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规
- 清代部费陋规及其根源探析
30108)官场陋规这一吏治痼疾在清代尤为突出。中央有部费,布政司、按察司有司费,巡抚衙门有院费,道台衙门有道费,知府衙门有府费……公务办理中几乎无事不费,给国家治理带来极大挑战。清政府通过庞大的国家机器和官僚集团实现统治职能,随着皇权不断削弱,制度缺陷逐步显现,表现为治理能力不足、政策难以施行、行政效率低下、贪腐大行其道等症结。因此,寻求清朝部费陋规的治理之道,需对其产生和依存的制度根源进行深入探析。一、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清初康熙和雍正朝分别设立南书房及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9
- 由白居易《让绢状》想到的
的是,清代诸多“陋规”如别敬、冰敬、炭敬、节敬、文敬等等,几乎成了官场灰色收入的常态。康熙五十六年,江西巡抚白潢按要求在奏折中向皇帝禀报自己每年有五项“陋规”收入:一、节礼五万两;二、漕规四千两;三、关规两千四百两;四、盐规一万两;五、钱粮平头银八千两,总数达七万四千四百两。顺治、康熙时代的吏科给事中林起龙曾这样概括一个州县官员“应该”敬送的礼金:“参谒上司,则备见面礼;凡遇时节,则备节礼;生辰喜庆,则备贺礼;题授保荐,则备谢礼;升转去任,则备别礼。”当然
检察风云 2022年23期2022-12-09
- 从清代诉讼费用实况看“讼费高昂”话语的主客观意涵
见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载《安徽史学》2009年第2期,第98-106 页;郑小春:《从徽州讼费账单看清代基层司法的陋规与潜规则》,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第152-160页;阿风:《明清徽州诉讼文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65-177页;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285页;赵娓妮:《审断与矜恤:以晚清南部县婚姻类案件为中心》
法学 2022年5期2022-11-23
- 清朝哪里的官最难做
多数,能拿到多少陋规(即灰色收入),成了衡量一个职务好坏的重要标准。不过,陋规不是到自己手里就算完了,事实上大部分陋规都用于打点关系,送给了上司,一级送一级,该送多少礼在私底下都有不可逾越的规矩,这是在清朝做官万万不可少的。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数一数二的省份,豪绅遍地,物价也随之居高不下,连普通百姓的排场都十分大,那官员更要追求穷奢极欲,因此官僚之间的打点、送礼费用标准也就高于别处。难怪都说广东的官难做,因为需要的银子远比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要多。为了必要的应酬交
领导文萃 2022年2期2022-02-07
- 清代部费陋规来源初探
30108)官场陋规古已有之。随着官僚政治的不断发展,逐步从人情馈赠演变为办理公务时不得不遵循的潜在规矩,暴露出贿赂的本质。在俸禄普遍偏低的明清时期,陋规费用是官吏的一项重要收入补充,上下往来间馈送规费成为官场的默认成规。“在外文武官员,尚有因循陋习,借名令节生辰,剥削兵民,馈送督抚提镇司道等官,复苛索属员,馈送在京部院大臣、科道等官,在京官员亦交馈送”[1]。上级官吏所得陋规规费,表面上来自下级官员馈送,但他们不会自己掏腰包,规费从地方州县到督抚再到中央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2-01-01
- 清代名幕汪辉祖驭吏思想研究
支撑,在此情况下陋规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存在。然而,陋规也滋生了数种几近非法的行为,与贿赂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印官初到,书吏之有仓库职事者,间有馈献陋规。若辈非素封,其所馈献,大率挪用钱粮。一经交纳,玩官于股掌之上矣。无论不能觉其弊也,觉之亦必为所挟持,不敢据实究办。”[9]271汪辉祖分析,州县官受贿后果有二。其一,“偶一失检,墨声四播。盖家人吏役皆甚乐官之不洁,可缘以为奸。”[10]299其二,“其行贿者,又好虚张其数”。[10]299贿金经过吏役的层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31
- 清朝哪里的官最难做?
多数,能拿到多少陋规(即灰色收入),成了衡量一个职务好坏的重要标准。不过,陋规不是到自己手里就算完了,事实上大部分陋规都用于打点关系,送给了上司,一级送一级,该送多少礼在私底下都有不可逾越的规矩,这是在清朝做官万万不可少的。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数一数二的省份,豪绅遍地,物价也随之居高不下,连普通百姓的排场都十分大,那官员更要追求穷奢极欲,因此官僚之间的打点、送礼费用标准也就高于别处。难怪都说广东的官难做,因为需要的银子远比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要多。为了必要的应酬交
廉政瞭望 2021年17期2021-10-22
- 清朝哪里的官最难做?
