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在武当山下周府庵建立,为抗战培育了大批基层政治军事骨干,广大武当民众以巨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碑刻,结合史志文献记载,考证武当抗战历史。
关键词:武当山;碑刻;文献;抗战
本文通过对武当山抗战碑刻背景及其内容的解析,分析抗战碑刻蕴含的内涵,从中窥探战时国民心态、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以期从金石文献学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武当抗战研究。
一、“武当”古地名的由来
武当山最初的得名,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防范巴、庸等古族及秦国的入侵有关。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说:“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之曰武当”明· 王佐《大岳太和山志》载:“大岳,周围八百里,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或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又名太和、大岳、名仙室。”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当山
抗战时期,第五战区青年干部训练团(后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在湖北武当山周府庵创建。自1939年到1943年,第八分校共毕业学员6872人。第八分校培育的军事政治人才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5年9月日寇投降后,在周府庵驻扎了半年的五战区司令部撤往郑州,改为郑州绥靖区司令部。
三、武当碑刻与抗战
据文献记载,抗日将领李宗仁、白崇禧、薛岳、陈诚、刘峙、张自忠等都登临过武当山。一大批爱国人士,如胡绳、姚雪垠、藏克家等也云集此地。到访过武当山的抗日将领留下了警句、诗词、颂语被刻制成石碑,保存在武当宫观里。
(一)《李司令长官颂词碑》
1. 碑刻内容
民纪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月七日,芦沟事变,倭寇东进,我李公德邻,自桂奉召北上,任第五战区司令官,转战于鲁、皖、鄂各省,迭破强敌,功垂宇内。桂民众,缅怀元戎,为国勤劳,爰派绍耿等,敬献“党国长城”四字锦旗,并赋诵词一首。谨将颂词勒石武当,期与名山共垂不朽云:
蠢尔倭寇,突据辽阳,白山黑水,竟沦辄荒。赫云李公,矢志救亡;焦土抗战,首扬主张。卢沟难作,奉召北上;立振军威,挞伐跳梁。藩疆重寄,鼎镇徐方。指挥若定,刃发毫芒。军民益奋,国力弥强;台城一战,我武维扬。襟带江汉,再次荆襄,势成犄角,险设严疆。边侦边诱,寇来洋洋,蹇之随枣,网获贪狼。出奇制胜,丑虏莫防,复生李恕,功盖兴唐。中流砥柱,民族之光,完成革命,永固金汤。
广西各界慰问出征将士代表团团长黄绍耿,副团长李先华,团员:陈君威、廖建军、朱荣彬、廖锋萍、唐秉乾、譚慧君、古材型、李歌坦、蒋作口、谢丈昭、陈明、唐叙辉、纽克仑。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十一月,第五战区粮食管理处储备科科长石维琼敬隶。
2. 碑刻文献解读
碑文为竖式六字,阴刻隶书,内容清晰可辨。碑身通高4.52米,宽1.3米,厚0.3米。碑石现存于武当山朝天宫右侧。碑文内容为广西省各界慰问五战区的代表团颂扬李宗仁司令矢志救亡、抗战御敌、守护疆土、为民族争光的事迹。
(二)《陆军一级上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公宗仁纪念碑》
1. 碑刻内容
慨自倭奴入寇蹄交中土,东北奥壤圯裂维沦,李公将军德邻默察祸机,经营粤西部,勒教训用备御侮已非一日,迨廿六年秋七月,卢沟桥变口口,中央决定抗战大计,命将出师口征周旋,爰命李公奖率精锐北向专征,陈兵徐、鲁、台庄、临沂口口口,口转镇荆襄大捷,随枣劲口口风中外口口口苏口口口省凡话口口口口悉资保鄣口南等代表口口口举至酆劳军趋谒行辕献旃致敬,因思口口口口口口口雄口鄂北李上将军驻节其间,力图完成抗战大业,功绩行与是山,比隆媲美口口口口,其盛开祭词以诵也。颂曰:
巍峨武当,锡名大岳;雄踞荆襄,日星磅礴。多难登临,试时卫霍;旷代人豪,盛运斯作。桓桓将军,资禀神智;挺生桂林,实为国瑞。始经粤西,恢宏郅治;纬武经文,长才小试。时遘阳九,倭寇逞兵;毒被八表,窥我神京。爰整精锐,请命北征;誓逐倭虏,尽复名城。师次徐州,镇守冲要;敌集大军,分路围绕。公运画筹,侧击敌寇;奏捷鲁南,勋高廊庙。继征襄樊,会战随枣;叠破凶顽,风驰电扫。抚我皖民,功同再造;望展维扬,踏平三岛。为国复仇,聿伸天讨;饮马扶桑,金汤永保。岩蛲天柱,武当之柄;高插云霄,万流仰镜。颂我山河,预祝功成!
