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

  • 巴赫金 “ 外位 ” 与 “ 超视 ” 以及文学空间
    ”与“超视”是巴赫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对于现实生活中自我与他人空间状态的描述,当两者运用于文学空间的分析时构成了互补型、多声部以及三角型文学空间。【关键词】巴赫金;外位;超视;文学空间【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3-005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3.018“外位”与“超视”是巴赫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今古文创 2023年43期2023-11-20

  • 《秀拉》人物命运之狂欢化理论新解
    历程。本文立足巴赫金关于狂欢化诗学理论的论述,结合小说中不同角色身上出现的登高与坠落的意象以及崇高与卑鄙、善良与罪恶、正确与错误这些对立的特征在角色身上交替轮转的描述,梳理小说中两位黑人女性角色的成长遭遇和心路历程,揭示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经历的外在与内在的考验,探究小说家对狂欢化文学中最重要的脱冕与加冕仪式的实践。【关键词】托妮·莫里森;《秀拉》;巴赫金;狂欢化【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40期2023-10-30

  • 巴赫金语言符号的物质性探析
    学者米哈伊尔·巴赫金多年来都是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他的诸多理论思想都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符号的物质性是其语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依据马克思实践唯物理论,在马克思唯物语言观影响下以及自身意识形态物质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要命题。语言具有形式与意义的二重性,不仅本身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构成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反映和折射着另一个世界。同时,在巴赫金看来,实际社会交际过程中的话语是这种语言物质性的具体体现。【关键词】巴赫金;语言符号;物质性【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2023-09-19

  • 对话“长远时间”:巴赫金“对话理论”下的《开端》
    意义。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以及其中的“长远时间”为理论基础,具体的从时空循环中的纵向和横向来分析《开端》中意义的呈现。【关键词】《开端》;巴赫金;对话理论;长远时间;时空循环【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054—03在2022年第一季度一部现象级无限流国产剧《开端》的爆火,大众也开始了对于“时间循环”这类题材影视剧的讨论,时间循环的叙事引入,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影视剧线性叙事的惯性思维,在影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2023-09-15

  •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民间狂欢节关系研究
    摘  要:巴赫金《拉伯雷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一书是其代表作,在对拉伯雷创作的分析中他提出了“狂欢化”的诗学模式,并在西方文学史上对这种诗学進行社会历史的阐释。民间狂欢节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欧洲的节日,在官方节日的末尾,群众以自发的热情进行非官方的、颠倒的、自由平等的狂欢,表达自己对于世界与生命的看法。巴赫金从民间狂欢节的形式中探索其精神内核,挖掘出狂欢化的世界观念。本文将依据《拉伯雷研究》一书,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形成过程进行探索,并

    美与时代·下 2023年6期2023-08-03

  • 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辩证法
    文学性”世界,巴赫金也是如此地批判什克洛夫斯基的,但这对后者来说显然是一种莫须有之罪。据后者声明,其“奇异化”意在唤醒被“自动化”或麻醉化了的现实感。不过对于现实事物与艺术之关系,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并未展开论述或辩解乏力。巴赫金对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性”理论的批判固有脱靶问题,然则他在肯定“文学性”存在的基础上,发展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关系的辩证法,对唯美主义是一个有力的驳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一个体系性的丰富。关键词 文学性;非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巴赫金

    艺术广角 2023年2期2023-06-25

  • 狂欢理论视域下网友群嘲行为分析
    在,狂欢理论由巴赫金提出,包含“狂歡节”“狂欢式”“狂欢化”这三个关键词。狂欢理论中的狂欢精神具有全民性、颠覆性、仪式性的特征。巴赫金认为狂欢理论适用于任何场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狂欢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逐渐突出。《东八区的先生们》在2022年8月31日以“男版三十而已”的名头在芒果TV播出,但开播后就因性别歧视的剧情跌到豆瓣评分最低点,网友们通过以抖音、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创作,对其开启群嘲攻击。第一世界环境的压抑、草根用户的入局以及女性意识的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2023-06-25

