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

  • 知言养气:锤炼作家高尚精神的法门
    就是孟子的“知言养气”说。│经典重温│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释今读│这段文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是说,孟子认为自己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子在这里将“知言”与“养气”并提,表明二者间存在联系。孟子解释“浩然之气”,认为它是“配义与道”的“至大至刚”之气,简单点说,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可见,“养气”其实就是注重自身道德人格的培养与提升。如此一来,“知言养气”实则是在讲言辞与内在精神品质之间的关联,“知言”正是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3年4期2023-05-16

  • 知言养气:锤炼作家高尚精神的法门
    就是孟子的“知言养气”说。│经典重温│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释今读│这段文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是说,孟子认为自己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子在这里将“知言”与“养气”并提,表明二者间存在联系。孟子解释“浩然之气”,认为它是“配义与道”的“至大至刚”之气,简单点说,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可见,“养气”其实就是注重自身道德人格的培养与提升。如此一来,“知言养气”实则是在讲言辞与内在精神品质之间的关联,“知言”正是

    初中生世界 2023年15期2023-05-05

  • 二苏、朱熹养气观比较及当代价值阐发 ——从《延平答问》朱熹评二苏谈起
    孟子阐发了系统的养气理论,把物质之气与伦理之气结合起来,认为气与心志道义相关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且“配义与道”[1],是通过道德修养所产生的一种凛然的精神状态,拥有浩然之气的人具有崇高的品德和端正且有气度的言辞。这一思想不断被后继的先贤哲人发展创新,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观点的碰撞,朱熹在《延平答问》中对苏轼和苏辙养气观点的评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为四书作注,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关于朱熹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传承,历来讨论较多的是周敦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16

  • 健身气功视角的宋明儒学调息理论研究
    下宋明儒学调息以养气的内在逻辑明代袁黄即袁了凡将一生的养生体验结合佛家禅宗的修炼方法著有《静坐要诀》、《摄生三要》(系从《祈嗣真诠》中摘录)等养生专著,称其静坐法源自禅门,又传承了天台宗“止观法门”。如他在序中所言:“静坐之诀,原出于禅门,吾儒无有也。”其中,《摄生三要》将摄生即养生之要归纳为“聚精”“养气“存神”三端,并从医学角度对精、气、神进行论述,理论与方法兼而有之,而且时有心得披露,不同于道家的玄学,实为养生学说之总纲。其中的“养气”篇则将“养气

    武术研究 2022年8期2022-11-05

  • 朱熹浩然之气、道德认知与道德勇气述论
    要概念,孟子重“养气”工夫,其关于养气的言论在早期儒家中十分重要。朱子在《孟子集注·孟子序说》引程子之言云:“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1](P199)朱子对此章颇为重视,用力也较多,就此章“知言”“集义”“养气”等问题予以详细讨论,并将孟子所言诸多工夫系统化,使之与他所诠释的理学“格物穷理”的工夫相协调。同时,朱子对“浩然之气”的独特诠释也可以丰富对“气论”的认识,特别是他对“配义与道”的诸多论述,更是可以促进我们思考“气”与“德”的关系,探

    伦理学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6

  • 跪坐,时刻都在养气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养气。有报道指出,没有发明椅子之前,医疗资料中竟找不到肥胖症、肠胃病的记载。这么简单的方法,看电视、读书、和家人聊天时随时做就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您也试试吧。具体方法是:两膝着地,小腿贴地,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跪坐时不要将全身的重量坐落在两脚上,而是用两腿肌肉出力将身体微微撐起,使臀部与两足之间有一张纸的间隔;跪坐时,脊椎要挺直,身体感觉是微浮起来的,这样不会伤到膝盖。(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6期2021-09-10

  • 论晚宋理学诗学的养气与重学
    要文人通过后天的养气才可以实现的,由此,“气”便成为儒家传统诗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而诗人的人格气质和文学创作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家极为关注和不断探究的重要话题。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云:“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1]308对作者个性和作品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1-06

  • 知言与养气 ——儒家哲学话语之两轮
    孟子提出的知言、养气这对话语来看,养气说获得显著地位,被公认为孟子思想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精神之标识。相对的,与养气相连的知言明理精神,却处于蕴而不彰的境地。然孟子知言所代表之理性精神与养气所代表的德性工夫实是对儒学仁智双彰精神的发扬,并一直贯穿于儒学发展之中。推尊孟学的宋明理学以明道、集义对知言养气作了深入阐发,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理性精神、涵养之方、道德境界,强调了知言与养气间的一体性和差异性。冯友兰等现代中国哲学家则引入西方直觉与理性说来阐发知言养气,以方

