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
- “遗民”缘起及发展
杨婷婷摘 要:“遗民”一词最早有“遗留下来的人”之意,后世衍生出隐士、百姓等义项,至今更侧重于“亡国之民”“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之人”之义。而遗民现象虽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如殷遗伯夷、叔齐;但在东汉之前的文献记载中,更认为夷齐是节行超逸的隐士,而非为故国守节之遗民。两汉时期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遗民,直到宋元、明清之际遗民才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遗民”涵义的演变及现象的发展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关键词:遗民;遗民涵义;遗民现象一、“遗民”之涵义据笔者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2023-09-07
- 龚开及其《骏骨图》形式意味初探
表现方式,与他的遗民身份有很大关系。这样的身份境遇对其绘画创作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骏马图》作为现存作品中最早的瘦马画,是唐宋一反擅画肥马习惯的开端,其深层含义也耐人寻味。关键词:瘦马;遗民;表现性;精神内涵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南宋末诗人、画家。因其家离黾山较近,又号龟城叟。龚开出生的时候,也是南宋政权极其暴乱的时代,统治者软弱以致于南宋政权对金称臣。山阳濒临淮河,当时正处在宋金对峙的分界线边上。龚开年岁稍长,亲眼见证了中原易主之后江山的惨状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2022-05-31
- 清初遗民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杨剑兵《清初遗民小说研究》
金一般项目“清初遗民小说研究”(编号:16BZW069)已经完成,准备出版,希望我写篇序言。剑兵主持的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而成的。2008 年,剑兵考入暨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跟随我攻读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方向的博士生,2011 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迄今整整十年的时间。十年来,剑兵先后任职于湖北、江西和广东的几所高校,虽然工作单位几次变动,但剑兵对于清初遗民小说研究这份执着之情一直没有变。2011 年,剑兵完成的博士论文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期2021-12-05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 解1. 将晓:快要天亮。2.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3. 五千仞(rèn)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4.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5.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6.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赏与思诗的前两句一横一纵,以黃河之长、华山之高象征着奇伟壮丽的山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忧愤。后两句笔锋一转,“泪尽”一词,包含无限辛酸。那些心怀
红蜻蜓·中年级 2021年10期2021-10-13
- 论遗民张岱的旧梦追寻与道路探索
要:作为晚明遗民,张岱后半生都在寻求旧梦的影子。面临家园的失落,同时代的人选择各异,张岱在迷茫痛苦中最终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张岱对旧梦的追寻与道路的探索是从时代背景、家世渊源、交游影响、自身思想四个方面进行的。关键词:遗民;张岱;旧梦;道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1]54,用南唐后主李煜怀念故国之词来形容遗民张岱也极为贴切。张岱(1597-1685),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美与时代·下 2021年9期2021-10-09
- 论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方位问题
词:鹊华秋色图;遗民;方向;方位1 《鹊华秋色图》方向问题的再发现《鹊华秋色图》(图1)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名作,其作者赵孟頫亦是元代绘画的代表人物。这幅作品是赵孟頫晚年回归吴兴故里时,为其友人周密而作,此画卷宽28.4厘米,长93.2厘米,全卷为纸本水墨设色,画面恬淡清幽且颇具田园逸气,又由于具有相对完整的收藏印章和题跋,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山东济南郊外鹊山与华不注山的秋日景色,随着画面依次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峰笔直耸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3期2021-08-23
- 《元儒草堂诗余》的词史价值
》之所以会被贴上遗民与地域性词选的标签,是因为清代浙西词人的流派与尊体意识,使《元儒草堂诗余》中词人与词作的多样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元儒草堂诗余》的价值正是在清代被发掘的。关键词: 《元儒草堂诗余》 南宋 遗民 江西词作选集是词学文献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认识词坛风尚与词人创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词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元儒草堂诗余》作为元代为数不多的传世词选一直被研究者关注。后世不少研究者都将这部词集看作遗民词选,与此同时,由于其六十二家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2021-05-31
