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

  • 了不起的纸
    可以。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学者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1899 年夏天,王懿荣得了疟疾,家人就给他抓药治病。一次,他看到在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材上,似乎有刻画的痕迹,他不禁感到惊讶。再仔细一看,这些刻画的符号,类似金文。王懿荣很激动,立马让家人去药堂,把那些刻画文字的龙骨全部给买了下来,进行研究。王懿荣拿起这些被敲得零零碎碎的“龙骨”,用放大镜逐块逐字地仔细端详,对照古籍文献的记载,深研细究。最后,他庄重宣布:这些龙骨上镌刻的“画纹符号”是商代中后期文字

    家教世界 2024年8期2024-04-30

  • 福地福山,名人故里迎嘉宾
    ,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故里烟台福山银装素裹,王懿荣文化传承交流会隆重举办。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王懿荣文化与新时代融合发展盛事。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在王懿荣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顶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求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王懿荣博学多识、泛涉文史,“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将中国信史提前了1000余年;

    走向世界 2023年52期2024-01-25

  • 三千载斯文今犹在
    陷,学者型官员王懿荣自杀而亡。王懿荣一生的经历很简单,从1894年起,他先后三度担任国子监祭酒,他的长处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但是自从中日甲午之战起,又经历康、梁倡导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慈禧太后与光绪的权力斗争,八国联军攻打行将就木的帝国等,各种事件上演。王懿荣也不能幸免,他被任命为守卫京师的团练大臣。这注定是必死的命运——八国联军进城之后,他就因兵败投井而死了。1899年,王懿荣到中药铺抓药,其中有“龙骨”一味。那龙骨,名字已是独特,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书屋 2023年12期2023-12-25

  • 甲骨文第一人刍议
    绍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谥号文敏)生病期间从菜市口达仁堂购买中药,其中有一味药材是龟板。住在他家中的刘鹗惊讶地发现龟板上有契刻的篆文。王懿荣是当时知名的金石学家,一看便知来历不凡。于是重金求购,最终收藏有五千多枚。后来刘鹗根据这些藏品编著《铁云藏龟》一书,殷墟甲骨文重见天日。汐翁并非药店说的首创者。早在1917年,加拿大人明义士(以殷墟发现第一人自称)在《殷墟卜辞》中已有类似说法。一王姓考古学家在药店购买药材龙骨,发现碎骨上刻有与古代鼎文相似的文字。于是多方

    寻根 2023年5期2023-11-23

  • 甲骨文3000年后“重见天日”内情
    百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奉命组织京师团练,直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他还派团勇巷战,拒不投降。那时,慈禧太后早已带上光绪帝,打着“巡幸山西”的旗号出城逃窜了。在绝境中,王懿荣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北京失守后,他写下遗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随后,与夫人、儿媳投井自尽,壮烈殉国。而就在王懿荣殉节的前一年,他刚为一门即将震撼世界的中国古文字学敲开了大门的一丝缝隙——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偶然发现“龙骨”上的秘密庚子国难的两年前,王懿荣生了场病,他到北京一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5期2023-09-11

  • 王懿荣篆书为王瑾代笔考论
    :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在书法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擅长大楷及行书,现在研究者认为王懿荣在篆书方面也颇有造诣,篆书『戬谷』是其代表作品。随着更多新材料的发掘,尤其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王懿荣致友人书札的刊布,发现此两幅署名王懿荣的篆书作品系王瓘代笔,该批书札还详细记载了王懿荣向王瓘多次乞书,并明言捉刀的事实。关键词:王懿荣 篆书 王瓘 代笔作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甲骨文第一人的王懿荣,在书法上取有一定成绩。最早对其书法艺术成就做全面评价的是晚清陆润庠,其评价是『其书

    中国书法 2023年4期2023-08-28

  • 卷首语
    王懿荣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他在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发现了甲骨文,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重大的近代考古发现。5 月在烟台做了一次读书交流后,我匆匆参观了王懿荣纪念馆及其故居。回到天津后,“王懿荣”这三个字,居然就萦绕不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对甲骨文与王懿荣,我原先只十分粗浅地了解,事实上,即便经过烟台一访,我清楚地知道,关于王懿荣与甲骨文,自己也依旧是个门外汉。而幸运的是,经此一访,我获得了凝视甲骨文与王懿荣的机会。那个机会,也许就在当下,也许在更方便的未来—