  • 浅析《感化院的少年》中“个体思想交流的缺失”
    运。本文引用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将从这种“对话缺失”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哲学意义出发,以此希冀发掘出大江健三郎的写作本意所在。【关键词】《感化院的少年》;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话缺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03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09《感化院的少年》这篇长篇小说的设定背景是在二战末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2023-05-31

  • 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看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情境性问题
    助苏联语言学家巴赫金对于语言情境性问题的相关论述,阐明以下问题:巴赫金以真实、具体的交际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超语言学”思想是我们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把“钥匙”;根据这一思想,语言情境将直接参与语言含义的塑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语言要素;这种语言情境不仅包括现实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一种文化的语境,即言语内在的对话性。【关键词】巴赫金 超语言学 语文学习任务群 情境 对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2023-02-11

  • 社交媒体中表情符号的狂欢性研究
    的问题。文章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网络社交中表情包的不合理使用问题,探究社交媒体中的表情符号特征及传播现象。通过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中的全民性、审丑性、仪式性、颠覆性等特征,与表情符号中低使用门槛、受众广泛及形象粗鄙、解构权威、争夺主流话语等特性,总结出表情符号的语意及传播特征,从而得出结论:表情符号的传播行为实为一场符号狂欢。一方面,这体现出当代网络用户的情感表达方式,构建了多元的网络景观文化;另一方面,表情符号传播中的解构、审丑、颠覆等特征,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2022-12-21

  •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欣【导 读】《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聚焦20世纪60年代至今巴赫金在当代西方的影响轨迹,采用重点人物、理论思潮与核心问题交叉牵引的布局策略,呈现出巴赫金之于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多维面孔。一、文学的,还是哲学的——重新定位巴赫金该著取名为“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在巴赫金的作品中,文学理论类的著作的确占据半壁江山;书内引述了巴赫金晚年接受俄国学者B.Д.杜瓦金采访的一段对话,杜瓦金问,“你更多的是哲学家还是语文学家

    中国图书评论 2022年4期2022-11-22

  • 大文本·大时间·大对话:巴赫金的俄罗斯性
    【导 读】在“巴赫金学”已经成为全球显学的大背景下,王志耕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一书由 “大时间”切入思想层面、由 “大文本”切入历史层面、由“大对话”切入文化层面,将巴赫金的 “俄罗斯性”作为研究核心,置于俄罗斯本土的大量历史文本语境中进行开垦式解读和原始性审辨,将其对话思想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现象与思想资源对接起来,揭示出巴赫金对话理论区别于西方现代思想的俄罗斯品格。对目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的巴赫金学做出了突破,开辟出一个新的、有更多生发

    中国图书评论 2022年4期2022-11-22

  • 狂欢生活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建构
    托邦。文章借用巴赫金“狂欢”理论阐释汤浅政明在动画世界中塑造的狂欢生活,并对电影《宣告黎明的露之歌》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的构建及构建意义进行狂欢式解读。亲昵化的产生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息息相关,人们和世界变得随便而亲昵,这一狂欢化特质渗入电影艺术之中,对于组织整个情节和情节中的种种场面产生重大影响。导演将自身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渗入动画创作中,通过塑造随便亲昵的广场狂欢式话语与自由不拘的民间狂欢式人物,形成特殊的亲昵感,完成情感的宣泄,在动画中构建出乌托邦式的亲昵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7期2022-06-25

