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2015-10-14

  • 成人之美,留己生路
    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削弱诸侯国实力,引发了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话说吴国相国袁盎,博学多才,仁和宽厚。他有一名侍女,长相秀美,聪明伶俐,袁盎十分宠爱。相府中一名从史,竟然老虎头上搔痒,与侍女打得火热,直至私通。袁盎发觉后,并不发作愤怒,仍像往常一样对待从史和侍女。一名侍从看不惯,就去吓唬从史:“你与相国宠爱的侍女私通,相国已知道此事,正想法找茬治你的罪,还不赶快逃亡。”从史听了十分恐惧,连忙逃走。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2期2015-09-10

  • 清流兮浊流兮
    ,亦不过如此耳。晁错之死两千多年前,因为推恩令带来的七国之乱,景帝必须冤杀晁错。为了不让景帝为难,晁错也必须要为景帝找到一个足以杀死自己的理由。当景帝叫他说出官场中有哪六样东西拦不住的时候,晁错答:追逐仕途的官员犹如发情的公牛面对母牛,这是第一个拦不住。遇见上级就是要下跪才能真诚地矮上半截,这是第二个拦不住。所有的副职在一把手面前虽都笑脸如花却巴不得他早早倒台,这是第三个拦不住。上级干壞事的时候眼睛要瞎掉,这是第四个拦不住。前任留下的总是烂摊子,这是第五个

    杂文月刊 2015年9期2015-07-04

  • 秦博士伏生事略考
    。其中,陈氏错推晁错受《尚书》之年,致使其考辨伏生生年多有讹误;伏生受《书》于李克之说,陈氏所引诸史料皆不可信,不足为据,故伏生应师从他人。通过考证伏生为秦博士,辨析秦博士官与《尚书》之关联,以探究今文《尚书》缘何得以传世。伏生虽为大儒,然去今已远,史载其事谬误必多,今厘清诸书讹误,还历史以原貌。伏生;《尚书》;生年;秦博士经秦焚书坑儒后幸存下来的秦朝遗老促就了西汉儒学之兴起,最著名者首推叔孙通、浮丘伯、伏生三人。《尚书》传授之始祖伏生生平诸事,史载尤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22

  • 贾谊和晁错政治秩序观比较及启示
    0071)贾谊和晁错政治秩序观比较及启示□穆军全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贾谊和晁错是中华帝国大一统政治秩序形成初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提出的建构汉帝国政治秩序的一些策略对后世帝国统治乃至当今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仅凭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足以支持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我们在借鉴和超越传统政治秩序观时更多的应该从思维和方法的层面着手。在建构现代法治国家政治秩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是评价和建构政治秩

    理论月刊 2015年10期2015-03-17

  • 汉代的官场生态
    代朝廷中,贾谊和晁错是其代表。他们原本是读书人,以其过人的才华和见识被朝廷擢用。贾谊十八岁时就因熟读诗书,文章超群,远见卓识知名于郡中,后被人举荐,被汉文帝召入朝廷为博士。晁错开头学申商法家之学,以文学才能入官场,先是做俸禄六百石的小吏,称“太常掌故”,后来被派去跟一个老儒生学习《尚书》,学成后,被拔擢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同样升迁为博士。显然,两个人都有知识人的背景,在庙堂上也有着知识人的身份。庙堂需要知识人吗?当然需要!不仅因为目不识丁的文盲不能管理国家

    书屋 2014年9期2014-09-28

  • 挥人泪者尽英雄
    犯太子而得车裂。晁错者,英雄也,削藩以固汉室江山,终以群藩并起而异身首乎。谭嗣同者,英雄也,戊戌变法,欲自立华夏,强于世界,而亡其身。无论卫鞅,晁错,谭嗣同者,后之世人皆叹其英雄之气。而何奈其志未成而身先死乎?曰:“性耿直也。”以其性过耿直,卫鞅犯太子而得车裂;以其性过耿直,晁错直言其意而因群藩攻之;以其性过耿直,谭嗣同糙糙而略慈禧之意,得身首异处。后世之人,未尝不叹其浩浩然,而泣其凄凄者乎!而太史公者,得非英雄乎?以腐之身,摒弃士大夫之意,忍辱负重而著成

    中国教师 2014年11期2014-06-28

  • 谁是诛杀晁错的幕后凶手
    魏善保名臣晁错是汉景帝的智囊,因主张削藩而闻名于世。然而,不幸的是,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使他最终被汉景帝诛杀。有人认为,汉景帝是在推卸责任,无辜的晁错只是他的一枚棋子,关键的时刻可以舍弃,晁错死得太冤了。也有人认为,晁错是死有余辜。其实,晁错被杀,从种种迹象上看,完全是一场仇杀。司马迁说:“欲报私仇,反以亡躯。”154年,一个叫袁盎的人请将军窦婴帮忙安排他见汉景帝,说是有平息吴王叛乱的办法。在汉景帝屏退了左右包括智囊晁错后,袁盎才说:“今奸臣晁错,擅自削诸

    百家讲坛 2012年15期2012-02-11

  • 晁错赌政治:谁玩了谁
    御史大夫的文帽,晁错登上了权力巅峰,可倏忽间被腰斩于市。“七王之乱”的“清君侧”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吗?当一个治国君子成为政治嫖客,玩不了政治就只能被政治玩了吗?上疏控开始的时候,晁错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政治、法律工作者,并特意去学习政治法律知识。参加工作后,因为书读得多,知识面比较宽,就在太常衙门里负责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后来,汉文帝因为政府工作人员里没有熟悉《尚书》的人,就搜罗通晓《尚书》的人才,晁错有幸,被派去学习《尚书》。这次学习,对晁错帮助很大,原来