    现代哲学 2020年4期2020-11-30

  • 印里印外
    识、阅历、读书、养气,得此四长,胸乃有墨;萍者,诗、文、书、画、印是也。予刻此印,为己身四不足、五未成而汗颜。己丑冬至后一日三难堂吴颐人。“诗萍”不是池塘里的浮萍,而是以墨来蕴养的,也就是“以墨养萍”。因此,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胆识、阅历、读书、养气四方面的长处,胸中才会有墨。萍,也许是诗,也许是文,或是书、画、印等艺术,无论是哪一种,做艺术做到最后,最终拼的都是文化。刻这方印,也是因为自觉在这四方面均有所不足而借以自省。羊在草堂养羊的时候,我们常会担心羊圈会

    老年教育 2019年12期2020-01-10

  • 养生先养气
    中医强调养生先养气。气对于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元气、清气(空气)、水谷之气。其中元气是先天之气,又称原气、真气,根源于肾;清气通过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而滋养人体;水谷之气则由脾胃运化。心是推动气血运行的泵力,肝是疏泄气机的枢要。由此可见,气的生成和运行不是孤立的,必须调养好五脏,才能保障气的功能。养好元气、肾气、宗气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秉于先天,根之于肾,赖后天肾精及水谷精气的充养。元气的盛衰决定着禀赋的强弱和寿命的长短,更影响着精力的充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5期2019-11-19

  • 养生先养气
    力中医强调养生先养气。气对于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元气、清气(空气)、水谷之气。其中元气是先天之气,又称原气、真气,根源于肾;清气通过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而滋养人体;水谷之气则由脾胃运化。心是推动气血运行的泵力,肝是疏泄气机的枢要。由此可见,气的生成和运行不是孤立的,必须调养好五脏,才能保障气的功能。养好元气、肾气、宗气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秉于先天,根之于肾,赖后天肾精及水谷精气的充养。元气的盛衰决定着禀赋的强弱和寿命的长短,更影响着精力的充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5期2019-05-29

  • 党员干部要注重“养气”修身
    ,要深刻意识到“养气”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涵养志气、正气和锐气,三者缺一不可。【关键词】养气 党员干部 修身【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中华文化讲究“精气神”,精内蕴于里,气弥漫于中,神显现于表。“气”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气”是一种道德之气、一种人格境界、一种精神气质。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气。《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民论坛 2019年5期2019-03-12

  • 刘勰作家主体“养气”论的三个方面
    义上,概括了以“养气”为核心的作家主体论。对于“养气”的理解,历来研究者主要依据《养气》篇的内容,着力阐释主体体力、精神的保养和“率志委和”的创作心态。本文认为,刘勰的作家主体条件论不限于单一篇章中的集中讨论,而且散见于论著的各类问题的探讨中,因此,本文以《养气》篇为主体,结合刘勰在其他篇章关于主体条件要求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挖掘阐释刘勰的创作主体“养气”论思想。从整体来看,刘勰所论主体之“气”大体可以从生命基础、才具准备、心态养成三个角度理解,概括为三个方

    语文学刊 2019年5期2019-03-05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东西。要时刻把养气的事放在心上,不要中途停止;心中既不要忘,也不要用外力快速助长,不要像宋人那样。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拔苗助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养气不见效而放弃的人,就像那不锄草的懒汉;而违背规律快速助长的人,就像那拔苗助长的宋人。这样去养气,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妨害气的生长。”鉴赏空间孟子善用排比,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体现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3期2018-11-30

  • 孟子性善论与知言养气之关系浅析
    美丽。二、“知言养气”的提出及其含义在《孟子》中,第一次提出“知言养气”这个概念是在《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孟子在与公孙丑讨论动心与不动心时,孟子提出的概念。公孙丑询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自己非常善于辨别别人的言语,而且自己能够存养浩然之气。在公孙丑接下来的中也非常的有意思,他先询问孟子何为浩然之气,然后又问何为知言?这个先后顺序辨明了在公孙丑的心中,浩然之气对于自己来说似乎更难理解,也有可能是更重要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2018-11-14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东西。要时刻把养气的事放在心上,不要中途停止;心中既不要忘,也不要用外力快速助长,不要像宋人那样。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拔苗助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养气不见效而放弃的人,就像那不锄草的懒汉;而违背规律快速助长的人,就像那拔苗助长的宋人。这样去养气,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妨害气的生长。”鉴赏空间孟子善用排比,文章氣势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8年6期2018-08-15

