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 古代东北民族的社会风俗
社会风俗、丧葬和祭祀在古代东北先民的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能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其中祭祀文化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巩固政治统治的双重意义。【关键词】东北古民族;祭祀;性质;目的【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4-005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1
今古文创 2023年24期2023-07-21
- 殷商时期文化在传统油画上的创作表达
甲骨文;青铜器;祭祀;创作表达殷商时期有璀璨的青铜文明和作为汉字起源的甲骨文以及影响中华民族信仰体系的祭祀文明,这些都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研究殷商文化特征是创作的前提,只有更加仔细地揣摩分析史料,才能够更好地将殷商文化以写实手法进行展现。同时,西方传统油画的表达本身就兼具写实性与艺术性,所以要以考古发掘出的历史材料为依据,加上艺术创作者的提炼,再运用写实具体的方法对历史文化的瑰宝进行艺术性表达。一、研究殷商文化起源进行创作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可以作为一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2023-07-14
- 殷商祭祀文化浅谈
古时期的文明国家祭祀文化都很发达。由于缺乏对自然界的了解,以及人们生存能力低下,所以祭祀问神体系伴随着人们从愚昧的恐惧走向认知的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曙光时期—夏商周,祭祀极其盛行,尤其是在商代,凡事必卜,虽不能说每卜必祀,但根据至今发现整理的甲骨卜辞可以发现,关于祭祀的記载还是很丰富的。商人礼从夏,夏代礼制体系我们仅能从文字资料中略知一二。要想探讨商人祭祀的相关问题,不但要分析三代史料,还要接触发掘成果。关键词:商代;祭祀;图腾;酒DOI:10.20005/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2023-06-20
- 关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中社会生活器具的探析
生活;器;饮食;祭祀;信仰崇拜;引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中,“器”的出现,即工具的产生与使用,乃“人是有目的行动”这一准则最初的一个基点。人会想象、能结合现实需求并采取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赤手,到竹木、陶器、玉器,再到青铜器,在器具的发展与演变中我们能够明晰当时物质生活的改善与进步。进入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考古文化序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距今4500—3700年的宝墩文化、距今3700—3200年的三星堆文化、距今320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2023-06-09
- 长白山金代皇家神庙遗址寝殿建筑形制研究
营造法式;复原;祭祀长白山金代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遗址区坐北朝南。2013年小规模的试掘结果表明,原安图宝马城遗址应是一处高等级金代建筑遗址。随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四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遗址区先后发掘出寝殿、正殿、山门、廊庑等建筑单体遗址,符合《金史》和《大金集礼》中的有关记载。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明晰了该建筑群的布局:长白山金代神庙建筑群是以工字殿为核心的廊院型建筑群,工字殿由正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1期2023-05-30
- 《诗经》中颂诗的文化意蕴
治阶级歌功颂德的祭祀乐歌,但结合颂诗的产生背景、时代及它与西周礼乐文化的关系和它所开创的中国文学的“美颂”传统来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诗经》颂诗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这些在礼乐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精神的诗歌,不断激励着人们的昂扬斗志和健美情操。 关键词:诗经 颂诗 文化意蕴 祭祀 颂诗是《诗经》中的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注:“颂声者,太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泰山平安文化及其外宣价值
;再次,泰山国家祭祀是传统社会中以国家为主体举行的祭祀泰山的礼仪活动,无论是按时举行的常规祭祀还是不时举行的非常规祭祀,祈祷泰山保佑国家、人民的平安为其最高的价值取向。文章总结泰山平安文化的外宣价值:以泰山见证华夏民族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系统主体的平安追求;泰山平安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天下平安为最高诉求的核心理念;泰山平安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讲好泰山平安故事准备了优秀的外宣资源。文章还提出以泰山平安文化为契机,促进泰山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议,旨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2022-08-08
- 家冢葬玉研究