- 论“遗民”赵孟頫
赵孟頫一直处于“遗民”状态,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故乡的怀念、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一直是赵孟頫内心的主要倾向,也是其诗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其传世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对这种心理状态少有触及,但诗文创作更能反映其真实的内心世界。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深入理解赵孟頫的书画艺术极有帮助。关键词:赵孟頫;遗民;仕宦;隐逸;丘壑遗民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现象。虽然最早的“遗民”概念指亡国之民,如司马迁笔下的殷商遗民,或《左传》中被强国灭亡的诸侯遗民;但从秦代以后,“遗民”的概念更多地带
书画世界 2021年2期2021-05-08
-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
,创作了大量具有遗民情怀的诗歌作品,诗中常含感愤不平之气,体现了“悲以深,壮以婉”的美学风貌,且能符合怨而不怒、具中和之美的雅正之旨。本文选取孙致弥早期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诗作的情感意蕴及渊源。[关键词] 孙致弥;嘉定;诗风;遗民[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21)01-0050-11嘉定自南宋正式建立县治以来,古今圣贤,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一百九十二名进士、三名状元,或以政绩著称或以骁将闻名,或以治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02
- 未死终存报晓心
《苍虬阁诗集》;遗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01-03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01一、幽居时期的出处挣扎辛亥年(1911年)八月十一日,陈曾寿感受到了时局大变前的风起云涌,“四海惊尘多难日,百年清夜读醒时”(《辛亥八月十一日生日感赋》)①,然而大局已定无法挽回,忧国无眠的诗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摇摇欲坠的清廷最终于辛亥八月十九日宣告灭亡,民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11-23
- 试析几处西周墓地中的殷周杂处
□杨广帅“殷遗民”一词见于《史记》中“成王既迁殷遗民”[1]97的记载,文献中还有“殷顽民”“殷献民”及“殷遗多士”等称谓,多可归入殷遗民的范畴。 黄树余对广义的“殷遗民”进行了界定:“西周武王灭商之后, 生活在殷商王畿之地的殷遗民和其他地区商部族的人, 以及生活在原商的统治区内,服从商人统治,以商为正统,反对周代商,以殷遗民自居的诸方国之人。”[2]本文讨论的殷遗民并非广义的殷遗民,其范围太过宽泛,《史记·周本纪》记载“维天建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6期2020-07-14
- 试论陈洪绶的“遗民情结”
试论述陈洪绶的“遗民情结”。身处易代之际的陈洪绶,将自己对前朝留恋的情感深藏于心,并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以此作为抒发自己遗民情结最好的方式。关键词:陈洪绶 遗民 遗民情结一、明遗民及遗民情结“遗民”一词的定义从广义上理解,即为朝代更替时,前朝遗留下来继续在新朝生活的人民;也有界定为忠于前朝而耻于出仕新朝的亡国人民,明遗民一般被代指为明王朝灭亡以后,仍存活于清朝,但心中仍念旧国,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一批人。在荣格心理学上一般将情结认定为是由
艺术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3
- 清遗民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
241000)清遗民研究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进入80年代以后,有所发展;2000年以来,有关清遗民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既往研究中,有关清遗民研究的综述文章有两篇,本文力图从学术史的角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关于清遗民研究现状、基本线索以及相关研究热点加以阐述,以展望清遗民研究的未来趋向(1)有关清遗民研究的综述,主要有张笑川的《民初“清遗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兰州学刊》,2012年第9期)和陈晶华的《现状与展望:近十年来社会文化史视野下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03
- 清初隐逸拒征过程的激烈化及其诠释
生实际上是受整个遗民交友圈的影响。关键词:博学宏词科 李颙 遗民 话语模式 遗民交友圈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4-96-106关于康熙博学宏词科的研究,过去基本集中在此次举试的政治方面,多数观点仍延续孟森先生几十年前的论述。研究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开设博学宏词科的清廷一方,而对被征召一方的关注却显得不足,尤其是对参与者个人的考察十分少见。1个人层面研究的缺失会使得对此次事件的观察失去一种透彻感,因为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4期2019-12-18
- 宋代梅花诗的“言道”风范