  • 贾平凹“大散文”中的“气”
    者的生命就需要“养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养气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从自然界的物质,到作者的精神状态,再到文章的语言节奏,“气”在“物——意——文”的写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贾平凹从写作实际出发,在古代“养气论”基础上提出“大散文”的大境界和大气魄。实质上,大散文的“气”是孟子的“浩然正气”、曹丕“清浊有体”的气质个性和刘勰“澡雪精神”的精神状态。这种凝集人格、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气”形成贾平凹散文独具特色的风格和语言特色。一、“养气论”源流考

    名作欣赏 2018年21期2018-07-13

  • 详解太极拳的“气”和“气沉丹田”
    想有就有的。三、养气最为重要杨澄甫先生常言:“不要练气要养气,不要用力要用意。”练拳架就是养气的功夫。气血畅通舒适,人就健康。气血凝滞了,人就会生疾病。练太极拳是养气的最佳锻炼方法之一。一切窜蹦跳跃、翻滚旋转、大喘粗气的激烈过分的运动,都易伤到元气。1.从呼吸的角度来说:所谓气者,呼吸沉着之气,绝非强行呼吸之谓。先哲有云:气不养则馁,何以充体,充体者气遍全身也。养气原理在于呼吸自然,既不许用力鼓荡,亦不许故用我意支配,能于不觉呼吸时而为呼吸,全身血脉动荡,

    少林与太极 2018年6期2018-06-26

  • 有道不动心 ——王船山的“知言养气”论
    —王船山的“知言养气”论陈 屹,石 惠(西南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王船山诠释孟子的“知言养气”章,认为北宫黝、孟施舍、告子等人都是“不动心有道”,而孔、孟圣学是“有道不动心”。孟子以持志为本,集义养气、学诲知言而至义精仁熟,自然“不动心”,告子等人是在“不动心”上下功夫,而孟子“不动心”是自致的功效。在“心气不二”的气本论前提下,王船山将孟子的持志、集义、养气、知言贯通为一,彰显出孟子心性之学的气学特征。孟子;王船山;不动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25

  • 养气御百病
    生的方法,就要从养气入手。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中医认为人体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气,在多数情况下气伴随着血液周流全身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内外、肌肤腠理,无处不有,无所不到。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中医认为气不断地在全身流通着,协调地升降、出入,以维持着人体的气态平衡;这种气的动态平衡,中医称“气机”。气机紊乱将会导致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11期2017-12-07

  • 养气与成人
    成人。人读书以“养气”。读圣人书,养智慧之气,读哲言书,养深刻之气,读古文书,养博学之气。读今人书,养人文之气,纵偶然读到一本文笔散乱思想鄙陋之书,也可养宽宏之气。以读书休养生息,人生幸事。夏尔·丹齐格曾在《为什么读书》中写:“在功利主義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的意义往往是以他人之视野观世界之博大,它毫无用处却恰恰是最大用处——超脱然后思考。读书养气或可构筑丰满而诱人的精神,然单纯精神却难成就现实之事。余光中先生在《〈白玉苦瓜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10期2017-11-15

  • 论陈亮的“养气”思想及其对爱国词创作之影响 ——并论龙川爱国词的基本风貌
    89)论陈亮的“养气”思想及其对爱国词创作之影响 ——并论龙川爱国词的基本风貌范 伟(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陈亮屡屡提到“养气”,从他对“浩然之气”的解读可知,陈亮所谓“气”的两大内核是“勇”和“才”,这是他抗战、事功思想的集中体现。陈亮提出“养气”思想是因为南宋朝廷萎靡不振、士人空谈性理的社会背景。“养气”观作为陈亮思想的重要方面,会直接作用于写词的立意;而作者思想的强烈喷发,又形成了龙川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最终塑造了龙川爱国词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4

  • 养气御百病
    文/李业陶养气御百病文/李业陶在中医的理论中,气是非常玄妙又重要的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讲求养生的方法,就要从养气入手。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中医认为入体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气,在多数情况下气伴随着血液周流全身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内外、肌肤腠理,无处不有,无所不到。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中医认为气不断地在全身流通着