家冢楚墓 葬玉 祭祀 组玉佩熊家冢楚墓是东周时期的楚国大型墓葬,它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与当阳市河溶镇星火村交界处。墓地由主墓、陪葬墓、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与附属建筑等组成。其中主墓与陪葬墓有较大封土,主墓与陪葬墓的墓葬形制均为“甲”字形墓葬,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殉葬墓分布在主墓南北两边,南边有92座,北边有35座。考古工作者对主墓南边的36座殉葬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发掘出1000余件玉器。[1]这些玉器均为葬玉,具有不同的外形和纹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2022-07-10
- 牯藏节祭祀对苗族文化传承的作用研究
州省雷山县的传统祭祀节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及内涵,是苗族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牯藏节的意义逐渐淡化。本文从牯藏节祭祀对苗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情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牯藏节祭祀在苗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力求进一步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关键词:牯藏节;祭祀;苗族文化;传承;雷山县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理位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2022-06-09
- 普米族“吾昔”祭祀礼仪的社会功能探究
米族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共历时九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普米族人要回家欢度“吾昔”。他们通过祭“水龙”“山神”“年迁”“宗巴拉”“锅庄”和“切叠帕”的形式来祭拜祖先、感恩祖神、崇敬英雄、缅怀历史和感恩父母。长辈们还要通过“切叠帕”带族人追溯从青藏高原到永宁乡比奇村的迁徙路线,通过祭“宗巴拉”来重温佛教与韩规教融合的艰难历程;通过“铁三脚”祭仪来追念七世祖和九世祖带领大家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美好景象。“吾昔”祭祀礼仪具有传承信念、教化后代、凝聚本族血缘的社会功能
西部学刊 2022年5期2022-04-08
- 祭祀文化与香童戏
倪开升摘 要:祭祀自古至今在社会上、在民间广泛存在,形式多样、内容繁杂,涉及面很广,如何看待有正有反、褒贬不一。然而,祭祀(含傩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具有自我慰藉、凭吊怀念、教育启迪、娱人娱神四大功能与作用。祭祀文化与香童戏关联十分紧密:香童戏源于古代巫傩文化,有巫必有祭祀。香童戏亦称祭祀戏,祭祀是香童戏的母体或主轴,没有祭祀就没有香童戏。关键词:祭祀;文化;香童戏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2)02-003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2期2022-03-21
- 汉代人形立柱探究
;立柱;人形柱;祭祀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03柱,屋之主也[1]。在传统建筑观念中,柱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中国传统建筑始终坚持将柱作为房屋承重的关键,即便后期建筑中的檐顶愈加庞大沉重;同时,砖墙也仅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立柱的存在,开辟了人为的空间,也诠释着不同时期人与建筑的关系。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柱式,汉代的人形柱成为我们了解汉代建筑文化的契机,并由此带给我们更多关于汉代丧葬文化的思考。1
艺术科技 2021年18期2021-11-26
-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群题材再探
子、东海王刘强的祭祀之史实与遗迹,应是最为接近该造像群的对应文献。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推测该造像群的功能与建造时间,仅可说明其祭祀世俗贵族的本质,至于形象指涉的具体身份则不宜遽然论断。【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题材;东汉初;祭祀【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98-02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孔望山摩崖造像风格的
今古文创 2021年37期2021-10-26
- 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与民间祭祀地位的变化关系
在民间信仰和宗族祭祀方面地位的变化,二者一表一内反映了女性地位及其社会角色的变化过程。【关键词】女性;社会地位;民间信仰;祭祀【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51-02《易经》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人类的整部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由两性串演的剧本。” ① 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女性地位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家庭、政
今古文创 2021年15期2021-09-10
- 祭祀仪式及其与音乐舞蹈的关系
