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

  • 基于现实主义美学视角的分析
    【摘要】贾樟柯在影视作品中,习惯基于现实主义美学,以纪实的方式将大环境下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出来。《天注定》作为贾樟柯后期作品,依旧延续过去的传统基调,并将小人物的命运在镜头下真实地进行体现。本文基于现实主义美学视角,从该片的演员层面、声音元素、镜头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与特殊价值。【关键词】现实主义;贾樟柯;《天注定》;人文性【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2023-09-19

  • 贾樟柯与是枝裕和电影纪实美学特征探析
    摘要:贾樟柯与是枝裕和是中日两国纪实电影的代表,他们分别用不同时代的语言展现中日两国的平民生活,用镜头传递思想,其电影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人特色。文章采用特征分类的方法,分析贾樟柯与是枝裕和电影的纪实性特征,以具体的电影为例,厘清电影中出现的纪实语言,最终得出结论:贾樟柯与是枝裕和电影的纪实语言表现为视觉元素的纪实性、电影题材的虚实融合、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其中视觉元素的纪实性表现为边缘人物、个体映射群体、声音的真实性,电影题材的虚实融合表现为真实新闻的改编与导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2023-09-07

  • 传播视域下对贾樟柯电影的空间探微
    要:空间作为贾樟柯电影叙事的重点,承载着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时代等众多关系的讨论和解读,也是贾樟柯以客观视角聚焦时代变迁、追寻个体记忆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本文从传播视角分析了贾樟柯电影空间中艺术与现实的游变,同时开拓了电影空间文本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解释范围,旨在探索出其在传播层面的创新路径。关键词:贾樟柯;传播;影像空间;空间转向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98-

    今传媒 2023年6期2023-06-15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隐喻影像叙事与历史记忆建构
    到海水变蓝》;贾樟柯;乡村【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08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27《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口述式”电影,讲述了新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四位作家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各自年轻时候的记忆片段。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2023-06-09

  • 山西独立电影现状与研究
    立电影;导演;贾樟柯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HCCXXM2021002)研究成果。一、山西独立电影导演群体综述独立电影来源于英文“independent film”,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它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1]。

    美与时代·下 2022年5期2022-07-14

  • 普通的真实
    第六代电影导演贾樟柯以其真实的电影题材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着当下的社会语境。“真实”是贾樟柯电影不变的中心思想,而电影中呈现的普通人是永恒不变的主体。文章基于电影美学理论,从“视觉形象的真实”“视听语言的真实”“纪实风格的真实”三个角度阐释贾樟柯电影中“普通的真实”,进而对其电影的纪实风格进行研究,剖析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纪实;贾樟柯;视觉形象;视听语言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2022-06-08

  • 电影《三峡好人》中重庆形象的底层逻辑
    舒敏内容摘要: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记录了在大拆大建的时代变迁中各色人物的命运抉择,展现了重庆人的血性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和三峡的壮丽奇幻的自然风光这一人与自然双重结合的重庆形象,并揭示了塑造重庆形象的底层逻辑:重庆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关键词:贾樟柯 《三峡好人》 重庆形象 底层逻辑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1994年至今已创作了多部电影故事片与纪录片,并且屡次在外国各类电影节上收获荣誉。时至今日,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贾樟柯电影中“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方式
    郭文轩关键词:贾樟柯 离乡者 乡土意识 建构方式作为中国本土导演中的特殊存在,贾樟柯试图通过在电影中塑造一批符号化的底层人物群体,来映射中国近40 年间城镇发展的总体样貌。这批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生活环境的空间转移和心理接受的漂移断层两重特征,因而从时空环境和心理观念两方面来看,這类人物群体可以被定义为“离乡者”形象,而这类形象的主体又更多地表现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众。比如在其早期作品《小武》(1998)、《站台》(2000)中,贾樟柯就按照特定的思路,不厌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拼贴、挪用与重组
    和导演于一身的贾樟柯便有意持续关注同一社会群体,聚焦有着鲜明区域特色的地域空间,敏锐捕捉当下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叙事母题,逐渐形成了明晰的贾氏电影美学。贾樟柯在作品中有意拼贴、挪用和重组其他媒介信息产生巨大“互文”能量的同时,更是拼贴、挪用和重组了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时空以及情节主题,这一创作上的自觉在电影《江湖儿女》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至此“贾樟柯导演作品”系列得以建构起了贾樟柯的“电影宇宙”。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宇宙  建构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2022-02-16

