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气

  • 谁在催促(组诗)
    在半空观摩一幅幅逸气横生的佳作然后叹息着在床上辗转直到山风轻拍焦虑入梦如同轻拍哭泣的孩童从远古算起挤压自己挺立,拼命向太阳招手最终与太阳比肩它们的故事我知道得太少而柳絮的白发在山的两鬓飘拂着委婉的催促超出所想总算躲过了激浪险滩在学校方舟的物种里昂首阔步昏暗的参照下虚誉重复使用的污水把皮囊和脏腑浸泡得太久眼睛越发近视而灵魂,则依附在一棵棵黄葛树上速成几十平方米的绿荫便已超出所想世界卷着未知奔来一浪一浪的拍击了多少次舱门声音落在岸边的旷野长成青苔四幅画波特莱尔

    剑南文学 2023年4期2023-10-27

  • 以倪瓒《清閟阁集》论元代尚逸现象
    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美学观念有莫大联系。对于“逸笔”“逸气”的追求成为元代绘画的整体特点。本文从历代绘画理论中对“逸”的论述简要分析中国绘画“尚逸”思想的发展,并从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尚逸”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倪瓒在《清閟格集》记载的诗文题跋等方面分析元代山水画逸气品格的发展。关键词:逸笔;逸气;倪瓒;元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进程中,由魏晋至宋代,占据主流的是严谨的宫廷院画,绘画作品一直承担着道德教化的作用。画家作为作品的创造者本身是不受重视的,画家自身情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2023-05-30

  • 墨写胸中逸气 ——略论刘石的书法
    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也。”这是倪瓒概括绘画理念的一句话。把这句话拿来解读刘石的书法,也颇有意味。古人曾有“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之说,刘石以行草为源,将书法之意境、意象、意趣扩充至极致,继而与其他诸体互为滋养,相互融合,如此功力非泛泛之辈所能为之。竹径有雅 檀槛通幽 对联 刘石刚心气节高万卉 华贵秀姿压群芳 对联 刘石古诗二首 草书 刘石储光羲·咏山泉 草书 2022年 刘石题汉砖·侯嬴风节 书法 刘石王十朋·题湖边庄 行书 2022年 刘石唐寅·题溪山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9期2022-12-02

  • 人具逸气 书为逸品 ——顾工书法艺术刍议
    俗、卓尔不群的“逸气”。顾工生于淮安,求学扬州,工作昆山,后又负笈北上南下,到杭州、南京、北京、上海求学问道、进德修业。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且能转益多师,让他“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其为人、为艺、为学所具有的“逸气”,毕竟“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董其昌语)。顾工在书法上初学欧、颜,后溯魏晋秦汉,广临历代名迹,尤专注于“二王”书学,学其“技”更学其“道”。在技法学习上,他本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中华书画家 2022年9期2022-09-19

  • 论倪瓒山水画中以“逸气”为核心的审美意境
    论是倪瓒提出的“逸气说”,还是其绘画营造的独特审美意境,都对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探讨倪瓒以“逸气”入画的审美思想有利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并将这一绘画意境运用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帮助世人理解传统文人画品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一、倪瓒“逸气说”绘画美学思想倪瓒的“逸气说”是在元代乱世之中提出来的,他将内心的情感与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绘画创作实践的探索相结合,提出“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等绘画论断,形成了其清逸、简远的独特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2022-08-02

  • 浅析文人画的发展及艺术风格
    调自娱,标榜胸中逸气,这也是文人画的重要特征。关键词:文人画;逸气;自娱一、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是由中国文人士大夫所创造,反应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绘画形式,文人画的意蕴萌生于唐朝,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高逸之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强调了画家的身份地位,修养的重要性。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称为文人画鼻祖,苏轼也曾评价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文人画诗画

    民族文汇 2022年39期2022-07-06

  • 逸笔:一个艺术技法的美学考索
    笔草草”“写胸中逸气”之说,曾为人宗法。其字迹苍劲淡雅,自成一派。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创作理念,在艺术领域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体现出“逸笔草草”的特点。目前倪瓒传世的作品主要是小字真书和行书,从这些传世真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书风和画风一样,都自成一家,不拘一格。明初宋濂尤长行草书法,他的字沉雄流畅,颇有怀素、张旭的风貌。明清期间秉承“逸笔”原则进行书法创作的书法家不在少数。傅山好杯中物,常于酒后挥毫泼墨,笔墨中带有狂逸的酒气。傅山晚年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2022-05-30