多数,能拿到多少陋规(即灰色收入),成了衡量一个职务好坏的重要标准。不过,陋规不是到自己手里就算完了,事实上大部分陋规都用于打点关系,送给了上司,一级送一级,该送多少礼在私底下都有不可逾越的规矩,这是在清朝做官万万不可少的。明清时期的地方政务,无非就是“钱粮”与“刑名”两件事,朝廷判断地方官优劣与否的标准,就是看这两件事做得如何。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数一数二的省份,豪绅遍地,物价也随之居高不下,连普通百姓的排场都十分大,那官员更要追求穷奢极欲,因此官僚之间的打
廉政瞭望 2021年9期2021-10-15
- 古代百姓穿什么住什么,皇帝说了算
皇权阶层制定的“陋规”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战国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们认为,不受权力控制的私营工商业是破坏自然经济、威胁“国本”的大敌,因此中国多数朝代都对商人阶层设置了歧视性规定。西汉“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晋代为了侮辱商人,让他们“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因为权力笼罩一切,所以通过权力,很容易获得巨额财富。因此在传统社会,人们对纯粹的商业经营、经济投资兴趣不大,而对政治投机、权力经营十分投入。战国时期的商人吕不韦是中国式权力投资学的开创者,他认为耕田之
廉政瞭望 2020年11期2020-12-31
- 从产销系统再探晚清闽茶对外贸易的由盛转衰
主导地位、交易“陋规”盛行、中间商制度的弊病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力求深刻解析为何洋行主导闽茶对外贸易产销系统导致晚清闽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洋行主导下的闽茶对外贸易产销系统1853年由于小刀会攻占上海,加之太平军攻占南京,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至巅峰,长江中下游诸省动荡不安,武夷茶通往上海和广州的茶叶商路均告梗阻。洋行只能转而南下福州寻求茶叶贸易的机会,美国旗昌洋行(Russell & Co.)率先派遣中国买办携巨资到武夷茶区采购茶叶,通过闽江水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3-11
- 反陋俗文化视域下中央苏区革命理论教育探析
受陋俗文化影响,陋规俗习严重。反陋俗文化本质上是解决农民问题,即解决农民能否参加革命和怎样参加革命、能否入党和怎样入党,事关革命大局的问题。中央苏区所处赣南、闽西地区是边远落后闭塞的丘陵山区,属于客家居住之地。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与之相伴的是小农意识、宗族观念十分浓厚,宗教迷信十分盛行、生活陋俗充斥,致使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和革命觉悟极其淡薄。中央苏区时,大力发展党员加强党组织建设,农民成分的党员占党员大多数,还有小部分的小资产阶级、小商人,甚至异己分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3-03
- 清代公务员薪酬大起底
的惯例,就统称为陋规,冰敬与炭敬也算是陋规的一部分。陋规既然是规,就说明其类似于一种制度在运作,并非随心所欲,但同时又被称为“陋”,也说明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东西上不得台面。但尽管如此,在清朝文官的待遇中又占据着重要部分,轻易无法废除,无论京官还是外官,都会遵循陋规,并且从中获利不少。随着时间推移,陋规渐渐化名为“办公经费”,不需要想办法私下授受,而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见诸奏牍报表。《剑桥中国晚清史》就指出,陋规在中国的广泛存在,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预算,必须依
法人 2019年12期2019-12-27
- 左宗棠拒交“陛见关节费”
林清朝官场有许多陋规,比如馈赠别敬,地方官员给某些关系紧密的京官派送银两,就是潜规则下你情我愿的利益输送。别敬的名目有许多种,夏天打红包叫冰敬,冬天打红包叫炭敬,给大官夫人、如夫人打红包叫妆敬。地方官员给某些京官馈赠别敬,旨在联络感情,互通声气。倘若官员获准觐见皇上,还得恭送一笔数额不菲的“陛见关节费”,打点到位之后,主事太监才会放行,否则入宫的官员连风都摸不着,更不知门朝哪边开。左宗棠官居督抚二十余年,心高气傲,但他为应付官场陋规,亦无法免俗,炭敬从未间
华声 2019年10期2019-12-04
- 耗羡归公与清代两淮“盐义仓”制度的成立
程中的沿途官员的陋规索需也十分巨大,进一步加重了盐商的负担,加重成本、影响销售。盐商寄望于返程运输粮食的赈济效果,希图皇帝能够取消地方官无度的陋规索需。耗羡归公后,雍正帝革除了沿途地方官的过度陋规、浮课。虽然盐商获得了更多利益,但是归公后的耗羡之外,盐商仍然不敢不向各地衙门缴纳部分已经被革除的额外陋规。为了避免官员收受额外陋规,雍正帝和盐政当局建立盐义仓,将这笔额外陋规直接用于赈济和服务河道疏浚。这种盐义仓制度是既有的盐商缴纳赈灾疏浚经费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9年11期2019-12-02