  • “狂欢化”理论视域下的晚清狭邪小说
    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化 晚清狭邪小说巴赫金从中世纪的诙谐文化和拉伯雷的创作实践中提取了“狂欢”这一要素并将其完善为一种文学理论。“狂欢”来源于狂欢节,在节日的特定场景中,全体民众可以平等自由地参与;在节日之上,人们的狂欢行为可以不受约束,插科打诨、恣意笑谑;而一切与狂欢节日相关的庆典、礼仪、形式等在文学语言中的转化和渗透,即成为文学的“狂欢化”。总的来说,“狂欢化”理论的核心精神是:摆脱固有的束缚,在节日般特定场景的极致自由中纵情欢乐、宣泄情感,恣意地追求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出版直播中的对话时空与关系:基于对话理论的审视
    播 对话理论 巴赫金 时空【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8-039-11【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8.005一、引言1. 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引入媒介技术的更迭,带来了内容生产、传播与消费业态的演进。人们的注意力流转于屏幕之间,视觉焦点的分散、摇摆、拒绝停滞,使直播平台成为接纳与聚合流动性冲击的生活场域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直播从网络空间的边缘语境

    编辑之友 2022年8期2022-05-30

  • 福克纳《村子》的狂欢化解读
    键词:福克纳 巴赫金 狂欢化在福克纳的创作生涯中,斯诺普斯三部曲是唯一以三部曲形式呈现的系列作品,也是其创作过程中耗时最长的作品。1926 年起笔,完成于1959 年,“包含着比福克纳早些时候的任何一部小说都丰富的社会历史、经济和政治”a。在这三部作品中,《村子》历来被认为是艺术价值最高,而且最精彩、最有趣的作品。福克纳本人曾在一封关于《村子》的信中骄傲地宣称:“凭上帝起誓,我是美国最好的作家。”b这毫不掩饰的夸赞一方面是福克纳个人自信的体现,同时也是他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从形式主义到对话理论
    了内视角。随后巴赫金虽然对这一文学思潮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但是也从中吸取了有用成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依据视角的变化衍生出了不同视角之间的对话,进而提出了对话理论。随着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推进,对话理论跨越文学领域,走向了更广阔的人文社科领域,表达了人对社会公平的吁请,体现了俄罗斯文学思想的开创性作用和对社会的积极推动意义。关键词: 形式主义 叙事视角 巴赫金 对话对形式主义的研究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在20世纪初兴起并在短期内达到辉煌急转至隐秘的这一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文化統一體”開放性定位 ——巴赫金的“涵義”思想歷程
    小合[關鍵詞]巴赫金 文化涵義觀 對話如果從詮釋學的興起開始算起,人們對“涵義”問題的研究已經有幾個世紀了。在人文科學中,哲學、詮釋學、現象學、哲學人類學、元語言學、語文學、文化學、心理學等領域,都對“涵義”的構成、起源等問題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其重要性有如科茲洛夫斯基(Виктор П.Козловский)所說:“涵義構成問題……對於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來說,具有極其迫切性”;涵義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對於人文科學的整個體系具有“重要的哲學的世界觀的意義

    南国学术 2022年3期2022-02-02

  • 巴赫金小说体裁话语论的政治泛音
    摘要:巴赫金认为小说体裁话语具有独到的特征。小说体裁话语在起源上需要一种社会语言的多语、杂语背景,在这种语言背景下,小说话语是泛民间性的,与泛官方性话语具有内在对立性。小说体裁话语与非小说体裁如史诗、抒情诗、戏剧等的话语也是对立的:前者是开放的、世俗的、驳杂的、充满对话、泛民间性的,后者则是封闭的、崇高的、单纯的、充满独白、泛官方性的。官方话语和泛官方话语也可以小说化,讽刺性模仿手法是使官方话语转化为小说话语的方法。巴赫金关于小说体裁话语的理论充满洞见和启

    阅江学刊 2022年6期2022-01-03

  • 《简·爱》的对话理论探析
    要: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哲学思想前后两个时期的重要主旨,也是他文学理论的核心。本文拟运用对话理论,通过对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的分析来探索《简·爱》中所叙述“灰姑娘”婚恋故事背后所隐藏着的另外一个文本。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简·爱》0引言对话思想是巴赫金的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巴赫会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2021-11-29

