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碑额书法及样式考析
仰之关键词:汉魏碑刻陈列馆;碑刻;碑额书法及样式曲阜作为历史悠久的儒家圣地,享誉中外。同时,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中大量的文化遗存,诸如建筑、碑刻、匾额、楹联等,皆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其中,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了曲阜碑刻之精华,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贯通古今。其碑额书法的艺术性,值得深入考究。一、汉魏碑刻陈列馆碑刻概述曲阜为儒家文化之发源地,碑刻数量甚多,有万余块。其中,汉魏碑刻陈列馆汇其精华,
书画世界 2023年9期2023-11-30
- 数字化时代下碑刻的文化意蕴研究及其保护策略
摘要:从古至今,碑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形式多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碑刻记录了当地文化、经济、文艺、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补充正史之不足、了解鲁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内涵。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应当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在深刻理解碑刻文化意蕴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创新碑刻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碑刻;文化意蕴;保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2023-11-09
- 清同治三年陈介眉、陈威凤等抚恤碑考略
市博物馆馆藏珍贵碑刻之一。其记载了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内阁两次奉咸丰帝谕令,对为守护潍县城而与捻军奋战至死的陈介眉、陈威凤等27人进行抚恤与嘉奖之事。该碑对追溯战争历史原貌、追祭乡贤英魂,进而研究清末捻军起义、清廷抚恤制度、民团武装组织运行、潍县世家宗族、乡贤祭祀及个体探析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献佐证意义。 关键词:潍坊市博物馆;陈介眉;陈威凤;抚恤;碑刻潍坊市博物馆积六十余年征集与收藏之力,现藏有和展示各类珍贵碑刻200余通。其时间上迄
东方收藏 2023年8期2023-10-14
- 从西夏陵出土汉文碑刻书风看宋金西夏间的书法传播
关键词:西夏陵 碑刻 汉文书法西夏陵园及周边西夏墓葬在近些年的考古发现中,持续出土了大量的残碑。这些残碑包括了西夏文和汉文两种类型,其中汉文碑残石总数量超过一千块,总字数达到数千个。这些碑刻不但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文物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我们认识和了解西夏书法艺术、研究汉字书法在西夏的传播等问题的重要材料。由于西夏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文献资料的匮乏,学界对西夏的书法艺术研究不多。有之,则主要是对神秘的西夏文书法的探索,对汉文书法则较少关注。[1]西夏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从碑刻文物看清代地方对耕牛的保护
孙振关键词:碑刻 永禁宰牛碑 耕牛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碑刻文物在江南碑刻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宜兴碑刻集》已然付梓,书中收录了包括《禅国山碑》《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寻除楚内史御史中丞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平西将军孝侯周府君之碑》等江南名碑在内的历朝历代碑刻382 通(组),对宜兴碑刻资料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兹就书中一通《永禁宰牛碑》及国内所见禁宰耕牛碑刻资料展开讨论,以期从碑刻文物丰富的历史
收藏家 2023年3期2023-06-03
- 山东金代碑刻文献研究综述
专门著录山东金代碑刻和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问世,但在对山东金代碑刻的篇目整理、碑文释读、补史校史、书法艺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东省为地域界限,对历年学界著录和研究山东金代碑刻的情况进行概述总结。【关键词】 金代;山东;碑刻【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3-005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3
今古文创 2023年3期2023-05-31
- 碑刻汉字中网格系统下的设计发展与应用
京兆摘 要:我国碑刻数不胜数,时间跨越悠长,其萌芽可追溯至遥远的先秦时期,在漫长历史中朝代的更替并没有断绝碑刻的发展。时至今日,碑刻作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仍影响着现代汉字设计者的设计审美和研究课题。本文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的代表性碑刻文物《多宝塔碑》《玄秘塔碑》为例,以碑刻中文字自身的九宫格及规划和版式的网格系统为切入点,辅以联系现代字体设计受到的外来影响以及媒介技术,列举现代汉字设计作品的优秀案例,分析碑刻文字装饰在现代书籍、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手法,梳理其中传
