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
- 会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工农红军在会宁的成功会师,为其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也为其发展红色研学旅行产业奠定了基础。但是,会宁在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对会宁红色研学旅行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会宁红色研学旅行的特点(一)会宁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内容丰富1936年10月,甘肃会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成功会师点,成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点,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紧密团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旅游纵览 2023年1期2023-03-06
- 会宁红色文化保护开发与利用
郭晓婧 (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甘肃 白银 730799)一、前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撑,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凸显出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丰富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而制定出的全新发展路线。会宁位于甘肃省,在古代丝绸之路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我国抵御外来侵略者入侵、红军长征时期也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价值。红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1期2022-11-05
-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g Dong(董会宁) Xianyun Wu(吴显云) and Xiang Gao(高翔)1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 2College of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Keywords: opti
Chinese Physics B 2021年10期2021-10-28
-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要] 会宁民歌是会宁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艺术精华,也是会宁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才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对会宁民间音乐艺术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很有必要。[关 键 词] 会宁民间音乐;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2021-08-27
-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的地位。在当下的会宁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中,民歌艺术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促进会宁民歌艺术传承的两个部分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着保护和发展会宁民歌艺术的目标,结合会宁民歌的不同内容,探索其在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关 键 词] 会宁民歌;音乐教学;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14-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2021-08-27
- 百年潮
别报道内容,我从会宁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搜到了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以邮件形式表达了需求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很快,接到来自会宁的电话,对方是会宁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瑞。王瑞思路清晰,非常健谈,做过8年记者的他对会宁的情况了然于心。很快,我们就定下了这期特别报道内容资料收集的操作流程:编辑部先理出几个想了解的板块,会宁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和被采访人的联系方式;编辑部与采访对象先电话沟通,等对相关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建立起整体逻辑后,再带着未解决的问题去实地采访
读者·原创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时光不负追梦人
冬,本刊编辑部赴会宁县采访,试图了解在高考“状元县”光环下的会宁孩子们的教育现状和成长轨迹。我们采访了因为乡村小学撤并而转至乡中心小学就读的孩子,坚韧的陪读母亲,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会宁一中“宏志班”学生,还有就读于职业中学的女孩……那次采访,我们深深意识到:在会宁,从来都没有“读书无用论”生存的土壤,无数学子和家长都在求学之路上奋力拼搏。10年过去,我们再一次走进会宁,触碰会宁教育脉搏,感受“状元县”的风采。会宁一中:在这里,看见未来会宁一中的校园里有两
读者·原创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会师大地党旗红
100多年的甘肃会宁,这座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聚首,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历史赋予这座古老小城特殊的含义。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巍巍矗立的会师塔,述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昂首挺立的会师门,见证着这个沧桑巨变的年代。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驻足会师楼前,青山苍苍,红旗漫
读者·原创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会师大地:恰是百年风华
我们来到了甘肃省会宁县。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会师之地,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巍峨不朽的红色丰碑,更是中华儿女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历史赋予了这座古老小城特殊的含义。会宁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凝聚起了团结奋进、昂然不屈的精神力量。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教育立县、民生福祉……会宁人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讲述着会宁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奋斗故事。会宁的故事,是中
读者·原创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利用会宁红色资源开展幼儿爱国教育的实践研究
