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5-01-10 00:00:00冉占俊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为了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创新化教学策略,文章从活跃语文教学氛围、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梳理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通过链接现实生活、巧借信息技术、搜集拓展素材和组建学习项目等方式,钻研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以真实情境、直观情境、故事情境和活动情境为载体,驱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以此激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5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四十多次,如“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等,着重强调了“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情境教学法是依据课堂教学需求、有目的地创建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打破语文教学中的僵局,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彰显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价值,教师要扭转教学理念,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场景中浸润心灵、滋养情怀、深度学习、开拓视野。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活跃语文教学的氛围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考虑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化和探究化的学习活动。以上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越活跃,学生获得的自主学习空间也就越大,他们的能动性也就越强。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语文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直接与学习内容、学习伙伴进行互动交流,也能够使其在情境的驱动下创新地解读学习内容。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活跃语文教学的氛围,也有助于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1]。

(二)有助于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

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超越了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以及文本写作能力,更多地聚焦于核心素养和综合实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形成。若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难以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则能够有效还原真实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持续性地锻炼语言表达、辩证思考和审美鉴赏等多种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如此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综合实力需求的有效途径。

(三)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默写字词语句、背诵诗词歌赋等为主要形式,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缺乏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其学习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提升,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则会使语文课堂焕然一新。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再现真实的学习场景,拉近师生、生生以及学生语文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新颖的见解和更深刻的感悟。如此,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即可有所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2]。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链接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人们的衣食住行、日常交际、工业生产等都离不开语文,可谓是“生活处处皆语文”。基于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链接现实生活,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真情为主要素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此加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更深刻、更别致的学习感悟[3]。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以“舐犊之情”为人文主题,精选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饱含真情的文章,同时还设置了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等板块。从语文要素的角度来看,在此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体会课文中具体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并运用合情合理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立足单元视域,教师可围绕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于单元教学中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开启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

一方面,于真实情境中阅读。以《慈母情深》为例,本文讲述了“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并为此前往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母亲痛快给钱的故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母亲辛劳的工作状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支持,于细微之处展现了脉脉流淌的母爱。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中的母爱主题,教师可以关联五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他们创设真实情境,引导他们代入“我”的角色中:“你一直想要一套童话书,但是对于你的家庭而言,这套书的价格过于昂贵,所以你迟迟没有得到这套书。有一天,你再次燃起了购买这套童话书的欲望,并向妈妈寻求帮助。她毫不犹豫地向你的兜里塞了钱,并对你爱读书的行为表示赞扬。当你拿了钱要走时,你看到佝偻着背、奋力工作且不再年轻的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情境中,学生需要代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从细微之处感受母亲的关爱。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进行追问:“那么,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心情?即使生活如此艰苦,母亲仍然支持‘我’读书,

这种行为体现了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现实体验迁移到文本阅读中,从而深刻地感知母爱的伟大,领会文中脉脉流淌的舐犊之情。

另一方面,于真实情境中写作。在单元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获得了阅读体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于真实情境中抒发情感、表达见解,从而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当学生完成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习作“我想对您说”的内容,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如:“你与父母之间产生过误会吗?你们之间是否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原因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如果让你重新回到那个时刻,你会怎样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你回顾成长历程中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一件让你记忆犹新的事,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向你的父母说一说心里话。”这一情境契合五年级学生的真实体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回忆。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回顾自身的真实经历,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作为作文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富有生命力,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口语交际、整本书阅读等教学模块,选取恰当的生活化素材,为学生创设与众不同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自主实践的欲望,以此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驱动性、活跃性。

(二)巧借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教育领域也在此影响下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显性和隐性功能,并于语文教学中进行巧妙地运用,创设视听融合的直观化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和置身其中的奇妙感受,以此强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艺术感悟能力[4]。同时,教师要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而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选取创设情境的最佳切入点,以此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凉州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借信息技术,

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展示“葡萄美酒”“夜光杯”

等和诗词意象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士们在出征前举杯共饮的热闹场景,体会战士们不畏生死、旷达乐观的情怀,进而理解边塞诗的情感特征和文本风格。

又如,在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月光曲》《京剧趣谈》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月光曲》以及京剧《拾玉镯》《金玉奴》等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将听觉体验与视觉体验融为一体,使其产生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搜集拓展素材,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是一个拥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群体,他们往往会对趣味化、故事化的内容抱有强烈的兴趣。基于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搜集拓展素材,创设故事化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形成独特的学习感悟[5]。

在搜集拓展素材时,教师要注意确保材料的真实性,避免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一课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是爱国诗人陆游的遗作,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为了让学生领会古诗词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师可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搜集与陆游相关的作品背景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于故事情境中加强阅读感悟。例如:“临近生命的尽头,陆游躺在病榻之上,望着围在床前的儿子们,心中满是国家尚未统一的遗恨。他艰难地举起手臂,搭在儿子们的肩膀上,告诉他们‘等到王军统一国家之时,一定要去我的坟墓前告诉我’。他虚弱地躺在床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在目光的尽头,一定是祖国统一的路吧!”教师依据《示儿》的文本内容、陆游的个人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创设了“走近陆游”的故事化情境,为学生的诗歌阅读搭建了支架。在故事化情境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陆游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以及诗歌中饱含的爱国精神。

(四)组建学习项目,创设活动情境

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师应围绕特定的主题组建学习项目,并据此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储

备、加强学习体验。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单元人文主题,组建“家乡的风俗”学习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活动情境,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那么,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呢?请你与项目小组的成员合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风俗或者亲自参与一项风俗活动,记录下你的调查结果或者真实体验。”依据上述项目活动任务,学生会广泛搜集与家乡风俗相关的基础知识、艺术作品、风俗习惯等,并着手撰写项目报告、展示项目学习成果等,从而于活动中强化语文实践体验。

三、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为了充分发挥其价值,教师可通过链接现实生活、巧借信息技术、搜集拓展素材和组建学习项目等方式,创设真实情境、直观情境、故事情境和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开启多样化、创新化的学习活

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扭转学习态度、革新学习方法,同时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更深入地解读知

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姜玮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困境、归因与策略[J].文教资料,2023(13):135-138.

陶小康.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18):123-125.

蒙开进.情境建构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3(13):33-37.

潘生银.巧设情境,激活课堂: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2022(33):124-126.

姜秀芝.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8):39-41.

作者简介:冉占俊(1978.12-),男,甘肃古浪人,任教于甘肃省古浪县西靖春蕾完全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46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