- 清朝的陋规
林清朝官场有许多陋规,比如馈赠别敬,地方官员给某些关系紧密的京官派送银两,就是潜规则下你情我愿的利益输送。别敬的名目有许多种,夏天打红包叫冰敬,冬天打红包叫炭敬,给大官夫人、如夫人打红包叫妆敬。地方官员给某些京官馈赠别敬,旨在联络感情,互通声气。倘若官员获准觐见皇上,还得恭送一笔数额不菲的陛见关节费,打点到位之后,主事太监才会放行,否则入宫的官员连风都摸不着,更不知门朝哪边开。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在军费极端拮据的情况下,曾国藩汇寄银两给湘籍京官,以为馈岁之资
杂文月刊 2019年14期2019-11-13
- 低头拉车,抬头看天
”,发现了可笑的陋规与积习,于是转而学医,要拯救国人肉体。在又一次苦学后,他认识到国人精神的麻木性与劣根性,于是又一次决然转变,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以笔为刀,批判和揭露了无数丑恶的嘴脸。如果当初鲁迅只是低头“拉车”,中国可能会多一个工程师,却少了一把照亮未来的火炬。“看天”,是对自我的反省。蒙了眼的驴,一生前行,一生努力,结果只是走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原地打转。中国共产党在砥砺前行时,毛泽东同志是懂得“看天”的,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总因他认真分析国内外
中学时代 2019年11期2019-11-13
- 清朝的陋规
林清朝官场有许多陋规,比如馈赠别敬,地方官员给某些关系紧密的京官派送银两,就是潜规则下你情我愿的利益输送。别敬的名目有许多种,夏天打红包叫冰敬,冬天打红包叫炭敬,给大官夫人、如夫人打红包叫妆敬。地方官员给某些京官馈赠别敬,旨在联络感情,互通声气。倘若官员获准觐见皇上,还得恭送一笔数额不菲的陛见关节费,打点到位之后,主事太监才会放行,否则入宫的官员连风都摸不着,更不知门朝哪边开。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在军费极端拮据的情况下,曾国藩汇寄银两给湘籍京官,以为馈岁之资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7期2019-11-09
- “中兴名臣”裁撤陋规
吏治的核心是整顿陋规。于是他建议道光从陋规这个问题抓起。可惜,道光不是雍正那样的大有为之君,道光时的大臣们也罕少雍正时期那样的能臣,道光时期,“人才消磨已尽”,剩下的绝大多数已经是能力严重退化只知维护自身利益的庸臣。道光皇帝的这道圣旨发下,大清官场一下子炸了锅。大臣们激烈反对,不断上奏,给刚上台的皇帝杀了个下马威。气势汹汹的反对把道光皇帝一下子吓倒了。他本来是一个没什么主意的人,现在一看大臣们异口同声说此事不可行,那显然是不可行了。所以他后来回忆说:“据汤
清风 2019年1期2019-04-20
- 道光朝陋规整顿与朝政困局探微
——以道光末年晋抚王兆琛复设陋规案为中心
商呈送巡抚衙门的陋规,其后不久,吴其濬卸任,新任巡抚王兆琛因办公经费不敷,恢复被裁陋规。道光二十九年,王兆琛因复设陋规案曝光,被革职遣戍新疆。案件所涉陋规问题实为贯穿有清一代吏治整顿的重要内容。所谓陋规,系指官员所得灰色收入,其性质介于“半公半私”之间。一方面,相沿收受、数额固定的陋规为官员弥补公务开支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陋规既不合法,且存在被蠹吏滥收、滥用等情况。特别是晚清以降,芜杂泛滥的陋规成为吏治日益窳败的显著表征,亦成为清政府丧失民心的重要原因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1-04
- 论康熙朝以来清代的陋规问题
的出现就是因为“陋规”的存在[1]。清代陋规的种类复杂多样,形态各异。无论是官员收取礼费,还是办公榨取百姓都是极为常见的,就连皇帝亦认为“身为大臣,寻常日用岂能一无所费?若必分毫取给于家中,势亦有所不能[2]。”这种状况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变得“民间相安已久,亦不复觉其为陋规矣[3]。”陋规中如中央的部费,军机处等机构的规费,民间诉讼的例费等都属于有特定来源,特定用处的陋规,因而在研究中更加需要注意其特殊性。陋规是清王朝体制发展的衍生物,其研究重点与当时的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2018-04-01
- “晋抚遣戍案”与道光末年盐务、吏治之困局
束,故对官吏需索陋规等行为不得不曲意顺从。尤其是,若因赔累希望告退时需经地方政府批准,且河东实行“举报充商”制度,退出者推举顶替人员,而后者若非官方特准则必须接充盐商。在因盐业亏损导致旧商“只图脱身”、新举富户“多方规避”的情况下,[1]地方政府的盐政权力遂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晋抚遣戍案历经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两年,牵涉道光朝后期梁萼涵、吴其濬、王兆琛前后三任山西巡抚,系由“梁萼涵受民人讹索”“御史参奏王兆琛复设陋规”“道光帝褒奖梁萼涵、吴其濬”等多个环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01
- 清官刀下的冤魂