度来看待分析楚国祭祀与音乐舞蹈的关系,并且从社会阶层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关键词】 巫文化;祭祀;楚声;楚舞;音乐社会学【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91-02一、楚国祭祀(一)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奠定了人性之精神基础的时代,产生了至今仍在思考的各种基本思想。雅斯贝斯称:“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以前无意识接受的思想、习惯和环境,都遭到审查、探究和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淮河流域民间信仰习俗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域中涉及的庙会、祭祀、节日等民俗信仰中的音乐文化做研究,找出其地域的特征性、差异性和趋同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淮河流域的民间习俗和仪式音乐打下前期的基础。关键词:淮河流域;庙会;祭祀;节日;音乐文化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7-0081-04淮河流域地大物博,它覆盖了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因此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文化。在各种习俗文化的表达形式中,乐器、舞蹈等音乐形式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9-09
- 关于息县重建文庙发展文化旅游可行性研究
庙,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儒学创始人孔子以及教授儒学的一种祠庙建筑。息县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重建文庙入手,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撑新型城镇化的支柱产业。关键词:文庙;祭祀;文化旅游一、息县文庙的历史和现状息县文庙,又称黉学、学宫,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乾隆《光州志》记载,北宋庆历七年(1047)由知县张伸创建,“计地六千一百步”,嗣后屡经增修。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由知州张公重建,周长总计4575米,共有房屋14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论传统祭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
【摘 要】传统祭祀是社会道德生活的整合器,是赋予社会成员公共意识、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祭祀作为社会记忆贮存器,承载了许多原型要素、生命母题和价值隐喻,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文化心理和精神支撑,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机制,并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认同实践形式。祭祀的整合功能是传统国家建构自身的需要,中国传统祭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整合形式,它通过剧场政治语境下公共仪式空间的建构和持续重建,规范社会行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祭祀;整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1期2021-06-01
- 《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体现的思想观念
要: 农业祭祀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保存于《周颂》《大雅》《小雅》之中。《诗经》中有关农业祭祀的诗歌比较多,充分说明农业文化与祭祀文化为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诗经》所载的农业祭祀诗描写的祭祀对象,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西周春秋时期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思想观念:社稷崇拜、祖先崇拜、上天崇拜等。关键词: 《诗经》 农业 祭祀 观念农业祭祀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2021-05-31
- 畲族织带纹样的艺术特征及民俗符号解析
带纹样,从婚嫁及祭祀两方面探究纹样的表意及内涵。从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区博物馆已公示的纹样入手,结合游耕民族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推断出不同类型的纹饰是畲族敬畏自然和尊崇神灵的表现,同时织带也是畲族传统定亲定情的代表物之一,能从侧面反映出畲族对美满婚姻生活和风调雨顺自然生活的向往。此外,文章还提出,作为畲族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织带的发展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关键词:畲族;织带;婚嫁;祭祀;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2021-05-30
- 《乾隆御制汉柏诗图碑》解析
要:帝王巡行封禅祭祀泰山这一极具历史延续性的行为,让帝王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乾隆皇帝作为泰山的常客,其所作《乾隆御制汉柏诗图碑》制作精美,并立于图中所绘的汉柏树旁,实景与画做对照的景观实属罕见。但由于碑刻年久,有些字迹漫漶不清,观者多做书画作品欣赏。作者结合乾隆帝的原作品及部分史料,通过研究乾隆祀泰山的起因以及在29年间四次为汉柏绘图赋诗的过程,对碑中所刻诗、画进行全面解析。关键词:泰山岱庙;祭祀;乾隆;《乾隆御制汉柏诗图碑》故宫博物院“中正仁和—走进养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3期2021-04-22
- 牛牲吉礼 太平有象