  • 电影《小武》的现象学现实主义分析
    摘 要:贾樟柯的早期作品《小武》具有极大的现象学分析潜质,而现象学首先是一种方法,可依次被表述为“(本质)还原—(本质)直观—描述”。当借助这一方法分析《小武》后,可看到贾樟柯正是摆脱拍摄技巧与概念的束缚而给予观者以审美与直观其本质的自由。同时借助巴赞的“现象学现实主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贾樟柯是努力在“真实性”与“幻觉性”之间做平衡。在厘清以上的方法后最终进入这部电影,可以直观到小武作为万千存在者中的一个,其存在的意义在时代的波澜中逐渐消解并走向虚无。关键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探析贾樟柯纪录电影的表达方式
    ,对于该片导演贾樟柯来说无疑是一道“命题式作文”。 与众多历史题材纪录片、城市形象宣传片不同的是,《海上传奇》无疑寻求着更具特点及审美性的表达方式。本文将基于艺术美学的规律,从视听语言、叙事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影片的表达方式与表达策略。關键词:纪录电影;贾樟柯;口述;视听语言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080-03一、 历史的呈现——口述的叙事方式一座城市,一个世纪,经历近百年沧桑,历史的痕迹逐渐褪

    今传媒 2021年10期2021-10-28

  • 生命政治视野下《天注定》的暴力叙事
    毛郭平摘要:贾樟柯注重挖掘小人物的生存经验,将其置入生命政治的框架之内。在《天注定》中,每个人都处在生命政治的各种规训中,这些规训既有显性的成分,也有隐在的内容。吊诡的是,当人们采取一定行为反叛这些规训并试图维护自身尊严的同时,这些反叛却是建立在践踏他人尊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迂回地完成了对生命政治规训方式的认同,最终陷入了生命政治所预设的各种圈套当中。因此,贾樟柯在生命政治的叙述框架中通过决绝的方式完成了个人经验的表达,但却难以用现代性的视角给予人物以关

    荆楚学刊 2021年4期2021-10-18

  • 贾樟柯影视符号化研究
    摘要:贾樟柯的影片存在于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交替的时期。如果要独树一帜,它既要打破传统模式,另立风格,又要抵制影视创作的浮躁风气,在这样的现实中艰难探索,找到艺术理想与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的结合点是很难的。但贾樟柯极善于运用各种符号,将影片中的各种元素符号化,使他的影片更显现实生活的本色和中华民族的原色。本文以《山河故人》为例,从民族文化、时代背景、音乐、色彩和方言角度阐释贾樟柯影视的符号化。关键词:符号化;《山河故人》;贾樟柯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艺术科技 2021年11期2021-08-13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文学名义重回历史现场的影像之思
    坤伦摘  要:贾樟柯的纪录影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们“口述史”的方式展开了一场文学与历史的“寻根”之旅,以文学名义重返历史现场,用影像之思构筑起横跨70年的作家个人心灵史、文学叙事与当代中国人精神图谱的时代交响,抒发出对乡土的深情眷恋和对理想的执着呼唤。关键词: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文学名义;历史现场;影像之思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影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2020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举行全球首映后,收获掌声无数,

    美与时代·下 2020年6期2020-12-23

  • 时代变迁下的“深层集体心理”叙事美学
    面世,无疑在“贾樟柯电影宇宙”的建构过程中完成了重要的一次标志性书写。以“江湖”为名,影片故事源于21世纪初的山西大同,通过黑帮大哥郭斌与其恋人巧巧流转十几年的爱恨纠葛,以超长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幅,纪实性的长镜头摄影,记录了两个主人公在一番人来人往洗练中的变化和成长。影片也沿袭贾樟柯以往的作品风格,试图以时代的变迁带给人物的变化。与以往作品不同之处在于,《江湖儿女》更像是贾樟柯对过去作品的一种“互文式”致敬。影片在直白通顺的叙事下,贾导弱化了很多以往作品的个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2020-11-25