    益寿宝典 2017年25期2017-10-30

  • 常用“三寡”助康寿
    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是养精、气、神的根本,做到这“三寡”也就守住了我们的三宝。明代养生家陈实功说:“毋摇尔精,毋劳尔形,皈心静默,可以长生,此皆远世俗、忘名利、无贪嗔、却疾病,此唯修身保命之士所能,今人岂能及哉!”人能做到“三寡”就有助于健康长寿。寡欲养精 所谓的寡欲,并非提倡独身去做苦行僧,不食人间烟火。寡欲即是让人不要纵欲。欲多就会损精,纵欲不但耗损过多的精液,同时也会伤及五脏之精气。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首要是保精养气,所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6-29

  • 去窗边吹吹风
    衡·自纪》里说“养气自守”?。还记得陆游在《秋怀》诗里说:“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气啊,虽无形无味,但却多么重要。从这句话看,仿佛活的就在一口气呢!十好几年前的时候,有一年过年,二祖父喝着酒,也许身体不好,也许烧酒动了情肠,突然放下杯子,叹息着说,“等哪一天我这一口气回不来……”言罢,老泪纵横。这里的气,又似乎变作有形的,维系身体运转的一种物质。而无论王充还是陆游的气,却是无形的,一种内在的修为。我喜欢“养气自守”这句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5期2017-05-11

  • 养气七法 祛病延年
    生大家陈直提出的养气七法。陈直在《寿亲养老书》中说:“一者,少语言,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节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七种方法养七种气,每一条都是通过节省、积蓄来完成的。一是不要多说话说话太多会耗气。走路的时候不要说话,边走边说伤气,而且说话损耗的是“元气”,也就是损耗“真气”,所以平时少说话可以养真气。二是节制色欲以养精贪图声色刺激,自然耗精散气,故节制为要。三是

    保健与生活 2017年4期2017-04-16

  • 养生与养气
    养生”,儒家重“养气”,好像是没有疑问的。庄子有篇《养生主》,专门谈养生。其实不光是《养生主》,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大宗师》《应帝王》这样一些鸿篇巨制,都是与养生直接相关。庄子的养生之道,不过是“游刃有余”,也就是避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在人生的罅隙中行走。这一点,直接继承了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做无谓的牺牲,明哲保身。自然,对道家来说,避开现实的矛盾,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这还不过是权宜之计,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1

  • 养气七法 祛病延年
    大学教授 张其成养气七法 祛病延年文/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其成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人们不要被无休止的不合理欲望所控制;庄子告诉我们“鼹鼠饮河”不过果腹,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孟子说养浩然之气时要“持其志,无暴其气”,不要随意浪费体力与精神,要善用精力、气力。对生命的珍视,节省生命能量与资源是养生的基本态度,而省气、蓄气是养生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借鉴宋代养生大家陈直提出的养气七法。陈直在《寿亲养老书》中说:“一者,少语言,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

    益寿宝典 2017年16期2017-02-26

  • 儒家养气法初探
    语》中,鲜有儒家养气法的记载,但在《庄子》和其他人的著作中,却道出了儒家养气法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儒家养气法有如下两大类型。孔子的坐忘法孔子主张练卧功和静坐功,他在同弟子周游列国到了陈蔡之际,被楚军团团围住,“七日不烩”,其弟子饿得爬不起来,而孔子却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乐在其中矣”。孔子还主张练静坐功,即儒家的坐忘法。庄子在《大宗师》中叙述了孔子的坐忘法,有人问什么是孔子的坐忘法?庄子说:“仲尼蹶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

    健身气功 2016年6期2016-12-19

  •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不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如果仔细研读,这十二条规矩回答了有关读书的四个问题。第一是“读什么”。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是曾国藩的一贯观点。十二条规矩中的第五条为“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可见读史书是曾国藩的第一选择。第二是“怎么读”。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在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条规矩中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一是要精读,一句不通,不读下句;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二是提炼,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2期2016-08-17

  • 古人教你如何慢呼吸
    。怎么通过呼吸来养气?黄帝曾经问过医学家岐伯,按照天的运行,一个昼夜运行于二十八宿(二十八个星宿),要“五十营”,就是五十个周期。营就是周,一营就是一周。那在人体内气血是要运行多少周呢?岐伯的回答是这样的:营气和卫气在人体中的运行,一个昼夜也是运行五十营,就是五十个周期。这就强调要采用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大家自己可以算一下,我们现在每一次呼吸是多少秒?我们自己静下心来,对着手表,测一测自己的呼吸,呼一次吸一次为一个周期

