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

  • 缘何成为“剃头大师”
    一项作业:课文《剃头大师》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并且强调这是明天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第二天,上课铃声一响,课前三分钟演讲开始了。没等白老师发话,方方就抢着说题目之所以为“剃头大师”,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表弟小沙胆小——怕剃头。为何怕剃头呢?因为老师傅用老掉牙的推剪理发,理发过程中,表弟的头发常常会被咬住一绺不放,有时碎头发也掉进脖子里。可以说,表弟小沙在老师傅那里理发吃尽了苦头,所以他不喜欢老师傅,称其是“害人精”。第二,为了不受老师傅的折磨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3年12期2023-03-10

  • 野外理发处
    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图画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但妥帖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司务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4期2022-07-11

  • 剃头
    热的夏天,爷爷去剃头,以一个听来就香到涎水直流的油炸豆巴子作诱饵,把我轻易地带去了桥头剃头店。爷爷一坐上老式的剃头转椅,就要把拉扇放下来。这是一块用薄篾片编成的宽大的密不透风的竹席,上轴穿在两个竹节里,吊在转椅上方。我拉动着下轴,竹席扇过转椅,凉风阵阵。我拉得高,竹席荡过去也高。我的力气成了持续吹来的凉风,爷爷的白头发被竹扇吹了起来,前后飘转,闪过几丝银光。那是乡间最怡然、最悠闲的景象。剃头师傅阿贵随爷爷第一次舒服地享受了这种待遇。他除了赞扬我是个乖孩子,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0期2022-05-30

  • 剃头
    小时候隔壁有一家剃头店,左邻右舍都叫剃头师傅“红鼻头阿三”。他是一个身材胖胖、满头白发的老头,鼻头始终红红的,可能是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这样叫他,倒把他真名给忘了。阿三师傅有一手精湛的剃头手艺,几十年如一日守在自己的店面。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花,他的手也越來越抖,眼看着老主顾越来越少,剃头师傅的鼻头似乎也越来越红。后来,我们几户人家因旁边的新兴塑料厂要扩建而拆迁,就这样与他分开了。又过去几年,听说剃头师傅有一天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杭州 2022年6期2022-04-27

  • 百工记
    仰仗百工。村里老剃头的外形猥琐,一瘸一瘸地出东家入西家。顽童总想摸摸剃头箱里的玩意,老剃头的正色道:关老爷在天!这话没几个人真听懂,反正很有恫吓力。关老爷即关公关羽,剃头业的“祖师爷”。书上“温酒斩华雄”是这样写的:刘玄德的马弓手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关羽怎么可能与剃头匠有关联呢?尤其是村里这个老剃头的,完全不像。他们家坐落在村庄的脚下,屋后是一丛密集的灌木。老剃头的每天拎着剃头箱出工,如同一只山鸡钻

    莫愁·小作家 2022年3期2022-03-18

  • 修辞写句更有趣
    现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节选自《剃头大师》)写法赏析选段第一句话从想象的画面写起,概述自己如何理发,得意地肯定了自己的理发手法——“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第二句话进一步描写理发的具体做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睡衣比作“熊皮”,落满的黑头发就像熊皮上的毛发一样旺盛,说明自己剪得快,剪得好,剪得完美徹底。仿写句段我感觉自己像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2年12期2022-03-17

  • 剃头阿六
    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巷。是年民国三十一年。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鲜鲜,也算自己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了过来。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剃头阿六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嗬,

    民间故事选刊 2021年2期2021-11-13

  • 浅谈《剃头大师》一文中的对比
    高小霞《剃头大师》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秦文君《调皮的日子》一书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了“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全文充满童真童趣,文中的“我”自称“剃头大师”,却把小沙的头理得惨不忍睹,坑坑洼洼,害得表弟剪了个电灯泡一样的发型,姑父被带“刺”的睡衣困扰,实则是个“害人精”。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采用对比手法,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在比较中孩子一下子就能明辨是非,明白好坏。抓住文中的对比,既能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又可以加强文章的艺术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0期2021-11-03

