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要点

2022-05-30 05:04于杰
炎黄地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展柜库房展厅

于杰

我国馆藏文物数量庞大,藏品保护工作压力巨大。文物本身材质老化、脆弱,50%左右的文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害,许多文物都是“带病”保存,状态十分危急。因此,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迫在眉睫。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浅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几点经验。

文物损坏的成因

文物损坏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破损,二是自然因素导致的破坏。自然因素造成何种程度的破坏,取决于文物本身的材料性质,也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暴雨等来势突然,需要日常做好科学管理和风险评估,未雨绸缪地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影响文物保存状态的日常因素主要指温湿度、光照、气体、生物(霉菌)、灰尘等。

高温有利于害虫、霉菌的生长繁殖,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害虫、霉菌。这些虫菌含有80%的水分,每年4—5月份应进行杀虫杀菌,过湿则会加速纤维素水解,导致有机材料膨胀变形,加速金属表面形成水膜,进而产生化学腐蚀,加速石质文物的损坏,加大其他有害因素的破坏作用。通常情况下,湿度对文物的影响往往要大于温度。文物遭到破损的成因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好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如光辐射对文物的损害有时会在氧气、水的协同作用下进行,而水又与温度、相对湿度有关。在大环境中,如库房温湿度应保持稳定平衡,湿度若忽高忽低会对文物产生极大损害。一般地下库房通风不好,要加大通风量,避免相对湿度的大起大落,因此应设置湿度传感器、吸湿板材、吸湿袋等。

王懿荣纪念馆实施预防性保护的对比分析

为切实提升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提高王懿荣纪念馆收藏、展示方面的环境实时监测、质量评估、高效调控和预防性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该馆珍藏文物,王懿荣纪念馆根据自身文物保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及配套设备现状,与深圳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实施了王懿荣纪念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配置了一批珍贵文物专用的恒湿典藏柜,对展厅重点文物增设展陈、调控部分设备,以完善博物馆文物收藏和储藏环境、质量评估、有效调控和预防管理等工作[1]。

改造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

王懿荣纪念馆展览内容分为六大部分,详细介绍了王懿荣的生平事迹,赞扬了王懿荣卓越的历史功绩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展厅集中展示各类藏品165件/套,其中王懿荣书法作品6件/套、手札6件/套、衣物6件,馆藏甲骨片59件,馆藏古籍29件/套,王懿荣及甲骨学相关书籍10册,瓷器7件,砚台3件,石器3件、车马器1件、武器9件,当代名家书画作品24件/套,墓砖2件。2020年,王懿荣纪念馆启动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以保证珍贵的可移动文物处于“洁净、稳定”的安全环境。

展厅内“甲骨片”文物陈列展柜原配置有恒湿调控设备,但因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导致展柜的安全性能降低,展柜内的文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湿度变化较大,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展出,需根据要求单独配置、安装文物微环境调控设备。展厅内“科考进士卷”“龟注砚”文物陈列展柜因使用周期过长、整体气密性较差,且未配备有效的文物保存环境调控设备,已无法满足重点文物对陈列及长期存放的要求。

王懿荣纪念馆文物库房区域位于建筑主体一层,按照藏品设计规划及材质种类划分主要为:1号陶瓷类库房,2号古籍类库房,3号字画类库房,4号杂项类库房,5号漆木器类库房,6号青铜类库房,数量共计6间。另设有库前区过厅、公共走廊及暂存库等区域。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评估

除部分独立展柜外,展厅通柜均未采取环境主动调控,密封性差,玻璃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展柜内部的微环境同展厅的大环境基本相通,一年四季温湿度变化分明、波动较大,对文物存放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文物的保存,部分文物已出现明显的损坏。

王懿荣纪念馆展厅内展柜玻璃大多为单层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能使玻璃自身的强度增强至原本的4~6倍,属于安全玻璃的范畴,因而钢化玻璃曾被各博物馆所采用。然而,钢化玻璃却存在“自爆”的致命缺点。自爆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钢化玻璃自身可能会随时随地发生爆裂,因此应将展柜所使用的钢化玻璃更换为更安全的双层夹胶玻璃,这也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内容[2]。