    老干部之家(健康) 2016年11期2016-07-25

  • 调好“气”不生病
    免受热受寒。两种养气的好方法:一是深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均匀;细,就是不能粗猛。二是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具体操作方法:可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女士 2016年6期2016-05-14

  • 不老与不朽
    此生。儒家讲究“养气”,道家讲究“养生”。年轻人需要养气,老年人则需要养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老年人,养生就不能养气养气就无法养生。聪明的老年人,要能撷取儒家和道家的精华,做到“进为诸葛退渊明”,年轻时立志做诸葛亮,年老时立志做陶渊明,能屈亦能伸,能放也能收,才是个通达时务的“老年才俊”。总之,老年人不能因为来日无多,就自暴自弃,存有五日京兆的心态。必须保持终身学习、永续经营的精神理念。临老之人,不但要“争一时”,更要“争千秋”,不但要追求“不老”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5年10期2015-11-13

  • 常用“三寡”,容光焕发
    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做到这“三寡”也就守住了我们精气神三宝的根本。欲多则损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耗损过多的精液,同时也会伤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编者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所以,肾精不固,才会导致齿浮发落;脾为后天之本,司运化,主肌肉,脾气虚弱,运化不畅,就无法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而营养不良,自然会导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8期2015-09-10

  • 谈孟子的养气说对士阶层的影响
    状态。二、孟子的养气说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由此可以看出孟子的养气说主要是针对士阶层提出来的。即士,是明白义理的,即使没有相当的物质资产也能够保有上天赋予我的那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善心,但细民确实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就一般人民而言,孟子主张制产,使人民富足以侍奉父母,养家立业,即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之后再教以人伦,从群体生活上予以教导。而对于无恒产有恒心的士,要求则是更高一些了,具体说来就是主张进一步的修身,即

    语文学刊 2015年34期2015-08-15

  • 跪坐养气
    ◎ 赵庆新跪坐养气◎ 赵庆新一位朋友问我:“我在电视上看到跪坐的方法对肾有帮助,自己也在家试了一试,觉得效果还行,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跪坐会刺激足阳明胃经。经常这样,胃口好了,身体自然就强壮了。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也有意跪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茅塞顿开。因为跪坐比平坐吸气更多、更深长,而呼气相对较少。我们知道,肾主纳气,只有肾精充沛,呼吸才能深长。比如站桩练的就是一股气,主要是为了气沉丹田。无独有偶,电视台报道说,某长寿村里的人喜欢蹲着做事。蹲也

    爱你 2014年9期2014-11-15

  • 气虚体质调养法
    言: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故调气者,顺其气也;服其气者,纳其气也;伏其气者,闭其气也,皆曰养气。(《万全·养生四要·慎动》)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必然知晓如何养气,善于养气的人,才可以益寿延年。善于调气的人,实际上是长于如何调理气机;善于服气的人,即是长于进纳清气;善于制伏元气的人,就是长于固守元气者。这些都是养气的常法和措施。【延伸阅读】凡气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山楂 :虽有开胃消食作用,但同时又有耗气破气之害。正气不足、气虚下陷之人,切忌

    祝您健康 2014年9期2014-11-10

  • 气之韵
    弦而和之:“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当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后,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创意纷呈百家唱:体气足,则文气高妙畅爽;胆气豪,则文气恢宏磅礴;心气旺,则文气凌日冲霄……这气之所彰,宜文,更亦宜人!道家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神、气、精。日乃星、月之光源,气是神、精之依托。气如流水,神精为舟楫,水有浩瀚色,舟有凌波势。禅语道:以气摄心,机叩悟门,意朗性澄,狂喜在魂,五蕴不伤,六毒难侵!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话虽浅显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4年8期2014-09-10

  • 孟子的知言养气之说与不动心
    74)孟子的知言养气之说从古到今争论甚多,现代研究孟子的知言养气之说的学者也多有论及,但所论皆有尚且欠缺的地方。如杨泽波先生就认为:“知言与养气是两个不关联的问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而周甲辰则是认为:“知言与养气之间有辩证关系,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前人对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观点各异,因而有必要重新再进行讨论。一、知言养气之说的来源在孟子《公孙丑上》一章之中有如下的一段话: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1