安徽省各界慰劳出征将士代表团团长陈献南、副团长万石钧、团员:李雪坦、李光煦、张亚领、方应潮、胡权、蔡文馨、关镜清、陈允可、张敬重、徐宝榕敬立。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孟夏月上瀚。
第五战区兵站总监部秘书江右、丰城、万剑民拜书。
2. 碑刻文献解读
碑文为阴刻正书,合计14行,行满40字。碑高1.96米,宽0.825米,厚0.125米。碑文内容是安徽省各界慰劳出征将士代表团颂扬李宗仁将军经营粤西、出师北征、转战徐鲁、荆襄大捷、会战随枣、抚爱皖民、驱逐倭虏的事迹。李宗仁积极主张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武当训练记》
1. 碑刻内容
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武当训练记。南阳石匠马篆乾刻。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月七日,倭寇袭我平津,继攻上海。吾国为神圣之民族自卫计,八月十三日展开全面抗战,迄今已两易寒暑矣!忠勇军民前赴后继,与敌相持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间,土地虽陷,精神益振,一心一德,愈战愈强,此其故何耶?日:非训练之力不及此。昔人以生聚教训,雪耻复仇,吾国之能抗战至今者,庐山创其基,峨嵋、珞珈继其后,均收研精蓄锐之功。本战区各军师自徐淮、武汉诸役后,训练补充亟待进行。
今年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团长蒋公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副团长李公德邻,本建军教战之旨,调命任民掌教育,延任各方面才智之士佐其事。集全战区各军师中下级官佐数千人,于武当山下之周府庵,分期训练,启其智慧,振其精神,教其学术,练其体力,遂次结业,各回其军。未几而随枣会战,歼倭寇于大洪桐柏间,同学中之战死者甚多,惜未能详其姓氏也。呜呼!耻教战求杀敌也,四郊多垒耻何如之,干团成立中又阅月矣。中央以其尚有所成也,一切规模宜加拓充焉。且为统一全国军事教育计,决议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此后人才荟萃,乐育益宏,名义虽殊,精神不变,行见桓桓多士具为千城,则抗战建国完成之日,河山无恙,风景依然,岂特吾辈忠忱可告无罪于国人!亦不至遗羞名山,玷辱林壑也。兹以干团行将改校,爰书其事于壁,并附各主干官佐姓名,以为他日战史之考证。
空军中将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参谋长兼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张任民撰并书。陆军少将教育处长张寿宁、陆军少将办公厅主任梁寿笙、同中将政治部主任韦永成、同少将政治部副主任李冠英、陆军步兵上校总务处长周骢、二等军需正经理科长杨昶昌、二等军医正医务主任刘定汉、同中校秘书万剑民、上校大队长江余生、周仪、张敬,讲师刘汉川、孟宪章,上校军事教官郭慕周、邵士恩、殷志诚、王赫然,上校政治教官刘士随、郝惊涛、许大川、张鸿斩、佟子员等各官佐二百余人同立。
2. 碑刻文献解读
该摩崖位于南岩宫崇福岩上,摩崖高2.4米,宽2.12米,正书阴刻,共24行,每行30字。内容主要记述了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军民同仇敌忾,与敌英勇抗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驻襄樊,1939年6月又撤至老河口,鄂西北成为抗战的重要后方。1939年夏,蒋介石以扩大干部训练团范围、统一军事训机构的名义,将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武当山老营文物库房内存放有“中央陆军学校第八分校学生总队总队部”竖式匾额,该队前身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初建于1939年春,1940年4月底结束,5月5日正式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设置了总队。
(四)《我武维扬碑》
1. 碑刻内容
我武维扬
题注:革命军兴口追随最高统帅蒋公转战南北,戡平内乱,周览名山大川,恒以未登元岳为憾。兹值奉命捍御外侮,得便亲临绝顶,适捷报传来,倭寇屈服,天柱峰俨若。
受降城喜我武之维扬,增名山之彩色,爰题碑以蒜纪念。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中瀚刘峙
2. 碑刻文献解读
该石碑被镶嵌在武当山天柱峰灵官殿旁的石壁中,碑高1.57米 、宽0.7米、厚0.095米。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2月,刘峙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8月15日下午,正在武当山观光的刘峙接到秘书电报,内容为“日本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盟国。”是时随行道众无比欢欣,应众人之邀,题写了“我武维扬”四字,表达了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李宗仁“整军经武”碑》
1. 碑刻内容
整军经武
右书“民国二十八年”
左书“李宗仁题”
2. 碑刻文献解读
该碑保存在金顶小道场古铜殿下面的岩壁上。“整军经武”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后用以称整顿军备,致力武事。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将军曾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亲临武当山主持了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第一期学生队、第二期学员队毕业典礼,并偕同广西各界慰问团首次登临武当山,在金顶天柱峰亲笔撰写了“整军经武”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浑雄,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抗战决心。
武当抗战碑刻文献具有传统碑刻文献的价值外,对于佐证或补充正史、完善史料结构、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挖掘的宝贵资源。因此,亟须通过拓印收集、辨析整理、出版传播等方式,来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
作者简介
邵文涛(1985—),男,汉族,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献学、图书馆学。
参考文献
[1] 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
[2] 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A].张继禹.中华道藏:第48册[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 陶真典,范学锋.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278.
[4] 胡晶.抗戰时期的武当山陆军军官第八分校[J].档案记忆,2016(04):39-40.
[5] 朱江.武当抗战记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201.
[6] 邢杰.武当山区:鄂西北抗战的“小延安”[J].档案记忆,2018(07):36-39.
[7] 孟宪杰.略述武当山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J].武当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12.
[8] 王洪军.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校在武当山区活动述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13.
[9] 赵本新.武当一绝[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124.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武当匾额中的廉洁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YLJ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