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一片天然林,先是放一把火烧掉,剃成光头山,然后再栽上速生经济林。先毁林,再造林,近两年,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和黄冈市的奇异造林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先毁林再造林现象,源自湖北省引进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实施的“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咸宁、黄冈是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这一项目的地市。为了改种生长快、效益好的速生树种,咸宁和黄冈的部分县市不惜将一些上好的天然林地当做荒山开发,炼山造林,部分青山因此变成了荒山。
咸宁和黄冈的林业部门反映,在原料林基地建设中,用于造林的速生树种主要为从美国引进的湿地松和本土树种马褂木。由于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记者调查发现,咸宁和黄冈的毁林造林一般都打上了“改造低产林”、“改造残次林”等旗号。但林业专家表示,大面积纯林,特别是引进外来树种的大面积纯林,对当地生态是一场灾难,给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都带来极大困难。
咸宁、黄冈两市还对落实林地流转、造林面积层层下达指标。一些县市为了完成造林任务,政府不惜免费为晨鸣公司整地和组织造林、管护,而且为了保证进度,从财政拿钱出来垫付造林劳务费,加重了基层负担。
为了完成造林任务,部分县市甚至拿湖北省低产林改造项目的财政资金对晨鸣造林进行补贴,弥补其造林资金的不足。据介绍,晨鸣公司每亩委托造林资金只有200元,2010年,通山县从省里争取了1.5万亩的低产林改造项目补贴资金,每亩200元左右,除了少部分到了农民手里,80%用于了晨鸣造林项目,每亩财政补贴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