摘要:商周以来的祭祀习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清代,祭祀礼器更加趋于写实风格。本文通过对三件清代铜尊艺术风格及铸造工艺的阐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云南铜器对中国古代铜器铸造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牺尊;祭祀;铸造工艺;造型;装饰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的青铜时代,酒器便已流行,且成为一种体现古代礼制秩序、祭祀仪式活动里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在考古出现的大量酒器中,尊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盛酒器。《说文》:“尊,酒器也,周礼六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表明尊是专供
东方收藏 2021年2期2021-02-25
- 民族文化融合与“山海互动”下的信仰与习俗
显示其神秘性,以祭祀、饮食习俗和歌舞为载体,通过复杂的仪式在内容上将政治与道德思想、宗教、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在唱法上引入民间艺术的元素。其是汉族与壮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地域性村圩文化的展现,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和乡风教化价值。[关键词]跳岭头;祭祀;歌舞;村圩 北部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广西南部地区地处北部湾东北角,海洋文化节日众多,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激烈交汇。而“跳岭头”节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不但具有海洋性还融合了山地文化,是汉族和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共
歌海 2021年6期2021-02-01
- 关于息县重建文庙发展文化旅游可行性研究
庙,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儒学创始人孔子以及教授儒学的一种祠庙建筑。息县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重建文庙入手,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撑新型城镇化的支柱产业。关键词:文庙;祭祀;文化旅游一、息县文庙的历史和现状息县文庙,又称黉学、学宫,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乾隆《光州志》记载,北宋庆历七年(1047)由知县张伸创建,“计地六千一百步”,嗣后屡经增修。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由知州张公重建,周长总计4575米,共有房屋14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1-28
- 民间诙谐文化下《爸爸爸》的寻根意识
怪诞现实主义 祭祀 寻根小说兴盛于于八十年代前期,当时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文革结束后,原有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不断地遭受冲击和变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学家对于所处环境有了更深刻地思考。出于对前十七年的政治压迫和“人”的异化的反拨,部分文学家开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民族和历史的反思。在此契机产生的寻根小说,对民间生存方式和民族性格进行了文化学的思考,从民间角度出发,拥有了较强的“寻根意识”。民间诙谐文化作为基于底层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情感价值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2021-01-03
- 《诗经》中劳作诗研究
起兴;劳动场景;祭祀作者简介:张瑶(1996-),女,汉,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3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农业发展紧密相关,农业是我国早期社会重要的物质生产方式,“民之大命在温与饱”,农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据笔者整理,《诗经》中涉及劳作的诗篇三十余首,所涉及的劳动者繁多,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2020-12-25
- 从《面纱》看霍乱瘟疫的惨状与应对措施
霍乱;隔离病人;祭祀【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3【Abstract】The Painted Veil is a story about a loveless marriage and the couples life in China.When the husband discovers wifes adulterous affair,he forces her to accom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6期2020-12-14
- 满族萨满祭神歌的特点
满 祭神歌 祭祀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013-03满族的忌神歌是由萨满祭铸祝词、萨满教仪式歌舞、满族古老传说、英雄史诗故事组成的,在所有的萨满歌曲中,祭铸祝词是最早形成的,历史非常悠久,满族的萨满忌神歌在文化音乐传承上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与满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满族忌神歌是民族语言和节奏韵律美的统一体,它的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2020-12-14
- 民国时期北平乐舞传习初探
时期,北平曾开展祭祀活动,主要是文庙祭孔和武庙祭武。文章以曾经参与过祭祀演出和乐舞传习的老人张志荣的采访为出发点,对其乐舞传习的方式、乐器形制及物品管理、祭祀仪式等进行记录,以促进当今祭祀乐舞的传承和保护。关键词:祭祀;乐舞;乐舞传习民国期间,每年春季和秋季在北平孔庙会进行两次祭孔活动。自1938年3月6日首次春丁祭孔到1945年3月最后一次春丁祭孔,共举行15次大规模祀孔典礼。除了孔庙祀典外,还有武庙祀典。张志荣老先生就是当时祭祀乐舞生中的一员。张志荣,