    散文 2023年7期2023-08-22

  • 烟台市博物馆藏王懿荣鉴藏、题跋金石拓本
    264000)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书法家、民族英雄,发现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京师团练大臣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受命率团奋勇抵抗,兵败后偕夫人与长媳投井殉节,谥号“文敏”。王懿荣酷爱金石,弆藏古物众多,著有《汉石存目》《天壤阁杂记》等。烟台市博物馆藏有王懿荣鉴藏、题跋的书画、碑帖和古籍若干,现撷取四种尚未发表的金

    殷都学刊 2023年2期2023-07-22

  •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宋志刚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廉生,号养潜居士、直庐花衣,山东福山县(今福山区)古现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爱国志士。王懿荣幼承家学,188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三任国子监祭酒;潜心金石之学,著有《汉石存目》《六朝存石目》《天壤阁杂记》等三十余种金石学研究著作,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将汉字历史上溯至殷商时代,系甲骨文研究奠基人;1900年,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偕夫人、长儿媳投井殉国,谥号“文敏”。名门望族——仕宦世家

    走向世界 2023年21期2023-06-17

  • 新作:遇见
    俊而青涩的少年王懿荣从烟台来到京城。 王懿荣的祖先本是历史上有名的琅琊王家,岁月嬗递中,其中一支辗转迁到烟台福山,渐渐成为那里的冠族大姓,从清代顺治到道光二百多年间,这个家族先后出过6名翰林、26位进士、58个举人、368员秀才,留下了父子三翰林、兄弟多举人的传奇。王懿荣母亲的祖上是乌衣巷谢氏的一支,明代从浙江迁至福山,此后便安居下来。旧时王谢,于此联姻。 然而王懿荣却似乎生不逢时。他出生前五年,1840年,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3年1期2023-05-30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与爱国学者王懿荣的阖家殉难
    牺牲的著名学者王懿荣,最后在北京被侵略军攻破时全家殉难。这其中该有多少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顽固派,在应对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侵略的问题上,采取的是愚蠢、颟顸、无知而又无耻的策略。他们一方面害怕义和团,但又想利用义和团对付帝国主义得寸进尺的威胁和勒索,一方面又想利用帝国主义的力量剿灭义和团,维持半独立的腐朽王朝的安全。所以,他们纵容义和团和部分官兵在北京杀死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馆的书记官山杉彬,攻击使馆区和洋教士盘踞的北堂,并在

    孙子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1

  • 王懿荣,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名字,也会永远地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提起烟台福山古现村的王氏家族,可谓是当地名门。自明朝初年,一世祖王忠因出任山东登宁场盐大使而定居古现村,至王懿荣已是第十六代,数百年间英才辈出。然而,就在王懿荣五岁那年,祖父王兆琛于山西巡抚任上获罪,贬戍新疆,家产被抄,以致家道中落。可这一切并没有动摇王家书香门第的本色,在母亲谢氏的悉心教导下,王懿荣不但熟读经史,科考入仕,更继承了其父王祖源的志趣,痴迷于金石文字之学,自称“好古成魔”。那时的王懿

    走向世界 2022年43期2022-11-18

  • 书生意气唱大风
    ,我们是来寻访王懿荣故居的。意想不到的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瓦砾场。无数的碎石、破砖、烂瓦、大大小小的土泥块,这些东西经过推土机的碾轧大致均匀地摊在地上。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古现东村,它已被打断了筋骨完全地瘫软在了地上。那些一代代人走过的道路没有了,那些为村民们挡风遮雨的树木没有了,那些曾有的世代留下的物质印记没有了。古现东村被连根拔起了。下这样的决定,该得多大的决心啊。古现是古县的谐音,原来曾是牟平县的古县址,后来县衙搬走,就成了这个村庄,这是

    山东文学 2022年3期2022-10-29

  • 困顿的守护者:庚子国难中的“京师团练大臣”王懿荣
    任命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与工部侍郎李端遇担任“京师团练大臣”,协同五城御史维护城内秩序。在当时内外交困的情形下,王懿荣十分清楚这一任命意味着什么,是以受命伊始便产生了“此天与吾以死所”的预感。a王汉章纂辑:《王文敏公年谱》,吕伟达主编:《王懿荣集》附录,济南:齐鲁书社,1999 年,第489 页。尽管已有心理准备,随后筹办京师团防过程中经历的政策扦格、人事倾轧、事权不属以及每日的长途奔波,仍令王懿荣深感“劳心劳力”。他多次向亲友自嘲时使用的“看街老兵”一词,可