百花 2023年2期2023-05-30
- 近代滇西乡规民约碑刻中的德治思想研究
近代滇西乡规民约碑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时代变迁下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文化,也反映了近代滇西地区的乡村治理理念。本文通过对近代滇西乡规民约碑刻中所反映的德治思想的研究,探析其在近代滇西地区中对个人道德、社会安定以及乡村和谐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探究其中对于新时代下乡村治理建设的借鉴作用,发扬时代精神。关键词:近代滇西;乡规民约;碑刻;德治思想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2 —
理论观察 2023年2期2023-05-30
- 泽州五松顶天仙圣母祠的调查
座,以及民国以前碑刻6通。该庙正殿梁架结构具有明清建筑特征,正殿神台的石质南壁还保存有8处题记。根据碑刻所载,该庙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以后经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陆续重修。目前除正殿外,其余均为现代建筑,但总体布局仍保留原貌。神台上明嘉靖四十年(1561)、四十一年(1562)、四十二年(1563)三处题记均提及“供桌”,即神台,说明其建造在这几年陆续完成。五松顶天仙圣母祠不见于地方志及其他文献记载中,该庙及碑刻、题记的发现不仅为探讨其历史沿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2023-04-12
- 商丘碑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476000)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从广义上讲,碑刻可以划分为碑碣、墓志、经幢、造像、摩崖等。一般来说,碑刻具有述德、铭功、纪事、纂言等功能。碑刻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强、保存持久、内容丰富等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诸多方面,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为史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同时,碑刻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1 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存世现状商丘是我国的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0期2022-12-16
- 陕西清代神庙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
建于神庙内,戏曲碑刻便随着神庙戏楼而出现。多数戏曲碑刻也往往立于神庙戏楼内,记载了戏楼的修建,祭祀神明的戏曲活动以及戏曲剧场的发展史。戏曲碑刻的种类也多为寺庙刻石、述德、纪事刻石三种。戏曲碑刻也作为宝贵的文化物质遗产,弥补了戏曲史研究的不足,为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前陕西戏曲碑刻分布地区复杂,根据《汉中碑石》《榆林碑石》《安康碑石》等碑刻类书籍统计,目前陕西省内现存戏曲碑刻数量仅为200通左右。因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戏曲碑刻保存效果不理想,
传媒论坛 2022年16期2022-11-21
-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艺函 陈实摘要:碑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傳统与艺术形式。显陵碑刻的艺术特征包括平面性线描、烂漫纵逸的意蕴与尊龙崇凤,它是研究社会历史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宝贵资料。文章从碑刻图式元素的造型装饰出发,结合书法特征对碑刻展开研究,追寻其艺术特征与价值,助推显陵碑刻研究的深入,改变大众对陵墓碑刻的固有印象。关键词: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2022-07-18
- 长治现存碑刻中乡规乡约的内容及价值
关键词: 长治 碑刻 乡规乡约 内容 价值乡规乡约与人类社会的出现发展是相伴始终的,然其在各个阶段各有不同形态。碑刻是乡规乡约的重要载体之一,在长治地区现存元明清民国时代碑刻1300余通,其中涉及乡规乡约的有50余通。这些乡规乡约承载着明清以来长治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果,本文旨在通过整理长治现存碑刻中有关乡规乡约碑刻的内容,分析其价值所在,以期能够对现今的乡村治理与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一、乡规乡约的内容长治现存50余通涉及乡规乡约的碑刻就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黔南民族地区古碑刻中的生态意识与环境保护实践探析
摘要:碑刻作为人类留下的石质文化遗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文物与文献价值。在黔南民族地区的碑刻文献资料中,有关生态环境的信息较为丰富,其不仅记录了黔南地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与行为,而且蕴含着黔南民众崇尚、敬畏和保护自然的传统生态文化内涵。文章主要對黔南民族地区古碑刻中的传统生态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与分析,从中窥探黔南民众的生态意识及行为,以期为当今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碑刻;黔南民族地区;生态意识;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K877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2022-05-30