  • “狂欢化” 理论视域下的《巨人传》
    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创造和发展了“狂欢化”理论,这对当时乃至现在的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具体阐述了该理论中“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这三个基本范畴的含义和特点。而《巨人传》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富有“狂欢化”的典例,小说通过情节、形象、语言的荒诞现实来呈现“狂欢化”特点,不仅展现了别样的民间文化和狂欢节文化,也探讨了狂欢化的意义。【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巨人传》【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1年42期2021-11-21

  • 解读《黄色墙纸》的多重时空体结构
    造的叙事意义。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将叙事时间与空间整合为一体,为剖析小说的时空关系提供别样的视角:门坎时空体凸显故事的关键性瞬间、囚笼时空体统领叙事风格、哥特时空体决定作品体裁特点,三个层面从微观至宏观组建《黄色墙纸》的多重时空体结构,暗含空间变化与女性成长的对话关系,给予空间意象的创作旨归与艺术价值动态、全面的诠释。关键词:黄色墙纸;巴赫金;时空体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9-0139-03一、引言在巴赫金

    西部学刊 2021年19期2021-11-03

  •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孔乙己》解读
    周靖宇摘要: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以对话为基础,关注动态语言、语境和由此产生的交际意图,打破了文本解读主要从文艺学出发的局面。用该理论解读《孔乙己》,从对话、语境、言语体裁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切入,旨在寻求文本解读的语用转向,为教师打开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视域,丰富该篇目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设以对话为核心的民主课堂。关键词:巴赫金;话语理论;对话;语境;小说中图分类号:I7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2期2021-10-07

  • 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吐槽大会》
    摘要: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构了非狂欢式的生活,狂欢场域由物质的实体空间延伸至网络的虚拟空间,网络综艺作为一种新的在线狂欢场域应运而生。本文从狂欢理论入手,以网综《吐槽大会》为研究對象,从节目的表现形式出发,分析节目带来的狂欢现象。在《吐槽大会》这一节目中,人们进行着自由的表达与讨论,明星与明星、素人与明星之间的阶层壁垒被打破,以颠覆性的姿态完成了“破圈”,但其对权威的反抗更多的是情绪作用下的产物,稍纵即逝。关键词:巴赫金;狂欢理论;《吐槽大会》中图分类号:G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8期2021-09-10

  • 从狂欢角度看《猫的摇篮》中的“救赎”
    《猫的摇篮》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诸多的契合与印证。小说通过南美岛国圣洛伦佐及博克侬教的设置,巧妙地搭建了现实与精神两重式的“狂欢广场”;基督教和博克侬新旧教派、美国公民及圣洛伦佐共和国总统身份的改变,以及众多博克侬教新词的创造,呈现出一种“加冕—脱冕”的仪式感;小岛上人们的整齐的众生相体现了狂欢的全民性。小说正是以此揭示战争带来的后遗症式的创伤与阵痛,并试图探索对精神苦旅的救赎。关键词:《猫的摇篮》 巴赫金 狂欢化 救赎主题库特·冯内古特(Kurt Vo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2021-08-27

  • 巴赫金“对话论”再释*
    启超内容提要 巴赫金的“对话”已然被无边界征用。巴赫金的“对话论”内涵不时被简化,外延常常被泛化。这一现象召唤学者们对巴赫金“对话论”进行深度开采,在巴赫金的概念场中来理解“多声部对话”,“对话关系”意义上的“对话”,“超语言学”界面上的对话,主体间相对位、相应和而不融合、不同一的对话。巴赫金的“对话”具有文化哲学品位,具有伦理导向性,具有在文学文本与文化现实之间自由穿越的阐释力。近些年来,俄罗斯、美国、英国、波兰诸国巴赫金专家对“多声部对话论”的新解读,