    学术研究 2022年3期2022-10-22

  • 王懿荣的四帧《访碑图》
    □李文君王懿荣是晚清金石学者,以发现甲骨文为人熟知。王氏能发现甲骨文,离不开他长期浸淫金石、醉心碑帖的经历。故宫博物院藏有四帧《访碑图》,描述王懿荣在河南、陕西、四川三地访碑的情形,是他痴迷金石的最好见证。金石大家王懿荣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字廉生,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祖父王兆琛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曾任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为拔贡出身,官至四川按察使。王懿荣本人是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在南书

    寻根 2022年4期2022-08-04

  • 从一件王懿荣手札谈民间文献类文物的收集
    物馆收藏了一封王懿荣写给清代登州收藏大家张允勷的草书信札。这封信札是王懿荣收藏过程的见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1 王懿荣信札研究1.1 信札内容信札全文如下:允勷姻世,讲足下去年匆匆一谭,又荷雅贶多珍,感谢无似。弟今年不及再请郡城话别,月底即北上再西行也。埙拓本一卣,埙拓本一历代年表一本籍已寄赠。外弟所著南北朝存石目二册寄来请略资繙览,览毕仍封交来人带回。此书大旨具在后序,尚未脱稿,行走皆以自随,到川刻成即以寄呈也。此后来往信件均请封固,幸勿致外人拆阅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9期2022-07-22

  • “甲骨发现第一人”应是王襄
    京派”的说法,王懿荣(清廷官员,时任国子监祭酒)最早。1899年秋,王懿荣患疟疾,差仆人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药铺达仁堂买回一剂中药,其中一味叫“龙骨”。王懿荣随手拿起一小块“龙骨”,瞥见上面刻有似篆非篆的古文字。他错愕不已,差人将药铺里所有带刻痕的“龙骨”都买回来。反复揣摩后,他推断这些“龙骨”为殷商“卜辞”。而按照“津派”的说法,王襄(祖籍绍兴,出生于天津)比王懿荣更早。1898年冬的一晚,王襄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古董商范寿轩、书法家孟广慧。范氏说,他上个月到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0期2022-05-30

  • 浅谈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要点
    护迫在眉睫。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浅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几点经验。文物损坏的成因文物损坏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破损,二是自然因素导致的破坏。自然因素造成何种程度的破坏,取决于文物本身的材料性质,也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暴雨等来势突然,需要日常做好科学管理和风险评估,未雨绸缪地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影响文物保存状态的日常因素主要指温湿度、光照、气体、生物(霉菌)、灰尘等。高温有利于害虫、霉菌的生长繁

    炎黄地理 2022年8期2022-05-30

  • 王懿荣的几封手札看其与张之洞的交谊
    孙振民王懿荣比张之洞小八岁,二人在晚清金石收藏界和政坛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王懿荣字正孺,号廉(莲)生、钝根、养潜(泉)居士。他是清末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为发现和大批收藏甲骨文,并断代其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曾三任翰林院庶吉士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是伟大的爱国志士。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抱冰、无竞居士。16岁就夺得顺天乡试的解元,“一时才名噪都下”(见《大清畿辅先哲传·张文襄公传》)。同治二年(1863),26岁的张之洞殿试高中探花,此后一直被晚

    中国书画 2022年4期2022-05-09

  • 王献唐日记等文献佐证甲骨文发现新说 ——再论“王懿荣刘鹗联合发现说”及“刘鹗发现说”
    ,论证提出了“王懿荣、刘鹗联合发现甲骨文”的学术新说,其主要内容可总结为:甲骨文发现百年之争应只有“王懿荣发现说”与“刘鹗发现说”可议(“古董商/农民发现说”仅为“行为意义发现”,“王襄孟定生发现说”因缺乏“学术发现”所必要的、及时的“学术鉴定”难以成立)。“刘说”具有确凿完整的证据链支撑。而符合现代学术规范且合情理的结论应为“王刘联合发现说”;“吃药发现说”尚不宜入正史[1]1。然而笔者看到李勇慧的论文《再论甲骨文发现始末》(2016年6月)[2],以及

    南都学坛 2022年6期2022-03-07

  • 王懿荣 中国发现、研究甲骨文第一人
    仙辑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孺,又字廉生,福山县(即现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忠贞的爱国志士。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从此,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名声显赫,成为中国第一个发现和审定甲骨文的人。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未被认出以前,它们只是被当作一味叫“龙骨”的药材,直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慧眼识珠的王懿荣收购了