  • 据《江湖儿女》浅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
    雅智【摘 要】贾樟柯,著名导演,山西汾阳人,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国外也有很高的认可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贾樟柯作为中国大陆活跃的导演、编剧、演员,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二十余年的电影创造生涯中,创作了数部影片。虽然作品没有那么高产,但是作品深刻、理性,饱含强烈的社会意识,制作严谨、表达犀利。不仅是导演,他还是中国著名编剧、制片人、演员、商人、作家,有着多重身份,出版书籍《贾想1996-2008》,致力于中国的电影

    戏剧之家 2020年33期2020-11-23

  • 人情冷暖与时代变迁:贾樟柯电影中的通讯工具
    【摘要】贾樟柯的电影几乎没有宏大的叙事,他在电影里诚实的讲述自己的生命体验,因此他的电影又被称作是具有文献意义的电影,从他的电影里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其电影中通讯工具的变化及表达。等待被呼的BB机更像是人与人之间脆弱的联系;书信仿佛是遥远世界的召唤,牵动着一颗想要奔赴的心;手机功能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越来越丰富意义的载体;联结世界的网络正在将人情社会放大。【关键词】电影;通讯工具;贾樟柯;现实主义电影【作者简介】代慧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0期2020-11-23

  • 作者论视域中的贾樟柯电影研究
    舒珂【摘 要】贾樟柯作为出色的电影导演,关注边缘人漂泊的生存状态与迷茫,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纪实主义风格。纪实性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具有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和特定的电影符号等都是贾樟柯电影的鲜明特点。本文以作者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贾樟柯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论证了贾樟柯的电影作者身份,并证明《江湖儿女》符合作者电影,从主题、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等方面分析《江湖儿女》的作者电影特征。【关键词】江湖儿女;作者论;贾樟柯;作者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戏剧之家 2020年30期2020-11-16

  • 贾樟柯电影声音与声音设计风格的影响因素探析
    张珂[摘要]贾樟柯是我国当代影坛的知名导演,他的电影往往采用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在声音设计上形成独特的风格。本文试图阐析其电影声音与声音设计上形成独特风格的主客观原因。[关键词]贾樟柯  声音风格成因  主客观因素[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2-0043-04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2.009贾樟柯是我国第六代颇有影响的导演,国内学界对贾樟柯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2020-11-16

  •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情义与时空嬗变研究
    自《小武》起,贾樟柯电影中就存在着一种“江湖”的设定,他将大环境视为“江湖”,人分为“江湖中人”和“非江湖中人”,在时间和空间的转变和人际关系的重构过程中,人际情感所剩下的是“情”或是“义”。何者在变,何者不变,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糅合《任逍遙》《三峡好人》等片的叙事设定,进一步对社会变革中情义与时空嬗变进行探讨。〔关键词〕《江湖儿女》;贾樟柯;电影从“故乡三部曲”开始,到《三峡好人》,再到《山河故人》,贾氏电影一直存续着电影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江湖

    艺海 2020年8期2020-11-09

  • 贾樟柯
    997年开始,贾樟柯拍摄了《小武》《站台》《任逍遥》三部影片,被称为贾樟柯故乡三部曲,都以故人的形象为影片的主角,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将不同的边缘人物刻画出来。2002年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把镜头对准时代大背景变革下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在纪实的镜头中将百姓的现实生存状态刻画出来,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中体现出他对边缘人物的关怀。2010年后,贾樟柯先后拍摄了《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通过具有现实依据的事件和人物形象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2020-11-02

  • 从《江湖儿女》看贾樟柯导演风格的变与不变
    《江湖儿女》,贾樟柯一直关注当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这与他童年和少年的城镇生活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贾樟柯从1993年开始学习电影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已从“汾阳小子”走向“国际导演”,分析他的风格走向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作者型电影导演的创作空间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贾樟柯;风格;转变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03来自中国山西汾阳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多年来坚持以“社会观察者”的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2020-09-26

