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地方高校开展的混合式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基于CIPP模型构建以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应用对课程的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合理制定评价体系观测点,在强调过程性评价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指标,并对接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去综合评价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情况,促进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双向反思,从而形成教学与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以期为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提供一套系统的观察模式和改进标准。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CIPP模型;教学评价;学习导向性;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3-0095-05
Abstract:Atpresent,thetraditionalteachingevaluationmodeisstillusedinblendedteaching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whichcannotcomprehensivelyevaluatestudents'knowledgeacquisitionandabilityimprovement.TakingCommunicationEngineeringasanexample,alearning-orientedhybridteachingevaluationindexsystemisconstructedbasedonCIPPmodel.Theobservationpointsoftheevaluationsystemarereasonablyformulatedthroughphasedevaluationofthebackground,input,processandoutcomeofthecourse.Whileemphasizingtheprocessevalu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dexesofthecourseareincorporated.Thegraduationrequirementsofengineeringcertificationarealsoapplied,andthequalityviewoftalenttrainingwouldbechangedtocomprehensivelyevaluatethecurrentsituationofblendedteachingbasedonstudents'learning,andpromoteteachersandstudentstoconductreflection,soastoformavirtuouscyclebetweenteachingandevaluation,andprovideasetofsystematicobservationmodeandimprovementstandardforblendedteachingofprofessionalcourses.
Keywords:blendedteaching;CIPPmodel;teachingevaluation;learning-oriented;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
新冠感染疫情期间,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教育创新活动,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它既能实现线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也具有线上教学的灵活便利性[1]。而这种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然而,很多学校的混合式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结果性评价[2]。以淮阴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沿用了传统的同行教师评价、教学委员会评价、学生评分三方综合的方式;主要参考本学期参加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竞赛获奖等,缺乏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关注。本文采用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模型建立“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系统分析框架,强调以学习为导向的过程评价,通过互联网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信息化,并加以分析整合,获取教学实施过程的全方位信息;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建以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一"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对混合式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评价,其中一种主要的方式是在混合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但这只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学,如果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则还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贡献[3]。美国的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根本目的,除了参考学生的评价意见之外,还会考虑教师自我评价,以及系部主任和同行教师的评价意见,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国内学者通过比较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对混合式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影响要素和学习效果等不同角度来研究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但也存在尚待改进之处[4-5]。一方面,国内缺乏针对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评价指标难以衡量等问题[6];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忽视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如何设置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来契合混合式教学的灵活性,是尚待研究的一个问题[7]。
二"学习导向性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教育部关于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明确要求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8]。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的互动优势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引导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导向性评价将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不仅关注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还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将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元评价以及反馈作为主要指标,该评价方式包括学习任务、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馈,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来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来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10]。
三"CIPP教学评价模型
CIPP评价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D.L.Stufflebeam基于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提出的一种对课程教学的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11]。评价的目的在于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以便对教学方案加以修正。D.L.Stufflebeam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关注结果性评价,缺乏对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CIPP评价模型以现代系统论为基础,突出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持续性,能全面、直观地反映课程的实施效果,其评价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相契合,因此本文选用CIPP模型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从而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其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结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将背景、输入、过程、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评价主体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教学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在结果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作为重要判断指标。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关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促进学生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过程评价中,通过考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因素使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客观,并将育人要求、价值观教育等思政指标融入混合式教学评价中,同时对评价体系中归纳整理的教学实施信息进行反馈,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思和不断修正。
四"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选取淮阴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CIPP模型建立系统评价框架,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数据化,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
(一)"基于CIPP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1"背景评价
课程的背景评价是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具体指标见表1。在背景评价中,本文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办学定位、教学体系以及就业与升学等方面。
办学定位的指标用来评价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相关联的程度,通信工程专业对接信息通信产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系统开发、产品设计、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与升学的指标用来评价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升学的关联程度。专业课教师需在授课前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定位,对照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将就业前景和升学机制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适时地调整教学目标,从而避免因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跟不上的情况下产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课程和将来工作的关联程度,了解相关的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多渠道、开阔思路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指标用来评价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教师也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前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知识储备情况、技能已达到的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有利或不利因素,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以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架构。
2"投入评价
课程投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在投入评价中,本文选取了师生构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3个二级指标。