- 李白“壮观”碑刍议
。关键词:李白;碑刻;书法艺术;文物价值;历史价值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040 引言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携妻子、女儿来到任城(今济宁),儿子在此出生,女儿在此长大,很多名篇也在这里问世。济宁的山川、民风、历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眷恋情怀。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之后寓家任城,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6期2022-05-27
- 隶书“赋”字讹形考
山东等地区的隶书碑刻如《史晨碑》、《张景碑》中,“赋”字的写法正通用着一种讹变的字形。这种字形讹变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早期的《额济纳居延后汉简》、《马圈湾王莽新简》中。而此字讹形能同行两地的讹形,或与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改革兵制有关。距前述两碑仅十余年后,立于灵帝中平二年(185)的《曹全碑》与光和四年(181)《校官碑》中“赋”写法得到了纠正,笔者认为这并非偶然事件,而与《熹平石经》的刊刻、鸿都门学的设置有关。关键词:隶书;讹变;碑刻;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一、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期2022-04-20
- 崆峒山玄鹤碑刻整理与探析
:平凉崆峒山玄鹤碑刻以阴刻楷书为主要特征。文章对崆峒山玄鹤碑刻进行调查与探析,这些碑文是调查玄鹤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崆峒山玄鹤碑刻的调查整理、释文与探析,对玄鹤的特征、玄鹤与道教的关系作相关的探析。关键词:玄鹤;崆峒山;碑刻;调查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04史载崆峒山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处,黄帝亦曾问道于此山。《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①《括地志》云:“空峒山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2022-04-04
- 冀南太行山区明清时期庙宇碑刻现状及保护对策
——以涉县为中心的考察
056005)碑刻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其所用语言文字,所记历史事件、神灵祠祀、乡规民约等,都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用字用语习惯和社会价值取向,其文字信息“能印证或补充,或纠正历史文献的许多记载,甚至有不少是不见于文献记载的”[1],是研究方俗语言文字、社会区域史、宗教、民俗信仰等的重要材料,历来为学者所重。以往虽然开展过区域性碑刻调查,但大多只登记碑刻位置和基本信息,现有碑刻现状调查研究成果,多是对某一特定区域专类碑刻或特定文化遗迹碑刻、馆藏碑刻的调查①例如
邯郸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1-01
- 移泗州治记碑略论
词:泗州;虹县;碑刻;区划;变迁泗州与虹县作为淮河流域分界线上的重要城市,在历史不同时期经历过频繁的行政区域调整变化,其行政区划调整与自然因素的变化有关,也深受统治阶层的政治因素影响。泗县博物馆现藏一块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移泗州治记碑刻,详实记述了清中期“裁虹并泗”这一历史事件。本文通过对该碑刻的解读,分析清代泗州与虹县行政区域演变的情况,探讨泗州迁虹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裨益。一、移泗州治记碑刻概述“移泗州治记碑”系清乾隆四十五年(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2021-12-27
- 近二十年北朝碑刻文献整理回顾与展望
037009)碑刻学从20 世纪开始才从金石学真正独立并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毛远明先生的《碑刻文献学通论》第一次对碑刻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碑刻文献学具备了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并且在近些年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据毛远明先生遗著《汉魏六朝碑刻集释》[1]统计,北朝碑刻约1695 通,还有该书漏收的和大量已经出土却尚未公布的或未得到重视而散落民间不得录入在册的,再加上尚未出土的碑刻材料,北朝碑刻应远不止这些。因此,北朝碑刻文献有其研究理论基础和丰富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30
- 隋代碑刻书风探赜