  • 贾樟柯电影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杨嘉琪摘要:贾樟柯是中国的第六代导演,一直备受国内外的瞩目。他的电影呈现了一种以结构为手段,打破单一线性叙事束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致力于当下的现实,表现了人的一种普世价值的情感。贾樟柯与国内的本土艺术导演不太相同,其影片试图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符号元素传达他想让观众产生的情感。本文以中国新生代的导演代表之一贾樟柯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其电影风格的探析,解读其本土艺术电影在对外传播中的效果以及商业困境。关键词:贾樟柯;电影;文化;对外传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2020-09-10

  • 贾樟柯的纪实影片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重要的影响力。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其独特的纪实风格叙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取得了很高的声誉。文章以电影本体论的理论为依据,利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了贾樟柯作品蕴含的艺术特色、地域特色及民俗文化,从音乐、民俗、方言的角度探讨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技巧与策略。关键词:贾樟柯 纪实影片 电影艺术 中国故事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带动了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成为当下电影产业对外传播的任务之一。纪实影片作为印刻时代精神、记

    声屏世界 2020年9期2020-08-02

  • 非职业的传奇:论贾樟柯的细节塑造与《小武》的非职业演绎
    李季摘要: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小武》,通过自身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以及两位非职业演员的演绎,塑造了一个十分接近生活的“窘迫”的社会。本文认为这两个方面是该片的核心艺术表现,由此展开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该片对于电影业的启示。关键词:小武;贾樟柯;细节塑造;非职业演员《小武》是我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代表作,同时是其第一部符合国际电影时长惯例(105分钟)的独立制片剧情电影。该片拍摄于1997年,27岁的贾樟柯以此作为其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毕业作品。这部佳作

    文存阅刊 2020年7期2020-07-24

  • 贾樟柯的底层叙事策略
    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镜头始终聚焦在底层人物身上,但是不同于第五代导演对于农村人物的“奇观化”、“文化寻根”的反思性策略,在社会环境变迁后,他有自身的一套底层叙事方法,主要表现为突出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张力关系、底层民众无力的宿命感以及迎合西方“中国想象”的文化心理,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角度,分析贾樟柯的底层叙事特点。关键词:贾樟柯;底层叙事;第六代导演;个人;时代在第六代导演中,贾樟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作品在国外艺术电影节屡屡获奖,但是纵观其电影拍摄历程,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7-09

  •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对“新女性”的媒介化表达
    李延源摘要: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将叙事的焦点聚焦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遭遇的道德危机与伦理失序,影片借助主人公巧巧与郭斌的爱情故事糅合了多段相对独立的叙事内容,这种叙事形式一方面突出了女性角色巧巧的成长,另一方面也隐隐传达了作者对中国发展状况与时代的思考。本文借助对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的人物形象分析,思考了“新女性”形象在影视传播中的特点。关键词:贾樟柯;影视传播;“新女性”;媒介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江湖”的视觉表达影片《江湖儿女》以女主人公巧巧为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5-07

  •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符号叙事模式
    导演的领军者,贾樟柯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享誉中外,在他的电影《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导演以其独特的符号叙事模式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叙事进行了创新。这部电影中的符号可分为文化符号和物质符号两大类。它们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和叙事功能。通过这些符号,贾樟柯导演记录了2001-2018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变迁中的江湖儿女情义。《江湖儿女》在符号的选择和使用上较贾樟柯之前的电影更为符号化。导演用这种符号叙事模式娓娓道来了巧巧和斌哥的情义纠葛。【关键词】贾樟柯;《江湖儿女》;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2020-04-17

  • 贾樟柯电影对话艺术探析
    翟耀摘  要:贾樟柯电影高超的对话艺术与人物对话关系的巧妙设定,是其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有时利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权力关系,表达人物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有时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有时通过静默与失语,使人物之间的对话出现障碍,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对话艺术德国浪漫主义戏剧理论家A.W.史雷格尔(1767—1845)认为,对话是产生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是一般人物语言的主要形式。它既可叙述、评