【关键词】政治;遗民;君子【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宋代的诗歌理论也继承了儒学传统的诗学理论,《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咏言”之论,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在理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诗言志”演变为“诗言道”,“诗言志”的丰富内涵被异化为“诗言道”的统一原则。“言道”是诗人创作的原则与主题。宋初,有识之士便倡导恢复儒家道统。周敦颐对文道关系的看法是:“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则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1]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2019-12-16
- 明亡后归庄的行实与创作考论
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遗民诗人,也是一位奇人,与同时期遗民文学家顾炎武有“归奇顾怪”的称号。结合明朝灭亡之后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等,可以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归庄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等,更能看到一个文人群体的灵魂震颤。关键词:归庄;行实;遗民;作品;心态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3-0246-011.易代之际的家国之痛明亡后的几年内,归庄多在吴中一代游历。国家刚刚覆灭,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国家已经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12-02
- 明遗民黄云家世考
守节,在清初泰州遗民诗群中有重要地位。关于其家世鲜有资料记载。作者根据《桐引楼诗》、史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家世及家族成员考辨,以使其人其诗能更多为人了解,还其在清诗史上应有的地位,彰显其为丰富清诗宝库所做的实绩。关键词:遗民;黄云;家世;考辨黄云(1621—1702),字仙裳,明末诸生,泰州人。著有诗集《樵青集》《康山集》《悠然堂全集》《桐引楼诗》《五言诗抄》《仙舟图唱和诗》,杂著《景曾录》《洗心录》《临池随笔》《读书随笔》等。现仅有《悠然堂全集》《桐引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2019-12-02
- 以画诉情
入的道家、禅宗、遗民真性情的淋漓尽致的流露做一浅谈。【关键词】遗民;水墨画;黑白;隐士;情感【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39-01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八大山人(约1626年—约1705年),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2019-11-14
- 明遗民书家用印的特性
刘沫摘要:清初明遗民书家受满清政府的迫害及文字狱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将其遗民情怀寄托于印章这不被世人所重视的艺术载体之上,因而其用印独具特性。这些特性分别体现在其印文、形制及印面风格这三大方面。关键词:遗民;用印;特性明遗民书家用印既存有所处时代的共性,同时依托群体特征和心理,产生了极具特性的印文、形制以及印面布局和篆刻章法。而遗民书法用印的特征源于其身份的特殊,换句话说,身份决定其用印心态的特殊。一、印文的特殊性遗民情感是明遗民们艺术思想的核心问题,在印章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2019-11-12
- 浅谈对八大山人笔墨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大写意;遗民;画僧;癫狂一、八大山人的身份、情绪与人生态度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皇室后裔,也是清四僧之一。八大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特殊的身世背景都给他人生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他是美术史上耀眼的一颗明星。八大山人出生于江西南昌,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但在1644年的甲申之变中结束了他19年的贵族生活,从此国破家亡,一生跌宕。从高高在上的皇家贵族沦為前朝遗民,面对这影响他一生的变故,八大的心境可想而知。纵观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2019-10-23
- 异代同声:清初宁波遗民对《心史》的阅读与接受
:崇祯末年,宋朝遗民郑思肖的诗集《心史》在苏州被发现。六年后,明朝灭亡,《心史》在遗民群体中迅速传播。在抗清运动激烈的宁波,《心史》中的诗篇激励着遗民的斗志。抗清失败后,宁波遗民读着郑思肖的诗文,少了几分歌咏和激愤,多了些悲凉和绝望。因类似的遭遇和情感的共鸣,《心史》得到宁波遗民群体高度认可,被广泛阅读和题咏。关键词:《心史》;清初;宁波;遗民;阅读遗民,即不仕新朝、拒绝认同新朝的人。自宋朝以来,士大夫受程朱理学影响节义观念强化,期间发生王朝数次夷夏交替,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2019-08-27
- 元代南方道士马臻的宗教实践与诗歌创作
。关键词:马臻;遗民;道士;隐士;元代文坛;宗教实践;生命情思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7-0086-06元军攻灭南宋,彻底打碎了马臻(1254—1326年)的贵游生活和仕进梦想,使其转投道教,成为杭州著名的道教诗人。不过,他的交游诗、咏怀诗、咏史诗、山居诗、题画诗很少描写道士的修行和弘法实践活动,而是聚焦于遗民
江汉论坛 2019年7期2019-08-27
- 王夫之的“克念”之道与历史意识
念功夫。关键词:遗民;罔念;克念;历史意识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3-0103-10大明亡后,遗民群体在面对新政权建立之时应当采取何种立身处世的标准以为出处进退之大节,此一问题所关涉者实非浅显。面对此一困局,当时社会上亦显然有诸种因应于此一形势而来之不同方案:“或曰,……屈于人之强大,折于君之昏狂,限于众之离析,不得已而忍旦夕之辱,以俟衅而后发,成则为句践之沼吴,败亦为遂人之歼齐,何遽其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6-11