王懿荣纪念馆展柜密封材料多为普通圆形粗制胶条,固定结构件的装配面采用玻璃胶密封处理。由于使用年限过长、未进行过更换,大多数密封胶条出现老化变形,甚至脱落。玻璃胶材料因长期被含有酒精的清洁剂进行擦拭,导致黏结力降低,加上展柜使用年限过长,致使玻璃胶开裂或发黄,气密性变差。

王懿荣纪念馆展柜照明灯具中,部分为普通日光灯管,此类灯具普遍存在照度偏高且不可调、紫外線强度超标等问题。藏品自身所含的色彩对紫外线和红外线光照非常敏感,甚至会造成纤维和结构断裂。长期的光线照射累加也会使展柜出现褪色、表面裂化等问题。一般可见光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很容易被物体所吸收,这也是导致物体变质、藏品表层彩漆褪色甚至脱落的重要原因。

由于场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基础设施相对简陋,文物库房没有配置有效的环境监测及空气质量监测设施,工作人员仅用简单的温湿度测量仪不定期观察库房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情况,无法实时监测存放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也无法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科学监测。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现状

王懿荣纪念馆坚持落实每日库房巡查制度,人工记录文物库房温湿度变化以监控环境状况,为每一架每一层的文物自制标签说明,包括名称、所在区域、所处时代信息,便于管理和利用。小件器物的标签采用密封袋包装的保护措施,在其上标记号码,按号排序进行管理。工作人员为每件上架的文物与标本建立档案,防止文物信息缺失、受风险损害的同时,可以提高管理与利用质量和效率。

库房内的温度高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大,经常开启库房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工作人员进出库房较为烦琐复杂,每天不定时地进入库房检查温湿度,给工作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易对库房的温湿度带来影响。因此,应实施科学有效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监测库内环境并加以改良的目的。

展厅是个高度开放的空间,文物存放在这里易受到损坏,故文物的展示也需要相对独立的保护环境。独立展柜的设置,就是为了给文物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微环境,避免空气中漂浮的污染物质进入,保护文物的安全。展厅中展柜的设计需与展陈风格统一协调。通过调查,展厅现有展柜均未能达到完全密闭的要求,展厅内没有采用对流的方式进行空气交换,因而在气体、物质扩散交换的过程,极易导致展柜内温湿度频繁出现波动。一些敏感材料的文物藏品对温湿度要求较高,需要单独设定控制数值,避免展厅环境的影响。为防止人工操作的干扰,需要增设自动恒温恒湿装置,实现人工或自动化远程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文物的安全[3]。

王懿荣纪念馆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实施

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

针对王懿荣纪念馆目前人工监测的问题,馆方需要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对馆藏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鉴于博物馆建筑对文物保护的特殊需求性、库房区文物的安全性及博物馆库房管理制度的严密性,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要坚持长期稳定性、及时感知性、调整反馈科学性,结合远程集中调控网络系统,使监测、调控的关键设备在中控系统的整合下,达到“监测与调控合一”的目标。

为满足博物馆馆藏环境指标检测量程范围和测量精度,在建立监测系统时,应综合考量选用数据传输稳定、体积小、功耗低、多参数的环境监测终端,特别是终端的制作材料不含有、不散发污染物。无线传感网络系统中中继的主要功能是转发传感节点采样的监测数据,借助无线网络传送到网关,通过一系列中继实现更远距离的传输。在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点的布置方面,以珍贵文物为重点,兼顾独立空间和大环境整体测感。无线传感监测终端布局以环境敏感文物藏品、珍贵文物藏品、库藏区等为重点,综合考虑测感区域面积、环境并进行不断优化,杜绝监测死角。实施无线网络传输和微环境、小环境同步对比功能,将展厅与库房等小环境内同步布设监测终端,通过数据对比,为珍贵文物微环境调控提供参考。