    浙江社会科学 2021年9期2021-04-15

  • 论石黑一雄《无可慰藉》的复调性
    慰藉》明显呈现巴赫金定义的复调小说的特征。从人物独立思想意识、对话关系、未完成性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复调性,揭示石黑一雄借此表达由于家庭关爱缺失以及社会压力给个人造成的创伤,更凸显其作为全球化时代、拥有多元文化身份的当代作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思想。关键词:石黑一雄;《无可慰藉》;巴赫金;复调作者简介:王煌(1993-),河南郑州人,郑州商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狂欢化色彩
    然性。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化 美国梦在美国,1918年“一战”结束后至1929年经济大萧条来临前的约十年时间,清教徒的传统道德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菲茨杰拉德在《爵士时代的回声》中写道:“这是奇迹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困厄的时代、讽刺的时代。”a他也因此被誉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便著于此时,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当时消费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社会状况。作品广泛运用了狂欢化的形式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巴赫金小说体裁话语论的政治泛音
    摘要:巴赫金认为小说体裁话语具有独到的特征。小说体裁话语在起源上需要一种社会语言的多语、杂语背景,在这种语言背景下,小说话语是泛民间性的,与泛官方性话语具有内在对立性。小说体裁话语与非小说体裁如史诗、抒情诗、戏剧等的话语也是对立的:前者是开放的、世俗的、驳杂的、充满对话、泛民间性的,后者则是封闭的、崇高的、单纯的、充满独白、泛官方性的。官方话语和泛官方话语也可以小说化,讽刺性模仿手法是使官方话语转化为小说话语的方法。巴赫金关于小说体裁话语的理论充满洞见和启

    阅江学刊 2021年6期2021-02-08

  • 涅斯梅洛夫诗歌话语中的悲悯情怀研究
    所深深触动。于巴赫金而言,对话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他主张从文学内部去阐述文学的社会特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探究。运用巴赫金对话理论来研究涅斯梅洛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既为研究涅斯梅洛夫提供了新的视角,又是将巴赫金对话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研究的具体实践。关键词:涅斯梅洛夫 悲悯情怀 巴赫金 对话理论阿尔谢尼·涅斯梅洛夫(1889-1945)是20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作家,记者,1924年开始居住在哈尔滨,是最具代表性的俄侨诗人之一。白军军官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2020-11-28

  • 论复调小说中主人公的独立性
    中去。关键词:巴赫金;主人公;对话;思想形象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77-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53一、前言復调小说是巴赫金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提出的一种新型小说艺术模式,它的特点在于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①而发出这种“声音和意识”的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11-23

  • 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的发展转向
    理论家、批评家巴赫金在狂欢化理论中描述了一个“脱离第一世界权利、地位与身份,全民参与、平等对话的世界”,随着互联网与传播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拥有了这样的“第二世界”特征,成为了公众狂欢广场。在互联网时代,它们模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拥有了新的特征,其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最为典型。抖音的典型互联网平台特征及其独特的狂欢仪式已经成了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理论发展转向的鲜明缩影,也带来社会价值观失范、公众信息窄化、审美劣化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改进。〔关键词〕巴

    艺海 2020年8期2020-11-09

  • 《无命运的人生》后人道灾难文化分析
    吕宝军摘要:在巴赫金历史文化诗学视角下,《无命运的人生》中后人道灾难文化是所属时代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作者浑然天成的文学技巧,使读者认识到创作优秀文学作品对于铭记历史,防止人道灾难重现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巴赫金;《无命运的人生》;后人道灾难文化巴赫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体裁的发展史,将具体作品放到所属时代的文化中,认为“不把文学同文化隔离开来,而是力求在一个时代整个文化的有区分的统一体中来理解文学现象。”(2009:405-406)将文学作品与所属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2020-10-09

  • 狂欢视域下巴赫金诗学理论的探究与分析
    是“不在场”的巴赫金巴赫金的诗学理论作为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最富有创建性和影响力的成果之一,在其后期的学术著作中,从根本上承担起了人文科学的职责。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其理论要点进行概括和评述,并以当代文学研究甚至日常生活的新成果为例,浅析这一理论在当代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及现世意义。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现世意义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57-01在充满动荡与突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2020-09-10