  • 品外号 知特点
    萍【教材分析】《剃头大师》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讲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人物特点鲜明,小沙胆小,老剃头师傅做事严肃认真,“我”十分调皮。每个人的外号都很有意思,是品析人物特点的好例子。课文内容浅显,描写精妙。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既使事物形象生动,又使文字风趣幽默,值得细细品味,同时也是落实单元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好抓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老剃头师傅和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6期2021-08-04

  • 品外号 知特点 ——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剃头大师》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讲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人物特点鲜明,小沙胆小,老剃头师傅做事严肃认真,“我”十分调皮。每个人的外号都很有意思,是品析人物特点的好例子。课文内容浅显,描写精妙。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既使事物形象生动,又使文字风趣幽默,值得细细品味,同时也是落实单元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好抓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老剃头师傅和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6期2021-07-01

  • 半个剃头
    马海霞我爸会剃头,算半个剃头匠。小时候常见我爸下了班,从抽屉里翻出手动推子,用报纸包好,夹在腋下,临出门撂下一句话,说他给村里某某人剃头去了。我爸1958年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劳动。老师见我爸机灵,就让我爸学剃头。当时,班里有三位男生一起学剃头,只有我爸学成出师了。我爸学了这门手艺,一年到头,總有人喊他去剃头。村里其实有个理发店,村民想理发了,先去生产队里买理发票,然后凭票去理发店理发,理一次只要五分钱。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嫌店里师傅手艺不好,

    今日文摘 2021年8期2021-05-30

  • 半个剃头
    马海霞我爸會剃头,算半个剃头匠。小时候常见我爸下了班,从抽屉里翻出手动推子,用报纸包好,夹在腋下,临出门撂下一句话,说他给村里某某人剃头去了。我爸1958年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劳动。老师见我爸机灵,就让我爸学剃头。当时,班里有三位男生一起学剃头,只有我爸学成出师了。我爸学了这门手艺,一年到头,总有人喊他去剃头。村里其实有个理发店,村民想理发了,先去生产队里买理发票,然后凭票去理发店理发,理一次只要五分钱。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嫌店里师傅手艺不好,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2期2021-03-22

  • 剃头阿六
    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巷。是年民国三十一年。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鲜鲜,也算自己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了过来。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剃头阿六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嗬,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1年1期2021-03-08

  • 半个剃头
    我爸会剃头,算半个剃头匠。小时候常见我爸下了班,从抽屉里翻出手动推子,用报纸包好,夹在腋下,临出门撂下一句话,说他给村里某某人剃头去了。我爸1958年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劳动。老师见我爸机灵,就让我爸学剃头。当时,班里有三位男生一起学剃头,只有我爸学成出师了。我爸学了这门手艺,一年到头,总有人喊他去剃头。村里其实有个理发店,村民想理发了,先去生产队里买理发票,然后凭票去理发店理发,理一次只要五分钱。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嫌店里师傅手艺不好,来找我

    时代邮刊 2021年4期2021-03-02

  • 旧时剃头
    起店铺的都很少。剃头师傅照例也是没有店,需要担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揽生意,就等于是把整个理发店挑在肩上走了。剃头师傅和剃头挑子这形影不离的一对,游荡在街头巷尾。剃头这一行属于下九流,在过去的年代,被人称为“剃头匠”。人们对于服务行业存在一种歧视心理,认为是伺候人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记忆中,不单我们村,连我们周围几个村都没有剃头师傅。豫剧《好队长》里有个唱段《马二牛学剃头》说道:“谁人不识我马二牛,十三岁上学剃头,旧社会剃头难糊口,挑起担子我到处游,往西去过

