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莹洁
摘 要:文人画是由文人士大夫创作而成的,那些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的显露,将气韵、意境、笔墨和自己内心的隐逸之情作了完美地融合。本文以“元四家”最具特色的倪瓒为例,来探析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意境论,以意境取胜的倪瓒采用了简约的三段式构图,运用“逸气”说和“不求形似”的艺术思想,创造出简单、天真的妙境,构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影响着中国绘画创作的格调、审美以及趣味性的走向。
关键词:文人画;倪瓒;逸气;构图;意境
1 元代文人画概说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权的封建王朝。元初,蒙古贵族废除了科举制度,造成江南文人不能再走读书做官的老路,放弃了仕途的道路。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生活比较贫困,于是他们走向田园山林,过上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把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经历的不得意的遭遇都寄情于山水之中,通过绘画这种艺术方式来排泄自己内心的惆怅不满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元代的文人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到了元代,一些文人作画不再是为了一种政治上的消遣,更多是崇尚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受任何程式的约束,使情感自然地流露到画面中。元代文人画家倪瓒提出的“逸气”说,主张抒发画家真实的想法与感情,用画笔这种艺术表现工具传达出的平淡空疏的意境,更多是内心遭受压迫,感到气愤的强烈的精神写照。元代的绘画最能体现出元代文人画的整体特色,强调的是一种对物态的抒情写意,注重的是对“神”的把握,透过“形”探寻到“神”的本質,做到了诗情画意,能融诗心、领诗意、悟诗心,使得中国画富有了感染人心的意境美。
2 元代文人画家倪瓒——意境表现说
倪瓒,“元四家”中最具特色的一位文人画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之际,所以画风难免受到社会风潮的影响,抒发的完全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加之晚年对自然山川的体悟加深,绘画创作就越发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山水画作把文人画的灵根做了最透彻的剖析,完全是内心感受的复写。
2.1 简约的三段式构图
意境是山水画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意境的产生和形成来自于画家外感于物,再加之内心的激荡,以及独特的艺术组织形式。倪瓒创立了典型的“一水两岸”的山水图式,以简约为主,简中寓繁,以简取胜,形成一种倪瓒所特有的作画模式。这种简约的构图成功地营造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一种静谧,笔简墨淡的程式,再加之与自己心中的隐逸之情相互融合,在境外开拓出另一番妙境,获得了一种新的突破。
倪瓒的山水画构图颇具崭新独特的风貌,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倪瓒的《容膝斋图》采用的就是三段式的平远式构图,在置陈布势上以简单著称,近处石坡几座,上面枯树几株,细枝枯树带给人一种孤寂荒寒的感觉,树下偶添一村亭,增添趣味性和乡土气息。在远处有一两处山脉,在远山和近处的枯树之间有大片的空白,在画面上有大片的水面,广阔无垠的水面异常安静,不着一人,让人产生一丝安静感,可以深刻地理解到画家内心的悲伤。寂寥的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意境,正是源于简约的三段式构图,把一种空寂静淡的感觉逼真地描绘出来。
倪瓒许多的代表作都是通过简约的构图来呈现出一片寂静淡雅的意境。在极为简单的构图之中,却能传递出一种无奈伤悲的感情,丝丝忧伤触动每个人的心弦,意境到此,构成一种富有高度思想情感的美。倪瓒的作品令人感受顿悟、回味无穷,但是却又难以用语言来揭示其中的意蕴。他用三段式构图表现出来的意境,有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成为中国最为独特和富有永恒魅力的绘画典范,同时体现出元代文人画家笔墨写意的精神。
2.2 “逸气”说
元代的山水画以高逸为主,倪瓒的山水画便是其中的典型,他所提出的重要美学理论“逸气”说完美地表现出他所要传达的画中之境。“逸气”说,即作画要“写胸中逸气”,不仅要表现出形似,还要拥有神似。正如谢赫“六法说”的气韵生动,因为神似可以超越形似,是画面的精魂和中心。倪瓒作画善用侧锋,枯笔干擦,笔力似嫩实苍,他认为要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作品的“胸中逸气”。画家作画主张的是抒发自我的感受,强调内心最质朴,最本真的心绪。
元代的文人画家都比较“重意”,“意在笔先”的绘画艺术思想影响尤甚。他们始终把对意境的追求放在每幅作品的篇首,呈现出意境之美。倪瓒的山水画更是有一种闲淡冷峻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他的山水作品《水竹居图》,为设色山水,以水墨青绿设色,竹石山水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雅致静淡的意境之美。“逸”可以说占据倪瓒山水画的主流地位,用“逸”来表现一种意境,一种淡静独寂,伤感无奈的意境。通过抒发自我的感受,和画笔贯通为一体,使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铸就了中国文人画逸品的典范之作。
2.3 “不求形似”
倪瓒的山水画在对形象的塑造上,反对过分拘泥于形的把握,用笔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强烈追求的是画面中产生的如诗的美之境。例如,倪瓒的作品《幽涧寒松图》这幅山水画主要运用的是干笔、淡皴、枯墨。作品为正方形的幅面,笔墨不多、墨色盈透,但是笔简形具,描绘出秀丽清幽的山水,表现出幽深的意境。在这幅作品中,他把平时所画的旷阔的水域浓缩成一条缓缓的细流,用不同的侧锋画出山石的侧面和顶面,突出其立体感,增添画面中孤寂的氛围,展现出清凉幽静的特色。
倪瓒的重要美学观念“不求形似”并不是完全不注重形的塑造与描绘,而是通过一定的形来表达内心的逸气。所以在作画时,人们观察的事物不仅仅只限于眼前的自然事物,而是契合心中的逸气和一种精神的体验所创作出的自然事物,这样画面中的意境才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感化大众,传递作者的情绪。倪瓒的山水画并没有陷入具体的形似之中,而是运用一种抽炼和提取的方式,加之自己心中的逸气,浑然天成地形成一幅幅佳作。他的山水画意境表现得如此到位、准确,真正地体现出元代文人绘画的写意精神。
3 意境表现说对中国画创作的启发与影响
元代的文人画家特别重视画作中意境的表现,其中以倪瓒最为典型,无论是他的简约的三段式构图,还是重要的美学思想“逸气”说与“不求形似”,都是为了传递出一种意境,营造一种简练超脱、境界高旷的氛围感。他所有的绘画理论都对中国画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的启迪与感触,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创作。同样,倪瓒的绘画美学主张“逸气”说和“不求形似”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反对刻意的求工、求似。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摒除了程式化的形体,通过提炼、加工、改造,一步步地营造出意境之美,将系统整理过的绘画语言与自己心中复杂的情感相贯通,完全是在为“意境”这个主题词服务。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包含广泛的美学思想,借“象”来寻找韵味无穷的意。意境之美,可以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来呈现,倪瓒采用的三段式构图和“逸气”说,以及“不求形似”的重要艺术思想对以后中国绘画的创作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