- “遗民”还是“弃民”
铸晋对赵孟頫南宋遗民身份为基础,探究赵孟頫在元朝初期南北文人圈层的身份及地位问题。关键词:《鹊华秋色图卷》;赵孟頫;遗民;文人;弃民自1933年由冼玉清发表对赵孟頫的研究文章《元赵雪松之书画》以来,学界对赵孟頫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对其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文学、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李铸晋在1989年《新美术》杂志连续刊载的关于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的研究②,以其带有欧美艺术史研究的视角,发现赵孟頫在赠与其友人周密的《鹊华秋色》之
卷宗 2019年12期2019-04-20
- 论屈大均的西北之行的政治书写
身上负荷着沉重的遗民重担意味着他的每次游历都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一场场充满政治意味的遗民之旅。康熙初年,屈大均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西北之行,当中亦蕴含着深刻政治书写。关键词:屈大均;西北;遗民;政治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一生遭遇坎坷传奇,身份复杂多变,以致其有多个姓、名、字、号,最后定名为大均,字翁山,世称“翁山先生”。清顺治九年(1652),屈大均正是开启他的北游之行,赏各地名山胜水、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清代笪重光书法艺术及书学思想初探
清之际,诸多明代遗民,隐迹山林,寄情于翰墨,成就了不少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书法家。随着清王朝的政治巩固与社会逐渐安定,在康熙盛世时,这些有着官宦经历的明代遗民,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步入仕途,成了清朝文人书法中的重要人物,笪重光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书法取法魏晋,上至章草下至苏米,靡所不习。虽略受董氏书风影响,而又有自家面目。其著名的书学名篇《书筏》和其书学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帖学;遗民;丈人画法;书筏;笪重光一、笪重光书法研究的背景及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2期2018-09-29
- 两个遗民典范:释大错与王船山
交替之际,是中国遗民史上最为特殊与突出的一个时代。释大错与王船山为同时代人,生逢“天崩地解”的沧桑巨变之乱世,于明清更替过渡之际,亲历大明王朝之气数尽绝而回天无力,虽然二人同为儒生,同在南明永历政权为官,却素昧平生,互不相知,但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者出家为僧,却心系南明,不舍忠义;后者独善为儒,却玩索佛理,与僧交游。二人皆心怀复明灭清之志,共同拥护与竭力扶持南明永历政权,为反清复明而奋斗不息,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尊严,挺立节义自我,并终不放弃希望,忠贞不
船山学刊 2018年3期2018-07-27
- 倪瓒的矛盾
隐士;华夷之辨;遗民自明清以来,士人對于倪瓒的推崇,除了他精妙的书画造诣以及诸多真假难辨的洁癖轶事之外,便是他不屈的“文人风骨”。依据倪瓒后人的论述,倪瓒为保持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生未仕元朝。历代文人也多就这一论述对倪瓒作品进行多方位解读,产生出一些独特看法。本文试就这一论题展开,探寻倪瓒真实的内心。倪瓒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生于江苏无锡。其祖上为当地大地主,富甲一方。父早丧,由其异母长兄倪昭奎抚养长大。倪昭奎为当时道教上层人士,曾受元廷册封,故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2期2018-04-12
- 何以“外民国”
露出了或深或浅的遗民心态。最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在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清史稿》表现出的“表扬清室”的态度和“遗民”口吻都被视为“触犯民国”的罪证。《清史稿》从成书到被禁的历程,显示了政府与修史机构、修史者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民初复杂的政治生态。关键词:《清史稿》 清史馆 民国 清室 遗民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4-64-711929年12月,历时十四载1成书的《清史稿》被南京国民政府下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4期2017-11-29
- 无根墨兰昭丹心
义理学说之故,以遗民自居,不愿屈身侍奉新朝,这种故朝遗民心态多反映在其作书画作品中。宋朝福祚已尽,遗民郑思肖无寸土所依,因此多繪无根墨兰,聊以自慰,明其心志。墨兰画法在前代画史未有明显记载,郑思肖内心感发之举,却开创了兰草新的表现形式,为后代所师法。关键词:墨兰;程朱理学;遗民;爱国之情遍检画史,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甚深,深受儒家忠孝节义思想影响的绘画家则不胜枚举,而处于宋元易祚之际的士人郑思肖,因受宋代程朱理学的熏陶,这种节义在他身上的显现可谓近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2017-10-21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遗民形象
玲小说中存在大量遗民形象,这些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遗老遗少的生存情况和心理状态,为中国最后一批遗民留下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浮世绘。对这些形象加以研究,有助于开拓张爱玲小说研究的研究视野,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关键词:遗民;传统文人;张爱玲小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目前学界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尤其是对其小说中形象的研究更是成果颇丰。但是细查现有研究成果,较多是集中于对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梅影横斜,松梢溢云
