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心理学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将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065-04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提前告知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大的特征是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教育心理学教学课程性质决定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联系,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从教学性质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极大的适配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一)任务驱动模式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认为“情境、协作、意义建构、会话”是学习环境中主要的四大要素,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情境创建者、过程引导者、资源提供者、建构帮助者等角色,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并且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方法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致力于探索新型学习方式,开辟更多的学习路径,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1]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皆围绕清晰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完善,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能够掌握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促使学习效率更高。将任务的完成放在教学的主线位置,让教学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将知识蕴含在教学任务中,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同时掌握知识。
2. 促进个性化教学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面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学难度由浅至深逐次递增,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2]
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任务为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1. 提高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性、引导性作用,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通过充分参与探索过程,带着问题去探索解决的方式,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3]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教学效果更佳。
2. 改善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很少参与自主实践探索。但是驱动教学法以向学生抛出问题为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要求。[4]
二、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很多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案的制订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在新时代教育观念中,传统教学设置存在严重的不适配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性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理念不匹配,尚未意识到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完成年度考核就可以,没有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正是对教育心理学认识的局限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5]
(二)教学方式方法传统
通过对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是在课堂上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这种惯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程度不高,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6]由于心理学中涉及的专业性名词较多,并且知识点较为分散,倘若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程度不高,并且无法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该学科的理论性知识较多,并且其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驾齐驱的特点,在该形势下,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应该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7]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院校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是笔试考核,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传统评价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导致理论知识难以指导实践活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促进教学思想改革
思想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首先改变教学思想,让教学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促使教学质量提升。在教学思想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坚守以下原则。
1. 主体性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思想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不过多干涉学生实践过程,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8]
2. 创新性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精神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发出的挑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促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不同,并且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方式也不同,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以创新思想促进教学模式的变化,促使教育心理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3. 应用性
教育心理学课程属于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充分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教育心理学教学应该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大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严重的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视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思考,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不再纸上谈兵,为教育事业培养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优质人才。任务设计的目标要明确、难度适中、与教材内容相适应、任务实现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是任务设计的基本要求。[9]
2. 分析教学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应该制订一个清晰化、长期化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指导整个教学工作。教育心理学实践中,重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扩大其认知范围,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在教学中分析教学主要方向,并且制订长期发展目标,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教学大方向不会产生偏移,促进教育心理学教学能够良性发展。
3. 强调任务整体性
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空间进行调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并且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机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要有基础的把握,保证教育心理学课程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重视教学评价反馈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为学生找到个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促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式。所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是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提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10]
1. 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中,教学评价不再是只重视教学结果,而是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传统笔试考核理论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心理学真正发挥价值。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方式,例如将学生平时表现、作业完成度、思维灵活度等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点拨,促使教学高效完成目标。
2. 激励学生共同参与
传统教学评价和反馈只是教师单方面参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作出评价,缺乏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反馈的价值低。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反馈,使学生在后期的活动中能够有所改进。在评价反馈过程中,应该遵循个性化、针对性的原则,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对优异的学生不吝赞美,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指导并且给予鼓励,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并计入期末总成绩,促使总评价更具参考价值。
3. 分阶段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课程开始到结课的所有环节,并不是简单从期末考评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分阶段教学评价更具有清晰度,能够掌握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能够根据学习效果反馈调整个人教学方式。分阶段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比,更容易找到各个环节学生的薄弱点,为后期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四)促进教学与时俱进
同一科目的教学不应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教学。
1. 设置教学情境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是核心,为了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为课程的开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学生能够对任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现象,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
2. 注重过程帮助
任务驱动教学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不管学生的探索过程,而是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指导,适当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掌握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方向,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遇到困惑、难题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11]
3. 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善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较大的优势,其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思维,并且形成完善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对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汲飞龙,李爱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 现代交际,2012(06):247-248.
[2] 任艳娜,李燕,周振华,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联合研究性教学法在认知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11):167-170.
[3] 严静鸣. 建构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 时代教育,2016(16):13-14.
[4] 汲飞龙,李爱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 现代交际,2012(06):247-248.
[5] 贾伟. 心理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评《语文教学心理学》[J]. 语文建设,2022(17):84.
[6] 韩学峰.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评《教学心理学新视点》[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5):114.
[7] 徐文静. 浅谈教学心理学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0):4.
[8] 黄梦鸽,段睿. 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影响路径:以某高校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3,14(17):89-91.
[9] 郎艳红. 信息化时代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评《教育心理学的高校实践应用研究》[J]. 人民长江,2023,54(04):253.
[10] 彭艳.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探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9):133-135.
[11] 王琼. 基于社会性视角的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22-24.
(荐稿人:郭芬云,山西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若琂)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H-240176);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至2025年重点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山西省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24244);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XBY003)。
作者简介:辛瑞晋(1996—),女,硕士,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