法与非法之间的“陋规”方式取得财政收入。朝廷对陋规收费的容许及制度上缺乏约束,那么陋规收费几乎都由州县官员掌控,人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合理地、有节制地收取。如果政治清明、官吏清廉,民众的负担相对较轻;如果吏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众就会不堪重负,从而激起民愤、民变。其实,陆名扬式人物的存在,有利于化解上述矛盾。如果容忍陆名扬代表民众与官府博弈,双方形成协商对话的机制,是可以找到兼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让彼此各得其所、相安无事。但大部分旧式官僚是不屑于与民众平等协商
今日文摘 2017年24期2017-12-26
- 曾氏家族财富管理案例研究(三)
代督抚收入结构的陋规收入和礼金收入名目繁多(详见附录一)。为应对公费开支的赤字,曾国藩也利用陋规建立自己的小金库,据统计,曾国藩共有两淮盐运司的“缉私经费”以及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公费”等为数不多的几笔陋规收入,数目不详。此外,在礼金方面,曾国藩也有明确的规定,以两例为证。一是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派人将家眷从湖南接到安徽,按惯例,驻在安庆的庐州知府唐景皋给曾国藩送去了大批家居日用之物,从家具到被褥,林林总总,几乎无所不有。但曾国藩却只收下了七领
投资与合作 2017年10期2017-11-27
- 加剧清朝灭亡的陋规制度
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以现在用语来说,好像我们大家所称的黑市。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政府只要求税收机关向国库缴纳定额的税款。主持税收的官吏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借口和理由,在正规赋税之外加征各种规费。这样一来,如果有一两银子到了国库,至少也另有一两银子成了陋规金。在清朝末年,“漏”入私人腰包的
中外书摘 2017年8期2017-08-14
- 从“别敬”看晚清“官场规则”及对国家影响
。关键词:清朝;陋规;别敬;官僚集团;利益共同体纵观清朝历史,官场腐败贯穿始终,这有清朝自身的历史特殊性,在早期的康熙、雍正时期,虽然严厉惩治腐败并在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来提高官员收入,但官场贪腐之风却无法遏制,本文以“别敬”为例,阐述清朝的“官场规则”对官员所具有的强制力和对国家所具有的约束力的原因。定义:本文中“官场规则”一词是指官僚系统多数成员默认并遵守的不成文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已经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表现是官员之间以财务往来来达
北方文学 2017年17期2017-07-31
- 在官,俸金外皆赃也
的是,清代诸多“陋规”如别敬、冰敬、炭敬、节敬、文敬等等,形成了官场灰色收入的常态。康熙五十六年,江西巡抚白潢按要求在奏折中向皇帝禀报自己每年有五项“陋规”收入:一、节礼五万两;二、漕规四千两;三、关规两千四百两;四、盐规一万两;五、钱粮平头银八千两,总数达七万四千四百两。顺治、康熙时代的吏科给事中林起龙曾这样概括一个州县官员所需敬送的礼金:“参谒上司,则备见面礼;凡遇时节,则备节礼;生辰喜庆,则备贺礼;题授保荐,则备谢礼;升转去任,则备别礼。”连以清官著
检察风云 2017年13期2017-07-08
- 从“别敬”看晚清“官场规则”及对国家影响
。关键词:清朝;陋规;别敬;官僚集团;利益共同体纵观清朝历史,官场腐败贯穿始终,这有清朝自身的历史特殊性,在早期的康熙、雍正时期,虽然严厉惩治腐败并在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来提高官员收入,但官场贪腐之风却无法遏制,本文以“别敬”为例,阐述清朝的“官场规则”对官员所具有的强制力和对国家所具有的约束力的原因。定义:本文中“官场规则”一词是指官僚系统多数成员默认并遵守的不成文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已经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表现是官员之间以财务往来来达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6期2017-06-19
- 海瑞升迁
就宣布所有衙门的陋规一概废除。所谓陋规,也就是灰色收入。贪官们迅速反击,通通请假罢工,县衙陷于瘫痪。但在海瑞的管理下,工作一切如常。无奈之下,淳安官员借鉴了南平的做法,于是海瑞被提拔为嘉兴府通判。嘉兴府的官员不干了,他们开始了行动,务必把海瑞赶走。海瑞又被调到江西任兴国知县。海瑞在兴国继续反腐,一干豪强苦不堪言,也开始为海瑞跑官,不久海瑞进入朝廷,担任户部主事。这哭笑不得的荒唐背后,其实是清廉的力量。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12期2017-04-06
- 宋代公使钱的陋规化演变及其启示
0)宋代公使钱的陋规化演变及其启示陈显川(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陋规是中国古代官场上十分普遍的贪腐现象,尽管其在名义上界于合法与非法之间,但是在本质和危害上与贪污贿赂并无二致。宋代的传馈陋规渊源于公使钱,而公使钱原本是为了防止官吏苛派百姓的制度,但因制度的异化和执行的松散,变成了传馈陋规的款项来源。原本防止官员腐败的制度设计最后演变成为贪贿的体制来源,这提示我们在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不仅要加强制度体系的建立,还要重视“边缘”地