    散文诗世界 2020年11期2020-12-14

  • 剃头
    妖也好,怪也好,剃头陈得一说。东江一线,自江西百花山经龙川而来。枝江一流,打紫金、惠东乌禽嶂而下。两江交汇处,风紧浪急,江宽水阔,江头一楼,高可百尺,碧瓦勾檐,古意盎然,正是合江楼。剃头陈的档口在街东,青砖到顶,一蓬艳艳若火三角梅覆满门前铁皮棚。门不大,迎江而开,面楼而立。门上一匾,书“剃头陈”三字。不识的便笑那字东倒西歪不如五岁孩童所写。识货的却肃然起敬,那字竟有张猛龙碑意,有高人啊。字是剃头陈自己写的。你说神奇不神奇?档口里面却不小。迎门摆着一椅,墙上

    山西文学 2020年9期2020-11-18

  • 野外理发处
    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贴的构图。但妥贴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司务忽左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0年3期2020-03-02

  • 给儿子剃头
    为省几个钱,我到剃头店向师傅买了一把“退休”下来的单手推剪,一把刮脸刀和手剪刀,还用用一块白布做了一条围裙。几个儿子都害怕剃头。我先叫一个比较听话的兒子试一试,儿子问:“爸,你剃头会不会痛?”我说:“剃头哪会痛,剃了凉爽,好看。”老婆在一旁鼓励说,剃了更帅。儿子这才乖乖地坐在短凳上。我给他围上了围裙,接着,左手握推剪,右手轻轻按在儿子头顶,我的手指按动推剪,慢慢往上推,“咔嚓咔嚓”,乌黑的头发一绺一绺地落下,露出了白色的头皮。我边理边瞅,是不是理歪了?是不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3期2019-06-11

  • 艺高人胆大
    的中央新开了一家剃头铺,铺面不大,只有两间房。铺内有个姓李的剃头师傅,人称“李飞刀”,还有徒弟两人。铺面屋檐下挂着一个用白布做的长方形招牌,上面用墨汁竖写着三行字。中间一行字大一些,写的是:“剃头铺”,两边的字较小,写的是:“飞刀剃头”“绝技第一”。由于招牌出奇,招来了很多顾客,有的人就是不剃头,也想进铺内看看什么叫“飞刀剃头”。于是,剃头铺一年四季总是门庭若市,不时从铺内传出喝彩声。离城不远的北河村,有个姓张的武术师傅,因他箭术好,人们都叫他“张好箭”,

    西江月 2018年6期2018-11-15

  • 剃头匠哥哥
    文/于德深剃头匠的哥哥剃了20年的头。按每天剃15个计算,一个月450个,一年近6000个。20年,光是剃下的头发和刮下的胡须,用马车也得拉上两车。哥在为别人剃头的同时也教会了侄子。如今,侄子接了哥哥的班,每天依旧拎着他父亲的剃头兜子,使过的剃头推子、剪子、刀子。60年代,人们把理发叫做“剃头”,由此理发师也就被称为“剃头匠”了。之所以被称为“剃头匠”,重心在个“匠”字,即剃头的手艺好。那会儿多数人剃头需要刮胡须,刮脸,不像现在有电动刮脸刀,随时随地就可以

    北方人 2018年20期2018-10-22

  • 剃头阿六
    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巷。是年,1943年。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鲜鲜的,也算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进了这篇故事。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剃头阿六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8年7期2018-09-08

  • 挑担子剃头
    个叫文彬的挑担子剃头佬,常来我们水月村(那时还叫大队)为社员们剃头。挑担子剃头佬叫文彬,五十开外的年纪,枯瘦。他常来我们村子里为社员们剃头。我们村子的东头,有一棵大槐树,如雨伞的树冠快有亩把田大。树枝层层叠叠。天晴时,没得一点太阳星子漏下来。下雨时,难得有雨点落下来。有闲空的人,都喜欢聚集到这里来日白聊天。文彬剃头佬来村子里剃头,他的挑担子总是放在这树阴下。文彬剃头佬的性格却与名字相反,不但没有那种文质彬彬的书卷气,反而喜欢天南地北、滔滔不绝地神吹瞎侃。他

