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观下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5-01-17 00:00:00缑洁
语文教学之友 2025年1期
关键词:生命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转化的重要时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宗旨,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通过语文教学实践,站在生命观视域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生命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1-0012-03

“生命观”视角之下的语文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人文关怀,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才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笔者基于新课标理念,结合文献研究、经验总结,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真正找到有效的契机,使积极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田,感受生命的价值,予以学生积极的心理启示。

一、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从中可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尤为突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建构学生精神世界、升华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客观角度看,语文学科的特色表现出明确的优势。其中,蕴藏着多种素材文本堪称人文科学的典范,存在着很多有价值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实施能健全学生品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提升学生适应能力,有效规避一些异常的心理与行为的出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挖掘教材中积极因子,比照内心世界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各种题材的优秀篇章。比如,情感独特的诗歌,极具哲理的散文,令人深思的小说等。不同的文本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表达,立足多个视角,表现了“真善美”的内容。因此,素材本身就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材料。而作为教师,应善于找到有效的契机,基于这些载体的优势,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带动,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文本,获得丰富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展开有效的思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一种重构自我的境界。

以《〈论语〉选读》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明确:孔子处于霸道之世,想推行王道,施行仁政,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然而,尽管身处逆境,仍然“弦歌不绝”,依然宣传礼乐仁政……教师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即他所表现的这种从容自如的优秀心理素质,这种享受生活的乐趣,体味人生快乐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论语》去体验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能够感悟《孟子》中存在的生命激情,围绕《庄子》则能够与作者探讨有关生命的价值,全面引导学生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形成情感态度的逐步升华。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实际教学应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维度的有效提升,明确学生学习中所形成的独特情感。笔者教学时注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进行实际调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体验,使更积极的情感能够融入学生的内心,在有效地体验、建构过程中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使教育教学成为一个有效的心理体验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关于生命的价值。

以学习《荷塘月色》为例,在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作者深夜漫步荷塘赏月的原因?当你遇到烦心事时是怎样排解的?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由于社会原因,或由于生活、家庭原因,外界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需要排解、释放。从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像朱自清一样,学会抛开外部世界的纷扰,能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每当遇到烦恼时,心灵可以在这里得到慰藉,予以学生积极的心理启示。

四、在写作中畅所欲言,架设表达与沟通的桥梁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抒发情感、参与表达最重要的载体,亦能成为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也是学生展开有效记录学习生活的方式,所涉及的事件以及现象,也可以予以学生无限的启迪。而教师围绕着写作成果的解读,则能够感受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教师应联系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已有的认知以及经历来生成相关的题目,为学生架设表达与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抒发心灵感受。

以“快乐生活,享受生活”为主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基于学习生活、社会见闻等,有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当下。针对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有效的随笔来宣泄情感,从而有效克服消极情绪,使学生的心境始终保持开朗且活泼的状态。因此,在写作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明确其中复杂、丰富、激昂、喜悦,甚至消沉的情绪特点,使学生能够增强抗压能力,打破“教书”与育人之间所存在的壁垒,使二者之间更具有衔接性,让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得以抒发。教师则可以展开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点拨。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展开对生命的有效探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特校”参与社会实践,感知盲人、聋哑人等特殊人群的生活,真切地体会他们的意志与艰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领悟生命意义的同时形成更加明确的珍惜生命意识。并把感受融入写作,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得更加鲜活,汲取更多的启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搭建活动舞台,在实践中提升心理素质

在丰富的语文活动实践中,往往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展现自我的舞台,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力,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开发不同类型的语文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带动,比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受到启迪。在活动中学生也可以感知如何与他人友好交往、调整情绪状态等,实现全面进阶。

以“课本剧的演出”为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综合性课本剧表演,结合《窦娥冤》《雷雨》等文本,让学生明确:只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就有成功的可能。同时,在排练的时候,学生反复地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别人的弱点和可敬之处,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状况时,会做出理性的心理抉择。另外,鼓励学生在表演中与他人进行分享,也可以促成他们的有效合作。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形成最佳的状态。

六、有效讨论与探索,强调生命意识的渗透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们的认知与体验,让他们建立对生命重要的理解。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辨,与学生交流想法,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基于有意义的讨论,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火花。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沟通,选择不同的方法构筑更多类型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造性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无限启迪,获得多个维度的成长。

以高中语文《红楼梦》这一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相关视频,启发学生在有效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兴趣,实现对这一名著的基本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针对不同人物的经历、命运,生成相关联的问题让他们讨论。在有效地探索质疑背景之下,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建立更深刻的理解,形成对每个人物生命形态的有效见解,并且在文章阅读结束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正向的引导,则能够让学生对标自己的内心世界,焕发出更加积极的情感,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发生转化。展望未来,广大教师仍需展开新的探索,挖掘语文教材中积极因子,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带动以及引领,在有效的体验、建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为学生架设表达与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以表达,做出理性的心理抉择,建立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真正形成一种重构自我的境界,感受人生的真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玲玲.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72-73.

[2]聂建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3(33):62-64.

[3]胥延玲.生命观下高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11):6-8.

[4]王娜娜.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期健康,2023,21(20):66-67.

[5]牛小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1-13.

[6]马丽珍.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18):32-33.

作者简介:缑洁(1979—),女,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23:40:36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8:45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