,本文通过对隋代碑刻风格以及成因进行探究,试图梳理隋代楷书风格的流变,以更好地呈现隋代书法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关键词:隋代 碑刻 书风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3-03隋朝作为统一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七十年的南北政权对立割裂的局面,使南北朝的文化、政治走向大融合大统一,此背景给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楷书法度的完备、楷法的规范化、普及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虽其只有短短三十余载,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2021-10-29
- 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丹碑刻集萃
关键词:张瑞图;碑刻;集萃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晋江下行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历官翰林院编修、尚书、晋大学士,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崇祯三年(1630),因魏忠贤生祠案,获累罢归。作为历史人物,政治道德的是是非非,并不能因张瑞图“生祠书丹”一案而影响历史对其的公正评断。张瑞图在晚明书坛上揭起的创新旗帜,在我国书法史上的突出地位始终值得肯定。张瑞图书法创作功力深厚,超凡脱俗,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当今国内外的著名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6期2021-10-08
- 正定山西会馆遗存碑刻
宁庵;山西会馆;碑刻【摘要】2001年7月,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石桥时,拆出了涉及清代正定山西会馆的三通碑刻。另有一通刻有此会馆重修碑记的残碑存于隆兴寺内。综合这四通碑的碑文所记可知,正定山西会馆始建于明崇祯初年,时称晋宁庵,清初更名为山西会馆,为一处集佛庵、会馆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群。现会馆建筑已不存,遗存的碑刻成为研究正定山西会馆的重要史料。2001年7月,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石桥时,拆出了三通石碑,碑文分别是:清顺治二年(1645)《晋宁庵白衣堂置买
文物春秋 2021年3期2021-10-04
- 杨深秀撰《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碑》探析
关键词】杨深秀;碑刻;探析【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81-03【本文著录格式】宋国民.杨深秀撰《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碑》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81-183.山西闻喜县博物馆收藏的一通《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碑》,原立于闻喜县文庙牌楼右侧、县人民政府门前。青石质,碑首为正方体,上有四角翘檐覆盖,高79厘米,宽70厘米。碑身为正方体,高178厘米,宽62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3期2021-09-05
- 我国的碑刻传拓技法与碑刻文物保护技术探析
术遗产;灵活使用碑刻传拓技法,能减小传拓过程对文物本体的伤害,实现碑刻文物的有效保护。本文在阐述碑刻传拓技法在碑刻文物保护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就碑刻传拓技法的应用形式展开分析,并基于碑刻文物保护视角,分析当前碑刻文物保护现状和保护技术类型。期望能实现传拓技法与碑刻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结合,继而实现传拓技法的传承与碑刻文物的有效保护。【关键词】碑刻;传拓技法;文物保護;技术【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2021-09-05
- 重建乡村文献体系与乡土中国再造
国 族谱 文书 碑刻费孝通先生在80多年前提出“乡土中国”概念,为研究中国乡土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但费先生论述核心强调以家族为中心血缘纽带作用,故未涉及对以乡村文献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建设的讨论。“文以载道”“以史为鉴”等中国文史上的经典名言一再表明,文献是凝聚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土社会中,族谱、文书、碑刻等文献构成的乡村文献体系,是乡村地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字载体,是乡村记忆与历史的鲜活档案。推动乡村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考察乡土中国的重要基础。而不断激活
粤海风 2021年2期2021-08-05
- 儒学对宋代儒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构建社会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的《刘蒙伯墓碣》碑刻作为研究载体,剖析儒学对宋代儒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构建社会关系发挥的作用。关键词: 儒生 人生价值 社会关系 碑刻一、《刘蒙伯墓碣》与宋代福州凤岗刘氏家族《刘蒙伯墓碣》①碑刻于1977年被发现,现存于福州于山碑廊。刘蒙伯,名刘奕,字蒙伯,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润州通判。其人儒学造诣深厚,在《刘蒙伯墓碣》中,蔡襄称赞其“君于文章,要以理道为得,不苟声律。其论性情,推明孔子之法,尤非浮屠所传”。刘蒙伯所在家族为福州凤岗刘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2021-06-25