  • 《微暗的火》的狂欢化特质
    要:本文运用巴赫金狂歡化理论研究纳博科夫作品《微暗的火》,从金波特的两次加冕与脱冕、空间化的时间、谢德和金波特未完成的对话入手,分析其中体现的人物的颠覆性、时空的超越性和对话的开放性。其中,狂欢化的人物体现出对等级和话语霸权的动摇和颠覆;空间化的时间体现在小说中大量使用的空间技巧,抹去了时间的痕迹,体现了对传统线性叙事和传记体时间概念的超越;谢德和金波特未完成的对话赋予文本意义以多元性,拓展了小说的可阐释空间。关键词: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巴赫金;狂欢

    青年时代 2020年18期2020-08-19

  •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王小波小说的狂欢叙事
    摘要: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颠覆了西方传统文学研究模式,恢复了几乎湮没无闻的狂欢文化的原有风貌,揭示了狂欢化文学的深刻内涵。王小波小说的狂欢叙事中蕴含了狂欢化诗学的典型特征,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狂欢化诗学风格。本文基于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较为全面地从庄谐怪诞、复调对话和时空体角度挖掘王小波小说的文学理论意义与精神内核。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王小波;小说创作中图分类号:I20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6-0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6期2020-07-23

  • 论《皆大欢喜》中的狂欢幽默
    如此。本文将从巴赫金的“狂欢化”这一美学命题出发,借助人物台词,以人物和场景为切入点,分析《皆大欢喜》中所运用的狂欢幽默。透过对《皆大欢喜》中狂欢幽默的解读,本文指出莎士比亚借狂欢幽默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旧思想,以此营造出了一个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世界。关键词:狂欢幽默;《皆大欢喜》;人文主义;巴赫金作者简介:陈俊凯(2000.2-),男,汉族,浙江瑞安人,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在读。[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论电影《小丑》的狂欢化
    狂欢化色彩,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存在着相同的表现形式。影片通过小丑活动的场景,再现“狂欢广场”;通过“小丑”形象的塑造,以诙谐的喜剧语言实现社会身份的主角转化,实现喜剧与悲剧的双向渗透。影片将底层人的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对严肃社会的反抗,表达对亲情、友情和社会人情的强烈愿望。本文试图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影片中的活动场景、人物形象及喜剧特色,探索该片的“狂欢化”表现和深层含义。关键词:狂欢化;巴赫金;喜剧;悲剧作者简介:杨雪(1993.10-),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从建构到生成: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思想特质探析
    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巴赫金对中世纪狂欢节文化和拉伯雷文学创作中狂欢化的批评理论,指出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并未局限于颠覆、破坏旧有秩序和话语规则,其理论焦点指向了狂欢节文化话语下社会秩序的重新排列和整合,具有典型的建构性和生成性的思想特质。【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诗学;建构性;生成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83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2020-05-09

  •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曾军《巴赫金全集》,巴赫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1988年出版的《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巴赫金研究不仅成为我博士论文的选题,也成为我第一本个人学术专著的成果(《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这本专著也使我获得了第一个上海市哲社奖( 2006)。我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是巴赫金研究的延续(2007年的“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论的影响研究”)。经过6年多的艰苦研究,非常荣幸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4期2020-04-29

  • 巴赫金诗学中的反科学主义
    下滑。鉴于此,巴赫金揭橥反科学主义的大旗,强调人文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并通过批判俄国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科学主义色彩鲜明的学派来探讨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以廓清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边界。巴赫金的这一探讨固然暴露了其思想的局限性与不足,但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巴赫金;人文科学方法论;反科学主义;极性思维1920年代初,苏俄文艺理论界就方法论问题展开过广泛而尖锐的讨论。这场讨论既可以看作是19世纪后期“方法论热”这一旧话题的延续,又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8

  •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狄更斯的恩情》的话语分析
    要】本文基于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赛珍珠的散文《狄更斯的恩情》分析后发现,该作品从内容到结构都充满了对话性。透过主人公内心的微型对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中华文化的纠结情感;透过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型对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中西文化对话与交流的不懈努力,但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带给她的优越性,使她无法公正评价中华文化的事实。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语篇中的对话,揭示“狄更斯的恩情”之于赛珍珠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赛珍珠;《狄更斯的恩情》;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图分类