    短篇小说 2018年3期2018-05-21

  • 挑担子剃头
    个叫文彬的挑担子剃头佬,常来我们水月村(那时还叫大队)为社员们剃头。挑担子剃头佬叫文彬,五十开外的年纪,枯瘦。他常来我们村子里为社员们剃头。我们村子的东头,有一棵大槐树,如雨伞的树冠快有亩把田大。树枝层层叠叠。天晴时,没得一点太阳星子漏下来。下雨时,难得有雨点落下来。有闲空的人,都喜欢聚集到这里来日白聊天。文彬剃头佬来村子里剃头,他的挑担子总是放在这树阴下。文彬剃头佬的性格却与名字相反,不但没有那种文质彬彬的书卷气,反而喜欢天南地北、滔滔不绝地神吹瞎侃。他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年3期2018-05-12

  • 剃头
    ,怕做噩梦,还怕剃头。小沙每次都是让姑父押进剃头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出。店里的剃头师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总是由一个老剃头师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所以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那刀锋利得像是可以杀100个人,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着老师傅摆布。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暑假里

    读者·校园版 2018年10期2018-05-05

  • 剃头
    ,没一个不晓得马剃头大名的。他剃头的手艺极高,附近周遭,谁家小孩要剃满月头,必叫马剃头伺弄。那些已在马师傅那儿剃过头理过发的,都说那叫一个舒服。尤其是给你修脸、掏耳屎、修眼睑毛、掏鼻孔,这一整套做下来,做回神仙也莫过于此啊!有一天,剃头店里来了个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络腮胡子,自称是燕子浜的,说他们渔场上好多人要剃头。因大家仰慕马师傅手艺,所以特地请他上燕子浜。马剃头心道,燕子浜其实没浜,也没燕子,湖匪倒是经常出没。就说店内活儿多,脱不开身,再说他腿脚也走不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4期2018-04-19

  • 剃头佬的江湖
    个叫文彬的挑担子剃头佬常来我们水月村(那时还叫大队)为社员们剃头。我们村子的东头,有一棵大槐树,树冠快有亩把田大,横溢的树枝层层叠叠,像用树枝搭建的屋顶。树底下,一天到晚一点太阳星子都没得,热天也凉快。雨天,又没多少雨水落下来。文彬剃头佬来村子里给社员们剃头,挑担子总是放在这树阴下。他五十开外的年纪,枯瘦,显得精干。性格却与名字相反,不但没有那种文质彬彬的书卷气,反而喜欢天南地北、滔滔不绝地神吹瞎侃。他不抽烟,嘴巴很少被其它的事情占着。这或许是他特地腾出一

    长江文艺 2017年11期2017-11-23

  • 剃头挑子
    有一句歇后语叫“剃头挑子一头热”。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厢情愿,另一方不同意。现在的年轻人对这句歇后语耳熟能详,尤其是谈过数次恋爱的年轻人,则体味更深,以至于五味杂陈。但见过“剃头挑子”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只有较大的镇上才有“剃头铺”,村里男人们的头发长了,不愿意跑老远去镇上剃头,就慢慢等待以剃头为生、担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这种“剃头挑子”的一头是包厢式长方凳,凳腿间安着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剃刀、磨刀石之类的必备工具,最上

    特别文摘 2017年11期2017-11-13

  • 剃头
    ,没一个不晓得马剃头大名的。他剃头的手艺极高,附近周遭,谁家小孩要剃满月头,必叫马剃头伺弄。那些已在马师傅那儿剃过头理过发的,都说那叫一个舒服!尤其是给你修脸、掏耳屎、修眼睑毛、掏鼻孔,这一整套做下来,做回神仙也莫过于此啊!有天,剃头店里来了个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络腮胡子,自称是燕子浜的,说他们渔场上好多人要剃头。因大家仰慕马师傅手艺,所以特地请他上燕子浜。马剃头心道,燕子浜其实没浜,也没燕子,湖匪倒是经常出没。就说店内活儿多,脱不开身,再说他腿脚也走不利