    现代语文 2020年1期2020-04-10

  • 贾樟柯方言电影中俚语的英译研究
    的当代谱系中,贾樟柯是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很高。贾樟柯的电影大量使用方言俚语,不仅为作品增加特殊的艺术效果,而且在传播以地域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但俚语作为方言中极具特色的词类,也是民族文化向外交流传递的阻滞点。本文基于归化理论,以贾樟柯导演作品《小武》和《三峽好人》两部方言电影为例,分析字幕中俚语的英译。研究发现,替换法、改译法和删减法等归化处理策略是方言电影中俚语翻译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目标语受众的认知规范,能更好地促进不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2020-03-23

  • 贾樟柯与第六代导演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研究
    仰摘  要: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的全新的力量。他们的电影作品屡屡获奖,其影片更多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讲述那些有追求有情感却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故事,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本文首先对六代导演“平民化”审美风格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特质进行探索,最后就“平民化”的审美风格及对纪实美学的新突破进行了研究。关键词:贾樟柯;第六代

    人物画报 2020年24期2020-03-14

  •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泽敏摘 要:贾樟柯导演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出浓浓的作者风格,对于边缘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贾樟柯电影中的明显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也行使着自己作为时代记录者的使命,更多的以女性形象作为电影的主人公,笔者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生成语境,并对电影中的女性类型进行归纳,为今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贾樟柯;女性形象;艺术呈现贾樟柯导演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从创作独立电影开始经历

    人物画报 2020年16期2020-03-09

  • 小武: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处于后社会主义的中国,唯一不变的便是不停歇的变化,电影准确捕捉到了这种社会变化,使之具象化并与观众产生了共鸣。摆脱了传统电影的形象设定,电影《小武》的主人公不再是以往的光辉积极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实的不完美,甚至生活在“污名”的阴影之下。用“污名”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活动中的人,从另外一种角度体现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关键词】贾樟柯;小武;后社会主义;边缘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2020-03-02

  •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泽敏摘 要:贾樟柯导演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出浓浓的作者风格,对于边缘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贾樟柯电影中的明显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也行使着自己作为时代记录者的使命,更多的以女性形象作为电影的主人公,笔者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生成语境,并对电影中的女性类型进行归纳,为今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贾樟柯;女性形象;艺术呈现贾樟柯导演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从创作独立电影开始经历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2020-01-06

  • 论《小武》电影中的主角影像与三种人际关系
    :本文主要分析贾樟柯独立制作的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小武》(1997)。《小武》作为贾樟柯的电影家庭三部曲之一,给他带来了第一个荣誉,在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斩获了新浪潮奖。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叫小武的小偷,他住在山西省汾阳的一个小镇上。然而,小武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与朋友小勇、爱人胡梅梅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遇到了困难。影片用3个故事来表现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下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影片想要探讨的主题。关键词:小武;贾樟柯;人际关系;反英雄主义一、引言友谊、爱情和亲情是人们生活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2019-12-24

  • 新生代导演创作的特质与转变
    其中典型的代表贾樟柯为例,对新时代的导演创作特质和转变进行讨论,尝试对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欲望展开剖析。【关键词】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电影作品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74-01在新的时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新生代导演,例如张元、姜文、贾樟柯、管虎等。这些新生代的导演,以作品极富创造力、鲜明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而广泛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追捧。对于新生代導演而言,正是由于

    戏剧之家 2019年31期2019-12-05

  • 寻找
    占有重要地位的贾樟柯,其创作立足于社会现实表达了强烈的生活质感。纵观其“故乡三部曲”的创作,可以发现,不管是作者在进行电影创作还是电影中的主人公在现实生存中都一直在寻找,本文采用主题学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具体影视作品的基础上阐释贾樟柯创作的寻找主题。关键词: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寻找;主题学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现代化进程导致了急剧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于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动荡中变化。贾樟柯是中