    走向世界 2021年47期2021-12-23

  • 鲍康卒年考证
    》,系金石学家王懿荣致其族兄王守训之信札,该通书札全文如下:“《中吴纪闻》二册,呢幛一卦,奉还,谢甚。《思适集》付下一阅,将为兄书题。汪翁文序即纳。懿荣顿首。拾纸。鲍年丈三月三日故。”[4]此札详及鲍康卒月日,但未及卒年。唐石父先生翻检《王文敏公年谱》[5],拾得有关王守训材料一条:“光绪七年,辛巳,三十七岁。新年过烟台,住二日,二月间北上。过黄县,住族人松溪太史家。”“松溪太史”即王守训,松溪乃其号。唐石父先生依此两条材料,认为“王懿荣于光绪七年新年至烟

    中国钱币 2021年1期2021-11-24

  • 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文由清朝的官员王懿荣发现。据说在1899年,王懿荣患了疟疾,到北京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抓药。回到家后,他发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上刻有整齐规律的简单线条。精通金石学的王懿荣推测这可能是古文字,于是将达仁堂的“龙骨”全部买回来。后来,他又收购了古董商范寿轩、赵执斋的甲骨,甲骨文從此被发现。第二种说法,甲骨文是由金石学家王襄、书法家孟广慧发现的。据说安阳殷墟小屯村农民收种植的花生时,在土中发现了带字的甲骨,当地人不认识甲骨文。1898年,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出售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2021-09-24

  • 商朝甲骨文
    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学士,他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校长),还是一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一次王懿荣生病让家人到药店买了中药,因他略懂中医,每次买来的药都会自己检查后才煎煮。他发现其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画有一些符号,引起了他的好奇。王懿荣仔细研究,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有着明显的图画文字痕迹。他派人把所有药店中刻有符号的“龙骨”都高价购买,收集了1500多片。王懿荣对“龙骨”进行反复排比、拼合,发现这些“龙骨”是乌龟壳和兽骨,上

    奥秘 2021年6期2021-09-10

  • 甲骨文是我们童年的声音
    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并收集了一千多块。但没等他来得及研究,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王懿荣决定自杀殉国。王懿荣死后,他的好友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接手了那一千多块甲骨,然后写下著名的《铁云藏龟》,之后不久,他就被发配到了边疆。王懿荣确定了甲骨是古人的占卜,刘鹗确定了这是来自商人的刀笔。刘鹗死后,甲骨就传到了他儿女亲家罗振玉手上。罗振玉的贡献是打听到了龟甲出土于安阳,并在小屯村实地挖掘,开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再到后来,甲骨文的巅峰就是王国维了。他对

    润·文摘 2021年6期2021-08-09

  • 甲骨文是我们童年的声音
    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并收集了一千多块。但他没来得及研究,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王懿荣死后,他的好友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接手了那一千多块甲骨,然后写下著名的《铁云藏龟》。王懿荣确定了甲骨是古人的占卜,刘鹗确定了这是来自商朝人的刀笔。刘鹗死后,甲骨就传到了他儿女亲家罗振玉手上。罗振玉打听到了龟甲出土于安阳,让董作宾去调查,并在小屯村实地挖掘,开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再到后来,王国维通过破译甲骨文,证明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里写的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6期2021-05-21

  • 从山东籍“北漂”到国子监祭酒
    【摘 要】王懿荣为被称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金石收藏学家,爱国文臣,尤其在金石收藏方面有极高的造诣。除此之外王懿荣也是清末的国子监祭酒,并曾三次担任国子监祭酒,其人也是通过科举入仕,但是这些史实往往被世人忽略。文章通过对王懿荣科举及仕途相关事实分析,以期丰富对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认识,同时站在另一个角度展现作为祭酒的王懿荣在晚清独放异彩的一面。【关键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科举国子监是对隋朝以后各朝设立的中央官学的称呼,北京市东城区成贤街北侧一个坐北朝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4期2020-07-19

  • 书如其人刚健清——由王懿荣所书一幅扇面谈起
    人刚健清——由王懿荣所书一幅扇面谈起胡振宇(中国历史研究院 古代史所,北京 100732)王懿荣是“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不仅发现了甲骨文,对古代文字、书籍、字画均有丰富的收藏和研究,至于书法,更是亲体力行,可称一造诣颇深的书法家。王懿荣书有一扇面,为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而长卿的经历十分坎坷,先是屡试不第,又两遭贬谪,再晚岁失州。再看王懿荣,其仕途跋涉之路亦多艰辛,三十载苦读,才算有了回报。王刘一样,对自身坎坷的求仕之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5-18