  • 论中国文人画之逸格
    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耳。”如果说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发了宋代文人画思潮之兴起,一百年后文人画至元成为主流,赵孟頫、倪云林固当是苏东坡“画以适吾意”论说之高扬者,直以书法衍画法,将诗书画熔为一炉之杰出践行者。而尤为重要者,此二人将文人画主流意识之尚意格趣生发开来,成为文人画同流异趣的士气作风与逸气作风两大阵容的杰出代表。赵孟頫所秉持者,士气作风,即把古人模拟自然,转化成书法抽象语言,直以书法写竹之写意者。画师画用勾、描,文

    中华书画家 2022年4期2022-04-21

  •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方式以及绘画的“逸气”与他生平经历、精神个性以及隐逸的思想相关,是元代绘画高逸的最高峰。一、倪瓒的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初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很多,有萧闲仙卿、风月主人、幻霞子、幻霞生…有时还自书懒瓒。他的诗画中提名最多的就是云林。他出生于无锡。他的前几代均为隐士。他的家庭可以说的上是当地的富户,父亲倪炳很善治家,但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倪云林小的时候就

    剑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8

  • 倪瓒画中的无人之境
    倪瓒;一河两岸;逸气山水画自唐代独立成科,此后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有关画面物体布局、表现、取舍的作画理论也层出不穷。“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逐渐成为山水画的通用准则。山水本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后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在山水绘画中,画家也会选择放置一个或多个人物于画面的恰当位置,以增添生活气息,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画面。山水画可以有人,也可以无人。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便偏好后者,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复杂的自然景观,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2021-12-09

  • “逸品”在书画美学中的历史嬗变
    质书》中提出了“逸气”这个概念。他说:“历览诸子之文……公幹(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这应该是“逸”在艺术作品中的首次出现。曹丕这里所说的“逸气”与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齐气”“体气”一样,都属于“文以气为主”的文气类型的一种,但这种文章的“逸气”在总体风貌、基本精神上与后来书画艺术中的“逸气”是一致的。在绘画领域,最先运用逸的概念的是南齐画家兼评论家谢赫。其《古画品录》不仅把与“逸”类似的“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在品评其中的二十九人时,也多次使用“

    书画世界 2021年10期2021-11-18

  • 曹丕文气说的清浊之论
    “气”,刘桢之“逸气”乃“清气”,笔力劲健,颇具清刚正气;徐干的“齐气”属“浊气”,纡徐舒缓,阴柔平和。纵观曹丕的理论和实践,倾向于“清气”。关键词:文以气为主 逸气 清气 齐气 浊气汉魏之交不仅诞生了颇具风骨的诗文作品,也诞生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典论·论文》。其中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1]3675简单来说,曹丕强调的是作家个人先天禀赋与性格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或说对作品风格等的影响。文学思想、文学理论上的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2021-11-05

  • 孟鑫
    车。纤歌凝骨力,逸气济云霞。飞燕惟能媚,韩娥只解哗。郑音长供耳,闻此一何奢。五律·四月廿七雨闻伊合昏有感飚凉孤自卧,叶响济人眠。枕近檐声滑,窗摇翠意溅。相思轻雨外,余恨夕阳前。记取年时乐,书缃照若仙。七律·三年白头最好亲犹在,篷首无辞侍盥巾。已是三春能秉烛,何妨十载作淹沦。七言古绝·前日前日南郊投名刺,今日东郊投名刺。聞道长安似弈棋,如何局外为弃子。长知落月花前晕,不遇朝霞薤上珍。反哺今生终未悔,琴书收拾再为人。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5期2021-08-23

  •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方式以及绘画的“逸气”与他的生平经历、精神个性以及隐逸的思想相关,是元代绘画的高峰。关键词:倪瓒;山水画;逸气;笔墨;隐逸一、倪瓒的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初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很多,有萧闲仙卿、风月主人、幻霞子、幻霞生……有时还自书懒瓒。他的诗画中题名最多的就是云林。他出生于无锡,前几代均为隐士。他的家庭可以说是当地的富户,父亲倪炳很善治家,但是他的父