要探讨了有效利用会宁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幼儿爱国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将红色爱国教育从娃娃抓起,让爱国教育永驻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中,将爱国观念刻在骨髓里。【关键词】幼儿爱国教育;红色资源;会宁;实践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6-0123-02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Hui
家长·下 2021年12期2021-03-08
-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民间艺术。以甘肃会宁地区为例,部分当地年轻人对于该地流传已久的会宁民歌存在严重的常识性不足。因此,将民歌教育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将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会宁民歌 音乐教学 应对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44民歌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的文化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下的会宁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中,民歌艺术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促进会宁民歌艺术传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0年9期2020-12-13
- 基于RMP分析的会宁红色旅游发展思考
求和挑战。笔者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中心,以全国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为背景,通过红色旅游“四大聚焦点(瑞金、遵义、会宁、延安)”的对比分析,从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开发模式等方面对会宁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关键词】会宁;红色旅游;RMP一、文献综述(一)文献概况根据对知网相关论文梳理,从发表时间看,2004年是红色旅游研究发展的“分水岭”,2004年之前,红色旅游的研究刚刚起步,2005年“井喷式”地增长,之后平稳增长。从来源看,大多是期刊、学位论文和报纸。
商情 2020年20期2020-06-08
- 会宁方言中“把+个+NP+VC”句式探析
词:“把个”句;会宁方言;语用功能;“个”的性质一、引言不管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都是一个重难点。而“把个”句在汉语把字句中所占的比率虽然并不是很高,却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式。陶红印、张伯江(2000)和杉村博文(2002)分别从功能和认知的角度对近、现代汉语中的“把+(一)个+NP+VC”,作了一定的研究,其研究均侧重于对“把个”句和“把一个”句的比较;张谊生(2005)从“把个”句的表达功用、语用倾向等角度对现、当代汉语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2020-04-20
-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会宁的确定
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会师文化研究室,甘肃 白银 730700)古丝绸之路,穿越会宁而过,这个狭长的县城,自两汉以来,便是交通要道,素有“秦陇钥匙”之称。1936年,毛泽东与周恩来等红军领导层讨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时,选定会宁,并夸赞会宁二字寓意深远--“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1936年8月1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三个方面军的军事行动计划中提出:“一、二、四方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2019-12-18
- 浅谈会宁红色旅游景区桃花山“依山置景”的价值观念
话:“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在甘肃会宁会师,在陕西延安落脚,甘肃会宁已经成为“红色革命圣地”,是纪念革命英雄和革命烈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词:会宁;桃花山;价值观念;“依山置景”;红色旅游园区《长征》一书中记载:“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1期2019-12-13
- 浅谈会宁红色圣地与红色文化传播
、四三个方面军在会宁实现了大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播红色文化,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通過一系列实例,浅谈会宁红色圣地与红色文化传播。关键词:会宁;红色圣地;红色文化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会宁实现了大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集聚了革命力量,考验了我们的党的领导能力和指挥才能,实现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2019-10-08
- 浅谈会宁红色圣地标志性建筑的价值意义
要:最近几年,会宁的红色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红军会师旧址、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两大板块。红军会宁旧址的会宁会师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于2015年被列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关键词:会宁;红色圣地;价值意义;标志性建筑最近几年,会宁的红色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红军会师旧址、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两大板块。红军会宁旧址的会宁会师圣地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2019-10-08
- 会宁县博物馆馆藏金“柳毅传书”镜鉴赏
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宁县博物馆收藏的这面金“柳毅传书”镜,从侧面体现了金代会宁地区社会生活状况。关键词:会宁;柳毅传书;铜镜铜镜早在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就已发现,在随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到清代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铜镜一般正面光素无纹,镜背面多有各类题材纹样装饰,不同时期的装饰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神仙、人物故事作为装饰铜镜的一种题材,在宋、金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较为流行,如“许由巢父”“八仙飘海”“龟鹤齐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2019-10-08
- 金上京的兴与衰
周喜峰金上京会宁府,即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2公里处,是金太祖阿骨打建国时的都城,金初称为“内地”。从金朝建立到海陵王南迁,历经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四帝三十八年,这段时间,是金上京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作为金朝的国都,金上京是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是金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12世纪中叶东北亚地区最辉煌的都城之一,史学家称金上京为大金肇兴地,塞北第一都。金上京在太祖阿骨打建国时草创,当时尚无城郭,只是以木为栅,以栅围之