    小小说月刊 2017年10期2017-10-17

  • 杨大嘴的剃头人生
    广山片,管理发叫剃头。所以,大家称杨大嘴为剃头师傅。杨大嘴大名杨绪发,因嘴巴大,大家叫他杨大嘴,真名倒渐渐被人遗忘了。杨大嘴可不是一般的剃头师傅。他的剃头技艺是祖传的。据杨大嘴说,他的祖上就是剃头的,传到他父亲这一代,已是第十九代了。打从杨大嘴记事起,他就跟随他的父亲,在广山片的十里八乡帮人剃头。刚刚开始是学徒,慢慢地成为小师傅,三十岁时就能独当一面了。后来,他的父亲年事已高,杨大嘴就接过他父亲的剃头箱子,全面接管了广山片的剃头业务,成了杨氏剃头的第二十代

    小小说月刊 2017年8期2017-08-14

  • 乡村说书人
    水管自行车,驮着剃头的工具,走街串巷剃头,挣个小钱儿,他进了一个大村子的东头,把自行车靠在墙上,左手拿这一个像钢捏似的东西,右手拿着铁棍(理发匠的叫卖工具),将铁棍插进钢捏子里,然后,两手猛地用力分开,发出“嗡儿……”的声响,人们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剃头的来了。大街上俩一群儿,仨一伙儿的人,都急急忙忙往西走,谁也不理他,没有一个人来剃头。他纳闷儿,便跟在人们后面,推着自行车走,来到村西头的一个学校大院子门前,一看明白了,这里面在唱大戏。,人们买了票进了戏

    幸福 2017年20期2017-08-11

  • 乡村说书人
    水管自行车,驮着剃头的工具,走街串巷剃头,挣个小钱儿,他进了一个大村子的东头,把自行车靠在墙上,左手拿这一个像钢捏似的东西,右手拿着铁棍(理发匠的叫卖工具),将铁棍插进钢捏子里,然后,两手猛地用力分开,发出“嗡儿……”的声响,人们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剃头的来了。大街上俩一群儿,仨一伙儿的人,都急急忙忙往西走,谁也不理他,没有一个人来剃头。他纳闷儿,便跟在人们后面,推着自行车走,来到村西头的一个学校大院子门前,一看明白了,这里面在唱大戏。,人们买了票进了戏

    幸福·悦读 2017年7期2017-07-25

  • 打眼
    杨海林安东城的剃头师傅不光有理发修面这些简简单单的手艺就行,刚出道的新手支摊儿谋营生,总会有人过来“盘簧儿”。“盘簧儿”的都是剃头行内的高手或前辈,前辈们一般问问这个新手的出处,在哪儿学的手艺哪个师傅传授的什么的,然后,就用剃头这一行的行话和新手交谈,如果新手能回答出这些“簧儿”,好了,前辈再给他讲一些行规,算是过了第一道关。第二道关,由剃头这一行的高手来出题,这些人,都是靠剃头谋生的主儿,他们可不想多出一个抢食吃的主儿,找一个歪瓜裂枣似的脑袋给你对付那还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5期2017-05-17

  • 如果我是胡雪岩
    宅西北角有一家小剃头铺,怎么也不肯迁移,成了钉子户。胡首富愿意给剃头铺老板比市价多几倍的银子,作为搬迁的赔偿,但是剃头铺就是不肯搬走,结果,胡雪岩一直到死都没有动得了剃头铺。当年的胡雪岩也算牛了吧,红顶商人,全国首富,红黑两道都吃得开,一跺脚整个杭州城都晃动,但穷当当的剃头铺更牛,我就是不搬,给多少银子也不搬,看你有什么办法。我的房子虽然破旧,但是“风能进,雨能进,首富不能进”;我人虽然卑微,却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在下

    特别文摘 2017年7期2017-04-19

  • 剃头
    □邵火焰冯剃头□邵火焰冯剃头一生只会剃光头。剃光头并不难,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话,那就是下刀的力度和角度得把握好。轻了剃得不干净,重了剃得疼痛;有的地方得垂直剃,有的地方得斜着剃,有的地方得旋转着剃。如果拿捏不到位,轻则头皮发红,重则头皮见血。冯剃头高就高在即使闭上眼睛仅凭手感,也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冯剃头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慢。顾客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慢,慢工出细活,那剃刀在头皮上慢慢地游走,麻麻的,酥酥的,剃着,剃着,有的顾客就响起了鼾声。冯剃头在小镇大街上租了