廉政文化研究 2017年2期2017-03-10
- 污吏毁了大明王朝
的,他们索取各种陋规:代人书写状子后盖戳的有戳记费;行状要预先登记有挂号费;传递状子有传呈费;准于审理后取保候审的有取保费;馆吏送稿有纸笔费;结案有出结费;请求调解和息有和息费。此外,状子递上去后,长官数日不批,便要索取买批费;状子批后,数日不出传票,要索取出票费;传票出后数日不开堂审理,便要索取升堂费;审讯时要索取坐堂费;将结案时要索取衙门费……对于这名目繁多的种种陋规,长官虽然知道,但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他们鱼肉百姓。因为官府办公费和长官收入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清代嘉庆朝徐松案发微
出清代教育方面的陋规;三是清廷对此案的审理反映了清代对官员职务犯罪的惩处。但徐松虽被谪戍伊犁,却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以自己的学识应用于边疆史地的考察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清代;嘉庆朝;徐松案一、关于徐松案之原委徐松(1781—1848),字星伯,清直隶大兴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十五年简湖南学政,“坐事戍伊犁”。正是由于被谪戍伊犁,才使徐松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学者。除了世所推崇的《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以外,还有《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西夏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7
- 左宗棠曾国藩怎样对待潜规则
规则表现于诸多“陋规”。据统计,清咸丰年间的陋规举其大者有节寿礼、程仪、卯规、别敬、秋审部费、晋升部费、门生礼、浮收、勒折、签子钱等。陋规的大量存在导致吏治腐败、政权不稳。雍正着意改革,对官员实行薪俸补贴的“养廉银”制度,但阻力极大。雍正朝后,陋规故态复萌。乾隆年间,养廉银依旧,而陋规红包死灰复燃。道光帝继位之初,接受军机大臣英和的建议,试图清理陋规,整顿吏治,因遭到朝野内外的强烈反对而作罢,结果是“政治堕坏,民生穷蹙”,问题更加严重了,民变四起,社会剧烈
清风 2016年6期2016-10-24
- 中央集权制下地方县级政府的实际运作
——“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之二十二
具体运作中,各种陋规横行,县官作为地方权力的化身,负责县级政府的所有职能,对地方百姓生杀予夺,成为“灭门的知县”。所以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央对县级政府的放权过度、约束不足,难以对县级政府和县官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制约。上述两种观点看似截然相对,却在不同侧面反映了县级政府的实际运行状况,它们的特点突出表现为:第一,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约束的规章制度繁杂严苛,且条文僵化、强求一致,不给地方官员根据本地情况自主决策的空间;而在行政架构上呈现出典型的
中国发展观察 2016年5期2016-07-22
- 稳定基层,从稳定干部开始
捞钱,于是各种“陋规”横向,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陋规”所得在从自州县官往下的各类人等中分配。结果造成了无官不贪,无吏不贪的局面。唯一例外是师爷。师爷收入高,阳光收入不但够养家糊口,还能有点积蓄,所以不参与“陋规”,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前些年有过一部电视剧《绍兴师爷》,把师爷表现得非常高大上,虽有夸张,但不无基础。清代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制度?初衷大概是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低,财政支出的压力就小,税负就低。可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南风窗 2016年14期2016-07-11
- 光绪得罪太监
负他。清宫有一个陋规,百官有贡品进献,先要塞给太监“宫门费”,否则的话就不予放行。或者虽让进贡者入宫,但悄悄地设计陷害,给你个“欺上”的罪名。光绪帝在瀛台闲着无聊,有一天亲自做了一盒精美的点心,派人送给慈禧太后。慈禧宮中的太监向送点心的人索取“宫门费”,结果没有要到,便恼羞成怒,坚决不让送点心的人进宫。此人只能回到瀛台,原原本本向光绪帝作了汇报。光绪帝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端着点心,亲自送到慈禧宫中。当走到慈禧寝室门外时,侍候慈禧的太监把点心接了过去。这个太
爱你·心灵读本 2016年5期2016-07-06
- 曾国藩为什么叫停改革?