- 龙门石窟《伊阙佛龛之碑》浅析
,是中国唐朝皇家碑刻艺术的典范,由魏王李泰出资为过世的母亲文德皇后祈福开凿,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碑文1600余字,文辞秀美,楷书冠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关键词:碑刻;唐朝;李泰;楷书0 前言龙门石窟是伟大的皇家石刻艺术宝库,拥有极为丰富的碑刻题记,为文物考古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遗产。《伊阙佛龛之碑》是龙门石窟宾阳三洞的一块露天摩崖碑刻,始建于北魏,距今约1500年历史,是中国唐朝皇家碑刻艺术的典范,是河洛文化的璀璨明珠,闪耀夺目。由于千年风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2021-06-21
- 汉代碑刻《张迁碑》的书法艺术研究
长河之中,汉代的碑刻隶书上承篆书之法,下启魏晋书风,意义非凡。《张迁碑》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代碑刻之一,此碑包含了汉隶中众多美的因素,朴茂天然,是为古朴雄浑之风的佳作。关键词:《张迁碑》 书法 汉隶 碑刻 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也在不断地变革,到了东汉晚期,碑刻隶书随之盛行,呈现出空前繁荣之景,风格迥异,争奇斗艳。东汉晚期的碑刻隶书《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名《张迁表颂》。此碑以朴茂、古拙、典雅之美为后人所敬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
参花(下) 2021年5期2021-05-23
- 绛县南樊镇贾李氏石碑楼碑刻研究
书法精品之荟萃。碑刻内容不仅是歌颂李恭人节孝的,反映的更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承载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关键词:石牌坊;石碑楼;碑刻;节孝;文化现象在我国封建社会,宣扬封建道德礼教观念最多的当属节孝坊。节孝坊是经官府奏准为节妇孝子而立的牌坊,妇女丧夫守节、孝敬公婆、抚养子女且子嗣中有人取得了功名的方能授予“节孝坊”的荣誉称号。①节孝坊一般由州府上报朝廷,由皇帝赐予圣旨准建,节孝石牌坊流行于宋代,盛于清朝。节孝石牌坊是终生守寡妇女的一种荣誉,更是统治阶级宣扬道德价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3期2021-04-22
- 洛带镇燃灯寺历史沿革考
过对燃灯寺的现存碑刻、建筑题记、历史资料进行考证比对,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燃灯寺史。关键词:燃灯寺;洛带镇;碑刻燃灯寺(图1)为异地搬迁建筑,现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八角井街,虽然靠近洛带古镇,但并非为旅游核心区,加上八角井街属于洛带镇老街,路窄人少,除了本地居民很少有游客能踏足此寺。笔者曾在龙泉驿区文物部门工作,有幸对燃灯寺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至今尚无研究资料可以完整地叙述燃灯寺的历史沿革,为弥补这块空白,笔者对寺内古碑进行了抄录。通过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2021-04-06
- 道光二十三年黄河大洪水钩沉
书敏摘 要:通过碑刻史料对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千年一遇”大洪水进行深入解读,再现洪水过程及其巨大危害,对当时清中央政府、地方州府和灾民的应对措施进行认真梳理,提出其洪水预警的被动性与滞后性、黄河治理缺乏长期性规划、黄河治理体系的碎片化与局部性、河神信仰的普及化等时代缺陷,为后世治理黄河提供了经验教训。关键词:道光二十三年;大洪水;碑刻;黄河Abstract: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
人民黄河 2021年2期2021-03-15
- 净明寺相关问题考证
关键词:净明寺;碑刻;佛教考古西山净明寺坐落于门头沟区九龙山南坡岳家坡附近,该寺已不存,现址为九龙驾校,但仍有二碑贮立于其休息区的凉亭附近。一碑为明代的《景泰四年西山净明禅寺兴造记碑》,另一碑是《明景泰四年净明寺中官助缘功德题名碑》。此外,还有三座碑与净明寺有关,但下落不明,仅存拓片为《明天顺二年净明寺敕谕碑》《明正统二年净明禅寺助缘檀越题名碑》和《明正统三年敕赐净明禅寺记碑》。综合来看,《明景泰四年西山净明禅寺兴造记碑》(图1、图2)十分重要,但是该碑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2021-02-02
- 论庐陵碑刻的现状及保护
343009)“碑刻是古人保存记忆的一种手法,是对纸质文献的重要补充。”[1]碑刻文献和纸质文献一样,都是我国传世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个物质载体。吉安古称“庐陵”,在现有2区10县1市的区域范围内,残存着不少碑刻,它们大都散落于现今各县区的博物馆及各个村落当中,散落面积广,碑帧数量多。这些碑文,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诸如历史事件及其重要乡贤人物事迹的记录,等等,为研究庐陵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关系等内容,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23
- 云南府昆明县为乞均水利以苏民困事碑考释
;沐庄;沐朝弼;碑刻嘉靖年间(1522~1565),因沐庄霸占水利,以致附近民田失时无收,石鼻里乡民联名状告沐府霸水欺民。沐府势大,直至隆庆六年(1572)才将纵容家人截源霸水的黔国公沐朝弼拘捕削爵,并在万历元年(1573)勒石铭记。此碑今已不存,仅存拓片。一、碑刻录文碑刻原存昆明马街小学内,碑刻材质不明,文革间碑石丢失,今仅存拓片,拓片藏于昆明市西山区文管所。今据拓片可知,碑身宽70厘米,高160厘米,20行,行68字,碑末有小字题名九行。[2]今录文校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2021-01-10