    微型小说选刊 2017年4期2017-03-28

  • 唐兴义
    《甘肃诗人》等。剃头第一个为我剃头的人是父亲第一个让我剃头的人是父亲或许剃刀,是惟一能数清苍老的工具它一刀一刀下去理清春夏秋冬和子丑寅卯被生活催熟的稻田在一茬一茬更替中父亲就老了父亲的老应该从我高过他的那一天算起应该从我不再让他为我剃头的那一天算起应该从他第一根因我长出的白发算起炊烟曾经缭绕过我的童年也在灶台前一次一次挤出过我的双泪但它却把故乡拴在我漂泊无定的岁月里它总是让我想到:母亲的荷包蛋父亲牵牛从田间走来它甚至能在我失意的时刻替我缓解苦和疼黄昏里我把

    中国诗歌 2016年10期2016-11-26

  • 打眼
    安东城的剃头师傅不光有理发修面这些简简单单的手艺就行,刚出道的新手支摊儿谋营生,总会有人过来“盘簧儿”。“盘簧儿”的都是剃头行内的高手或前辈,前辈们一般问问这个新手的出处,在哪儿学的手艺哪个师傅传授的什么的,然后,就用剃头这一行的行话和新手交谈,如果新手能回答出这些“簧儿”,好了,前辈再给他讲一些行规,算是过了第一道关。第二道关,由剃头这一行的高手来出题,这些人,都是靠剃头谋生的主儿,他们可不想多出一个抢食吃的主儿,找一个歪瓜裂枣似的脑袋给你对付那还不算难

    小说月刊 2016年6期2016-05-31

  • 剃头到美发
    都什么年代了,还剃头!这叫美发,你懂吗!”没错,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件事,称呼不同,而这不同的称呼,体现了一个时代对这件事的态度。一说剃头,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剃头挑子,是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印象里,小时候让街边的剃头师傅剃过,但只有很少一两次,很快这样的街边师傅就不见了。上小学后,去的最多的就是国营理发馆,尤其是北京站口那家,离家近,去得最多。但也因为靠着火车站,所以人很多,需要排队,等着叫号,跟看病一样。小孩儿都是板寸,不用吹,所以剃头洗头加起来一共两毛。大

    北方人 2016年3期2016-05-30

  • 剃头
    邵火焰冯剃头一生只会剃光头。剃光头并不难,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话,那就是下刀的力度和角度的把握。轻了剃得不干净,重了剃得头疼;有的地方得垂直剃,有的地方得斜着剃。如果不能拿捏到位,轻则头皮发红,重则头皮见血。冯剃头高就高在即使闭上眼睛仅凭手感,也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冯剃头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慢。顾客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慢,慢工出细活,那剃刀在头皮上慢慢地游走,麻麻的,酥酥的,剃着,剃着,有的顾客就响起了鼾声。冯剃头在小镇大街上租了一个门面。客源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

    小小说月刊 2016年4期2016-04-21

  • 剃头到美发
    都什么年代了,还剃头,这叫美发”。没错,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件事,称呼不同。而这不同的称呼,体现了一个时代对这件事的态度。一说剃头,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印象里,小时候让街边的剃头师傅剃过头,但只有一两次,很快这样的街边师傅就不见了。上小学后,去的最多的就是国营理发馆,尤其是北京站口那家,离家近,去得最多。但也因为靠着火车站,所以人很多,需要排队,等着叫号,跟看病一样。小孩儿都是板寸,不用吹,所以剃头洗头加起来一共两毛。大人需要吹风、