到。果能革除衙门陋规,自筹办公经费,整顿官场作风,当然再好不过。现在安庆和江宁二府也是这么做的,之所以没有在所属单位和地区推广实行,是因为办公经费太难筹集。至于要我奏请朝廷,将其定为永久章程,则完全没有必要。一旦定为永久章程,让全国一体遵行,原来属于法定外收入的陋规进帐,就会光明正大地成为分内应得之款,而一些不肖之徒依然会四下伸手索取不正当收入。雍正五年(1727)实行财税制度改革、建立高薪养廉制度之初,固然永远禁止了地方官吏乱征滥征附加税行为,但时过境迁
杂文月刊 2016年4期2016-02-11
- 明朝污吏之害
,常见的有“索取陋规(潜规则费用)”,例如代人书写状子后盖戳的有戳记费;行状要预先登记有挂号费;传递状子有传呈费;准于审理后取保候审的有取保费;馆吏送稿有纸笔费;结案也有出结费;请求调解和息也有和息费……此外,状子递上去后,长官数日不批,便要索取买批费;状子批后,数日不出传票,便要索取出票费;传票出后数日不开堂审理,便要索取升堂费;审讯时要索取坐堂费;将结案时要索取衙门费……对于这名目繁多的种种陋规,长官虽然知道,但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他们鱼肉百
清风 2015年7期2015-12-06
- 光绪得罪太监
负他。清宫有一个陋规,百官有贡品进献,先要塞给太监“宫门费”,否则的话就不予放行。或者虽让进贡者入宫,但悄悄地设计陷害,给你个“欺上”的罪名。光绪帝在瀛台闲着无聊,有一天亲自做了一盒精美的点心,派人送给慈禧太后。慈禧宫中的太监向送点心的人索取“宫门费”,结果没有要到,便恼羞成怒,坚决不让送点心的人进宫。此人只能回到瀛台,原原本本向光绪帝作了汇报。光绪帝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端着点心,亲自送到慈禧宫中。当走到慈禧寝室门外时,侍候慈禧的太监把点心接了过去。这个太
爱你 2015年9期2015-11-15
- 光绪幽禁做点心
负他。清宫有一个陋规,百官有贡品进献,先要塞给太监“宫门费”,否则就不予放行,或者虽让进贡者入宫,但悄悄地设计陷害,给你个“欺上”的罪名。光绪帝在瀛台闲着无聊,有一天亲自做了一盒精美的点心,派人送给慈禧太后。慈禧宫中的太监向送点心的人索取“宫门费”,结果没有要到,便恼羞成怒,坚决不让点心送进宫。此人只能回到瀛台,原原本本向光绪帝作了汇报。光绪帝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端着点心,亲自送到慈禧宫中。当走到慈禧寝室门外时,侍候慈禧的太监把点心接了过去。这个太监在启帘
晚报文萃 2015年6期2015-08-12
- 乾隆朝对高官腐败的惩治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陋规的存在。所谓陋规,就是地方沿用已久的不成文的规定。说白了就是法律的盲区。乾隆时期陋规的大量存在,使得许多官员把陋规当作贪污的护身符。他们利用陋规,公然贪污受贿,当东窗事发时,就千方百计把问题推到陋规上,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就造成了法律的执行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1](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2]《清高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清朝通志选举略》,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东方睡狮”考辨
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去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正当的收入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
杂文选刊 2015年5期2015-05-14
- 从禁革碑刻看清代中后期地方政府的陋规问题
——以广西容县为例
中后期地方政府的陋规问题 ——以广西容县为例□于少波(玉林市博物馆 ,广西 玉林 537000)陋规问题在清代社会长期存在,虽久经革除,但却反而愈演愈烈。特别是到清代中后期,由于统治者政策失误等因素的作用,造成地方政府存在的陋规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重,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极为明显。容县真武阁公园内现存的四块清代中后期禁革碑刻作为对这一时段地方政府陋规问题的完整记录,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研究资料。陋规;地方政府;容县;碑刻陋规问题是清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2-14
- 中国衙门的组织形态
——读《帝国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衙门》