  • 纸短情长话考古
    甲骨第一人”的王懿荣和对甲骨文研究有着突出贡献的“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在内的金石考古学家手迹。董作宾手绘甲骨文图此外,在我所藏的一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成立大会及第一次会议的文件第一页,有出席委员的签名,他们是:徐鸿宝(即徐森玉)、曾昭燏、陈梦家、郭宝钧、黄文弼、徐炳昶、裴文中、尹达、夏鼐、郑振铎。还有一位苏秉琦,但他不是学术委员,应该把名字列于列席人员位置。在这份学术委员的签名中,我当时

    中国收藏 2020年1期2020-04-15

  • 名菜与名人
    。福山老豆腐与王懿荣胶东烟台,有一味知名的“黄金早餐”,叫“福山老豆腐”,就是北方人说的“豆腐脑”。 食用老豆腐时,要加上红辣椒油、韭花酱、腌鱼汁(虾汤),早晨起来,吃上一碗这样的老豆腐,当真会刺激味蕾,增加食欲的。那为什么烟台的豆腐脑,会以“福山老豆腐”之名而蜚声胶东,成为烟台的名小吃呢?原来,这与晚清著名文臣王懿荣有关联。普普通通的老豆腐,是因为王懿荣为一家小豆腐店题写了店名——“福山老豆腐店”,而名声大振的。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王懿荣回故乡

    工会信息 2020年8期2020-03-11

  • 王懿荣与赵之谦交游考
    723001)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一字廉生、莲生,晚署直庐花衣、养泉居士、养潜先生。登州府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80)考中庚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读。自幼酷嗜金石文字,收藏金石碑刻,精于铭文考订,1899年,他从龙骨中发现有字龟甲,鉴定为古代文物,大量购藏并加以研究,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金石古物收藏家、研究者。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2019-12-15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一大半不认识,破译一字奖10万
    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病了。大夫给他开了一剂药方,需要用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王懿荣觉得这个名字奇怪,便派人到药店买回没被捣碎的“龙骨”。经观察,王懿荣认为这些龙骨是年代久远的兽骨遗留,很有价值,于是大量收购。同时,王懿荣开始对照典籍文献,推测出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产物。他离世后,其收藏的千余片甲骨由好友、《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收购。之后,刘鹗、王国维等一大批学者开始对这些带文字的甲骨进行收藏和研究。他们凭借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

    新传奇 2019年43期2019-11-25

  • 惊天大发现——甲骨文(上)
    懿(yì)荣。王懿荣是清朝时京城的一位教育官员,职务是国子監祭(jì)酒,类似于现在的大学校长。那是1899年的秋天,天气渐凉,蝉声消了,叶儿也黄了。就在这冷暖不定的季节,55岁的王懿荣患上了疟(nüè)疾。医生给他开了几味中药,其中一味叫“龙骨”的,引起了他的兴趣。咦!奇怪,好多碎骨片上居然有一些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线条符号。强烈的好奇心竟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一骨碌翻下了床,拿起几块较大的龙骨碎片端详起来。看着看着,从小喜爱研究古文字的王懿荣,心里生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9年10期2019-11-11

  •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子监担任祭酒的王懿荣,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病好后,他无意中看见药方里有一味药叫龙骨,觉得很奇怪,就把药渣找来,看看这龙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一看,发现上面刻着许多小道道。经过琢磨,王懿荣认为这并不是无意刻上去的,而是有意为之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把药店里的龙骨全都买了下来,并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原来这龙骨就是乌龟的甲壳。他小心地擦去龟板上的泥土,上面的刻痕更加清晰了。他又向药店打听这些龙骨的来历。店主说是从河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9年36期2019-10-17

  • 甲骨文的发现和收藏
    刘滴川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谥文敏,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山东福山(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1899年,他发现了甲骨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考证甲骨文的发现者和发现史,并就王懿荣“巧合”发现甲骨文的观点达成共识。王懿荣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王祖源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和古器物收藏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为御史杨如奏参,自此家道中落。十余年间,王家虽生活清苦甚于寒素,但对古董金石的收藏热情却丝毫不减。如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9年7期2019-07-18