    女士 2016年9期2016-04-09

  • 剃头酒”
    满月的孩子要办“剃头酒”。我们这里的“剃头酒”可谓郑重其事。先是祭祀祖先。两张八仙桌上放上许多吃食:馒头、米糕、水果、鸡鸭鱼肉、酒水等。据说,这是让死去的亲人都来分享这份喜庆。酒宴摆好了,就要找剃头技术熟练的师傅。满月的孩子摇头晃脑,可不像大人那么配合。师傅不但要有耐心,手法也要灵活。孩子的后脑勺上要留一缕头发。老人们说,这叫“孝顺发”,将来这个孩子会孝顺双亲。头剃好,家长就要把事先养在盆里的鱼立即放生。不是有个故事叫“鲤鱼跳龙门”吗,期望这个孩子今后能健

    周末·校园文学 2015年29期2015-12-18

  • 敦煌壁画中的沐浴图
    敦煌壁画;沐浴;剃头;洗头;净齿佛教与沐浴的渊源,当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起。关于佛祖释迦牟尼,佛教有“八相成道”之说,所谓“八相成道”,指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大乘起信论》谓八相为:从兜率天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 。《天台四教仪》则为: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 。两者相对照,乃知《四教仪》是开《起信论》之“成道”为“降魔”与“成道”;合《起信论》之“入胎”与“住胎”于“托胎”。虽是开合不同,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剃头海”
    孙红旗“剃头挑子一头热”,说这话,孩子们搞不懂,也难怪,现在的孩子谁见过剃头挑子呢?20世纪80年代,农村没有理发店,为了解决村民理发难的问题,每个村庄都聘请一位理发师傅。理发师傅绝大部分来自安徽,他们为了生计,一年四季在外漂,走村串户为人理发。“剃头海”就是我村的理发师傅,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每隔一个月他都会来,来时挑一副剃头挑子,一头是煤火炉,用来烧热水洗头的,一头是盆架、洋碱、剪刀、推子等,扁担头上还挂一条油亮的磨刀布。一头是热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3期2015-04-29

  • 剃头阿六
    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乡。是年民国三十一年。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表表,也算自己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进了这篇故事。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剃头阿六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

    小小说大世界 2015年4期2015-04-10

  • 艺高人胆大
    向东新开设了一家剃头铺,铺面不大,只占有两间房。铺内剃头师傅一人,带有两个徒弟。门外屋檐下挑有一个用白布做的长方形招牌,上面用墨汁竖写着三行字。中间一行字大一些,写的是:“剃头铺”,两边的较小,是:“飞刀剃头”“绝技第一”。由于招牌出奇,招徕了很多顾客,有的人就是不剃头,出于好奇,也想进铺内看看什么叫飞刀剃头。于是小铺子一年四季人总是挤得满满的,不时从铺内传出喝彩声。这剃头师傅姓李,人们都叫他“李飞刀”。离城不远的北河村有个武术师傅,专射一手好箭,方圆好多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3期2015-03-09

  • 被“剃头”的山林
    土人2014年7月24日,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石盟盂村,大片森林被砍伐改造成梯田。根据国家“占补平衡”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单位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即所谓“占多少,补多少”。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分布不均,刺激了浙江省的造田运动及土地指标有偿交易。在高收益刺激下,偏远山区的林地成为了“香饽饽”,原本应该严格管理的天然次生林以“低产林改造”的名义被伐,砍伐过后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重新造林,而是将宜林山地开垦为低质量的耕地。2

    决策探索 2014年17期2014-09-29

  • 高危职业:皇帝剃头
    难剃的。清朝皇帝剃头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就是皇帝剃头的日子,遇有大的庆典,另有加差。剃头时的讲究也特别多,例如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皇帝专用的剃头刀用一个檀木盒盛着,外套黄云龙套,由皇帝的侍卫捧到剃头师手上。在给皇帝剃头过程中,侍卫站在旁边要死死地盯着剃头师拿刀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5期2014-08-14