    百家讲坛 2012年4期2012-02-11

  • 华丽光环下的汉景帝
    任“太子家令”的晁错称赞刘启“才智高奇”,但从一则故事中,我们就能知道真实的刘启是什么样子!作为太子的刘启曾与梁王刘武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宫殿的司马门却不下车,被担任公车令的张释之拦住,他把皇太子的劣迹奏报给了汉文帝。刘启由此怀恨在心,一当上皇帝,就把张释之降职,刘启的小心眼儿由此可见一斑。开国功臣如狗尔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己亥日,汉文帝在长安未央宫驾崩。32岁的太子刘启即位,大汉历史进入了景帝时期。文帝生前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

    百家讲坛 2009年23期2009-12-31

  • 浅析晁错的民本思想及其对现在的影响
    ent.关键词:晁错 论贵粟疏 民本思想 启示Key words:Chao Cuo discusses the expensive millet to be sparse People this thought Enlightenment作者简介:张俊霞(1983-),女,山东泰安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7级硕士研究生;薛美青(1983-),女,山东日照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7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2009-07-06

  • 历史之错
    易中天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寂寞的人,但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晁错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景帝即位,任命晁错为“内史”。内史相当于京城的市长,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晁错自然春风得意,不断向景帝提出各种建议,景帝也言听计从,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俗话说,树大招风。第一个被惹毛了的是丞相申屠嘉,当时就找了个茬要杀他。事情是这样的:晁错因为内

    意林 2009年7期2009-05-14

  • 晁错:一根平乱的药引
    谢 宗晁错,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知识分子。凡上过中学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觉陌生。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古文《论贵粟疏》,就是这个人的大作。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打的也是这个人的牌子——“诛晁错,清君侧”。一次那么高规格的叛乱,指名道姓要杀的,居然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疑问不止一点,古今文人对晁错的死因也莫衷一是,很难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解读。晁错之死,虽然各执一词,但有一点,那就是大家普遍认为他是冤死的,是被他的同

    百家讲坛 2008年20期2008-11-10

  • 茹纳与包容
    到了汉代名臣――晁错晁错,在错综复杂的时局中,他以如炬的目光敏锐地看到了诸候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忠肝义胆,提出“削藩”策略。他以正直无私受到景帝的极度宠信,权力凌驾三公之上。但他容不得别人的任何错误。并且自认为凡是和他作对的就是奸臣,和他不一致的意见就是叛谋,以致连公正廉洁的三朝元老申屠丞相都欲抓其“小辫子”,忠义满江湖的袁盎提议“诛杀之”。所以最后,晁错一不抵众,一代名臣被腰斩东市,凄凉辞世。我深深地知道,造成晁错人生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的皎洁和与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19期2008-10-30

  • 晁错之错
    年底,新御史大夫晁错在汉景帝的支持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但削藩刚刚开始不久,吴、楚等七国联合起兵叛乱,举国震惊。于是,汉景帝“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晁错一生政绩不凡,且才华出众,足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后人大都将他的死和当时另一位大思想家贾谊的英年早逝,并称为“西汉时期最悲剧的政治事件”,意在惋惜、同情他壮志未酬,含冤而死。可是,发生这样的悲剧,究竟是历史之错,还是晁错之错?壹与贾谊不同的是,晁错是法家出身。这很能

    百家讲坛 2008年16期2008-09-02

  • 悟达国师的故事
    西汉书上,袁盎与晁错的故事?”悟达国师回答说:“曾经读过!”人面疮说:“你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杀晁错的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就因为你向皇帝进言,害我在东山被腰斩,这个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你都是身为高僧,且奉持戒律严谨,使我没有报仇的机会,这次你因为受到皇上过分的宠遇,动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亏损,所以我能够靠近你来寻仇,现在既蒙迦诺迦尊者(化身为病僧)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我们的夙怨,也就到此告一段落

    意林 2008年14期2008-05-14

  • 汉代普通家庭的最低消费
    踏雪寻梅晁错在太子府里担任小官的时候,常常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后来这些建议一部分被收入《食货志》,命名为《论贵粟疏》。在这些建议中,有两件是最重要的:一是守边,二是劝农。《食货志》中记载的汉代普通家庭的饮食非常简单,不外是“饼饵麦饭甘豆羹”,“园菜果助米粮”,吃的基本上靠自己种田而来。晁错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这说明了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至少要每天吃两顿饭,每年添置一套新衣服。那么,在汉代维持一家人温饱的最低消费到底是多少呢

    百家讲坛 2008年5期2008-04-28

  • “乱七八糟”溯源
    横跋扈。御史大夫晁错上书建议削藩,把诸侯王的封地直接削归朝廷。景帝接受了这一建议,先从势力较小的楚王、赵王、胶西王着手。公元前154年,晁错又建议削吴,吴王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联络各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率胶东王、胶西王、淄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等七王,共同发兵,矛头直指长安,很快占据了汉朝东边半壁江山。汉景帝听信谗言,处斩晁错,想以此平定叛乱。但七国叛乱诛晁错只是借口,目的是夺权,所以仍不退兵。至此,景帝才下定决心平定叛乱,派大将周亚夫为主帅,

    初中生·作文 2004年4期2004-05-28

  • 关于“先生”的两点补充
    下。《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先即先生。”“轵张恢先”即轵县人张恢先生(此例可证“先生”简化为“先”也含有尊敬义)。又如《汉书·梅福传》云:“夫叔孙先非不忠也。”颜师古注曰:“先,犹言先生也。”至于顾先生所说先生“简称‘先”而举河南方言口语为证,并说“经儿化,变成‘先儿”,则至少于明代戏曲作品中早已有之。如明代汤显祖《紫钗记·醉侠闲评》中,即有“这两个秀才好生眼熟,似三年前一个借鞍马的韦

    读书 1997年8期199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