-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孙应鳌教育碑刻五种述评
陕西提学副使,有碑刻八种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中教育类碑刻五种,共十四石。这些碑刻完整地记录了孙应鳌在陕西传播心学、改造陕西学风的教育实践。文章考述了五种碑刻的内容,评价其教育思想价值,并指出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孙应鳌 碑刻 教育 心学中图分类号:K87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4-87-93孙应鳌(1527—1584),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镇)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歷陕西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4期2020-12-28
- 成武本孔子庙堂碑研究
王羲之;李世民;碑刻一、《孔子庙堂碑》书丹者虞世南(一)虞世南生平考虞世南生于公元558年,卒于638年。字伯施,太宗年间官至秘书监,受封为永兴县子,次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世亦尊称其为虞秘监、虞永兴。今浙江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初唐四家之一,优秀的政治家、书法家。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出生于东南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虞世南幼年时期历经困苦不幸成为孤儿被寄养在叔父家,等到弱冠之年便自号“伯施”,以纪念叔父及乡里的恩德。虞世南书法师承书圣王羲之的第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2020-12-09
- 清代河南乡规民约碑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清代;乡规民约;碑刻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0)10-0130-08历史上的乡规民约发轫于宋,推行于明清,清朝中期渐趋成熟。明清时期的乡规民约名目多为“乡规”“乡约”“村规”“条规”“民约”“规矩”等。它以稳固乡村社会秩序为目的,由官府倡导,乡民自行制定,共同遵守,并在执行上组织化、制度化。本文就清代河南乡规民约碑刻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作用予以探讨。一、乡规民约的制定清代中后期,社会结构日益发生变化,各种社
中州学刊 2020年10期2020-11-30
- 从碑刻文献考证武当抗战史
山田野考古发现的碑刻,结合史志文献记载,考证武当抗战历史。关键词:武当山;碑刻;文献;抗战本文通过对武当山抗战碑刻背景及其内容的解析,分析抗战碑刻蕴含的内涵,从中窥探战时国民心态、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以期从金石文献学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武当抗战研究。一、“武当”古地名的由来武当山最初的得名,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防范巴、庸等古族及秦国的入侵有关。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说:“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11-23
- 汉隶碑刻经典之作《尹宙碑》
于汉。东汉时期是碑刻的鼎盛时期,此时期保留下了许多碑刻作品,其中《尹宙碑》最为经典,是汉隶碑刻经典之作。该碑刻对于研究隶书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向楷书过渡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碑刻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主要就汉隶碑刻经典之作《尹宙碑》展开具体分析。关键词:汉隶;碑刻;经典;《尹宙碑》隶书初创于秦朝,在楷书没有出现以前,是公私合用的书体,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简化,逐渐趋于完美。秦隶的形体到底如何,因为历史久远,现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2020-09-28
- 梵净山碑刻的价值探析
多历史文物古迹。碑刻作为梵净山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数量多,所含信息也十分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梵净山碑刻不僅是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书法艺术的宝库。对于梵净山碑刻书法艺术遗产,我们不但要保护和利用好,更要传承好;梵净山碑刻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提升梵净山景区的文化含量,促进梵净山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梵净山碑刻还是记录梵净山社会历史状况和梵净山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梵净山的社会历史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
文存阅刊 2020年13期2020-09-26
- 文山地区“裁撤夫马”碑刻考略