:项圣谟 松梅 遗民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18-02项圣谟,“元汴孙,亦以书画名。家贫志洁,每鬻画以自给,然意有不可,虽纁帛羊雁未尝顾也。”①项圣谟的祖父为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项元汴,字子京, 号墨林山人。因家人经商而成巨富, 一生淡泊名利, 嗜好收藏与鉴赏法书名画, 其天籁阁中所藏历代法书名画,无论数量与质量, 均为天下第一。项德新,项圣谟之父,工山水,得荆关法,尤善写生。项圣谟自幼受家庭熏
艺术评鉴 2017年9期2017-07-06
- 张风交游考
初金陵画坛重要的遗民画家,又擅长诗文、书法、篆刻等,是典型的文人画家。清初周亮工在《读画录》和《印人传》中对张风均有记载,但记载过于简略,对于研究张风的诗文成就和绘画成就、绘画思想等皆有不足。通过相关文集中的记载以及张风在绘画作品上的题款来梳理张风的交际圈和出游事迹,探讨张风对待绘画的态度,作为明遗民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相融,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达对明王朝的哀思之情。关键词:张风;交往;出游;遗民一、不能被遗忘的张风张风,字大风,上元人(今南京),出身于明末的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2期2017-05-11
- 圆通刚健 妩媚天成
生激烈的碰撞。明遗民们埋身于自己的世界,借学术研究、诗文著述和书法绘画来保持自己的气节,痛祖国之沦亡,哀异族之宰割。通过探析冒襄的书法风格,思索和挖掘“明遗民书家群体”的源流、艺术思想、书风特征和发展规律。关键词:遗民;冒襄;风格;刚柔相济[项目名称: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末清初江南遗民“变异”书风研究13ysd023]明清易代对汉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崩地裂、家破人亡的大断裂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造就了当时特殊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气和艺术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2017-04-22
-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入的道家、禅宗、遗民真性情的淋漓尽致的流露做一个浅谈。关键词:禅学 归真 遗民 水墨画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八大山人(约 1626—约 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2016-12-06
-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键词:明末清初;遗民;气节;书品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150-02明末社会动荡不安,满人入侵,山河骤变,社会格局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也造就了一大批遗民的产生。他们都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顶天立地的民族气节,随着社会格局的危机加剧使得他们为了维护涣散大国的礼仪与自信,做出积极反抗。一、何为“遗民”何为“遗民”?学界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劫后残留之民。如《左传·阂公二年》云:
今传媒 2016年5期2016-06-01
- 亡宋流人家铉翁的家国情怀
黍离之悲,以前朝遗民流寓之身,亡国之恨不便于直接表达之故也。[关键词]家铉翁;遗民;流人;黍离之悲;家国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3-0018-07Abstract: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conversion , JiaXuanweng was banished to the North for 19 yearsby the Yuan Army
北方论丛 2016年3期2016-05-30
- 枯尽文人血 名成属典坟
大家”之一的清初遗民陈恭尹,有《独漉堂诗集》十五卷,其中有专门的《咏物集》一卷,收录咏物诗歌八十首,所咏风物范围极为广泛,其状物摹形,穷形尽相,刻画风神,遗貌取神,比兴寄托,用心良苦,艺术成就臻于化境,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独漉子身逢国难家仇的坎壈遭遇与凄楚复杂心态及高尚不屈的人格。关键词:陈恭尹 遗民 咏物诗陈恭尹,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遗孤。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清初“岭南三大家”。作为“遗民诗界的殿军”(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7期2016-05-14
-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
的灭亡,其国内的遗民也分别流向了河南,河北,东北,西北,日本,以及环渤海地区等地,这些高句丽遗民在当地长期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最终融人各民族之中。本文也就在前辈的研究之上,再次对高句丽遗民流向表达出自己的拙见。关键词:高句丽;遗民;流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无数民族融合才形成了如今的面貌。而高句丽的灭亡,导致了高句丽遗民不断涌人中原,丰富了中原文化,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彻底灭亡了高句丽,高句丽国内民族也随之分解,
商 2016年8期2016-04-08
- 清遗民身份的界定研究
