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民
前情提要
上一期我们认识了汉字的早期萌芽——刻画符号,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神秘符号,你还记得它所代表的意思吗?这一期,又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现身了。一起去看看吧!
甲骨文的发现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Yīn)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龟甲、兽骨上刻字,而且一刻就是数百年。这些古文字就是赫(hè)赫有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事出偶然,却震惊了全世界,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人,他就是王懿(yì)荣。
王懿荣是清朝时京城的一位教育官员,职务是国子監祭(jì)酒,类似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那是1899年的秋天,天气渐凉,蝉声消了,叶儿也黄了。就在这冷暖不定的季节,55岁的王懿荣患上了疟(nüè)疾。
医生给他开了几味中药,其中一味叫“龙骨”的,引起了他的兴趣。咦!奇怪,好多碎骨片上居然有一些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线条符号。
强烈的好奇心竟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一骨碌翻下了床,拿起几块较大的龙骨碎片端详起来。看着看着,从小喜爱研究古文字的王懿荣,心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连忙让人去药铺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回来。
然后他独自静坐书斋(zhāi),翻阅资料,潜心研究。
最终,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龙骨上的神秘符号应该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文字。这个消息,很快从京城传向四面八方。
从那以后,龙骨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字,由一种普通的中药材,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甲骨文之父”。
也许你会说,王懿荣的运气真好,生个病,买次药,竟揭开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不过,你仔细想: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执着的钻研精神,他怎会有如此奇迹般的发现呢?
甲骨文之美
新石器时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还只是一些简单的、零碎的符号,不成体系,而甲骨文是迄(qì)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现今,我们已经出土了十多万片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发现了4500多个不同的甲骨文单字,已破译的约有1000个单字。
有了这么多文字,商朝人能用完整的句子来记录占卜(bǔ)的过程和结果,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日记”了吧!如果我们把刻画符号比作蹒(pán)跚(shān)学步的小孩,那么甲骨文至少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了。
商朝人的书写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就像现在,有的人喜欢用钢笔,有的人喜欢用铅笔,笔写出的字迹、颜色也不同。而甲骨上的文字,也同样呈现了多种形式。
种种迹象表明,殷商时期的人们不乏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细细品味,甲骨文真是美极了:
美在那简洁流畅的刻画线条;美在那形象生动的字形结构;美在那排列有序的布局形式。
下期预告
我们知道了“甲骨文之父”,也欣赏了美美的甲骨文,那本来被当成药材的甲骨到底来自何处,甲骨文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关于甲骨文的很多秘密,我们下一期再一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