    收藏与投资 2021年2期2021-05-04

  • 喷香喷香的小米粥
    ,激发出我胸中之逸气,我如饥似渴探索研究艺术的源泉。今天,我风尘仆仆地奔驰在这条回家的柏油路上,虽精疲力尽,然饥渴仍在我心中燃烧。一缕清风像要钻进我的大脑,使我的眼前变得更清晰。那是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母亲,在遥望着女儿回家的路……想起我最爱的妈妈做的喷香喷香的小米粥,浑身散发出使不完的劲儿。路边的小树一闪而过,我飞也似的来到遥望着我的亲爱的妈妈的身边。妈妈微笑着端给我一大碗小米粥,此刻,我再也控制不住了,“咕咚”一大口。啊!这才是真正的小米粥、喷香喷香的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4期2021-03-18

  • 胸中逸气?笔底清风
    ,墨香浸入骨髓。逸气是振声兄绘画的灵魂。无论书还是画,雅致之外的那份逸气是很多人试图在笔墨中努力表现的。宋初的黄休复在评判绘画等级时在前人“四格”的基础上,将逸格放到了四格之首,并对逸格作了精辟解释:“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曰之逸格尔。”有时候这种逸气是与生俱来或者依据天性使然,不是临摹过多少经典,读过多少书能够得到的。逸气生发,古人无法言传,书本中也不会明示,读懂笔墨中的那份清逸气息,需

    名家名作 2019年3期2019-06-22

  • 冯其庸的社会评价
    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它不仅收集了《圣教序》的各種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残本,而且反复临写右军存世的各种书札,以右军书法建构了自己的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而不失法度,清秀而远离流俗,规矩而没有造作。这些书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绘画基础。但是,在他的书法中有时又反映出

    当代作家 2019年2期2019-02-26

  • 浅析元代山水画简逸之韵的审美内涵
    之兴趣,发胸中之逸气。元代山水画能风靡当代影响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元季四家的技艺革新为中国山水画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评价道,“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而简淡中包含无穷境界”。一、因“简”而“雅”“简”意为简省,同《礼记·乐记》中“繁文简洁之音作”之“简”。元代山水绘画的“简”首先表现在色彩简,这种“简”不代表完全舍弃色彩,而是相较于前朝的重色轻墨有了一个重墨轻色的巨大转变,这是由于宋元文人阶层大举介入绘画,文人画家在哲学观上信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2019-01-27

  • 浅谈倪瓒绘画中的“逸气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①从此段话中可见,倪瓒之所以对为麻,为芦,为竹不加强辩,是因为他注重的不是客观事物,而在于主观情感表达。如倪瓒加以强辩,观者是不能理解的,当观者将所描绘的“对象”与具体的“物象”进行还原时,发现将其不能还原时,原有的期待与赏识便成了虚妄,故倪瓒“不能强辩为竹”,而“胸中逸气”是他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也使他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2018-06-05

  • 千古真高士
    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句话也成了后世文人心中座右铭一般的箴言。倪瓒的高士逸气让他在文人士大夫心中地位崇高,更能显示其性情的书法、诗词也被视若珍品。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视其为偶像和鼻祖。“元四家”中,有关倪瓒的资料是最多最全的,因为他这个人实在太有趣了,早在明代就有人专门搜集他的八卦,汇编成《云林遗事》。明人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期2018-02-01

  • 独坐敬亭山
    ,但更多地似有些逸气,潇洒无羁的逸气,众人皆营营独我置身其外的逸气。初读此诗,我觉得“高”与“闲”用得不甚好,有故弄之嫌。然细细摩寻,又觉此二字若有所指,且非用不可。“高”,似有追慕名利之意;“闲”,则喻隐退闲居。两个字,两种状态,两条不同的路。接以“不厌”一词,亦用得绝妙。一是对上面的“鸟”及“云”而言,是反指;再就是对下面的“敬亭山”而言,是直指。“不厌”一词,以“两”字来修饰,读来就更有意味了:一味在表达自我,如山般清明不俗,不为外物所动;另一味也是

    月读 2018年1期2018-01-26

  • 浅议中国画中形似和神似的关系
    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倪瓒在这里说的逸气实则是气韵,他在竹子中观察到逸气,更将竹子的逸气化为自己心中的逸气。他的“写胸中逸气耳”,其实是透过竹子的外形,去写竹子的神,竹子的本质。然而倪瓒刚开始也和苏东坡一样,深入观察客观对象,把握对象的外形。倪瓒曾说过:“下笔能形萧散趣,要须胸次有筼筜”,此胸次筼筜,即胸中逸气,即由超形似以入神