116600)清遗民身份的界定研究陈晶华(大连民族大学 思政部,辽宁 大连 116600)清遗民身份界定是展开清遗民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民初社会空间的多元化使得清遗民的政治和文化取向有了更复杂的内涵。晚节论,“拒仕新朝”的内涵,以及与政治遗民与文化遗民的关联等问题的深入讨论,对于准确界定清遗民身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清遗民 独特性 文化遗民 传统文化遗民是中国历史独有的现象,王朝更替之际,士人因眷恋旧朝而拒仕新朝,并以各种方式缅怀旧朝,这些士人被称为遗民。
文教资料 2015年21期2015-12-02
- 漳州PX隔壁的半岛“遗民”
里已不能居住。“遗民”当中,显然也存在官方口径意义上的“刁民”:一部分人通过拖延签约时间,或者抢建房屋、加高楼层,以博取更多的补偿。2013年,因为抢建加建,三四角钱一块的红砖曾卖到1元钱一块,建设完全是为拆除做准备,而官方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妥协。然而游戏进行到最后就被玩砸了,原本在政府与村民之间进行的利益博弈、心理博弈,现在只剩下村民与恶臭的斗争。村子已经被拆得不剩下一条完整的街巷,与他们相伴的,只有从上风口位置的工厂里飘来的浓烈的臭味,村子里的女人们
蓝盾 2015年7期2015-07-06
- 漳州PX隔壁的半岛“遗民”
玻璃全身割伤。“遗民”当中,显然也存在官方口径意义上的“刁民”:一部分人通过拖延签约时间,或者抢建房屋、加高楼层,以博取更多的补偿。2013年,因为抢建加建,三四角钱一块的红砖曾卖到1元钱一块,建设完全是为拆除做准备,而官方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妥协。然而游戏进行到最后就被玩砸了,原本在政府与村民之间进行的利益博弈、心理博弈,现在只剩下村民与恶臭的斗争。村子已经被拆得不剩下一条完整的街巷,与他们相伴的,只有从上风口位置的工厂里飘来的浓烈的臭味,村子里的女人们
南风窗 2015年9期2015-05-13
- 论魏禧遗民心态的变迁
0100)论魏禧遗民心态的变迁张裕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250100)摘要:明朝遗民魏禧的一生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前期隐居翠微峰,拒不与清廷甚至山外社会接触;中期五次出游江浙一带,图谋举事;后期因复国无望,转而接触清吏以图安民,刊布诗文以求不朽。在这三个阶段里,魏禧的遗民思想也相应地由侧重“实学救国”变为反清复明,最后转为以民生为本,以文传名。其遗民思想发端于家庭教育和结交的易堂学友,并随着年岁阅历和学识的增长以及交游群体的变化而产生了变化。关键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4
- 试论清初边塞词中的遗民情结
着作者怀念前朝的遗民情结,屈大均、朱彝尊、曹溶三家的此类边塞词创作最为值得关注。故国之思无疑是这类边塞词的共同主题,但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又各有侧重。此外,遗恨与反思还使这类边塞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艺术角度看,边塞文学所特有的雄浑、凄楚的风格正与“遗民”的特有心境相得益彰,甚至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边塞内容写遗民之思,愈加深化了后者的感染力,使后者显得苍凉、厚重,这也是清初“遗民”边塞词往往得到词论家好评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清初;边塞词;遗民;故
求是学刊 2015年1期2015-02-11
- “身份”概念在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
键词?演思想史,遗民,历史现场,理解?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03-0045-05对于《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一课的教学处理,多数教师是把思想家的思想分别讲述,然后归纳其共性,同时还涉及资本主义萌芽对思想界产生的影响,融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这些处理符合一般教学需求,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方面明清时期是否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学术界还有争论;另一方面,以上教学处理只见思想,不见源头,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2期2014-03-14
- 评方勇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方勇教授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增订版)一书,它是在方勇教授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傅璇琮先生与严迪昌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著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第一次对南宋遗民诗人作了群体研究。该著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刘荣平、陶然、孙明君、骆自立四位先生先后写过书评。方勇教授是研究先秦文学出身,主要研究领域是庄子,研究成果丰硕。《庄子学史》已被该领域学人所熟知,2011年底他主持的《子藏》首批成果问世。《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日落余晖尽,西山觅幽情
——清遗民行迹考论
隐西山,成为后代遗民尊崇的对象,其“隐居不仕”的生存方式亦成为后世遗民广为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辛亥鼎革后,大部分清遗民也选择了“隐居不仕”的生存方式,但其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一、 著述修纂以著书为事是部分清遗民隐居后的生活,如王树楠,“值国变,隐居僻巷,终日著书[1];”秦绶章,“厥后迁居沪渎,杜门著书,宾客罕觏其面,而江湖魏阙之思,往往形诸歌咏间[1]690。”又如章梫,“比逊位诏下,先生以景庙实录修而未竣,纠二三孤臣续成之,始离都门。栖迟沪渎,转徙青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