奋斗 2019年5期2019-06-11
- 浅析会宁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马泽龙摘 要:会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其形成、演变与会宁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宁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会宁人的性格、气质、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而最直接地造就了会宁体裁独特、风格鲜明、旋律激昂的民歌形态。当地地理环境对会宁民歌的创作和流传有着最基本、最强烈、最稳定、最久远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地理环境的视角,探究会宁民歌风格、歌种、体裁、题材、情感等诸因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键词:会宁民歌;音乐;乡土地理;地理环境会宁民歌是当地民间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2019-05-18
- 会宁县“党岘八景”旅游价值研究
龙摘 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的自然风光绮丽俊美,旅游资源丰富,观赏价值较高,得到了不少游客的专程观光和赞誉。但由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较偏、景观分散、缺乏主题和文化元素,以及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够和人才的流失,党岘的乡土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和发展。马泽龙先生“党岘八景”的提出,对于整合党岘旅游资源、融合文化元素,提升党岘的旅游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关键词:会宁;党岘;乡土地理;乡土历史;旅游资源会宁县党家岘乡位于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2019-04-23
- 浅析会宁民歌与方言的关系
马泽龙摘 要:会宁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其形成发展除了与会宁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风俗、人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之外,当地方言对会宁民歌有着更为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会宁民歌独特基调、鲜明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尝试从会宁方言的视角,着重探究会宁民歌旋律、节奏、情感等诸因素与方言的特定语音、声调、腔调、节奏等变化的关系。关键词:会宁;民歌;方言;音乐;乡土地理会宁民歌是当地民间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通过世代口传心授的方式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2019-04-23
- 探究利用会宁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摘 要:利用会宁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会宁红色乡土资源,感悟会宁红色精神,比如,对红色乡土故事中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军民一家亲的了解和学习,对高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关键词:会宁;乡土资源;高中教学一、 了解会宁红色乡土資源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会创造一种文化”,会宁县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比如:会宁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和彩陶,展现的是500
考试周刊 2019年25期2019-03-18
- 妙用会宁红色乡土资源 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摘 要: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重地。该地区所蕴含的红色乡土资源极为丰富,将其融入到高中教育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红色革命洗礼,而且能够让高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思想更为深刻。基于此,本文就会宁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会宁;红色乡土资源;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一、 融合红色乡土资源,夯实地理教学质量(一) 结合自然地理资源和历史革命资源,扩展学生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讲授会宁县的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2019-01-31
- 会宁红军故事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知学习内容。我们会宁红军故事便非常具有现实性和教育性,可以将会宁红军故事衔接于高中教育中,使会宁红军故事成为有效开展高中教学的重要利器。关键词:会宁;红军故事;高中教学;应用;途径一、 利用会宁红军故事培养高中生反思认知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授课,学生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对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缺乏正确认识。现有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多为填鸭式教育,老师往往高高在上进行说教,学
考试周刊 2019年6期2019-01-28
-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会宁“陪读”现象解析
650500一、会宁概况(一)自然地理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自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祖厉县(前114)以来,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会宁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东与静宁、西吉、海原三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两县,北靠靖远县、平川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9℃,最高37.5℃
新生代 2018年20期2018-11-13
- 会宁传统丧葬礼俗文化
沈建珍摘 要:会宁传统丧葬礼俗与陇中地区丧葬礼俗文化一脉相承,多袭循古俗,祈求生命轮回,视死如生,老人亡故必祭之以礼,实行木棺土葬为安,礼仪甚繁,从程式到内容,形成了一套独具地域特色、自成一体的丧葬礼仪,反映了会宁浓郁的乡土风情和鲜明的地域风俗。俗话说:“五里一个风俗,十里一个乡随”,本文以会宁南部地区乡村的汉族丧葬礼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丧葬仪礼程式、分析其文化现象的内涵和意义。关键词:会宁;丧葬礼俗;乡土文化丧葬是人生之大事,民间又称“白事”,实行木棺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2018-05-18