    读天下 2019年30期2019-12-02

  • 杨德昌与贾樟柯电影比较研究
    。有人这样评价贾樟柯,他是时代变迁的纪录者,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一个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台北竭力呼喊着儒者的困惑,然而他的电影越来越二元对立。一个记录下时代转型变迁的轨迹,憋仄的现实抒发别样的诗意,但他的电影充满了“贾樟柯式的符号”。关键词:杨德昌;贾樟柯;反思;城市;小人物1 论文式的个人观点,旁观式的现实记录明明都有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但他们在电影中的表达却截然不同。杨德昌就是把那个血淋淋的现实直接扔在观众面前,虽然残酷,却酣畅淋漓,可伴随着酣畅淋漓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2019-11-23

  •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代表性创作者,贾樟柯始终在他的电影中保持着与当下社会变迁和时代更迭中的观察与审视,从他的处女作《小武》到2018年的《江湖儿女》,贾樟柯的电影虽并未刻意强调过女性主题,但他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乏女性人物的存在,无论是《小武》中的陪唱女梅梅,《站台》中的文工团演员尹瑞娟,还是《江湖儿女》中的巧巧,这些女性角色在每个故事中都以各自的面貌映射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质。本文将以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为例,对影片中赵涛所饰演的“巧巧”一角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崛起进行探讨和分析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2019-11-12

  • 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潮流
    音乐发展趋势。贾樟柯电影用以表示深层文化的元素有很多,在这些元素中,流行音乐在其电影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以贾樟柯电影中对流行音乐的运用为例,探讨了电影中流行音乐的重要作用,以及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潮流。【关键词】流行歌曲;贾樟柯;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电影音乐拥有独特的魅力与表意能力,它与电影相互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每一个时期的电影都拥有其所处时期的特点,不同电影中的流行音乐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时代潮流。流行音乐是流行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2019-10-21

  • 《三峡好人》的声音世界
    朱芯摘  要:贾樟柯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1995年的《小山回家》到2015年的《山河故人》,都有他自己浓厚的色彩并由此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关键词:影评;贾樟柯;贾樟柯电影;自然声;流行音乐2006年的《三峡好人》延续了他之前的纪实性风格,一贯性的将视角集中在时代变迁的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的生活状态,讲述了两个山西人到奉节旧城寻找丈夫和孩子的故事。彼时的奉节旧城正因为三峡工程经历着大规模的拆迁。导演一如既往的采用了很多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但是他的纪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期2019-10-21

  •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的电影叙事方式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和边缘化风格展开叙事。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主题一直执着于关注底层形象,镜头着力表现底层人物,将底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对这个群体的沉思。贾樟柯对底层人物的高度关注,不仅对他自身电影创作风格有所影响,对第六代导演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透过贾樟柯山河故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贾樟柯影片里的底层人物,同时也对影片背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2019-10-21

  • 贾樟柯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研究
    摘要:贾樟柯電影以纪实性的风格而闻名,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发人深省的题材以及纪实影像风格来打造自己的每部电影,频获国际电影节大奖也见证了贾樟柯独特的电影美学追求。贾樟柯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纪实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在不断地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关键词:现实主义;贾樟柯;纪实美学综观贾樟柯的电影,坚持纪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纪实美学为主要特征。他始终把镜头凝聚在主流社会所忽视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小人物的命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2019-10-14

  • 侯孝贤和贾樟柯导演的艺术风格对比分析
    己独到的见解;贾樟柯导演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却有着不同于同一时期其他导演的特立独行,善于从底层环境中剖析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以《童年往事》和《山河故人》两部电影为例,从长镜头语言的运用、符号元素的运用以及本土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侯孝贤和贾樟柯两位导演的艺术风格。【关键词】侯孝贤;贾樟柯;本土文化;长镜头;符号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76-03侯孝贤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2019-10-06

  • 《山河故人》中扛刀少年的图像学阐释
    的精神内涵。以贾樟柯导演的代表作《山河故人》为例,来展现电影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的镜头构象,其中通过镜头语言的表达揭示出电影艺术的内核。本文将对其电影图像中的地域流动现象、家庭亲情关系、故乡情结的流逝等现象进行分析,把扛刀少年与关公的符号隐喻,进一步升华为《山河故人》中所要表达的遗忘与留恋的情愫,逐渐向大众阐发电影艺术的本质,借此构建起艺术学理论中各类艺术理论相关联的桥梁。关键词:《山河故人》 贾樟柯 电影构象 扛刀少年 图像学阐释图像学的研究是西方艺术兴起并