有有两种,一种是陋规常例,这些收入都是被官民之间所承认的,还有一种就是真正贪赃枉法的收入,如果书吏的行为影响到了县官的治理和政绩,县官就不会坐视不理。其实州县长官和书吏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猫鼠关系,县官既要靠书吏办事,又要时刻提防书吏捣乱。其结果总是呈现一种均势共存的局面。组成外衙的第二类人物是“公人”。所谓“公人”就是官府的勤杂人员,又称作“衙役”“差役”等。衙役的主体有三种,即皂隶、捕快、民壮。在州县衙门里,长官开口,书吏听命写文件,而衙役们就要干些动手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4期2015-01-01
-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而形成了著名的“陋规”。“陋规”是清代各级官吏收纳或送出的一定钱物,这属于常行例规,为某事单独进行的贿赂并不算在内。“陋规”类似于潜规则,见不得光,但却长久存在于清代的官场中。以京官为例,他们常收的就有“冰敬”(夏天收)、“炭敬”(冬天收)、“别敬”(出京辞别收)等,地方官员所收的“陋规”名目就更加繁多。面对这种情况,不要说监察官员,就是皇帝也无可奈何,连康熙皇帝都承认,廉吏并非一分钱都不从民间索取,“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是好官”。由此可见,在
时事报告 2014年3期2014-07-27
- 清代总督的收支
的差额,催生了“陋规”,也就是下属各官员和衙门给他的“进贡”。从“陋规”这个“陋”字上,可以看出世人对这项收入的道德判断。人们认为“陋规”完全是贪腐的产物,并且都归入了官员的私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事实上,“陋规”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上级官员办公经费不够,不得不向下级收钱。(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公务员文萃 2013年7期2013-12-19
- 官场节礼实乃权力赎买
国官吏每年部费等陋规收入超过2000万两银子,而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不过是四千多万两,这意味着,书吏灰色收入的总额为国家财政的一半,这是非常吓人的社会成本和百姓负担。现在,官场上的送礼到底占财政收入多少,无从确查,但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落马官员贪污受贿的惊人数额中可见一斑。人们并不是不想取消官场上的人情消费,就如现在中央推出八项规定一样,清朝道光皇帝曾下诏清查官场上人情消费的陋规:“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
检察风云 2013年20期2013-07-12
- 浅谈清代陋规横行的原因
代泛滥,顾名思义陋规即丑陋的、鄙陋、不正当的规程,成为清代官场奉行的一个的规则,由此可见陋规正经历着从非法到半合法、从不可行到可行的过程,他作为当时政治体制的孽生物和补充物存在和发展着。陋规问题,是清代吏治一大弊政,因其深入清代州县官场,并成为州县官维护其地方治理的不二选择,他们充斥州县官、胥吏之间,成为清代官场的一个突出现象。州县陋规,简而言之就是州县官凭着各自权利向下的各种需索,就是向自己的上级机关和人员贡献礼物和现金,或者为资金和自己的部属谋取私利和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4期2012-08-15
-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州县因之添设陋规,私收鸦片烟土税,亦数倍于常赋”(郭嵩焘)。农民喜爱鸦片,因为“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种稻”,“鸦片之利,数倍于农。小民无知,孰不弃农而趋利乎?”(《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十六年九月壬午)。“种罂粟一亩所出,视农田数倍,力又复减省”(郭嵩焘)。 根据后世学者测算,一亩罂粟地大概能收获50两鸦片,1两鸦片约值大洋1元,1元大洋可以买40斤左右的大米,一亩鸦片就能换来2000斤大米。亩产千斤的粮田,到哪里去寻找呢?即使扣除了各种成本、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2012-05-26
- 沛县知县“云青天”
:“书差勿远迎,陋规概裁撤。”何谓陋规?即新官上任“张皇骚动”的迎候,还有公馆器具奢侈的添置。他要求:“署中应用家伙器具,俱宜朴质无华,稍可过得即罢,亦不可多办。”他说:“当少时见富宦之家,器具华饰一切玩好,颇生羡慕。自今视之,不独不喜,更觉厌恶。”为何?“陋规取于书役,即出于百姓,多一科派,即多一扰累。”原来他怕增加百姓负担。清初的吏治尚属清明,至晚清则极为腐败。云茂琦在晚清的乱世之中,能以“德性、名节”为念,而有“循吏”之名,更是难能可贵。