大观 2020年6期2020-10-20
- 明成化九年临邑县文庙祭祀礼器初探
文庙制作了完备的祭祀礼器。目前在山东省内发现了11件带有明成化癸巳年铭文的临邑县文庙祭祀礼器,经过拼合,发现它们为一组。临邑县文庙距今800余年,集庙、学功用于一体,数遭兵燹,直至毁于抗战时期,后在旧址上修建临邑一中。如今原文庙建筑群已经荡然无存,仅在县志中绘有《学宫图》一幅,残存部分文字记载,文庙祭祀礼器亦流失各地。文章从文献和这批祭祀礼器中梳理出临邑文庙的历史变迁、建筑布局、祭祀礼仪等,重构昔日临邑文庙的面貌。关键词:成化;临邑;文庙;祭祀;礼器1 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4期2020-10-12
-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祖先堂画像整理与再命名初探
文化、祠堂文化、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民间肖像画艺术等在学术领域内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发扬光大。关键词:祖先影像图;祠堂;祭祀天水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是天水地区博物馆的领头羊,常年致力于典藏具有天水地区特色文化的文物,打造精品原创展,以飨百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应尽一己之力,以让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为己任。此次整理的馆藏祖先影像图轴的研究成果虽然零散,但涉及的内容丰富,为整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以天水市博物馆对其原有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2020-09-28
- 《采薇》中“启”“居”“阳”三词释义
姿;假借;冬至;祭祀【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013-02【本文著录格式】毕娇娇.《采薇》中“启”“居”“阳”三词释义[J].课外语文,2020,19(25):13-14.《采薇》中“启”“居”“阳”等词语的理解会关系到对全诗情感的体会,而目前学界并未对其理解作统一。为此,我们将利用文献互证法,对其作考释。一、释“启”“居”
课外语文·上 2020年9期2020-09-26
- 浅析不同时期桑林乐舞内涵的转变
崇拜;桑林乐舞;祭祀;表演一、作为生殖崇拜的桑林乐舞在史前时期,古人曾经历过图腾信仰阶段,当时人们将动植物作为本民族的神祗,如今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笼统地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崇拜”。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阐释,感觉万物皆神秘莫测,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万事万物在冥冥之中好像被一种物所主宰着,于是神的观念由此产生。神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并且神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因此人们想尽各种方式靠近神、取悦神以求得神的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2020-09-23
- 由开封铁塔解读北宋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影响
封建社会里,宗教祭祀活动是社会各阶层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它表达着人们的精神信仰,无论是当时的统治者宋太宗,还是士农工商,都不惜花费巨资来构建宗教祭祀建筑。开封铁塔又称“开宝寺塔”,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1049年宋仁宗重新修建了开宝寺塔,由福盛院改到了上方寺.为了防火,材料由木料改成了砖和琉璃面砖,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铁塔。【关键词】开封铁塔;印度佛教;宗教
客联 2020年6期2020-09-10
- 由邑到社:宋代泽州祭祀组织的演变
【摘要】 宗教祭祀是古代老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开展祭祀活动不能没有相关组织,本文通过对大量碑刻的考察,希望揭示山西泽州地区宗教祭祀由邑义组织为中心演变为以社为中心的内在线索,并且探讨社如何由祭祀组织演变为地方基层组织。【关键词】 邑义;社;层组织;祭祀【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47-03一、引语中国古代的县下基层组织和祭祀组织有不少方家研究,并取得了
今古文创 2020年14期2020-09-10
- 《诗经?小雅?采薇》中“薇”的意象解读
着我国古代饮食、祭祀、农业发展等诸多历史文化,同时也对加深诗歌情感的理解起到了辅助性作用。关键词:采薇;采摘;饮食;祭祀;思乡作者简介:毕娇娇(1990-),女,汉族,陕西米脂人,硕士研究生,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语文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古及近代汉语、大学语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教学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3《采薇》中的“薇”在教材中解释为:“野菜名。”①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2020-09-01
- 从“舞”字演变解读先秦民俗
活的方方面面。从祭祀典礼上的舞蹈、礼乐制度中的乐舞、宴饮酒会的表演等,舞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中折射出的祭祀文化、等级制度传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先秦社会的政治、文化风貌。本文从甲骨文、祭祀文化、外交政治、等级文化这几个方面,以“舞”字为例,对其文字字源和意义进行分析,探索先秦社会的民俗文化。关键词:舞蹈;祭祀;外交;等级制度;民俗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38-02舞蹈是原始时代人们主要的娱乐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6期2020-08-25