    参花(上) 2019年8期2019-09-05

  • 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风格
    代表人物之一,贾樟柯的电影呈现了与“第五代”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他将镜头对准中国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大量地运用了长镜头、跟镜头、同期录音、实景拍摄等纪实手法,以一种纪实性的风格来呈现个体的生存状态。而贾式影片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追求真实的创作。在《三峡好人》中,贾樟柯结合了三峡工程与奉节拆迁这一现实状况,通过非职业演员的本色表演、现实场景的客观呈现以及现场声音带来的强烈时代感,将人物境况与社会现实生动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本文以《三峡好人》为例,分析该影片中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8-27

  • 电影《江湖儿女》叙事策略分析
    郭倩【摘 要】贾樟柯影片中的“江湖”扎根于小县城日常生活,着眼于人物情感纠葛,生活化的反映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独特的视角强调在人物的聚散离合中寻找“江湖”。本文试图从叙事结构、叙事线索以及叙事主题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影片《江湖儿女》的叙事策略,从而探究身处“江湖”的儿女在时代变革下的命运变迁。【关键词】贾樟柯;江湖儿女;叙事结构;叙事线索;叙事主题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87-01《江湖儿女》这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2019-05-27

  • 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情怀
    沁钏【摘 要】贾樟柯电影通过纪实主义风格的影像把淳朴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贾樟柯的电影已成为一种理解中国的特殊方式,电影的叙事风格越发沉静和不张扬,在冰冷的现实中却又能够展现出温暖的基调。电影中并不会刻意突出主题,而是将主题通过朴实无华的镜头体现出来,通过每一个主人公的表演,向观众展现最真实的画面,从而体会电影中那些边缘人物的情感以及显示人文情怀。【关键词】贾樟柯;纪实主义;三峡好人;小武;站台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2019-05-24

  • 贾樟柯与他的江湖儿女
    宗胜【摘 要】贾樟柯的电影一直以来都饱含着一种冷静克制的力量,这份力量静静地观察着时代的变迁,而贾樟柯本人基本上是一个想把中国人情留住的导演。电影《江湖儿女》上映后,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贾樟柯的电影在一如既往地纪实讲述故事的同时增强了情节表现力,忧的是贾樟柯电影中的商业元素越多越多,贾樟柯也越来越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本文透过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解读电影中的江湖与儿女。【关键词】江湖儿女;贾樟柯;时代变迁;边缘人物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2019-05-24

  •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四种叙事模式
    导演的领军者,贾樟柯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享誉中外,在他最新的一部电影《江湖儿女》中,不仅有对以往叙事理念的坚守,还有对当代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再创新。他将自己之前的作品元素有意无意地融汇其中,像是对他之前作品的串联,更有人把它看作是他二十年心路的总结之作。在这部影片的叙事上,导演采用客观视角、符号隐喻、音乐音响化、场景叙事等模式去把握和讲述巧巧和斌哥的情义纠葛。该影片中的镜头正如一个旁观者的眼睛,用凝视的目光观察眼前的一切,并予以真切的讲述。关键词:贾樟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3期2019-04-15

  • 《江湖儿女》:影像化的儿女情长
    为切入点,探讨贾樟柯导演内心对于“江湖”和“江湖观”的建构。【关键词】《江湖儿女》;贾樟柯;江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137-01贾樟柯导演于其自述中如此定义“江湖”:危机四伏的环境、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四海为家的生活、保持不灭的情义。《江湖儿女》的故事如此简单,一双男女,从落寞的旧江湖迈入物欲横流的新时代,时空变幻莫测,江湖儿女却仍能肝胆相照,心意相通,或执念离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2019-03-28

  • 男性身份属性的失能与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
    义的一种呼应。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者,在电影中也充分给予了女性以关照以及自己对于女性主义的思考。【关键词】贾樟柯;男权主义;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95-01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他没有将女性形象作为男权社会中的一种“色情观看”在电影中进行表达,而是将女性置身于中国发展的历史洪流下进行书写,同时以男性为依托凸显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以电影《江湖儿女》为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2019-03-28