    戏剧之家 2020年1期2020-02-18

  •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 ——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 周启超 译巴赫金潜心的领域首先是文化哲学。作为思想家的巴赫金位于一个独特的空间,即诸学科之间。正是在这个空间里,巴赫金创造出他专有的隐喻。那些隐喻使得巴赫金自由地游弋于各种不同的理论界面,而潜心探索那些超越学科所确定的知识域极限的问题。巴赫金时常不动声色但总是绝对具有召唤力地提出一些范畴。正是这些范畴超越了它们所属的学科之观念性的局限,被赋予新的生命,改变了其先前的观念上的身份。我们不妨以被巴赫金移置到各种不同学科“音区”的对话思想为例。在巴赫金对“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20年8期2020-01-06

  • 外位性与文学研究的人文化
    10058)在巴赫金的理论建构中,与多声部对话性分量一样、等级一样的另一个轴心话语要数外位性。外位性作为一种视界、理念和学说,贯穿于巴赫金一生的理论建构与研究实践。“外位性”首次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巴赫金早期最为重要的一部论著《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之中,而在巴赫金晚年《答〈新世界〉编辑部》的访谈(1)苏联大型文学月刊《新世界》编辑部对巴赫金的这次访谈是在1970年9月,主题是“今日文学学”。《新世界》1970年第11期刊发这次访谈,文章题目是《答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20年8期2020-01-06

  • 简述复调理论在国内小说中的体现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这部作品中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长篇小说中采用了一种复调思维。书中处理作者与作品主人公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种对话立场,从而打破了西方传统小说独白统一的模式,开创了新的艺术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正式进入中国理论界的视野,并引起了中国文艺理论家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持续至今的“巴赫金热”。经过十余年的理论消化与吸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进行作品分析的论文大量涌现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对话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系统应用
    词:对话理论;巴赫金;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课题。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其主张师生平等、互動交流。所以,把对话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疑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那么,如何认识这种必要性,并系统地应用对话理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对话理论的必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2019-09-17

  • 论狂欢理论视域下的鬼畜文化
    群人的集体。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可以更好地研究鬼畜文化的特点和审美取向。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鬼畜网络世界是一个天然的“第二世界”平台,大家互相匿名,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交流。特别是在微博、论坛这样的匿名对话交流网站上,对于某些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更容易发生“群体高潮”。视频网站同样也有集体狂欢,如国内的A站(Acfun)、B站(Bilibili),国外的N站(Niconico)等成为群体狂欢的一个集中地,狂欢的核心领域就是鬼畜。在这样的背景下,鬼畜这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2期2019-09-10

  • 浅谈《金瓶梅》的狂欢化色彩
    摘  要: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阈下,《金瓶梅》打破传统艺术思维,深植于民间文化土壤,着力刻画传统文化鄙夷的边缘性群体的日常丑态,并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原本凝固化、平面化的倾向,多色调地塑造了美丑并举的矛盾形象。在体裁上,用民间广场语言、讽刺性模拟、戏谑谐趣、雅秽结合等庄谐体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笑谑精神,深化了文本的狂欢主题,其狂欢式的脱冕、加冕仪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诗学惯于宏大叙事和理想演绎的僵化区域,进而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及对生活在当时社会

    美与时代·下 2019年9期2019-09-10

  • 万众狂欢
    化;百年孤独;巴赫金1 狂欢化诗学中世纪的欧洲有大量狂欢性质的节日,人们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饮酒取乐。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应该仅作狭义理解,他在文献中明确地指出,“狂欢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双重性,崇尚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①而狂欢化,更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事件和地点,它具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影响遍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2 典型狂欢化场景2.1 广场广场