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主要目标在于保证文物长期处于“适合、稳定、洁净”的安全存放环境,因而建立馆藏保存环境调控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懿荣纪念馆根据陈列展柜内重点文物的质地、类型,提供不同的微环境目标参数,其调控目标参考值如下:

要实现馆藏文物安全保存的目标,需要有精密的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和环境调控设备。文物展柜中的独立柜、沿墙柜配备专用微环境恒湿净化机,多台设备灵活联机运行,实行微正压送风,高精度控制湿度温度。

建立文物展柜微环境调控系统

王懿荣纪念馆陈列的文物大部分是对环境温湿度变化较为敏感的珍贵文物,展厅重要文物必须要有微环境调控保护。经科学计算和设计,一层展厅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二层展厅部分展柜配置调控设备,为珍贵文物展柜配备28台微环境调控设备。

文物展柜已是现代博物馆重要的集成装备,具有展示性、保护性、操作性、安全性等四大功能。王懿荣纪念馆现有展柜问题是博物馆历史条件下的通病,出现的密封胶条老化变形、部分展柜玻璃弯曲变形、部分柜体木质结构发生变形、展柜灯具紫外强度超标等问题具有代表性。在展柜改造技术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展柜所用材料必须保证文物安全;展柜能够控制相对湿度,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展柜中照明使用灯光必须保证文物安全;展柜材料必须坚固耐用,保持原展陈风格不变;展柜应结合具体文物要求设计,满足以文物为主体的要求。展柜由上箱、下箱、展示区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具有独立空间,互不干扰。整体为金属结构,做防锈防腐蚀处理,结构稳定。完成防锈处理后采用静电氟碳喷涂工艺。喷塑颜色与原展陈风格接近。展柜展示区后背板应为物理挂板,根据展陈风格需要灵活更换包布。

文物展柜的密封性能对展柜的保护功能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控制文物展柜内的微环境,展柜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如果展柜的密封达不到要求,展柜的微环境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独立控制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等因素,即使采用主动或被动的微环境调控措施,调控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密封性能是文物展柜的重要技术指标。文物展柜的密封性能应根据不同的文物等级、材质、保存状态等因素满足不同的密封要求。文物展柜常用的密封材料包括密封件和密封胶,两者各有优缺点,应组合使用。密封性能取决于各种密封技术,如展柜材料间的密封、展柜结构间的密封、开启方式的选择等。在使用文物展柜前,应进行密封度检验,以保证展柜的密封性能满足控制展柜微环境的要求。展柜的密封性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增加或者更换橡胶条。密封条常用材料为有机硅,表面要光滑,无机械杂质,同时还应考虑该密封条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永久变形率等绝对指标,使用寿命不能低于10年;二是添加玻璃密封胶,使展柜具备密闭性,能耐臭氧、耐紫外线、耐高低温,有较强的黏结力和弹性。

完善展柜照明

首先,要保证照度适宜。不同的展品或文物一定要有不同的照度,不能损害文物与展品本身,不能影响展品或文物真实面貌的反映以及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效果。对于展厅中的一般照明與特殊照明,要求在保证文物展品安全展示的同时,合理利用光源材料,以最大限度展现相关对象的艺术特点及其需要表现的信息,从而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其次,要保证照度均匀。例如,对于珍贵文物及重点辅助展品,应根据陈列展示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照明形式对亮度进行增强和减弱。最后,要保证灯具的适应性。由于展厅展品对象、展陈形式的不确定性以及展品类型、大小尺寸的差异性,灯具必须具备各种配光角度的反射器,实现多种配光输出,以适应不同的展陈内容和展陈形式,同时还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展陈照明环境,做到高光效、低能耗,最大限度地保证参观者视觉上的舒适度,提高博物馆临展的灵活性,减少后期运营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杨扬.郑州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状况及改善对策[C]//城市博物馆规划与建设——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郑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

[2]张建雄.陈列布展文物安全要素分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03):44-48.

[3]卢燕玲.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02):87-94.

猜你喜欢
展柜库房展厅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BESPOKE ROMANCE展厅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超越“展”与“藏”
购物商场装饰设计与展柜设计的关键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