    陶瓷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6

  • 论潘天寿题画诗的“逸气
    1300)引言“逸气” 一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中的“公干有逸气”, 意指个人雄强放逸的精神气质。随着时代变迁,该词逐渐承载起隐逸、静逸、散逸、放逸、狂逸等多重意味。到了元朝,倪瓒提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论范畴内强调艺术自由不拘精神的“逸气”由此确立,并很快成为文人画追求的核心价值。正如石涛评点倪瓒画作,认为该气是植根于闲散淡泊人格气质上的“空灵清润之气”。“逸气”的产生源自文人的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以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1-24

  • 写心中逸气 求气韵生动 ——谌北新作品评说
    文/杨力舟写心中逸气 求气韵生动 ——谌北新作品评说◎文/杨力舟村口谌北新先生最早打动我的油画风景作品,是画西安美院校园旁边的少陵塬和杨万坡村景,那些画面效果我至今记忆犹新。他20世纪50年代在油训班的毕业作品《公园的早晨》《矿区》,色调鲜明、简洁概括,空气感很强。然而我更加喜欢他画的关中农村,表现性得色彩美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他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现实生活的真实景象捕捉司空见惯的瞬间,面对平庸的对象,如落后贫穷、杂乱而境无夷险、路

    金秋 2017年4期2017-06-07

  • 关于倪云林的“不求形似”艺术观辨析
    求形似;倪云林;逸气近千年来,倪云林的著名言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一直被尊为经典的绘画艺术主张,何良俊、恽寿平等明清美术理论家更是为倪云林这一经典言论的发扬和传播推托助谰。1也正源于此,倪云林长期被赋予了主张“不求形似”的冠冕。他艺术观点真的是主张“不求形似”?还是后人在学术研究中错打误判,都值得我们重新再探讨。翻开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云其艺术主张谓“不求形似”的学者占大多数,反对此观点的可谓凤毛麟角。2郑拙庐在《倪瓒》中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2016-07-12

  • 浅谈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山水画意境表现
    段式构图,运用“逸气”说和“不求形似”的艺术思想,创造出简单、天真的妙境,构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影响着中国绘画创作的格调、审美以及趣味性的走向。关键词:文人画;倪瓒;逸气;构图;意境1 元代文人画概说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权的封建王朝。元初,蒙古贵族废除了科举制度,造成江南文人不能再走读书做官的老路,放弃了仕途的道路。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生活比较贫困,于是他们走向田园山林,过上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把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经历的不得意的遭遇都寄情于山水之中,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2016-07-06

  • 以胸中逸气,状万物之生机
    文/任佳溪以胸中逸气,状万物之生机文/任佳溪张学连,安徽萧县人,号溪石,军旅画家,出生书香门第,名人之后。自幼跟随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梦笔先生学习国画,后拜师于徐子鹤门下,1995年转业到淮北市工作,现任淮北市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学连先生,自幼喜好书画,跟随刘梦笔老人学习书画,后拜在徐子鹤门下。怀着对艺术浓烈的渴望。数十年间坚持对书画艺术刻苦钻研,并致力于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追求天趣自然,充满生机。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高雅与内涵,又结合了现实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2015-12-21

  • 刘桢诗风“壮”与“未遒”解析
    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②,人们把此后半句都解释为不够有力,如此一来一个“壮”,一个“未遒”,便未免有自相矛盾之嫌,本文认为这当是具体语境及词语释义造成的,实际并无矛盾。刘桢诗风 “壮”与“未遒”矛盾对于刘桢的诗风,历朝历代评价很多。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③;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④;陈祚明《采菽堂诗话》则认为他“笔气隽逸”⑤,作为邺下文人领导者,曹丕

    名作欣赏 2015年11期2015-07-13

  • 元代山水画之“逸气
    :元代;山水画;逸气;倪瓒1 元代山水画发展背景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抒情山水画发展的顶峰。元画有赵孟頫“复古”指导思想的影响,即后来形成代表元代山水的元四家。其中倪瓒山水画影响最大,把山水画推到极致——中国山水画之“高逸”。2 元代山水画之“逸气”2.1 对“逸气”的解说先说“逸”,逸本是指一种牛活形态。逸《说文》“逃失也”《尔雅·释诂》“去也”。汉书·成帝纪“循也”;《国语·朕》“亡也”其后通常解释为隐居之意。隐居着即指遗民,先秦就有遗民。