- 李靖行雨故事研究
的民间崇拜和民间祭祀。关键词:李靖;行雨;祭祀作者简介:唐卫萍(1995.10-),女,汉族,江苏人,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李靖是唐朝的军事家,功勋卓著,善于用兵,极具谋略,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被人们写入书中,并在后代的作品中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现今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流传的李靖故事中,其行雨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古国文明之美的根源探寻
成熟的过程中巫术祭祀兴起,同时也将艺术带入人民的生活中。在社会逐渐进步的同时回溯古老中国的艺术的源头,能够激发今人对美的深深思考,进一步剖析美的含义,激发更多关于美的灵感。关键词:中国古文明;宗族;祭祀;巫术与艺术;美;社会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31-02一、文明古国的社会发展与祭祀文化中国作为世界一大文明古国,拥有着长久而灿烂的历史。依附于这片古老士地上的美,若要最根本的找到源头,便只能是滋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08-06
- 《圣经》中的祭祀探索
经》中的多次出现祭祀场景和情节,祭祀是人们祈求保佑赐福的主要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圣经》中祭祀的不同种类和情节,分析祭祀的作用。【关键词】 圣经 祭祀 人文主义1.引言祭祀是古代宗教崇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古代,人们经常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生存受到威胁,因此希望受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保护。通过一定的祭祀仪式,人们认为自己可以与神灵沟通,在沟通中表现出对神灵的尊重和爱戴,以此得到神的祝福,保佑免受疾病和野兽的侵害。2.圣经中的祭祀圣经中提到的祭祀有很多种,如燔祭
大经贸 2020年5期2020-07-23
- 《说文解字》吉服颜色词研究
键词:说文解字;祭祀;吉服;颜色词颜色词,是描写事物颜色的词语。吉服作为祭礼时的重要着装,其颜色在上古时期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一部字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中亦收录了上古汉语中吉服颜色词。(1)一、吉服的定义《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2)上古时期极重礼仪,并将礼仪划分为五种,祭祀为吉礼、丧葬为凶礼、待宾为宾礼、军事为军礼、婚冠为嘉礼。祭祀活动在上古时期意义重大,多是祈祷来年农事顺利,祈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世说新语》中现世无法理解的天人同构价值观
值体系。关键词:祭祀 巫史文化 天人同构 天人感应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20前段时间在读《世说新语》时,其中祭祀、巫术活动以及谈玄清言、服药行散等等,似已构成天人同构的价值观。说到祭祀,离不开死亡。吴国盛先生在《时间的存在》中,提到中国人的“时间”问题,引申到对生死的态度,儒道两家共同铸造的中国文化主体对待死亡的态度大多是语焉不详,然而个体有限性终究要消融于宇宙的无限性之中,其外在表现就在于对“历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3期2020-06-01
- 二人转与萨满音乐中语言符号(说与唱)的人类学视角分析
为紧密【关键词】祭祀;音乐形式;二人转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065-01一、薩满音乐与二人转血缘关系人类学视角分析(一)生活环境的渲染二人转和萨满音乐之所以有必然联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东北人民的民俗和习惯。二人转是东北农民创造的文化艺术产物,农民们在东北这种夏种冬闲的生活状态下,于冬季农闲的时候围坐在一起,聊天喝酒研究二人转,慢慢便形成一些二人转的小曲小调,二人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2020-05-28
- 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审美功能探讨
萨满仪式 音乐 祭祀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古老的巫术时期,起源于当时的原始宗教信仰活动,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音乐始终贯穿于整个仪式活动中,与仪式程序形成一体,经过历史的发展与延续,形成宝贵的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文化遗产。一、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特点对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来说,其与科尔沁萨满仪式存在密切的关联,与各个仪式环节相契合,属于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实
参花(上) 2020年6期2020-05-26
- 论广西少数民族祭祀文化下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汉铜鼓宴乐图中其祭祀舞蹈的形式、场面、动作等,探究广西少数民族祭祀文化对舞蹈文化的影响。关键词:祭祀 铜鼓 乐舞 宴乐图一、祭祀、铜鼓以及乐舞三者的关联性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据了解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从远古开始就已经存在,由于民族的不同,构成了各具风格的祭祀文化,大部分的祭祀活动中都有祭祀歌舞、音乐乐器演奏的身影。比如在广西地区少数民族
