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

2016-03-03 15:42:50姜丽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会宁会宁县小调

姜丽琴

(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甘肃省会宁 730799 )

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

姜丽琴

(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甘肃省会宁 730799 )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与保护,一些民歌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与传承当地的这种珍贵的遗产,先后实施了把民歌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一教育政策。本文以《会师山歌》为例,阐述了在当下这个时代,让民歌走进课堂,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及对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意义。

会宁民歌 中小学生 传承保护 民间文艺

会宁民歌是会宁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会宁方言,通过口传心授,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民间音乐,是充满才情与智慧的艺术创造。会宁民歌作为民间口头传唱,表达该地区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会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山塬峰峦,梁峁沟川,地形独特,四季分明。境内由汉、回、东乡、藏、哈萨克、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在历史长河中,战事和通商使南北文化融合,东西文明渗透,流传下灿烂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会宁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散落民间,流传乡野,随着一些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和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致使其几近失传。近些年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国家和地方政府意识到。会宁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近年来正在朝着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奋力迈进,会宁是教育大县,又是农业人口居多的县区,年末归乡年初外出的青壮年务工人口居多,民间老艺人年岁的渐增及不断故去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自然而然成了会宁民歌传承的生力军,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也就显得顺理成章。[2]

一、会宁民歌的分类、风格特点及经典民歌例举

会宁民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唱的歌,刚劲有力,一般具有指挥劳动、消除疲劳的作用。如《夯歌》中所唱的“打夯的呀/往高哩抬呀,哎呀哎嗨夯呀,往高哩抬呀/呀夯一呀夯呀”。 山歌一般粗犷豪放质朴,产生于田间地头山野之间。题材广泛,一般在开唱前加上一个小调一般委婉细腻,优美动人,一般来咏唱历史传说、描写自然风光的、抒发离别感情的。如会宁山歌《刮地风》中所唱“正月里来是新春呀/青草呀儿往上升呀哎嗨哟/天凭上岁月你就人凭上心呀/人凭上心呀/哪哈咿呀嗨” ,多么朴实无华的山歌,所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真挚。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它是在山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而逐渐从劳动生活中蜕变出来,更倾向也更适宜于表演的一种较完善的民间艺术形式。经典的会宁民歌不胜枚举,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商品积极大潮的冲击,那种原生态的说唱民歌的艺术形式已经渐行渐少了,如何传承和保护民歌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了。[3]

二、会宁民歌走进课堂的实施方法

近年来,一些会宁音乐教育者和爱好者在抢救和保护传承会宁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贵的成绩。由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马克选老师作曲的《会师山歌》代表甘肃省在中国音乐学院参加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并获得了银奖,《会宁民歌》一书已由马克选老师整理出版,一代代老艺人及热衷音乐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已经为会宁民歌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遗余力的贡献,但是说到底,会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要靠学校教育。以下是就会宁民歌如何进校园进课堂的两点思考

1.培训一批音乐教师和喜好会宁民歌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采风,收集整理形成一本会宁民歌的小册子,由师生联合演绎录制光碟供学校作为校本教材,让更多的学生来接触和学习本地民间文艺,进而保护传承和弘扬会宁民歌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源于生活源于群众,要让它真正发挥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来调节人们的情感情绪,就要让它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最具有蓬勃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中小学生则是民歌传承的最佳接力者。

2.定期举行经典会宁民歌专场演绎活动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会宁民歌在当地已经举行过专场演出。要让会宁民歌为更多的人知晓并且传唱,就要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或节庆专场演出活动等舞台演绎的方式让之焕发光芒,吸引更多的年青听众和传唱者、创作者。艺术只有不断的传承和创作更新才能具有旷日持久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也才能在时代的不断更替中真正发挥它反应历史生活和诉说情感的艺术效应。马克选老师的经典之作《小红军之歌》如泣如诉,娓娓道来,讲述着九岁小红军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一次次演绎,一次次向世人讲述着红军会宁会师的伟大壮举,阐释着会师精神传递着爱国情怀,一次次启迪着人们的心智和灵魂。[4]

会宁民歌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历代的民间艺人及音乐人已经在保护和传承民歌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首首经典的歌曲,当代的音乐教育人也已整理出版了书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会宁的各级中小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学唱会宁民歌,让会宁民歌代代相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1]会宁县志编委会 《会宁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2]郑凤贤主编《会宁民间故事》,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

[3]马克选主编《会宁民歌》,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4]田绿洲《会宁民俗趣谈》,华夏文艺艺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会宁会宁县小调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2
更正启事
我在会宁等你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06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声(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思 夫
青年歌声(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甘肃林业(2016年4期)2016-11-07 08:56:58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甘肃林业(2016年3期)2016-11-07 08:56:28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