  • 电影《江湖儿女》中对贾樟柯电影符号语言的继承与延续
    层面继承了以往贾樟柯电影的传统,但在此基础上,贾樟柯在《江湖儿女》中又将已有的电影符号也在不断延续出新意,镜头里的底层人群在时间中不断改变;大量带有隐喻性的符号将观众带入贾樟柯独有的电影世界。【关键词】电影符号;贾樟柯;底层人群;隐喻符号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91-02组成电影的元素有很多,符号是其中之一。现代符号学词语语源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费尔迪南·德·索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2019-03-28

  • 对于电影声音分析方法的思考
    当中。著名导演贾樟柯极具音乐天赋,在应用声音艺术处理影视作品当中更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并且每篇影视作品在声音艺术处理上都能产生新的创新点。文中将以其2013年的作品《天注定》为例,剖析其影视作品视听效果的独特风格,具体分析其将传统戏曲、现代媒介、方言对白以及空间写意等声音艺术糅合到影视作品中的艺术手段。关键词:电影;天注定;贾樟柯;声音艺术《天注定》保有贾樟柯影视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在影视的整体叙述架构与视听效果创设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与改变。为了更好的突现

    赢未来 2018年16期2018-12-24

  • 电影《天注定》的叙事学审视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剧本奖等多个国际奖项及众多荣誉。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是因为该影片对现实状况和社会生活的强力映照,更是由于其成功的叙事技巧。本文将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符号、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探讨该部影片的叙事特点。【关键词】贾樟柯;天注定;叙事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75-02《天注定》是一部现实主义

    戏剧之家 2018年21期2018-10-19

  • 贾樟柯:现实生活的影像化表达
    :《天注定》是贾樟柯导演2013年的作品,但是时至今日,其影片中对现实生活的影像处理仍然无人超越。导演对影片中的四个故事进行了社会现实空间与社会生活的隐喻性上的周密安排,给人以视觉及其他感官上的强烈冲击,以足以显示导演对这个充斥着戾气与不公的社会的完整阐述。关键词:贾樟柯;《天注定》;隐喻性;社会空间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20-02一、前言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镜与灯》中曾提到,表现说“作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9-27

  • 山河依旧,故人难留
    山河故人》作为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文艺电影,于众多商业大片的围剿之下拿下了3萬的票房,真正地做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他通过镜头语言将故事的真实性与虚幻完美融合,通过听觉效果引发时代与情感的共鸣,导演运用娴熟而精湛的视听语言,处理出准确而生动的叙事和节奏,一步一步地引出故事的核心观点。关键词:《山河故人》;贾樟柯;视听语言;真实;虚幻;时代;情感[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2018-09-17

  • 试析贾樟柯电影声音的设计风格
    张珂[摘要]贾樟柯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是当代风靡国际影坛的知名导演,他创作的电影采用了新现实主义声音手法,声音设计表现上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纪实性与戏剧性两方面阐释其作品的电影声音设计风格。[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声音 设计风格[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8)05-0050-06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8.05.010声音设计是贾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2018-09-06

  • 贾樟柯在中国独立电影语境下的创造性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国际声誉在他一部部作品中不断提升,贾樟柯自第一部电影在境外受到关注后,国际社会也将他的影片作为观察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子。但与此同时关于在他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对外展示也一直饱受社会评论。本文以影视叙事风格和独立电影艺术的视角客观分析贾樟柯电影的创造性以及其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式和原因。关键词:贾樟柯;国家形象;独立电影贾樟柯 ,中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1970年5月27日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市。作为中国现代电影“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

    魅力中国 2018年19期2018-08-06

  • 贾樟柯电影人物的主体意识特征
    乃平【摘 要】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作品中始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最底层的边缘小人物身上,用纪实的影像表现了他们在父权、男权和社会秩序不公平中所受的压抑,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主体意识觉醒及实现自己理想愿望的期待。【关键词】小人物;贾樟柯;主体意识;压抑;觉醒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89-03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早在199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