参花(下) 2020年5期2020-05-11
- 论墨子死亡观及其革新习俗
葬的同时,也倡导祭祀。这在《节葬》《明鬼》《天志》等篇中作了深刻阐述,是有历史进步性的,对现代也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兼爱;相利;天志;节葬;祭祀[中图分类号]B8224;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5-0004-06墨子提出的“节用”“节葬”是其主张社会改革、推行“兼爱”“相利”的有机組成部分。如同在“仁爱观”“天命观”等方面一样,在死亡观上,儒墨两家也是相异的。墨子对儒家的厚葬久丧的主张和制度,是竭力反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5期2020-05-10
- 吉林地区萨满祭祀“神歌”的源流探析
历史入手,以萨满祭祀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对萨满“神歌”的产生与形成作进一步探讨,以此来证明萨满祭祀活动在研究满族文化中的史料价值。关键词:萨满;祭祀;神歌;源流中图分类号:B98;G8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24-01一、满族跳神的起源萨满教起源于氏族社会的图腾和巫术,它是一种崇拜自然、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到了近代,满族人所信奉的萨满已由多神向一神教过渡,但并没有形成严密、完整的体系。清末时期,宫廷中满人的贵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7
- 1983年——2019年藏族祭拜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源,分别以“藏族祭祀、藏族崇拜”等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对相关主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带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对此主题逐渐升温还是在2000年后,学者们撰写了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样化;四是研究形式多种化;五是注重史诗、典籍的挖掘利用。笔者就藏族祭祀文化研究、藏族崇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成果进行介绍,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期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2020-03-25
- 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仪式及其教化功能
刘雅真摘 要:祭祀是书院办学的三大规制之一。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其祭祀场所丰富,祭祀规模宏大。梳理岳麓书院祭祀空间的变化及其祭祀之程式发现,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井然有序,符合儒家礼制;所祀之人依时而增,日趋官学化。其教化功能在于:祭以学礼,立志明心;示教于生,经世济用;彰示道统,传学湖湘;开化民众,移风易俗。关键词: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仪式;教化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1-0030-06DOI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1期2020-03-17
- 从清华简《楚居》看楚人早期的丧葬与祭祀
,楚人信鬼神、好祭祀并不是从楚国全盛时期才开始,而是在楚国先祖时期就对祭祀之事倍加推崇。关键词:清华简;《楚居》;楚人;墓葬;祭祀作者简介:陈为坤(1995-),男,汉,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一、墓葬文化中国人对生死之事格外注意,尤其是古人,对生平所享倾尽一切去追求,对死后的哀荣也是格外重视,楚人对墓葬的规制亦是如此。清华简《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天水伏羲庙民间祭祀及祭祀程序演变概述
羲形象之中,通过祭祀表达对先祖伏羲的无比崇尚和敬仰。天水作为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最早能追溯到先秦时期,秦人在渭水河畔以三牲太牢之礼祭祀伏羲。天水伏羲庙的祭祖活动是伴随着伏羲庙的创建而开展的,明代创建初始以官祭为主,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逐渐以民间祭祀为主。祭祀程序多是沿用前朝或是简化礼制。关键词:伏羲;祭祀;天水;伏羲庙;民间祭祖;祭祀程序天水伏羲庙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不仅形成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而相对固定的程序特征,还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2020-02-27
- 浅谈先秦儒家的祭祀观
李菲摘 要:祭祀是一种人神交接之道,先秦儒家以传承和规范祭祀文化为已任,以修德配天、神人分治的宗教信仰为宗旨,注重祭礼的社会作用。三祭中影响最大的为“祭人祖”,儒家祭祖可以赋予现代祭祖以人文道德之内涵,使其成为道德与情感的人文仪式,引导现代祭祖向人文主义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儒家;祭祀;功能祭祀文化源自宗教及原始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是“三祭”:祭天、祭人祖、祭社。其中,祭人祖传承至当代社会,虽仪式与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对当代思想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
青年时代 2019年29期2019-12-11
- 试论红山文化无底彩陶筒形器功用