西部大开发 2011年5期2011-02-05
- 探析清代官员经济犯罪的原因:从制度和体制层面
[3]。(三)“陋规”盛行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专制的国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哪一位上级都不能不送礼物,就是对君主也不能例外”。[4]这种习惯在君主就是进贡,而在官员间就是无所不在的“陋规”。关于“陋规”,是指历来相沿的不良成例,故时人概括为:“国家律令无文,故曰陋规”。如在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中普遍形成的种种层层相因的陈规陋习。当时下级官员觐见上司时,要馈送银钱;年节生辰,要进送礼品;官员外放,要通贿吏部官员及京中大员;钦差及督抚大员赴任途经地方,地方官员必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2010-08-15
- 晚清的政治“死结”(外一篇)
,清代官场流行“陋规”制度。所谓“陋规”,就是工资外的礼金。康熙时,一位叫白潢的江西巡抚就向皇帝汇报过自己一年收到的“陋规”,他列举了五项:1.节礼,每年大约5000两;2.漕规礼,每年4000两;3.关规礼,每年2400两;4.盐规礼,每年10000两;5.钱粮平头银每年8000两。白潢是清官,别人向他送礼很有顾忌,尚且收到这么多“陋规”,其他人每年能得多少可想而知,那时有的巡抚一年的“陋规”收入就是20万两。张集馨收过多少“陋规”,我没有查到资料,但作
民主与科学 2009年3期2009-07-30
- 一份判决书掩盖的真实故事/清代官司场的陋规/文学大师的国籍之争趣闻
鹭 文清代官场的陋规清代的皇帝,膳食费按规定是每天50两银子。按米价折算,在18世纪中叶的乾隆年代相当于现在的一二万元人民币。一个人一天吃一二万元钱的东西,一年吃掉好几百万元,他到底吃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这么贵?一、皇上都被“潜规则”乾隆年代北京的饭店,七八个人吃一桌不错的饭菜,不过是二三两银子,50两银子可以吃上一二十桌了。在上海,近一个世纪之后的同治年间,一位知县在账簿里记录当时上海县衙办酒席的花费,其标准是这样的:最讲究的两红两白整烧烤席,需要花12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年3期2009-07-01
- 当官不为民做主
,清代官场流行“陋规”制度。康熙时,一位叫白潢的江西巡抚就向皇帝汇报过自己一年收到的“陋规”,他列举了五项:节礼,每年大约5000两;漕规礼,每年4000两;关规礼,每年2400两;盐规礼,每年10000两;钱粮平头银每年8000两。白潢是个清官,尚且收到这么多“陋规”,其他人每年能得多少可想而知,身为一方大员的张集馨则更不用说了。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既然收过人家的“陋规”,查处案子当然要手下留情。民众不满某些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而聚集诉求的群体事件,
百家讲坛 2009年19期2009-01-15
- 摆平违规者
粮道与军界有关的陋规,这一次我们再换一层楼,看看粮道与地方官员的关系。六张集馨担任陕西督粮道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陕西巡抚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则徐写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名联,他也确实如此身体力行了。那么,这样的好官收不收陋规呢?据记载,那一年由于灾荒,停征军粮,而“督抚将军陋规如常支送”,以至陕西粮道深感困难。所谓督抚,指的是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这就分明告诉我们:林则徐也和大家一样收陋规。林则徐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正派廉洁的官员,但
百家讲坛 2008年5期2008-04-28
- 杨乃武的对联故事
余杭县百姓完粮,陋规很多:交银子有火耗,每两要加三分至五分;交粮要折耗,农户把粮食倒入斛中要堆得满尖,粮胥用脚踢三下,堆尖之粮溢在地上,不准农民扫取,俗称“踢斗淋尖”。这些所谓“火耗”、“折耗”都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中。实际上,清代从雍正开始就禁止这些陋规,但屡禁不止。那时,江浙一带的乡宦做京官的不少,这些陋规对于乡宦的利益也同样是受到侵害的。因此,他们纷纷联名上奏,要求取消陋规。后来,朝廷下了一道谕旨,明令取消“踢斗淋尖”,浙江巡抚也出布告,禁止这一陋规
知识窗 1997年5期199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