  • 一片甲骨惊天下
    左公榖王懿荣在清末曾三为国子监祭酒,其人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1899年,身患疟疾的王懿荣,发现中药“龙骨”的碎片上面有奇怪的纹络,便叮嘱药店老板代为留意。不久,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荐到府上,带来从豫北收购的十二片龙骨。王懿荣对照《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等典籍中关于商代占卜的描写,审定“龙骨”为殷商故物,认定其上的符号是篆籀之前的古文字。此后王懿荣秘密委托范维清从安阳

    幸福·悦读 2019年5期2019-07-08

  • 一片甲骨惊天下
    文/左公榖王懿荣在清末曾三为国子监祭酒,其人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1899年,身患疟疾的王懿荣,发现中药“龙骨”的碎片上面有奇怪的纹络,便叮嘱药店老板代为留意。不久,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荐到府上,带来从豫北收购的十二片龙骨。王懿荣对照《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等典籍中关于商代占卜的描写,审定“龙骨”为殷商故物,认定其上的符号是篆籀之前的古文字。此后王懿荣秘密委托范维清从

    幸福 2019年14期2019-06-03

  • 莲生审定印之考释
    审定”一印应属王懿荣,并且此“莲生审定”之印与孙毓汶诸藏印一同出现,还揭示了孙、王二人通过鉴赏活动所建立的密切的私人关系,故特撰此文以请方家指教。图1 沈周 溪山秋色图卷引首图2 沈周 溪山秋色图卷局部项鸿祚,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词人。《趋古》一书中认为此“莲生审定”印属项鸿祚,应根据其字与生辰判定。但此“莲生审定”若为项氏存印存在着两个疑点。首先,项鸿祚祖上虽为富商巨贾,但到其辈,家道中落,年仅38岁就穷愁而卒,这让人

    收藏家 2018年8期2018-08-17

  • 书法高古之笔 寻订书脉之作
    景芬、何绍基、王懿荣、张之洞等人的题跋。通过这些题跋,使我们对此卷之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并从中管窥唐代书法之面貌。严长明(字冬友,一字道甫,江宁人),为乾隆时举人,官至内阁侍读,博通古今,藏有诸多金石文字,曾充任《通鉴辑览》《清一统志》等志书的纂修官,从其跋文中可知原长卷文字463行,现仅存157行,那么,其余的文字哪里去了?我们从王文治的题跋中得到了答案。此卷为王文治于乾隆三十九年购得,乾隆四十年在北京与严长明、毕沅等共同欣赏的同时,曾与毕沅拿来的唐人所临

    文物天地 2018年2期2018-08-13

  • 甲骨文诅咒的黑历史
    “三大家”——王懿荣、刘鹗、端方均遭不幸。识出甲骨卜辞第一人投井自殉甲骨文与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的后母戊方鼎一样,均发现于今河南安阳境内,具体说是市郊西北几里外的小屯村,至今刚过百年。这一带被考古界定义为“殷墟”,系商代晚期都城和王陵葬区。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共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甲骨文,就是商代近三百年间“国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甲骨文最早被认出的时间,主流说法认为,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国子监祭酒

    奇闻怪事 2018年6期2018-06-11

  • 甲骨文与山东的千古姻缘
    山东籍金石学家王懿荣得了疟疾,京城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发现中药里竟然有龙骨。他便让家人把药渣留下研究。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许多刻画的痕迹,他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弄明白了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板。于是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王懿荣对龙骨进行反复推敲、拼合,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纹是高温灼烧所致。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是我们

    旅游世界 2017年11期2017-11-29

  • 汉字的发展演变
    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出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王懿荣学识渊博,广涉书史,对金石、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1899年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一位老中医诊治后开了一剂药方,方子上的一味中药引起了他的注意:龙骨?这是什么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懿荣让仆人把龙骨拿给他。龙骨上的花纹激起了王懿荣的兴趣。经过反复观察和琢磨,王懿荣识读出其中某些文字。王懿荣先后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龙骨。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典籍,通过研究推断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隶属于

    新课程·中学 2017年5期2017-07-03

  • 名人纪念馆展板解说词翻译策略探讨 ——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
    略探讨 ——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王彤峻,贾晓庆(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名人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属于外宣文体,但有着与其他外宣文体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翻译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以烟台王懿荣纪念馆翻译展板解说词为例,通过分析该馆汉语解说词的文本语言特点,即通俗化说明、专业术语、渲染性语言混杂,结合例子讨论了应用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的结合运用,并着重探讨了名人纪念馆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即术语翻译,展示王懿荣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出现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03