- 会宁选育出旱地春小麦新品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牧局与甘肃农业大学经过多年密切合作,继培育出甘春25号、甘春27号后,历时13年,又选育出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9号。相比较而言,会宁19号更加抗旱、耐瘠、丰产,特别是其籽粒粗蛋白含量(18.61%)和湿面筋含量(39.7%)在国内小麦品种中达到领先水平。会宁19号因其抗旱分蘖力强、田间长势好,更适合于山旱地、山塬地种植。根据甘肃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会宁19号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的白银、定西、榆中、古浪、臨夏等年降雨量
科学种养 2018年3期2018-03-24
- 会宁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
摘 要:会宁从远古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靖远县历史沿革繁复多变,县域几经变迁。关于会宁的历史沿革,《会宁县志》和前人已多有述及,然尚有争议和错讹处颇多,唯县域变迁前人尚未论及,今查之《水经注》《中国历代地图集》等史籍及地方志,考订会宁历史时期的县域变迁,然又不得不述及前人已述的建置沿革。故本文从会宁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会宁治所的立废分合,民族战争及内附徙置等政治、军事方面,考订会宁的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情况。关键词:会宁;历史沿革;县域变迁;乡土文化早在
考试周刊 2018年7期2018-01-22
- 会宁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
+马泽龙摘 要:会宁从隋代至清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割据纷争,社会历劫动荡,与靖远县历史沿革几经变迁,县域离合各异。关于会宁的历史沿革,《会宁县志》和前人已多有述及,然尚有争议和错讹处颇多,唯县域变迁前人尚未论及,今查之《水经注》、《中国历代地图集》等史籍及地方志,考订会宁历史时期的县域变迁,然又不得不述及前人已述的建置沿革。故本文从会宁治所的立废分合,民族战争及内附徙置等政治、军事、社会方面,考订历史时期会宁的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情况。关键词:会宁;历史沿革
考试周刊 2018年10期2018-01-19
- 挖掘红色旅游内涵 大力延伸产业链条
段亚平会宁蕴涵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红色旅游潜能,但是当前会宁红色旅游产业却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过短、资源利用率低、制度障碍突出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为此,必须针对会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内涵,大力延伸产业链条等战略创新,促进会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会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会宁以会师楼为主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中国60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3期2017-04-27
-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会宁,开发并利用其本土红色文化为教育学生的优势资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系统搜集、梳理会宁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革命轶事或趣闻,以此丰富、优化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为文化教育资源;二是分类精选会宁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以此展示、突出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为文化教育资源。当然,从班级工作的角度,通过这两条途径开展高效的班级德育工作应更细更精。[关键词]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工作;开发与利用[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2期2017-03-18
- 长征会师看会宁
沈安娜会宁,是全国叫得响当当的一个小县城的名字。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是作为中国革命转折点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大会师;二是全国闻名的“状元县”和全国“博士之乡”。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
新青年 2017年1期2017-01-18
- 长征会师看会宁
会宁,是全国叫得响当当的一个小县城的名字。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是作为中国革命转折点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大会师;二是全国闻名的“状元县”和全国“博士之乡”。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
新青年 2016年12期2016-12-13
- 会宁: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结束
☉田哲会宁: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结束☉田哲在甘肃的中部,有一个小小的县城会宁,素以“苦甲天下”闻名。但80年前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却使这个小县城苦尽甜来,名震天下。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历尽艰辛,一路风尘来到会宁,在此地胜利会师。风雨飘摇的中国革命,自此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6月中旬,我们沿黄河古道一路驱车来到这里。进入会宁,只见纵横起伏的山梁上,长着稀稀疏疏的青草,空气里散发出太阳晒焦的呛人的味道。眼前的景物,让人幻化出这样一幅场景
政工学刊 2016年11期2016-11-09
- 会宁:“会师城”的脱贫路
会宁——红军会师地、国家级贫困县。历史大事件和红色资源被寄予厚望,“不是为了收门票挣钱,要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长征是件艰难悲壮的事。我们要找到游客的落泪点,如果游客没有流泪,说明这个讲解就是失败的。”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锋发自甘肃会宁南方周末实习生 曹露“同志们,长征就要开始了,你们一个人代表一万人,可千万不能掉队啊。”头戴八角帽,穿着蓝T恤、旅游鞋的老师对一列学生喊道。队伍挥舞着红旗,从瑞金塔下誓师出发,渡过嘉陵江,跨过泸定桥,穿过岷山栈道,翻越天险腊
南方周末 2016-10-272016-10-27
- 会宁红色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旅游业应运而生,会宁作为革命圣地,当地的红色旅游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会宁红色旅游的现状出发,研究当地红色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关键词:会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会宁红色旅游的现状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占地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结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后来新中国成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
商 2016年27期2016-10-17
- “三苦两乐”铸就“教育名县”