    艺术科技 2015年7期2015-05-30

  • 从王粲和刘祯看建安风骨对“国学热”的指导意义
    词:王粲;刘祯;逸气;普世性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的滥觞。建安风骨对后来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一大批文人的崛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文学理论提供大量的论证研究,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对诗体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贡献,曹氏三父子对五言诗的发展;建安风骨对后世尤其是唐诗的影响是巨大的,李白诗歌“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气度也自然少不了“建安风骨”的影响。在建安文学中,王粲和刘祯作为七子中的佼佼者,在历史上一直被奉为很高的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书画审美的“逸品”内涵
    质书》中提出的“逸气”相对应,把“逸气”作为“文气”的一种类型,在“文气”的三种类型“齐气”、“体气”、“逸气”中,他对“逸气”犹为赞赏。曹丕的这种“逸气”更偏重于阳刚与雄壮之气,与传统诗文中的敦厚温柔、平和中正的原则相出入。但曹丕的这种“逸气”之美与后来文人画中的“逸品”之笔在精神层面是相同的,对后来的文人画影响深远。真正提出“逸品”这个概念,是在唐代。在此之前,中国画家多以“神、妙、能”三品来作为评定标准。到唐代画家朱景玄(约760年前后)时,其在《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17

  • 淳厚清雅 逸气纵横
    淳厚清雅 逸气纵横郭尤前,字光裕,号寒香斋主、松泉道人,江苏省宿迁市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郭尤前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痴迷于丹青。长期以来,潜心研习人物、山水、花鸟等国画技法。勤于探索,博采众长,努力继承优秀传统。取法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娄师白、于希宁诸名家,逐步形成诗情画意、清新典雅的个人艺术风格。特别近年来的梅花作品与个人的经历、秉性溶为一体,淳厚清雅,逸气纵横,令人顿生超然之思,世称“逸品梅”。作品被诸多单位及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25期2015-03-17

  • 袁枚手稿集外诗(六)
    精心通“九略”,逸气横三军。弃其孙与子,孤处空江。独携天台女,飘飘金霞裙。梅花开玉窗,众仙时一醺。我亦虱其间,芳讯闻氤氲。无端自谪落,从兹仙凡分。风车不可驭,元理无由闻。何时青鸟来?同骖鸾鹤群?入朝(二首)晓日朦胧玉殿温,万年枝上正春痕。天边环珮相知少,独自摩娑金马门。上公东阁近銮坡,刻意怜才引玉珂。爱献郇模三十字,不知天隔几重多。偶成(二首)圣人重名器,尺寸皆王章。卫人请盘缨,宣尼恻然伤。马医而击钟,货殖讥武皇。朝来见商买,满头珊瑚光。扬鞭五花马,车服拟

    古典文学知识 2014年2期2014-09-27

  • 论魏晋六朝山水游观与人物品藻的逸气
    孙茜蕾摘 要:“逸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和成熟,表现为山水游观时的散逸超脱和对人物品藻时的自然之美。本文从审美范畴的内涵出发,探析魏晋六朝时期“逸气”审美范畴的表现形态与价值作用。关键词:魏晋六朝 游观 品藻 逸气一、“逸气”范畴的审美体验“逸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逸气”一词最早出现于曹丕的《与吴质书》,其有云:“公干有逸气。”最初是指精神风貌的超绝雄逸。在其后的魏晋时期,“逸气”开始多见于文艺理论的评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5期2014-08-20

  • 枯残中的冷逸之思
    而引发对中国画“逸气”的思考。关键词:逸气 枯残 生命 精神中国画,古人分为四格——“逸”、“神”、“妙”、“能”,逸为最高,然何为逸格?又云: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①。自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记》之后,多于此品评画的等级,直到今日,逸格仍被奉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笔墨千载,纵观古今,元代倪云林被推为逸格画家,他的画远山隐隐、湖水淼淼、一座茅亭、几株枯树、数块顽石、笔墨不多,意境却