令、晓谕等内容的碑刻。在这些碑刻资料中,有记载清光绪九年(1883年)云南省“裁撤夫马”碑刻,据文物普查登记资料和野外调查发现,文山境内目前发现关于“裁撤夫马”的碑刻有12通,内容为云南通省“裁撤夫马”晓谕和“夫马章程”,笔者从“裁撤夫马”碑刻文献的分布、類型、内容、现状、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文山地区;裁撤;夫马;碑刻引言据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在文山境内目前发现的关于“裁撤夫马”的碑刻有12通,内容为“裁撤夫马”晓谕和“夫马章程”。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在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2020-09-14
- 碑刻资料整理出版的现状与展望
林541004)碑刻之于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又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史学研究而论,碑刻资料是传世纸质资料的重要补充,不但有补史证史的作用,且可以开辟史学研究新领域。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古罗马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情况的重要史料,而大量的分散在民间的碑刻资料,虽绝大部分名不见经传,但对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却是重要的资料。以文字学研究而言,历代碑刻是研究文字发展流变中异写及地方性变体书写等的重要资料,一些碑刻又是研究俗字、方言的第一手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3-16
-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文献存藏现状及保护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文献调查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以摩崖、碑石为载体,具有难以移动的特征,故绝大多数碑刻存放于原地,实行分散管理。据相关资料显示,云南境内曾经有彝文、白文(汉字记白语)、傣文、藏文、满文、蒙文、东巴文(哥巴文)、阿拉伯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碑刻,[1]其存藏现状如何,目前没有相关记录。因此,笔者先后到8个地州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1 彝文碑刻文献调查彝文碑刻种类:摩崖、墓碑、源流碑、日历碑、功德碑、山界碑、山神碑等。彝文碑刻主要分布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1期2018-12-27
- 数字化时代大理州碑刻文献的整理策略
建筑上都留有诗词碑刻,其中不乏名人雅士作品,成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字的重要依据。然而这些碑刻文献历史悠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不少碑刻惨遭损毁,难以复原。结合地域文化探寻数字化时代大理州碑刻文献的整理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一、碑刻文献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碑刻文献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技术应用、图文处理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对于碑刻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碑刻文献蕴含的文化属性众所周知,通过碑刻文献信息的整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2017-01-28
-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超+齐鲁书社汉代碑刻,泛指中国古代两汉时期遗存下来的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的统称。这些碑刻,也基本上包含了两汉时期官方与民间所镌刻勒印于石质材料的图文资料。因而,汉代碑刻所记载的图文资料,对于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状况、经济社会情况、风土人情,甚至是个人的生卒事迹,都提供了较为原始而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齐鲁书社出版的刘海宇博士《山东汉代碑刻研究》一书,基于山东区域现存的石刻原件或者石刻拓本为研究对象,探究碑刻的开凿年代、方寸形制、存放地址等,以此来准
全国新书目 2016年6期2016-07-11
- 河南省碑刻文化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73000]对于碑刻,大家都不陌生,《说文解字》云:“碑,竖石也。从石,卑声。”西汉以前的石刻文字都称“刻石”,形制不固定。清代以后,碑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碑刻就是立在墓前带有文字的石刻,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其实含有文字的石刻都可以称作是碑刻。它是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涵盖了历史、书法、文学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要想尽办法来保护它、爱护它。河南省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