师生构成的指标用来评价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结构及综合能力,包括教师团队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背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院机构,专业招录的生源质量,以及师生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教学设施的指标用来评价与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在线课程平台以及辅助教学设施的建设情况。近年来,通信专业类课程全面推进网络平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便利性以及线下教学的互动性,采用在线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行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中,投入评价的重点是对课程教学资源的评价,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环境等。混合式教学对在线课程资源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目前,专业积极建设国内先进、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建设精品课程以及微课程。通信工程专业类课程选用国家级规划及省级重点专业教材等优秀教材,积极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以满足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求。
3"过程评价
课程过程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反馈修正,具体指标见表3。在过程评价中,本文选取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3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的指标用来评价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组织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开展教学改革的情况;教学设计的指标则用来评价教学进度的计划编排、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科学性以及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线上教学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师辅导的信息记录下来,利用大数据技术网络信息加以分析与整合,以此获取在线教学实施过程的全方位信息;同时在线下教学中注重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线上教学中研讨的问题延展到线下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为了契合通信工程专业“厚德至善,敏学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育人要求、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在混合教学评价体系中设立课程思政指标,使课程教学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延伸。将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实施的指标用来评价混合式教学的计划实施情况,包括在线自主学习、线下教学实施及实施过程的问题反馈。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对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投入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课前主要为在线自主学习阶段,可通过网络平台后台数据统计学生视频学习的时长、浏览课程资源的次数来评价;课中是线下教学实施阶段,从学生上课时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测试等课堂表现情况来评价;课后为自主巩固学习阶段,从提交作业的质量来进行评价。通过课程教学中有效的过程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结果评价
课程结果评价是基于以上三个评价环节,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与预期进行对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衡量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高低,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具体指标见表4。本文选取了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及问卷调查3个二级指标。
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指标以学生的视角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学习导向性评价不只局限于通过测试达到的最终的结果,而是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对接通信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在课程评价中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将教学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多方位评价。
教师评价的指标用来对学生在混合式教学各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课前的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经由在线测试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线下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课后的自主复习,通过学生的作业质量、测试结果等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进行中通过定期发放纸质或网络问卷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反馈。
(二)"评价指标的计算
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评价分均采用百分制计算,对应的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的和为1。综合评价分采用递推的方法进行计算,先由各个环节的三级指标评价分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评价分,以二级指标C1为例
式中:WC11、WC12、WC13为对应各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再由二级指标评价分加权求和得到一级指标评价分,以过程评价分C为例
式中:WC1、WC2、WC3为对应各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由4个一级指标评价分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分,记为S,则有
式中:WA、WB、WC、WD为对应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在计算各级指标评价分时,对应权重系数的设置可以根据教学运行和反馈的情况进行调整,并对评价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根据反馈情况制定后续改进措施。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
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暴发,淮阴工学院信息与通信教学团队开启了对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2021年,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11月,专业申报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学习导向性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经过2021—2023年的探究,通信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实践平台升级
专业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共建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以及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实验实训平台;围绕中国新基建需求筹建5G+应用中心,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鹏鼎控股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并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熊猫电子、鹏鼎控股和长电科技等建立了实习基地。
2"师资队伍优化
在师资队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2021—2023年新增境内外高水平博士15人,入选省“青蓝工程”及“省333工程”等人才项目5人,获批苏北唯一“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A类项目。采用一课“双师”、企业工程师入校常驻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强化对学生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成果显著
混合式教学评价强调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2020—2023年,专业获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江苏省重点新编教材2部、省级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微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各1项、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国家赛三等奖1项和华东区二等奖/三等奖15项。
4"学生素质提升
学习导向性评价注重学生理实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多元融合的专业育人特色。2020—2023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及“互联网+”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项;主持省级“大创”项目25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0余项,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受到了省委主题教育工作组的高度评价,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专业获省先进班集体3个、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社会实践活动获批江苏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而这也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这种新的教学范式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契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侧重于结果性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淮阴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接通信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基于CIPP模型构建以学习为导向的、全程化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客观,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指导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以期为混合式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歌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的文献综述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9(2):64-67.
[2]张霞,毛艳丽,张岩,等.“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4):109-111,115.
[3]赵英娇.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23(Z1):37-40.
[4]楚岩枫,张惠杰,朱天聪.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5):43-47.
[5]梁娟娟.混合式教学中大学英语多元评价探析[J].海外英语,2022(24):138-140.
[6]吴进.CIPP模式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1):77-80.
[7]李行,邱明,蔡彬卓,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面向数字设计类课程[J].大学教育,2021(2):39-42.
[8]郭建东.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12):19-25.
[9]岳华,王欣然,张晓雅,等.MOOC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3):103-105.
[10]柯亮.基于CIPP模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17):52-56.
[11]谭利净.采用CIPP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学习导向性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21JSJG32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常态化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2020XXHYB11)
第一作者简介:尹晓琦(1975-),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编码与测控技术、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