王偲说起甘肃会宁,“会师圣地”“苦甲天下”全国知名,“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美名远扬。除了这些,还有一样更让会宁人引以为傲的,那就是“高考状元县”的传奇。梅花香自苦寒来,会宁教育成功的背后,是会宁人矢志不移尊师重教创出的“三苦两乐”教育精神。7月25日下午6点,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长征·踏歌寻根”报道组结束对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地的采访,回到会宁县城。陪同的会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人才办主任陈磊执意要我们克服疲劳,去参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9期2016-05-30
- “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
冠然 王偲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的会师地。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有“秦陇锁钥”之称,自公元前114年汉置祖厉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公元531年,北魏取“从此天下就会安宁”之意,改称会宁县。会宁,自古是丝绸古道上的历史重镇、文化名城。历经两年,跨越15个省份,翻越40多座高山险峰,渡过近百条江河,经历600余次重要战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会宁地区实现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阴谋的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9期2016-05-30
- 喊一声会宁我的家
煦的风,走在家乡会宁的街头,切肤的舒适度,令人甚是贪恋独属于这个小城的平静与祥和,一首熟悉的歌从心底唱出:“喊一声会宁我的家,离开你多少年今天回到了家,凝望着会师塔我早已泪珠儿下,想对你说说掏心窝的话,话到了嘴边又说不出,说不出个啥。”脚踏在这片红旗漫卷过的热土上,让人惊叹不已:改革的车轮旋转得超快。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灵也仿佛坐上了上下颠簸的过山车,嗅着家乡可人的气息,拥抱着蓝天白云,看着小草吐芽,柳树抽丝,桃花朵朵开,心情依然美丽如画!站在美丽的会师园,
高中时代 2016年2期2016-04-08
- 会宁县农村动物防疫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月芳(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会宁730700)会宁县农村动物防疫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月芳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会宁730700)摘要:动物防疫与卫生保健既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关键,又是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尤其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直接与动物防疫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相关。为此,结合会宁农村当前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期2016-03-10
- 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
姜丽琴(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甘肃省会宁 730799 )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姜丽琴(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甘肃省会宁 730799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与保护,一些民歌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与传承当地的这种珍贵的遗产,先后实施了把民歌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一教育政策。本文以《会师山歌》为例,阐述了在当下这个时代,让民歌走进课堂,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及对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意义。会宁民歌 中小学生 传承保护 民间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5期2016-03-03
- “高考状元县”光环下的教育困局
”。对于这一点,会宁学子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会宁位于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贫瘠之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胜利会师。会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然而,这个县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很多会宁人的愿望,也是现实无奈的选择。会宁民风淳朴、文风昌盛,自古就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会宁老百姓堂屋里常见的一副对联。1957年前后,3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
读者·原创版 2012年1期2012-06-06
- 热点新闻:认知度决定报道信度——从两篇教育报道看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把握
济日报》刊发的《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因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会宁教育而获得2010年甘肃新闻奖特别奖,再度引发传媒对深入认知的思考。本文以两篇同题新闻为例,探讨热点新闻认知的重要性。对于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如果认知出现偏差,即便报道并非虚假失实,亦可因失之全面、客观、公正而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2010年初,某报刊载《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描写甘肃会宁两个农家“因教返贫”的境况:63岁的王清源已经陷入困境,他“用漫长的时光和6万多元债
中国记者 2011年9期2011-12-25
- 利用“先分后合”进行多个力的合成
柴守刚(甘肃省会宁四中,甘肃会宁 730700)利用“先分后合”进行多个力的合成柴守刚(甘肃省会宁四中,甘肃会宁 730700)等效方法是以效果相同为前提,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物理情境进行适当的抽象变换,使其转化为简单的物理模型或物理情境的方法.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就是建立在力的等效基础上的.即用1个力来代替原来的几个力(或用几个力来代替原来的1个力),若其作用效果相同,则这1个力就是原来的几个力的等效力(或这几个力就是原来的1个力的分力).对于多个力的合成问
物理教师 2010年11期2010-03-21
- 浅议“会宁精神”
制度以来,甘肃省会宁县向全国输送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达一万七千多名:研究生博士生五百多人;培养各类技工人员十二万多人。被评为全国状元县,会宁成为全国的焦点,专家研究的对象。会宁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靠的是“三苦精神”,教师苦教,家长苦供,学生苦学,被称为会宁精神。但我对此有点异议。首先,我要谈的是教师苦教。教师苦教这是外行区别人的看法。而在于真正的教育者本人来说这不是苦,而是人生之大乐也!子曰:“以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说教师苦,这是不理解教师,更是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