    成长 2019年7期2019-09-10

  • 巴赫金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摘  要:判断巴赫金是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并非问题的关键,巴赫金是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排除他实际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观点和立场,并在对文艺问题的分析中显示出来;同理,这也不排除他以其创新性理论表现出异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但不管怎样,他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等著作,已经成为“20世纪20—3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话语体系里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巴赫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应放到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域——文艺意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2期2019-08-16

  • 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综论(1990—2017)
    1)0 引言对巴赫金来说,“话语是一种十分独特同时又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现象”(米哈伊尔·巴赫金,2009:2:349)。由巴赫金话语发展而来的话语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对整个世界的人文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巴赫金在《巴赫金全集》中主要通过五个俄文表达“话语”不同层面的意思:“слово”“высказывание”“текст”“говорение”及“речь”。“высказывание”指表述,“текст”指文本,泛指文艺学、语文学、

    外国语文 2018年2期2018-05-26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 ——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
    )一国际学术界巴赫金有过三次“被发现”的经历,横跨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这三次被发现都在国际学术界掀起巨浪狂潮的同时,也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巴赫金具有多重身份,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等。如果从80年代算起,则巴赫金进入中国也已经历时40年之久了,但如果从国内学术界最初知晓其名算起,则巴赫金的名字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被我国学术界所知,而这也正与巴赫金初次被发现的时间吻合。虽然巴赫金的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2-25

  •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隐喻关系
    00871)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隐喻关系万明子(北京大学 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实现这个意图,惟有通过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作者与主人公关系隐喻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0

  • 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
    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就逐渐出现在了各种研究领域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看到了巴赫金理论已经成为了文艺学理论、文化诗学理论、语言文化学理论以及语言哲学理论的总体概括词。人们谈到巴赫金就会想到其恢宏伟大的知识理论体系。然而,到底这种理论体系是怎样产生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析。一、巴赫金1985年11月,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出生在奥勒尔市一个已经逐渐走向破落的银行职员家庭。父亲是银行里的一名高级雇员,所以巴赫金的家境在当时还算殷实。但是其自身却一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10-26

  • 雷蒙·威廉斯谈巴赫金小组的价值
    雷蒙·威廉斯谈巴赫金小组的价值曾军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正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雷蒙·威廉斯发现了巴赫金小组的价值。他认为,早期对巴赫金所发动的这种现代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强有力的挑战,很少被听见,或者完全听不见。甚至当其构成“被”理论化时,构成分析的主要教训也很少得到强调,反而更强调安全距离之外的学术研究。在《文化理论的运用》中,威廉斯更是从正面积极肯定巴赫金小组的理论贡献,认为正是在这个被唤醒的、但令人不满的阶段中,第

    学术交流 2015年5期2015-02-25

  • 谁是中国的形式主义者:形式主义文论之本土归化回顾
    400065]巴赫金和与巴赫金相联系的俄罗斯形式主义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若干年前的兴盛。究其衰落的原因,则和巴赫金学派发展时期的一系列内忧外患不无关系,而招致这些纷扰的祸根乃是作为“新西学”之形式主义文论来到中国的那一天就存在的先天缺陷:即在对巴赫金是不是形式主义者这个问题上,以及对巴赫金学说的归化上众说纷纭,同时巴赫金主义的中国介绍者和接收者,始终惮于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而无法把形式主义的概念、工具、体系详加参研阐述,从而造成了今天中国形式主义学派的萧条。如

    名作欣赏 2015年2期2015-01-28

  • 乔伊斯与巴赫金
    众文化、特别是巴赫金诗学理论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自觉地把“20世纪文学创作的奇才”乔伊斯和“20世纪文学批评的奇才”巴赫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研究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乔伊斯与巴赫金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巴赫金的文化诗学理论审视乔伊斯小说中的民间诙谐文化或大众文化因素以及复调性、对话性和狂欢化色彩,并把乔伊斯中后期小说当作巴赫金诗学理论的完美图解和有效例证。本文认为,巴赫金能丰富我们对乔伊斯的阅读和理解,乔伊斯也能丰富我们对巴赫金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3期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