  • 龙骨中的秘密
    深秋,一位名叫王懿荣的京城官员身患疟疾,药方中需要龙骨这味中药,在验看药物之时,他发现龙骨上有人工刻痕。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发现龙骨上有奇特的符号,但大多认为是龙骨的奇异,都未深究。而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文字颇有研究。他大量收购药铺中的龙骨,经仔细识别研究,确认这些刻痕就是商代使用的文字。因这些文字刻于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而王懿荣亦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7期2017-03-09

  • 诡异的甲骨巫咒
    “三大家”——王懿荣、刘鹗、端方均遭不幸。识出甲骨卜辞第一人投井自殉甲骨文与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的后母戊方鼎一样,均发现于今河南安阳境内,具体说是市郊西北几里外的小屯村,至今刚过百年。这一带被考古界定义为“殷墟”,系商代晚期都城和王陵葬区。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共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甲骨文,就是商代近三百年间“国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甲骨文最早被认出的时间,主流说法认为,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国子监祭酒

    奥秘 2016年10期2016-12-17

  • 一个民族童年的歌声
    王懿荣生病了,于是家人到北京菜市口的一个药店里买药,在送来的药包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龙骨”的药料上面有字。所谓“龙骨”,其实也就是古代的乌龟壳和动物的骨头。王懿荣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钟鼎文的金石学家,对这些文字非常敏感,于是他把北京中药店里的这种甲骨都收集了起来,有一千多块。他觉得这应该是非常遥远的古人占卜用的一种记录,这里有祖先的声音。遥远的古人在行事之前,往往要卜问冥冥上天。卜问的方法是在乌龟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打洞,背面用火烤,然后根据裂纹的形状看事情

    幸福·悦读 2016年9期2016-11-08

  • 一个民族童年的歌声
    歌声文/余秋雨王懿荣生病了,于是家人到北京菜市口的一个药店里买药,在送来的药包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龙骨”的药料上面有字。所谓“龙骨”,其实也就是古代的乌龟壳和动物的骨头。王懿荣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钟鼎文的金石学家,对这些文字非常敏感,于是他把北京中药店里的这种甲骨都收集了起来,有一千多块。他觉得这应该是非常遥远的古人占卜用的一种记录,这里有祖先的声音。遥远的古人在行事之前,往往要卜问冥冥上天。卜问的方法是在乌龟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打洞,背面用火烤,然后根据裂

    幸福 2016年26期2016-02-03

  • 偶尔还会想起(组诗)
    个骗局。龙骨·王懿荣记山东人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光绪进士。百度百科说,死是他的主要成就。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稍后弃城而逃的太后下旨与敌开战,并御赐王懿荣坐上京师团练大臣的位置:从一介书生到首都的卫戍司令如此诡异的任命充满宿命色彩读书人王懿荣自然深谙其中的奥妙。他崇拜自己的老乡戚继光曾经重印戚的《止止堂集》并为之作序现在,为国殉难的时刻到了——“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易城之日,他吞金,未果服毒,未果,旋即投入锡拉胡同的深井(他的继室夫

    广西文学 2015年4期2015-11-14

  • 王懿荣卒后封赠考
    张淑贤王懿荣卒后封赠考张淑贤王懿荣(1845—1900)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因其第一个发现、鉴定、收藏、整理甲骨文,被誉为“甲骨文之父”。他同时还是一名爱国志士,曾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激励将士奋勇抵抗,后以国都陷没,不忍国耻而以身殉国。目前学界对王懿荣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的家族福山王氏,及他对学术、文化、国家等贡献。然对于王懿荣逝后,朝廷对他的褒奖封赠及社会对此事的反响并未论及。①笔者通过新发现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一封奏折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

    文艺评论 2015年10期2015-09-29

  • 童年的歌声
    记忆。这个人叫王懿荣,山东烟台福山人,时任国子监祭酒,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掌门人。他生病了,于是家人到北京菜市口的一个药店里买药,在送来的药包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龙骨”的药料上面有字。所谓“龙骨”,其实也就是古代的乌龟壳和动物的骨头。王懿荣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钟鼎文的金石学家,对这些文字非常敏感,于是他把北京中药店里的这种甲骨都收集了起来,有一千多块。他觉得这应该是非常遥远的古人占卜用的一种记录,这里有祖先的声音。遥远的古人在行事之前,往往要卜问冥冥上天。

