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清
有爱吐槽的闺蜜,便得准备随时接招。昨天晚上正在读书,又接她电话,“我们办公室×××,真是不知羞。”老主题,IQ做出判断的同时,听筒下意识地离开耳朵。“开会时她和旁边的孙姐故意说,昨晚上的雨好大啊,孙姐就问她,你咋知道,她说,我昨天加班,那个时候才回的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说给旁边的李总听的……”等她有了休止符,我按部就班进行安慰:“也许人家只是随便说说。”“你不知道这个人,她就那意思……”我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即使她就是那个意思,你不能阻止,又何必在意?或者你觉得那个有用,你可以学,或者你不屑,那就只坚持做好你自己,何必憤愤不平。
活着,要不得的是愤愤不平。
记得以前读书,看汉王充《论衡·自纪》里说“养气自守”?。还记得陆游在《秋怀》诗里说:“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气啊,虽无形无味,但却多么重要。从这句话看,仿佛活的就在一口气呢!十好几年前的时候,有一年过年,二祖父喝着酒,也许身体不好,也许烧酒动了情肠,突然放下杯子,叹息着说,“等哪一天我这一口气回不来……”言罢,老泪纵横。这里的气,又似乎变作有形的,维系身体运转的一种物质。而无论王充还是陆游的气,却是无形的,一种内在的修为。
我喜欢“养气自守”这句话。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唯有一颗“养气自守”之心,才能淡泊名利,心意开阔,无忿自平。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论从养生,从道德修为,愤愤不平都是与美好的精神、身体和品行背道而驰的。愤愤不平之心来源于计较、妒忌、狭隘。不平之心一起,你便很难安贫乐道,安心做事。因为你在计较,你在衡量,做起事情来就不会发于心,止于意。你的智慧与身心也很难用到正经事儿上。
《孟子·公孙丑上》有句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人活着得有点精气神儿,这个气,要有浩然之气,不要为那点蝇营狗苟的名与利,把自己搞得浑身铜臭,没了境界。计较心一起,便去读读书,或者去窗边吹吹风,看看云起云落,看看夕阳远空。让清气上升,浊气下沉,直至浑身澄澈。清代的恽敬在《答来卿书》中说:“看文可助穷理之功,读文可发养气之功。”把“养气”对于修身立命之重说得再明白不过。
我想,待闺蜜再打电话来,我有两句话说,“去读读书,不管你手边是哪本书在,去窗边吹吹风,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蒙蒙,让你的心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养一身澄澈之气。”读书养气,却利平忿,琐碎繁杂的世间,当一忿而起时,去窗边吹吹风,努力淡然,争取优雅。
(编辑 王玉晶/图 锦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