该是用于加强生殖祭祀能力的特殊器具。关键词:红山文化;无底彩陶筒形器;祭祀;生殖崇拜红山文化时期,辽河流域的居民过着农牧渔猎并重的生活,他们分散居住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过着一定程度的定居生活[1]。70年代以后,无底彩陶筒形器在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中广泛出现。这些器物与祭祀似乎有着某种神秘而天然的联系,无底彩陶筒形器也由此引发了考古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一、相关材料与观点目前已出土有无底彩陶筒形器的遗址中,比较瞩目的有三处:牛河梁坛冢遗址、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以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2019-11-16
-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拉扎节;祭祀;山神;跳神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7-0243-01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以南的衙下、南屏,渭源县的峡城、乡、麻家集乡,康乐县的景古、五户及莲麓等乡,是定西、临夏二市(州)交界的地区,彼此相邻,每年都要过一个跟春节相媲美的节日——拉扎节。据《临洮县志》中记载,古时候我临洮县的衙下原有的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了大衙门、二衙门和三衙门),这是当时的朝廷为土司赵琨的封
戏剧之家 2019年27期2019-11-05
- 莲池书院中华文化资源韩译研究
译 建筑 教育 祭祀本文将从莲池书院中华文化资源韩译研究总体翻译方法与策略入手,着重探讨莲池书院相关中华文化资源翻译过程中,对于成语、俗语、中国式语句、文化冲突信息等翻译要点和技巧。(一)总体翻译方法与策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艺术,这些信息不但包含具体的、实质的内容,也包含语言里的文化成分。12莲池书院中华文化资源翻译中,既包含书院建筑、教育、藏书、碑帖具体实物内容翻译,也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专有项内容翻译。具体实物内容翻译偏重于翻译
商情 2019年38期2019-09-20
- 景颇族鬼文化探析
色色的鬼、丰富的祭祀活动、景颇族最重要的宗教祭祀者董萨的职能以及鬼文化盛行的原因的分析,对景颇族的鬼文化进行粗浅的探讨。关键词:鬼文化;景颇族;祭祀作者简介:宋钰(1996-),女,云南德宏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鬼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鬼神属于非物质形态,是人类主观意象的产物,由于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祭祀转变为祭礼的原因
厉静泽摘要:祭祀作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为人们所熟知。最初的祭祀指的是神官、祭司向神佛供奉五谷猎物、表达感谢、祈求庇佑的仪式。而如今祭祀形式丰富多样,也不再拘泥于以神佛为中心,逐渐发展为祭礼。本文通过分析祭祀与经济、宗教、社会之间联系的变化,考察了祭祀向祭礼转变的原因。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祭祀和经济的紧密联系,祭祀逐渐变成了观光活动。由于人与神佛关系的淡薄,祭祀逐渐平民化。为了满足被时间空间拆散的现代人接近彼此的需要,出现了以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特征的祭祀。本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0期2019-09-10
- 鹤庆坝子农耕中的水文化
活动。这些活动有祭祀,也有对水的管理,逐渐形成了当地农耕中的水文化。本文以鹤庆坝子为研究的区域,以农耕中关于水的祭祀、管理等活动为研究的内容。探索当地人因农耕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水的文化活动及其发展。【关键词】水文化;鹤庆坝子;祭祀【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一、鹤庆坝子自然历史背景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由山区、半山区、峡谷区共同组成的。“鹤庆县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主要的特征是雨热同期,干湿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多旱。”鹤庆县是个农业社会,农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2019-08-23
- 江苏地方庙会的历史沿革
摘 要]庙会是集祭祀、宗教信仰、商贸经济、民俗娱乐为一体的群体性社会活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缩影。江苏地理气候的南北差异及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南北迥异、丰富多彩的江苏地方文化。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包括江苏文化的每一次嬗变,都深刻地影响了江苏地方庙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从而铸就了特色鲜明的江苏地方庙会文化。[关键词]庙会;庙市;庙会文化;祭祀;宗教信仰;民俗;历史沿革庙会乃至庙会文化作为文化的特殊显现,其每一次演变,都有其时的历史文化在推波助澜。因而,对庙会的研
天工 2019年4期2019-08-08
- 射礼的历史嬗变及当代传承价值
礼所经历的巫射、祭祀之射和育人之射三个阶段流变的研究和阐释发现:巫射是是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建构的仪式工具;祭祀之射为一种礼仪化、制度化的活动;育人之射将外在技艺之争内化为自我的道德提升。为此,充分挖掘射礼的教化功能,发挥其在提升人们体育人文精神方面的现代价值。关键词:射礼 传统文化 巫射 祭祀 教育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0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