    阅读 2014年9期2014-09-22

  • 甲骨文的发现故事
    拉胡同11号的王懿荣身染疟疾,久治不愈。一位医术高深的老中医为王懿荣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立刻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其家人从药房抓药回来后,王懿荣亲自查看,发现了中药里的“龙骨”碎片,有的碎片上镌有奇异的纹络。他便抱病亲临药房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不多时日,名扬京华的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见到王府,这次他带来了十二片“龙骨”。这是他到河南安阳、汤阴一带去收购青铜器,没有如愿。听当地人说“龙骨”是药材,就顺手牵羊地

    未来英才 2014年1期2014-06-18

  • 那些古代“萌”物们11
    还没说完,这个王懿荣啊,死于1900年。啊!那不就是他发现甲骨文的第二年吗?唉,好悲壮啊!那……他收藏的那些甲骨文怎么办呢?1900年,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是苦难的一年,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一年。在那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逃亡到了西安。也是在那一年,王懿荣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率领团练将士奋勇抵抗,可惜寡不敌众。他不愿做亡国奴,于是写下了绝命词,和夫人一起从容投井殉国,那年他才55

    聪明语文 2013年9期2013-10-23

  • 王懿荣及其书法艺术研究
    王子微文敏公王懿荣是我家乡烟台福山的先贤。他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担任团练大臣,率众抗敌,兵败后投井殉国。他发现甲骨文的丰功伟绩和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崇高民族气节,让他成为后人敬仰的“甲骨文之父”,民族英雄。其实,王懿荣还是书法造诣颇深的书法家,正是上述盛名,让人们忽略了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王懿荣的书法艺术,在清末已颇负雅名,关于他的书法,清同治状元、东阁大学士陆润庠曾评论:“询不愧一代伟人, 即其书法一

    东方艺术·国画 2013年5期2013-04-29

  • 一个民族童年的歌声
    余秋雨王懿荣生病了,于是家人到北京菜市口的一个药店里买药,在送来的药包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龙骨”的药材上面有字。所谓“龙骨”,其实也就是古代的乌龟壳和动物的骨头。王懿荣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钟鼎文的金石学家,对这些文字非常敏感,于是他把北京中药店里的这种甲骨都收集了起来,有一千多块。他觉得这应该是非常遥远的古人占卜用的一种记录,这里有祖先的声音。遥远的古人在行事之前,往往要卜问冥冥上天。卜问的方法是在乌龟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打洞,背面用火烤,然后根据裂纹的形状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3年5期2013-04-29

  • 王懿荣与甲骨文
    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光绪六年中进士授翰林,任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学识渊博,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他酷爱收藏历代古董,对金石学很有研究。他发现和辨认甲骨文是对我国历史的重要贡献。王懿荣是怎样发现甲骨文的呢?实际很偶然。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他身患疟疾,病得很厉害。各处求医治疗,后来一位医生开的处方,其中有一味“龙骨”,一般药铺没有,只有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鹤年堂药铺才有此药。他派家人将药抓回来后,打开药包查

    读书文摘 2009年9期2009-09-18

  • 刻在骨头上的文字
    期,京城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派人到一家中,药店买药。药抓回来以后,王懿荣发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上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怎么会有刻痕呢?王懿荣非常好奇,他觉得这骨头肯定不一般,于是赶快派人赶到药店,用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将这种龙骨都买了下来。然后,又通过古董商人收购,最后一共搜集了1500多片这种骨头。仔细研究后。王懿荣认为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壳和兽骨。他逐渐辨识出上面有“日”、“月”、“山”、“水”等字

    探索历史 2009年4期2009-04-27

  • 中国早期书法——甲骨文
    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请他鉴定。经王懿荣精心研究和考证,断定这是我国商代用于占卜的兽甲骨;而上面所刻的文字,就是我国早期的文字。从此,一向不为人们所知的刻字“龙骨”,成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珍贵资料。因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为甲骨文。从书法角度看,只有甲骨文才是书法的远祖,因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三个基本要素。所以,甲骨文也是研究书法的珍贵资料。甲骨文一经发现,许多学者就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09年2期2009-04-10

  • 甲骨文究竟是谁发现的
    ,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因为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抓了一剂中药,药中有一味就是“龙骨”。王懿荣发现抓回来的“龙骨”上刻有篆字,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就到药店去出高价把有字的“龙骨”都买了来,并认出来是商朝的甲骨文。这个故事最初还仅仅是一个传说。到了1931年,有一人化名为“汐翁”,将这个故事加工为王懿荣抓了药回家,刘铁云从药里发现了甲骨文后告诉了王懿荣,并且写成一篇题为《龟甲文》的文章发表在1931年北京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文章写得生动具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6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