  • 剃头佬儿
    时候,碰上了一位剃头佬儿。剃头佬儿肩担剃头挑儿,慢腾腾地走着。马老三心想:自己蓬头垢面地回故里老不体面,不如剃头净面,然后换上长衫化装一番。于是,他便问道:“喂!有水没?”剃头佬儿止步,扭脸翻他一眼,干巴巴地说:“我是吃闲饭哩?剃头还会没水?长眼干吗?没看见烧火?”说完便不理马老三,径直走了。“喷!说着你怎只管走呀?”“干哈?”“剃剃头!”“剃头?”剃头佬儿又翻他一眼,“有钱没?”马老三像是被剃头佬儿的看人下菜激怒了,气冲冲打开破铺盖,“嗖”地拉出一袋银元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02-11

  • 剃头
    河南/红茶花剃头范河南/红茶花三娃正在吃饭,就听大门外喊“三娃,赶集不?”三娃扭过脖子,往外一看,喊话的是隔壁小五,就三扒二咽吃完饭,“去!”搁下饭碗往外跑。母亲说:“帽子!天冷,帽子戴上……看你慌得跟个剃头赶早饭似的。”“剃头范啥时候到咱们小队来?”三娃爹下意识地摸摸硬茬茬的下巴,“都进腊月门了,我这门面也该收拾收拾了。”老婆说:“得几天。你要等不急,也到集上剃。”三娃爹撇撇嘴,不屑地说:“街上李驼子?就凭他那手艺?算了吧,还是等剃头范来家剃的好。”剃头

    辽河 2013年3期2013-11-15

  • 剃头挑子
    ●刘兴华剃头挑子●刘兴华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有走街串乡剃头的手艺人。这些人大多上了些年纪,五十多岁的样子,一年四季穿一身黑色的衣服。肩上担着一个担子,一头是放剃头工具的木器箱,那箱子有点像现在的床头柜,一头是一个铁皮炉子,常年生着火,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话就是从这而来的。剃头的手里有一个铁器,有点像医院里用的镊子,到了村里,就掏出一个铁条,在那个铁器身上一蹭,那铁器就发出震耳的“哗啷”声,那声音听来感觉像把什么东西划破了一样。有时剃头的也会粗着嗓子吆喝:“剃头

    散文百家 2011年4期2011-11-21

  • 不敢来了
    在老街上看见一个剃头担子,领导走了过去,领导说:“这老街上还有剃头担子呀?”剃头的说:“就我这一家了。”领导说:“有人来剃头吗?”剃头的说:“没什么人来,就几个老顾客。”领导说:“给我剃个头吧。”领导相貌堂堂,他说剃头剃头的不敢相信。剃头的说:“你会在我这里剃头?”领导说:“我以前就住在这老街上,总在剃头担子上剃头。”剃头的说:“我在这儿好多年了,没见过你呀?”领导说:“我老早就搬走了。”剃头担子边上还有一些做小生意的人,他们都闲着。一个卖咸鱼的也看见领

    杂文选刊 2011年7期2011-05-14

  • 先毁林再造林 湖北两市“剃头”造林现象引关注
    郁郁葱葱的一片天然林,先是放一把火烧掉,剃成光头山,然后再栽上速生经济林。先毁林,再造林,近两年,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和黄冈市的奇异造林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先毁林再造林现象,源自湖北省引进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实施的“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咸宁、黄冈是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这一项目的地市。为了改种生长快、效益好的速生树种,咸宁和黄冈的部分县市不惜将一些上好的天然林地当做荒山开发,炼山造林,部分青山因此变成了荒山。咸宁和黄冈的林业部门反映,在原料林基地建设中,用

    资源导刊 2010年9期2010-08-15

  • 晚清出国人员怎么剃头
    ,此公每个月都要剃头5次左右,有时候一大早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剃头,如“廿五日晴阴半。巳初起,茶食后,剃头”。按这个频率,一个月剃头5次,一年就要剃60次。曾纪泽活了61岁,他一辈子光剃头就得3000多次。这还不算梳头发的时间,从日记看,曾纪泽梳头发次数也没比剃头少多少。觉得不可思议吧?其实很正常,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这样。自打1645年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以后,剃发留辫就成了大清国男人的法定发型。这个发式前期叫“金钱鼠尾”,清代中后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

    百家讲坛 2009年4期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