  • 苏轼以佛教治心养气与其书法之气的建构
    事为人、以佛治心养气的原则,进而给自己的人生打上了“外儒内释”的特征。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学者,而文人必定“读书万卷”,因而,他也多诵读佛典。从其现有的诗文言辞来看,经常论及的佛经有《华严经》《般若经》《圆觉经》等。[2]其中《华严经》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苏轼信佛参禅,追寻佛理,为其以佛教修身、治心养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苏轼之治心养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气”一直是一个具有本体意义的重要哲学范畴,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将人身和宇宙万物的生灭视作气的聚散,如

    文史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0

  • 试论《文心雕龙·养气》篇的“虚实”审美思想
    0006)一、《养气》篇内容以及逻辑上的解读——“虚实”审美思想中的载体对刘勰的《文心雕龙·养气》的解读,应当从内容中深入探究其更为本质的内涵,也就是一种发乎于心的审美思想。总结说来就是一种“虚实”审美。《养气》篇的“虚实”审美思想,实际上是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性的挖掘和思考,并最终回归到以人和人之本心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中。在《养气》中,我们需要把握的观点是“‘养气’,即是以一种审美的心境来调畅发于文端的‘气’”。[1]《养气》篇如何体现“虚实”审美境

    文教资料 2013年6期2013-08-15

  • 苏轼养生观述略
    华与作用。长生;养气;丹药;医学观自北宋中后期以来,苏轼即以全身心的自我完善在世上被人尊重。世人除尊重他的文学成就、蜀学成就,更广为流传他的养生与美食。从《苏轼文集》中能见出苏轼关于生命、养生、医疗的大致轮廓。一、否定“异人”,相信养生苏轼对世人生命的基本态度是否定“异人”,相信养生。“异人”有否是苏轼一生都在追问的问题。对此,苏轼一生态度一直很坚定,即否定“异人”。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低潮,贬谪黄州后,苏轼有全面的隐退意识。可此时关于“异人”苏轼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辨
    4)《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辨刘隽一(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4)历来学者探讨《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多从“气”的渊源与流变诸问题入手,围绕“气”的本体展开论述。其实刘勰对“气”的本体的相关论述已经从不同角度在《神思》、《体性》、《风骨》等篇中基本完成。《养气》篇主旨实则是将“养气“视为作家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展开论述,强调的是作家创作之际要保养充沛的创作体能以达到并保持流畅的创作状态,重点在谈如何“养”气。刘勰;文心雕龙;养气;主旨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2011-08-15

  • 宋人对韩愈“气盛言宜”理论的接受
    言”的关系及如何养气等方面多有开拓,从而影响甚大。在“气盛言宜”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宋人的理解与接受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从胡瑗到李涂,不管是文学家还是理学家,在接受韩愈这一理论时都各有特色。宋人的接受亦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气盛言宜;宋人;接受一、文气论的发展与韩愈“气盛言宜”理论的提出古人论“气”之说颇多,最早出现在哲学范畴,道家和儒家的理论中就有很多关于“气”的论述,如《庄子·达生》中云:“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梓庆云:‘臣将为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07

  • 试比较孟子的“养气”说和韩愈的“气盛言宜”说
    )试比较孟子的“养气”说和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冯 杰(沈阳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论述了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和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异同,阐述了“气”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作家要从人格入手,注意养气,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经过量的积累达到质变。养气;气盛言宜;浩然之气一、“气”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基始物质,气的属性贯通一切,渗透一切,于是人与宇宙同构,与万物沟通,物我相融和感应兴会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

  • 作文公司今天诞生
    天积累起来。读书养气李建永第一抄录段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

    新作文·初中版 2009年7期2009-12-01

  • 以气养生 身体更健
    有损健康。宽胃以养气:人体依靠胃肠消化和吸收营养,因此,宽胃以养气十分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荤素粗细要合理搭配。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而情志抑郁,多愁善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与“宽胃养气”之道相悖。心平以和气:中医认为,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现代社会竞争加剧,更应戒浮躁之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长啸以舒气:这是古人的重要养生方法。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能起按摩和刺激作用,歌唱者

    祝您健康 2009年4期2009-04-08

  • 曾国藩读书规矩
    ,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曾国藩的读书特点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1期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