    艺术研究 2014年1期2014-08-02

  • 论倪瓒的“表逸气”“不求形似”及诗歌绘画的融合
    6)论倪瓒的“表逸气”“不求形似”及诗歌绘画的融合牛贵琥(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倪瓒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表逸气”“不求形似”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绘画理念,为绘画者和看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其意义在于将绘画由表物象转变为表我,带来绘画的目的和角色的改变;其理论体现的是画与诗的高度融合。倪瓒;诗歌;文人画;逸趣以逸趣为特征的文人写意画,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末,伴随着绘画对“形”的日渐疏离和对“诗”的日益接近的过程。元季四大家(黄公望、吴镇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16

  • 试论恽寿平花鸟画的艺术品格
    格首先体现在对“逸气”的追求。《南田画跋》,对“逸”的提起有“淡逸”、“高逸”、“纵逸”、“神逸”、“超逸”、“逸趣”等,多达几十处。“高逸一种,盖欲脱去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3]43对于“逸气”的看重及追求,是文人画的笔墨淋漓与宫廷画的院体做派相抗衡的一点,恽寿平对于“逸”的求索,与其个人经历、社会立场以及所受的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10

  • 古典美学“逸气”范畴探微*
    25)古典美学“逸气”范畴探微郭守运 马钰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中文系,广东佛山 528225)“逸气”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历来表现于文艺批评领域,其哲学渊源来自于道家思想,是一种脱离了儒学框架的生存方式和人格典型,也是一种最高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它拥有多维度审美质素,如自由超脱之气、自然疏野之气、清新空灵之气、高迈壮大之气、变化无端之气等。本文从老庄思想出发,梳理“逸气”范畴的历史表现形态,从而探析“逸气”范畴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

    江淮论坛 2013年1期2013-11-17

  • 论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
    他的“聊以写胸中逸气”的绘画主张,是对污浊现实的一种逆反心理的折射。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绘画作品创造出一种极其虚静、空灵、幽雅、简逸的美,给人一种荒寒、寂寞、纤尘不染的感觉。作品多表现江南小景、平沙浅渚,构图与意境均迥异于前人和同时代的画家,构图上独辟蹊径多采用其经典平远式的一河两岸式,一处茅亭草舍、三两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笔简意幽,逸气纵横。如《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以天真幽淡为趣,形成了简远疏朗、清幽旷逸、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倪瓒在长期的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2012-08-15

  • 浅析倪瓒“逸笔草草,聊以自娱”
    草”“聊以写胸中逸气”,也最能道出元代绘画的精神。倪瓒所倡“逸气”说是道家来源于自然、走向自然的真元之气,体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体现着人格独立的追求。在写“胸中逸气”的创作行为中,这种道德之气最终转化到艺术上,成为艺术之气。“逸气”中的“逸”指的是闲云野鹤之遗民情怀,强调主体人格独立,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目的性的艺术精神。“逸笔”反形似、重神轻行,侧重于强调主体精神的表达,表现主体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的精神。与侧重于写实描绘、追求形似的写实画法成为对比。“逸笔草

    大众文艺 2011年12期2011-08-15

  • 再谈倪瓒绘画中的思想内涵
    达到的“抒写胸中逸气”的意境,重视主观情感的抒发,形成了“疏离”的山水画风格,被后世人奉为山水“逸格”之最。元代是山水画风变革的重要时期,文人画家多革新古法、追求笔墨情韵、讲求以情构境,而倪瓒的绘画更是别具一格。他的山水虽造物于实景,却不单纯的描摹,而是在绘画中构建“逸气”,天真幽淡,萧散简远。这是一种既以自然山水作为基础,又突出画家心灵意境的创作手法,是文人画中的最高典范。所谓“逸品”,是中国绘画的品评标准之一,而得逸名者,笔墨应简淡自然,气质应清高脱俗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2011-08-15

  • 刘桢诗歌的六朝拟作分析*
    )刘桢诗歌颇有“逸气”,与曹植在建安文坛上并称“曹刘”。六朝时期一些诗人深受其劲逸诗风影响,创作了一批拟作。这批模拟之作可分为三类,有拟貌失神之作,有遗貌取神之作,有神貌兼得之作。刘桢;诗歌;六朝;拟作刘桢的文学创作中,五言诗成就较高,曹丕评价“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与吴质书》)。刘桢的五言诗妙在有“逸气”,对此前人早已论及,如曹丕评价“公干有逸气”(《与吴质书》),又如吴淇曾说“气最劲逸”(《六朝选诗定论》),再如陈祚明评价“笔气隽逸”(《采菽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